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郑州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三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一、郑州市概况 (2)二、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3)三、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5)四、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7)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目标 (11)一、战略定位 (11)二、土地利用总体战略 (11)三、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 (14)一、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4)二、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15)第五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1)一、明确区域土地利用调控方向 (21)二、强化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2)三、加强县(市)级土地利用调控 (25)第六章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农用地 (27)一、严格保护耕地的数量和质量 (27)二、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 (28)三、合理利用和保护其他农用地 (29)第七章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1)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总量 (31)二、优化配置城镇建设用地 (32)三、合理安排农村建设用地 (33)第八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5)一、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35)二、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 (35)三、中心城区布局安排 (35)四、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外土地利用控制 (38)第九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建设和保护 (39)一、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39)二、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 (40)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安排 (42)一、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42)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安排 (4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8)一、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宏观控制 (48)二、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48)三、完善规划实施的基础保障 (49)四、扩大规划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 (49)附表 (51)附图 (60)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总体要求及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整体安排部署,结合郑州市实际,郑州市人民政府编制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郑州市总体规划.pdf

《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主要内容(一)指导思想、期限与城市规划区界定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根据《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和《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突出郑州在中部崛起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带动作用;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健康、区域统筹、城乡协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注重以人为本,强化城市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
本次规划划分为两个规划层次,即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二)城市发展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把郑州建成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建成国内外知名的、富有中原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传统的、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有较强经济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的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2、经济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左右。
3、社会发展目标加强城市公共安全,促进城市人口的适度稳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保障基本居住需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障社会民生。
到202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数达到50个;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300所;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8—1平方米/人。
4、环境友好目标形成以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和生态环境良好为标准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地区性可利用水资源27.9亿立方米;万元GDP耗水量较2006年减少40%;单位GDP 能耗水平控制为0.84吨标煤/万元GDP;基本农田控制为28.29万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小于等于100平方米/人;森林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大于等于14平方米/人;污水处理率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大气SO2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减少15%。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整理)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编制完成郑州市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图【核心提示】《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以下简称《总规》)经过3年多时间的精心编制,目前报批成果已完成。
昨日,郑州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39次会议对《总规》进行审议。
据介绍,《总规》编制、报批工作即将进入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联合审查阶段。
本规划共分为两个层次:市域和中心城区。
市域规划范围为郑州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金水、管城、二七、中原、惠济、上街六区和荥阳、巩义、新郑、新密、登封、中牟五市一县所辖范围,总面积为7446.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市区行政辖区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的城区范围。
发展目标咋确定?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1000万《总规》首先确定了城市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到2020年,郑州将成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重要的商贸城市和枢纽城市;建成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
预计到2010年,郑州市域总人口约为8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538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约为100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约为789万人,全市生产总值1万亿元左右,人均生产总值10万元左右。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人;人均文化设施用地面积0.8~1平方米/人。
照此规划,再有12年,郑州市域人口每人一间35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是3口之家,就是一套105平方米的房子。
中心城区如何布局?两轴一带,七片多中心《总规》对中心城区这样规划,两轴,东西向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区域。
南北向是城市中心和外部区域的主要联系轴带。
一带: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改线工程、四港大道、高铁客运枢纽站、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干线公路物流港和新郑国际机场等为依托,形成一个以现代制造业为主的产业发展带。
七片:根据主要交通走廊和自然绿化的分隔,中心城区形成七大功能片区。
多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形成区域级--城市级--片区级三个层次的多中心体系。
郑州城市规划发展历程

YANj“ 研 究
■ 张 善 奎 孙 玉娟
一 、 市 规 划 回 顾 民国时 期至今 ,郑 州前 后历 经 六版重 要 的规划 ,包 括 民国 时期 的 1927年 和 1947年 规 划 , 以及 建 国后 的 1954 年、1 982年 、1 995年 ̄o201 0年 总体 规划 。 1.1927年 规 划 1927年 , 冯 玉 祥 倡 导 开 展 “建 设 新 郑 州 ” 运 动 ,组 织 编制 了 《郑 埠设 计 图 》,对铁路 和 旧城 区之 间的商 埠 区 进 行 规 划 ,规 划 面 积 为 10.5平 方 公 里 。 1928年 制 定 的 郑 州 新 市 区 建 设 草 案 》 , 规 划 面 积 为 35平 方 公 里 ,人 口28万 人 ,两 个 规 划 区 域 分 别 位 于 郑 州 铁 路 东 西 两 侧 , 初 步 形 成 “组 团 式 ”发 展 的城 市 空 间格 局 。 2.1 947年 规 划 1947年 ,郑 州 编 制 了 《郑 州 市 复 兴 规 划 指 导 委 员 会 初 步 建 设 计 划 纲 要 》 ,规 划 确 定 铁 路 以西 为工 业 区 ,商 业 区仍然集 中在 火车站附近的德化街 、大 同路一 带 :行 政区 仍 然 划 定 在 以前 商 业 区 以东 ,原 来 旧城 区 的衙 门 集 中 所 在 地 ;居住 区则分布在市区 的东北南三面 。 3.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1 954年 河 南 省 会 由 开 封 迁 至 郑 州 , 郑 州 市 人 民 政 府 重 新 制 定 城 市 总 体 规 划 ,在 1 951年 的 《郑 州 市 将 来 发 展计划 》和 1 952年 的 《郑 州市 都市计 划草 案平面 图 》、 《郑 州市都市 计划 报告 书 》的基础 上编 制完成 1 954年城 市 总体 规 划 。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006~2020年)调整方案郑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七年八月摘要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实施郑州市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落实《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河南省调整方案》)中调整确定的郑州市规划目标,根据国土资源部和河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部署,更好地保障郑州市“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实有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有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布局更优化,推进土地利用规划与“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生态规划等相关规划的“多规合一”,郑州市人民政府对《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现行规划》)进行了调整,制定了《郑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以下简称《调整方案》)。
规划调整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辖六区(中原区、二七区、管城回族区、金水区、上街区、惠济区)、五市(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登封市、巩义市)、一个县(中牟县)。
规划调整期限:规划基期年、规划目标年和规划期限不变,规划调整基准年为2014年,着重对2015-2020年期间各项用地进行调控与安排。
I目 录1 规划实施与发展形势 (1)1.1 市域概况 (1)1.2 土地利用现状 (2)1.3 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2)1.3.1 耕地现状面积低于保有量目标,但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2)1.3.2 科学发展的用地需求得到了保障 (3)1.3.3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提高 (3)1.3.4 现状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均超过2020年控制规模 (3)1.3.5 土地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3)1.4 “十三五”时期发展形势分析 (4)2 调整原则与规划目标 (5)2.1 调整原则 (5)2.2 规划目标 (5)2.2.1 耕地和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 (5)2.2.2科学安排建设用地,优化建设用地布局 (5)2.2.3 节约集约用地水平逐步提高 (5)2.2.4 城乡统筹的土地利用格局基本形成 (6)2.2.5 土地整治目标得到落实 (6)3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7)3.1合理调整农用地 (7)3.1.1 耕地 (7)3.1.2 园地 (7)3.1.3 林地 (7)3.1.4 牧草地 (7)II3.1.5 其他农用地 (7)3.2 有序增加建设用地 (8)3.2.1 城乡建设用地 (8)3.2.2 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8)3.3 适度开发其他土地 (8)3.3.1 水域 (8)3.3.2 自然保留地 (8)4 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9)4.1 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 (9)4.1.1 耕地保护目标 (9)4.1.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9)4.1.3 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 (9)4.1.4 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情况 (10)4.2 建设用地布局 (10)4.2.1.城乡建设用地 (10)4.2.2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 (11)4.3 生态保护用地布局 (11)4.3.1 生态保护目标 (11)4.3.2 生态保护布局 (11)4.4 土地整治布局 (12)4.4.1 市内五区土地整治区域 (12)4.4.2 登封市土地整治区域 (12)4.4.3 上街区土地整治区域 (12)4.4.4 新密市土地整治区域 (12)4.4.5 新郑市土地整治区域 (13)4.4.6 荥阳市土地整治区域 (13)III4.4.7中牟县土地整治区域 (13)4.4.8巩义市土地整治区域 (13)5 中心城区土地利用 (14)6 重点建设项目安排 (15)7 对县级规划的调控 (16)7.1中原区 (16)7.2 二七区 (16)7.3 管城区 (16)7.4 金水区 (16)7.5 惠济区 (16)7.6 上街区 (17)7.7 中牟县 (17)7.8 荥阳市 (17)7.9 新密市 (17)7.10 新郑市 (17)7.11登封市 (17)7.12巩义市 (17)8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8)8.1 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自上而下的控制 (18)8.2 做好相关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18)8.3 完善耕地保护政策和机制 (18)8.4 健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 (19)8.5 建立健全公共参与制度 (19)附表1 2014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20)附表2《现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实施情况 (21)附表3郑州市主要控制指标调整情况表 (22)IV附表4郑州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23)附表5郑州市各县(市、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24)附表6郑州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25)附表7郑州市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情况表 (26)附表8郑州市永久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27)附表9郑州市各县(市、区)建设用地指标表 (28)附表10郑州市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表 (30)附表11郑州市各县(市、区)新增建设用地及占用耕地、补充耕地表 (31)附表12郑州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表 (32)附表13郑州市省级产业集聚区规划控制表 (33)附表14郑州市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34)附表15 郑州市土地整治项目统计表 (59)V1 规划实施与发展形势1 规划实施与发展形势1.1 市域概况郑州市是河南省省会,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地处中华腹地,九州之中,十省通衢,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欧亚大陆桥的中枢。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规划主要内容(一)城市发展目标把郑州建设成为彰显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原城市特色、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和生态型、创新型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
1.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金融、物流、商贸、信息、旅游等区域功能,建设国家重要的航空、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现代化城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社会事业建设,配套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富裕。
3.国际化城市:发挥交通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强化产业支撑,逐步形成国际性贸易城市、文化旅游城市的基本框架。
4.信息化城市: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建成高度完善的城市信息化体系。
5.生态型城市:保护生态资源与生物多样性,加强绿化建设;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能源与绿色消费,构筑完善的城乡生态格局;优化绿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用地的空间结构;向外围疏解老城区人口,控制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创建宜人的城市环境。
6.创新型城市: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事业,积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文化、管理等多方位、多层次创新。
(二)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范围为郑州市行政辖区,总面积7446平方千米。
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范围:郑州市行政辖区。
中心城区范围:郑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中原、金水、二七、管城、惠济五区,面积990平方千米。
(三)城市性质河南省省会,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通讯枢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四)城市规模与人口素质1.城市规模人口规模:至2020年,市域总人口1100万人,城镇人口880万人,城镇化水平80%左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450万人。
建设用地规模:至202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36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95平方米以内;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400平方千米以内,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89平方米以内。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

《郑州都市区总体规划(2012~2030)》出炉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 2014年03月31日来源:郑州市政府郑州都市区划分九大功能片区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未来15年郑州的发展定位确定。
2011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引导郑州都市区发展建设,郑州市进行了方案征集,通过多轮技术讨论,最终确定了都市区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最终方案。
战略定位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经济格局的战略支点“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示范区世界文化名城国际陆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增长区结合战略规划,进一步确定郑州都市区的发展定位为(一区三城),即国家中心城市、国际航空大都市、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区。
确定都市区的战略格局为“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一带、两翼、三轴”,建立“一主、一城、三区、四组团、26个新市镇、若干新型农村社区”的新型城镇体系。
“一主”即主城区,为都市区现代综合服务中心,功能定位为“国家级商贸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一城”就是航空经济新城。
“三区”即东部、南部、西部三个新城区,主要承担新的城市功能,并疏解主城区人口和功能。
其中东部新城为“省级公共文化行政服务中心、先进制造业基地”,南部新城为“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西部新城为“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区域性医疗健康中心、新材料生产基地”。
“四组团”即巩义、登封、新密、新郑四个外围组团,主要承担次区域服务中心的作用。
其中巩义为“铝及铝精深加工基地、文化创意旅游区”,登封定位为“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都市区文化、旅游服务主体功能区”,新密定位为“都市区能源、建材、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区”,新郑定位为“炎黄历史文化展示区、食品制造基地”。
26个新市镇承担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节点服务职能,发展特色产业。
新型农村社区为都市区最基层的社区单元。
发展目标优化布局,组团发展。
按照产城互动、组团发展的空间开发原则,重点推进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合理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加快宜居城市组团建设,以便捷交通为纽带,以绿色生态为基础,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成为千万人口城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
(2017年修订)批前公示
一、概况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于2010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实施,2016年3月住建部印发《关于同意修改<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函》(建规函〔2016〕62号);2016年5月郑州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修改工作,2017年7月5日,《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通过专家评审会。
现将该规划主要内容进行公示,欢迎社会公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公示单位
郑州市人民政府
三、公示时间
2017.7.19—2017.8.29
四、公示地点
郑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五、联系人
史向阳67188537
传真:67172505
邮箱:zzghjghc2009@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2017年修订)规划方案简介
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下简称2010版总规),对郑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但同时期,郑州市内外发展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近年来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出台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城乡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和新要求;二是2012年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年)》,要求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发挥核心和引领作用;三是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我国第一个以航空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实验区,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定位为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四是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郑州被确定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五是2016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河南省自贸区(以郑州为主,包括郑州、洛阳、开封三个片区);六是2016年国务院出台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均要求郑州市要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加快相关工作,全面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功能;七是郑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