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合集下载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1..

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2016第三章表面活性剂习题部分

2016第三章表面活性剂习题部分

第三章表面活性剂习题一、判断题(正确的划√,错误的打×)1.一些无机盐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增加,一些低级醇可以使水的表面张力略有降低。

( √ )2.如果表面活性剂浓度越低,降低表面张力越显著,则表面活性越强,越容易形成正吸附。

(√ )3.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小,增溶力、渗透力弱,乳化能力较弱。

( X )4.Krafft点是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特征值,也是表面活性剂使用温度的下限。

( √ )5.根据HLB值的意义,HLB值越大亲水性越强,其增溶效果越好。

(√ ) 7.吐温-80做增溶剂时,对药物的增溶不受添加顺序的影响。

( X ) 8.Pluronic F-68有液态、固态和半固体三种状态,均可作为优良的乳化剂。

( X )9.表面活性剂之所以具有增溶作用,主要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极性。

(X)lO.在CMC以上,随着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胶束数量达到饱和。

(X)11.肥皂可与苯扎溴铵合用。

( X )1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与含羧基的化合物如羧甲基纤维素、阿拉伯胶等合用。

(X )13.皂土、白陶土、滑石粉等具负电荷的固体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

( X )14.明胶、聚乙烯醇、聚乙二醇及聚维酮等水溶性高分子对表面活性剂分子有吸附作用,减少溶液中游离表面活性剂分子数量,临界胶束浓度因此升高。

( √ )15.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可溶解生物膜脂质增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吸收。

(√ )1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最小。

( √ )17.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顺序为:聚氧乙烯烷基醚>聚氧乙烯芳基醚>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吐温类。

( √ )18.一些不溶性无机盐如硫酸钡能化学吸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使溶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下降。

(√ )19.胶束增溶体系是热力学稳定体系也是热力学平衡体系。

(√ ) 20.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在常压下浊点在70~100℃之间。

胶体与表面考试答案

胶体与表面考试答案

一、江河入海口为什么容易形成三角洲?答:河流本身携带的泥沙以胶体形式存在,由于入海口处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电解质,使得胶体溶液发生聚沉,泥沙沉淀,根据流体动力学,流体与限制面接触(粗糙接触面)时,流体的流动易形成漩涡,导致沉淀下来的泥沙不易停在河底,而河中央则以层流为主,易于使泥沙堆积,从而形成三角洲。

二、天空为什么会下雨?向高空抛撒粉剂为什么能人工降雨?其依据原理是什么?雨来自空中的云,空中的云其实就是水的凝结物,它来自地球表面的水汽蒸发,水汽向高空遇冷凝结成小水滴。

当云中的水滴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不能被上升的气流顶托住的时候,水滴(也可能是冰滴、雪花)就会落到地面上,即是我们所见的雨(雹、雪)。

云是由水汽凝结而成;而云的厚度以及高度通常由云中水汽含量的多少以及凝结核的数量、云内的温度所决定。

一般来说,云中的水汽胶性状态比较稳定,不易产生降水,而人工增雨就是要破坏这种胶性稳定状态。

通常的人工降雨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在云雾厚度比较大的中低云系中播散催化剂(碘化银)从而达到降雨目的。

一是增加云中的凝结核数量,有利水汽粒子的碰并增大;二是改变云中的温度,有利扰动并产生对流。

而云中的扰动及对流的产生,将更加有利于水汽的碰并增大,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承受不住水汽粒子的飘浮时,便产生了降雨。

三、活性炭为什么能做防毒面具和冰箱除臭剂?活性炭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吸附剂,它是利用木炭、各种果壳和优质煤等作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对原料进行破碎、过筛、催化剂活化、漂洗、烘干和筛选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制造而成。

活性炭具有一种强烈的“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作用,可将某些有机化合物吸附而达到去除效果,利用这个原理,我们就能很快而有效地去除空气中的有毒物质和冰箱里的异味。

四、为什么在参观面粉厂时不能穿带铁钉的鞋?在面粉厂,因为细小的面粉悬浮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表面,有着巨大的表面能。

穿带铁钉的鞋容易摩擦出火星,一个小小的火星,会加速面粉表面上发生的氧化反应,反应中放出的热量又加速了其它颗粒表面的氧化反应,因此,引起爆炸!五、土壤为什么能将水保存起来,而通过锄地可以减少土壤里水分的挥发?土壤中有毛细管,靠毛细管的吸引力可以存一定量的水分,叫毛管水。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简答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的简答题

1.什么是气凝胶?有哪些主要特点和用途?当凝胶脱去大部分溶剂,使凝胶中液体含量比固体含量少得多,或凝胶的空间网状结构中充满的介质是气体,外表呈固体状,这即为干凝胶,也称为气凝胶。

气凝胶是一种固体物质形态,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

气凝胶貌似“弱不禁风”,其实非常坚固耐用。

它可以承受相当于自身质量几千倍的压力,在温度达到1200摄氏度时才会熔化。

此外它的导热性和折射率也很低,绝缘能力比最好的玻璃纤维还要强39倍。

用途:(1)制作火星探险宇航服(2)防弹不怕被炸(3)过滤与催化(4)隔音材料(5)日常生活用品 2.试述凝胶形成的基本条件?①降低溶解度,使被分散的物质从溶液中以“胶体分散状态”析出。

②析出的质点即不沉降,也不能自由行动,而是构成骨架,在整个溶液中形成连续的网状结构。

2.简述光学白度法测定去污力的过程。

将人工制备的污布放在盛有洗涤剂硬水的玻璃瓶中,瓶内还放有橡皮弹子,在机械转动下,人工污布受到擦洗。

在规定温度下洗涤一定时间后,用白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污染棉布试片洗涤前后的光谱反射率,并与空白对照。

4.试述洗涤剂的发展趋势。

液体洗涤剂近几年的新的发展趋势: (1)浓缩化 (2)温和化、安全化(3)专业化 (4)功能化(5)生态化: ①无磷化②表面活性剂生物降解③以氧代氯 5.简述干洗的原理干洗是在有机溶剂中进行洗涤的方法,是利用溶剂的溶解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溶能力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

3. 脂肪酶在洗涤剂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脂肪酶,人的皮脂污垢如衣领污垢中因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而很难去除,在食品污垢中也含有甘油三脂肪酸酯类的憎水物质,脂肪酶能将这些污垢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4.在洗涤剂中作为柔和剂的SAA主要是什么物质?用作柔和剂的表面活性剂主要是两性表面活性剂 8.用防水剂处理过的纤维为什么能防水?织物防水原理:将纤维织物用防水剂进行处理,可使处理后的纤维不表面变为疏水性,防水织物由于表面的疏水性使织物与水之间的接触角θ>90°,在纤维与纤维间形成的“毛细管”中的液面成凸液面,凸液面的表面张力的合力产生的附加压力△P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因此有阻止水通过毛细管渗透下来的作用。

研究生胶体与表面化学题

研究生胶体与表面化学题

研究生胶体与表面化学题1、下列物系中哪一种为非胶体?①牛奶②烟雾③人造红宝石④空气2、溶胶的基本特性之一是①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属稳定的物系②热力学上和动力学上皆为不稳定的物系③热力学上稳定而动力学上不稳定的物系④热力学上不稳定而动力学上稳定的物系3、溶胶有三个最基本的特性,下列哪点不在其中?①分散性②聚结不稳定性③多相性④动力稳定性4、丁铎尔(Tyndall)现象是光射到粒子上发生下列哪种现象的结果?①散射②反射③透射④折射5、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介质中移动的现象称为①电渗②电泳③流动电势④沉降6、下列各性质中哪个不属于溶胶的动力学性质?①布朗运动②扩散③电泳④沉降平衡7、对于AgI的水溶胶,当以KI为稳定剂时其结构可以写成[(AgI)m nI-(n-x)K+]x-x K+则被称为胶粒的是指:8、在AS2S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最快的是①LiC1 ②NaC1③CaCI2 ④A1C139、在Al2O3溶胶中加入等体积,等当量浓度的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聚沉得最快的是①KC1 ②KNO3③K3[Fe(CN)6] ④K2C2O410、在一定量的AgI溶胶中加入下列不同电解质溶液,则使溶胶在一定时间内完全聚沉所需电解质的量最少者为①La(NO3)3 ②Mg(NO3)2③NaNO3 ④KNO311、下列各点哪一点不属于电动现象?①电导②电泳③电渗④沉降电位12、对于电动电位即ξ电位的描述,哪一点是不正确的?①ξ电位表示了胶粒溶剂化层界面到均匀液相内的电位②ξ电位的绝对值总是大于热力学电位ϕ③ξ电位的值易为少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④当双电层被压缩到溶剂化层相合时,ξ电位为零。

13、为测定大分子溶液中大分子化合物的平均分子量,下列各方法中哪一种是不宜采用的?①渗透压法②光散射法③冰点降低法④粘度法14、乳状液、泡沫、悬浮液等作为胶体化学研究的内容,一般地说是因为它们①具备胶体所特有的分散性、不均匀性和聚结不稳定性②充分具备胶体的分散性及不均匀性③充分具备胶体的分散性及聚结不稳定性④充分具备胶体的不均匀性及聚结不稳定性15、大分子溶液与溶胶在性质上的最根本区别是①前者粘度大,后者粘度小②前者是热力学稳定物系,后者是热力学不稳定物系③前者是均相的而后者是不均匀的多相物系④前者对电解质稳定性大后者加入微量电解质即能引起聚沉16、在大分子溶液中加入多量的电解质,使大分子溶液发生聚沉的现象被称为盐析。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2(DOC)

胶体及表面活性剂问答题题库2(DOC)

表面活性剂第一章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表面活性剂基本概念1、请解释表面张力、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浊点、Krafft点等概念。

表面张力是指垂直通过液体表面上任一单位长度、与液体面相切的,收缩表面的力。

液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可以彼此抵消,但表面分子受到液相分子的拉力大,受到气相分子的拉力小(因为气相密度低),所以表面分子受到被拉入液相的作用力表面活性剂是指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显著降低溶液的表面张力,改变体系界面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增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要求的物质。

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形成胶团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

浊点(C. P值):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溶液由澄清变混浊时的温度即浊点。

临界溶解温度(krafft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温度增加到一定值时,溶液突然由浑浊变澄清,此时所对应的温度成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溶解温度。

界面与表面:界面就是指物质相与相的分界面。

是指两相接触的约几个分子厚度的过渡区。

若其中一相为气体,这种界面通常称为表面。

即液相或固相与气相的界面称为表面。

常见的界面有:气-液界面,气-固界面,液-液界面,液-固界面,固-固界面。

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变化可分为三种类型。

1、表面张力随其溶质浓度的增加略有上升,且往往近于直线(曲线A)2、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在浓度很稀时,下降较快,随浓度增加下降变慢(曲线B)。

3、在溶液浓度稀时,溶液的表面张力随溶质浓度的增加急剧下降,当溶液的浓度增加到一定值后,溶液的表面张力就不再下降了(曲线C)。

表面活性剂的定义:加入少量就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大幅度地降低,从而明显改变体系的界面性质和状态的化合物——表面活性剂。

如肥皂中的脂肪酸钠,洗衣粉中的烷基苯磺酸钠等。

最早的表面活性剂——肥皂。

例如20ºC 时,纯水的表面张力γ为72.75mN/m,加入 0.1%的脂肪酸钠,γ即降为25mN/m。

表面活性剂化学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化学练习题

表面活性剂试题一、名词解释.1. 表面活性剂2. 临界胶束浓度3. Krafft点4. 浊点5. 两性表面活性剂6. 增溶力7. 分散剂8.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二、选择题.1.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离子型的毒性大于离子型,两性型毒性最小B.HLB值越小,亲水性越强C.做乳化剂使用时,浓度应大于CMCD.做O/W型乳化剂使用,HLB值应大于82. 对表面活性剂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经验,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范围限定在0-20之间B.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C.聚氧乙烯基团的比值增加,亲水性降低D.杀精避孕套中起杀精作用的主成分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可作洗涤剂3.40%的Span -80(HLB4.3)与60%吐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值是( )A.4.3B.6.42C.8.56D.9.65E.10.724.等量的Span -80(HLB4.3)与吐温-80(HLB15.0)混合后的HLB值是()A.4.3B.6.42C.8.56D.9.65E.10.835.表面活性剂性质不包括()A.亲水亲油平衡值B.CMC值C. 适宜的粘稠度D. Krafft点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krafft点越低,该表面活性剂低温水溶性越好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应该在浊点以上使用C.疏水基为直链的比带支链的难于降解D.含有芳香基的表面活性剂比仅含有脂肪基的表面活性剂易于降解,故洗衣粉中主成分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B.乳状液类型通常有O/W,W/O,套圈型三种。

C.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能做破乳剂D. 玻璃器皿中易得到O/W型乳状液8.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聚乙烯醇,聚丙烯酰胺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B.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都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C.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存在Krafft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浊点D.一般分子量较大的表面活性剂洗涤、分散、乳化性能好,分子量小的润湿、渗透性能好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液体油污的去除主要是靠表面活性剂的增容作用而实现的B.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宜用于洗涤天然棉纤维C.烷基苯磺酰二乙醇胺可做稳泡剂D.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很好的起泡剂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餐具洗涤剂可以用来洗涤瓜、果、蔬菜、肉B.洗发香波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烷基苯磺酸钠及烷基酰醇胺C.重垢液体洗涤剂表面活性剂含量一般在80%以上D.粉状洗涤剂和液体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主成分完全不同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消毒作用B.分子结构中含有苄基的季胺盐具有较强的杀菌性C.药物中引入磺酸基后易被人体吸收,并提高水溶性,而药理作用改变不大D.烷基苯磺酸钠通常为黄色油状液体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含氮的有机胺衍生物B.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存在Krafft点C.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可做相转移催化剂D.两性表面活性剂没有等电点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过程中,常采用苯过量的方法以减少副反应的发生B.工业常用磺化剂有硫酸、发烟硫酸、三氧化硫C.温度会对磺化产物及磺化速率有影响D.烷基苯磺酸钠的生产过程中,分酸是利用密度差原理14.下列关于两性表面活性剂性质不正确的是()A.具有等电点B.临界胶束浓度随着溶液pH值的增加而增大C.两性表面活性剂没有Krafft点,但有浊点。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

胶体与表面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0℃和70℃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C )。

(A) 相同;(B) 无法确定;(C) 20℃水中高于70℃水中;(D) 70℃水中高于20℃水中。

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布斯自由能的增量;(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线的表面紧缩力;(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3. 已知20℃时水~空气的界面张力为7.27 × 10-2N·m-1.当在20℃和100kPa下可逆地增加水的表面积4cm2.则系统的ΔG为( A )。

(A) 2.91 × 10-5 J ;(B) 2.91 × 10-1 J ;(C) -2.91 × 10-5 J ;(D) -2.91 × 10-1 J 。

4.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有大小不同的两个水珠.长期放置后.会发生( A )。

(A)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小;(B) 大水珠变大.小水珠变大;(C) 大水珠变小.小水珠变大;(D) 大水珠.小水珠均变小。

5. 一根毛细管插入水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为h.当在水中加入少量的NaCl.这时毛细管中液面的高度为( B )。

(A) 等于h;(B) 大于h;(C) 小于h;(D) 无法确定。

6. 关于溶液表面吸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溶液表面发生吸附后表面自由能增加;(B) 溶液的表面张力一定小于溶剂的表面张力;(C) 定温下.表面张力不随浓度变化时.浓度增大.吸附量不变;(D) 饱和溶液的表面不会发生吸附现象。

7. 对处于平衡状态的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结构特点及亲水亲油基的组成?答:表面活性剂由两部分构成:a.疏水基团,由疏水亲油的非极性碳氢链、硅烷基、硅氧烷基、或碳氟链构成; b.亲水基团,由亲水疏油的极性基团构成。

2. 表面活性剂按离子类型分类,常见类型有哪些?答:表面活性剂按离子分类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又分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苄基三甲基氯化铵)及两性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甜菜碱)。

3. 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上的吸附结构?答: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浓度较低时零散地分布在液体表面,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分子疏松的定向排列在表面,当浓度接近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紧密地定向排列在液体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单分子界面膜,并在内部开始形成胶束。

4. 影响表面活性剂吸附界面的物理化学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亲水基:亲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2)疏水基:疏水基小者,分子横截面积小,饱和吸附量大。

(3)同系物:一般规律是随碳链增长,饱和吸附量有所增加,但疏水链过长往往得到相反的效果。

(4)温度:饱和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但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低浓度时吸附剂量往往随温度上升而增加。

(5)无机电解质:对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无机电解质对吸附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5.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的功能?答:表面活性剂在溶液表面吸附主要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使增加气液界面的过程容易进行;二是形成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紧密定向排列的表面吸附层。

6.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稀溶液吸附的因素?答:A.吸附质影响(吸附质分子结构与性质将影响它们分子间及其与溶剂、吸附剂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吸附性质)(1)吸附质为同系物若为极性分子,随有机物碳原子数增加吸附量增加;非极性的物质在水中易吸附非极性的或极性小的。

(2)异构体的影响直链易被吸附,异构体易于溶解。

(3)取代基的影响如果取代基为极性基,碳在水中的吸附力减少;如果是非极性基,则吸附增加。

B.溶剂的影响(1)溶剂与吸附质相互作用强,随着作用力的增加,吸附量减少。

(2)溶剂与吸附剂相互作用越强,吸附量越低。

(3)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增加,吸附量也增加。

C.吸附剂的影响(1)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吸附质,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质。

(2)吸附剂的表面结构如果为多孔结构则易于吸附(3)是否有丰富的吸附基团(4)吸附后是否易于再生D.温度影响温度升高不易于吸附E.添加物的影响7. 影响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上的吸附的主要原因?答:(1)静电作用在水中固体表面可因多种原因而是带有某种电荷。

(2)色散力的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分子量越大,色散力作用越强,吸附量越大。

(3)氢键和π电子的极化作用的固体表面的某些基团表面活性剂中的一些原子形成氢键而使其吸附。

(4)疏水基的相互作用在低浓度时已被吸附的分子的疏水基与在液相中的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基相互作用,在固液界面上形成多种结构形式的吸附胶团,使吸附量急剧增加。

(5)表面活性剂的双亲性8. 影响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上吸附的因素?答:a.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如果是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亲水基带有电荷,易于与其带电符号相反的固体表面吸附;其它表面活性剂,随着表面活性剂碳原子量的增加,吸附量增加,若为聚氧乙烯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基数目越大吸附量越小。

b..介质pH值的影响当介质pH值大于等电点时固体表面上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带正电的物质;当介质pH值小于等电点时表面正电;,易于吸附带负电的物质;介质pH值与等电点差别越大,固体表面电荷密度越大,越易吸附。

c.固体表面的性质带电固体表面总是易于吸附带反号电荷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d.温度的影响随温度的升高,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增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量减小。

e.无机电解质的影响无机电解质的加入常能增加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对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影响不大。

9. 表面活性剂固-液界面的吸附机制?答:吸附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1)表面活性剂浓度小于cmc,则形成单分子吸附层;表面活性剂浓度大于cmc时形成双分子吸附剂层,这将导致吸附量急剧增加。

(2)吸附的一般机制A.离子交换吸附在低浓度时,固体表面的反离子被同电荷符号的表面活性剂离子取代而引起的吸附。

B.离子配对吸附固体表面未被反离子占据的部位与表面活性剂离子因电性作用而引起的吸附。

C.形成氢键面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和表面活性剂的某些基团间形成氢键而导致的吸附。

D.电子极化引起的吸附剂表面活性剂分子中富电子芳环与固体表面强正电位间的作用而引起吸附。

E.色散力引起的吸附固体表面与表面活性剂间因为van der Waals 色散力而引起的吸附。

F.疏水作用引起的吸附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间相互作用使它们逃离水的趋势,使得达到一定浓度后它们相互缔合而吸附。

10.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结构?答: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外壳由粗糙不平的表面和一部分的反离子,还包括扩散的双电子层,内核由非极性的碳氢链和渗透入的渗透水组成。

11.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结构?答:对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胶束的外壳是一层相当厚的、柔顺的聚氧乙烯层,还包括大量以乙醚相结合的水分子。

胶团内核由碳氢链组成类似液态烃的内核;没有扩散双电层。

12. cmc的测定方法?答:(1)表面上张力法以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γ对浓度的对数lgc作图得到γ-lgc 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2)电导法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电导率或摩尔电导率对浓度或浓度平方根的关系曲线,曲线转折点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3)增溶法当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烃类或不溶性染料在该溶液中的溶解度急剧增加,这一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4)染料法配制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并向其中加入很少量的染料,呈现出增溶于胶束的颜色。

然后用水稀释此溶液直至溶液颜色发生显著的变化,此时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一般要求染料离子与表面活性剂离子的电荷相反。

(5)光散射法表面活性剂缔合成胶束时,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增加。

作表面活性剂溶液的散射光强度对浓度的关系图,突变点处所对应的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

13. 影响cmc的因素?答:(1)碳氢链接的长度一般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临界脐束浓度随碳原子数增加而降低。

(2)碳氢链的分支通常情况下,疏水基团碳氢链带有分支的表面活性剂,比相同碳原子(CH2)数的直链化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大得多。

(3)极性基团的位置极性基团赿靠近碳氢链的中间位置,临界胶束浓度赿大。

(4)碳氢链中其他取代基的影响随碳氢链中极性基团数量的增加,亲水性的提高,cmc 增大。

(5)疏水链的性质疏水基团的疏水性越强,cmc越低。

(6)亲水基的种类在水溶液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远比非离子型的大。

(7)温度对胶束形成的的影响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Krafft点以上,胶束易于形成;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要在浊点以下使用。

(8)外加无机电解质使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cmc降低,对非离子型影响不大。

14. 囊泡的结构、形状、大小、性质?答:结构:囊泡是由密闭双分子层形成的球形或椭球形单间或多间小室结构。

形状:椭球形或扁球形。

大小:囊泡的线性尺寸大约在30~100nm左右。

性质:a.稳定性不稳定,越大越稳定b.包容性可包容多种溶质,中心亲水性最大c.相变囊泡的相变主要来自双层膜中碳链构型的变化。

15. 增溶作用的方式?答:(1)非极性分子在胶束内核的增溶饱和脂肪烃、环烷烃以及苯等不易极化的非极性有机物,通常被增溶于胶束内核中。

(2)在表面活性剂分子间的增溶对于分子结构与表面活性剂相似的极性有机化合物,则是增溶于胶束的“栅栏”之间。

(3)在胶束表面的吸附增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油的小分子极性有机化合物是通过被吸附于胶束表面区域或是靠近胶束表面分子“栅栏”的区域完成增溶。

(4)聚氧乙烯链间的增溶以聚氧乙烯基为亲水基团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将被增溶物包藏在胶束外层的聚氧乙烯链中。

16. 影响增溶作用的主要因素?答:1)表面活性剂的化学结构①具有相同亲油基的表面活性剂,对于烃类及极性有机物的增溶作用大小顺序一般为:非离子型﹥阳离子型﹥阴离子型。

②胶束越大,对于增溶到胶束内部的物质增溶量越大。

③亲油基部分带有分支结构的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较直链的小。

④带有不饱和结构的表面活性剂,或在活性剂分子上引入第二极性基团时,对烃类的溶解作用减小,而对长链极性物增溶作用增加。

2)被增溶物的化学结构脂肪烃与烷基芳烃被增溶的程度随其链长的增加而减小,随不饱和度及环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带支链的饱和化合物与相应得直链异构体增溶量大致相同;烷烃的氢原子被羟基、氨基等极性基团取代后,其被表面活性剂增溶的程度明显增加。

3)温度的影响多数情况下,温度升高,增溶作用加大。

4)添加无机电解质的影响在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添加少量无机电解质,可增加烃类化合物的增溶程度,但却使极性有机物的增溶程度减少。

5)有机添加剂的影响向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非极性化合物,提高了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增溶程度;添加极性有机化合物后,使非极性碳氢化合物增溶量增加。

增溶了一种极性有机物后,会使表面活性剂对另一种有机物的增溶程度降低。

17. 胶团催化的机理?答:胶团催化机理:(1)浓集作用反应物通过疏水作用和静电感应作用向体积很小的胶团中或胶团表面浓集是提高反应速率的最重要原因。

(2) 介质效应介质效应包括笼子效应,预定向作用,微黏度作用,极性作用和抗静电作用等。

胶团可使反应中间体间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从而有利于反应的进行和反应活性的提高。

同时代胶团可使某些增溶的反应物采取特殊的定向方式以利于反应进行。

18.影响胶团催化的因素?(1)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 a. 亲水基体积增加,催化能力增加b. 碳链越长,对反应抑制越强c. 底物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力越强,催化能力越低d. 离子型表剂与非离子型表剂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催化效果好e. 非离子表剂对有离子参加的双分子反应速率影响较小。

(2)反应物的分子结构反应物的活性决定了它进入胶团的位置和深度,从而影响催化能力(3)盐的影响加入盐一般减小胶团催化的活性(4)有机添加物的影响加入有机添加物,减小胶团催化的活性19. 乳状液类型和鉴定方法?答:乳状液的类型通常有以下三种:1)水包油型(O/W)内相为油,外相为水,如人乳、牛奶等。

2)油包水型(W/O)内相为水,外相为油,如原油、油性化妆品等。

3)套圈形由水相和油相一层一层交替分散形成的乳状液,主要有油包水再包油(O/W/O)和水包油再包水(W/O/W)两种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