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教案:学奕、两小儿辩日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两小儿辩日》优秀教案(精选5篇教案:《两小儿辩日》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自《论语·八佾》篇,内容讲述了两个小孩辩论日出日落的现象,借此表达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天文、自然的态度和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1. 两个小孩辩论日出的方向和时间的差异;2. 孔子对于辩论的评述和解释;3. 学生对于辩论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两小儿辩日》的文言文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了解古代儒家对于天文、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态度;3. 学生能够通过辩论的形式,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掌握;难点:对于古代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对于辩论形式的运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课文原文和翻译;2. 辩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课堂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日出日落的现象,引发学生对于天文、自然的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对于日出日落的现象有哪些认识和解释。

二、课文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3. 学生跟读课文,巩固记忆。

三、辩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练习,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句子;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辩论的形式和技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3. 学生进行辩论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发放课堂练习纸,让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2. 教师巡视课堂,给予学生个别指导;3. 学生完成练习,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3. 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后续学习的建议。

板书设计:《两小儿辩日》1. 两个小孩辩论日出的方向和时间的差异;2. 孔子对于辩论的评述和解释;3. 学生对于辩论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六下语文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学羿》(教案)

六下语文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学羿》(教案)

1文言文两则学生分析:本班六年级有学生19人,学习基础较好,思维敏捷,自读自悟的能力强。

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

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

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教材分析:《文言文两则》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

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

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

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讲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

故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一、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本课的重点。

四、课前准备: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六、教学时间:2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两则》-学弈、两小儿辩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言文两则》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理解其大意,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班级展示等环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中领悟道理,培养热爱学习、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理解其大意。

2.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文言文。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文言文原文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文言文学习状态。

2.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尝试翻译全文。

3.小组合作: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翻译和理解,探讨有争议的部分,并总结小组的学习成果。

4.班级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班级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

5.拓展延伸:教师提供类似的文言文篇目,学生自主阅读并翻译,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班级展示、自主学习等方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等多种手段相结合。

3.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作用。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教师设计的针对性练习,如翻译句子、填写表格等。

2.作业:学生课后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如阅读类似的文言文篇目并翻译、总结课堂所学等。

3.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评价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教学资源:如PPT演示文稿、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背景。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学弈》教案

《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学弈》教案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学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能够理解《两小儿辩日》和《学弈》的文意,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式、修辞等方法理解课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小儿辩日》。

2. 理解《两小儿辩日》和《学弈》的文意,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 学会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运用。

2. 故事中道理的理解和领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课件。

2. 相关文言文资料或故事。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读并熟悉课文。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词典查找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小组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教师通过举例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情感教育:(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

(2)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模拟古代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3.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熟读成诵:让学生在课堂上多次朗读课文,加强语音节奏的训练,提高记忆力。

《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四篇《两小儿辩日》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智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印发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3、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著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争取达到当堂背诵.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明确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5、课后扩展:安排一节语文时间活动,表演《新编两小儿辩日》.【教学步骤】1、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

《两小儿辩日》教案4篇《两小儿辩日》教案篇1教学目标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自读自悟1、诱导:(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两小儿辩日》一文是一篇古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古文《学弈》一文。

想必你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经验.谁想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介绍给大家?(齐读课题)(2)学生交流借鉴2.熟读(1)刚才大家介绍的方法都很好现在请大家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把课文认真地多读几遍,读到自己满意为止.待会儿我们交流,看谁能读得流利,读得富有节奏,读出古文的味道.(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第一小节:谁愿意读这个小节?谁愿意和他比一比?你们喜欢谁的朗读?你是怎么想的?第二小节你们谁有把握读好?读得怎么样?第三小节这一小节是人物对话,谁想试一试?第四小节这一小节与前面的呼应,你们认为怎样读才好?就按大家的提议,我们把这段话读一读第五小节3、巧解(1)读好段落显示我们的实力,如果能够进一步把全文读好,才能见大家的水平。

(2)分角色朗读(3)用什么方法翻译现代文(4)学生交流二、互动合作1、发现问题:孔子不能发现的问题,你能解决吗?2、读取信息,受科学技术的限制,孔子没法解决的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拿出搜集的资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三互动对话1、尽管我们已经获得了有关说服两小儿的信心,如果你没有雄辩的口才,很难使两小儿心服口服,现在你扮演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孔子,你穿越时空来到遥远的古代,见两小儿辩论会说什么?小组练习。

2、学生表演3、他们表演的怎么样,有什么想法建议。

四延伸拓展1、你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2、孔子是世界文化名人,可是无法解决两小儿的问题,你还敬仰他吗?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打算要怎样做?五作业设计:搜集孔子的信息。

阅读适合自己程度的古文。

板书设计:早晨远凉近大正午近热远小孔子不能决也孰为汝多知乎?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整合课内外学习的资源,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有效的合作、积极的探究实践中,解读顾问的意思,感受古文的意蕴,品味古文的特质。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材分析《学弈》是《孟子·告子》中的一段寓言故事。

主要讲述了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通过学弈的两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态度、结果的不同,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了孔子路经泰山之侧,遇到两个孩子在争辩日出时的景象,孔子不能决断,询问了一个名叫荣启期的人,荣启期根据自己的观察判断出太阳是从东方升起的。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现了古人在探索自然现象方面的聪明才智,也展示了古代儿童早慧、思维敏捷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学弈》一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假、弗、兴”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询问他人等方法,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事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假、弗、兴”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表演法。

五、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齐读课题,提示“辩”的读音。

(3)根据课题质疑:两个小孩为什么辩日?结果如何?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指导认读生字新词,如“前提、观测、移动”等。

(3)理解课题,引导学生知道“辩日”的意思是争论太阳的升起方向。

3.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反馈情况讲解课文内容,如“孔子不能决、荣启期决”等。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教案【】

《学弈(两小儿辩日)》word版教案【可编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对比阅读,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人分享和交流。

(2)懂得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急功近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篇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2)学会对比阅读,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学会欣赏古典文学作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原文及译文。

(2)生字词列表和相关解释。

(3)PPT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和板书重点。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生字词,了解词语含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的作者及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主题和寓意。

3. 对比阅读:(1)让学生找出两篇课文的异同点。

(2)讨论两篇课文的不同之处,提高学生的对比阅读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两篇课文。

2. 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3. 总结两篇课文的寓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两则》教案:学奕、两小儿辩日
1、文言文两则
学奕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文言文两则中的第一篇《学弈》,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齐读)
二、初读课文: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

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

1.生认真听录音。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轮读课文(如有问题停下来,指名纠错。

)
4.师板书易错字。

5.生齐读易错字。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自学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

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
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
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老师的检测。

四、比赛译讲:
题解:弈:围棋,下围棋。

学奕:学下围棋。

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2、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即使在听,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拿弓箭去射它。

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即使两个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第一个人。

4、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设问句)(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

)难道他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5、提出自己尚不理解的词、句质疑或帮助别人解答不理解的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中几个“之”的理解问题。

原则上让学生自己对照注释来理解,不宜超前讲古汉语知识。

如:“惟弈秋之为听”是宾语前置句,“之”是代词,此处起提宾的作用,“为”相当于助动词,理解时可调整语序为“惟听弈秋”。

这些只要老师心中有数即可,不必过多纠缠。

五、检测:
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考考你──灯片)
⑴使弈秋诲二人弈。

──让弈秋教这两个人学下棋。

⑵思援弓缴而射之。

──想引弓搭箭射下那只天鹅。

⑶为是其智弗若与?──(能够)说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
六、拓展:(讨论释疑)
(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一个一个问题出现、解答)
1、弈秋是全国一流的棋师。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弈秋的两个学生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高徒”,成为一流的棋手?为什么?
我明白:(齐读)前一个人最有可能成为“高徒”,成为一流的
棋手。

因为他既有好的学习条件(有弈秋这样的名师指导),又有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

2、后一个人和前一个人同是一个老师教,同时开始学习,却“弗若之矣”,原因是什么?
我明白:(齐读)后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总是三心二意,所以尽管同是名师指点、同时开始学习,成绩却远远比不上前一个人。

3、读了《学弈》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我明白:(齐读)两个人虽然同为名师指导、同时开始学棋,因为学习态度不同,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

七、背诵课文:
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老师看出来,同学们已经明白了全文所蕴含的道理,想背诵这篇感人的文章吗?
1.生自由背诵。

闭上眼睛,想想文章的思路和脉络,心中默背。

2.试背。

3.指名背诵。

(2—3人)
4.师生一起背。

(老师也想背诵了,会背的站起来背,还不太熟的,可以坐着小声地跟着背。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
学弈
一人专心致志学有所成
一人三心二意一无所获态度决定成败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并背诵课文。

2、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并能从课文中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极有名的学问家、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他这么有学问,可是有一次,他在周游列国时,却被两个小孩的一个简单的问题给难住了,你们想知道孔子遇到什么难题了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两小儿辩日》。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重点理解辩:辩论,争论。


二、初读课文: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新老师,他能帮我们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拿出录音机)。

请大家手捧课本,身子坐端正,认真听录音,两分钟后,我们比一比谁也能成为小老师。

1.生认真听录音。

2.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还要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
3.指名轮读课文(如有问题停下来,指名纠错)。

4.师板书易错字。

5.生齐读易错字。

师: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这道自学自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师:请同学们逐字逐句地看书,利用工具书或者结合课下注释练习译讲。

遇到不会的地方用——标出,可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5分钟后比谁译讲得好!
1.生开始自学,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

2.同桌讨论刚才不理解的地方。

3.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同桌都解决不了的疑难)——指名解疑(如果都回答不出来,由老师解疑原因并板书答案)
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巩固刚才学的知识,两分钟后来迎接老师的检测。

四、比赛译讲:
1、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2、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3、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4、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5、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6、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五、检测:
联系课文,说说句子的意思:(考考你──灯片)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
2、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六、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1.小组合作,弄清“辩斗”的观点及理由。

(1)从文言文“简洁”的特点入手,引导学生弄清两小儿“辩斗”的内容,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通过小组协作,分清“辩斗”的观点和理由。

2.检查学习效果并品读课文。

(1)在学生分别汇报两小儿观点和理由的同时,完成板书。

并再次指导学生反复品读。

(2)反复品读,品出对“笑”字的深入感悟。

(点评: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分清观点和理由,并感受两小儿争论的氛围,激发学生边读边想。

在反复诵读之后,促使学生对两小儿之“笑”有深入、独特的感悟。

并通过谈论、诵读等形式,展现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感悟”。


3.尝试性背诵,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七、联系实际,理解题意:
1.解开“辩日”之谜。

(1)提出“辩日”孰是孰非的问题。

(2)通力协作,解开“辩日”之谜。

(3)运用媒体手段“印证”学生的解释。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决”。

(1)引导学生谈论对“孔子不能决”的看法。

(2)针对“孔子不能决”各抒己见,从而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八、作业:
用自己的话给同桌或者朋友讲一讲这个故事。

九、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寓意:
1.片面看问题,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

2.再大的学问家,也有不懂的事情。

写作特点:
1、语言简洁,事中见理。

2、善于运用比喻。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