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王旦传

合集下载

《笠翁对韵》(下卷)八庚原文及译文

《笠翁对韵》(下卷)八庚原文及译文

八庚形对貌,色对声。

夏邑对周京。

江云对涧树,玉磬对银筝。

人老老,我卿卿。

晓燕对春莺。

玄霜舂玉杵,白露贮金茎。

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

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用兵。

[注]人老老:战国哲学家孟轲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也尊敬别人的老人;爱自己的孩子,从而也爱别人的孩子。

人老老,即尊敬别人的老人。

《礼记?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古同悌)。

”第一个“老”字作动词用。

我卿卿:卿是对人的尊称,也是对妻子的昵(nì溺)称。

西晋大臣王衍妻呼衍曰卿。

衍曰:“奈何卿我?”妻曰:“我不卿卿,谁复卿卿。

”(意为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称你为卿呢)?故后以“卿卿我我”作为夫妻恩爱之典。

玄霜句:(唐)裴銏《传奇》中讲一个故事,下第秀才裴航,遇到仙人云翘夫人,赠诗一首曰:“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

”后裴生经蓝桥驿,果遇一妪揖之求饮,妪使云英持瓯浆,令饮之。

因诗合,欲娶云英,妪命裴购玉杵并捣药,果得玉杵。

聘之,俱仙去。

《太平广记?裴航》载,裴航,唐代长庆年间秀才,下第,舟过襄汉,遇云翘樊夫人,使其婢袅烟赠诗一绝。

夫人答诗云:“一饮琼浆百感生,玄霜捣尽见云英。

蓝桥便是神仙路,何用崎岖上玉京。

”后裴航经蓝桥驿,果遇云英送水,裴航以玉杵为聘礼,娶云英,二人俱升仙而去。

玄霜,传说中的仙药。

白露句:汉武帝好神仙之术,史载他曾作铜柱,上有铜仙人擎玉盘,承接夜露,据说以此露和玉屑饮之可长生。

杜甫诗:“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又魏明帝亦作承露金茎,高十一丈。

贾客句:《博异志》载,有商人吕乡筠,善吹笛,一次泊舟君山附近,遇到一位老人,有合上天神乐、仙乐和自己欣赏的三支仙笛,吹奏数声,湖上风波大作。

贾(g?古)客,商人。

仙人句:传说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遇浮邱公,接上蒿山。

后于七月七日乘白鹤过缑氏山头,拱手谢别时人而去。

平世之良相-王旦

平世之良相-王旦

“平世之良相”:王旦论按:如标题所示,本文为笔者关于君臣关系个案研究之二。

依时代顺序,之一为《定位皇权,肇始宰辅专政:李沆论》、之三为《“左右天子为大忠”:寇准论》、之四为《恶的历史:佞臣如何左右皇权——王钦若论》、之五为《“罔上弄權”:丁谓論》。

笔者选择的贯穿于整个宋真宗朝历史的五个宰相,可以说大体上囊括中国历史上宰相的基本类型。

通过对上述五种类型的宰相的政治活动,笔者试图把皇权这样一个重大的课题,放到较为具体的历史场面来加以讨论,以期在视觉上更加清晰。

引言向来,政治舞台的聚光灯总是投射在少数名人和具有戏剧性的事件上,而对凡人常事则过于吝啬。

王旦虽然贵为宰相,但在权相林立的宋代,他的名声并不显赫。

似乎既乏惊人的伟业,也无专横之恶名,没有什么可书可写的。

因而,后世的宋史学者也往往对其略而不论。

然而,我以为,历史的长河并不总是波澜壮阔,更多的还是平静地流淌,平静地走过一程又一程。

历史的绝大部分景观可以说都是平淡的,没有浓墨重彩。

但平淡也是不应忽视的存在,平静地流淌往往铺垫着波澜壮阔。

就王旦而论,他主要活动于宋真宗时代。

这并不是一个英雄时代。

在这个时代,创业的君主们业已逝去,留给了宋代历史上第一位正常继统的宋真宗一个偌大的江山。

较之在血雨腥风中创业,或许在莺歌燕舞中守成更难。

而在已经确定的“与士大夫治天下”[1]的基本框架之内,从第一位正常继统的皇帝开始,君臣关系如何定位,也不容回避地首先摆在了这一时期的君主和宰相们的面前。

是启宋代君主独裁之滥觞,还是开宰辅专政之端绪,则关乎着历史的走向。

我们无法推测王旦等当时的宰相们是否有着明确的认识,但他们的实际行为,则确实把宋代政治推向了宰辅专政制[2]的轨道,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君主独裁制。

这中间,在宋真宗在位的二十多年内,长达十余年担任宰相的王旦,被宋人誉为“平世之良相”,[3]其作用可以说是相当重要的。

到目前为止,尽管在宋史学界对王旦尚鲜有专论,但我主要并不是想对其作人物褒贬论,而是意在分析其诸种行为的背后所蕴含的意义以及所产生的影响。

【笠翁对韵③】天文地理无所不对,鸟兽虫鱼各有章法

【笠翁对韵③】天文地理无所不对,鸟兽虫鱼各有章法

《笠翁对韵》最后一篇六、麻清对浊,美对嘉。

鄙吝对矜夸。

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

志和宅,博望槎。

秋实对春华。

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

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

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雷对电,雾对霞。

蚁阵对蜂衙。

寄梅对怀橘,酿酒对烹茶。

宜男草,益母花。

杨柳对蒹葭。

班姬辞帝辇,蔡琰泣胡笳。

舞榭歌楼千万尺,竹篱茅舍两三家。

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圆对缺,正对斜。

笑语对咨嗟。

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

百舌鸟,两头蛇。

帝里对仙家。

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

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

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长沙渺渺,雪涛烟浪信无涯。

疏对密,朴对华。

义鹘对慈鸦。

鹤群对雁阵,白苎对黄麻。

读三到,吟八叉。

肃静对喧哗。

围棋兼把钓,沉李并浮瓜。

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

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融雪啜团茶。

【注释解析】志和宅:张志和,唐代诗人,肃宗时待诏翰林,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因事遭贬,自此不仕,隐居江湖,“以太虚为庐,明月为伴”。

博望槎:汉张骞封博望侯。

《荆楚岁时记》:“汉武帝令张骞使大夏,寻河源。

乘槎经月,而至一处,见城郭和州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

骞问曰:‘此星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

’织女取搘机石与骞而还。

”始知已到牛郎、织女星。

寄梅:南朝宋范晔在长安,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

诗曰:“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怀橘:陆绩怀橘,见前注。

宜男草:即萱草。

益母花:中药名。

班姬:汉成帝游后苑,命班婕妤同辇,辞不敢。

蔡琰:汉末蔡邕女,早寡。

被虏入胡,作《胡笳十八拍》。

“党尉”四句:《事文类聚》载,宋陶谷得党太尉家姬,偶烹雪茶。

陶曰:“党家有此味否?”姬曰:“彼但知坐销金帐里,共饮羊羔美洒,浅斟低唱而已。

”七、阳台对阁,沼对塘。

朝雨对夕阳。

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

三寸舌,九回肠。

玉液对琼浆。

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

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

王旦--度量大如海之宰相,曾令寇准惭愧不已

王旦--度量大如海之宰相,曾令寇准惭愧不已

王旦--度量大如海之宰相,曾令寇准惭愧不已王旦(957—1017),宋大名莘县(今属山东)人,字子明。

其父王佑为太祖、太宗时名臣,有很高的威望。

王旦幼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好学上进,善著文辞,深得其父器重。

太平兴国五年(980)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

后回京师为著作佐郎,预编《文苑精华·诗类》。

淳化二年(991)累迁知制诰。

历任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理检院等。

真宗即位后,擢翰林学士兼知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

咸平三年(1000)同知枢密院事,逾年,为参知政事。

景德三年(1006)拜相,监修两朝国史。

天禧元年(1017)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澶渊之盟以后,“契丹修和,西夏誓守故地,二边兵罢不用”。

[1]北宋与周边的关系缓和下来,长期对外征战的局面已经结束,这样为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了极好的机会。

而天下太平,上意浸满,王钦若、丁谓等怂恿皇上,大兴神仙土木祷祠之事。

王旦提出“祖宗之法具在,务行故事,慎所变改”。

[1]从而规劝皇帝,控制其过度偏离正常的统治轨道。

目的是要减轻人民的负担,维持社会的稳定,巩固北宋王朝,建立起长期统治的局面。

身为宰相的王旦,在执行这一大政方针时,身体力行,克尽职守,赢得了真宗的信赖。

“帝久益信之,言无不听,凡大臣所请,必曰:‘王旦以为如何?’”[1]王旦任宰相11年,为政清廉,处事谨慎,善断大事,为人宽厚,以德服人,顾全大局,备受当时人们尊敬和赞誉。

其德操修养与人格魅力仍令今人叹服。

其为政之道及廉洁自律,忠心为国、公而无私的品质仍值得我们今天的官员学习和借鉴。

一、宽宏大度贤明旷达1“王文正公旦,局量宽厚,未尝见其怒。

”[2]家人欲试其量,以少量墨投其羹中,只是不食而已,家人问为何不食羹,说:“我偶不喜肉。

”一曰又把墨水投入其饭中,王旦看了看说:“我今曰不喜饭,可具粥。

”寇准为枢密使时,王旦为宰相,中书省有事需要与枢密院沟通,所拟的文书违犯了诏令格式,寇准立即把这事报告了皇帝,真宗大为动火,对王旦说:“中书行事如此,施之四方,奚所取则!”[3]王旦赶紧拜谢说:“此实臣等过也!”中书省的其他官吏也因此受到处罚。

宋史王旦传阅读答案

宋史王旦传阅读答案

篇一:宋史王旦传阅读答案宋史·王旦传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宋史·王旦传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

宋史·王旦传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

此臣所以重准也。

宋史·王旦传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

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

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

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

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

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

”准深憾之。

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

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

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

”遂不问。

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

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寇准却专说你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当然是这样的了,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多年,难免在政事上有许多缺失,寇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寇准的忠直,这就是臣之所以一再保荐他的原因啊。

”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

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

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

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齐家睦亲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齐家睦亲之道

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核心思想之齐家睦亲之道治理好家庭,使家庭和睦有序长盛不衰是古人的普遍心理,也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前提,正是从这个心理状态和文化观念出发,古人对管理家庭提出了十分丰富、具体的想法,并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治家理论,也出现了许多为世人所称道的家风、门风。

1.和顺睦家“和”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是古人所追求的治家理念。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有五种重要的人伦关系,即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而在家庭之中就包含了“三伦”,因而实现父子和、兄弟和、夫妻和,成为实现家庭和睦的基本条件。

正如南宋陆九韶说:“一家之事,贵于安宁和睦悠久也;其道在于孝悌谦逊。

”(《居家正本制用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古人认为应该以封建社会的礼制来处理家庭关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便成为古代家庭中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并以此作为行为准则大量出现在家训著作中。

首先,家训中的父子关系既注重长辈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更侧重于子女对长辈行“孝”。

例如,袁采在《袁氏世范》中说:“父母于其子婴孺之时,爱念尤厚,抚育无所不至……父母方求尽其慈,子方求尽其孝”,然而即使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女,“子虽终身承颜致养,极尽孝道,终不能报其少小爱念抚育之恩”,子女终身也不能够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更何况是那些不尽孝道之人呢。

又如,司马谈在《命子迁》中说:“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行孝由侍奉父母逐渐到侍奉君主,修己立身,扬名后世,使父母获得荣耀,这才是最大的孝行。

此外,古代家训中还多次提及对子女应当均爱、严爱,而不要偏宠、溺爱等内容。

其次,兄友弟悌意即兄长要关照爱护弟弟,弟弟要尊敬爱戴兄长。

关于兄弟之间的关系,《颜氏家训·兄弟》篇有过一番详细而又深情的阐述,颜之推说:“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兄弟是身体分开,但是血气相通的人,在他们年少的时候,“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如,游则共方,”因此尽管其中有兴乱作害之人,也“不能不相爱也”,并列举了许多兄弟间相亲相爱的事例。

宋史王旦传原文及注释

宋史王旦传原文及注释

宋史王旦传原文及注释宋史王旦传原文如下:王旦字子明,大名府莘县人。

曾祖王言,黎阳县令。

祖父王彻,左拾遗。

父亲王。

,尚书兵部侍郎,以文章显名于后汉、后周之际,事奉太祖、太宗为名臣。

曾晓谕杜重威使其不反叛后汉,拒绝卢多逊杀害赵普的谋划,极力辨明符彦卿无罪,世人多称道他的阴德。

王。

亲手在庭院种植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代,必定有做三公大官的人,这是用来纪念的。

”王旦小时候沉默寡言,好学有文才,王。

器重他说“:这个孩子当至王公宰相的职位。

”太平兴国五年(980),王旦进士及第,任大理评事、平江县知县。

平江县官舍旧传有怪物占据暴戾,居住多不安宁,王旦到任前夕,看守的吏员听见群鬼啸呼说:“宰相君到了,应逃避而去。

”从此怪遂绝迹。

就地改任将作监丞。

赵昌言为转运使,以威望按自己的意志行事,下属官吏退避害怕,但进入王旦管辖的境地,称赞他的善政,把女儿嫁给他。

更替回朝,命令他监潭州银场。

何承矩典掌潭州,推荐王旦入朝为著作佐郎,参与编修《文苑英华?诗类》。

升任殿中丞、郑州通判。

上表请求朝廷建立天下常平仓,以堵塞兼并的路径。

移任濠州。

淳化初年,王禹翶推荐他的才能,任转运使。

通过驿站被召到京城,王旦不喜欢吏员的职务,进献文章召试,被任命为直史馆。

淳化二年(991),被授任右正言、知制诰。

开始,王。

以重名长久主掌制书诏命,王旦不到十年继承他的职位,时论称美。

钱若水有识别各类人的能力,见到王旦说“:这真是宰相的料子。

”与王旦同事,每每说:“王君凌霄耸壑,是栋梁之材,显贵不可限量,不是我所能赶得上的。

”李沆以同举进士同学的身份,也推重王旦为远大之器。

第二年,王旦与苏易简同知贡举,加官虞部员外郎、同判吏部流内铨、知考课院。

赵昌言参预朝廷的重要事务,王旦避嫌,引用唐代独孤郁、权德舆原有的成例辞职。

太宗称赞他识大体,改任礼部郎中、集贤殿修撰。

赵昌言出任凤翔知府,当天以王旦任知制诰,仍兼任修撰、判院事,当面赐予金紫,挑选牯犀带以示宠爱他,又令王旦位居西阁第一。

二年级经典导读解释 笠翁对韵下.

二年级经典导读解释   笠翁对韵下.

笠翁对韵下一先其四中对外,后对先。

树下对花前。

玉柱对金屋,叠嶂对平川。

孙子策,祖生鞭。

盛席对华筵。

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

丝剪芰荷开东沼,锦妆凫雁泛温泉。

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

[注]孙子策:孙子指春秋战国时吴国孙武。

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十三篇传世。

祖生鞭:东晋祖逖与他的朋友刘琨同寝,他们立志收复中原,每天闻鸡鸣就起床舞剑。

一次祖逖先醒,闻鸡鸣,逖蹴琨曰:“此非恶声也。

”琨恐曰:“祖生先吾着鞭。

”意思是比自己行动得快。

逖(tì剃),远。

琨(kūn坤),一种玉。

解醉二句:茶力、酒权互文,即茶和酒的功效。

丝剪句:传说中隋炀帝的故事,说他曾命人用锦绢剪为荷花,遍cha池苑,从中游乐。

芰(jì技),古书上指菱。

锦妆句:唐玄宗的故事。

相传玄宗扩建华清宫汤池,规模宏丽,汤池内以玉莲为喷泉,又缝锦绣为凫雁,放于水中,自己乘小舟从中游嬉,极尽奢欲。

帝女二句:上古神话,赤帝有女名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魂魄变成一种鸟,名叫精卫,常常衔木石填海中。

陶渊明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蜀王二句:上古神话传说,蜀王名杜宇,在蜀治水,自以德薄,让位给大臣鳖冷,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夜夜悲啼,啼则吐血。

李商隐诗:“望帝真心托杜鹃。

”二萧其三耕对读,牧对樵。

琥珀对琼瑶。

兔毫对鸿爪,桂楫对兰桡。

鱼潜藻,鹿藏蕉。

水远对山遥。

湘灵能鼓瑟,嬴女解吹箫。

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

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注]兔毫句:兔毫,笔名,这里指毛笔。

鸿爪,指鸿雁在泥土上留下的脚印,比喻人生的阅历。

(宋)苏轼诗:“人生到处知何处?应似飞鸿踏雪泥;泥土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一说鸿爪指字名。

桂楫句:楫(jí吉)和桡(ráo饶)都是划船撑船的工具。

桂是桂树,兰指木兰。

用桂和木兰制成的楫和桡,无非言其贵重华美。

苏轼《前赤壁赋》:“桂棹兮端口兰浆”,也是这个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史·王旦传
寇准数短(王)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

臣在相位久,政事阙失必多。

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

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

中书有事送密院,违诏格,准在密院,以事上闻,旦被责,第拜谢,堂吏皆见罚。

不逾月,密院有事送中书,亦违招格,堂吏欣然呈旦,旦令送还密院。

准大惭,见旦曰:“同年,甚得许大度量?”旦不答。

寇准罢枢密使,托人私求为使相,旦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耶!吾不受私请。

”准深憾之。

已而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准入见,谢曰:“非陛下知臣安能至此?”帝具道旦所以荐者。

准愧叹,以为不可及。

准在藩镇,生辰,造山棚大宴,又服用僭侈,为人所奏。

帝怒,谓旦曰:“寇准每事欲效朕,可乎?”旦徐对曰:“准诚贤能,无如呆何!”真宗意遂解,曰:“然,此正是呆尔。

”遂不问。

翻译:
寇准屡次在皇上面前说王旦的短处,然而王旦却极力称赞寇准的长处。

真宗对王旦说:“卿虽然常称赞寇准的长处,但是寇准却专说你的短处呢!”王旦回答说:“当然是这样的了,臣居相位参与国政多年,难免在政事上有许多缺失,寇准事奉陛下无所隐瞒,由此更见寇准的忠直,这就是臣之所以一再保荐他的原因啊。

”真宗由此更赏识王旦。

王旦在中书有事送枢密院,偶尔不合诏令格式,寇准便上奏皇帝,王旦因而受到责问,但是王旦并不介意,只是再拜谢过而已。

不到一个月,枢密院有事送中书,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很高兴地呈给王旦,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可是王旦却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

寇准大为惭愧,见王旦说:“同年怎么有这样大度量呢?”王旦不答。

当寇准免去枢密职位后,曾私下求王旦提拔他为相,王旦惊异地回答说:“国家将相重任,怎可用求来的呢?我不能接受你私下的请求”寇准心中很不愉快。

其后皇上果然授予寇准节度使同平章事。

准入朝拜谢说:“臣若不是承蒙陛下知遇提拔,那有今日?”皇上便将王旦一再推荐之事告知,寇准非常惭愧感叹,自觉德量远不及王旦。

寇准担任镇守一方要职中,在过生日时,建造山棚举办盛大宴会,服装用品奢侈且超过规格,被别人奏报。

皇帝发怒,对王旦说:“寇准办事按皇帝的规格,可以这样吗?”王旦慢慢地回答说:“寇准确实有德有才能,不会如此无知!”真宗皇帝随即明白,说道:“我知道了,这正是他的无知。

”就不再过问此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