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赏析

合集下载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

《家》的主题思想
批判封建制度
通过对封建家庭的描绘,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罪恶,呼吁推翻封建制度, 实现社会的进步和个体的解放。
追求自由与爱情
小说中的人物在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过程中,不断与封建礼教发生冲突,体 现了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02 《家》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觉新的人物形象分析
01
觉新是《家》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重身份 的人物。
通过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描 绘,巴金揭示了封建家庭 的腐朽和黑暗,为故事情 节的发展提供了背景。
环境与人物关系
巴金巧妙地将环境与人物 情感、命运相结合,通过 环境描写展现了人物的命 运和心境变化。
04 《家》的社会意义与影响
《家》对封建家庭的批判
揭示封建家庭的腐朽
巴金在《家》中通过描绘高家这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展现了 家庭内部的勾心斗角、道德沦丧和思想僵化,批判了封建家 庭制度的弊端。
梦境描绘
巴金通过梦境描绘的手法, 展现了人物潜意识层面的 情感和欲望,丰富了人物 形象。
意识流
在《家》中,巴金也运用 了意识流的手法,通过跳 跃式的思维和回忆,展现 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家》的环境描写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
巴金在《家》中通过对自 然环境的细腻描绘,烘托 了人物情感和故事氛围。
社会环境描写
者理解。
章节划分
全书分为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 明确的主题和情节,通过章节划分, 巴金巧妙地构建了整个故事框架。
伏笔与照应
在《家》中,巴金运用了伏笔和照 应的手法,使得故事情节跌宕起伏, 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和张力。
《家》的心理描写手法
01
02
03
内心独白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初次读《家》是在高二的时候,那时我的感受很深。

《家》中有悲有喜,在当时他鼓舞了无数青年反抗封建制度的决心和勇气,使他们摆脱了封建家庭的束缚,走上了革命道路。

在今天,他的火焰依旧在燃烧,我们还能够从中拾取自己的哀欢。

《家》是巴老的代表作,和《春》《秋》合称为激流三部曲。

“激流”这两个字颇能表达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剧烈和巨大的变革,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

首先是个人的觉醒,之后是个人从休戚相关,祸福与共的大家族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面对国家和社会。

《家》给予这个从旧到新的变革提供了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故事,深化了五四文学反封建的主题。

这个变革到今天已临末期,但还没有完全过去。

所以这部小说的火焰还没有熄灭,作为当代大学生读它还是很有必要的。

家吸引我的的魅力在于以下几点:(一)作者抓住了那个时代变革的焦点,抓住了变革中旧和新的人物典型,同时用一连串的典型冲突事件,表达了变革激流的澎湃。

家是那个激流年代的一首长歌,一首让人激情燃烧的实行曲。

(二)新文学诞生以来的小说,十部中有九部,在写作时都怀有一个文学以外的目标,巴金也未能免俗,但是《家》是为纪念他大哥写的,他必须放下自己的“目的”,尽量接近现实,所以成为一部人情味最纯,生活味最浓的小说。

(三)巴金一九一五年在《家》的后记最后一行中写道,我始终记住:青春是美丽的东西,而且这个直是鼓舞我的源泉。

在他一切的作品中满溢着青春的气息。

《家》尤其浓厚。

这种气息反映一颗单纯的心灵,读他的小说,你毫不感到是在绞汁写出来的,是唱出来的,是呻吟出来的,是自然的天吁。

这不是艺术,这是天赋。

如他所说“永生在青春的原野。

”(四)在《家》里,我们觉得可爱的人十分可爱,可恨的人只感到可悯(含有同情的怜悯)。

这里使人记起“哀而不伤,怨而有怒”这两句话。

《家》有这种恰到好处之美。

人物形象有血有肉,巴金不是靠客观冷静的描写取胜,而是靠澎湃的激情折服人。

他的小说,人物众多,头绪纷繁,却写得有条不紊,起伏有道。

高考名著阅读《家》巴金

高考名著阅读《家》巴金

觉新的妻子。 她具备传统女性的一切美德。 她对于觉民、觉慧所追求的东西 和感受到的苦闷完全理解。 初进高家,她遭到了兄弟姐 妹们的一致拒绝,因为大家心里 认同的嫂子是梅而不是她。瑞珏 努力争取大家的好感,并不是想 讨好众人,而是出于天生的善良 和忍耐。她明白做为长房儿媳的 瑞珏 地位,她甘愿为此承受很多委屈, 她要协助觉新成为这个家中的顶 梁柱。
《家》是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 部曲》中的第一部,被认为是巴金的代 表作之一。原篇名为《激流》。 《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 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 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 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
《家》故事梗概
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 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 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 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 是大哥觉新当家。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 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 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 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 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 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 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 梅在忧郁中病逝。
他也曾有过美好的向往,与梅表妹 的相恋就是他对爱情的追求。同时, 他也同情受压制的青年,如暗中帮助 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 新思想虽然触动他的心灵,但封建 观念却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无法喘 气,使他在精神上常常处于极度痛苦 之中。他恨旧东西,自己也是旧礼教 的牺牲品,封建大家族制度的殉葬品。 但由于他受封建传统观念的伤害较深, 丧失了反抗能力,因此在“不抵抗主 义”支配下,处处妥协,不自觉的扮 演着旧东西的维护者的角色。
从表面看,高家“一家人读书知礼、事事如 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 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尔虞我诈和 勾心斗角。 除此而外,这个封建大家庭挥霍奢侈的寄生 生活,还造就了一代整日只会挥霍无度,过着穷 奢极欲糜烂生活的“败家子”,这在高家“克” 字辈人物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作品在揭露这个封建家庭罪恶的同时,还侧 重表现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摧残 和迫害。 作品还表现了以觉慧为代表的一代觉醒了的青 年同这个罪恶家族的斗争。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

多产作家巴金





《神· 鬼· 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 《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 《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 良友图书公司 《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简》(散文集),1937, 良友图书公司 《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 《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 《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 《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 《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龙· 虎· 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多产作家巴金





《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 《—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 《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 《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 《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 《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 《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 《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 《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

巴金《家》赏析

巴金《家》赏析

合上书,‎一些让我难‎过的感情一‎股一股由心‎底冲上喉咙‎,汹涌地翻‎腾上来,这‎些我说不清‎楚、控制不‎住的感情将‎我牢牢裹住‎,使我动弹‎不得.‎‎眼前,一‎个少女的模‎样渐渐清晰‎起来,苗条‎的身子,瓜‎子型的脸庞‎,眼睛里是‎又温柔又悲‎伤的目光。

‎她静静地站‎立着,一句‎话也不说,‎眼光里却有‎着千言‎万语,她的‎饱含着感情‎的眼光正投‎射向另一个‎人——她的‎三少爷。

她‎愿意永远做‎他的奴隶,‎爱他、服侍‎他的三少爷‎。

这是一个‎多么善良又‎纯洁的女‎孩子,她‎热烈地爱着‎她的三少爷‎,整个生命‎为他燃烧,‎发出她十七‎年生命中最‎壮烈的火光‎,她用她燃‎烧生命的火‎光照亮着她‎的三少爷,‎温暖着她的‎三少爷‎,安慰着她‎的三少爷。

‎她热烈地又‎默默地燃烧‎着,忍受着‎奉献全部生‎命的痛楚并‎满足于得到‎的微薄的作‎为回报的爱‎情。

‎‎她和别的少‎女一样,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聪明‎的心,有血‎肉的身体,‎她也曾像别‎的同年纪的‎少女一样,‎做过一些美‎丽的梦,想‎着自己穿上‎漂亮的衣‎服,享受‎父母的宠爱‎,有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像‎她所服侍的‎小姐们所享‎受的那样。

‎后来一个俊‎美的少爷来‎,把她接了‎去,她在他‎的家里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这‎些梦只一霎‎那间就过去‎了。

冷酷无‎情的现实永‎远站在她的‎面前。

日子‎不停地带着‎她的痛苦过‎去了,并不‎曾给她带回‎来一点新的‎东西,甚至‎新的希‎望也没有。

‎她不曾伤害‎过一个人,‎她甘心地忍‎受着别人对‎她的蹂躏,‎对她的伤害‎,不给她一‎瞥温柔的目‎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什么人来‎为她发‎出一声叹息‎,对她讲一‎句怜悯的话‎语。

但她甘‎心承受着一‎切的痛苦与‎折磨,一切‎的辛酸与不‎幸,只因为‎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了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吧”‎,这是她简‎单的信仰,‎而且别人告‎诉她的也正‎是如此。

《家》的好段加赏析和感悟

《家》的好段加赏析和感悟

《家》的好段加赏析和感悟导语:《家》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激流三部曲”之一,写出了旧家族的腐朽与破败。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关于《家》的好段加赏析和感悟,欢迎阅读。

《家》的好段加赏析和感悟11、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总帐。

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

他们悔恨,悲泣,的浪费,的损失,的痛苦生活。

2、无论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了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3、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到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也成了别人攻击的目标。

虽然他的环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他心里究竟还燃烧着青春的火。

4、世界是这样静。

人们都睡了。

然而他们都活着。

所有的人都还活着,只有她一个人就要死了。

5、在生活里她享受的比别人少,而现在在这样轻的年纪,她就要最先离开这个世界了。

6、明天,所有人都有明天,然而在她的面前却横着一片黑暗,那一片,一片接连着一直到无穷的黑暗,在那里是没有明天的。

是的,她的生活里是永远都没有明天的。

7、她爱生活,她爱一切,可是生活的门面面的关住了她,只给她留下那一条堕落的路。

8、她从不伤害过一个人。

她跟别的少女一样,也有漂亮的面孔,有聪明的心有血肉的身体。

为什么人们单单要蹂躏她,伤害她,不给她一瞥温和的目光,不给她一颗同情的心,甚至没有人来为她发出一声柃悯的叹息。

9、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

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

他是属于另一个环境的。

他有他的前途,他有他的事业。

她不能够拉住他,她不能够妨碍他,她不能够把他永远拉在她的身边。

她应该放弃他,他的存在比她更重要。

10、平静的水面被扰乱了,湖里起了大的响声,荡漾在静夜的空气中许久不散接着水面上又发出了两三声哀叫,这叫声虽然很低,但是她凄惨的余音已经渗透了整个黑夜。

11、她太爱他了,她不能够失掉他。

在生活中她所得到的就只有他的爱。

难道这一点她夜没有权利享受?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还活着,她在这样轻的年纪就应该离开这个世界?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在她脑子里盘旋12、人的身体可以被囚禁,人的心却不可以。

关于巴金小说《家》的赏析

关于巴金小说《家》的赏析

2017.05巴金先生说“青春是美丽的东西,那么就让它作为我的鼓舞的源泉吧。

”毋庸置疑,青春是美好的,它应该被享用、被珍视、被舞动。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以偿的享受自己的青春。

《家》便是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青春生命在封建大家庭残酷现实层层重压下的舞动,他们有的最终成功摆脱重压,舞动出自己的精彩,但更多的却是凋零罢了。

《家》这部以爱情为主线,展示高家这一封建家族盛极而衰的巨作让我既觉得可恨,又觉得可惜,既感觉绝望亦充满希望。

我为表面无能懦弱,实是充满苦衷的觉新感到痛心;我为充满个性,敢于抗争的觉慧感到欣慰与敬佩;我为命运多折,年轻早逝的梅芬感到惋惜;我为从不被当做“人”看待,无力左右自己命运最终自杀的鸣凤感到不平;我亦为温柔贤惠,落落大方却因难产而死,也成为牺牲品的瑞珏感到伤心。

那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多的灿烂鲜活的青春生命饱受摧残,凄惨凋零,毋庸置疑,高老太爷对此难辞其咎,但同时,更可恶的便是高老太爷背后的封建家长制和旧礼教:“小说中的高老太爷本身并不多么可恶,可恶的是人人都已经本能地接受并沉淫其中的旧礼教和家长制。

”《家》中对高老太爷最初的描写来自于觉慧对老太爷的视角,他给我的印象便是一个相貌庄严,受人敬畏但同时也身体虚弱的老人形象。

高老太爷是整个高公馆的最高统治者,他是这个封建大家庭的独裁者,他对自己在这个家庭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深信不疑。

高老太爷在《家》中便是封建势力的代表者,是他或直接或间接的制造了《家》中的一系列惨剧:在高老太爷思想中,他坚信子女婚姻必须要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直接间接的导致长孙觉新不能够和其心爱的梅芬成婚,使梅芬悔恨终生,含恨而亡;他执意要与冯乐山联姻,强行为觉民配婚,亦不事先征求觉民的意见,导致觉民不得不以失踪为名来逃婚;他把鸣凤许配给冯乐山,还满以为这是一个下人的荣耀之事,致使鸣凤跳河自尽,也让觉慧彻底对这个家感到了失望;而甚至在他死后还因那种种的封建迷信,让瑞珏不得不搬到城外,最终难产而亡。

巴金的《家》赏析

巴金的《家》赏析

巴金的《家》赏析
《家》是巴金笔下的一部关于对家的爱的传世佳作。

在书中,作者用故事的形式来展示人们对家的热情和深沉的情感,传达和家庭相处的种种感受、苦乐与欢乐,十分动人,让人回味无穷。

书中,文士用自己苦苦挣来的九十五文银子在回家的路上买回了一只花花公子,回到家里让家人们都惊喜莫名,母亲把花花公子释放在家天井里,就像带来了满家的喜悦。

在作者的诗般的笔触下,家庭成员们的欢乐烂漫,充满了温馨的情愫。

作者通过细腻的写作,描写了文士和家人之间温馨的相处时光,他们围坐一起吃饭、聊天;还有文士跟家里的孩子们一起放风筝、逛街和观鱼,表达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抚慰着读者的心灵,传达出作者对家庭深沉的情感。

总之,巴金的《家》既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又可以给压力山大、勤奋耕耘的现代人们传递温暖、和谐的家庭情结。

这是一部细腻温馨的作品,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春的呐喊——巴金《家》赏析●作者巴金●《家》故事梗概●《家》的创作背景●《家》中人物分析●《家》中矛盾分析●《家》的艺术特色●《家》的思想及文学地位●1904年11月生,四川成都人,无党派,1921年于成都外语专门学校肄业。

●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

1929年回国后,从事文学创作。

1935年至1950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

1950年后任平明出版社总编辑,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

1962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

1977年至1983年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

1983年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2003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作者巴金:●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祖籍浙江嘉兴。

清光绪三十年十月十九日(1904年11月25日)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城北门正通顺街。

1927年至1928年在法国留学,开始文学创作,1929年他的《灭亡》发表并引起轰动,使他正式走上文学创作道路。

《灭亡》时,他第一次以巴金为笔名,他的笔名很多,有王文慧、欧阳镜蓉、黄树辉、余一等。

“巴金”这一笔名源自他在法国留学时认识的一位巴姓的同学“巴恩波”,以及这位同学自杀身亡时巴金正在翻译的著作的作者“彼得·阿历克塞维奇·克鲁泡特金”。

他把这二人的名字各取一字,成为了他的笔名。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2005年10月17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百年巴金多产作家巴金●《灭亡》(中篇小说),1929,开明书局●《从资本主义到安那其主义》(理论),1930,上海自由书店●《死去的太阳》(中篇小说),1931,开明书店●《复仇》(短篇小说集),1931,新中国书局●《雾》(“爱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说),1931年,新中国书局●《海的梦》(中篇小说),1932,新中国书局●《春天里的秋天》(中篇小说),1932,开明书店●《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杂记》,1932,新中国书局●《光明》(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书局●《雨》(“爱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说),1933,良友图书公司●《砂丁》(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电椅》(短篇小说集),1933,新中国书局●《抹布》(短篇小说集),1933,北平星云堂书店●《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长篇小说),1933,开明书局●《萌芽》(中篇小说,又名《雪》),1933,现代●《新生》(中篇小说),1933,开明书店●《旅途随笔》(散文集),1934,生活书局●《将军》(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书局●《巴金自传》(传记),1934,第一出版社●《电》(“爱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说),1935,良友图书公司●《点滴》(散文集),1935,开明书店●《神·鬼·人》(短篇小说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巴金短篇小说集》(1——3卷),1936——1942,开明书店●《生之忏悔》(散文集),1936,商务印书馆●《沉落》(短篇小说集,又名《沦落》),1936,商务印书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合集)1936,良友图书公司●《忆》(回忆录),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发的故事》(短篇小说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长生塔》(童话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雷》(短篇小说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短简》(散文集),1937,良友图书公司●《控诉》(散文集),1937,重庆烽火社●《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长篇小说),1938,开明书店●《梦与醉》(散文集),1938,开明书店●《感想》(散文集),1939,重庆烽火社●《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长篇小说),194O,开明书店●《利娜》(中篇小说),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火》(共三部,长篇小说),1940—1945,开明书店●《星》(英汉对照,中篇小说),1941,香港齿轮编辑社●《无题》(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龙·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还魂草》(短篇小说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废园外》(散文集),1942,重庆烽火社●《小人小事》(短篇小说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憩园》(中篇小说),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第四病室》(中篇小说),1946,良友图书公司●《旅途杂记》(散文集),1946,上海万叶书店●《寒夜》(长篇小说),1947,晨光●《怀念》(散文集),1947,开明书店●《静夜的悲剧》(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纳粹杀人工厂—奥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华沙城的节日—波兰杂记》(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等合集),1951,开明书店●《慰问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生活书局在英雄们中间》(散文通讯合集),1953,人民文学出版社●《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保卫和平的人们》(散文、通讯合集),1954,中青●《巴金短篇小说选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学出版社●《谈契河夫》(理论),1955,平明出版社●《大欢乐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坚强的战士》(散文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明珠和玉姬》(儿童短篇小说集),1957,少年儿童出版社●《—场挽救生命的战斗》(报告文学),1958,中国青年出版社●《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选集》(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声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友谊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猪与鸡》(短篇小说),1959,作家出版社●《赞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艺出版社●《李大海》(短篇小说集),1961,作家出版社●《倾吐不尽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艺出版社●《贤良桥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海的梦》(中短篇小说合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烟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学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79,香港三联书店●《巴金中短篇小说选》(上下册),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学出版社●《探索集》(《随想录》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联书店●《巴金选集》(散文、短篇小说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创作回忆录》1981,香港三联书店●《探索与回忆》(《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巴金选集》(1—10卷,小说、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创作回忆录》(散文集),1982,人民文学出版社●《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巴金散文选》(上下册),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忆念集》(散文集),1982,宁夏人民出版社●《真话集》(《随想录》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联书店●《巴金论创作》(理论),1983,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散文选》1983,中国文联出版公司●《文学回忆录》(与老舍等合著)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病中集》(《随想录》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联书店●《童年的回忆。

(回忆录),1984,四川少儿●《愿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艺出版社●《控诉集》(散文集),1985,海峡文艺出版社●《心里话》(《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散文集),1986,人民日报出版社●《巴金六十年文选》(散文集),1986,上海文艺出版社●《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学出版社●《无题集》(《随想录》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巴金》(短篇小说、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联书店●《当代杂文选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艺出版社●《寻找理想的少年朋友》(书信集),1987,少儿出版社●《雪泥集》(书信集),1987,三联书店●《巴金书简·新编》1987,四川文艺出版社●《随想录》(散文集),1987 ,三联书店●《巴金散文精编》,1991 ,浙江文艺出版社●《巴金书信集》,1991 ,人民文学出版社●《域外小说》,1992 ,上海文艺出版社●《忆》(回忆录),1994 ,中国华侨出版社●《短简》,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再思录》(散文集),1995 ,上海远东出版公司●《巴金自传》,1995 ,江苏文艺出版社●《十年一梦》,1995 ,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华散文珍藏本丛书·巴金卷》,2001,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国外获奖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云南人民出版社●译文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阿里斯著,1927,民钟社●《面包略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书店;又名《面包与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狱中与逃狱》(回忆录),俄国克鲁泡特金著,与李石曾合译,1927,广州革书局●《薇娜》(短篇小说、剧本合集),波兰廖·抗夫著,与李石曾合译,1928,开明书店●《人生哲学:其起源及其发展》(上下编,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书店●《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短篇小说集),俄国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一个卖鱼者的生涯》(传记),意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蒲鲁东的人生哲学》(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书店●《前夜》(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0,上海启智书局●《丹东之死》(剧本),苏联A·托尔斯泰著,1930,开明书店●《草原故事》(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31,上海马来亚书店●《秋天里的春天》(长篇小说),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开明书店●《过客之花》(剧本),意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开明书店●《自传》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书店●《狱中记》(传记),美国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俄国虚无运动史话》(史话),俄国斯特普尼亚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门槛》(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夜未央》(剧本),波兰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告青年》(理论),俄国克鲁泡特金著,1937,美国旧金山平社出版部●《一个家庭的戏剧》(传记,又名《家庭的戏剧》),俄国赫尔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叛逆者之歌》(诗集),俄国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父与子》(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迟开的蔷薇》(短篇小说集),德国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处女地》(长篇小说),俄国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散文诗》(散文诗集),俄国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快乐王子集》(童话、散文诗合集),英国王尔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回忆托尔斯泰》(回忆录),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回忆屠格涅夫》(回忆录),俄国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草原集》(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俄国屠格涅夫著(与萧珊合译),1959,人民文学出版社●《巴金译文全集》,1997,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品的三个阶段●阶段一:上世纪3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以激烈的情感喷发来倾吐对不合理社会的痛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执着追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