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个人的朝圣》后思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1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1篇《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通过十点君找到了这本书。
首先这是一本关于“朝圣”的书,书里囊括了许许多多情感:爱情、友情、亲情等等。
哈罗德的朝圣始于独自一人、经过中途的喧嚣、迷茫、反复,最终又回到了孑然一身并终于完成了“一个人的朝圣”之旅。
看似孤独、艰难的旅程,却使他终于能够直面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情感、自己当初所无法面对的一切,同时妻子莫琳也因为日常的生活环境被打乱而可以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内心、审视出她与哈罗德之间矛盾的根源,最终他们通过朝圣,爱情与心灵都得到了救赎。
人始终无法脱离情感而独活,情感是人的支柱,是人的归属。
而找回这样的情感,是对自我的救赎。
人与人之间每段感情的建立,都需要恰到好处的分寸,分寸感拿捏得好,才会获得内心的笃定与信心。
--by十点君生活中当你觉得一段感情出了问题,不妨脱离出来,做一个清醒的过客,这时候所有的陌生事物都会被赋予新的意义。
蓦然回首,你的那份感情也许已经得到了救赎。
定期的审视自己的内心,是自我完善所必不可少的。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这一年,我们都需要他安静而勇敢的陪伴.。
哈罗德,一个退休的老人,他以为自己的人生就这么过去了——直到那封信的到来,那封改变了哈罗德一生的信。
一个人,六十多岁,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他仅靠着一双帆船鞋,和一个必胜的信念,走路横跨整个英格兰——去救一个已经病入膏肓的患癌女人。
在这八十七天里,这六百二十七英里的路上,他坚守过,迷茫过,快乐过,绝望过,质疑过,相信过。
人生路上的酸甜苦辣、风风雨雨就在这一路上全部呈现;人性的善良与坚持,也在这一路上绚烂绽放。
儿子的自杀让他痛不欲生,妻子的冷漠又让他无力面对生活。
与生活的关系开始逐日下降,他开始不信任生活,直到收到一封信,他工作时的女同事奎妮·轩尼斯的信,他才开始对生活有了充足的信心。
哈罗德,一个男人,六十多岁。
他安静,却不沉默;他寡言,却不怯懦;想过放弃,却并不放弃。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六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这本书是朋友yx送的,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兴趣,看了一些就随手搁在了书架上。
之后有天天气很好,就又拿出来看。
看到中段哈罗德在斯洛伐克女人的帮忙下重获新生,真正认识到了自我的旅途开始,我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只想继续看下去,看哈罗德还要经历怎样样的困难,看他和莫琳和戴维他们一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奎妮是否撑到了哈罗德到达的那一天……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笨拙,木讷,内向,无宗教信仰,交流障碍,甚至不明白如何表达对儿子的爱,穿着一双帆船鞋,一件防水夹克。
什么都没有准备,就凭着自我强烈的意念,走路87天,627公里,难以想象。
我很钦佩哈罗德的勇气和毅力。
以前我一向觉得,没有信仰就很难完成很多事,没有伟大的梦想,就很难到达远方。
看完这本书,原先没有信仰也能够走完一个人的朝圣之路,没有伟大的梦想,依旧能够依靠强大的信念到达你想抵达的地方,或许那不是成功的山顶,但那却是你的精神故园。
生活在21世纪。
智能手机变成了生活的遥控器,交通工具成为了身体之外的双腿,电视电脑代替了自然生活,高楼大厦替代了树木花草……当我看到哈罗德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专业的徒步鞋时,我想到我们,这些日渐被高科技操纵的人,我们离不开手机,放不开自我的身心,每一天只是局限在城市的一隅。
我忽然感到羞愧。
我想到自我之所以想看着这本书是因为我手机摔坏了很无聊不然根本不会想起,于是更加羞愧。
多久没有好好看书,好好写读书笔记了?高中时每一天被语数外史地政淹没,我就在想,等到了大学,我必须要看很多很多书,把这几年没有看的、想看的书都看完。
大一刚开学的班会上,我在心愿墙上写下我要在这四年里看完600本书。
但是这么久了,其实根本没有好好看完几本书。
有时光的时候,都在看视频、玩手机、聊天扯谈。
看吧,拖延症就这样浪费了近一年时光。
哈罗德让我明白,我们能够做很多事。
只要拥有自我的信念,那么就必须能够看到路的方向。
对,中途必须也会有迷惑。
但要相信那一句话“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5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5篇《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别再这样,不努力,不挽留,然后催眠自己说一切都是命运。
在这样一个雨天里,安安静静地看这么一本书,和神灵对话,和自己对吟。
好像常听电视里提起“行走的力量”,但从未这样做过,甚至这样想一想。
直至这样一个阴沉的天,读到了这样一本安静的书——《一个人的朝圣》。
关于死亡的仪式,关于对生命敬仰的故事。
不知故事缘起何时,是一张粉色的信纸,一串慌乱的字母,亦或是生活乏味、夫妻疏离令哈德罗踏上672英里的徒步旅行,穿越87天的时光隧道。
如此一段旅程,为了救老友奎妮——一个癌症病友,为了给予她生的勇气,哈德罗坚信自己的步伐可以让奎妮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就是这样一瞬,脑海中的一个念头,却引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走,走,走。
这是唯一的语言。
一个60岁退休老人在这一个字眼中奋力抓住了一缕阳光,系在腰间。
我也尝试着想象,在一条路上走下去,永远不停,忘却疲劳,抹去不愉快,享受一路风光。
这些脚步,无关他人,只属于我自己。
这将是一段治愈心灵的旅程,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
书本告诉我,走路并不简单。
踩着一双帆布鞋旅行,无疑对他的脚是一种折磨。
然而哈德罗淡然面对脚上的水泡、脓包,一路想着: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一路走着,似乎也在挽救自己。
走啊走,他的精气神变了,变得自信;走啊走,他不再相信注定的命运,坚持着信仰。
好像他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走这一趟。
这一趟,照亮了他的胸膛。
原本压抑着的记忆翻滚起来,重复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关于模糊的童年,有个酗酒的父亲,有个逃离的母亲。
关于滋生的情感,年轻时的她与妻子莫琳是这般疯狂,却终究落了个渐行渐远。
他还有个孩子,自杀了,令他愧疚了大半辈子。
好多东西,他活着活着就忘了;好些人,就在他念念不忘中走远了,过日子竟成了一个逐渐遗失的过程。
只是在路上,他走着走着又捡了回来…谁能像他这般坚定地走着,好像等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离开椅子,只是为了永不停歇的脚步。
每个人终将成为哈德罗的影子,终有一天,你在时光中老去,而你眼见的已是物是人非。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5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5篇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记录了一下哈罗德的旅程,不知道对不对:金斯布里奇-洛迪斯韦-南布伦特-布克法斯特-阿什伯顿-希斯菲尔德-奈顿-查德利-埃克塞特-布兰福斯贝克-索华顿-比克利-提伯顿-森弗路德-巴格利坪-陶顿-奥特里-布尔顿-格拉斯顿伯里-威尔斯-拉德斯托克-皮斯登圣约翰-巴斯-斯特劳德-斯拉德-伯德利普-切尔滕纳姆-佩雷斯贝里-温奇科姆-百老汇-米克尔顿-克利福德堂-斯特拉特福-沃里克-巴金顿-贝德沃斯-纳尼顿-特怀克罗斯-朱什的阿什比-提克诺尔-小切斯特-奥尔弗里顿-克雷科洛斯-谢菲尔德-巴恩斯利-维克菲尔德-利兹-达林顿-纽卡斯尔-赫克萨姆-康博-贝里克在看这本书的时候脑子里总是想到一首歌,《Fivehundredmiles》,一英里又一英里,哈罗德就这么一步步走完了全程。
是自我救赎,是苦行僧,正是在一步一步中慢慢回忆过去,思考一生。
接触不同的人,感悟不一样的生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哈罗德和莫琳之间有隔阂,正是这趟旅行让俩人冰释前嫌。
过去都已经过去,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珍惜眼前始为真啊。
好好的把握当下吧,不要做对不起自己的事。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2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常态大概是这样的:“无趣、一无所有,循规蹈矩地读书、坐一辈子办公室、结婚生子、退休,一辈子没有做过什么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有时候不禁会反思自己的人生,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会不会太寡淡了点。
《一个人的朝圣》很鸡汤的名字,但说的是主角哈罗德的一段徒步之旅,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多场景都引起我的共鸣,失落时的自我否定;无助时的哭泣;骨子里的不甘平庸……其实书中哈罗德就是你,就是我,就是苦苦在现实中挣扎的普通人。
“我并不是说要信仰什么,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的一些事情。
”在做一些事情之前,我们总在犹豫,总是在做与不做之间举棋不定。
归根究底,对于那些我们不了解的事情,我们总是在担心自己做不好。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3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3篇)《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在一片碧绿的草原上,牛羊正咀嚼着青草,一条连接着金丝布里奇与贝里克的一条公路像一根白色的线,穿过这匹绿布。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正拄着一根拐棍,行走在这条公路上。
他就是哈罗德·弗莱。
此刻,他正走着,走着,走向那遥远的地平线……虽然这是我前段时间读的——《一个人的朝圣》。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我却仍记忆犹新。
这本书讲述了主人公哈罗德徒步走过627英里去看望身患癌症的老友奎妮。
二十年前哈罗德的儿子戴维自杀,哈罗德酗酒后,跑到工厂把老板最喜爱的玻璃玩偶给砸了。
在得知情况后,杰妮默默地替哈罗德背黑锅,离开了工厂。
在收到来自身患绝症的奎妮的信之后,哈罗德同一个加油站女孩谈论了关于信仰的问题,萌生了徒步走去看奎妮的想法。
于是,一个千里跋涉的故事开始了。
合上书,一个大大的问号爬上我的心头。
哈罗德不是想去看奎妮吗?按常理考虑,癌症病人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应该尽早去看望的啊!而哈罗德却花了87天从627英里外徒步走来,最后仅仅只是匆匆见了奎妮一面,奎妮就离世了。
这又是为什么呢?风,用它轻捷柔软的手指,拨开了书页,一串加油站女孩说的话映入我的眼帘——“我并不是说,要信教什么的。
我的意思是,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
”看到这里,我心里那个大大的问号正在舒展,变成一个大大的叹号。
是啊,去争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一些事情,这就是每个人心中应有的信仰!哈罗德相信,只要自己走,奎妮就会等他,延长她的生命,改变她的命运,使奎妮多活几个星期。
每一个星期,哈罗德总会打电话给疗养院,只为传达一个信息:请让奎妮等我,哈罗德,我正在走去的路上!而每天,奎妮总是躺在床上,看着南方的天空,心里始终相信:哈罗德一定会过来看我的,我等着他。
正是这份信仰的力量,使奎妮坚守着,更好地活着,也让哈罗德坚持着走来,让他俩相见。
尽管只见了奎妮最后一面,但是他,哈罗德的好好活下去,珍惜与自己的妻子莫琳所剩无几的时光的信仰从此却在他的心底扎根,逐渐成熟,充实了他的生活,挥之不去。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规章制度、心得体会、策划方案、祝福语、经典语录、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planning plans, blessings, classic quote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精选(1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4篇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14篇《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篇1看完被感动到,总想写点什么,这一路仿佛跟着哈罗德一起走,他起初的孤独和无助让我感到压迫,但又为着他懦弱沉默、未尽父亲的责任而有埋怨,随着哈罗德的回忆,真相才逐渐明朗起来。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其原生家庭是分不开的,什么样的家庭造就什么脾性的人,哈罗德16岁被父母抛弃,独自面对生活,年过半百又重新启程不断直面自己的内心和痛苦往事,他是勇敢的。
我相信他与奎妮间纯粹的友谊与爱情无关,甚至在哈罗德结束87天的行走按下疗养院的门铃时紧张起来,期盼他与奎妮热切的寒暄,期待老友久别重逢的热泪盈眶。
并没有,奎妮只是睁眼看了看他,说不出一句话,这多少令我失望,我也在这时明白,好多时候结果没那么重要了,享受过程,直面自己的错误并力求不再次重蹈覆辙才是真正的救赎与悔悟。
爱与被爱都是一种能力,我们每个人可能都需要这样一次回头看过往人生的经历,然后与自己和解,与身边的人和解,奋力前行,热爱生命。
当然,这本书带给我的感悟还有更多,感谢哈罗德,感谢朝圣途中的每一个人,感谢作者,谨以此为记。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篇2作者:李丽。
哈罗德不是一个人在走,读这本书的人都在陪他一起走。
87天,627英里,没有手机没有地图与徒步装备,仅凭借一个信念,但是他坚信,只要他走下去,他的好友奎妮就会活下去,他欠奎妮一句感谢还有道别!这是一场艰辛的旅行,也是一场心灵上的朝圣。
在他走的过程中,遇见不同的人,得到一些人的支持与帮助,也认清了自己以往60多年的人生。
这一生,我们都匆匆忙忙活过,忙碌的外表下是伤痕累累的灵魂,我们甚至都忘记了以前的幸福与欢乐,忘记了那些我们挚爱的人在心目中的地位。
哈罗德的徒步旅行不光是身体上的旅行,更是一次对心灵最直白的叩问与反思!仔细想想大学生活,忙碌且迷茫,忘了上大学的意义,忘了自己的初心,平庸的日常也是显得自己颓废不堪。
我不正像哈罗德一样只顾匆忙生活,忘记了身边有那么一群可爱的人,忘了家里那些给予温暖的亲人。
《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

《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范文(精选15篇)《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1一开始的哈罗德大概是一种自我惩罚,失去了去生活美丽的追求,也大概是生活趋于平淡的惯性,但是当得知最好的朋友奎尼,重病将要离世的时候,哈罗德再也不能平静,去欺骗自己,他要找到一个出口,不能再这样下去,所以毅然决然的走出了门口,(简化了走过一个又一个邮筒哈哈)这是他情感发展的必然,再然后的插曲就是同行的朝圣者,是对比也是烘托,来告诉我们真正的朝圣的模样,是诚恳虔诚的没错了。
到最后的到达,再然后哈罗德与莫琳的感情重燃信心,还有个惊喜就是莫琳与哈罗德都正视了丧子之痛,他们分开的87天就是开始彼此牵挂原谅的过程,这实在太好了。
文章的语言也是含蓄细腻的非常了,尤其是对景物描写,细节的描绘,凸显的要素非常明确,也更能表达哈罗德等人物的心境状态,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谢谢杨老师厚爱的毕业留念,认真的读完了一本书。
《一个人的朝圣》的读后感2隔窗远眺,看不到什么人,偶尔,马路上开过一两台车。
按下暂停键的生活,一下子变得缓慢而安静。
读书吧,趁时光正好,趁阳光不燥,我告诉自己。
于是,《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又一次拿在手中。
这是英国资深剧作家蕾秋.乔伊斯女士的作品,入围布克文学奖,感动世界几十个国家的人们。
买回这本书是在三年前,再一次阅读,跟随哈罗德的脚步千里跋涉,在哈罗德的世界里,随他经历身体和心灵的磨难,穿过很多城市和村庄,遇到形形色色的人。
种种经历后,读懂人生,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弥补一些生命中的缺憾,完成自我救赎。
在他开始行走之前,哈罗德是什么样的呢?六十多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公司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
他与妻子生活在乡间,夫妻疏离二十年,日复一日,过着似乎可以一眼望到头的生活。
他笨拙、自卑、木讷、敏感、内向,真的是微不足道的一个小人物。
这真是一种糟糕的状态,就像芸芸众生中的我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一个人的朝圣》有感
初次发现这本书,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偶然。
可只是第一眼,我就被那暮光下老人远行的背影给深深的吸引了。
现在回想,我该感谢书的封面设计者。
若不是他天才的设计,或许我就错过了。
或许是我太过于爱书本的油墨味,每每翻开书卷,总觉得心旷神怡。
深夜的台灯下,只听得见翻书的沙沙作响,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人生在世,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此。
哈罗德·弗莱,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销售代表后默默退休,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
他跟隔阂很深的妻子住在英国的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
这是主人公的背景,是他的大半生,或许也是我们的大半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足以被任何人遗忘的老人,在他迟暮之际,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之举。
一次冲动,造就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了哈罗德的非常人之举,仅仅是因为奎妮的信?还是那难以忍受的生活?这个问题,在我读过这本书多遍之后,依旧没能找到一个清晰的答案。
直道读到周国平的那句话,“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这种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
”我才明白,或许是孤独,难已排遣的孤独,让哈罗德不得不迈开步子,踏上这次朝圣之旅。
87天,627英里,哈罗德的坚持凭借的是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此前,我一直都不明白,朝圣者们是怀着怎样的心
态进行的苦旅,为什么信仰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能叫人违逆天性,一心向前。
在我看来,他们的前行毫无意义,因为我认为他们的目标是虚无的,是不存在的,因此也实在是难已理解他们心中伟大的神佛究竟是个怎样的存在。
可透过哈罗德,我似乎明白了信仰为何。
她是精神支柱,是排遣我们生来难已忍受的孤独的存在,是教会我们如何去爱的存在。
她与孤独相互对立,又互相依赖。
又或者说他们是一体的,共存共亡,不分彼此。
信仰往往会被旁人误解,被小人所利用。
当哈罗德成名之后,怀着各种目的的人们加入了他的旅程,外界媒体也纷纷臆测哈罗德的目的,为友情?为爱情?或是仅仅是善举?都只是凭空猜测,哈罗德了然于心的事实和他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
殊不知,这是只属于哈罗德的朝圣,只属于他一个人,不属于任何其他人。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朝圣之路,独有的朝圣之路。
当哈罗德在进行他的朝圣时,妻子莫琳也在自己的朝圣之路中前行着。
如果说哈罗德朝圣的契机是奎妮的信,那莫琳朝圣的契机便是哈罗德的离开。
毫无疑问,莫琳是恨哈罗德的,应该就是从儿子戴维死的那刻开始的。
莫琳也是恨自己的,她与哈罗德疏离的关系,并不只有哈罗德是孤独的,对莫琳亦是一种煎熬。
哈罗德在的时候,恨意掩盖了一切,可当哈罗德离开之后,那份难已排遣的孤独便赤裸裸的展现在了莫琳的面前。
莫琳心中的朝圣也由此开始。
在小说最后一段:“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
”莫琳仍然不明白哈罗德这一趟徒步旅行的原因。
可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