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及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9.(2011·河南学业考)某同学制作了下面图示,以理清历史事 件之间的联系。根据结构,空白的方框内应填写(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解析】选A。前一框是洋务运动的背景,后一框体现了洋务 运动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故答案为 A。
14.(2012·滨州学业考)下图是1998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的北京 大学建校一百周年纪念邮票。北京大学的前身是( )
A.商务印书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江南制造总局机器学堂 D.京师大学堂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北京大学的前 身是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设立的京师大学堂。
二、非选择题
10.(2011·烟台学业考)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
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 )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辨析能力。洋务运动前期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企业。备选项中的军事工业是
A项。其他三项是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民用工业。
【拓展延伸】洋务企业的性质和特点
8.(2011·山西学业考)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 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 廷”。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选项是(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帝国主义在中国开设工厂 )
C.巨额赔款给人们增加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解析】选D。《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反帝活动。这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 具,清政府已经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下图 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开始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识记能力。图片是圆明 )
专题02 中国近代化的启动(1860—1895)-2021年高三历史总复习之通史复习

2、目的: 自强求富——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时间: 19C60-90年代
一、经济:
(一)洋务运动
4、企业: (1)创办军用企业---(自强)
创办者 代表 地位 企业
经营方 性质 式
军 曾 安庆内 第一家官办军用
用 国 军械所 企业,标志着中国
带有浓
企藩
近代工业起步
官
厚封建
业
李 鸿 章
❖ 民族工业
❖ 广义: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机器化方式进 行生产的工业。
❖ 狭义:一般民族工业是在我国近代半殖民地 半封建时期由中国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 资创办的运用机器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 本主义企业。
2.早期民族工业兴起的概况
时间:Leabharlann 贻来牟机器磨坊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点:
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地区
解析:洋务派的军工企业属于官办企业,产品无偿调拨,后来由订购方提供资金(“协造 ”)说明官办企业的经费出现困难,后来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为缓解其资金压力进一步证 实其经费压力的增大,故选B项。各省用船方“协造”,并不是商办,A项错误;军工产 品不可能市场化,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材料也无从体现,排除。
四、社会生活:
(二)教育
起步: 洋务运动 (1)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翻译人才、 军事人才
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 (1840— 1919年)
1.1898戊戌变法走 君主立宪道路 2.1906“预备立宪” 3.1912辛亥革命建 立资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结果:戊戌变法 遭封建顽固派镇 压;“预备立宪 ”假立宪真专制 ;辛亥革命推翻 了君主专制统治 ,但是袁世凯窃 取革命成果真正 的民主政治并没 有建立起来
联系点
中国社会进一步沉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国工业近代化起步,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近代化 运动集中在经济方面。这一阶段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产生;社会生活 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生活中逐渐推广 从世界角度看,中国经济进一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第三阶段
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1895—1919前)
北洋军阀统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 成立蒋介石独裁统治、日本侵华
治
1905中国同盟会、1911武昌 起义、1912中华民国、清帝 退位、1912《中华民国临时 约法》颁布;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袁世凯窃取政权北洋军阀统 治、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 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 五四运动 1921中共“一大”召开,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革命 1927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建立井 冈山革命根据地 1931建立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红军长征、 1935遵义会议、 1937全民族抗战 1945中共 “七大” 1946全面内战爆发、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1949新中国诞生新民主主义革命 胜利的意义。 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确 立多党合作、协商制度、人民民主专 政
1949)
新民主主义经 济(1927--1956 )
政治: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沉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 ,中国人民开始了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尚在萌芽状态。 思想:中国被迫与西方列强接触,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中国的落后开始主 张向西方学习,开启了民智,专制势力仍很强大,广大的中国人思想仍然僵化。 从世界角度看: 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习题精选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习题精选第1题【单选题】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化的两次重要探索,这两次变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B、都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C、都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D、都采取了暴力斗争的方式【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在历史长河中,重大的历史事件往往由重要的历史人物来领导、推动。
下列关于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连线正确的是( )A、左宗棠──鸦片战争B、梁启超──洋务运动C、孙中山──辛亥革命D、李鸿章──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A、《新青年》B、《新青年》和北京大学C、《申报》D、北京大学【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为上海轮船招商局,1872年北洋大臣李鸿章操办,1873年1月在上海成立,规定官督商办,招商集股。
它是在下列哪一口号下进行的( )A、自强B、求富C、科学D、民主【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在于( )A、兴办了新式学堂B、建立了三支海军C、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D、建立了外交机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图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工匠制造的铁甲舰“平远号”。
制造此舰的目的是( )A、发展资本主义B、维护清朝统治C、发展海外贸易D、进行科学考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1998年是北京大学的百年诞辰,这所大学的前身是百日维新时创办的( )A、京师大学堂B、两江师范C、商务印书馆D、北洋水师学堂【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高举和的大旗,促进人们更加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中国经济近代化曲折发展

中国经济近代化曲折发展作者:夏克传来源:《广东教育·高中》2008年第01期知识梳理中国经济近代化分为前期与后期两大阶段(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1. 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①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化艰难起步。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与洋务运动的刺激。
②19世纪末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
原因:外国资本输出和清政府放宽限制。
③民国初年民族工业迎来短暂的春天。
原因:辛亥革命的推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群众爱用国货运动与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思想。
④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末,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原因:四大家族对工业的垄断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与战争破坏。
从中可以看出,每当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放松对民族工业的压迫,或为了自身的利益提供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时,民族工业就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其他时期则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
由此可见:阻碍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对工业化的政策①建国初期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1953年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53~1957年执行以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为基础为目标的一五计划。
初步建立起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1953~1956年对民族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民族工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③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等使工业化建设受挫。
④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后,推翻了压在民族资本主义头上的三座大山,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经济环境。
同时考虑到民族资本主义在民主革命过程中的地位与贡献,国家一般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使民族工业得以发展。
上世纪50至70年代,由于中共的极“左”错误,造成民族工业发展的挫折。
第4讲+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课件--2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三、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外国资本主义侵入,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受 原因 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派创办企业的诱导,中国一些官僚、
地主、商人投资创办近代企业
表现
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兴起;著名的有上海发昌机 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2.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 (1)列强侵华方式:列强经济侵略开始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 输出为主。 (2)民族危机程度: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 中国的狂潮。 (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民族资产 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领导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4)学习内容:由学习西方器物转向学习西方制度。 (5)革命力量:中华民族觉醒,更多阶级、阶层投入救亡图存行列。
第四讲 近代中国的转型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1840~1894年)
【阶段特征】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1894年),伴随着西方列强 的侵略,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社会生活变迁,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 代化迈进。
【时空定位】
【整体感知】 1.政治上:西方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反映出中国人民
政策 制,再到鼓励的演变
2.近代中国出现的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类别 外资企业 洋务企业 民族企业
性质 外国资本 洋务资本 民族资本
出现时间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19世纪六十年代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分布地点 通商口岸 沿海、沿江地区 沿海地区
第二单元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什么是近代化?
近代化就是政治上民主化,经济 上工业化。
中 国
洋务运动
近
代 维新变法
化
的
艰 辛亥革命
难
起
步 新文化运动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推进近代化进程
思想大解放的潮流
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
目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统治
洋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
洋务派:变法图强,维护清朝统治
革命派:推翻满清,建立资产阶级 共和国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的运动有 哪些?这些运动的发展有怎样的递 进关系?
提示:经济----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 家有哪些体会或收获?
议一议
1. 任何一次变法或改革的出现,总是社会发展的 需要。
2. 改革是国家、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3. 任何变法或改革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是伴随 着激烈斗争,甚至出现挫折失败,为此要付出沉重代
B.西方进化论学说
C.世界各国地理历史 D.民主和科学
4.戊戌变法发生在农历戊戌年,这一年是( )。
A.1895年 B.1897年 C.1898年 D.1901年
5.某地因废祠堂改学堂,废八股改策论而受
到当地官员传讯,他们抗辩道:“此乃当今
皇上旨意,何罪之有?”这个“皇上”指的是
(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雍正
鲁迅(1881—1936年)
选一选
1.颁布“明定国是”诏的皇帝是(
)。
A.慈禧太后
B.光绪皇帝
C.道光皇帝
D.宣统皇帝
【压轴卷】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试卷(附答案)(3)

一、选择题1.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自强”的具体做法是创办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湖北织布局D.江南制造总局2.1900年4月以后,直隶保定城内的坛口“日盛一日”,并且竖起“保清灭洋”旗帜,教堂“无论天主、耶稣悉付一炬”。
这里描述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D.新文化运动3.小华同学在图书馆读到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中的段文字:“变则能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他据此判断康有为主张A.实行洋务运动B.推行维新变法C.进行暴力革命D.开展新文化运动4.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
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5.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
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
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B.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C.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6.与《南京条约》相比较,《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这是因为()①割让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②赔款的数目大大增加③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④使外国资本在中国设厂“合法化”A.①②③B.①⑧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1903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
张三说:“我从天津海口经过,看到了大沽炮台。
”李四说:“我从山海关经过,看见清军在巡逻。
”王五说:“我想在东交民巷买一所宅子,结果被外国兵赶了出来。
”贺六说:“我看到义和团势力发展到北京地区。
”他们所说的话正确的是()A.张三B.李四C.王五D.贺六8.“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 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隆重举行。孙中山先生 受世人敬仰,其丰功伟绩有( ) ①建立中国同盟会 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 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因为( ) A.辛亥革命使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 和观念深入人心 C.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真正的民主、自由 D.辛亥革命使三民主义的理想在中国实现 4、2010 年“两会”主题叫“民生”,人大代表提出 了医疗改革、教育公平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 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主张的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毛泽东 D.邓小平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它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统治(最主要的功绩),建立了资产 阶级共和国。它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权 利。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①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②没有彻底完成民主革命的反帝反封建 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
3.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主 要代表人物,下列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 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挑选出来。( ) A.李大钊 C.李鸿章 B.陈独秀 D.胡适
4.‚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 无知为耻‛。下列哪一运动中也曾提出过类似的思 想主张?( ) A.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B.维新变法 D.新文化运动
主要经过:
序幕— 1895 年,康有为、梁启超发起 公车上书 。 为救亡图存掀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就此拉开了序幕 1898年,光绪帝发布变法法令,前后持续103天, 高潮— 戊戌变法 史称 。 结束— 1898 年 9月, 慈禧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谭嗣同 等六人被杀害,变法失败。
性质: 是一次自上而下地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失败的原因: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用改良 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于袁 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过于 弱小(根本原因)。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 进步意义: 声日益高涨。 教训: 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 不通。但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 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近代化主要是指资本主义 产生、发展和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确立的过程。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学技术
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
学制度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指导思想—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 三民主义( 民族 、 民权 、 民生 ) 主要经过: ①革命准备—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 ,组织了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 成立了 革命团体兴中会 ;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②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 ,革命党人在湖北新军中 发动起义,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史称 辛亥革命 。 ③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 南京 宣誓, 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 成立,这一年为中华民国元年。 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 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④结束—
5、今年就将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下列有关辛 亥革命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发生在1910年 ②推翻了清王朝 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 ④建立了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现象说 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帝制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建立了中华民国 D.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失败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没有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教训: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的民族 资产阶级由于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典型例题
1.“皇帝倒了,辫子割了”八个字是少年瞿秋白 对一事件历史功绩的概括。此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后期 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社会主义大旗)
典型例题
1.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查找有关新文化运动兴 起的资料,应选的刊物是 A.《新青年》 B.《国民》 C.《觉悟》 D.《劳动者》 2.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 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 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核心内容是( ) A.反对尊孔和复古 B.提倡民主和科学 C.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宣传马克思主义
典型例题
1.“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成功的。中国还没 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中的“我”是( )
A
B
C
D
2.下列戊戌变法内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民主共和国 B.开办新式学堂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训练新式军队 3.十九世纪末,戊戌维新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 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对“思想启蒙” 理解正确的是( ) A.使人们开始了解西方生活习俗 B.使人们知道社会改革的合理性 C.使人们认识到要发展农工商业 D.使人们开始追求政治制度变革
学文化
新文化运动(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追求民主和科学)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内有太平 天国运动 的打击 (背景) 外有西 方列强 的侵略 领导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的洋务派
洋 务 运 动
目的: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维护清
朝的封建统治
代表人物: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等 口号及内容:‚自强”——军事工业
性质 维护封建统治的一场 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求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 实际结局 洋务运动 失败原因 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标志
甲午战争惨败,北洋舰队的全军 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腐朽的封建制度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虽然没使中国福强起来,但它引 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 第一批--------在客观上上促进了-----发展,推动了--------的进程。
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 程中呈现出怎样的阶段特征?
阶段特征: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由表及里
(1)洋务运动:技术(器物)层面的学习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层面的学习
(3)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层面的学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 中国日 本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了呢?
1.戊戌变法依靠的是没有实权的皇帝。 明治维新依靠的是拥有强大军力的强番。 2.中国封建势力仍然很强大,受到更深的殖 民掠夺。日本资本主义已经开始发展,明治 维新时期殖民者把力量对付中国。 3.改革内容上,明治维新行之有效,而中国 反对者不断破坏。
选择连线:把下列人物与相关的工业连 接起来。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汉阳铁厂 轮船招商局 福州船政局
典型例题
1.中国近代史有这么一个人物:他既代表清政府 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又创办洋务企业引进西方 先进技术。这个人物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左宗棠 D.张之 洞 2.‚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处西人之上,独火器 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 器。‛想一想,这是哪个派别的主张(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3.洋务派举办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A.自强新政 B.发展资本主义 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利用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4.洋务运动没有使 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根本原因
A.顽固派的阻挠 B.洋务运动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C.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D.未真正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戊戌变法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首要),发展资本主义(根本)
前程回顾
1.我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社会的? 2.近代社会同西方的第一次较量是什么? 3.近代社会的转折点是什么? 4.《南京条约》签订时间,内容影响分别 是什么? 5.近代历史上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6.《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分别 是什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八上教材6——9课)
背景: P45
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前期 主要阵地: 《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口号: 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目的: 学习西方思想和文化,追求民主与 科学 基本内容—— ‚四个提倡四个反对”P46 评价(性质、历史意义、局限性) P46
新 文 化 运 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