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古诗词《登快阁》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词《登快阁》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诗词《登快阁》原文译文及赏析《登快阁》宋代: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

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注释】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落木:落叶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

弄:演奏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注释及解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注释及解析

黄庭坚《登快阁》原文、注释及解析〔原文〕登快阁[宋] 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②,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③。

朱弦已为佳人绝④,青眼聊因美酒横⑤。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⑥?〔注释〕①本篇选自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

快阁在太和县,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

诗作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黄庭坚为太和令时。

②痴儿,如言痴人,作者自称。

了却公家事,办完公事。

晋夏侯济与傅咸书说:“生子痴了公事,官事未易了也。

”黄诗本此。

③澄江,双关语。

它是水名,快阁即在其上;也是清澈平静的江。

④朱弦句,古时,伯牙善鼓琴,钟子期最知音。

子期死,伯牙绝弦,示不再弹。

黄诗用此事。

⑤青眼句,晋阮籍能作青白眼。

嵇喜来,他作白眼,表示厌恶;嵇康来,他作青眼,表示爱重。

横,此指目光流动。

⑥与白鸥盟,和鸥盟誓说明归心坚决,而且惟鸥鸟可以为友。

〔解析〕快阁是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的一处名胜,黄庭坚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登临此阁,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诗人当时正知太和县事,为一县之长。

要欣赏这首诗,首先必须了解诗人当时的境遇怀抱。

黄庭坚踏上仕途之时,正是王安石变法推行之日,而诗人和这场变法是格格不入的。

他在地方官任上要违心地执行这些法令,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内心十分痛苦,故时时流露出归隐之念,但为了养家活口又无法弃官而去,正如他在诗中所叹:“蚤为学问文章误,晚作东西南北人,安得田园可温饱,长抛簪绂裹头巾。

”《同韵和元明兄知命弟九日相忆》)一般来说,官员上任伊始,总要表示有所作为,而黄庭坚一到任却写了《到官归志浩然二绝句》,诗云:“满船明月从此去,本是江湖寂寞人”;“敛手还他能者作,从来刀笔不如人”。

他与当权者的凿枘不合,于此可见一斑。

《登快阁》作于他到任的第二年,披露的是同样的心境。

诗人一上来就以“痴儿”(语出《晋书·傅咸传》)自比,公余之暇,登临高阁,纵目远眺,胸襟为之一展。

“东西”状其放眼扫视,气宇轩昂;“倚晚晴”更显其洒脱不扬,且造语生新。

《登快阁》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登快阁》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

《登快阁》原文、译文及赏析—高考必修原文:登快阁黄庭坚〔宋代〕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

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注释: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了却:完成。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倚:倚靠落木:落叶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朱弦:这里指琴。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聊:姑且。

弄:演奏与白鸥盟: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黄庭坚《登快阁》诗歌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诗歌赏析

黄庭坚《登快阁》诗歌赏析登快阁①黄庭坚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快阁:地名,在今江西太和。

①痴儿:诗人自指。

诗歌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诗之“倚”,倚于山阁,乃实境平叙;李诗之“倚”,主语为“万古贞魂”,乃虚境幻生而成;黄诗之“倚”,可谓虚实相兼;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

读此三家,宛如一幅艺术摄影,在晚霞的逆光里,诗人与亭阁的背影。

不仅如此,“倚晚晴”三字,还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使诗人顺势迸出了“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绝唱。

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读这样的诗句,不禁使人想起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谢眺“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的名句。

但黄山谷之句,既汲取了前辈的养料加以锻炼熔造,又是新的境界再现。

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原文译文及鉴赏

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原文译文及鉴赏

杨万里《昭君怨·赋松上鸥》原文译文及鉴赏《昭君怨·赋松上鸥》宋代:杨万里晚饮诚斋,忽有一鸥来泊松上,已而复去,感而赋之。

偶听松梢扑鹿,知是沙鸥来宿。

稚子莫喧哗,恐惊他。

俄倾忽然飞去,飞去不知何处?我已乞归休,报沙鸥。

《昭君怨·赋松上鸥》译文偶尔听到窗外松树上拍打翅膀扑扑鹿鹿的声音,知道沙鸥在夜宿,十分惊喜。

小孩子声音小一些,别惊动了鸥鸟。

不一会儿工夫,沙鸥突然振翅远飞,不知道它落到何处去了。

告诉沙鸥,我已经向朝廷提出请求,要辞官归隐了。

《昭君怨·赋松上鸥》注释昭君怨:词牌名,又名《宴西园》、《一痕沙》。

四十字,全阕四换韵,两仄两平递转,上下片同。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

已而:后来。

扑鹿:状声音。

张志和《渔父》:“惊起鸳鸯扑鹿飞。

”稚子:幼子;小孩。

喧哗:声音大而杂乱。

俄倾:片刻;一会儿。

归休:辞官退休;归隐。

报沙鸥:沙鸥,栖息于沙滩、沙洲上的鸥鸟。

《文选》卷三十一江淹《杂体诗》“拟张绰”,李善注引《庄子》:“海上有人好鸥鸟者,旦而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至者百数。

其父曰:‘吾闻鸥从汝游,试取来,吾从玩之。

’曰:’诺。

‘明旦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

“今本无之。

《列子·黄帝篇》略同。

人无机心,能感动异类,称”鸥鸟忘机“本此。

这里意谓自己志在隐居,约沙鸥为伴,今即将实行,故告知它。

曹松《赠方干》二之二:”他时莫为三征起,门外沙鸥解笑君。

“本词似用此意。

黄庭坚《登快阁》:”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昭君怨·赋松上鸥》鉴赏上片写作者静坐书室,意外地听窗外松树上有沙鸥前来投宿,十分惊喜。

“偶听松梢扑鹿”,“偶”字意即偶然地,或者说是意料之外地,“扑鹿”是象声词。

首句说,他偶然听到门前松树梢上有飞鸟拍打翅膀的“扑鹿”声,凭着生活经验,他“知是沙鸥来宿”。

首二句无丝毫的渲染与夸饰,似乎是简单地平铺直叙,但只要稍稍揣摩,便不难发现,这十二个字既写出了环境的寂静,又写出了树上鸥鸟的活动,从字面看,人未见形,鸥未露体,而在读者的意念中,却分明“看”到作者凝神谛听的神态,“听”到沙鸥抖动翅膀的扑扑鹿鹿的声音,这足以说明,这两句近似口语的话,并非随意信手写来,而是经过认真推敲锤炼而得,因此颇为传神。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水调歌头·盟鸥辛弃疾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鸟,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

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译文带湖是我最爱的地方啊,放眼千丈宽阔的湖水,宛如打开翠绿色的镜匣一样,一片晶莹清澈。

我闲居无事,手扶竹杖,脚穿麻鞋,徜徉湖畔,一日里竟然千百次绕湖徘徊。

鸥鸟啊,你既和我缔结盟好之后,就应常来常往,不要再相疑猜。

还有那白鹤在什么地方呢?请你也邀请它一起来。

鸥鸟立于水边苍苔之上,时而拨动浮萍,时而排开绿藻,原来是在偷窥鱼儿,伺机而捕。

可笑你只知盯住游鱼多么痴呆,却不懂我此时举杯的情怀。

昔日这里是破败的池沼荒芜的山丘,今夜已是月色皎洁,清风徐来。

人世间几度欢乐,几度悲哀?河东绿荫尚嫌稀少,还须把杨柳多多来栽。

注释⑴水调歌头:词牌名。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

⑵盟鸥:是活用《列子·黄帝》狎鸥鸟不惊的典故,指与鸥鸟约盟为友,永在水国云乡一起栖隐之意。

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

”⑶带湖: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北灵山下。

⑷翠奁:翠绿色的镜匣。

这里用来形容带湖水面碧绿如镜。

⑸先生:作者自称。

杖屦(jù):手持拐杖,脚穿麻鞋。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

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登快阁宋黄庭坚全文注释翻译及原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宋]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释:【1】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倚:倚靠。

【5】落木:落叶。

【6】澄江:指赣江。

澄,澄澈,清澈。

【7】“朱弦”句:《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朱弦:这里指琴。

【8】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

【9】“青眼”句:《晋书·阮籍传》:“(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

喜弟康闻之,乃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10】聊:姑且。

【11】弄:演奏。

【12】与白鸥盟:据《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

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

’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登快阁原文翻译黄庭坚

登快阁原文翻译黄庭坚

登快阁原文翻译黄庭坚登快阁原文翻译黄庭坚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登快阁》是黄庭坚在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自己心中忧烦以及孤独的心情。

小编带来以下内容登快阁朝代:宋代作者: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译文我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忙碌了一天了,趁着傍晚雨后初晴,登上快阁来放松一下心情。

举目远望,时至初冬,万木萧条,天地更显得阔大。

而在朗朗明月下澄江如练分明地向远处流去。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有见到美酒,眼中才流露出喜色。

想想人生羁绊、为官蹭蹬,还真不如找只船坐上去吹着笛子,漂流到家乡去,在那里与白鸥做伴逍遥自在岂不是更好的归宿。

注释[1]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2]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

痴儿,作者自指。

《晋书·傅咸传》载杨济与傅咸书云:“天下大器,非可稍了,而相观每事欲了。

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了事正作痴,复为快耳。

”这是当时的清谈家崇尚清谈,反对务实的观点,认为一心想把官事办好的人是“痴”,黄庭坚这里反用其意,以“痴儿”自许。

了却,完成。

[3]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此时作者三十八岁,在太和令任上已有三个年头。

赏析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出自宋代黄庭坚的《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1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赏析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
阁时所作的抒情小。

一般说来,文章或诗歌开头往往较难,以致有的文学家常将其开头处砍去,这是因为开头处,作者还没有和作品的情境融为一体,因而容易作态。

黄山谷此诗起首,用通俗口语娓娓道来,但又能构思奇妙,引人入境。

诗人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这二句,看似通俗浅近,却包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生子痴,了官事,官事未易了也。

了事正坐痴,复为快耳!”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
之妙。

”痴儿”二字翻前人之意,直认自己是”痴儿”,此为谐趣之一;”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从而增
加了一气呵成之感此为妙用二;”倚晚晴”三字,更是超脱了前人的窠臼。

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