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完整】简约卡通防震减灾主题班会PPT模板
合集下载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主题班会PPT课件

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
一、预防雷击的措施
01、非必要 不外出:在雷雨天,人应尽量留在室内,不 要外出,关闭门窗,防止球形闪电穿堂入室。
02、尽量不要靠近门窗、炉子等金属的部位,也不要赤 脚站在泥地上,脚下最好垫有不导电的物品。
03、不游泳 不划船:不要在河里游泳或划船,以防雷电 通过水介击中人体。
04、选择恰当地避雨:在野外遇雷雨时,尽快找一 低洼或沟渠蹲下,不要在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 杆下避雨。 急救方法:一旦有人遭到雷击,应及时进行抢救, 救护方法同触电急救相同,及时做人工呼吸和体外 心脏按摩等,同时急送医院。
2024年全国防灾减灾日
全国防灾减灾日设立意义
• 通过设立 “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 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 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 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 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③避震时保护重要部位:避震时要保护好头部、颈部、眼睛、口鼻等身体 重要部位。躲避时要低头,并用手护住头部,有可能时,可用身边的物品, 如书包、被褥等顶在头上;要防止灰土、毒气等侵入口、鼻,有可能时, 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
三、暴雨灾害防护
①暴雨前的准备:检查房屋,如果是危旧房屋或处于地势低洼的地方,应及时转移; 暂停室外活动,学校可以暂时停课;检查电路、炉火等设施是否安全,关闭电源总 开关;提前收盖露天晾晒物品,收拾家中贵重物品放到档上或置于高处;暂停田间 劳动,户外人员应立即到地势高的地方或山洞暂避。
安全主题班会——地震安全宣传PPT课件(共23张)

宣传活动主题:
强化安全意识,学会避险自救
目录
01 小学生安全知识
02 地震安全知识
03 防灾减灾知识
1
小学生安全知识
Safety knowledge nursery rhym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强化安全意识 学会避险自救
应选择室内结实
尽量蜷曲身体 / 降低重心
家庭避震
地震预警时间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 而室内房屋倒塌后形成的三角空间,
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 其为避震空间。
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是:炕沿下 坚固家具附近
内墙墙根 储藏室
No.01
公共场所避震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
在商场、书店、 展览、地铁等处
强化安全意识 学会避险自救
安全主题班会
地震安全班会PPT
前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地震共造成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1.7万人失踪,5335名四川学生在地 震中遇难,已经办理残疾证明的有546名学生,直接经济损失8437.7亿人民 币,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国务院决定每年的5月 12日确定为“防灾减灾日”。
人们对黑暗很 难适应,这不 仅仅是看不见, 还在心理上增 加了压力
地震而停电是 不奇怪的,黑 暗中就是在自 己的房间也很 难分辨东西南 北,所以手电 筒随时带在身 边,就不会有 太多的恐惧了
地震发生后,电视 中断,电话不通, 报纸停刊,信息来 源完全被断绝。此 时,只有小型的收 音机可以获得源源 不断的重要情报, 从而可以更好地应 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小学主题班会:防灾减灾日 课件(36张PPT)

4.把灭火器颠倒过来呈垂直状态,用劲上下晃动几下,然后放开喷嘴 5.右手抓筒耳,左手抓筒底边缘,把喷嘴朝向燃烧区,站在离火源八米的地 方喷射,并不断前进,兜围着火焰喷射,直至把火扑灭 6.灭火后,把灭火器卧放在地上,喷嘴朝下
消防篇
二
使 用 方 法
氧 化 碳 灭 火
器
1.将灭火器提至着火点上风口处,距火源2M左右 2.调整喇叭筒位置,使喇叭筒与瓶身成90° 3.拔掉铅封和保险栓 4.一手托住灭火器底部,一手按压压把,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1.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戴眼镜,穿戴防 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
2.及时关闭门窗。
防沙尘暴、泥石流篇
3.勤洗手脸,减少外出机会。
4.多饮水。
5.发生慢性咳嗽,气短,哮喘, 胸痛等症状者进口就诊。
防沙尘暴、泥石流篇
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通常在山区或沟谷深壑等险峻地形地区, 由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引发山体滑坡,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形成特 殊洪流。泥石流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则是小面积的土质山 体。
地震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 中产生的振动,期间会形成地震波。主要成因是地球板块间 相互挤压碰撞,导致板块边沿及内部错动和破裂。
震源是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震中则为震源正上方的 地面。破坏性地震的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通常也是震中 所在地。地震常导致严重人员伤亡,能引发火灾、水灾、有 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导致海啸、滑 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在公共场所遭遇火灾时,若所有出口被大火封 死,可考虑躲入卫生间,因为卫生间可燃物较 少,且有水源,有助于逃生。
消防篇
火场逃生时,湿毛巾捂口鼻或沿地板爬行 (距地面20厘米内有残留空气)以避免烟雾 呛昏。
消防篇
二
使 用 方 法
氧 化 碳 灭 火
器
1.将灭火器提至着火点上风口处,距火源2M左右 2.调整喇叭筒位置,使喇叭筒与瓶身成90° 3.拔掉铅封和保险栓 4.一手托住灭火器底部,一手按压压把,对准火源根部扫射
1.使用防尘,滤尘面罩,戴眼镜,穿戴防 尘的手套,鞋袜以保护皮肤。
2.及时关闭门窗。
防沙尘暴、泥石流篇
3.勤洗手脸,减少外出机会。
4.多饮水。
5.发生慢性咳嗽,气短,哮喘, 胸痛等症状者进口就诊。
防沙尘暴、泥石流篇
泥石流
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通常在山区或沟谷深壑等险峻地形地区, 由于暴雨、暴雪等极端天气引发山体滑坡,携带大量泥沙和石块形成特 殊洪流。泥石流面积、体积和流量都较大,而滑坡则是小面积的土质山 体。
地震知识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 中产生的振动,期间会形成地震波。主要成因是地球板块间 相互挤压碰撞,导致板块边沿及内部错动和破裂。
震源是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震中则为震源正上方的 地面。破坏性地震的振动最烈处称为极震区,通常也是震中 所在地。地震常导致严重人员伤亡,能引发火灾、水灾、有 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导致海啸、滑 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在公共场所遭遇火灾时,若所有出口被大火封 死,可考虑躲入卫生间,因为卫生间可燃物较 少,且有水源,有助于逃生。
消防篇
火场逃生时,湿毛巾捂口鼻或沿地板爬行 (距地面20厘米内有残留空气)以避免烟雾 呛昏。
安全教育主题班会----防震科普地震常识 课件(共35张PPT)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 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 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
震后自救要点
2.震后自救
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
01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02
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03
地震基本知识
不同场所避震方法
10.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11.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篷下;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 滚石、泥石流等
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崖,以 防地裂,滑坡等。
地震基本知识
震后自救要点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预警现象
➢ 地光明亮而恐怖。 ➢ 地声强烈而怪异。 ➢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家庭防震准备
抓住时机 科学避震
大震的预警现象,预警时间和避震空间的存 在,是人们震时能够自救求生的客观基础。 只要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事先有一定准备, 震时又能抓住预警时机,选择正确的避震方 式和避震4 震 后 自 救 要 点
05 震 后 救 灾 措 施
地震基本知识
地震基本知识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2]在震中 区,地震波直接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
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地震基本知识
普及安全知识提高避险能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防震科普,携手同行
地震开始发生的地点称为震源,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2]在震中区,地震波直接 入射地面, 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跳动,纵波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抗震救灾主题班会 课件(29张PPT).ppt

在行驶的车上时,要抓 牢扶手,低头,以免摔 倒或碰伤;可降低重心 ,躲在座位附近,耐心 等待停车脱险。
学校应急行动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阳台
千万不要再次回到教室去 室外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家庭防震准备
合理放置家具
1.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2.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地震时藏身。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 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 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现象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 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
的晃动。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 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 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
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 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
断层和地震裂缝
地震震波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 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 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 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 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 害的主要原因。
目录
01 介 绍 地 震 相 关 知 识
02 介 绍 著 名 地 震
03 逃 生 法 则 及 自 救 常 识
04 地 震 正 确 逃 生 方 法
05 地 震 时 应 急 防 震 工 作
06 家 庭 防 震 准 备
介绍地震相关知识
什么是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
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 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学校应急行动
震后应当有组织地撤离 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阳台
千万不要再次回到教室去 室外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家庭防震准备
合理放置家具
1.清理杂物,让门口、楼道畅通。
2.把牢固的家具下腾空,以备地震时藏身。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 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越大。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相同; 同一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同。 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 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现象
地震时,最基本的现象是地面 的连续振动,主要特征是明显
的晃动。
地震造成的灾害首先是破坏房屋 和建筑物,如1976年中国河北唐 山地震中,70%~80%的建筑物
倒塌,人员伤亡惨重。
地震对自然界景观也有很大影 响。最主要的后果是地面出现
断层和地震裂缝
地震震波
极震区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动之前, 有时首先感到上下跳动。因为地 震波从地内向地面传来,纵波首 先到达。横波接着产生大振幅的 水平方向的晃动,是造成地震灾 害的主要原因。
目录
01 介 绍 地 震 相 关 知 识
02 介 绍 著 名 地 震
03 逃 生 法 则 及 自 救 常 识
04 地 震 正 确 逃 生 方 法
05 地 震 时 应 急 防 震 工 作
06 家 庭 防 震 准 备
介绍地震相关知识
什么是地震?
地震(earthquake)又称地动、地
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 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五百五十万次。
防灾减灾主题班会完整ppt课件

对未来防灾减灾的展望与建议
• 深化国际合作:自然灾害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应对。我们应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发防灾减 灾技术、分享经验。
对未来防灾减灾的展望与建议
建议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 完善防灾减灾相关法律法规 ,明确政府、企业和个人的 责任和义务。
环节。
完善的基础设施: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保障,如建设 防洪堤防、加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市排水系统等。
总结防灾减灾经验与不足
• 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技能至关重要。通过开展防 灾教育、组织应急演练等手段,增强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总结防灾减灾经验与不足
防灾减灾不足
基础设施的维护与管理需加强:一些地方的基础 设施年久失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我们应该 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在关键时 刻能够发挥作用。
预警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有待提高:尽管我们 已经建立了预警系统,但准确性和及时性仍需加 强。这需要我们不断提升技术水平,提高预警的 时效性和准确性。
公众教育的覆盖面和深度需扩大:尽管我们已经 开展了一些公众教育活动,但覆盖面和深度仍需 加强。我们应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开展教 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技能。
灾害。
地震常常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 失,需要及时进行灾后救援和恢
复重建。
洪水
洪水是由暴雨、大雪或冰川融水 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水量猛增的现
象。
洪水可能导致房屋被淹、桥梁中 断、道路损毁和农田被淹没等后
果。
洪水还可能引发次生灾害,如滑 坡、泥石流等。
台风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热带气旋,具有强烈的风暴和降雨。
台风可能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等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地震安全主题班会课件(22张PPT)

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头颈、眼 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灯火, 空气中有易燃易爆气体。
如何应对地震
避震秘笈:高楼住户别往外跑
什么样的方法能避险
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二层以上的住户千万别往外跑,首先应该找个最安全的 角落躲起来。因为破坏性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只有12秒的时 间,跑出去根本来不及,反而更危险。而且你也不要去关电关水关气等,在分 秒必争的情况下,请相信我们的水电气等部门的应急措施,他们会在第一时 间切断电源关掉水闸气阀等。
街桥上停留。
03
山区自救
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 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
体造成伤害。
4
如何自救互救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完整)
如何自救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 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 自救。
01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者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 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声强烈而怪异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地震征兆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 滚滚,尘雾弥漫。
例如: 一个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
2
如何应对地震
避震秘笈:高楼住户别往外跑
什么样的方法能避险
假如地震真的来了,二层以上的住户千万别往外跑,首先应该找个最安全的 角落躲起来。因为破坏性地震从感觉到震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只有12秒的时 间,跑出去根本来不及,反而更危险。而且你也不要去关电关水关气等,在分 秒必争的情况下,请相信我们的水电气等部门的应急措施,他们会在第一时 间切断电源关掉水闸气阀等。
街桥上停留。
03
山区自救
避免在山崖下、岩石下、河水旁躲避, 防止滚石、滑坡、涨水等意外情况对人
体造成伤害。
4
如何自救互救
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主题班会(内容完整)
如何自救互救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 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 自救。
01
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者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
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 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地光明亮而恐怖 地声强烈而怪异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水平晃动
地震征兆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灾变使人们产生巨大的恐惧 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烟尘,伴有火灾时更是浓烟 滚滚,尘雾弥漫。
例如: 一个6级地震的能量,相当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的能量
8级=30个7级=900个6级=27000个5级
汶川的8级地震,相当于投放了900个广岛原子弹
2
防震主题班会PPT(26张)

A、尽快救出来,尽快见光亮 B、 尽快救出来,尽快进食 C、蒙上眼睛救出来,慢慢呼吸、进食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防震主题班会
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防震主题班会PPT(共26张PPT)
防震主题班会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防震主题班会PPT(共26张PPT)
防震主题班会PPT(共26张PPT)
防震主题班会
9、、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 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 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 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 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7、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 重心提高 ,躲在座位
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8、乘坐正在行驶的火(汽)车时遇到地震,要抓牢 扶手,以免摔倒或
碰伤。 9、在农村,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墙根下 。 10、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腹部。
❖
6.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 只通行 于一定 的地域 ,它不 是独立 于民族 语之外 的另一 种语言 ,而只 是局部 地区使 用的语 言。根 据性质 ,方言 可分地 域方言 和社会 方言, 地域方 言是语 言因地 域方面 的差别 而形成 的变体 ,是全 民语言 的不同 地域上 的分支 ,是语 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 域上的 反映。
❖
4.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 的研究 ,具有 特殊意 义。许 多专家 指出, 联觉现 象的研 究为找 到比喻 和语言 能力的 神经学 基础打 开了大 门。一 些针对 联觉现 象的研 究提出 ,使声 音和物 体形状 之间建 立联系 的能力 可以成 为语言 和抽象 思维发 展的一 粒种子 。
D、 尽快救出来,尽快输氧
防震主题班会
5、震后被埋压时求生的对策是( ) A、不停地呼救 B、不顾一切的行动 C、精神崩溃,惊慌失措 D、保存体力,寻找脱险捷径
防震主题班会PPT(共26张PPT)
防震主题班会
A、就地选择开阔地避震 B、避开高大建筑物 C、迅速返回室内 D、避开过街桥、立交桥 E、抱住电线杆
防震主题班会PPT(共26张PPT)
防震主题班会PPT(共26张PPT)
防震主题班会
9、、地震的突发性很强,往往使人措手不及, 防不胜防。因此,家庭在平时要准备一个 防震包,以解震后的燃眉之急,防震包所 装物品数量不能太多,以方便携带。一般 必须存放的物品应该有( ) A、食品 B、水 C、日常生活用品 D、急救药物
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7、乘坐正在行驶的电(汽)车内遇到地震时,要 重心提高 ,躲在座位
附近,等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8、乘坐正在行驶的火(汽)车时遇到地震,要抓牢 扶手,以免摔倒或
碰伤。 9、在农村,当地震发生时应立即躲到墙根下 。 10、在操场或室外遇到地震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腹部。
❖
6.方言俗称地方话,是语言的变体, 只通行 于一定 的地域 ,它不 是独立 于民族 语之外 的另一 种语言 ,而只 是局部 地区使 用的语 言。根 据性质 ,方言 可分地 域方言 和社会 方言, 地域方 言是语 言因地 域方面 的差别 而形成 的变体 ,是全 民语言 的不同 地域上 的分支 ,是语 言发展 不平衡 性在地 域上的 反映。
❖
4.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 的研究 ,具有 特殊意 义。许 多专家 指出, 联觉现 象的研 究为找 到比喻 和语言 能力的 神经学 基础打 开了大 门。一 些针对 联觉现 象的研 究提出 ,使声 音和物 体形状 之间建 立联系 的能力 可以成 为语言 和抽象 思维发 展的一 粒种子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最活跃的地区, 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地震。本带是在太平洋板块和美 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南极洲板块 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
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的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引起地球表层振动 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 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 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 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地震分布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
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 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 平静期。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 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 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 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 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在感知晃动的瞬间或者大 的晃动停息后应立即关闭 电源、火源。万一发生失 火的情形应立即灭火。
希望小学四(2)班
WORLD BOOK DAY
前言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 “防险之心不可无”。地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 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今天,通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地震知识, 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命加一把锁,。
01
古今地震知多少
中国百年地震一览图
建国前发生的地震
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这是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 震。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 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 人,毁城四座。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 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震中距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 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 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 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 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 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 生的地震叫余震。
02
地震知识知多少
什么是地震
中文名称: 地震
英文名称: earthquake
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在内、外 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 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 的地面颤动。
全球地震分布区
震源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 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动。中国 地震火山分布带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 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 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 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 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 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 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 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 电量 。 里氏地震分级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
者是微震 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
03
地震防护知多少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 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 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 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 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 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
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 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 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 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 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 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玉树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 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止4月25日下午17时 造成2220人遇难,失 踪70人。
海城地震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测地震的案例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山大地震
据新华社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0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 7.8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吉祥路一带,即北纬39°,东经118° ,在这次地 震中,有24万人伤生,是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特大灾难之一。
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地震的类型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引起地球表层振动 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一般情况下仅就烈度和震源、震级间的关系来说,震 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般来讲,一次地震发生 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这个烈度称为震中烈 度。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地震分布
时间分布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表现为在一定
时间段内地震活动频繁,强度大,称为地震活跃期;而另 一时间段内地震活动相对来讲频率少,强度小,称为地震 平静期。 地理分布——地震带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住在楼房的居民,应选择厨房、卫生间 等开间小的空间避震;也可以躲在内墙 根、墙角、坚固的家具旁等容易于形成 三角空间的地方;要远离外墙、门窗和 阳台;不要使用电梯,更不能跳楼。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在感知晃动的瞬间或者大 的晃动停息后应立即关闭 电源、火源。万一发生失 火的情形应立即灭火。
希望小学四(2)班
WORLD BOOK DAY
前言
在漫长的人生路中,总要有许多难以预料的事情,我们是否注意到身边的危险。 “防险之心不可无”。地震时有发生,我们是否知道注意安全、注意防震减灾的重 要性?恶魔总是来找无知的人。今天,通过班会我们将更多的了解一些地震知识, 让我们未雨绸缪,为我们的生命买一份保险,为我们的生命加一把锁,。
01
古今地震知多少
中国百年地震一览图
建国前发生的地震
公元前780年,陕西岐山发生地震。这是史书记载比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 1556年中国陕西华县8级地震,死亡人数高达83万人。是目前世界已知死亡人数最多的地 震。 1668年7月25日晚8时左右,山东郯城大地震震级为8.5级郯城大地震,波及8省161县,是 中国历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破坏区面积50万平方公里以上,史称“旷古奇灾” 。 1867年12月18日,台湾基隆近海发生地震。这是中国地震史中引起海啸最大的一次地震 1920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中国宁夏海原县发生震级为8.5级的强烈地震。死亡24万 人,毁城四座。 1927年5月23日6时32分47秒,中国甘肃古浪发生震级为8级的强烈地震。死亡4万余人。 1932年12月25日10时4分27秒,中国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万人。 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 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
震中距
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 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 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 其中,震中距越长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 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 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 生的地震叫余震。
02
地震知识知多少
什么是地震
中文名称: 地震
英文名称: earthquake
定义: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在内、外 营力作用下,集聚的构造应力突然释放, 产生震动弹性波,从震源向四周传播引起 的地面颤动。
全球地震分布区
震源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focus)。震源在地面 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 动。中国 地震火山分布带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 于6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6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 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
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对地面 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 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 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震级
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一次地 震释放的能量越多,地震级别就越大。汶川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 约相当于90万吨炸药量的氢弹,或100万千瓦的发电厂2年的发 电量 。 里氏地震分级 小于里氏规模2.5的地震,人们一般不易感觉到,称为小震或
者是微震 里氏规模2.5-5.0的地震,震中附近的人会有不同程度的感觉,
构造地震 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 诱发地震 人工地震
03
地震防护知多少
地震发生时如何应对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级别较大地震时,如 室外空旷,应迅速跑到屋外躲避,尽量 避开高大建筑物、立交桥,远离高压线 及化学、煤气等工厂或设施;来不及跑时 可躲在桌下、床下及坚固的家具旁,并 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防尘、防烟。
称为有感地震,全世界每年大约发生十几万次; 大于里氏规模5.0的地震,会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的损坏,称
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烈度
同样大小的地震,造成的破坏不一定是相同的;同一 次地震,在不同的地方造成的破坏也不一样。为了衡量地 震的破坏程度,科学家又“制作”了另一把“尺子”一一 地震烈度。影响烈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距震源的 远近、地面状况和地层构造等。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四川汶川、北川,8级强震猝然袭来,大 地颤抖,山河移位,满目疮痍,生离死别……西南处,国有殇。这是新中国成立 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玉树地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 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止4月25日下午17时 造成2220人遇难,失 踪70人。
海城地震
世界上第一次成功预测地震的案例 1975年2月4日,辽宁省海城7.3级地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山大地震
据新华社报道,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0分,我国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 7.8级大地震,震中位于唐山市吉祥路一带,即北纬39°,东经118° ,在这次地 震中,有24万人伤生,是有史以来地震给人类造成的特大灾难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