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动物繁殖与发育

动物繁殖与发育动物的繁殖与发育是生物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通过研究动物繁殖与发育的过程和机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动物的生殖方式、遗传规律以及进化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从动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不同的生殖方式以及发育阶段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动物繁殖与发育的基本概念动物繁殖是指生物个体产生后代的过程,而动物发育则是指从受精卵形成到成年个体的过程。
这两者密切相关,繁殖是发育的前提,而发育则为之后的繁殖提供条件。
在动物繁殖过程中,通常需要有雄性和雌性两性个体的结合,以完成受精作用。
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生殖器官和繁殖方式,如卵生、胎生、卵胎生等。
二、不同的生殖方式1. 卵生卵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体外发育,直到孵化出幼体。
卵生是最常见的一种繁殖方式,在脊椎动物中尤其常见,如鸟类、爬行动物和鱼类等。
这些动物通常通过交配使雄性的精子与雌性的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后在外界环境中进行孵化。
2. 胎生胎生是指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并通过胎盘等结构从母体获取养分和氧气,直到发育成熟。
胎生的动物可以分为两类:卵胎生和胎胎生。
- 卵胎生是指动物的卵由母体保护和孵化,但却不依赖外界的营养和气体交换。
这种方式常见于一些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如蛇类、蜥蜴和蛙类等。
- 胎胎生则是指将受精卵发育到一定程度后,释放到外界环境,继续在外界孵化发育。
胎胎生动物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哺乳动物,雌性哺乳动物将受精卵嵌入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进行营养和气体交换。
三、发育阶段动物的发育阶段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受精、胚胎、幼体和成体。
1. 受精阶段受精是指雄性精子与雌性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动物的受精可以在体内或体外进行,不同动物的受精特点也有所不同。
2. 胚胎阶段胚胎阶段是指受精卵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胚胎的阶段。
这一过程中,受精卵会不断分裂和发育,最终形成具有一定器官和结构的胚胎。
3. 幼体阶段幼体阶段是指胚胎发育完成后,出现能够独立生活但尚未成熟的个体。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

产后护理注意事项
01
02
03
环境控制
产后动物需要一个安静、 干燥、温暖的环境,以减 少应激并预防疾病。
营养补充
母体在分娩后需要补充大 量的营养以恢复体力和产 奶,应提供高质量的食物 和充足的水源。
清洁与消毒
保持动物身体和环境的清 洁卫生,定期消毒以防止 感染。
常见并发症预防措施
难产预防
合理饲养管理,保证母体 营养充足、适当运动,避 免胎儿过大或胎位不正等 情况。
03
分娩与产后护理
分娩方式及过程描述
分娩方式
动物的分娩方式主要有自然分娩和人工助产两种。自然分娩 是动物本能的行为,而人工助产则是在动物出现难产等情况 下,由人类进行干预以帮助动物完成分娩。
分娩过程
分娩过程通常包括开口期、胎儿排出期和胎衣排出期。在开 口期,母体会出现努责等产前征兆;胎儿排出期时,胎儿会 依次通过产道排出;胎衣排出期则是母体将胎衣等附属物排 出的过程。
THANKS
人工抚养
在特殊情况下,如母体无法照顾新生 儿时,可进行人工抚养。通过定时喂 养、保暖和清洁等措施,帮助新生儿 健康成长。
04
动物成长过程观察与记录
观察对象选择及准备工作
选择观察对象
01
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种类,如昆
虫、鱼类、鸟类或哺乳动物等。
准备观察环境
02
为观察对象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食
意义探讨
探讨动物成长规律对于理解其生物学 特性、生态适应性和进化历程的意义 ,以及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和启 示。
05
繁殖策略与适应性进化
不同环境下动物繁殖策略比较
繁殖频率
动物的繁殖和生长发育

环境因素
添加需要在适宜的 温度下才能繁殖,而哺乳动物在低温下繁殖能力下降。
添加项标题
湿度: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动物的繁殖和生长发育,如昆 虫需要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中才能繁殖。
添加项标题
光照:光照对动物的繁殖和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如鸟类和爬 行动物需要特定的光照条件才能繁殖。
育迟缓
动物繁殖和生 长发育的意义
维持种群数量
繁殖是动物种群延 续的关键,能够保 持基因库的多样性。
生长发育是动物适 应环境、提高生存 能力的必经之路。
繁殖和生长发育是 动物适应自然环境 的重要方式,有助 于维持生态平衡。
繁殖和生长发育是 动物种群数量稳定 的基础,有助于保 护物种的生存和发 展。
添加项标题
食物:食物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繁殖和生长发育,缺 乏食物会导致动物繁殖能力下降或生长发育不良。
营养因素
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D会 影响动物繁殖和骨骼发育
矿物质:钙、磷等矿物质对 动物的骨骼和蛋壳的形成至
关重要
蛋白质:影响动物生殖器官 发育和精子的生成
能量:能量摄入不足会导致 动物繁殖能力下降和生长发
意义:生长发育 是动物适应环境、 生存和繁衍后代 的基础
定义:指动物从孵化、出生到成熟 的过程,是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
成体发育
影响因素:成体发育受到遗传基因、 营养状况、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的 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成体发育过程中,动物的组 织器官逐渐完善,生理功能达到最 高峰,具备繁殖后代的能力。
野生动物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 实施繁殖计划,增加濒危物种数量 监测野生动物健康状况,预防疾病传播 提高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
12-13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黄体
人卵巢横切图示
排卵即是成熟卵泡破裂,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 透明带、放射冠细胞随卵泡液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人类卵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所谓的“排卵”排出的是真正的“卵”吗?
卵发生中的几个问题
• 人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 (滤泡细胞、放射冠),注意皮层颗粒、透 明带等结构
• 减数分裂中的两次停顿 • 女性不育: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征(p127)、
• 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和阴 囊等。
在人类中,男性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 子的形成直到青春期才在睾丸中开始。
人精子发生的几个问题
• 发生在曲细精管(从基膜向管腔内方向形成), 成熟在附睾
• 顶体是特化的溶酶体,来自高尔基复合体 • 尾部主要成分是由微管构成的鞭毛 • 男性不育: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征(p126)、精
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畸变等
思考
• 人(与哺乳类)后代数量并不多,为何卵巢 内初级卵母细胞数量如此巨大?
待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初级卵母细胞能继续发育,而 另些则不能? ─ 如何选择?选择的机制是什么?
二、受精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条件
①精子、卵子的成熟 ★精子在附睾管道中停留12-21天才能获得主动运动和受精 的能力;在雌性生殖道内停留5-6h,精子获能。在体外条 件下,血清白蛋白、高密脂蛋白、氨基聚糖、孕酮、钙离 子载体(A23187)、CO2等均可促进精子获能。 ★雌性激素对卵细胞的成熟与运行至关重要,此时促卵泡 成熟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增高,诱导 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在卵子外围集聚有几十个精子,它们首先 通过顶体反应穿过第一道屏障----放射冠。
几个精子同时分解透明带,但只有一个精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

知识点动物的繁殖与生长动物的世界丰富多彩,它们的繁殖与生长方式各具特点,蕴含着大自然的奇妙智慧。
繁殖是生命延续的关键环节,动物们为此演化出了多种多样的方式。
有的动物通过有性生殖来繁衍后代,比如大多数哺乳动物、鸟类和部分爬行动物。
有性生殖需要雌雄两性个体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从而发育出新的个体。
这种方式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使得后代具有更强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以人类熟悉的猫为例,雌性猫在发情期会吸引雄性猫的注意,经过交配后,雌性猫体内的卵子与雄性猫的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在雌性猫的子宫内着床并逐渐发育,经过约两个月左右的妊娠期,便会诞生小猫。
而有些动物则采用无性生殖的方式繁殖。
比如,一些低等生物如细菌通过分裂生殖,一个个体直接分裂成两个或多个相同的个体。
还有些动物如海绵动物、水螅等通过出芽生殖,母体上长出芽体,芽体长大后脱离母体成为新个体。
这种无性生殖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加个体数量,但后代的基因与亲代几乎完全相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
动物的繁殖行为也十分有趣。
许多鸟类在繁殖季节会精心筑巢,以吸引异性并为后代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
例如,燕子会用泥土和草叶在屋檐下筑起精致的巢穴;织布鸟则能用草茎编织出复杂而美丽的巢。
一些鱼类在繁殖时会进行洄游,长途跋涉回到特定的水域产卵。
大马哈鱼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们从海洋游回出生的河流上游产卵,完成繁殖使命。
动物的生长过程同样充满了奇妙之处。
从受精卵开始,动物经历了胚胎发育、幼体生长和成熟等阶段。
在胚胎发育阶段,细胞不断分裂和分化,形成各种组织和器官。
例如,鸡的胚胎在孵化过程中,逐渐长出羽毛、翅膀、爪子等器官。
幼体出生或孵化后,会经历不同的生长模式。
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很大的差异,这种现象被称为变态发育。
像青蛙,幼体是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后成为成体青蛙,用肺呼吸,能够在陆地和水中生活。
而有些动物的幼体与成体则较为相似,生长过程是渐进的。
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

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神奇的生命现象,它关系到物种的延续和多样性的保持。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们经历了繁殖、孵化、幼年和成年等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生理变化。
一、动物的繁殖过程繁殖是动物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形式。
1. 性繁殖性繁殖是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它需要两个个体参与,一般为雌性和雄性。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遗传的多样性,有助于物种在面对环境变化时的适应能力。
在性繁殖过程中,雄性和雌性通过交配结合,雌性体内受精卵受精后发育成为胚胎,最终分娩或产卵。
2.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自身的一种或多种方式进行繁殖,不存在性别参与。
这种繁殖方式具有繁殖速度快、能量消耗少等优点,但缺乏遗传多样性。
无性繁殖的形式包括分裂、出芽、孢子产生等。
二、动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生长过程是指从受精到成熟的一系列发育变化。
在这个过程中,动物经历了孵化、幼年和成年等不同阶段,并伴随着身体结构、器官功能以及行为特征的发展和变化。
1. 孵化孵化是动物从卵到幼体的过程,通常发生在几种爬行动物和鸟类身上。
孵化的过程包括孵化环境的准备、卵的孵化期间和孵化后幼体的护理。
在孵化过程中,若干重要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和氧气含量等对孵化结果起着重要的影响。
2. 幼年期在动物的幼年期,身体仍然不够发育成熟,需要通过进食和生长来获得能量和营养。
幼年期的特点是体型小、身体脆弱、需要保护和照料。
在这个阶段,动物通过逐渐学会行走、觅食和与同类互动等方式适应环境。
3. 成年期成年期是动物生长的最终阶段,也是生殖功能发育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体型、器官和行为都达到成熟,具备繁衍后代的能力。
不同物种的成年期长度和形态特征各异,它们逐渐进入生殖期并开始进行繁殖。
三、动物的繁殖和生长的意义动物的繁殖和生长过程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生物学意义:1. 维持物种多样性动物的繁殖方式多样,有助于维持物种多样性并保持生态平衡。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

动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和繁殖是动物生命中的两个重要过程。
在自然界中,动物通过生长和繁殖来保持其种群数量的稳定和生存的延续。
本文将探讨动物的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以及因素。
一、动物的生长动物的生长是指它们在体重、体形和器官发育等方面的增加和发展。
不同物种的动物生长速度和方式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动物的生长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幼年期和成年期。
1. 幼年期在动物的幼年期,它们需要适当的食物和生存环境来支持它们的生长。
幼年期的动物通常需要依靠母亲来获得食物和保护。
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幼崽通过母乳来获取充足的营养,同时母亲也会提供适当的保护。
2. 成年期当动物进入成年期,它们的生长速度开始减缓,并且不再依赖母亲获取食物。
成年期的动物通常需要通过自己获取食物来维持生存。
在这个阶段,动物的生长主要是通过摄入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运动来实现的。
食物的种类和质量对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形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动物的生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例如环境因素、遗传因素、营养因素和健康状况等。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气候等,这些因素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长速度和体形发育。
遗传因素则决定了动物的生长潜力,不同物种和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会导致生长速度和发育的差异。
营养因素包括食物的质量和数量,营养不良会导致生长迟缓和发育不良。
健康状况对动物的生长也有影响,例如疾病和寄生虫会损害动物的健康,从而影响其生长和发育。
二、动物的繁殖动物的繁殖是指动物通过生殖细胞的结合来产生后代的过程。
动物的繁殖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1. 性繁殖性繁殖是指动物通过交配和受精来产生后代的方式。
这种方式需要有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才能完成。
大多数动物都通过性繁殖来繁衍后代,因为这种方式可以产生遗传多样性,有利于物种的适应和进化。
性繁殖的过程包括交配、受精和胚胎发育等。
交配是指雄性和雌性动物之间相互配对的行为,通过性器官之间的接触来进行。
动物繁殖学

(一)家畜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动物个体发育全过程,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两个阶段。
这是两个基本的生长关卡,即只有完成前一个生长期后,才可能转入另一个生长时期。
1.胚胎时期从精子与卵子结合为合子开始,到胎儿出生为止是胚胎时期,也称为子宫发育时期(其中最早时期是在输卵管发育的)。
特点:在这个时期,受精卵经过急剧的细胞分化和强烈地生长,发育成具有器官系统完整及复杂结构的有机体。
胚胎时期又划分为胚期,胎前期和胎儿期三个阶段。
(1)胚期:指从受精开始到胚胎着床为止。
特点:在此阶段,胚体依靠本身贮备的营养和母体子宫供给的营养,形成了早期的胚胎原基,并分化出动物的主要系统和器官如肝、胃、心、大脑等原始部分。
绵羊、猪的胚胎通常在第10天左右种植在子宫角,牛于第12天。
(2)胎前期:指胚胎着床到幼小个体成形。
特点:完全形成胎盘,绒毛膜牢固地与母体子宫壁联系起来,各种器官迅速形成,奠定了动物生理解剖的基本特征。
胎前期结束时,所有器官的原基已经形成,种的特征相继出现。
牛的胎前期平均持续26天,即从第35天到60天;绵羊的胎前期从第29天持续到第45天。
(3)胎儿期:指从幼小个体成型到出生前。
特征:是各种组织器官迅速生长。
体重增加很快的阶段;同时形成了被毛与汗腺,品种特征逐渐明显可辨。
如绵羊的胎儿期从第46天到第150天。
总结:(1)胚胎时期是动物发育最强烈的阶段,特别表现在细胞分化上,从而产生了有机体各部分的复杂差异。
在发育的程序上,一般都是随着胚胎日龄的增长,发育速度就逐渐为较快的生长速度所代替,即由细胞分化,转入相似细胞的迅速增多与体积增大。
(2)不同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
在胚胎发育的前期和中期,绝对增重不大,但分化很强烈,因此对营养物质的质量要求较高,而营养物质的数量则容易为母体所满足。
到胚胎发育后期,胎儿和胎盘的增重都很快,母体还需要储备一定营养以供产后泌乳,所以,此时对营养物质的数量要求急剧增加。
如果量的不足,将会直接造成胎儿的发育受阻和产后缺奶或少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精过程 ①顶体反应 ②精卵质膜融合与雌雄原核形成 ③皮层反应与透明带反应
问题:如何避免多精受精? = 为何只有一个精子能进入卵子? = 卵子如何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的?
●受精方式
①体外受精:雌雄个体同时释放出精子和卵→在水中 完成受精,如珊瑚、硬骨鱼类、两栖类
减数分裂Ⅱ
减数分裂Ⅱ, 排卵时停留在 中期Ⅱ
受精后,完成 减数分裂Ⅱ
2个第 二极体
(n)
卵细胞、 第二极体
(n)
卵 细 胞 的 形 成 过 程
卵子减数分裂时间比精子更长,更易发生和积累染色体变异。
黄体为排卵后由卵泡迅 速转变成的富有血管的 腺体样结构。排卵后残 留的卵泡壁塌陷,卵泡 膜的结缔组织、毛细血 管等伸入到颗粒层,在 LH(黄体生成素)的作用 下演变成体积较大,富 含毛细血管并具有内分 泌功能的细胞团,新鲜 时显黄色。
黄体
人卵巢横切图示
排卵即是成熟卵泡破裂,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外周的 透明带、放射冠细胞随卵泡液自卵巢排出的过程。
人类卵子结构示意图 注意:所谓的“排卵”排出的是真正的“卵”吗?
卵发生中的几个问题
• 人卵泡:初级卵母细胞及其周围的卵泡细胞 (滤泡细胞、放射冠),注意皮层颗粒、透 明带等结构
• 减数分裂中的两次停顿 • 女性不育: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征(p127)、
• 有性生殖
卵生(无脊椎动物、硬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 卵胎生(软骨鱼、毒蛇、龟、蜥蜴)、胎生(哺乳类)
生殖细胞的发生与受精
一、配子发生
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子的形成过程。 其特点是在成熟期中都要进行减数分裂(又称 为成熟分裂)。
(一)精子发生(spermatogenesis)
精原细胞发育为精子的过程,以人为例,约需 64-72天,分4个时期:
人约在受精后28小时进行第一次卵裂
受精后,母体血浆内很快出现一种免疫抑制物,称 早期妊娠因子,它是目前检查早期妊娠的一种指征。
精子和卵子的染色体畸变等
思考
• 人(与哺乳类)后代数量并不多,为何卵巢 内初级卵母细胞数量如此巨大?
待研究的问题: 为什么有些初级卵母细胞能继续发育,而 另些则不能?
─ 如何选择?选择的机制是什么?
二、受精
●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合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条件
①精子、卵子的成熟 ★精子在附睾管道中停留12-21天才能获得主动运动和受精 的能力;在雌性生殖道内停留5-6h,精子获能。在体外条 件下,血清白蛋白、高密脂蛋白、氨基聚糖、孕酮、钙离 子载体(A23187)、CO2等均可促进精子获能。 ★雌性激素对卵细胞的成熟与运行至关重要,此时促卵泡 成熟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增高,诱导 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
在卵子外围集聚有几十个精子,它们首先 通过顶体反应穿过第一道屏障----放射冠。
几个精子同时分解透明带,但只有一个精 子能穿过透明带进入卵子内,当第一个精子进 入后,透明带的穿透性就立即发生变化,从而 阻止其他精子穿越透明带。
示精子的穿卵
精子进入卵子后,其细胞核变大到和卵子细胞核相似, 精子细胞核(雄原核)和卵子细胞核(雌原核)同时向细胞中 部靠拢,并相互融合成一个细胞核,这时称受精卵。
次 级 精 母 细 胞
以上过程的差错,如染色体不分离、丢失、不等交换是遗传病发生的基础。
电镜下的精子形态精子形成模图示海胆精子绍鸭精子头部的纵切(左)和横切(右) A:顶体;AS:顶体突起;N:细胞核
• 男性生殖系统分为内生 殖器和外生殖器。
• 内生殖器包括睾丸、输 精管道和附属腺等。
1、增殖期:精原干细胞经有丝分裂,精原细胞(2n) 数量增加。
2、生长期:体积长大,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2n)。
3、成熟期:减数分裂过程,形成4个精细胞(n)。
4、变形期:组蛋白被移行蛋白和精蛋白替代,核染 色质凝集,顶体形成,线粒体鞘形成,尾部形成, 发育成蝌蚪状精子(n)。
分化为初级 精母细胞
12-13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主讲人:XXX
动物的繁殖和个体发育
蒲淑萍
生物繁殖的基本类型
• 无性生殖
裂殖(二分裂生殖):细菌、原生动物 芽殖(出芽):酵母菌、水螅 断裂生殖(再生):海绵、涡虫、海星、珊瑚、植物扦插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卵未经受精而直接发育成雄性个体 (蜜蜂、蚂蚁)或雌性个体(轮虫、蚜虫、水蚤) 同卵双生:人类的同卵双胞胎
液的问题(数量、质量)、影响精子发生的因 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
(二)卵子发生(oogenesis)
卵原细胞发育为卵子的过程,分3个时期:
1、增殖期:胚胎第6周-6个月,原始生殖细胞分裂增殖为卵原 细胞(2n)。此时生殖细胞总数约为700万个,新生儿约有70万200万个,到青春期已减少到约4万个,每位正常女性一生中约 有400个成熟卵子排放,其中只有25次可导致妊娠。
②体內受精:雌雄先行交配→在雌体內完成受精,如 甲壳类、昆虫、软骨鱼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受精的生物学与医学意义
受精路径
同房时,男子每次排出约2-4亿个精子。精子从阴 道到达输卵管最快时间仅需数分钟,最迟4-6h, 一般1-1.5h。精子在前进过程中,沿途要受到子宫 颈粘液的阻挡和子宫腔内白细胞的吞噬,最后到 达输卵管的仅有数十条至一二百条。精子的前行 速度一般是每分钟2-3毫米。卵子从卵巢中排出后 15~18小时以内受精能力最强,并能维持受精能 力达30小时左右。
• 外生殖器包括阴茎和阴 囊等。
在人类中,男性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和精 子的形成直到青春期才在睾丸中开始。
人精子发生的几个问题
• 发生在曲细精管(从基膜向管腔内方向形成), 成熟在附睾
• 顶体是特化的溶酶体,来自高尔基复合体 • 尾部主要成分是由微管构成的鞭毛 • 男性不育: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征(p126)、精
2、生长期:哺乳动物出生前,卵原细胞体积增大,成为初级 卵母细胞(2n) 。 ①细胞内积累了大量卵黄、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为受精后的 发育提供信息、物质和能量准备。 ②初级卵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Ⅰ ,并停留在前期Ⅰ的双线期。
3、成熟期
初级卵 母细胞
性激素
次级卵 母细胞
恢复完成 减数分裂I
第一 极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