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样本
北京市北土城东路某市政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XX路(XX桥~XX路口)市政工程(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文字部分:1.工程概述 (1)2.地形地貌及地下水 (3)3.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4.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4)5.结论与建议 (5)1 概述1.1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受XX市XX公司之委托, 我公司对XX路(XX桥~XX路口)市政工程(道路)工程场地进行详勘阶段岩土工程勘察。
该道路总长为4.3km, 属主干路。
勘察目的: 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准确、详细地质勘察资料。
勘察工作要求:(1) 按图中所示位置进行勘察, 孔位可视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施钻时注意保护现况管线。
(2)各土层的液限、相对湿度、含水量、稠度、土质分类及土基回弹模量E0值等物理、力学性质。
(3)地下水分布情况。
(4)钻孔深度: 现况地表以下6m。
(5)两相邻勘探孔地质状态有突变时, 请在其间加密探孔以探明突变位置, 标注回填土范围。
(6)土壤液化分析及建议。
(7)除以上要求外, 请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要求钻勘。
成果资料要求:(1)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要求提供地勘报告(不良地质段需有说明、结论、建议)。
(2)按钻孔编号顺序提供地质柱状图及剖面图。
(3)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基回弹模量等)(包括回填土)。
(4)提供按钻孔编号顺序绘制的地质剖面图软盘。
1.2 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工作依据的技术标准是:《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公路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XX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 051-93)。
1.3 勘察方法及勘察工作布置勘察工作采用SH-30型钻机跟管锤击钻进。
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及勘察等级1、工程概况拟建“XXXXXX市政道路工程”为XXXXXX水库周边的路网工程,由道路一(路宽12m,道路长0.5879KM)、道路二(路宽15.5m,道路长1.63KM)、道路三(路宽12m,道路长0.32KM)、道路四(路宽40m,道路长0.325528KM)、道路五(路宽16m,道路长0.214KM)及洛平新街(路宽43.5m,道路长1.067KM)共6条道路组成,道路四及洛平新街设计为城市Ⅰ级主干道,其余为城市Ⅰ级次干道,路面设计荷载标准为BZZ-100,道路分为左右两幅,设计基准期为20年。
受建设单位委托,本次勘察范围为道路四及道路五,道路四、五位于场区的南侧,几乎平行,距离约150m左右。
其中道路四全长0.325528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2922355.217,Y=365668.869;中桩设计高程H=1125.00);终点中桩里程:K0+325.528(中桩坐标:X=2922418.343,Y=365988.218;中桩设计高程H=1115.30),道路五全长0.214258KM,道路段起点中桩里程:K0+000(中桩坐标:X=2922175.618,Y=365697.838;中桩设计高程H=1119.264);终点中桩里程:K0+214.258(中桩坐标:X=2922209.736,Y=365909.362;中桩设计高程H=1115.571),两段道路均无桥梁及隧道工程。
本工程建设单位为XXXXXXXX公司,设计单位为XXXXXXXXXXXXX公司。
2、勘察等级根据现场踏勘及《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第3.1条规定,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如下:①、根据工程规模和拟建物特征,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②、拟建场地地质情况、地形地貌复杂,场地等级为二级(中等复杂场地);③、场地基岩为白云岩(可溶性碳酸盐岩石),为特殊性岩土,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④、根据以上3条,本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确定为乙级。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样本

一、前言(一)工程概况受涵江区公路工程建设中心的委托,我公司承担了疏港道路省道201线福厦路至宁海新桥段公路改扩建工程镇前安置区的岩土工程勘察任务。
场地内拟建的1#楼、2#楼、3#楼、4#楼、5#楼-幼儿园、南区-地下室、北区-地下室,总占地面积约7054.76m2,总建筑面积96261.07m2,各拟建物基本特征见表1.1.1。
表1.1.1拟建场地位于莆田市涵江区镇前村,东侧近邻涵港大道,交通便利,周边环境良好。
依据《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本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二)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为满足该拟建物基础设计所需的工程地质资料,我公司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并依据委托书及有关规范的要求,本次勘察的具体任务及要求如下:1. 通过对拟建物场地的野外钻探、钻孔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查明拟建物场地岩土层结构、分布特征、厚度及其工程特性,并对地基稳定性、均匀性、承载力及基础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成因、类型、性质及分布范围,并对本工程的影响进行评价与建议。
3. 查明场地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性质,评价地下水对桩基设计和施工的影响,并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 判定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并对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
5.评价成桩的可行性,论证桩的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桩基类型、桩端持力层名称及桩基设计相关参数的建议。
6. 对基础施工时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方案。
7.对地下室基坑开挖支护方案进行分析评价,提供抗浮设计水位及设计计算参数,并提出合理建议。
本次勘察主要按国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和福建省建设厅、福建省地震局文件(闽建设[2002]37及[2003]10号)及现行有关规范规程等执行。
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67)

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一章、前言一、勘察目的与任务受石狮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石狮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路)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
()、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
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
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
()、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年修订本)及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
()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及年修订本)。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年修订本)。
()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市政工程勘察规范》()。
()行业标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
()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福建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福建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等。
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_详细

XX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XX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第一章、前言一、勘察目的与任务受XX市市政建设管理处的委托,我院承接了XX市嘉禄路(濠江路至东环XX市政道路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目的是查明沿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路基设计、边坡的稳定性处理与加固,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施工设计排水等提供工程地质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具体任务为:(1)、查明沿线各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各岩土层的空间揭露规律及其物理力学性质;(2)、查明不良地质的成因、类型、性质、空间揭露范围、发生和诱发条件等,论证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程度,并提出计算参数及整治措施的建议;(3)、查明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埋藏条件、水位变化幅度与规律;地表水的来源、水位、积水时间以及排水条件,查明沿线路基的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干湿类型所需的参数;并判定地下水和地表水对路基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及稳定性影响;(4)、查明沿线暗埋的河、湖、沟、坑和坟场的揭露情况,回填土的土类、厚度及密实度,判定场地地震效应等。
(5)、未尽事宜详见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__年修订本)及行业标XX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等有关规范要求。
二、勘察依据的技术标准(1)勘察合同及委托技术要求;(2)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20__年修订本);(3)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4)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及20__年修订本);(5)国家标准《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6)交通部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7)行业标XX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8)行业标准XX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10)行业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11)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JGJ87-92);(12)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3)行业标准《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J051-93)(14)XX省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15)XX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J13-07-2006)(16)《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等。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 工程概况拟建的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工程,全长约2500米,路基宽度为18米,道路等级Ⅲ级城市次干道,设计行车速度20km/h。
工程主要内容有道路工程、排水工程、桥梁工程、涵洞工程。
1.2 勘察目的及任务要求1.2.1 勘察目的为星子西湖新区道路工程一阶段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对道路修建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道路区域内的岩土的设计参数。
为道路中的桥梁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提供详尽的地质勘察资料。
对建桥的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适宜性评价,提供桥型方案的基础类型、基底设置高程、地基岩土的设计参数。
1.2.2 勘察任务1 查明场地土层成层条件和分布规律、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空间分布特点及地基土层岩土工程特性,为本工程设计、地基整体稳定性分析等工作提供地层分布资料和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
2 查明有无影响本工程建设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本工程建设的影响。
3 查明场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地下水动态变化基本规律,以及场区历年最高、最低地下水位标高,并分析其对本工程设计与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判定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
4 划分场地类别,查明有关砂土、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对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作出评价。
5 查明场地周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分布情况。
6 对场地的岩土工程地质特性作出评价,结合本工程性质,对基础型式及相应的持力层进行分析论证。
7 查明本区域场地气象条件,包括降雨、温度等情况。
1.2.3 勘察技术要求建设单位提出的技术要求如下:1.勘察范围和钻孔布置勘察范围为星子县西湖新区道路及桥梁部分,道路部分,孔位一般布设在道路中线,遇特殊地段,如水塘、小河等路段适当加布孔位。
桥梁部分孔位布设在桥梁墩台的原位处,拟建桥梁为3×1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梁桥,共设桥台两个,桥墩一个。
道路勘察报告模板.doc

道路勘察报告模板常熟市沿江开发区万和路道路、挡墙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目录第一部分工程勘察文字报告1前言2 1.1工程概况2 1.2目的与任务2 1.3依据技术标准2 1.4外业施工概况3 2工作内容及方法3 2.1地面调绘3 2.2测量定位3 2.3钻探3 2.4资料整理3 3 工程地质条件3 3.1自然地理条件3 3.2地层岩性3 3.3地震效应4 3.4水文地质条件4 3.5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5 4、路基与挡墙基础方案评价5 5、结论与建议6 第二部分附图、表1、勘探孔平面位置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3、钻孔柱状图4、静力触探单孔曲线图1、土层工程物理力学指标与建议设计参数一览表2、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统计表3、土工试验成果总表4、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统计表5、分层固结试验曲线成果表6、水质分析报告表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的常熟市沿江开发区万和路道路、挡墙工程位于常熟市沿江开发区出口加工区。
本次勘察万和路段,自长春路至长青路,总长约620m,属次干道。
原砼路面机动车道宽度约15m。
路基宽度约27m。
砼路面黄海标高为2.90m左右,经现场调查,路面未见明显破损及翻浆现象。
本次拟对道路改建为沥青路面,路基宽度为30m,其中机动车道沥青路面宽度为15m,慢车道宽度4.0m,快车道与慢车道间绿化带宽度2.0m,北侧人行道3.0m。
路面标高基本不变,黄海标高2.80-3.00m。
南侧路基外5.0m,为宽度约10.0m河道,河底黄海标高为-1.00m左右。
拟建河岸挡墙,拟采用轻型钢筋砼挡墙型式。
挡土墙高约3.00m左右。
本区为沿江软土地基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属设计抗震分组第一组。
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为抗震不利地段,无不良地质现象。
地形地貌较简单,岩土种类较多。
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场地分类应划分为Ⅱ类。
本工程道路为次干道,河道边挡墙为Ⅱ类堤岸。
路基与堤岸间距较近,钻孔沿设计道路边(河道一侧)布置,勘探孔主要为取土钻孔与静力触探孔,间距约50米左右。
一套完整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剖面图 柱状图)esq

1
69.1
Z32-1
1
98.7
Z90-4
1
25.5
Z25-1
1
74.2
Z1-3
1
26.6
Z93-2
1
21.0
Z62-1
1
137.1
Z4-3
1
33.8
Z100-2
1
10.8
Z66-1
1
61.2
Z65-2
1
11.6
Z12-2
1
25.7
Z90-1
1
72.9
Z66-5
1
16.1
Z50-3
1
20.8
Z100-1
*
Z65-3
1
2.45E-7
2.67E-7
Z65-1
1
3.38E-7
8.18E-7
Z65-4
1
1.49E-7
2.11E-7
Z66-1
1
7.68E-8
7.88E-8
Z66-4
1
1.22E-7
1.41E-7
Z93-1
1
1.47E-8
1.51E-7
Z71-3
1
3.63E-7
4.51E-7
Z100-1
1
2.32E-8
附表2三轴快剪试验成果表
工程名称:
样号
层号
凝聚力
Cuu(KPa)
内摩
擦角
φuu(ο)
样号
层号
凝聚力
Cuu(KPa)
内摩
擦角
φuu(ο)
样号
层号
凝聚力
Cuu(KP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三期)经九十九路、纬二十五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泉州市河市镇华侨经济开发区下庄村境内,下庄自然村东侧及东南侧。
拟建经九十九路南侧位于棋爬山与曲石山间坡地上,北侧位于清山西侧农田上,该道路南与省道310线连接,北接规划中滨江北路,道路走向为南北向。
拟建纬二十五路东侧位于清山与曲石山间山坡农田内,西侧位于下庄村前农田上,该道路西接规划中滨江北路,东侧终结于山坡农田,道路走向为东西向。
各道路设计指标如表1.拟建各道路设计指标一览表表1.管、电力电缆及通讯电缆等。
雨水管及污水管道重要铺设在车行道下,其中污水管管底位于设计路面约2.50m如下,雨水管道管顶覆土控制在0.70m以上。
电力电缆重要铺设在经九十九路西侧、纬二十五路北侧人行道下,顶覆土控制在0.80m以上。
通信电缆铺设于经九十九路东侧、纬二十五路南侧有人行道路下,顶覆土控制在0.80m以上。
所有管道路拟采用明挖施工办法。
场地环境状况:拟建道路位于山间坡地及山前平地上,场地重要以种植地为主,农作物重要以水稻、地瓜、蔬菜等,局部地段种有龙眼等经济作物,拟建道路场地及场地附近未见污染源,环境状况良好。
拟建九十九路南侧与省道310线相接,该段交通条件便利,北侧交通便利条件普通。
纬二十五路整个路线位二农田内,场地内只分布一条小土路与下庄村内道路相接,施工器具及筑路材料进场较不以便,交通条件较差。
拟建建筑工程重要性级别为二级,场地属中档复杂场地,中档复杂地基,本次勘察级别为乙级,勘察阶段为施工图设计阶段。
该工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负责设计,受泉州市华侨经济开发区委托,我院承担了该工程场地施工图阶段岩土工程详勘任务。
1.2、勘察目及任务规定1.2.1、勘察目通过详细勘察,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对沿线各地段路基稳定性及岩土性质作出工程地质评价,并为路基设计、拟定路基设计回弹模量和适当路面构造组合类型、路基压实、防护与加固、路基排水设计及不良地质现象防治等提供工程地质根据和必要设计参数,并提出相应建议。
1.2.2、任务规定:依照委托书规定和设计单位提出地质勘察任务规定,本次详细勘察重要任务如下:①、查明沿线地段地形、地貌特性,划分地貌单元;②、查明沿线地段地质构造、岩土类型、性质及其分布,基岩风化层厚度及风化破碎限度;③、提供沿线各地段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及天然地基承载力特性值;④、实测沿线地下水位及类型,查明场地地下水埋藏状况、变化规律及含水层渗入性能,鉴定地下水、地表水建筑材料腐蚀性;并评价地下水对路基施工影响;⑤、判明场地地基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对场地内分布饱和砂土进行液化鉴别,评价场地所处有利、不利及危险地段,提供场地地震特性参数;⑥、查明不良地质现象成因、类型、分布范畴、发展趋势及危害限度,论证对路基稳定性影响限度,并提出相应防治办法建议和防治工程设计所需参数;⑦、查明沿线地下回填土土类、厚度、密实度及天然承载力;⑧、查明沿线各路段路基湿度状况,提供划分土基干湿类型所需参数;⑨、查明沿线暗埋河、湖、沟、坑和坟场分布。
1.2.3、勘察根据本次勘察根据合同、任务委托书及设计单位勘察规定,执行如下规范:《市政工程勘察规范》(GJJ56-94)《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本设计规范》(JTJ024—85)《公路工程石料实验规程》(JTJ054—94)《公路土工实验规程》(JTJ051—93)《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056—84)《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建筑地基基本设计规范》(GB50007-)《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都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福建省《建筑地基基本勘察设计规范》(DBJ13-07-91)福建省《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福建省建筑工程施工图文献设计深度及阐明规定》(建筑工程勘察某些)1.2.4、资料运用状况本工作中参照了福建省地质局《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泉州幅)(1977)。
1.3、工作量布置及勘察办法1.3.1工作量布置依照拟建道路性质、特性及场地条件,根据规范按Ⅱ类场地布孔规定进行布孔。
布孔重要沿路中心线布设,并在具备代表性路段布设控制性横断面,每横断面布钻孔数3个。
经九十九路原布钻孔32个,因线路两次调节,依照规范有关规定,对调节后道路重新布孔。
纬二十五路设计起点段运用滨江路钻孔1个,孔号为“zk19”,为以示区别,于孔号前加“江”。
详细布孔状况如表2.:布孔状况一览表表2.十九路局部地段下某些布有淤泥质粘土软弱土,依照规范规定,在分布有淤泥质粘土地段加密钻孔2个。
符合详勘规定。
钻孔深度控制按《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94)第6.0.8条规定控制,详细控制状况如下:普通状况下,宜达到原地面如下2-3m,在挖方地段应达到设计路面标高如下2-3m,沿绪实测地下水位勘察孔应达到初见水位如下0.50m。
最大应达到路面设计标高如下5m。
当线路段遇软土及可液化土层时,勘探孔应钻穿该层。
1.3.2勘察办法及完毕工作量评述:1、勘察办法:本次勘察采用回转岩芯钻探及锤击钻探,结合原则贯入实验、重型动力触探实验、室内土、水实验等各种办法进行。
野外钻探严格执行关于规范及勘察纲要规定,室内资料整顿及编制采用理正勘察软件进行。
岩土分类定名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第3.3.3~3.3.6条执行,同步结合野外钻探成果及室内土工实验成果综合拟定。
2、测量放样:本次钻孔放样是依照建设单位提供道路设计平面图及测量控制点N1(2769187.984,512876.400)及测量观测点N2(2769046.835,513222.874)(该两点位于省道310线路缘),用经标定合格全站仪按图上尺寸测放而成,同步以N2点地面高程H=28.43引测各孔孔口高程,为泉州市独立坐标系,黄海高程系统。
各孔孔口坐标及高程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图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1)。
3、岩芯钻探:采用二台XY-1型液压岩芯钻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干钻方式,地下水位如下采用泥浆护壁,土层及全风化、强风化岩层使用口径Φ110mm合金钻头回转钻进,中风化岩层采用口径Φ75mm金刚石钻头回转钻进。
野外钻探严格按《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原则》(JGJ87-92)规定进行。
在各孔完毕有关测试后,按规定进行封孔回填。
4、原位测试:本次勘察原位测试采用原则贯入实验及重型动力触探实验办法,测试器具均经计量检定合格,测试数据精确,测试数量均不少于6次。
5、土、水样采用及土工实验:A、试样采用及试样数量:粘性土原状样(含耕植土)按Ⅱ级土样质量级别规定采用厚壁取土器采用,对于淤泥质粘土重要采用活塞薄壁取土器取样。
砂类土重要采用标贯器采用,对卵石重要由岩芯管取样。
取样数量依照规范规定于原地面下或设计路面标高下1.50m内持续取样,取样间距0.50m。
其下每重要粘性土层每一层采用不少于6件原状样。
在拟建线路内取4组土样及4件地下水及3件地表水样做室内土、水简化学分析。
B、土样实验项目:物理力学指标:含水量、重度、比重、液限、塑限、压缩模量、固结系数、剪切强度、残积土细粒土界限含水量、砂类土及碎石土室内颗分,取样点力求在空间分布上具备代表性。
C、水、土样实验项目:测定地下水、地表水及土规范规定所有腐蚀性介质含量。
地下水位观测:沿线各孔均用测水钟量测地下水初见水位、重要含水层稳定水位及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
6、施工时间及完毕工作量:野外钻探工作于11月16日始至1月10日结束野外钻探任务,完毕工作量如表3.:完毕工作量一览表表3政公路勘察规范,钻孔采用全站仪实地放测,采用水、土样品具备代表性,岩土设计物理力学参数采用实验指标数理记录、现场原位测试并结合关于规范和地区工程经验提出,真实可靠,所提供岩土技术参数等能满足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需要。
2、场地岩土工程地质条件2.1、自然地理特性1、气象拟建场地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基本无冬,四季常青,全年湿暖,降雨充沛,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
全年平均气温12.5℃~21℃;降雨量1010.9~1681.6毫米;年日照为1892.7~2131小时。
泉州冬季以东北风居多,夏秋季有台风及暴雨袭击。
2、场地地形、地貌及场地周边环境A、地形:拟建道路位于山坡及山沟前缘地带耕作地及农田,详细如下:九十九路道路沿线横穿两个水沟及东清溪,场地地形局部受到地表水切割,形成“V”字形,拟建场地地形总体北低南高,东高西低,坡度相对较缓,以K0+380以南及K0+980-K1+120段坡度相对较大,最大坡度可达30,场地地面高程9.80-26.10m,场地农作物重要以谷物及菜地为主,勘察期间局部农田种有地爪、花生等农作物,其中K0+600-K0+720段及K1+970+K1+100段为龙眼种植地。
纬二十五路道路场地重要为耕作地,沿线各段受人类耕作影响,呈台阶状,地势总体东高西低,坡度以K0+400以东较大,最大坡度可达3o,近东清溪段相对平缓,场地农作物重要以谷物及菜地为主,勘察期间局部农田种有蔬菜等农作物,其中以K0+160至K0+195段见有龙眼级别济作物。
B、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棋爬山、清山及曲石山间冲积平地及山坡前缘,沿线岩性以燕山初期第一次侵入二长花岗岩为主,受新华夏系构造运动影响,拟建道路所在区域地貌重要为山地、丘陵地貌。
依照钻探揭露地层状况,沿线地貌重要以山麓斜坡冲、堆积成因山前平原地貌为主,小某些为残积坡麓地貌。
现分述如下:山前平原地貌:重要分布于经九十九路K0+140至K0+850段及K0+960至K1+070段,以及纬二十五路全线地段。
地形发育平缓,形态呈辽阔平坦,近河床处地势发育较低。
以山沟洪流冲洪积作用为主,夹有山坡面流坡积作用。
地表受人类耕作影响,原始地貌普遍破坏,大某些形成台阶及低陡坎状。
残积坡麓地貌:重要分布在经九十九路K0+000至KO+140、K0+850至K0+960段,地形坡度较缓,原始地貌受雨水冲蚀及人类种植等因素受到破坏,局部形成台阶或陡坎状,其中K0+100至K0+140地段位于山体前缘,原始地貌保存较完整,地表植被发育普通,植被重要以灌木及杂树为主。
拟建场地周边无已建建筑物,经勘察,拟建场地内未发既有地下构筑物及地下管网分布,场地周边环境条件简朴,详见建筑物和勘探点位置图(图1)。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参照区域地质调查报告资料,依照现场钻探揭露,拟建场地上覆地层重要以第四系长乐组冲、洪积地层,残、坡积层,下覆基岩为燕山初期第一次侵入二长花岗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