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水处理技术 水化学基础
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及方法

水处理技术的分类及方法
水处理技术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三大类。
具体的方法包括:
1. 物理处理方法:
- 滤过:通过使用过滤介质(如砂、石炭、活性炭等)来去除悬浮物和颗粒物;
- 沉淀:利用重力或化学药剂促使悬浮物颗粒沉淀至底部; - 吸附:利用吸附剂吸附水中的溶解物质;
- 蒸发:通过加热水使其蒸发,从而去除溶解物质;
- 电离交换:利用树脂或其他材料去除水中的离子。
2. 化学处理方法:
- 氧化:使用氧化剂将有机污染物氧化为无机物;
- 还原:通过加入化学还原剂去除水中的金属离子;
- 酸碱中和:通过加入酸碱化学品调整水的pH值,以去除或中和特定物质;
- 非氧化杀菌: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去除水中的细菌和病毒。
3. 生物处理方法:
- 活性污泥法: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质;
- 厌氧消化:利用厌氧细菌将有机物质转化为甲烷气体;
- 固定化生物膜:将微生物固定在载体上,以去除水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
- 植物净水法:通过植物的吸收、降解和牵引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和重金属。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根据水的质量和预期的效果来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
水化学及水处理技术研究

水化学及水处理技术研究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同时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资源。
自然水体中所含物质,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饮用水质量,还会加剧环境的恶化。
因此,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对保障人类未来的生存环境与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篇文章将围绕水处理技术中相关的水化学知识展开论述。
一、水化学基础水化学是研究水与其他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相互作用与反应的学科。
水化学的基本概念是电离,电离是指离子或电子从分子或原子中分离出来的现象。
在水中,电离主要有两种:弱电解质和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小,大部分分子还是原来的状态,如氨水等。
而强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高,大部分分子都被电离成了离子,如氯化钠等。
水在化学反应中具有以下特点:1、作为一种极性溶剂,可以溶解许多物质。
2、具有较高的介电常数并且是一个强酸弱碱型溶液。
3、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充当水合物质的溶剂。
二、水处理技术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预处理、净化和消毒等过程,将原水转化为符合生产、消费、饮用和其他用途的水质要求的一系列工艺。
水处理技术中有以下几种处理方法:1、机械过滤:主要通过滤网或滤层将水中的悬浮物、泥沙、亚微米颗粒等物质拦截或吸附下来,从而净化水质。
2、化学过滤:在机械滤除杂质后,将净化后的水进一步滴加化学药剂如石灰、氢氧化钙等,通过化学还原、溶解、中和、沉淀等反应,吸附并去除水中的杂质、有机物、异味等物质。
3、纯化过程:纯化过程包括反渗透和蒸馏等技术,可以净化水质到较高的水平。
反渗透主要是通过一些薄膜的使用,将水分离出来,达到净化的目的。
而蒸馏则是通过加热水,使水蒸发,再将水蒸汽冷却为水,从而净化水质。
4、消毒过程:水在经过以上步骤后,需要消除水中存在的细菌病毒等有害物质。
消毒过程中,通常采用氯离子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或过滤消毒等方法。
三、未来水处理技术的趋势目前,水处理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未来的水处理技术将更多的关注环保、可持续等方面,主要趋势有:1、绿色化水处理:未来水处理技术将重点关注绿色环保理念,优先选择使用可再生的、安全的催化剂进行水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新型水处理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

新型水处理技术在化学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日益稀缺,而水污染也变得越来越严重,这给社会、人类和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危机。
如果不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将导致严重的环境和健康问题,甚至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水处理技术中,新型水处理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
它是指利用新的原理、新的设备和材料,开发出的高效、低成本、环保的水处理技术。
比如,利用微生物、电化学反应、高效吸附材料、磁性分离技术等,将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或转化,以达到净化水资源的目的。
在化学工程领域中,新型水处理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新型水处理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工业废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染物和废水。
这类水质复杂,难以处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传统的处理方法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
然而这些方法不仅费用昂贵,而且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新型水处理技术在处理工业废水中具有很大的优势。
例如,电化学除磷技术能够利用电化学反应的原理,将废水中的无机磷转化为可沉淀的磷酸盐,从而将磷的含量降至较低级别。
此外,利用微生物降解,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人工生态系统是利用宿主微生物实现废水降解处理的一种新型技术,它能够高效地将污染物转化为甲烷、二氧化碳等有机物质,从而减少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二、新型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饮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其水质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传统的饮用水处理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但其费用昂贵,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
新型水处理技术在饮用水处理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光催化氧化技术可以高效地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这种技术利用光催化剂吸收光子能量,生成高度活性的氧化剂,将水中的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物质。
此外,模拟生物膜反应器是一种应用微生物为处理基础,利用生物作用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等的新型技术。
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高效地降解、吸附水中的污染物,且操作简单,不易受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
水处理基础知识

水处理基础知识
一、提高过滤效率的途径有哪些?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滤层含污能力,便出现了“反粒度”过滤,即顺水流方向,滤料粒径由大到小,由于上向流及双向流滤池结构复杂,不便冲洗等原因。
二、按池内水流方向,沉淀池可分为哪几种?
按池内水流方向的不同,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斜流式、辐流式、竖流式。
三、影响混凝效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水温,水的PH值和碱度,水中的悬浮物浓度以及水力条件。
四、吸附架桥的作用是什么?
指高分子物质与胶粒的吸附与桥连。
五、什么是动电位?
胶体滑动面上的电位即ζ电位。
六、什么是胶体的稳定性?
指胶体粒子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性。
七、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发生在淡水中,由于水体中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
水体富营养化形成原因主要是氮、磷、钾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缓慢、更新周期长的地表水体,使藻类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长繁殖,使有机物产生的速度远远超过消耗速度,水体中有机物积蓄,破坏水生生态平衡的过程。
八、什么情况采用生化法处理?
一般认为BOD/COD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于采用生化法处理。
九、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循环水处理技术以及化学水处理培训资料

腐蚀形态
磨损腐蚀又称为冲击腐蚀、冲刷腐蚀或磨蚀。磨损腐蚀是由于腐蚀性流体和金属表面间的相对运动的金属加速破坏和腐蚀。他同时还包括机械磨耗和磨损作用。磨损腐蚀的外表特征是:腐蚀的部位呈槽、沟波纹和山谷型,还常常显示有方向性。
腐蚀形态
缝隙腐蚀浸泡在腐蚀性介质中的金属表面,当其处在缝隙或其他隐蔽区域内时,常会发生强烈的局部腐蚀。这种腐蚀常常和孔穴、垫片底部、搭接缝、表面沉积物、金属的腐蚀产物以及铆钉铆下的缝隙内积存的少量静止液体有关。因此,这种腐蚀形态被称为缝隙腐蚀,有时也被称为垢下腐蚀、沉积物腐蚀、垫片腐蚀。
腐蚀形态
敞开式循环冷却水沉积物问题
结垢原理
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硬度物质,其存在形态以钙、镁的重碳酸盐Ca(HCO3)2和Mg(HCO3)2为主,都为易溶盐类。但在冷却水中重碳酸盐的浓度随着蒸发浓缩而增高,当其浓度达到饱和状态,会从水中析出;或经过换热器传热表面使水温升高时,发生如下反应: a(HCO3)2=CaCO3 ↓+CO2 ↑+H2O 冷却水经过冷却塔时产生气水分离,溶解在水中的游离CO2要逸出,这就促使上述反应向右方进行。 反应产物CaCO3为难溶物质,且富有粘性,沉积在换热器表面,形成致密的碳酸钙水垢。水垢使换热器效率下降,系统阻力增加,设备出力下降;严重时,会使换热器堵塞,同时产生垢下腐蚀。
循环冷却水粘泥以及微生物问题
五 循环冷却水系统腐蚀控制
一 腐蚀形态
均匀腐蚀 又称为全面腐蚀或普通腐蚀。特点是腐蚀过程在金属的全部暴露表面上均匀的进行,腐蚀过程中,金属逐渐变薄,最后破坏。对碳钢而言,均匀腐蚀主要发生在低PH值的酸性溶液中。例如,冷却水系统中的碳钢热交换器在用盐酸、硝酸、硫酸等无机酸进行化学清洗剂,如果没有加缓蚀剂会发生明显均匀腐蚀。又如,在加酸调节PH值的冷却水系统,如果加酸过多,冷却水的PH值降到很低,碳钢设备也将发生均匀腐蚀。
化学反应的水处理技术

化学反应的水处理技术水是生命之源,但随着人类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水资源遭受着严重的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解决水污染问题,化学反应的水处理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手段。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的水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一、共沉淀技术共沉淀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吸附、结晶沉淀等原理,将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沉淀物而将其去除的方法。
常用的共沉淀剂有氢氧化铁、氢氧化铝等。
这些共沉淀剂与废水中的污染物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物,通过沉淀物的分离,可以使废水中的污染物被有效去除。
二、氧化还原技术氧化还原技术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中的氧化和还原过程,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的方法。
常用的氧化剂有臭氧、过氧化氢等,常用的还原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等。
这些氧化还原剂能够与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将其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实现净化目的。
三、吸附技术吸附技术是利用化学反应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从而去除污染物的方法。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陶瓷颗粒等。
这些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活性,可以有效地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将其从水中去除。
四、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材料制成的膜进行分离,将废水中的溶质与溶剂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膜材料有反渗透膜、超滤膜等。
这些膜材料具有不同的分子筛选性能,可根据废水中溶质的大小、电荷等特性选择合适的膜进行分离,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和回收利用。
五、光催化技术光催化技术是指利用化学反应中的光催化作用,通过光照射来加速废水中的污染物的降解和分解的方法。
常用的光催化剂有二氧化钛、半导体材料等。
这些光催化剂在光照的激发下,能够产生活性氧化物或自由基,与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反应,将其降解为无害物质。
总结:化学反应的水处理技术在解决水污染问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共沉淀技术通过沉淀物的形成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氧化还原技术利用氧化和还原过程将有机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吸附技术通过吸附剂将污染物去除;膜分离技术通过膜的分离将溶质与溶剂分离;光催化技术利用光照射加速污染物的降解。
水处理技术综述

水处理技术综述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重要资源。
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增加,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特别是工业、农业等生产活动带来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给人类健康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水处理技术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会就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分类、应用场景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详细的综述。
第一章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水处理技术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手段去除水中的杂质、有害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该技术可以应用于自然水源的净化、废水的处理等多个领域。
在水处理的基本过程中,主要包括了以下步骤:预处理、净水、消毒和再处理。
其中,预处理主要是为了去除水中的大量悬浮、沉淀和难以分解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物质。
而净水则是为了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菌类、氨氮、总磷等难以去除的物质;消毒则是为了达到杀灭细菌等杂质的目的。
最后再处理则主要目的是针对已经净化处理了的水进行专门的处理和利用。
第二章水处理技术的分类水处理技术根据不同的处理方式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以下四个主要分类方法:1. 生物水处理技术生物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膜反应、微生物代谢等生物作用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方式。
这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高浓度有机物的处理和一般性工业废水等。
2. 物理水处理技术物理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了过滤、吸附、沉降、气浮和超过滤等技术。
这些技术主要利用了不同的物理原理,如颗粒大小、密度和分子速度等,来实现水处理的目的。
3. 化学水处理技术化学水处理技术主要是通过加入化学药品,如氯气、次氯酸钠、硫酸铁等,将有机物和无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这种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水质污染较严重、有机物及总磷和氨氮较高的水处理。
4.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工艺技术,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特性,选择合适的膜过滤方式,可以达到高效、低成本的目的。
水处理技术培训资料

水处理技术培训资料1. 概述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农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压力不断加大,水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了保护水质,改善水环境,水处理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本资料将为您介绍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培训相关内容。
2. 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2.1 水质参数综述水质参数是评价水源地和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溶解氧、浑浊度、PH值、电导率等。
在水处理过程中,对不同参数的控制和调节是确保水质合格的关键。
2.2 水处理工艺流程水处理通常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多个工艺环节。
其中物理处理是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方法去除悬浮固体、泥沙和有机物等杂质;化学处理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絮凝、沉淀、消毒等过程,以去除细小、难以去除的污染物;生物处理则是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生化降解和转化,起到提高水质的作用。
3. 常见的水处理方法3.1 混凝与絮凝混凝与絮凝是水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通过给水中加入絮凝剂,使微小悬浮物聚集成为较大的絮体,然后通过沉淀、过滤等步骤去除。
3.2 活性炭吸附活性炭是一种具有高度孔隙结构和较大比表面积的材料,可以有效吸附水中的有机物、氯和异味物质等。
活性炭吸附广泛应用于饮用水处理、废水处理和工业水处理等领域。
3.3 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包括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方法,通过不同孔径的膜材料对水中的溶质、颗粒进行截留和分离,从而实现水质的提高。
膜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可以解决微量污染物的去除和反渗透纯水的产生等问题。
4. 水处理技术应用案例4.1 饮用水处理饮用水处理是水处理技术的重要应用之一。
根据水源水质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预处理和后处理,以保证水质的安全和卫生。
4.2 工业废水处理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工业废水的处理成为一项关键性任务。
根据不同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并实现资源化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考虑活度,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是多少?
Ksp=10-4.85
m Ca2+ =m SO4 2 - =10-2.425(mol/L) (假定活度系数为1,活度等于浓度) I=1/2(22×10-2.425+22×10-2.425)=1.503× 10-2 (mol/L)
难溶盐的溶解度可根据溶度积进行计算.
例: 方解石在水中的溶解度由下述溶解反应所控制: CaCO3 ←→ Ca2+ + CO3 2 –
设CaCO3的溶解度为x ( mol/L), 则饱和溶液中Ca2+ 和 CO3 2 –的浓度也应为x,Ksp=10-8.4, (假定活度 等于浓度)
Ksp=〔 Ca2+ 〕〔 CO3 2 - 〕= x ·x= x2 x2 = 10-8.4 x = 10-4.2(mol/L)=6.3(mg/L) CaCO3的溶解度为6.3 mg/L
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可以计算浓度高至20 mol/L 的离子的活度。
溶解平衡
强调:在平衡研究中,固体及纯液体(例 如H20)的活度为1。
溶解平衡
例: 一水样的化学成分如下表,已知水样温度为 25℃ ,求Ca2+和HCO3- 的活度。
(1) 计算溶液的离子强度I I =1/2 (0.002046×22+0.00016×22+0.001087+0.000194+0.00413+ 0.000177×22+0.001128+0.000613) = 0.0193(0.016684)?
溶解平衡
理想溶液的理论模型: • 各种分子的大小形状相似; • 各同种及不同种分子之间的作用势能相近
换句话说,理想溶液中,各离子或分子在反 应中都起作用的
溶解平衡
地下水是一种多组分的真实溶液,不是理想溶液
在地下水中,离子或分子的行为与理想溶液有一 定的差别,水中各种离子或分子之间相互作用 (相互碰撞和静电引力),化学反应速度相对减 缓,一部分离子在反应中就不起作用了。
盐效应:矿物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低于矿物 在高含盐量水中的溶解度,这种含盐量升 高使矿物溶解度增大的现象,在化学上称 为盐效应。水中含盐量升高,离子强度I也 增大,而活度系数则降低。
算得: m Ca2+ =m SO4 2 - =0.006946(mol/L)
考虑活度的溶解度为1069mg/L
活度在化学运算(溶解度)的计算中非常重要; 离子络合作用; CO2分压对难溶碳酸盐矿物溶解度的影响;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2.3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同离子效应:一种矿物溶解于水溶液中, 如若水溶液中有与矿物溶解相同的离子, 则这种矿物的溶解度就会降低,这种现象 在化学上称为同离子效应。
例: 石膏在水中的溶解度由下述溶解反应所控制:
CaSO4·2H2O←→ Ca2+ + SO42- + 2H2O
Ksp=10-4.85
设 CaSO4·H2O的溶解度为x ( mol/L), 假定活度等于浓度
Ksp=〔 Ca2+ 〕〔 SO4 2 - 〕= x ·x= x2 H2O活度为 1 x2=10-4.85 x = 10-2.425(mol/L)=578.8(mg/L)
I 2 1 [ M N 4 a M C 2 4 a M M 2 M g H 3 C M C O 4 l M S 4 2 ] O
溶解平衡
!Debye-Hükel公式的适用条件: 实验结果表明,Debye-Hükel公式仅适用 于离子强度小于0.1的溶液
Davies 方程
溶解平衡
lgγi
Azi2 1Bai
I
I
γi 为i离子的活度系数; A、B为主要取决于水的温度的常数 ;
ai 为与离子水化半径有关的常数; Zi 为第i种离子的电荷数 I 为溶液的离子强度( mol/L)
Debye-Hükel公式中A、B的值 溶解平衡
Debye-Hükel公式中ai的值
溶解平衡
Ion Ca2+ Mg2+ Na+
A=0.5085 B=0.3281
a Ca2+ =6 a SO4 2 - =4
算得: Ca 2 = 0.630
HCO
3
= 0.610
Ksp=[γCa2+ ·m Ca2+][ γ SO4 2 - ·m SO4 2 - ]= 10-4.85
因为m Ca2+= m SO4 2 -,因此可算得m Ca2+和m SO4 2 -,经反复迭代,
溶解平衡
因此,用水中各组分的实测浓度进行计算, 就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偏差,为了保证计算 的精确度,就必须对水中组分实测浓度加 以校正,校正后的浓度就是活度(有效浓
度)。 活度不等于浓度
溶解平衡
活度和真实浓度(实测浓度)之间的关系
ai rimi
a i 为i 离子的活度;
r i为活度系数(<1)
m i 为i 离子摩尔浓度(mol/L)
lgi
Azi2 1Bai
I I
bI
与Debye-Hükel相比,增加了“bI”项, 增加了参数b; 两个公式中的a值不同; 规定次要离子的b值为0
适用于离子强度小于0.5的溶液
Pitzer理论( 模型)
溶解平衡
基于溶液中离子静电反应的概念,应用统计学方 法研究离子碰撞的可能性,能够模拟水溶液组分
aC2a = m C2a C2a 0.002046×0.598 = 0.001224
溶解平衡
lg H
0.50 81 50.0193 C 3 O 10.32 84 10.019 30.0597
HCO
3
= 0.871
a m = HC3 O
HC3 OHC3 O
0.00413×0.871
=
0.003597
溶解平衡
当含水层中同时存在多种矿物时,虽然单 个矿物的溶解可能均为全等溶解,但由于 不同矿物的溶解度不同,可能发生一种矿 物的溶解导致另一种矿物沉淀的情况,这 种溶解作用也是非全等溶解.
溶解平衡
例如,当地下水系统中同时存在方解石和石膏时, 存在如下反应:
CaSO4·2H2O Ca2+ + SO42- + 2H2O
活度系数 ri (activity coefficient )
在实际应用中,为无量纲系数; 活度和浓度的单位相同, mol/L
溶解平衡
活度系数一般都小于1, 随水中溶解固体(矿化度)增加而减小;
当水中溶解固体很低时,活度系数趋近于1,活度趋近于实测 浓度。
在平衡研究中,固体及纯液体(如H2O)的活度为1。
2 K3 A O 8 ( s l ) S 2 H 2 i C 3 O 9 H 2 O A 2 S l 2 O 5 i( O )4 ( H s ) 4 H 4 S4 i 2 O K 2H 3 C
溶解过程中,除了向水溶液释放Na+和K+等溶解组 分外,还形成了次生固体矿物高岭石
溶解平衡
非全等溶解是指矿物与水接触发生溶解反 应时,其反应产物除了溶解组分外,还新 生成了一种或多种矿物或非晶质固体物质。
M i1
zi2mi
溶解平衡
I 为溶液的离子强度( mol/L);
Zi 为第i种离子的电荷数 ; mi 为第i种离子的浓度(mol/L)
I
1 2
M i1
zi2mi
溶解平衡
The calculation of ionic strength must take into account all major ions:
溶解平衡
(2)计算Ca2+和HCO3- 的活度系数,在25℃的情
况下,Debye-Hückel公式为:
lgi
0.508z5i2 I 10.328a1i I
查表可知ai的值为:Ca2+=6 HCO3-=4
溶解平衡
lgC2a10.50.3028 2 8526 100.0.01199330.223
Ca 2 = 0.598
全等溶解(Congruent dissolution)
指矿物与水接触发生溶解反应时,其反应产物均 为溶解组分。例如,方解石(CaCO3)和硬石膏 (CaSO4)的溶解即为全等溶解,其溶解反应的 产物Ca2+、CO32-和SO42-均为可溶于水的组分。
例如:
溶解平衡
Na C Nla Cl
全等溶解也称为“成分一致的溶解”
a0 (10-8)
5.0 5.5 4.0
Ion HCO3-, CO32-
NH4+ Sr2+, Ba2+
a0 (10-8)
5.4 2.5 5.0
K+, Cl-
3.5
Fe2+, Mn2+, Li+
6.0
SO42-
5.0
H+, Al3+, Fe3+
9.0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
I
1 2
活度系数的计算
溶解平衡
单个离子的活度系数可应用热力学模型计算获得, 活度系数的计算公式不少,常用的有:
Debye-Hükel 方程 Davies 方程 (扩展的Debye-Hükel 方程) Truesdell和Jones 方程 Pitzer 模型 适用于不同离子强度(盐度)的溶液。
溶解平衡
Debye-Hükel 方程(1923,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为基础)
矿物的成分和溶解度决定了水中元素的成分和 最大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