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ppt

合集下载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都江堰和郑国渠位置图
灌溉工具
隋唐五代:立井水车(北方)、高转筒车 (长江流域) 宋代:水转翻车 明清:风力水车
立井水车
高转筒车
水转翻车
风力水车
课堂小结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1、经济形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耕作方式——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3、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4、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 、经营方式 ——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男 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分散经营
课堂小结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高考题
(2007广东)“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 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 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 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生产技术工具改进
(1)春秋战国之前: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牛耕、铁犁牛耕。 (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曲柄锄、 大镰、耧车、耦犁、一牛挽犁。 (4)唐代:曲辕犁
刀耕火种
曲柄锄
大镰
耧车
耦犁
一牛挽犁
曲辕犁
课堂探究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 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 破性的进步呢? 因为古代中国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缺进步。
图8(1) 图8 (2 )
(2013浙江调测卷)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 式。下列图片说明了
浙江高考题2
戽斗 手摇翻车 脚踏翻车 A.水患治理的不断进步 B.经营方式的个体化 C.水利设施的广泛修筑 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D.灌溉工具的多样化

农业出现的原因

农业出现的原因

农业出现的原因人类的历史由穴居时代,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社会,总结起来也可以说是从无固定生产方式到有固定生产方式的发展史。

其中,农业出现对历史的发展影响极大。

所以,探讨农业出现的原因是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自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是引起农业出现的最重要因素,考古学家们在发掘工作中得出结论,农业出现的时代距今约8000-10,000年。

农业出现在自然环境条件较好的地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气候的变化。

古代的气候状况与现代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持续六千多年的气候温暖湿润,大约从约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这种温暖湿润发展了一定的生态社会,在这种社会条件下,容易种植蔬菜、稻谷等作物,从而促进农业的出现。

2、地质构造的变化。

古代发生过构造变化,对构成农业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消融的大陆构造和冰期的影响,大陆构造的消融影响了太阳辐射的变化,冰期的影响也改变了大自然的形态,这些地质构造的变化都对农业的出现起着重要作用。

二、社会因素农业出现也是由社会因素驱动的,古代社会对于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1、部落文化的出现。

部落文化的出现使得人们能够形成稳定的居住环境,更好的利用自然资源,经过长期的发展,农业出现了,不同社会中的农业类型也不尽相同,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2、不同文明社会的出现。

古代文明出现时,农业一定也有,古代文明如埃及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文明等,这些文明也都使得农业发展得更加繁荣。

三、科技因素农业出现也受到科技因素的影响,古代由于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也促进了农业发展。

1、农业机械的发展。

古代的农业机械发展也很早,比如古代中国的轿车、指南针、播种机,而这些机械的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以提高生产的效率。

2、农业水利的发展。

古代的农业水利工程发展也很早,比如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如古代的潮间带治理、河道灌溉、渠建设等等,这些水利工程也增强了农业的发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发达的古代农业课件(共32张PPT)

2.特征
(1)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努力(积极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稳定性) (3)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 (4)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封闭性) (5)农民赋役租税沉重,遇灾荒易贫困破产(脆弱性) (③6)生工产具目和的技为术生少活变和,交社税会,心自态给容自易足满足(落后性) (7)依赖土地,人口发展必然导致过度开垦(破坏性)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 桃杏满村春似锦, 踏歌椎敲过清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春秋战国时期,吴国、越国、楚国等立国南方。 (2)秦朝统一后,通过灵渠加强中原与岭南的经济文 化交流。 (3)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经 济趋于平衡,为南移打下基础。 (4)隋唐时期大运河的开凿、安史之乱的影响、江南 进一步开发等,使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5)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江 南地区发展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6)元明清,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南方经济领 先北方的格局稳定下来,元朝出现“南粮北调”、明清江 南工商业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等。
龙骨翻水车
唐朝时创制 筒车 ;
《春水》
-杜甫
三月桃花浪, 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 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 连筒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 争浴故相喧。
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时出现 风力水车 。
二、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产生: (1)背景: ①商周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 土地 归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 有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生产者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是什么? 处境如何?为什么?

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PPT教学课件
(四)评价 积极方面 : 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 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消极在方封面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 : 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 生产的基本模式。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2.西汉时期的代田法
耕作方法
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 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在同一 地块上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 作代田法。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耕耙耱技术和 耕耙技术
4.两汉时期的一年一熟
——耕作技 术
耕作制度
5.宋朝以后,江南的一年两熟和 一年三熟
(三)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2.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转筒车、风力水 车
你认识以下灌溉工 具吗?
曹魏 龙骨 翻车
唐朝筒车 宋代高转水车
明清风力水车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一)概念
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生产和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 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缴纳赋税,是 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给自足); 所有制结构: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体。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名校课堂)人教版高中历史《发达 的古代 农业》P PT[1]P PT-优 秀课件 【标准 版本】
拓展:推动整个农业发展过程的根本原因及其影响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
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采用的土地制度是封建制度,贵族地主拥有大量土地,劳动人民所占有的土地相对较少。

这种土地制度使得农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种植,并且土地的使用权是不稳定的,使得农民很难发展大规模的农业生产。

2. 经济制度: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相对较少。

这种经济制度限制了农民的发展空间,使得他们难以实现大规模农业生产。

3. 农业技术水平:古代中国的农业技术相对较低,农民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种植方式和种植品种相对单一,产量较低。

这种技术限制了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发展。

4. 社会制度: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中,农民处于最底层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低下,政治权利有限。

这使得农民难以积累财富,投资农业生产。

5. 自然环境:中国地域广阔,自然环境条件复杂多样,农民面临着气候变化、水利条件不同等问题,这些问题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土地制度、经济制度、农业技术水平、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中国古代的农业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农业PPT课件

(1)依材料1回答小农经济产生的时期及条件。
2021/3/10
14
合作探究
2、小农经济
材料一:随着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生产力。土 地私有化打破了以往那种集体生产的农耕传统,向以家庭为单位的 个体生产形态过渡, 与倡导农业生产小家庭化相配春秋战国开始,
手工业也日益小家庭化。一个家庭内“男子力耕,“女分子散纺性绩”, 这耕种经男济耕的女主织体,。以织促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逐渐封成闭为性中国农
生产资料.
生产资料所有制(最基本) 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2021/3/10
5
自主学习
古农早业期发农展业一阶(段个原:模始、式奴:隶小)、农传经统济农业(封建)
古农业发展表现:
生产工具:石、耒耜、青铜农具、铁农具
农 两作个物阶:粟段、:稻早、黍期、农稷业、、麦桑传、统麻农等业
耕作技术:刀耕火种、铁犁牛耕 水利工程:都江堰、漕渠、白渠、龙首渠 灌溉工具:翻车、筒车、高传筒车、水利风车
()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尚未推广牛耕
D.雇佣关系盛行
B
2021/3/10
8
自变主式学训习练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
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荀子·富国》)
根据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
是( )
A.小农经济 B.精耕细作
B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2021/3/10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 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 休息 。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 改。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材料三: 中华民族自古有重视农业的传统。明清时期统治者调整 统治政策,使农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理环境: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适宜,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宜农耕。

2. 技术创新:古代中国人民发明了犁、水车、排水系统等农具,改进了耕作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3. 政策支持:古代中国政府实行重农政策,对农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扶持和保护,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4. 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人口的增多需要更多的粮食,这促使农业不断进步。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如发明了犁、水车、排水系统等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如实行了轮作、间作、套种等耕作制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3. 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开垦,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粮食产量不断提高。

4.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提高: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成为重要的经济部门。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17张PPT)

发达的古代农业 (共17张PPT)

封闭性 ②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盐铁外一般不必外求;
落后性
③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 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脆弱性 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小农经济就会破产;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3)有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 等生产资料,具有积极性;
②小农经济经营规模很小,在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 耕作技术,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犁壁:翻土工具
一、耕作方式 西汉耧车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 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 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 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 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 自下。”
播种工具:耧车
一、耕作方式 ——隋唐时期曲辕犁
“进之则箭下,入地也 深;退之则箭上,入地也 浅。”
中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 耕作农业成熟的标志
③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的生产,顽固保持着自给自足 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等,促进了小农 经济的发展;
④为保证封建政府财源和社会稳定)不利因素
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 备能力,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脆弱;
②封建地主阶级腐朽的统治和沉重的剥削,繁重的赋 税、徭役等;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耕作方式 (1)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生活方式:经常迁徙
松土工具:耒耜
一、耕作方式
(2)奴隶社会/商周—石器锄耕
石器耕锄作耕方法:石器锄耕
生活方式:定居
一、耕作方式 (3)封建社会: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一、耕作方式 西汉耦犁、犁壁
西汉赵过:耦犁
②土地制度由国有转变为封 建土地私有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
1、赋税繁重。 2、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
封建土地所有制具有以下特点:
( 1 )大大小小的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并利用政治经济特权,大量兼并农民土 ( 2 )广大农民只有很少土地,或完全没有土地, 受到封建国家和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 3 )封建政府和皇帝还直接掌握一部分土地。封 建国家在不同时期管理和使用政府控制的土地形式, 主要有屯田制和均田制等。 明朝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农民提出“均田免粮” 口号,说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桎 梏。
课堂探究
繁重的徭役和赋税及高度的土地集中除 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外还会导致什么后果? 过度征发的徭役和高度土地集中,使大 批农耕劳动者被迫长期离开土地,农民 最终被逼上反抗的道路,致正常的经济 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引发的社 会动乱,往往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 文化凋谢的直接原因。
深圳公司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
1、耕作方式的改进。 2、生产工具的革新。 3、水利的兴修。
古代中国的耕作方式与生产工具演进
(1)神农氏时代: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 2 )春秋战国时期:采用铁制农具和牛耕技 术。 (3)汉朝: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普及,曲 柄锄、大镰、耦犁、一牛挽犁、铁铧犁等推广。
中国古代水利成就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郑国 主持的郑国渠工程。 (2)“井渠”:关中农民创造,现流行 于新疆地区。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唐代:渠堰使负责水利工程管理。 (5)明清:改进灌排工具。
课堂探究
为什么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古代中国 的农业一直都使用牛耕,而没有得到突 破性的进步呢? 因为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 主,缺少革新生产技术的动力和条件。 所以,长期以来,中国的农业耕作技术 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编辑:vbgfhyrtgrdb99658
课堂小结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 础。既区别于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又与西欧封 建社会的庄园经济存在明显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