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意义和由来

合集下载

重阳节中国古老的敬老节日

重阳节中国古老的敬老节日

重阳节中国古老的敬老节日重阳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特殊而庄重的敬老节日。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展开各种活动,以表达对老人的敬意和祝福。

本文将为您介绍重阳节的由来、庆祝活动和文化意义。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为了祈求延年益寿而设立的。

根据《易经》的理论,阳气在九月九日达到高峰,人们认为这一天阳气特别旺盛,可避病祛邪,因此被赋予了延寿的意义。

此外,九月九日也意味着阳气与阴气的对立,为了辟邪和驱逐不祥,人们在重阳这一天登高、插茱萸等习俗逐渐形成。

二、重阳节的庆祝活动1.登高远足:重阳节的主要庆祝活动之一是登高远足。

这一活动象征着向高远的目标和美好的未来迈进,同时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

人们会选择高山和风景秀丽的地方,爬上山顶,欣赏秋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佩茱萸:重阳节人们还会佩戴茱萸,茱萸是一种具有独特香味的植物,有辟邪、驱邪的功效。

佩戴茱萸可以祈求平安吉利和福寿康宁。

人们将茱萸插在帽子、衣袋或者挂在门窗上,以示驱除邪气和祈求平安。

3.喝菊花酒:在重阳节,人们也会喝菊花酒。

菊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延年益寿的象征,人们相信喝菊花酒可以祛病健康。

喝菊花酒的同时,也是人们合家团聚的时刻,通过喝酒庆祝节日,增进亲情。

三、重阳节的文化意义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1.崇尚老年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敬老节日,弘扬了中国文化中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

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尊老爱老,为老人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关爱,表达对老人们的敬意。

2.寄托思念:对于已故的亲人,重阳节也是人们寄托思念之情的时间。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祖坟扫墓,烧香祭拜,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安康。

3.传承民俗:重阳节的庆祝活动和习俗代代相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庆祝和传承重阳节,人们不仅保留了传统习俗,也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总结:重阳节作为中国古老的敬老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

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

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就是阳历10月的某一天,据历法推算,这一天通常落在秋高气爽、万木霜红的时候。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重阳节的由来与意义。

一、节日由来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族的一个传说——“杜鹃烈士救母”。

相传,九月初九这一天,有一位老人在山上采菊花,回家后得知儿子因病去世,于是独自上山祭拜,其母跟来却走失了踪。

于是老人在山上泣血祭拜,最终母子相认并重逢了。

为了纪念这对母子重逢的美好,人们在每年的这个日子举行祭祀和登高的活动,以示追思和缅怀过去的亲人。

除了“杜鹃烈士救母”的传说,还有一个源于民间的传说,叫做“避毒瘟”。

相传,南宋时期,华佗的徒弟张仲景去寻找解药,救治了许多人。

其时,在瘟疫肆虐的时候,为了祛瘟避毒,人们便使用茱萸的枝条在衣上佩戴,也就是“重阳插茱萸”的由来。

二、节日意义重阳节已经有了千百年的历史,也体现了古代文化的积淀和民俗的特征。

这个节日不仅有缅怀祖先的含义,也有庆贺生命的意义。

因此,它被人们赋予了多重的意义和寓意。

首先,重阳节是一个祭祖的传统节日。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祖活动一直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表达人们对祖先的敬仰之情。

有句古话说得好:“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应该铭记先辈的功德,尊敬和延续传统文化,以此激励后人从祖先的行为中收获精神食粮。

重阳节的祭祖活动,就给了人们一个表达敬意和感恩之心的机会。

其次,重阳节也有“登高望远”的含义。

由于重阳节落在秋季,天气宜人,人们登高望远,远眺美景,感受天地万物的壮美,同时也有放松身心、增进健康的作用。

登高跟很多体育运动一样,是对身体各个器官充分运动的最佳方式,可以改善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

最后,重阳节的“插茱萸”也逐渐成为了这个节日的一个传统习俗。

而茱萸不仅可以祛瘟避毒还有清脾开胃的作用,因此也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据说,佩戴茱萸枝条可以让人醒脑提神,清理胃肠,还有清热降火和预防感冒的功效。

九月九重阳节的介绍

九月九重阳节的介绍

九月九重阳节的介绍九月九日,被称为“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重阳节起源于古代民间,主要是为了祈求家人的安康和长寿。

此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活动,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一、九月九重阳节的起源与由来据史书记载,九月九日的重阳节是在汉代开始流传的。

相传,这一天是阳气最旺盛并且易于腐爻的日子。

古人认为,阳气旺盛可以去除邪恶、避免疾病,因此这一天被视为祛病、祈福的时刻。

九月九日重阳节还与古代的养生文化有关。

古人常以九为最大数字,认为九具有超常的力量,久而久之,九月九日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养生日子。

人们在这一天会登高、插茱萸、戴香囊等以祈求健康和长寿。

二、九月九重阳节的庆祝方式1. 登高迎阳九月九日重阳节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就是登高迎阳。

人们会选择一些适合登高的地方,如山岳、高楼等,爬到高处以迎接阳光的洗礼。

在登高的同时,人们还会观赏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2. 赏菊重阳节正值秋天,菊花正盛开,因此赏菊也成为了九月九日的传统活动之一。

人们会去菊花展览馆、公园等地,欣赏各类品种的菊花,品味菊花的芬芳和秋天的气息。

3. 插茱萸在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还会戴茱萸。

茱萸是一种常绿灌木,寓意着辟邪避祸和驱毒防疫。

人们会将茱萸插在衣袋、门前或挂在门窗口,以此来祈求平安和健康。

4. 喝菊花酒重阳节还有一个重要的庆祝活动,就是喝菊花酒。

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采摘新鲜的菊花,用热水冲泡,再加入少量的米酒。

喝菊花酒被认为可以祛除秋燥,增强对抗病菌的能力。

三、九月九重阳节的意义九月九日重阳节作为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是中华民族团结互助精神的体现。

在这一天,人们互相祝福,关心家人的健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强调家庭和睦。

其次,它也是中华文化中重视养生的代表。

重阳节提醒人们重视健康、顺应自然的节气变化。

登高、赏菊、喝菊花酒等活动都是为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重阳节的寓意及历史起源

重阳节的寓意及历史起源

重阳节的寓意及历史起源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就是重阳节,那么大家知道重阳节的寓意吗?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重阳节的寓意及历史起源,欢送阅读共享借鉴。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引荐↓↓↓重阳节的习俗禁忌重阳节是怎么来的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重阳节为什么要叫重阳节重阳节的寓意重阳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双九重叠,所以也称“重九”。

为什么称为“重阳”呢?古时候,以二、四、六、八、十为阴数,以一、三、五、七、九为阳数,九为阳数中最大。

古籍(易经)上有:“以阳爻为九。

”两阳相重,因此又称“重阳”。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101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方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丰富多彩。

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沟通感情,熬炼身体,造就人们回来自然,酷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时机,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重阳节历史起源据现存史料及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

古时季秋有丰收祭天、祭祀大火星活动。

《吕氏春秋·季秋纪》有载,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

重阳节起始于上古,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

唐代是传统节日习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局部传承至今。

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

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开展演化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俗

九月九日重阳节有哪些风俗习俗九月九日,又称重阳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从古至今,九月九日所流传下来的众多风俗习俗,包括登高、赏菊、饮茶、赛龙舟等,成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珍贵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起源、意义以及其代表性的风俗习俗进行介绍。

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的起源与意义1.1 起源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据传说,有一个叫做胡亥的年轻人在一次梦中看见了黄帝,黄帝告诉他,在九月的九日千万要登高祭拜山神,才能避免瘟疫流行。

1.2 意义九月九日重阳节的意义,首先是祭扫先人。

重阳节是孝敬老人和缅怀先人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会去祭扫坟墓,扫墓时要穿上干净的衣服,烧香、供品,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其次,是登高远眺。

九月九日正值秋高气爽、金风送爽的时候,人们会选择乘坐登高的交通工具,爬山远眺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感慨岁月的流转。

最后,是赏菊、饮茶、赛龙舟等活动。

这些活动既可以增强交流感情,又能增加身体锻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生活乐趣。

二、九月九日重阳节的代表性风俗习俗2.1 登高祈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登高祈福的风俗由来已久。

因为登高可以远离尘世纷扰,接近大自然,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和高度的意义。

在九月九日这个重阳节里,登高更成了一种传统文化创造的一种节庆形式,一种古老的信仰与爱好的结合。

所以,登高祈福是重阳节最代表性的风俗之一。

2.2 赏菊重阳节时节,菊花盛开,是菊花爱好者和赏花人士们最钟爱的季节。

人们常常赏菊,观赏花开花落的过程,感受到风中菊韵,品尝到陶冶情操的愉悦与乐趣。

赏菊,不仅可以博采文化瑰宝,体验园林文化,更可增进人们的友谊,增强情感的交流,是一种充满文化魅力的活动。

2.3 饮茶重阳节的另一大习俗是饮茶。

重阳节是中国茶文化中的重要日子,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茶叶是以玉山奇茶而著名。

所以,人们会在此时品尝具有玉山特色的好茶,欣赏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赏茶不仅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把握美好的人生,更可以增加人们的文化修养,发掘旧时美好的文化衍生物,对人们的启示往往也非常深刻。

重阳节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何我们应该庆祝

重阳节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何我们应该庆祝

重阳节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何我们应该庆祝重阳节的意义和重要性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阳祭或重阳踏秋。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人们纪念祖先、尊敬老人,并且表达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祈福。

本文将探讨重阳节的意义和重要性,并解释为何我们应该庆祝这个节日。

一、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九月初九这一天是阳气最盛的日子。

古人认为阳气具有驱邪去凶、祈福禳灾的作用,因此九九重阳节成为人们祭祖、登高、踏秋的日子。

据《晋书·谢安传》记载,谢安在咸康八年(公元353年)时制定九九重阳节为中国的全国性节日。

二、重阳节的意义重阳节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祭祖尊亲:重阳节是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敬仰之情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整理墓葬,慎重地行礼祭拜,烧香献花,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敬意。

同时,人们也会探望长辈,为长辈送上问候和祝福,以示亲情的深厚和孝心的尊重。

2. 度阳活动:重阳节是秋季的一个重要节点,人们会踏青赏秋,登山观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踏秋不仅是锻炼身体的好时机,也是放松心情、凝聚情感的好时刻。

登高望远可以俯瞰远方的风景,让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心情更加豁达,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3. 避邪祈福:古人认为九九重阳之日阳气最盛,可以祛病辟邪,预防灾祸。

因此,人们在重阳节会佩戴菊花、插茱萸等物以驱邪避凶,并向家神、门神等神明祈福,希望能平安健康度过未来的日子。

重阳节也是人们祈求福寿长久、家庭幸福的重要时刻。

三、重阳节的重要性重阳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 传承文化:重阳节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之一。

庆祝重阳节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念,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2. 弘扬孝道:重阳节是表达对长辈孝敬之情的好时机。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亲情关系相对薄弱,庆祝重阳节可以提醒人们关注家庭,强化家族纽带,增进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倡导孝道精神。

重阳节的意义和由来

重阳节的意义和由来

重阳节的意义和由来重阳节,又称为重阳节或重九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古老的祭祖节。

下面将从重阳节的起源和意义两方面来进行介绍。

一、重阳节的起源重阳节的起源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相传在当时的楚国有一位居住在洞庭山的大夫。

一年的九月初九日,这位大夫突感身体不适,便向乡邻告别,告诉他们九月初九日是一个凶险的日子,一切都要小心。

如同他所说的那样,这一天来了,洞庭山发生了洪水,淹没了大片的庄稼和房屋,只有那些听从他建议走到了高地的人们才得以安全。

为了感谢这位大夫的指点,人们决定在每年的九月初九日举行聚会,登高避凶。

二、重阳节的意义1. 表达敬老之情重阳节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节日。

在这一天,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尊敬长辈,向他们表达孝心和感恩之情。

家人们会聚在一起,为年长者准备美食和喜爱的食品,亲手为他们准备香烛。

这是子女们对长者的关怀和爱的表现,也是传统文化中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的重要体现。

2. 登高赏秋重阳节正逢九月,正是秋高气爽、万木霜叶的时节。

人们会踏着秋风,登高望远,把握秋天的美好。

登高赏景也是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之一,人们可以欣赏到秋天的美景,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是一种健身活动,有助于提高人们的体质和免疫力。

3. 祭祖扫墓重阳节也是我国祭祖的重要时刻。

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香烛和美食,向祖先表达对他们的思念和敬意。

祭祖是传承家族文化,维系家族情感,加深家庭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4. 规避灾厄传统上,人们认为重阳节是一个凶险的日子,易遭受灾祸。

因此,人们在重阳节还会采取一些辟邪的措施,如佩戴菊花、五彩丝线等物品,以祈求平安和吉祥。

综上所述,重阳节作为一个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有着深厚的人情味。

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家庭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

所以,我们在这一天要牢记重阳的意义,尊敬长辈、团聚家人,感谢祖先的恩德,同时也祝愿全家人安康幸福。

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

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

关于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

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传统节日重阳节的来历及意义,欢迎阅读与收藏。

重阳节的由来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象,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

农历九月九日是“清气上扬、浊气下沉”的气候,地势越高清气越聚集,于是“重阳登高畅享清气”便成了民俗事象。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中国传统节日。

其民俗活动甚多,文化内涵丰富。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摆宴敬老、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吃什么食物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俗不同,但很多地区都会选择吃重阳糕。

菊花,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后来会选择使用一些菊花糕寓意长寿。

还有的人会在重阳节时饮菊花酒。

重阳节不管是来历也好还是寓意也罢,都是在寓意长寿美好久久。

而且菊花在早些年间就成为众多诗人诗中的一景。

早在屈原笔下,就已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五曾在重阳赠菊给钟蹈,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看来菊花在中国的古代就很盛行,有一句陶渊明的一首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甚是悠然自得,也代表着人民的美好祝愿。

重阳节的习俗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阳节的意义和由来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重阳节小报|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英文|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致辞
重阳节的过法有很多种,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单位发的钱只是意思意思,社区的歌舞肯定达不到专业的水准,儿女带老人出去旅游也未必玩得出什么名堂,累心累人的居多……重要的是我们透过这些不同形式,看到的是一种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至于采访中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不过也是一种过法嘛!”记者只好持保留意见了。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

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
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中秋前夕,传来我国端午节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佳讯。

约有2000年历史的重阳节,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上至宫廷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天登高饮酒、赋诗
重阳节小报|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英文|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致辞
重阳节的过法有很多种,但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单位发的钱只是意思意思,社区的歌舞肯定达不到专业的水准,儿女带老人出去旅游也未必玩得出什么名堂,累心累人的居多……重要的是我
们透过这些不同形式,看到的是一种敬老、爱老、孝老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至于采访中有人半开玩笑地说:“不过也是一种过法嘛!”记者只好持保留意见了。

我们中国人是一个有着尊老传统的群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中,就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的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更是脍炙人口。

而现阶段,大量老年人口的增加,“未富先老”的社会压力,赋予了文化色彩浓郁的重阳节更多更沉重的现实意义。

不管怎么说,重阳节只有一天,就像廖主任说的那样,我们不能指望在一天的时间里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有以此为契机,形成长效机制,从制度上加以保证,从风气上加以影响,从观念上加以调整,这才是重阳节真正的意义。

中秋前夕,传来我国端午节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佳讯。

约有2000年历史的重阳节,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上至宫廷皇族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天登高饮酒、
赋诗赏菊,举国同庆、万民同欢。

在今天,重阳节又承载着超过亿的60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比例的一个银发社会。

政府将它定为“老人节”、“敬老日”。

既然是一个全民敬老的节日,就需要创造一个全民表达敬老、爱老的环境和条件,但就多年来的现状而言,重阳节特殊的节日功能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调查显示,过半的年轻人不知道重阳节在哪天,不知道重阳节的特殊意义,更不知道“重阳节”与“敬老日”同为一天。

绝大多数传媒在重阳节那天报道的中心话题是“工会”、“领导”“送温暖”,“看望孤老献爱心”。

而大部分老年人对重阳节的期待仅仅是单位的“慰问”。

重阳节仅仅成为单位退管会一年一度的“一项工作”。

调查还尴尬地显示,假如重阳节不在周六、周日,人们不可能请假去看望父母、祖父母,当然更谈不上在这一天陪同父母外出走走。

笔者认为,要使今日之重阳节真正实现其作为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节日,突
出其历史内涵,彰显其文化功能,就在于将重阳节列为“国定假日”——在重阳节到来的这一天,全民放假,使儿女能够放下工作探望父母,儿孙可以暂停学习问候爷爷奶奶,邻家的孩子可以知道楼下的阿婆要过节了。

这其实正是一种家庭的和谐、邻里的和谐、社区的和谐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倘若重阳节作为国定节日,就有机会与周末相接,形成一个三天的小假期,特别适合探亲访友,或作短途旅游。

而重阳节外出登高游乐的传统节日特点,也正是现代旅游的最基本的要素,是任何其他传统节日无法比拟的。

前几年,“两会”中不断有代表、委员提出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中秋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却将“重阳节”遗漏了。

重阳节是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财富,只有先设为国定假日,才可能让年轻人记住这个节日并关注它的内涵。

一味指责年轻人“崇洋节”是不客观的。

从清明、端午、中秋这两年的受关注程度来看,
也证明了这一点。

重阳节在国外也是一个有影响的节日,日韩东南亚,至今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民风古迹,没准儿哪天某国再来一个“申遗”,教我们愧对祖先愧对子孙。

对邻国的民俗文化考察证明,重阳节及其相关的文化遗产比我们传承得好。

“端午”之争是前车之鉴,重阳节不是没有可能重蹈覆辙。

重阳节小报|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英文|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致辞
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你知道吗?而2016年的重阳节是几月几日,你又知道吗?别再问重阳节是什么时候了,XX现在就回答你的疑问,其实答案非常简单,九九重阳节,你现在知道了吧。

重阳节的意义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

2016年10月23日。

《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
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2016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重阳节小报|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英文|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致辞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
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
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
重阳节小报| 重阳节习俗| 重阳节英文| 重阳节由来| 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致辞
民俗活动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汉族传统节日。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
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吃重阳糕
与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

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之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登高的吉祥之意。

赏菊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

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

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

饮菊花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汉代就已有了菊花酒。

重阳节的意义魏时曹丕曾在重阳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

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河南南阳山中人家,因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
---------------------------------精选公文范文-------------------------- 水而延年益寿的事。

梁简文帝《采菊篇》中则有“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懦”之句,亦采菊酿酒之举。

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中仍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

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

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精选公文范文----------------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