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

合集下载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

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是由支原体引起的一种常见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本文将围绕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展开讨论。

一、临床表现1. 起病缓慢:支原体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起病相对缓慢,常以咳嗽为首发症状。

2. 咳嗽: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多为干咳,咳嗽频率较高,尤其在夜间加重。

部分病例可伴有咳痰,痰量通常较少,呈黄色或黄绿色。

3. 咳痰:支原体肺炎患者咳痰多为黏痰或粘液痰,痰液黄绿色,粘稠度较高。

4. 发热:支原体肺炎患者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可达38-39℃,持续时间较长,常伴有全身不适感。

5. 呼吸道症状: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咽干等上呼吸道症状,以及喉咙痛、喉痒等不适感。

6. 全身症状:支原体肺炎还可伴有全身症状,如乏力、头痛、食欲减退等。

二、鉴别诊断1. 与病毒性肺炎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但支原体肺炎多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病程较长,而病毒性肺炎则常伴有流感样症状和高热。

2. 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细菌性肺炎的鉴别需借助实验室检查。

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为支原体,而细菌性肺炎一般由细菌感染引起。

痰液培养和PCR检测可以帮助鉴别两者。

3. 与感冒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普通感冒的鉴别主要体现在咳嗽的持续时间和痰的性状上。

支原体肺炎患者咳嗽持续时间较长,且痰液多为黏痰或粘液痰;而普通感冒患者咳嗽常在一周内自愈,痰液较少。

4. 与过敏性鼻炎的鉴别:支原体肺炎与过敏性鼻炎的鉴别需结合鼻咽部检查结果。

支原体肺炎患者常伴有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且常出现咳嗽症状;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主要症状为喷嚏、流清涕,并且常伴有过敏性结膜炎。

三、结语综上所述,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以咳嗽、咳痰、发热等为主要特征,鉴别诊断主要通过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感冒、以及过敏性鼻炎等进行对比分析。

准确进行临床表现与鉴别诊断,对于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表现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变化与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是一种引起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其感染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变化以及临床表现。

1.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病理生理变化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发生在呼吸道上皮细胞中,通过接触传播途径进入机体。

该病原菌会繁殖并引发炎症反应,导致以下病理生理变化的发生:(1)上皮细胞受损:病原菌侵入呼吸道上皮细胞后,会破坏上皮细胞的完整性,导致细胞脱落和损伤。

(2)炎症反应:肺炎支原体感染会引发机体的炎症反应,包括炎性细胞浸润、炎性介质释放等。

炎症反应会导致血管扩张、渗出液体增加,造成肺组织的水肿和炎性渗出物的形成。

(3)肺组织损伤: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肺组织的损伤,包括肺泡壁炎症细胞浸润、肺泡腔炎性渗出物的积聚等。

这些变化会影响肺组织的正常功能,导致气体交换障碍和呼吸功能下降。

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一般可分为轻型和重型两种情况。

(1)轻型肺炎支原体感染:轻型感染一般表现为乏力、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一般不伴有发热或发热程度较轻。

患者可出现鼻塞、流涕、喉部不适等上呼吸道症状。

胸部听诊可能发现肺部干湿啰音,但通常无明显呼吸困难或肺实变的体征。

(2)重型肺炎支原体感染:重型感染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胸痛、背痛等症状。

体格检查发现肺部有湿啰音、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病例可能出现发绀、发绀、低氧血症等。

3. 诊断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的综合分析。

常见的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血液检查、胸部X线检查和病原学培养等。

治疗方面,对轻型肺炎支原体感染一般采用支持治疗,包括休息、充分饮水、适当的抗炎退烧药物等。

对于重型感染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通常需要住院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治疗药物包括大环内酯类、呼吸道抗菌药物等。

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早期症状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早期症状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早期症状与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注意事项支原体感染肺炎是一种由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见于儿童和年轻成人。

本文将针对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早期症状、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早期症状1. 咳嗽: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早期症状之一是咳嗽。

患者常出现持续性咳嗽,这种咳嗽通常不产生痰或仅有少量的白色痰液。

咳嗽会逐渐加重,并持续数周。

2. 发热:感染后的几天内,患者可能出现发热。

体温可达到中等或高热,但一般不伴有寒战。

3. 咽痛和喉咙发红:支原体感染肺炎还会导致咽痛和喉咙发红的症状,患者可能感到喉咙痛或刺痛,局部可能有轻度充血。

4. 流涕和鼻塞: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流涕和鼻塞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

以上早期症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且症状轻重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

确诊支原体感染肺炎需要通过医生的临床判断和实验室检测。

二、治疗方法的选择1. 一般治疗:支原体感染肺炎的一线治疗药物是红霉素。

通常建议患者在用药期间休息、补充水分,并通过食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来提高免疫力。

2. 个体差异:由于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程度有所不同,对红霉素不产生疗效或有不良反应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抗生素,如阿奇霉素、阿司匹林等。

3. 呼吸道症状:支原体感染肺炎的症状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因此建议患者可以通过吸入气溶胶等方式缓解呼吸道症状。

4. 加强护理:在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加强自我护理,如勤洗手、佩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等,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三、注意事项1. 隔离:支原体感染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因此感染者应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特别是与易感人群(儿童、老人等)接触。

2. 饮食调理: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饮食调理,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摄入,以提高免疫力。

3. 免疫功能调节:支原体感染肺炎与个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应该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体能。

4. 随访检查: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定期进行随访检查,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支原体肺炎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的四个阶段是什么

支原体肺炎的四个阶段是什么支原体肺炎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该阶段为病情潜伏期。

患者早期感染肺炎支原体后,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起初只会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出现轻微发热和咳嗽等症状。

2、第二阶段:该阶段为明显症状期。

患者出现轻型支气管肺炎症状,表现出疲乏、周身肌痛,伴有发热症状。

3、第三阶段:该阶段为病情加重期。

患者表现出持续性剧烈干咳,伴有浓痰,可持续2-3周,体弱者出现高热症状,还会出现头痛、咽喉疼或胸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伴随气促、呼吸困难,部分儿童伴有皮疹等并发症。

4、第四阶段:该阶段为病情恢复期。

患者采用药物治疗等方法,各种症状得到有效缓解。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是什么意思检查出肺炎支原体阳性的情况,说明是携带有肺炎支原体,还可能是最近感染过肺炎支原体,但不能说明一定是肺炎。

肺炎支原体只是一个病因,可引起上呼吸道、支气管及肺部感染,需要结合患者的胸片判断有无肺部感染。

支原体肺炎主要为咳嗽、咳痰可伴发热。

胸片示肺部炎症影响,有病灶渗出,结合支原体抗体阳性才能诊断支原体肺炎。

肺炎支原体弱阳性是什么意思肺炎支原体弱阳性通常有两个意思。

首先,有可能是之前患过支原体感染的肺部疾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病情逐渐减轻,在检查时会出现支原体弱阳性的症状。

其次,也有可能是因为肺部初步感染支原体导致的。

这种原因引起的肺部支原体弱阳性,通常不会有身体不适的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导致病情加重,会出现咳嗽咳痰以及发烧的现象。

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1)血清测抗体方法(胶体金,被动凝集,ELISA);2)PCR检测;3)肺炎支原体培养;4)多媒体镜检。

肺炎支原体治疗方法肺炎支原体(MP)感染有一定自限性,轻症病例可在门诊治疗,以阿奇霉素为首选的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抗MP感染的一线药物,其他常用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包括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另外,四环素类、喹诺酮类药物都表现出对MPP的有效性,可以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当患儿确定存在混合感染的时候,应在基础治疗同时及早给予经验性抗菌治疗。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与体征儿童支原体肺炎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主要由支原体感染引起。

支原体是一种寄生于人体上呼吸道粘膜细胞内的细菌,其感染会引发轻至中度的肺部炎症。

了解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与体征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下文将详细介绍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常见症状与体征。

1. 咳嗽儿童支原体肺炎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咳嗽。

咳嗽通常以干咳为主,可能会伴有少量白色痰液,并且咳嗽持续时间在5至7天左右。

在一些情况下,儿童的咳嗽可能会转变为湿咳,伴有黄痰或黄绿色痰液。

咳嗽的频率和严重程度通常会随病情的进展而增加。

2. 呼吸急促另一个常见的症状是呼吸急促。

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在活动或运动后可能会感受到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气促或是呼吸时出现呼吸鸣音。

这是由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部炎症导致呼吸道阻力增加,影响到正常的呼吸功能。

3. 发热发热是儿童支原体肺炎另一个常见的症状。

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体温升高,有些患儿可能会出现高热,体温超过39℃。

值得注意的是,高热持续时间通常较短,一般不超过3至5天。

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伴随寒战或畏寒感。

4. 胸闷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常常描述胸闷的感觉。

这种不适可能会出现在胸部中心位置或两侧,患儿可能会感受到胸口压迫或紧迫感。

胸闷感多数情况下与肺部炎症引起的肺组织病变有关。

5. 疲倦与乏力因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儿童的身体代谢会加速,导致能量消耗加大。

这会引起明显的乏力和疲倦状态。

患儿可能表现出食欲不振、精神低沉、活动力下降等症状,他们可能会更倾向于休息和睡眠。

6. 鼻塞与流涕一些儿童支原体肺炎患者会出现鼻塞和流涕症状。

这是由于支原体感染扩散至上呼吸道引起的,会导致鼻腔黏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加。

流涕可呈白色或黄色,常常伴随鼻部不适感。

总结: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和体征是多种多样的,但上文列举的咳嗽、呼吸急促、发热、胸闷、疲倦与乏力以及鼻塞与流涕是其中常见并典型的表现。

当孩子出现上述症状时,家长应及时就诊并让医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相关检验,以明确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经验及肺外感染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经验及肺外感染表现

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经验及肺外感染表现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经验及肺外感染表现近年来,随着国内学者对肺炎支原体研究的深入,实验室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发展,证实了MP 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源之一。

研究还发现,MP尚可在呼吸道感染的基础上并发肺外多系统器官的疾病。

归纳如下:1、神经系统损害大量资料证实其发病率占MP感染的0.1%,占MP住院病例的7.0%,占非细菌性脑膜炎的5.0%.免疫低下者易并发,无季节性,好发年龄6~21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病例先有呼吸道症状,相隔10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1.0%的病人呼吸道症状缺如,直接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2.血液系统并发症MP感染的患者中33.0%~76.0%有冷凝素升高.53.0%~83.0%的患者血清Coombs试验阳性,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常发生亚临床溶血性贫血.其溶血机理多为直接针对红细胞抗原,系冷凝素抗体激活补体而发生溶血;也有人认为溶液血是由MP感染使过氧化物产生增高,引起红细胞膜变性,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也有报道血小板减少的.3.心血管系统并发症一般认为MP感染所导致的心血管损害,可能由于MP直接侵袭和(或}免疫损伤所致,而后者起了重要作用.表现为心悸,憋闷,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心电图检查提示 ST-T改变,传导阻滞,心肌酶谱异常.4.皮肤损害儿童MP感染并发皮疹的发生率为3.0%~30.0%.男性居多,好发于5~20岁.司机都可以出现.80.0%MP感染患儿在出疹前平均11天左右有上感症状,皮疹形态多样,儿童和成人显著不同.有红斑,斑丘疹,水疱或大庖,斑点,丘疹,寻麻疹及紫癜等.但以斑丘疹和疱疹为多见.大多发生在发热期和肺炎期,持续约1~2周.有关皮肤损害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究竟是由MP直接导致损害,或是MP为潜在存在,经激发后间接发病,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肌肉,关节损害肌肉,骨骼表现异常在MP感染过程中常见,大约有15.0%~45.0%的患者可出现非异常性肌痛和关节痛.肌肉的改变有肌肉酸痛,肌红蛋白尿,肌痛等.在关节痛及关节炎中,主要是多个大,中关节的多关节症状,多呈游走性小关节受累少见.预后良好.发病机理尚不清楚.有认认为关节症状如同MP感染并发心肌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症状一样,是由免疫病理损害所致,但目前尚缺少病原学上的直接证据.6.消化系统损害12.0%~40.0%伴有胃肠道症状,大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常发生于疾病早期.肝大也常见,可伴有血清转氨酶升高,表现为急性肝炎,但大多数患者肝功能随肺部炎症痊愈而趋于正常.另外,MP感染引起消化道出血也有报道.7其他损害MP感染除引起以上损害外,尚可引起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镜下血尿,尿中白细胞,尿蛋白轻度增高.也可引起贫血,中耳炎,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反复鼻血,还可使哮喘患儿体内过敏抗体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支原体感染在新生儿也较常见.由此可见,MP感染可引起肺外多种并发症,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以肺外表现为首发症状时,诊断较为困难.当以细菌或病毒感染等不能完全解释者,应想到MP感染的可能,可拍胸部X线片以发现肺内感染灶,同时做病原学相关检查,以协助诊断.。

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52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生素以 阿奇霉素为代表, 阿奇霉素1 mg (kg d , 0 / ) 连服3 d ,
停4 d 再服, 是以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为依据的, 即根据用阿 奇霉素第4 天时的组织浓度与致病菌最低抑菌浓度( MIC 0 9 ) 之间的关系确定的。 P 的M 90 在阿奇霉素为0.0 一 0 M IC 2 0. 4
卜 , 岁L 即组织里有0. 0 林 L 以 4 9/ 上含量时对 M 就有抑菌、 P
杀菌的作用。阿奇霉素有其独特的药物动力学, 它是多房室 模型, 与一般大环内醋类不同( 药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组织间 隙和血清) 。由于它有2 个氮基团( 属于弱碱基团) , 细胞内 的溶酶体( 属于弱酸性) 很容易结合外周血吞噬细胞中线粒 体上的溶酶体与进人血液的阿奇霉素很快结合。 有实验证 实, 服用阿奇霉素 3 一 d 后第 1 天时白细胞及吞噬细胞内 s 2
时进一步检查确诊。 M 感染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了, 前认为 M 致病与免 P 目 P
疫 关。 要为自 免 免 抑 有 主 身 疫与 疫 制川。自 疫 P感 身免 是M
染后引起组织细胞抗原结构改变产生自 身抗体, 形成免疫复 合物造成自 身免疫性损害, 这也是引起肺外脏器损害主要原 因。免疫抑制是病原体吸附于上皮细胞造成勃膜上皮的破 坏, 同时释放出一种特异性危害物质, 抑制纤毛运动和破坏上 皮细胞引起局部组织损伤。 M 是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一种病原微生物, P 其体内 含有 DNA 和R A , N 却无细胞壁结构, 抗生素选择应选择具有
月至2(X巧年8 月间MP 感染的患者 12 例, 6 出现肺外并发症 52 例, 表现在神经、 肝、 血液等系统改变, 心、 肾、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12 例 M 感染的患者门诊 8 例, 9 6 P 7 住院3 例, 例, 例, 1 岁6 例, 一 岁36 例, 一 岁48 男68 女58 < 1 3 3 5 例, 一 岁 2 例, 一 岁 1 例。 5 7 4 7 1 4 2

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

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

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病因】支原体(Mycoplasmal)是目前所能发现的能在独立生活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具有某些细菌特性的微小病原体。

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因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小超过0.5m m。

病原体直径为125~150m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多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

能耐冰冻。

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流行病学】本病容易在学校,社区引起流行,以学龄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

-Mp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恢复期带菌者,人与人之间传播缓慢,与患者持续密切接触者比偶而接触的更多发生感染。

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较多。

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

痊愈后有的可携带病原体。

【临床表现】一.潜伏期约2~3周(8~35天)。

二. 症状1. 肺部症状:轻重不一。

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

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

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1)2岁以下儿童,M P感染大多症状轻微和非肺炎的表现,其最主要的症状为不伴有发热的鼻炎、喘息及呼吸困难。

(2)2~5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个别病例可出现以气管及支气管感染为表现,以中高热为主,或为弛张热,热峰难以下降。

(3)5~15岁年龄阶段儿童患M P肺炎的风险最大,在此年龄阶段大约有超过35%M P感染发生肺炎M P感染呈亚急性、渐进过程,症状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临床症状从上呼吸道波及下呼吸道,最初临床表现为畏寒、头痛、胸骨下疼痛、声嘶、咽痛随后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出现持续性痉挛性咳嗽。

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肺外感染的多种表现发表时间:2012-08-21T15:41:25.2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周俏滢[导读] 支原体(Mycoplasmal)是目前所能发现的能在独立生活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周俏滢(南海人民医院儿科广东佛山 5 2 8 2 0 0 )【病因】支原体(Mycoplasmal)是目前所能发现的能在独立生活的、能在无生命培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具有某些细菌特性的微小病原体。

能通过细菌滤器,需要含胆因醇的特殊培养基,在接种10天后才出现菌落,菌落很小,很小超过0.5m m。

病原体直径为125~150mm,与粘液病毒的大小相仿,无细胞壁,故呈球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多形态,革兰氏染色阴性。

能耐冰冻。

37℃时只能存活几小时。

【流行病学】本病容易在学校,社区引起流行,以学龄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亦可发生。

-M p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传染源是患者和恢复期带菌者,人与人之间传播缓慢,与患者持续密切接触者比偶而接触的更多发生感染。

平时见散发病例,全年均有发病,但以秋冬季较多。

约每隔3~7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其流行特点为持续时间甚长,可达一年。

痊愈后有的可携带病原体。

【临床表现】一.潜伏期约2~3周(8~35天)。

二. 症状1. 肺部症状:轻重不一。

大多起病不甚急,有发热、厌食、咳嗽、畏寒、头痛、咽痛、胸骨下疼痛等症状。

体温在37~41℃,大多数在39℃左右,可为持续性或弛张性,或仅有低热,甚至不发热。

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1)2岁以下儿童,M P感染大多症状轻微和非肺炎的表现,其最主要的症状为不伴有发热的鼻炎、喘息及呼吸困难。

(2)2~5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为主要表现,个别病例可出现以气管及支气管感染为表现,以中高热为主,或为弛张热,热峰难以下降。

(3)5~15岁年龄阶段儿童患M P肺炎的风险最大,在此年龄阶段大约有超过35%M P感染发生肺炎M P感染呈亚急性、渐进过程,症状持续1~3个月甚至更长,临床症状从上呼吸道波及下呼吸道,最初临床表现为畏寒、头痛、胸骨下疼痛、声嘶、咽痛随后炎症累及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出现持续性痉挛性咳嗽。

多数咳嗽重,初期干咳,继而分泌痰液(偶含小量血丝),有时阵咳稍似百日咳。

偶见恶心,呕吐及短暂的斑丘疹或荨麻疹。

一般无呼吸困难表现。

镰状细胞性贫血患儿并发此种肺炎时,症状往往加重,可见呼吸困难、胸痛及胸腔积液。

M.pneumonia偶可合并渗出性胸膜炎及肺脓肿,慢性肺部疾患与肺炎支原体间有一定关系,Berkwick(1970)报告27例哮喘儿童中在怪作时血清支原体抗体增高或在恢复期复查有4倍增长。

2.肺外症状:可伴发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呼吸道外病变可涉及皮肤粘膜,表现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皮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等;偶见非特异性肌痛及游走性关节痛;胃肠道系统可见吐、泻和肝功损害;血液系统方面较常见溶血性贫血,我们曾见2例以溶血性贫血为首发及主诉症状;多发性神经根炎、脑膜脑炎及小脑损伤等;心血管系统病变偶有心肌炎及心包炎。

细菌性混合感染亦不少见。

①神经系统损害:①病原体直接侵犯,②神经毒素介导的损害,③免疫机制介导的损伤。

免疫低下者易并发,无季节性,好发年龄6~21岁。

临床表现多样,多数病例先有呼吸道症状,相隔10天左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21.0%的病人呼吸道症状缺如,直接以神经系统症状起病。

②血液系统并发症:血清冷凝集素(属IgM型)大多滴度上升至率愈高。

冷凝集素大多于起病后第1周末开始出现,至第3~4周达高峰,以后降低,2~4月时消失。

为非特异性反应,也可见于肝病、溶血性贫血、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但其滴度一般不超过1:32。

M P感染的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血清C o o m b s试验阳性,网织红细胞明显增高,常发生亚临床溶血性贫血。

其溶血机理多为直接针对红细胞抗原,系冷凝素抗体激活补体而发生溶血;也有人认为溶血是由M P感染使过氧化物产生增高,引起红细胞膜变性,导致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也有报道血小板减少的。

③心血管系统并发症:占16.8%表现为心悸、憋闷、心音低钝、心律不齐等,心电图检查提示S T-T改变,传导阻滞,心肌酶谱异常。

2.3%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2%心血管系统损害,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心肌炎、心肌酶谱升高等。

23.3%心血管损害,表现为心肌缺血、心动过缓、室性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酶升高等。

25.9%可有心血管损害的表现。

一般认为M P感染所导致的心血管损害,可能由于M P直接侵袭和(或)免疫损伤所致,而后者起了重要作用。

④皮肤损害:儿童MP感染并发皮疹的发生率为3.0%~30.0%,男性居多,好发于5~20岁。

80.0%MP感染患儿在出疹前平均11天左右有上感症状,皮疹形态多样,儿童和成人显著不同.有红斑,斑丘疹,水疱或大庖,斑点,丘疹,寻麻疹及紫癜等.但以斑丘疹和疱疹为多见.大多发生在发热期和肺炎期,持续约1~2周。

有关皮肤损害的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⑤肌肉、关节损害:肌肉,骨骼表现异常在M P感染过程中常见,大约有15.0%~45.0%的患者可出现非异常性肌痛和关节痛.肌肉的改变有肌肉酸痛,肌红蛋白尿,肌痛等.在关节痛及关节炎中,主要是多个大,中关节的多关节症状,多呈游走性小关节受累少见,预后良好。

10~15%以关节炎症状为表现。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可能为免疫病理损害所致,但尚缺少病原学上的直接证据。

⑥消化系统损害:12.0%~40.0%伴有胃肠道症状,大多为非特异性表现,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常发生于疾病早期.肝大也常见,可伴有血清转氨酶升高,表现为急性肝炎,但大多数患者肝功能随肺部炎症痊愈而趋于正常.另外,M P感染引起消化道出血也有报道。

13.3%肝功能损害,22.5%出现呕吐、腹泻,17.7%出现肝大及肝功能异常。

⑦其他损害:MP感染除引起以上损害外,尚可引起泌尿系统损害,表现为镜下血尿,尿中白细胞,尿蛋白轻度增高.也可引起贫血,中耳炎,淋巴结炎,过敏性紫癜,反复鼻血,还可使哮喘患儿体内过敏抗体升高.值得注意的是支原体感染在新生儿也较常见。

三.体征依年龄而异年长儿往往缺乏显著的胸部体征,婴儿期叩诊可有轻度浊音,呼吸音减弱,有湿性罗音,有时可呈梗阻性肺气肿体征。

四.病程:自然病程自数至2~4周不等,大多数在8~12日退热,恢复期需1~2周。

X线阴影完全消失,比症状更延长2~3周这久。

偶可见复发。

五.实验室检查1. 胸部X片检查:多表现为单侧病变,约占80%以上,大多数在下叶,有时仅为肺门阴影增重,多数呈不整齐云雾状肺浸润,从肺门向外延至肺野,尤以两肺下叶为常见,少数为大叶性实变影。

可见肺不张。

往往一处消散而他处有新的浸润发生,即所谓游走性浸润。

有时呈双侧弥漫网状或结节样浸润阴影或间质性肺炎表现,而不伴有肺段或肺叶实变。

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是本病病特征之一。

2. I g M类抗体出现早,在病后3天即可升高,病后2周大部分消失。

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潜伏期为2~3周,当患者出现症状而就诊时,I gM抗体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IgM抗体阳性可作为急性期感染的诊断指标。

如I 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 需检测IgG抗体。

IgG较IgM出现晚,需动态观察,如显著升高提示近期感染,显著降低说明处于感染后期。

由此提示IgG与IgM同时测定,可提高诊断率,达到指导用药、提高疗效之目的。

由于支原体感染后可长期寄居在咽部,有时可成为携带状态,因而从咽拭子检测的病原体不能直接代表肺部病原体,而血中肺炎支原体不存在携带状态。

3 其他:3)病原体 Mp培养分离是金标准,用病人痰液或咽拭洗液培养支原体需时太久,常要2~3周。

白细胞数大多正常或稍增高,血沉多增快,Coombs试验阳性。

综上所述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的相关论述,为更好地认识肺炎支原体在肺外感染的发生机理。

参考文献[1]Kosseian-Bal I, Bocquet H, Beneton N, et al. Hypersensitivitysyndrome during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J]. Ann DermatolVenercol, 1998,125(5):328-330.[2]Reichert S, Barbaud A, Antunes A, et al. An unusual form of StevensJohnsonsyndrome with subcomeal pustules associated with mycoplasmapneumoniae infection[J].Pediatr Dermatol, 2000,17(3):202- 204.[3]陈士垣,夏雯.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并发症.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01 [4]范永琛,杨暄,解鹏霞,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合并症.实用儿科杂志,1993,8(4):213 [5]周晓薇,于宪一,刘春峰,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神经系统改变.中国实用儿科杂志,1997,12(3):188 [6]刘善洪,李崔平,赵志华.肺炎支原体脑炎10例报告.临床儿科杂志,1995,13(2):108 [7]边振凌,杨玉霞,张景瑞.小儿支原体肺炎71例分析.综合临床医学,1993,9(6):3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