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浅析(一)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
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
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
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
河洛文化论文优选范文10篇

追求自由
道家思想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超 脱,河洛文化中也存在对自由的 向往和追求。
佛教文化渗透
因果报应
佛教强调因果报应,认为人的行为会受到相应的报应 ,这一观念在河洛文化中也有广泛影响。
慈悲为怀
佛教倡导慈悲精神,河洛文化中也注重仁爱、宽容等 美德的培养。
修行成佛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可以达到成佛的境界,河洛文化中 也有对修行和超脱的追求。
02 03
探索河洛文化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对 河洛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创新文化遗产保护 方式。
打造河洛文化品牌及推广策略
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河洛文化品牌,通过媒体宣传、文化交 流活动等多种渠道推广河洛文化,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 认知度和认同感。
鼓励学者出版河洛文化相关专著 、论文等学术成果,积极向国内 外学术期刊投稿,提高河洛文化 的学术影响力。
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相关学术机构的交 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河洛文化的 研究与传播,提升河洛文化的国 际知名度。
创新发展路径探索及实践案例分享
01
推动河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将河洛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 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
创新文化产品形态
鼓励和支持创新河洛文化产品的形态和表现方式,如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网络视听等 ,满足现代消费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加强文化产业合作
推动河洛文化产业与国内外相关产业和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拓展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 市场渠道,提升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河洛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交流
05
互鉴
与中原文化交流融合
创新旅游开发模式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异同探究-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

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异同探究-文化论文-社会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河洛文化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十篇: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异同探究摘要: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属于大区域中的核心地域文化,两者之间的亲缘性有唐代两次移民史实作依托,而且还具有以光州固始为根基的血亲认同、以二程洛学为源头的儒学传承、以语音为标志的中原唐音保留、以中原名人为原型的神祇崇拜等四个主要特征。
两者的关系,在中华地域文化中具有样本示范意义。
关键词:河洛文化;闽南文化;固始移民;河洛文化和闽南文化均为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化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形成域内与域外学界互动、学界与官方互动、多种学科互动,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河洛文化和闽南文化具有亲缘性,在研究中,论者似乎更多地关注了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虽然专门论述两者关系的宏观研究成果并不算多,但结合这种关联的专题论述,并从大的角度讨论两者的关系,在地域间文化的互动研究中,仍具有示范意义。
一、河洛文化与闽南文化界定的异同1. 河洛与闽南的地域范围河洛的地域范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
河洛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河洛有洛阳一带、洛阳周边、北越黄河东达开封,以及狭义中原即河南说等四种说法。
在正史中,有关河洛专词见诸于文献,《史记封禅书》有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应为最早的河洛词汇的记载。
河洛,虽有专指河图、洛书之意,甚或成为某种学问的专称,但总体上还是一个地理的概念。
河洛一词在古代的应用中便具有地理学意义和学术史的意义,其中前者更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层涵义。
[1]从地理的角度而言,河洛一方面离不开洛阳,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黄河与洛水,即黄河与伊洛河交汇地带。
因此,狭义的河洛应该是洛阳与洛、河交汇一带,广义的河洛严格说应该是郑州以西的丘陵区,即在潼关或函谷关以东,黄河以南,伏牛山以北的豫西丘陵地区。
广义的河洛,也可以跨过黄河,而达到太行山以南的古南阳地区[2].闽南作为地理专称,最早见于韩愈《唐故中散大夫少府监胡良公墓神道碑》:使人自京师南走八千里,至闽南两越之界上,请为公铭。
大美洛阳探索河洛文化故事征文

大美洛阳探索河洛文化故事征文我的家乡在河南洛阳,它位于河南北部、黄河南岸,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九朝古都。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提到洛阳,人们的脑海中会涌出许多诗句,如“天下名园重洛阳”。
这说的是我们市的市花—牡丹。
洛阳的牡丹花花蕾硕大,色泽艳丽,国色天香,自古就有富贵吉祥、繁荣昌盛的寓意。
洛阳每年都举办牡丹花会,向五湖四海的朋友展示色彩艳丽甲天下的牡丹花,那时可真是人山人海。
洛阳是十三朝古都,文化底蕴极为深厚,这里有著名的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庙等名胜古迹。
龙门石窟属于世界文化遗产,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后,后来又历经东西魏、北齐,到隋唐至宋朝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四百余年之久。
大小佛像共有十万余尊。
最大的佛像足有17.24米,而最小的仅有二厘米。
但是不管大还是小,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体现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极高的艺术造诣。
在龙门石窟的众多佛洞里,只要是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
大卢舍那石雕像是龙门石窟最为壮丽的一尊石雕像,它通高17。
14米,耳朵长1.9米,安详地坐在八角束腰式莲座上,那明丽秀雅,雍容高贵的气势,把大唐艺术推向了极致。
我们的子孙,世世代代都会为他的神奇感到骄傲和迷惑。
这些年来,随着祖国的飞速发展,洛阳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的洛河,河水污浊,如今变得清澈见底,不见踪影的鱼虾又重新快乐的游来游去。
夏日,这里更成了人们垂钓的好去处。
而河堤更是被人们装扮得像仙境一般:古朴典雅的亭子,错落有致的竹林,使人犹如走进苏州园林一般;美丽的图景交相辉映。
空阔的小广场上很多老人伴着音乐在认真地舞太极,做广播操;孩子们在种满小草的土坡上嬉闹;还有一些中年人领着孩子,牵着小狗,边跑边嬉戏……洛阳真不愧是中华文明的圣地,我爱我的家乡——洛阳!。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河洛文化是指河南和洛阳地区的文化,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洛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洛文化的研究和保护,通过对河洛文化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河洛文化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河洛文化。
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宣传和推广。
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包括媒体、网络、展览等,向社会传播河洛文化的价值和魅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文化,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河洛文化。
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需要在传承河洛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河洛文化,让河洛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需要加强对河洛文化的研究和保护,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宣
传和推广,加强对河洛文化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Zhengzhou04banquet nocturne au palais des Tang et revivrez la prospérité de la grande dynastie des Tang ...To ut d’abor d, com me nço n s pa r rechercher et comprendre les racines de la vaste et pr ofonde cultur echinoise !中华民族文化之根:06Culture Heluo : racine de la culture chinoise河洛文化,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
河洛地区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为核心,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城市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自古夏代开始,河洛文化便一直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久负盛名,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
La culture Heluo fait référence à l’ancienne culture régionale qui existait dans le cours moyen du fleuve Jaune, dans le bassin de la Luo, centré sur le bassin de Yiluo. Elle était centrée sur la partie occidentale de l’actuelle province du Henan, englobant approximativement la zone située entre 34° et 35° de latitude nord et 110° et 114° de longitude est. En raison de la position historique de la région en tant qu’ancienne capitale des treize dynasties dans l’histoire chinoise, la culture Heluo a longtemps été une culture de référence dans l’histoire de la Chine ancienne depuis l’ancienne dynastie des Xia. Elle est la source et le cœur principal de 5 000 ans de civilisation chinoise. 07La région est délimitée au sud par le Mont Waifang et le Mont Funiu, au nord par le fleuve Jaune, à l’ouest par les Monts Qinling et la plaine de Guanzhong, et à l’est par la grande plaine de Yudong (l’est du Henan). Elle est reliée à la région de Y ouyan au nord et rejoint les régions du fleuve Yangtsé et de la Huai au sud. Dans l’antiquité, elle était située dans la plaine centrale et constituait le « milieu du monde », ou soi-disant « l’Empire du Milieu ». Avec cet avantage géographique d’être au milieu du monde, ses origines culturelles représentées par le « Hetu et Luoshu » (l’image du fleuve Jaune et le livre de la Luo), son statut de capitale impériale pendant trois dynasties, sa longue et riche histoire et ses profondes évocations culturelles, la culture Heluo est devenue l’origine et la source de la culture chinoise. Les légendaires « Trois Augustes » (Suiren, Fuxi, Shennong) et « Cinq Empereurs » (Huangdi, Zhuanxu, Diku, Yao, Shun) sont tous étroitement liés à la région de Heluo. Par exemple, Fuxi fut longtemps actif dans la région de Heluo, sa fille se noya dans la Luo et fut transformée en déesse de la Luo. La ville de Xinzheng est la ville natale de Huangdi (Empereur Huang) ; les clans matriarcaux des empereurs Yan et Huang vivaient et menaient des activités dans la région du Mont Pingfeng (les comtés de Xin’an, Mianchi et Mengjin de Luoyang). « Hetu et Luoshu » vient de la région de Heluo. Aujourd’hui, il y a une très ancienne rivière dans le district de Mengjin de l’actuelle ville de Luoyang, appelée localement « Tu ». La longueur totale de la rivière est d’environ 20 kilomètres. On dit que la légende « Le dragon-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中国”。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是指源于中国河南省的文化,也被称为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化形态。
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文明和历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河洛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在黄河流域定居、耕作和养殖,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在商代至周代,河洛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
在这个时期,河洛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古城,如洛阳、开封、郑州等。
在中国历史上,河洛地区一向被认为是文化和政治的中心。
这个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广泛,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遗产,如汉字、鲁迅文学奖、中国画等。
同时,这个地区也是政治上的重要中心,曾经是众多朝代的都城。
河洛文化的美食也是其独特的文化之一。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豫菜,其特点是地道、清淡、鲜美,富含营养成分,备受人们的喜爱。
总之,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宝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这种文化已经熠熠生辉,充满了无限的魅力。
浅谈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谈河洛文化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河洛文化”顾名思义,是黄河与洛河交汇地区的文化,并且有学者认为,它是“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
关于河洛地区的具体范围,从宏观上看,河洛“就是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
因此,这里说的河洛文化即是中原文化”。
由此可见,“河洛文化”是一种区域文化,它与“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巴蜀文化”等等文化大致属于同一级的概念。
但河洛文化又不是一般性的地域性文化,它是古代中国的国家文化、统治文化,在古代中华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并对当代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中华文明,即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在历史上一脉相传。
华夏文明与河洛文化两个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华夏文明是贯通古今的古今文明,而河洛文化主要是一种古代文明;华夏文明是一种国家文明,河洛文化是一种区域文明。
此外,两者也相互联系,河洛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要源泉和文化内核,而华夏文明是河洛文化的扩展与放大,两者的融合与发展形成了今天中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河洛文化的内涵不仅仅局限于“河图洛书”,“河图洛书”仅仅是它的一种文化符号,或文化元素的典型代表。
河洛文化的真正内涵应该包括河洛地区的政治文化元素、地理文化元素、宗教文化元素和民俗文化元素等等内容。
由此看看出,河洛文化对华夏文明影响是全方位的。
另外,在史前,中华大地上出现了多个早期人类文明发祥地,但河洛地区的先民在大约5000年前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率先把中华民族带入了王权文明时代,河洛文化相较其他区域文化对华夏文明的形成贡献更大。
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吴越、闽台文化,荆楚文化河洛文化培育了华夏文明。
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华夏文明成就了河洛文化。
因为正是河洛文化融入了华夏文明,并借助于这一文明载体才从一般性的地域文化中脱颖而出,广为世人所知,广为世人所爱,并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文化。
如果说华夏文明的形成像一个漩涡,那么河洛文化就是这个漩涡的中心,河洛文化凭借其强大的吸收力、包容力、凝聚力把周围的文化吸纳过来,然后融合后形成了华夏文明;如果说华夏文明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这棵大树是根在河洛大地,冠盖中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洛文化论文
河洛文化浅析
(一)
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
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
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
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
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
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
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
劳动工具有石镰、石铲等,距今七八千年,说明河洛文化起始很早。
二是三皇五帝文化。
譬如伏羲长期在河洛一带活动,受“河图”启发画了八卦。
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化为洛神。
再如黄帝也在这一带活动,新安县的青要山即黄帝密都之所在。
还有帝喾也曾生活在洛阳偃师境内。
三是河图洛书传说,就发生在河洛地区。
相传伏羲氏时,有一匹龙马从黄河浮出,背负“河图”;有一只神龟从洛河浮出,背负“洛书”。
伏羲依此“图”和“书”,画作八卦,就是后来《周易》一书的来源。
孟津县原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当地称图河,全长约20公里,流经该县朝阳镇卦沟村,送庄乡负图村,白合乡上河图村、下河图村,至会盟镇雷河村附近注入黄河。
从以上的河名、村名当中,可以看出河图洛书传说的深刻影响。
四是制度文化。
河洛地区长期是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的都城所在地,古代的国家制度和都城制度,基本都在河洛地区发轫和完成。
古代两次大的社会制度变革,即奴隶制的确立和封建制取代奴隶制,都与都城洛阳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
五是史官文化及史学的建立,河洛地区也是平台和载体。
司马迁在洛阳受命写《史记》,班氏兄妹在洛阳著《汉书》,陈寿在洛阳撰《三国志》,司马光在洛阳完成《资治通鉴》。
六是文学艺术的发展,河洛地区是发祥地。
《尚书》开中国散文作品之先河;《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西汉时洛阳人虞初著《周说》,被誉为小说的开山之作;汉代词赋、建安文学、汉魏文章、唐诗宋词,都成就了河洛文学的辉煌。
七是科学技术发明荟萃河洛地区。
偃师二里头出土的青铜器,是迄今最早的一批青铜器;夏代杜康在洛阳发明酿酒;东汉张衡创制了浑天仪、地动仪;东汉蔡伦创制了“蔡侯纸”;魏晋发明家马均发明了龙骨水车、水转百戏。
八是河洛教育向称发达。
偃师二里头夏都,有最早的“庙堂式大学”;东汉著名的洛阳太学,是世界上最早的国立大学和研究生院;东汉鸿都门学,是世界上最早的高等专科艺术学校;隋代炀帝于洛阳创科举取士之制;唐代武则天首创殿试并设武举。
九是名人文化,群星璀璨。
河洛地区产生的对社会历史有影响的名人有伏羲、黄帝、帝喾、大禹、商汤、伊尹、周公、老子、苏秦、白圭、贾谊、刘秀、班超、班昭、张衡、蔡伦、王充、华佗、马钧、曹操、曹丕、曹植、司马懿、陈寿、裴秀、左思、孝文帝、隋炀帝、韩擒虎、宇文凯、唐太宗、武则天、狄仁杰、韩愈、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元稹、李贺、吴道子、李龟年、玄奘、神秀、一行、赵匡胤、赵普、吕蒙正、欧阳修、司马光、邵雍、二程兄弟、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等。
另外,河洛民俗文化、河洛姓氏文化、河洛园林文化、洛阳牡丹文化等都是河洛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的硕果。
(四)
河洛文化在华夏文化、汉文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呢,它和其它地域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换言之,如何给河洛文化定位呢,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完全可以顺理成章的得出如下的结论:河洛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地域文化(如山东齐鲁文化、河北燕赵文化、山西晋文化、陕西秦文化、两湖荆楚文化、江浙吴越文化、川渝巴蜀文化等),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她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河洛文化是中央文化、国都文化,长期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河洛文化具有正统性、先导性、开放性、兼容性、稳定性。
简言之,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
河洛文化所体现的精神,诸如辉煌大气,厚重深沉,谦淳和谐,兼容并蓄,刻苦耐劳,明达智慧,崇文重教,尊祖睦亲,爱国爱乡,团结御侮,经世致用,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天人合一”等,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让我们“放眼世界”。
世界史上有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是中国、埃及、巴比伦、印度。
黄河、尼罗河、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发祥地。
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后,也即世界范围内人类历史由“野蛮”跨入“文明”的时期,这四大文明古国,就是当时全球范围内的几大文明中心。
河洛地区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地区,华夏文明的中心,因此河洛地区也就是世界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之一,或直接称为“东方古代文明的中心和发祥地”,这也是符合世界历史史实的。
而且直到十五世纪,中国文化一直居于世界文化前列。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通通被征服了、灭绝了、消失了,只有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从古到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流传至今。
即使从裴李岗文化算起,迄今也已延续了大约一万年之久。
这是世界文明、文化史上仅见的现象。
在考察这一历史文化现象时,我们注意到自古以来洛阳(以及河洛地区)为“天下之中”这一观念,注意到洛阳长期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这一历史史实,同时也注意到河洛文化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因此从世界范围来说,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母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与核心的定位,也完全是符合中国以及世界文明、文化史实际和客观公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