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类散文阅读指导》
中考阅读题复习散文(二)思路、主旨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还要开启下文, 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文总说。
例如:根据选文第②-④段的内容,概括作者描写的书院 清池所具有的特点。
④秀美而宁静,世间也许还有不少这样的池塘,但是,像 岳麓书院这一方清池那样富于文化意蕴的,恐怕还不多见吧?
过渡句,一般单独成段或者在下面部分的段首。
考题形式
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 如:(1)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
(2) 理清文章思路,按示例试对②至④段内容用两 个字加以概括。
答题要点:
(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 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 题点。
如:① 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②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③ 文章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
不要漏掉答题点。
基本答题思路:
叙事散文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么干,结果如何。
(2)所描绘的景物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16.( l )张伯开始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不起眼的“既瘦弱又邋遢”的 蔫耷汉,神情羞惑,穿着破旧,像个“落魄人”。可一握起鼓槌,他就成 了鼓神。这是先抑后扬。
(2)文章前面对中青年汉子们威风表演的描写,从正面衬托了鼓神。 (3)姑娘媳妇们口嚷“鼓神”往前推操张伯,打鼓汉子“一脸虔诚”送 鼓槌给张伯,后生们“满脸殷殷”望着张伯。这是用众人近乎崇拜的举动 正面衬托鼓神。 ( 4 ) “我”开始时以为张伯“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可“我”后来却为之震 撼了。这是侧面烘托鼓神。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言语感情色彩浓厚,婉转含蓄,声调协调,表现力强。
在阐发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言语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言语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了解其深层含义。
文言文阅读之托物言志类

有关“文言文阅读”的托物言志
文言文阅读的托物言志类的文章,通常是通过描述某一物象,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或志向。
有关“文言文阅读”的托物言志如下:
1.理解物象:首先,要理解文章中描述的物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这有助于理解作
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物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志向。
2.把握情感:通过分析物象的特点,可以推断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如果物象是
梅花,那么作者可能想要表达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品质。
3.体会志向:除了情感,作者还可能通过物象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例如,如果物象是青松,
那么作者可能想要表达自己像青松一样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志向。
4.对比分析:将同一物象在不同文章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该物象所
代表的意义。
同时,也可以将不同物象在不同文章中的描述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不同物象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5.联系实际:将文章中的物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者
的情感和志向。
例如,如果文章中描述的物象是梅花,那么可以联系到现实生活中那些像梅花一样坚韧不拔、傲然独立的人。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杭州专版)中考语文专题一 第一类 散文阅读( 考点一、二、三、四)

范文剖析:《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回忆 了老王的几个生活片段(他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 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他物质上艰苦,精神上凄苦。 因为是单干户,没有组织,思想上怀有极大的恐惧。他愿意给 作者家送冰块,车费减半;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 不大放心,担心人家看病钱不够;接受了人家的好处,总也不 忘,总觉得欠了人情,去世前一天还硬撑着拿了香油、鸡蛋上 门感谢),刻画了一个穷苦卑微但心地善良、老实厚道的“老 王”形象,表达了作者一家对老王那样的不幸者的关心、同情 和尊重。老王去世几年后,作者感到当年对老王的行为“是一 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这引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 问题:社会应不应该以人道主义精神来关心不幸者。
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 以致后来猫死在邻居的屋脊上。作者对这只
中心事件 是表达中心的需要), 猫的亡失比前两只的亡失更为难过。因为是
提炼法 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 作者自己判断的过失,冤枉了一只不会说话、
事件。这时候,就需要 不能辩诉的小生灵。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
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 了刺激,对自己的暴怒、虐待进行了自我谴
范文剖析:《精神的三间小屋》是毕淑敏的一篇带有比喻 和哲理意蕴的关于“精神大厦建设”的散文。作者以一般家庭 ,住上三居室算是有了容身之所,来阐述我们心灵的空间也需 要三间小屋,可以盛放下情感、事业和我们自己的思想。文章 独辟蹊径,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提出人类精神大厦的建设问题, 令人耳目一新。强调布置情感小屋时要给爱留下足够的容量, 让这间小屋光明温暖;布置事业小屋时,要自我寻找,要慎重 规划,使这间小屋坚固优雅;布置思想小屋时,要有自己独特 的思考,要留下自己独特的声音,使这间小屋独特丰富。当我 们把自己的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储物丰富后,不妨扩大 疆域,增修新舍,处理我们的精神大厦。
散文的阅读方法及解题技巧

突破散文阅读的方法与训练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的试题中,都少不了对散文阅读的考查。
而这个类文章和试题也恰恰成了学生答题路上的“拦路虎”,因而使分数偏低,不够理想。
甚至在平日的学习中。
有的学生还达到了“谈散文色变”的水准。
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
教师们普遍认为。
学生对散文的阅读缺少方法。
不知道答题的规律,甚至不知道答题方法是什么。
基于以上几点原因,我认为关键是要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和答题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的的去答题。
这样就避免了失误。
分数也就自然会提高了。
学生也就不会为此而苦恼了。
下面就散文阅读、答题方法以及考点分析等方面略作指导。
(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二)散文阅读应注重的几个方面及考点1.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能够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择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
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择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比如,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
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托物言志》教案

《托物言志》教案托物言志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梳理描写月亮的诗文,了解明月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以《月亮》为题,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完成作文。
【课前预习任务】阅读《一棵小桃树》《紫藤萝瀑布》,回顾课文怎样运用托物言志抒发感情。
【课上学习任务】1.分类梳理与“月”相关的古诗词,了解月亮特点、意蕴。
2.围绕月亮特点,从学习生活、与人交往、兴趣爱好等角度梳理可选的素材。
3.阅读习作《月亮》的修改稿,总结如何运用托物言志完成写作。
【课后作业】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寄托了人们无尽的情思。
月亮曾引起你怎样的遐想?请以《月亮》为题,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查阅梳理一些描写月亮的诗文,想一想:为什么那么多文人喜欢写月亮?月亮寄托了人们哪些情感?这些情感寄托在别的事物上行不行?在查阅和思考的基础上,选择一个新颖的角度,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写出你对月亮的感受。
2.细致观察月亮,捕捉月亮的特征,从不同角度观察描绘月亮。
如阴晴圆缺的形态变化,颜色、光亮程度,或者月亮与其他景物的配合等。
3.大家可以选取你最熟悉、最触动你心灵的一种月亮形态,通过联想想象,找到月亮特点与自己的情志的相同点、相似点。
再发挥联想想象,借助比喻、拟人、象征手法描写事物,表达心志。
4.从月亮特点出发立意选材。
从学习生活、兴趣爱好、与人交往等方面选取素材,然后用自己的视角再次观察月亮产生联想,争取产生自己独有的感悟。
5.构思方面,可以借鉴你读过的散文,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智慧。
比如《一棵小桃树》的双线结构,《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等。
你还可以发挥创造力,设计更巧妙的构思。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指导散文往往运用象征的写法,象征就是托物喻义,即通过一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一种深远的意义。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散文的阅读方法一、对人物描写类文章的阅读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人物描写类的文章。
对于这些文章来说,有一定的阅读技巧。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描写人物的时候一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的细节方面来进行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来反映一个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如何深入理解这些文章呢?笔者认为,教师应当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着手阅读,分别是分析人物的外貌描写、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和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
一般来说,通过对这三个细节进行分析之后,便可以大致的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这节课为例,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重点让学生从文章中的语言描写来分析聂将军的人物形象。
课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聂荣臻将军知道后,立即叫前线部队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
他对战士们说:“虽然敌人残忍地杀害了我们无数同胞,但这两个孩子是无辜的,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我们一定要好好地照料,决不能伤害日本人民和他们的后代。
”从聂将军的语言中,学生能够体会到聂将军关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谊的体现,同时,也体现出聂将军的至仁主义。
再如这一句:开饭的时间到了,聂将军把美穗子拉到怀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她喂饭。
从动作描写可以体现出聂将军身上流露出的善良品质和坦荡的胸怀。
通过对聂将军的语言以及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和阅读,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日本人口中的“活菩萨”聂荣臻的人性光辉,同时也能够意识到中日友好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二、对记事类文章的阅读记事类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属于经典内容之一。
这一类的课文主要对事件进行描写,在阅读的时候需要学生通过对文章的理解来体会作文的中心思想。
在阅读这样的文章时,需要注意的地方比较多,比如说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事件的起因以及事件的结果,除此之外还要弄清楚写作的顺序,如顺序、倒序、插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紫藤萝瀑布》为例
一、认识事物特征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全文,欣赏细致精彩的 景物描写,找出描写所托之物外形特征、生存 环境的相关句子和词语,并加以归纳、提炼, 才能认识全面、立体的“所托之物”,才能准 确分析这些特殊事物的特征。
如《紫藤萝瀑布》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寻 找描写紫藤萝的相关句子,让学生认识它的特 征。
三、挖掘文本主旨
在阅读理解中抓住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理 解文章主旨的钥匙。
文眼的位置: ①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一般在结尾部分(从 位置来判断) ②通过议论抒情来揭示(从表达方式来判断) ③隐藏在所托之物的精神品质中,需要读者 提炼归纳(但往往可以保留文章一些关键的原词)
四、注重内引外联
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基础上,以课文为基点,根 据阅读内容方面的链接点,进行课前、课中、课后 等方面的训练,实现对本类文章的深入解读。
如《紫藤萝瀑布》中点睛之笔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 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
二、体会作者感情
途径二:扣时代背景 散文阅读教学切忌盲目咬文嚼字,脱离时代, 必须把散文所蕴含的情感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去 理解。
如在分析作者赏花的感受时,可以适时地介绍文章 创作背景,从这个背景角度再来领悟作者回忆十多年前 家门之外花朵的稀零的深刻用意。
二、体会作者感情
途径一:品相关语句 1.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去引导学生细细品 味一段、一句、一词的妙处,让学生在反复品读妙 词佳句的过程中,理解语言的含义与作用,深刻揣 摩作品的丰厚意蕴。
如《紫藤萝瀑布》中不停生长、迸溅、忍俊不禁、辉 煌等词语描述了紫藤萝花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
2.引导学生会寻找、多关注直接点染情感的抒 情性议论性语句。
如学习《紫藤萝瀑布》外,还可以安排《好一朵木槿 花》、《丁香结》、《燕园树寻》等托物言志类文章补充 学习,同时利用作文课,指导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练写 托物言志类散文。
感谢观看! 请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