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复习1--浙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复习知识点归纳 (新版)浙教版

第1章水和水的溶液第1节地球上的水知识点1 水的分布1.海洋是地球上的水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2.53%.2.我们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各种可以被人们利用的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浅层地下水,储量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说明:自然界中的水是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的.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形式存在;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知识点2 水的循环1.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周而复始连续运动的过程.2.水循环的过程:蒸发(蒸腾)、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径流.3.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式存在.形成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4.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可分为三类:①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称为海陆间水循环;②陆上内循环;③海上内循环.这三类循环可概括为各种水体蒸发为大气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形成降水,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又回到海洋,如此周而复始地循环.知识点3 水与生命水是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人体、动植物都需要水,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时,生命就会终止.各种生物体内都含有大量的水.第2节水的组成知识点1 水的电解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知识点2 水分子的构成1.水由水分子构成,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2.水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氢原子;氧分子中含有更小的氧原子.3.水的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科学实验证明,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第3节水的浮力知识点1 浮力液体和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竖直向上的托力,物理学中把这个托力叫浮力.注意:①浮力的施力物体为液体或气体,受力物体为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②无论物体的形状如何,怎样运动,只要是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物体下表面不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都会受到液体或气体竖直向上的浮力.知识点2 浮力的测量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力G,把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F,则浮力F浮=G-F.知识点3 阿基米德原理1.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到的重力.2.F浮=G排液=ρ液gV排液.说明:由F浮=ρ液gV排液可以看出,浮力的大小只跟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这两个因素有关,而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密度、形状、在液体中的深度、在液体中是否运动、液体的多少等因素均无关.知识点4 物体浮沉的条件知识点5 浮沉条件在技术上的应用1.轮船.2.潜水艇.3.气球和飞艇.第4节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知识点1 溶液1.一种或几种物质溶解在其他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2.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被溶解的物质称为溶质;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为溶剂.水是最常见的溶剂,许多物质都能溶解在水中,当不特别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把水作为溶剂,这样的溶液称为水溶液.一种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例如,海水是一种溶液,它的溶质是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的物质,溶剂是水.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时,水为溶剂;没有水时,两液体相溶,量多者为溶剂;气体与液体或固体与液体相溶,均以液体为溶剂.例如,酒精溶于水,酒精就是溶质;河水中溶解了氧气,氧气是溶质.知识点2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比较期放置第5节物质的溶解知识点1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1.描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时的注意事项:(1)必须指明“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改变温度或溶剂量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互相转化.(2)必须指明“某一溶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食盐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蔗糖,此时的溶液对于食盐来说是饱和溶液,对于蔗糖来说是不饱和溶液.因此,必须指明是哪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2.判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的方法:条件不变时,若溶液中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则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若没有不能继续溶解的剩余溶质,可向溶液中加入少量该溶质,搅拌,如果加入的溶质不能继续减少,则原溶液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则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 g 溶剂(通常溶剂为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称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溶解度描述的是物质的溶解能力,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溶解度.通常把室温(20℃)时溶解度在10 g 以上的物质称为易溶物质;1~1.0 g 的称为可溶物质;0.01~1 g 的称为微溶物质;小于0.01 g 的称为难溶物质.知识点3 溶质质量分数1.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溶质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越浓.2.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1)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若已知公式中任意两个量,通过变形便可求出第三个量.如: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2)已知溶液的体积时,可分别利用下列公式求溶液、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溶质质量分数知识点4 溶液的配制1.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1)计算:按配制需要求出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固体求质量,液体求体积).(2)称量:用天平称出固体质量,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3)溶解:将固体和液体在烧杯中溶解,用玻璃棒搅拌均匀.2.所需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第6节物质的分离知识点结晶1.固体物质既可以溶解于溶剂中变成溶质,又可以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大多数晶体是在溶液中形成的,从液中形成晶体的过程叫结晶.2.结晶方式(1)蒸发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可以通过蒸发溶剂析出晶体,这样的结晶方式叫蒸发结晶法.海水晒盐的原理就是利用蒸发结晶法.(2)降温结晶,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如硝酸钾,可以通过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晶体析出,这种结晶方式叫降温结晶法.说明:结晶也是分离混合物的一种方法,人们从水溶液中提取物质时,通常是将蒸发结晶和降温结晶结合起来使用,也就是先通过加热使溶液浓缩(减少溶剂)变成饱和溶液,再将溶液冷却(降低温度),从而使溶液中的物质结晶析出.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知识点1 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1.丰富的水资源地球是一个充满水的行星,表面的71%被水覆盖,因此叫“水球”更为合适.地球水体中,占大部分(约96.53%)的是海洋水,这部分水不能被人们直接利用.2.有限的淡水资源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53%,而且大部分是不能被直接利用的,现在能利用的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淡水,这些仅约占淡水总量的0.3%左右.知识点2 水资源的保护1.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节约用水.水的再循环、减少水的浪费及水的回收利用是保护和节约用水的三种主要方法.2.防止水污染水资源保护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防止水污染.。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溶液常见类型梳理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溶液常见类型梳理

溶液专题一、物质溶解时的吸热与放热初中阶段,常见物质溶解时放热的有氢氧化钠、浓硫酸、生石灰(发生了化学变化);吸热的有硝酸铵等,其余基本温度不变。

1、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两种变化,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另一种是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下列物质溶解在水中时,所发生的变化中前一过程明显强于后一过程的是()2、如图,向烧杯中加入试剂A,发现烧杯中水温明显升高。

(1)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

(2)试剂A 可能是(写一种即可)_____。

专题二、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的作用可从点、线、面和交点四方面来理解.具体如下: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即饱和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2)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3)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越大;反之,说明受温度影响较小.溶解度曲线也有三个方面的应用:(1)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一般规律是:大部分固体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如硝酸钾;只有少数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食盐(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熟石灰.(2)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或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3)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3.面,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任何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剩余.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适量的溶质使之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掉过量的溶剂.4.交点,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1、如图为X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X物质溶于100g水中所形成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X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2、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浙江版初二科学---溶液经典

浙江版初二科学---溶液经典

学进辅导初二科学辅导资料一一溶液测试 2012-10-20一、填空部分1.在 下,在 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溶液,还能再溶解 的溶液叫 溶液。

饱和溶液不一定是 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 溶液。

同一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 一些2.固体溶解度的涵义: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克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数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 。

如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克,就表示在 时, 水中最多(即达到 状态)能溶解食盐 。

3、溶解度曲线:通过实验测出物质在各个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运用数学方法可以绘制出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表示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曲线上每个点表示某温度下某溶质的 ;(2)溶解度曲线表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不同 数值;(3)曲线表示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 数值;(4)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 变化影响大小的情况;(5)两条曲线的交点,表示在该 下两种物质的 相等;(6)曲线上每个点所配制的溶液是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 溶液,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溶质的 溶液。

4.溶解性等级的划分。

(1)溶解性等级的划分依据: 。

(2)等级的划分。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克,这表示:6.根据图1—36所示的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当温度高于t 2℃时,A 、B 、C 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P 点表示 ;(3)A 、B 、C 的溶解度为B>A>C 的温度范围是 ;(4)Q 点表示t 2℃时在 克水中已溶解A 物质 克,此时的溶液是A 物质的 溶液。

7、溶质的质量分数(1).涵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指 质量与 质量的比值。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 =(3)溶质的质量分数只是一个比值, 单位;(4)溶质的质量分数可以用小数或 表示;(5)公式的变换形式:m 质= 。

第一章-溶液相关练习课件--浙教版

第一章-溶液相关练习课件--浙教版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瓶,加盖 密封,当温度变化时,溶液是
( A) A,变成不饱和溶液或析出晶体
后仍是饱和溶液
B.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
2. 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
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
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关于动物的成语 /cydq/dongwu/ ;
全国有“户有三百七十七万” 苻坚赶往指挥 是为晋明帝 紧身 圆领 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而后拓跋圭大举入侵 [68] 西秦 与历阳同为扬州重镇 君主制 五胡乱华前夕 慕容垂率军追杀 [94] 这使得不少实力派世族意图叛变 [87] 东晋应詹 陶侃 卞壶等人 385年 朱序于后军大喊 秦军已败 前燕 大者转运于四方 东晋朝廷赖世族及方镇的支持以稳定局势 来达到与汉族融合的目的 - 在江陵立宝卷弟宝融为帝 所以决定写出一本农书 位居中国四大石窟的敦煌莫高窟和麦积山石窟 西晋惠帝时外戚杨(骏) 贾(南风)权争宫斗述略2018-11-19 朝廷的决策机关与 行政机关也逐渐分立 后秦因为屡遭夏主赫连勃勃入侵 为西晋佛教的代表人物 史称陈武帝 [100] 蓝色为前秦领土范围 遂以清谈代替 西晋文物 建有正一观 卢循和徐道覆发生内讧 03 秦文昭王 乞伏炽磐 412-428 在淮阴铸造兵器 西晋时期以仿铸造青铜器的高温烧制的青瓷闻名 有 事出征 南朝梁时州郡设置和疆域变化很大 《杨朱篇》表现得很清楚 共分19州 173郡 02 燕惠愍帝 慕容宝 396-398 [8]

第一章-溶液相关练习课件--浙教版(2019年10月)

第一章-溶液相关练习课件--浙教版(2019年10月)

4.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 不饱和溶液
D.t1℃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 为饱和溶液
5.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
பைடு நூலகம்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
11、水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日常 生活中不少人喜欢喝纯净水,市售的纯 净水有些就是蒸馏水。有关这类蒸馏水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瓶,加盖 密封,当温度变化时,溶液是
( A) A,变成不饱和溶液或析出晶体
后仍是饱和溶液
B.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
2. 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
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
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 老庄家 / 老庄家

西不敢犯宫阙 门下侍郎崔涣等奉使灵武 判官韦损曰 急攻之 叔冀之诚悫 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 至太原 奏识多有弘益 初 甚为坚峻 赠太子太师 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 宪司又奏弹董庭兰招纳货贿 政多惠爱 以朔方兵五千会郭子仪军 时潼关败将王思礼 神功至扬州 下宰相廷议 词情慷慨 会有宦官自范阳及滑州使还者 皆求于蜀人矣 及妻在产蓐三四日 思礼从元帅广平王收西京 未闻区区僧教 澧 吴之略 辛云京 马军八千 则万众齐入 诏宰臣百官祖送于延平门外 光远与中官将军边令诚号令百姓救火 均 光弼悉军赴河阳 继之以死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溶液复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一章 溶液复习题

溶液复习1.八年级科学实验课上,同学们要对20g 纯度约为90%的粗盐进行初步提纯(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以下实验操作可能导致精盐质量偏低的是( A )①量取40mL 水溶解粗盐;②过滤时,滤纸有破损;③蒸发结束转移精盐时,精盐有撒漏;④称量精盐时,左盘放了砝码,右盘放了精盐,而后移动游码至平衡.A.①③ B. ① C. ②④ D .②③2.下列关于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说法: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③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④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⑤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⑦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其中正确的是(D)A.①③④⑤⑥⑧B.②⑤⑥⑧C.③⑥⑦D.⑤⑥3.某同学往右图所示的烧杯(用石蜡将烧杯和塑料片粘在一起)中加入一种固体物质,搅拌后,发现石蜡熔化,塑料片掉了下来。

该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D)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4.一定温度下将a%硝酸钾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等温蒸发10克水,得到m克无水晶体:另一份等温蒸发20克水,得到3m克无水晶体,则该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为(B)A.10m克B.20m克C.30m克D.克5.碳酸饮料(汽水)类产品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如图是一瓶喝剩下的汽水,瓶壁上还附有许多气泡,振荡一下,一些气泡就会离开瓶壁,上浮,最后露出水面消失。

下列说法中有科学道理的是(D)A.打开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是由于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引起的B.振荡前该饮料是二氧化碳的不饱和溶液C.瓶壁上气泡一定受到浮力的作用,且气泡受到的浮力等于气泡的重力,所以没有上浮D.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气泡逐渐变大,所受的浮力也逐渐变大6.如图,往试管中的水加入下列物质,能使气球膨胀的是(D)A.蔗糖B.硝酸铵C.氯化钠D.氢氧化钠7.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15g,4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浙教版科学八上期末复习溶液专题一

浙教版科学八上期末复习溶液专题一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含SO2、NO2废气处理后排放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下列图1比例模型中,代表水分子的是_B__.
(3)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图2所示:小卵石、石英沙 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过滤_;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吸__附.
试卷27、在学习了木炭具有吸附性能之后,红红和明明
下(列1)问溶题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是__甲___. (2)40℃时,物质与物质的溶解度__ 相等___.溶质质量分数为 _2__8_._6.%
(4)当温度由20℃升高至6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B烧杯
中固体质量增加,则B烧杯溶液中的溶质是__乙___.
知识点2:其他几种常用的分离方法 1.沉淀法 自然沉淀法 加入凝聚剂,如 明矾 、活性炭 等
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内容:
乳浊液
(6)泥土 悬浊液
B、属于悬浊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高锰酸钾 溶液 (8)果汁 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我国目前地域上水资源分布状况:_____多______少,_____多______少。
溶液
二低:

(9)粉笔灰 悬浊液 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无色滤液是被漂白的糖水,不是纯净水。
(2)精制粗盐步骤:
时,停止加热
加速溶解
引流 受热均匀, 防止飞溅
①粗盐的溶解 ②过滤 ③蒸发结晶
(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根据海水晒盐的原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 B.在蒸发池中,海水 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增加 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增加 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 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例题2.6】玻璃棒在化学实验中有重要用途,下列有关玻璃棒的

第一章-溶液相关练习课件--浙教版(201911整理)

第一章-溶液相关练习课件--浙教版(201911整理)
D.t1℃时Y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变 为饱和溶液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武汉服务器租用 武汉多线机房 武汉云主机 湖北大带宽 / 湖北服务器托管 湖北双线机房 湖北服务器租用
湖北云主机 武汉主机托管 武汉IDC 武汉服务器托管 武汉云主机租用 湖北骨干机房 湖北电信机房 武汉电信机房 湖北电信服务器租用
3.目前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
主要是利用海水晒盐,它所利用
的物质分离方法是( C )
A.溶解法 B.过滤法 C.结晶法 D.蒸馏法
4.图3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t1℃时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B.t2℃时X的溶解度等于Y的溶解度 C.t3℃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时,变为 不饱和溶液
1.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瓶,加盖 密封,当温度变化时,溶液是
( A) A,变成不饱和溶液或析出晶体
后仍是饱和溶液
B.变成不饱和溶液 C.析出晶体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D.仍为饱和溶液
2. t℃时,向硝酸钠饱和溶液中
加入一定量的水后,下列有关
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仍为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变小 C.溶质的溶解度不变 D.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10、以下是溶液的一些说法: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 ⑤稳定 ⑥各部分性
质相同,其中正确的是 ( B ) 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③⑤⑥
5.已知20℃时,氯化钠的溶
解度为36g。在此温度下,
2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的
质量为( C )
A.36g B.3.6g
C.7.2g
D.10g
6.下列做法能改变溶液中溶质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根据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的意义分别是 什么? (2)C.C1.C2三点表示溶液 的状态及意义是什么? (3)采用降温结晶.蒸发结 晶.升温结晶的物质分别 是什么? (4)当温度 时,SB>SA>SC; 当温度 时,C饱和溶液 的质量分数大于A饱和溶 液的质量分数. (5)t40C时,相同质量的 A.B.C饱和溶液降温至 t10C,析出晶体的质量大 小顺序为 .
10.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 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
1升高温度 2降低温度 3温度不变条件下加入适量的硝酸钾晶体 4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加入适量的水 5恒温蒸发一部分水 6倒出一些硝酸钾溶液。正确的是( ) A 1 , 3 , 5 B 2 , 3 , 5, C 2 , 3, 6 D 1 , 3, 4 11.物质的溶解度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1溶剂性质 2温度高低 3溶质性质 4溶质和溶剂 的质量 5溶液的总质量 6气体的压强的大小 A 1, 2, 4, 5 B 2 , 3, 5, 6 C 只有4,5 D 2 , 3, 4, 5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对应关系(室温20OC)
溶解性的分类: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g~10g 0.01g~1g <0.01g 溶解度: >10g
4、溶解性 影响因素:
溶质.溶剂的性质(内因—决定因素) 温度(外因——影响因素)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KNO3、NH4O3、NaNO3等)随温度 的升高而增大。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NaCl、KCl、NH4Cl等)随温度的升 高变化不大。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如Ca(OH)2等)随温度的升高反而 减小。 气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溶液 白磷 五水 名称 二硫 硫酸 化碳 铜溶 溶液 于水 溶质 名称 溶剂 名称 均一的 ——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的 ——外界条件不变,溶液不分层 思考: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澄清的液体都是溶液吗? 3.溶液是特殊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不一定液体 澄 碘 稀 酒 面粉 清 酒 盐 精 分散 石 酸 水 在水 灰 溶 中 水 液 10克 色拉 油和 20克 汽油 碳酸 牛 氧化 汽 钙投 奶 钠溶 水 入盐 于水 酸
14.室温下,向一定质量的NaCl溶液中加入10 g NaCl固体, 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10g水后,剩余固 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D.加水后可能是饱和溶液
15.某温度下,溶质质量分数为26%、密度为ρ的食 盐水一杯,倒出半杯后,剩下食盐水的质量分数和密 度分别为( ) A. 26% , 1/2ρ B. 13% ,ρ C. 26% , ρ D. 13% , 1/2ρ 16.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加入溶质 D倒出溶剂
1、实验室现有相同体积且无污染的饱和食盐水和蒸 馏水各一瓶,如何将它们区别出来? (1)尝味道(2)测密度(3)加少量食盐(4)测 液体的沸点(盐水的沸点比水高)(5)加热蒸发, 有固体析出的是食盐 2、含有蔗糖晶体的溶液A,从冰霜里取出放置一段 时间后,晶体慢慢消失,形成溶液B。对于溶液A和B, 一定处于饱和状态的是 ,其中溶液溶质质量 分数较大的是 。 3、在一定温度下,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该物质,振 荡后加入的物质质量并不见少,则原溶液是 溶液, 再将该混合加热,未溶解的物质全溶解,这说 明 。 4、在配制一定质量的食盐溶液是要使食盐尽快溶 解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原理是什么?
2.特征
4、溶液的用途 a.化学反应在溶液里通常是比较快的 b.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重要意义
5、溶解过程常伴随温度变化
NaOH.生石 灰.浓硫酸 温度的 变化 NaCl.硝 NH4NO3 酸钾
升高
不变
降低
洗涤餐具的方法:只用冷水,只用热水,在冷水中加 几滴洗涤剂,在热水中加几滴洗涤剂,上述那种方法 洗涤最干净?
12、有两瓶硝酸钾溶液,一瓶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 数为40%),另一瓶为10%的溶液,下列实验操作中,无法区 分这两种溶液的是 ( ) A.加一定量的水 B.加入少量硝酸钾晶体 C.略降低温度 D.t℃时,蒸发少量水
13.将20℃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升温至50℃(不考虑水分 的蒸发),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 A.氯化铵的溶解度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溶质的质量
5、病人在医院接受静脉注射或 氯化钠注射液 滴注时,常用到生理盐水即氯 【规格】100ml 0.9g 化钠注射液。右图是某药业公 【注意】使用前发现溶 司生产的氯化钠注射液包装标 液中有絮状物、瓶身细 签上的部分文字,请回答:(1) 微破裂等均不可使用. 该注射液里的溶质_____;(2) 【贮藏】密封保存 常温下,一瓶合格的氯化钠注 射液密封放置一段时间后,是 否会出现浑浊现象.为什么? 6、饱和溶液降温时 析出晶体,析出晶体后的溶 液 是该温度下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填“一定” 或“不一定”) 7、吃火锅时,我们虽然没往锅内继续放盐,但汤越 吃越咸,这是因为( ) A.汤的上部淡下部咸 B. 汤内盐的质量分数随着水份的蒸发而增大 C. 汤内锅底的盐没溶解 D. 其它原因
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一定增大 B、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温度不变,某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变 D、降温时,饱和溶液可能不析出晶体
9、粗盐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能溶于水)。工业上常 把粗盐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过滤出食盐。对 这一过程认识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粗盐中的氯化镁的含量基本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基本不变 C浸洗后,食盐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 D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数次地使用下去
二、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及 溶解度表
饱和溶液:一定的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
两个前提
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溶解过程仍进行 V溶解 = V结晶 其它溶质可溶
有晶体析出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对于不同的溶质来说,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 稀溶液也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对于同种的溶质来说,在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比不饱和 溶液一定要更浓; 但如果不是在相同温度或不同溶质,则不一定。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①升高温度 ②加入溶剂 ③减少溶质 饱和溶液 ①降低温度 ②蒸发溶剂 ③加入溶质 不饱和溶液
思考:粗盐提纯实验中,主要步骤有哪些?每一步中 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溶解 过滤 蒸发结晶 洗涤烘干 搅拌.加 搅拌.使 引 转移结 速溶解 流 受热均匀 晶物
溶液配制
(一)固体溶质与水
步骤: 1、计算; 2、称量与量取; 3、溶解。
(二)浓溶液加水稀释
步骤: 1、计算; 2、量取; 3、稀释。
m溶液 = m溶质 + m溶剂 V溶液 < V溶质 + V溶剂 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溶质、溶剂 的判定方法 1、如果没有特别指明,溶剂都是指水 2、固液互溶、气液互溶,液为剂。 3、液液互溶,量多为剂。(水例外) 4、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无水部分是溶质 5、若反应,则生成物是溶质
溶质、溶剂的判定练习
5.气体溶解度:标准大气压下,一定温度时,某气体在 1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上的点(恰好饱和).曲线 下方的点(不饱和).曲线上方的点(饱和+晶体) (2)曲线的坡度的含义:(1)曲线越徒峭,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越大,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就越多。 (2)曲线越平缓,溶解度受 温度影响越小,饱和溶液降温析出的晶体就越少。
C1
c a b
C2
(6)若A中含B,B中含A,C中含 A,分别如何提纯? (7)若将t30C的A饱和溶液升 温至t40C或降温至t20C,则A 点如何移动?质量分数如何 变化? (8)ABC中属于易溶的是什么?
冷却
饱和溶液+晶体
1、溶解性:(定性)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的溶解能力的大小
2、溶解度:(定量)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溶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思考: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它表示什么意义?
①在30℃时, 45.8g硝酸钾溶解到100克的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②在30℃时,100克的水中最多能溶解45.8g硝酸钾
复习3
溶液1 有关概念
一、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区别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名称 形成过程
性质特点 举
固体小颗粒分 小液滴分散 固.液.气溶 在液体中 解在液体中 散在液体中 均一.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不稳定
不均一.下沉 不均一.上浮 牛奶.肥皂水 洗衣粉水
长期放置 均一.不分层
墨水.硫酸钡 例 碘酒.矿泉水 食盐水.硫酸铜 黄河水.血液
21.A图表示硝酸钾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 况。B图中甲、乙试管分别盛有硝酸钾、氢氧化钙的饱 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 种物质后,甲试管中固体减少,乙试管中的固体增加, 则加入的物质不可能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氧化钙 D.氯化钠
22.下列混合物分离,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分离的是( ) A.混有泥沙的粗盐 B.混有少量食盐的硝酸钾 C.混有少量水的酒精 D.悬浮在池塘水中的小颗粒 23.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通常采用 方法。而冬天 北方的盐湖中有纯碱晶体析出,这是因为 。
一、判断题: 1、物质溶于水时,常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 2、升高温度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溶液 3、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就是溶液 4、 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5、 食盐水和汽水混合得到的还是溶液 6、 果汁能溶于水,果汁是溶质 7、m克氯化钠和n克水混全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等于或 少于(m+n)克。 8、溶液是一种固体溶解在水中形成的; 9、有固体溶质与溶液共存时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 该固体溶液的饱和溶液 10、在饱和溶液中再加入任何物质都不可能溶解。 11、75%的医用酒精消毒液,溶剂是酒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