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上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说教材:教学内容是2017统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本课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相关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扞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理念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2.面对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1)国民党:①亲日派:汪精卫公开叛国,1940年成立南京伪国民政府②顽固派:1941年1月,制造“皖南事变”。
(2)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①1943年秋天,中央机关在枣园的书记处礼堂举行了纺线比赛。
②王震率359旅南泥湾开荒。
3.全民族抗战: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阅读课本105页第一段回答问题。
板块二:中共七大1.认真阅读课本105-106中共七大部分,完成表格2.日本投降视频3.日本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形势(1)国际: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②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遭到美国、英国的连续打击,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③美国投掷原子弹和苏联对日宣战中国军队对日寇发动全面反攻。
出示图片:(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2)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3)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战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4.日本投降的过程(1)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2)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投降签字仪式在东京湾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举行。
出示图片:板块四: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1.合作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这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2)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
(3)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
(4)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
(5)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坚强核心。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抗战的历史事件和胜利的时间和意义,分析其原因。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___的主要内容,讨论分析其历史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认识世界是一个整体,人类只有相互支援、团结一心,才能战胜共同的敌人,赢得进步。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___的召开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抗战。
2015年3月国务院专门发布活动通知,为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的主题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今天我们就研究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二、新课讲授一、全民坚持抗战1.教师提问:抗战相持阶段到来之后,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回答:日军对___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教师讲述:面对出现了新的情况,___进行了争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打退了___的破坏行动。
同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了大生产运动,打破了日伪军的封锁。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教材,说说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有哪些?学生回答:___中,___总司令___上将壮烈殉国;___在反“扫荡”中,___副参谋长___将军牺牲;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妇女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二、中共“七大”的召开和历史意义1.教师讲述:中共七大于1945年6月23日至7月1日在延安召开,确立了___思想的领导地位,制定了党的纲领和策略,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任务,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领导机构。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的第22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近代史,对中国的历史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是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认识之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但是,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同时,学生可能对战争的历史事件比较感兴趣,需要引导他们关注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历史意义,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六. 教学准备教材、多媒体教学设备、战争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抗日战争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主要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分析战争中的具体事件,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深远影响。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拓展(5分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查找资料和思考,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 教材分析本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文字和数据,展示了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如抗日战争的背景、初期战局等。
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和意义可能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丰富和拓展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认识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
3.合作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和伟大胜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呈现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过程和意义,强调抗日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抗日战争胜利对 contemporary China 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抗日战 争的胜利》 说课稿

《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抗日战争的胜利》。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课。
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和伟大牺牲,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本节课承接了之前抗日战争的历程,重点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意义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于学生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抗日战争这段历史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和全面。
他们对于战争的残酷性和胜利的来之不易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史实,如中共七大、日本投降等。
(2)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史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2)让学生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是全民族抗战的结果。
(2)如何让学生从抗日战争的胜利中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让学生系统地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相关知识。
(2)史料分析法:展示相关的史料,引导学生分析,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1(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通过详细的历史资料,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人民的英勇斗争和顽强拼搏精神,让学生深入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认识到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意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及历史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史料:收集与抗日战争胜利相关的史料,如战争遗址照片、历史文献等。
4.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包括重大战役、英勇事迹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史料进行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说课稿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说课稿教案教案标题: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掌握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读历史事件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抗日战争的过程和胜利意义。
2. 难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教科书、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2. 教学环境:教室投影仪、电脑等。
3.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抗日战争胜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提出问题(10分钟):提出问题:“你知道抗日战争吗?它的背景是什么?胜利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3. 观看视频(15分钟):播放抗日战争的相关视频,介绍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
学生观看视频时,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进行解释和补充说明。
4. 学习历史事件和人物(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图片,介绍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九一八事变、华北抗日战争、淞沪会战、八年抗战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事件和人物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5. 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b.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有什么意义?6. 总结(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并由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澄清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认识。
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文章,包括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等。
五、板书设计:抗日战争的胜利- 背景- 过程- 胜利意义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背景、过程和胜利意义有了初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说课稿一、说教材:
本课由四部分内容构成,分别为: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一节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二、说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处理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学生活动及相关资料来处理。
本课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处理方法:学生讨论,师生共同讨论总结来突破。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知识的认知基础,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的基本史实;识记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联系所学知识思考、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分析、表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三、设计理念
以学习活动及图片引入课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注重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理念。
四、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过多媒体展示影视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五、学法指导
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观看图片资料及讨论等,以便更深刻地理解知识内涵,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六、教学过程
在设计本课时,我本着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理念,课堂开始就让学生再现历史情景,观看图片及设疑等方法点拨课堂重点,使学生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振奋人心的一件重大事件。
接着设疑“全国人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将学生引入思考,然后出示子目:全民族坚持抗战,使学生确切理解中共正确的作战策略与全民参战的的结果,也为下面的内容作铺垫。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及时而必要的,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
件,在本子目中主要采用引导,质疑等方法,落实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第三子目为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了解当时国际国内形势,明白日本失败是必然结果。
本课第四子目内容为抗日战争胜利原因与伟大意义,是本课重点,我组织学习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了学生全面的历史思维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本课主要内容,我采用边授课边解疑,最后归纳小结的方式完成。
八、说课后作业
作业设计的目的,是希望学生对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大事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更深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