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大道之行也》(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翻译、选择、阅读习题

《大道之行也》精品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6.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故人不独亲其亲. / 故人不独亲.其亲B、大道之行. / 复前行.C、讲信.修睦/与朋友交而不信.乎D、女有归. / 壮士十年归.7.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是谓大同..小异 B.选贤与.能 / 神情与.苏、黄不属.. / 大同C.是故谋闭而不兴. / 兴.致勃勃 D.盗窃乱贼不作. /风雨大作.8 .选出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A.老有所养. / 养.生送死B.天下为.公 / 此为.何若人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不独.子其子D.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外户而不闭9.下面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的主旨是阐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B.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C.“天下为公”是说所有的社会成员都要有公心,为人民多做好事D.“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10.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大道之行也所指的大道,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B.男有分,女有归的意思是说,人人都能够安居乐业,有稳定的工作,有安定和谐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C.文章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三个方面,从理想观念谈到物质生活D.文章运用大量的排比句,气势强盛,一气呵成,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11.选出下列有误的一项()A本文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汉代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加以编纂而成,共49篇,礼运是其中的篇名,不是孔子所写。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知识专题06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解析版)

《大道之行也》实战训练一、(2019年贵州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曱)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__)(2)不独子.其子(_______________)(3)屋舍俨然..(___________________)(4)寻.病终(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大道之行也-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内外文言文比较阅读(解析版)

比较阅读7 大道之行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1.解释加点的词。

(1)选贤与.能(与:)(2)女有归.(归:)【答案】(1)与:通“举”。

(2)归:女子出嫁。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与:通“举”。

2.请将文中与下面意思相近的语句写出来。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2)路不拾遗。

译文:。

【答案】(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解答此类型题,要对原文言文内容透彻理解,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的比较、筛选,写出符合题意的句子即可。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2)路不拾遗——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本文描述大同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与福利保障体系是怎样的?人才选拔:。

福利保障:。

【答案】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

人才选拔: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福利保障: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现代汉语中还保有许多古代语言的含义。

请从下列字中,选三字写出三个成语来。

皆、恶、兴、作、谓、藏、闭,信、弃答:。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阅读训练六篇班级:姓名:__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共13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2. 解释加点的词(2分)①选贤与.能:_________________ ②女有归.:__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4分)(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对上面文段的理解,谈谈你对“大同”社会的看法。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一个你熟悉的名人的事例。

(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文言现象、默写、选择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理解性默写】【赏析辨识选择题】3、判断文言句式: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判断句。

二、理解性默写: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选贤与能与(jǔ)B.矜、寡、孤、独、废疾者矜(guān)C.男有分,女有归分(fēn)D.是故谋闭而不兴兴(xīng)【解析】C分(fèn)2.下列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B )A.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B.寻向所志,遂迷.。

C.大道.之行也。

D.男有分,女有归.。

【解析】A古今异义,交错相通。

B迷失方向。

C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D女子出嫁。

3.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选贤与.能:通“举”,选拔B.盗窃乱贼.而不作:小偷C.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D.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解析】B古今异义,害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B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解析】例句是在。

A和,与。

B在。

C给。

D比。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故(因此)D.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同(大家一样)【解析】D儒家在《礼记·礼运》中提出的一种理想社会。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含答案

阅读《大道之行也》,完成1~6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乙】温州人李庭等,大历六年,入山斫树,迷不知路,逢见深水。

中有人烟鸡犬之候,寻声渡水,忽到一处,有好田泉竹果药,连栋架险,三百余家。

四面高山,回环深映。

有象耕雁耘①、人甚知礼,野鸟名鸽,飞行似鹤。

人舍中唯祭得杀,无故不得杀之,杀则地震。

有一老人,为众所伏②,容貌甚和,岁收数百匹布,以备寒暑。

乍见外人,亦甚惊异。

问所从来,乱贼平未,时政何若。

具以实告。

因曰:愿来就居得否?云此间地窄,不足以容。

此中人为致饮食,申以主敬。

既而辞行,斫树记道。

还家,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选自顾况《仙游记》,有删改) 【注】①象耕雁耘:大象、大雁耕田播种。

这是作者想象的天外世界的耕种方式,人已经从繁重的农耕劳动中解脱出来了。

②伏:同"服",信服。

1.(2021海淀一模)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天下为.公不以为.然为.众所伏B.讲信.修睦小信.未孚背信.弃义C.女有归.云归.而岩穴瞑殊途同归.D.盗窃乱贼而不作.其中往来种作.作.奸犯科2.(2021海淀一模)翻译文中两处画直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做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翻译:因此人们不单敬爱自己的亲戚,不单疼爱自己的子女。

理解:这句话阐述了"大同"社会的特征,指出每个人除了敬爱亲人、疼爱子女外,还应该按照社会要求承担起照顾矜、寡、孤、独等弱势群体的责任。

B. 及复前踪,群山万首,不可寻省。

翻译:等到(李庭)再次寻访上一次的踪迹,但重峦叠嶂,再也找不到(以前去过的村落)了。

大道之行也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四、课内简答题:
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答: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答:a.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c.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
答:文中描述的“大同”社会是一个至善至美的社会,那里的人们有着纯洁无邪的心理,互助合作,和睦相处,没有勾心斗角,更没有盗窃乱贼,人与人之间平
等,公正,互爱。

这样的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答:“大同”与“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

人与人之间都是自由,平等互爱,和睦相处,是一个理想社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复习资料导入(进入美妙的世界啦~)《桃花源记》中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世界上任何一个人都盼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名誉的搏斗,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和睦相处、各尽其责,在这样的社会里生活是快乐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一个人人幸福快乐,个个相处融洽的理想社会。

在秦汉以前我国的先哲们就已经对这样的时代进行了论述,先哲们把这样理想社会命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就走进《礼记》中的大同社会。

知识典例(注意咯,下面可是黄金部分!)一、文学常识:《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运是《礼记》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题目中的"大道"指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它是由西汉(朝代)的戴圣(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全书共有49 篇。

你知道的儒家经典著作有《论语》《孟子》等。

二、单字解释、全文翻译:【参考课堂笔记和课件】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词类活用:①不独子其子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②故人不独亲其亲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③选贤与能 (形容词作名词,品德高尚的人、有才能的人)④谋闭而不兴动词用作名词,奸邪之谋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老年人、壮年人、幼童⑥盗窃乱贼而不作动词用作名词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五、一词多义:1、修(1)讲信修睦:培养(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2、为(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雕刻(2)天下为公:是(3)不必为己为了3、能(1)选贤与能:能人(2)能以径寸之木:能够4、分(1)男有分:职业(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5、闭(1)谋闭而不兴:杜绝(2)故外户而不闭:关闭6、归(1)女有归:女子出嫁(2)归来见天子:回7、亲(1)故人不独亲其亲:以……为亲(2)其亲:父母8、谓(1)是谓大同:叫做(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认为9、兴(1)谋闭而不兴:发生(2)水波不兴:起10、独(1)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2)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仅仅,只 11、故(1)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2)故外户而不闭:所以12、乱(1)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13、子(1)不独子其子以……为子女(2)不独子其子子女14、于(1)货恶其弃于地在(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从六、古今异义:古义今义1、矜、寡、孤、独:古义:是两个词一个词,独自一人、孤单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之行也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人不独亲.其亲( )(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3)不独子.其子( )(4)男有分,女有归.(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B.相与步于.中庭C.达于.汉阴D.告之于.帝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当前创建和谐社会的实际,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 韩休为相唐玄宗以韩休为门下侍郎①,同平章事②。

休为人峭直,不干荣利。

及为相,甚允③时望。

上或宫中宴乐,及后苑游猎,小有过差,辄谓左右曰:“韩休知否?”言终,谏疏已至。

上常临.镜,默默不乐。

左右曰:“韩休为相,陛下殊瘦,何不逐之?”上叹曰:“吾貌虽瘦,天下必肥。

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选自《涉史随笔》) [注] ①门下侍郎:官职名,为皇帝近侍。

②同平章事:唐代制度,君主在大臣中选任数人,给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即为事实上的宰相,与中书、门下协商处理政务。

③允:符合。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盗窃乱贼而不作.( ) (2)上常临.镜(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吾用韩休,为社稷耳,非为身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大同社会是每个人的愿望。

请你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如何才能实现大同社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乙]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屋舍俨然..( )..( ) (2)阡陌交通(3)不独子.其子( ) (4)货恶.其弃于地也(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文意,用原文语句填空。

(1)孟子有句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甲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桑竹垂余荫,菽稷(粮食作物)随时艺(种植)”的诗句,乙文中描述的田园景象与之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大道之行也》中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以及“(男女)往来种作”相对应的有关美好社会愿景的描写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016·福州]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因此二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请参照示例,从两段选文中再找出一例,说说它们的相似之处。

示例: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花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顺义者,艺之分、仁之节也。

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

故治国不以礼,犹无耜①而耕也;为礼不本于义,犹耕而弗种也;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②也;讲之于学而不合之以仁,犹耨而弗获也;合之以仁而不安之以乐,犹获而弗食也;安之以乐而不达于顺,犹食而弗肥也。

四体既正,肤革充盈,人之肥也。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与,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

是谓大顺。

(节选自《礼记·礼运》) [注] ①耜(sì):古代一种翻土农具,安在耒的下端,形状像今天的铁锹,最早是木制的,后用金属制成。

②耨(nòu):锄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义之本.也( )(2)犹.无耜而耕也( )(3)肤革充盈.( )(4)大臣法.(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仁之.节也大道之.行也B.故.治国不以礼故.外户而不闭C.为义而.不讲之以学温故而.知新D.大夫以.法相序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协于艺,讲于仁,得之者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中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大顺”的境界,它应该符合什么标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原道(节选)博爱之谓.仁,行而宜①之之谓义,由是而之②焉之谓道,足乎己无恃于外之谓德。

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

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

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彼以煦煦③为仁孑孑④为义其小之也则宜。

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

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