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统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同步测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选修四课后习题:第1单元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含解析)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凿泾水自仲山为渠,并北山,东注洛。

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

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

”(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

——《资治通鉴》材料二(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

——《史记》(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国为秦开凿水渠的企图,并分析秦王嬴政在郑国的企图暴露后仍坚持修渠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王嬴政废逐客令的目的,并对他的这一行为进行简要的评价。

企图:消耗秦的国力,使秦无法向东征伐,以保证韩国的安全。

原因:郑国渠的开凿使大片农田得到灌溉,有利于秦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2)目的:吸引有用之才,为秦国效力;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

评价:秦王嬴政的做法,反映出一个杰出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其做法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增强秦国的力量,从而相对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力量,而为其兼并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

……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适应封建专制政体的要求而出现的。

它对于结束长期形成的诸侯割据局面,维护国家统一,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代郡县制的推行,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郡县制所体现的封建专制政体的特征,并说明郡县制实施所产生历史影响。

(1)问时,要从春秋战国时期由分裂到统一的过程中,归纳有利于统一的政治因素。

历史ⅳ人版第1课统第第第一中学学学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

历史ⅳ人版第1课统第第第一中学学学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

历史ⅳ人版第1课统第第第一中学学学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练习【一】选择题1、秦朝统治短暂而亡,其主要原因是()A、周边少数民族入侵B、统治集团内讧变乱C、宦官专权,外戚临朝D、横征暴敛2、以下关于嬴政定“皇帝”称号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B、立志建立“三皇五帝”那样的功业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D、表达了专制主义倾向3、秦消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5、下图表达的是秦朝()A、统一货币、度量衡B、焚书坑儒C、修筑长城D、实行郡县制6、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断D、有可能是事实【二】非选择题7、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

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有敢语《诗》、《书》者弃市。

以古非今者族。

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四年苦役)。

——《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建议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李贽《史纲评要》卷四《后秦记》材料三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章碣《焚书坑》材料四德国的希特拉(注:希特勒)先生一烧书,中国和日本的论者们都比之于秦始皇。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word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word同步测试

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选择题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秦在统一过程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统一条件成熟,秦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潮流D.秦王赢政的雄才大略和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灭六国的过程中,最先被灭的诸侯国是() A.赵国 B.韩国 C.燕国 D.齐国3、秦王赢政兼并六国取得成功的原因有()①任用贤能②重金收买敌国官员③策略正确④统一车轨,发展交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玉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史记集解》)。

材料反映了() 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皇权至上,皇帝独尊C.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D.皇权为民,与民共享5、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的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D. 防止大臣专权6、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郡县长官一概由天子任免调动,不得世袭B. 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C. 是否与封国制并存D. 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享有世袭统治权7、对右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文化的发展B.有利于统一的巩固C.有利于文化的交流D.禁锢了人民的思想8、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实现了政治大统一C. 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D. 秦始皇能够厉行法治9、秦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作出的贡献中,最重要的是() A.修筑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陆交通B.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C.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与管理D.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10、对秦始皇的评价应着重于() A.开拓疆域 B. 统治残暴 C. 中央集权 D. 统一中国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02年6月,湖南湘西里耶镇传出令中国考古界兴奋的消息:大批秦朝官方文书档案重见天日,至今已出土数量达36000件。

人教版2015-2016高中历史选修4备课练习题第一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Word版含解析.doc

人教版2015-2016高中历史选修4备课练习题第一单元 第1课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Word版含解析.doc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察,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的功绩。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故答案为A。

B、C、D三项相对短暂,意义不如A项长远,均排除。

2.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方四郡,其中郡所相当于今天广州地区的是A.象郡B.南海郡C.桂林郡D.闽中郡【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象郡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中北部,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桂林郡位置约在今广西一带,闽中郡主要在今天福建,故答案为B。

3.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A.公元前202年某月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28年某月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8年某月,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尉,并享有皇帝所赐一块封地。

D.公元前219年,太仆王某奉命给秦始皇购买上等良马。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后,废除分封制,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不再进行分封,故C项说法错误。

4.在我国古代史上,有许多君主雄才大略、开拓进取,功勋卓著。

以下历史功绩属于秦始皇的有①统一六国②创立皇帝制度③修筑万里长城④开创科举制度⑤与沙俄交战,收回领土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④⑤【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掌握能力。

①②③都属于秦始皇的历史功绩;科举制度创立于隋;⑤是康熙帝的历史功绩。

5.《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

高三历史选修4_《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高三历史选修4_《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材习题答案解析
教材第6页,学思之窗,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虽大大增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但严刑酷法,计划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秦朝因此灭亡。

教材第7页,本课测评1、商鞅变法,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实现统一要具备三个客观条件,社会基础、人民需要、秦国的实力。

本课测评2、秦始皇建立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皇帝是国家最高统治者,在中央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太夫;在地方,废分封制,设郡县两级,在经济、文化上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但中央集权大大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学习延伸2、如果我是客卿,我会留在秦国为秦王赢政效力,因为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实力最强,人民渴望统一,具备统一的条件。

秦王赢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最终完成统一大业。

教材第9页,学思之窗,前者有利于封建帝王明确,要更为有效地治理国家,必须选拔最为适当的官员去完成各项施政措施,皇帝事必躬亲未必能够高效、全面地完成各项治理国家的事务。

作为一国之君,最应具备的是把握统治策略,制定统治大政方针的能力和知人善任的本领。

后者则提示封建帝王,必须多方听取不同意见和建议,才能做出正确的抉择,而偏听则往往带来判断的失误,滋生帝王的娇纵思想。

1/ 1。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1秦始皇练习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1-1秦始皇练习及答案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强化训练强化训练训练:(必做)一、选择题:1.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ABD四位同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的表述最准确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战国末期诸侯国目的减少利于统一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2.下列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需要的是:A.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统一 B.秦国变法较彻底,实力最强.秦王赢政个人的雄才大略 D.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之间联系加强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灵魂。

下列措施属于秦始皇首创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A.①②④ B.①④.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意图,如果秦朝某官员检举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按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可以找皇帝A.丞相 B.御史大夫.太尉 D.郡守御史大夫丞相太尉5.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使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A.隶书 B.楷书.行书 D.小篆6.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原因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之后也.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规定皇位世袭 B.建立三公九卿制度.推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8、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

”诗中的“秦王”统一六国的年代是A.公元221年 B.公元220年.公元前220年 D.公元前221年9.“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解正确的是:A.秦统一使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定环境 B.秦统一使人民脱离了诸侯的统治.秦统一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 D.秦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10.下列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强化训练本疆域?A B D 1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以及109斤水稻,根据所知识判断这一记载:A.属实 B.不可能是事实.不能判断 D.有可能是事实12.下列有关秦始皇的史实叙述不正确的是:A.为强化训练强化训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的交流.“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修筑阿房宫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13、秦统一六国的最主要的主观因素是A秦国的商鞅变法比较彻底,在七国中实力最强B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秦统一提供了物质强化训练强化训练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沉重灾难,人民渴望统一D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并采取了正确的统一策略14、唐朝诗人李白在《古风》一诗中称颂:“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同步测试

人教版历史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同步测试

选修四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班级姓名学号基础训练: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一、选择题1.“大地在我脚下……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谁人战绩高过孤家?”请问这首主题歌所描述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位帝王?A.秦始皇B.唐太宗C.汉武帝D.康熙2.以下属于秦王统一六国的社会需要的是:A.久经战乱的人民期望统一B.秦国变法较完全,实力最强C.秦王赢政个人的雄才粗略D.社会经济进展,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增强3.“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进展的灵魂。

以下方法属于秦始皇初创的有①确立皇帝制度②推行郡县制③修筑长城④统一货币、文字、气宇衡A.①②④B.①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右图是秦朝中央官制示用意,若是秦朝某官员揭发其他官员重大失职行为,依照秦朝中央官吏的职责,他能够找皇帝A.丞相B.御史医生C.太尉D.郡守御史医生丞相太尉5.右图是秦始皇统一后所利用的文字,它最有可能的字体是:A.隶书B.楷书C.行书D.小篆6.前人对秦朝短时间而亡缘故的分析,最接近事实的是:A.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B.因此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王以后也C.维(礼又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D. 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7.以下哪幅疆域图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大体疆域?A B C D8.“元元百姓,得免于战国。

”(《汉书》)对此明白得正确的选项是:A.秦统一令人民有了从事生产的安宁环境B.秦统一令人民离开了诸侯的统治C.秦统一成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D.秦开辟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9.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本《庄子》和109斤水稻,依照所学知识判定这一记载:A.属实B.不可能是事实C.不能判定D.有可能是事实10.以下有关秦始皇的史实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医生、太尉三公B.文字的统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C.“阿房阿房,始皇亡”这首童谣反映了秦朝衰亡的要紧缘故是修筑阿房宫D.秦始皇征服百越后增设了南海、桂林、象郡二、非选择题:11.依照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材料解析(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四:1.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材料解析(含答案)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统一六国1.商鞅变法〔材料一〕卫鞅①亡②魏入秦,孝公以为相,封之于商,号曰商君。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法及太子,黥③劓④其傅⑤。

期年⑥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然刻深寡恩,特以强服之耳。

──《战国策·秦策一》【解读】《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史事和游士论辩、权谋的资料汇编,以国别区分,共三十三篇,计东周、西周各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为一篇,中山一篇。

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常书》、《修书》诸名,后经西汉刘向编次整理,因其内容多为战国游士策谋,故命为今名。

《秦策》共分五篇,《秦策一》居全书第三卷。

商鞅变法是秦国走向强盛的转折点,此段材料说明:①商鞅在秦国推行法治,公平无私。

②商鞅变法成效显著,使国内治安清明,国外诸侯畏惧。

③其缺陷是国内严刑峻法,苛刻少德治,国外以势压人,未能以德服之。

【注释】①卫鞅:公孙氏,名鞅。

战国时卫国人,故亦称卫鞅。

后来由于封地为商,又称商鞅、商君。

②亡:逃亡。

③黥(qíng):也叫“墨刑”,用刀刺刻犯人面额,再涂上墨。

④劓(yì):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

⑤傅:指太子的师傅。

⑥期(jī)年:一周年。

〔材料二〕善为国者,仓廪虽满,不偷①于农,国大、民众,不淫②于言,则民朴壹③。

民朴壹,则官爵不可巧而取也。

不可巧取,则奸不生。

──[战国]商鞅《商君书·农战》〔材料三〕故为国之数④,务在垦草⑤;用兵之道,务在壹赏。

私利塞于外⑥,则民务属于农;属于农,则朴;朴则畏令。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材料四〕入使民属于农,出使民壹于战。

故圣人之治也,多禁以止能,任力以穷诈。

两者偏⑦用,则境内之民壹;壹则农,农则朴,朴则安居而恶出。

──[战国]商鞅《商君书·算地》【解读】《商君书》,又名《商君》、《商子》,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撰,是先秦法家的重要著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选择题
1.秦王嬴政率“虎狼之师”横扫六合,完成统一大业。

秦能完成统一的历史原因有( )
①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②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③人民渴望统一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否定
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以下是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僚机构的一幅简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秦朝代表中央负责监察郡县官吏的是( )
A.御史大夫B.郡守
C.县令D.监御史
4.古代把皇帝称为“陛下”。

“陛”本意指宫殿的台阶,后来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臣民要同皇帝说话,常常要通过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突出特征是( )
A.封建等级制度森严B.专制皇权不可逾越
C.中央机关权力分化D.皇帝推崇君权神授
5.郡县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郡县制是秦朝统一全国后最早开始实施的
②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
③郡的最高长官称监御史
④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7、班固在《汉书》中写到:“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这表明班固认识到秦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
B.使人民脱离了弱小的诸侯国
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为我国的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
8、秦朝之所以能够实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主要原因是
A.实现了国家大统一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生产力显著提高
D.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二、非选择题
9.阅读《史记·秦始皇本纪》的记载:
材料一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

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

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

自上古不及陛下
威德。

材料二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

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材料三…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今,惑乱黔首。

臣请史
官非秦记皆烧之……若有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材料四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请回答:
(1)材料中辩证的焦点是什么?材料一对此持何种态度?
(2)材料二和材料三的建议各有其依据,明显不同的用词是什么?
(3)材料三提出了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4)材料三体现了战国哪位思想家的主张?你的根据是什么?
(5)材料四中秦始皇赞成哪一种主张?他的理由是什么?
10. 阅读下列材料: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
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当朝有
人称赞说:“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
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
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

”晋朝有人
指责他“无道”“视杀人如狗彘”。

唐代
李白的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


请回答:
(1)从秦朝人对秦始皇的称赞中,你能得出哪些主要信息?
(2)你怎样看待晋朝人和唐代李白对秦始皇的评价?
(3)我们今天应该怎样评价秦始皇?
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一、选择题
1.A.2.B.3.D.4.B.5.D. 6.D. 7. A 8. B
二、非选择题
7.(1)地方实行郡县制和分封制。

材料一拥护郡县制反对分封制。

(2)“师古”和“师今”。

(3)材料三提出焚书的建议,目的在于钳制儒生谈论诗书、以古非今,从而维护郡县制。

(4)材料三体现了战国韩非子的主张,其根据是“法令出一”“士则学习法令辟禁”“欲学法令者,以吏为师”。

这些言论充分体现了韩非子的集权法治思想。

(5)秦始皇赞成“师今”、实行郡县制的主张。

理由是“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即诸侯国存在是战乱根源。

8. (1)表面信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推行了郡县制,颁布了统一的秦律,为中国历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深层信息: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皇帝具有绝对的最高权威,人们只能对其歌功颂德,而不能对他的过失进行丝毫的评价。

(2)他们的评价都有偏颇之处。

前者主要看到了秦始皇的暴政,后者则主要强调秦始皇的功绩。

(如答出其他内容,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3)评价秦始皇,应该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迅速激化,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

(回答本问,鼓励创新意识的发挥,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