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教案《恒星的一生》
恒星的一生教案

《恒星的一生》教学设计科学(浙教版)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3节一、教材分析本节设一课时。
本课时是浙教版教材科学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前2节学习了宇宙的起源—大爆炸理论、太阳系的形成—星云学说,这一节要对宇宙观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了解恒星一生的演化过程。
人类对宇宙来说太短暂了,对宇宙某个恒星的观察会认为没有什么变化的,自从有了哈勃望远镜,天文学家们获得了大量没有受大气层干扰的重要数据,通过大量信息和合理的假设,天文学家们建立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的一生》一节所描述的是该理论体系中关于恒星运动的理论,有一定观测依据作支撑。
本节。
对前2节作小结二、学情分析关于宇宙的知识,学生知道的很少,但非常感兴趣。
在小学和七年级时有过关于宇宙的点滴了解,关于银河系、太阳系了解稍多一些。
本章1-3节介绍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相差甚远。
而宇宙中的各种“特别的恒星”如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超新星、中子星与黑洞等“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学生非常的陌生,但又听说过这些名称。
因此要让学生对恒星的一生建立整体概念要通过视屏、图片来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教师的讲述建立理性概念。
恒星在不同的阶段演化的过程要涉及复杂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对于九年级的学生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深入浅出的讲述,不要涉及深奥的物理知识,但学生很有热情了解,要鼓励,并告诉学生这里大有学问,有志者可以将来去从事天文研究。
三、教情分析《恒星的一生》内容属于天文知识,现在在初中任教的科学教师几乎都没有系统接受过这方面的学习,甚至培训都没有。
所以这些知识对教师本身就是极大的挑战。
教师们大都从网上查阅了一些知识,再结合教材、教参一整合,就将这些教师自认为正确的知识教下去了。
这个现状目前暂时难以改变,教师们对这些内容的教学目标应更多注重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知识点的讲述也得告诉学生这是目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有待于发展。
不要将知识说死。
四、设计理念1.尽可能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对科学的兴趣。
1章3节恒星的一生--浙教版(201911新)

红巨星:红色,直径比太阳 大10~100倍,亮度比类似 太阳的恒星大得多。
体积、亮度、温度
白矮星:埃利斯行星状星云 的中心有一颗密度很大、体 积和亮度很小的白矮星。
体积、亮度、密度
超新星:在超红巨星的爆炸中 诞生。
密度
黑洞:密度比白矮星大得多, 在它附近的所有物质都会被 吸进去,永久吞没(贪婪、 永不满足)。
密度、颜色
根据你的观察,你认为这些“恒 星”和太阳比较有什么不同?
恒星和太阳主要表现在体积、颜色、温度和亮度等 方面有所不同,证实了恒星的一生在不断地进行着 演化!
太阳的未来
1
2
345Fra bibliotek61 成年的太阳
2、3、4 红巨星
5 白矮星
6 暗矮星
可以维持100 亿年,现已步
入中年
太阳的晚年 期,可停留10
A
大质量 恒星
大质量恒星的演化
B
超红巨星 A
超新星 B
C1
C2 C1 中子星
黑洞 C2
大恒星的衰老和消亡的过程和 太阳有什么不同?
小结
恒 成年的太阳
红巨星
星
的
演
化 大质量
恒星
超红巨星
白矮星
暗矮星
超新星
中子星 黑洞
亿年
体积极小,密 完全“熄灭”,
度很高
看不见、永存
当太阳内部的氢耗完,成 为一个红色的“巨人”,太阳系会
是怎样一个光景呢?
水星将化为蒸汽;金星的大气将会吹光;地球上 的海洋将沸腾,地球被燃烧的残骸会继续在巨型 太阳灼热而极稀薄的大气里转圈。
了解了太阳一生的演化后,你 对宇宙有了什么新认识?
每一颗恒星都有其诞生、走完生命周期和最终死 亡的过程,恒星是不会永久存在的,宇宙处于不 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恒星的一生教案2

第3节恒星的一生教学目标:1、认识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2、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3、知道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教学重点: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与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学情分析与教学建议:1、对于宇宙中各种“特别的恒星”如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超新星、中子星与黑洞等“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学生非常的漠生,因为平时极少关注。
(只有少数天文爱好者才了解)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有大量的实物照片和视频支持学生的学习。
2、由于解释不同溶化阶段的恒星之间的转化机理会涉及到许多很深奥的天文学、物理学的专业知识。
(如氢聚变成氦的热核反应、碳聚变成氖和镁。
然后又是硅和硫,最终硅成为铁;恒星内部的辐射压、辐射压将抵挡不了它本身的引力等),学生很难理解。
因此,本节教学中利用天文照片、视频、动画时,对此名词只是一带而过不要作任何的说明。
3、学生了解了的特别的“恒星”气体星云、主序星——红巨星、白矮星、暗矮星、超新星、中子星与黑洞后,若组织学生从这些天文现象探讨恒星的一生则太难最好是直接阐述恒星的一生。
本课时教学我认为最好以讲授法让学生了解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它们之间转化关系。
讲述时尽可能简单、通俗易懂。
介绍后恒星的一生后可由学生复述太阳的演化巩固对太阳演化的掌握。
4、学生恒星与太阳的演化之后,有兴趣可以介绍黑洞的初步知识及人类对黑洞的探索。
培养学生探究未来的理想与兴趣。
背景资料:(二)恒星的诞生-星卵作为恒星诞生地的星际气体云团十分稀薄而且温度极低,云团中与引力相抗衡的气体压力很弱,引力的作用使得云团缓慢地收缩。
超新星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或云团周围一些亮星向外喷射的高热气流(称为"星风")都会使云团中出现不均匀的密度分布,造成云团中出现多个密度中心,这些密度中心周围的气体分别向这些中心收缩,形成一个个小云团。
收缩过程中,小云团中心温度升高,旋转加快,密度越来越大,演变成中心有核,周围由盘状物质包围的形状,云团的表面温度一般为绝对温度2000-3000度,质量与太阳相仿,只发出红外辐射,不发射可见光,所以还只是恒星的胚胎,或形象地称之为"星卵"。
最新科学:1.3恒星的一生教案(浙教版九下)

第1节种群和生物群落(4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概念2、学会识别种群,区别不同的生物群落3、了解种群的基本特征、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4、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生命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重点难点:种群、群落的概念、种群的特征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堂引入:同种或不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的关系怎样?生物与其生活环境之间又有什么联系?一、认识生物种群读图:这些生物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苔藓金鱼藻灵芝蝗虫――它们不是同一种生物,因为它们的形态、结构并不相同。
物种(species):一群生物,它们的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生育子孙后代。
读图:看上面几张图片,有什么共同点?种群(population):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强调:种群并不是许多生物个体的简单相加,且也有三个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点: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练习:1、一个池塘中的鲢鱼、鲤鱼等鱼群。
则这个池塘中全部的鱼是否一个种群?2、判断下列属于种群的是哪一项[]A.一片森林里全部的蛇B.一座山上所有的树C.一片农田中所有的虫D.一块稻田中所有的水稻强调: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人们总是希望它们越来越多;如果某种生物对人类是有害的,人们总想使它们越来越少。
由此可见: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要研究种群数量的变化,首先要了解种群的一些特征。
这些特征主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等。
视频演示:种群知识介绍1、种群密度――指一定范围(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①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往往差异很大(以新疆北塔山荒漠草原地带的黑驴和灰仓鼠为例)。
②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有差异(以不同季节的一片农田中的东亚飞蝗为例)。
九年级科学下册:第1章第3节 恒星的一生基础知识分析(浙教版)

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行星状物质: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恒星的一生
•决定恒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
星际气体 原恒星 主序星
太阳—→红巨星—→白矮星 —→暗矮星
主序星中子星
大恒星—→超红巨星—→超新星—→
黑洞
学说
祖先
进化原因
核心思想
布丰进化学说
相同
环境的改变(气候)
物种可变
拉马克学说
不同
用进废退
物种可变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
相同
自然选择
物种可变(过度繁殖.适者生存,遗传变异.生存斗争)
热核反应而产生的。
恒星的一生

恒星的一生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第3节恒星的一生胡月艳一、教材分析《恒星的一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从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复习引入,介绍宇宙中一些“特别”的恒星,引起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太阳的一生及大质量恒星的一生,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恒星并不永恒,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诞生走向死亡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和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和方法:恒星的一生虽然是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但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物。
本节课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增强“爱学”“乐学”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恒星的一生,增强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并使学生以辨证唯物的眼光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和大质量恒星的一生演变历程。
2、教学难点:各阶段的物质、密度、质量等的变化。
四、教学理念:本节课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宇宙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想象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在太阳系形成我们了解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对照图片回顾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投影:太阳系的图片小结:这样太阳系的家族诞生了。
思考:太阳称为恒星,是不是永恒不灭了呢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恒星的一生。
新课教学讲述:为什么科学家会有这样的预言呢这是科学家长期天文观测提出来的。
科学九年级下浙教版1.3恒星的一生教案2

第3节恒星的一生一、教材分析《恒星的一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下)第一章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从太阳及太阳系的形成复习引入,介绍宇宙中一些“特别”的恒星,引起学生的猜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太阳的一生及大质量恒星的一生,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恒星并不永恒,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由诞生走向死亡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和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过程和方法:恒星的一生虽然是学生不太熟悉的内容,但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物。
本节课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授和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探索宇宙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新知识,增强“爱学”“乐学”的情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恒星的一生,增强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并使学生以辨证唯物的眼光看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太阳和大质量恒星的一生演变历程。
2、教学难点:各阶段的物质、密度、质量等的变化。
四、教学理念:本节课本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宇宙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想象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学生搜集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流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在太阳系形成我们了解了“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对照图片回顾太阳系是怎样形成的?投影:太阳系的图片小结:这样太阳系的家族诞生了。
思考:太阳称为恒星,是不是永恒不灭了呢?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新课教学讲述:为什么科学家会有这样的预言呢?这是科学家长期天文观测提出来的。
现代天文观测发现,在宇宙中,除了和太阳外貌一样的恒星外,还有许许多多很特别的恒星,我们来认识一下投影:红巨星、行星状星云、超新星、中子星、白矮星、黑洞。
最新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恒星的一生》教案.doc

中子星: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红巨星”阶段大约有10亿年。然后,一切可“烧”的“燃料”都用完了,红巨星开始再次收缩,越变越小,大约只有现在的体积的十万分之一,才稳定下来。尽管表面温度可以高达1万度,但表面积变小了,发出的热量会大大减少,这时,太阳就进入了“老年期”,成为“白矮星”一样的天体,表面温度高、体积小、密度很大(每1cm3物质有10吨重)。由于没有内部能源,所以这个“老年期”并不能永远维持下去,而是逐渐冷却,最后成为一个黑暗无比的“暗矮星”。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
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过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也是由星云形成的。
图:太阳
设疑: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生答:不能
师: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板书:1.3恒星的一生
师:恒星有很多种,你认识以下这些恒星吗?
大约再过50亿年,太阳核心部分的“燃料”用光后,就会猛地又收缩一下。这一来,温度再次猛增,使外层原来没有烧过的“燃料”也“烧”起来了。此时,太阳会猛烈地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太阳会胀得很大,太阳能把水星和金星都“吞掉”。地球轨道恰好在这个胀大了的太阳表面的位置。这时的地球即使不被炽热的太阳“吞掉”,也会被烤得熔为一团熔岩.但与此同时,也会有其他小行星变得适合人类居住,也许那就是人类未来的避难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唐镇中备课用纸
课题 6.1.3恒星的一生
教学目标1、知道恒星的不同发展阶段:红巨星、超新星、白矮星、暗矮星和黑洞。
2、了解太阳一生的演化过程。
3、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过程。
教学重点恒星的一生
教学难点恒星的一生
学具准备图表
教学教法图表法、讲授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复习:地心说:托勒密及核心内容
日心说:哥白尼及核心内容
太阳系中九大行星的运动特点:
星云说的主要内容。
过渡:太阳系的中心-----太阳,也是由星云形成的。
图:太阳
设疑:太阳是一颗恒星,恒星真的能永恒吗?
生答:不能
师:科学家预言:太阳和太阳系最终将走向“死亡”。
那么恒星的一生又是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学习1.3恒星的一生。
板书:1.3恒星的一生
师:恒星有很多种,你认识以下这些恒星吗?
图:
生答:
师:分别讲解各种恒星
红巨星:称它为“红”巨星,是因为在这恒星迅速膨胀的同时,它的外表面离中心越来越远,所以温度将随之而降低,发出的光也就越来越偏红。
不过,虽然温度
降低了一些,可红巨星的体积是如此之大,它的光度也变得很大,极为明亮。
肉眼看到的最亮的星中,许多都是红巨星。
红巨星的体积很大,它的半径一
般比太阳大100倍。
行星状星云:质量大于太阳质量1.4倍,外围的气体及冰粒便会以每秒数十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外貌像土星的光环一样,天文学家叫行星状星云,而剩下
的核心的光度会暗淡下去。
超新星:是恒星在死亡前的一次大爆发,所释放的能量,发出的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爆炸将星球物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四面八方发射。
每一颗恒星一生
之中最多只可能发生一次。
白矮星:是一种很特殊的天体,它的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它的密度在1000万吨/立方米左右。
白矮星是一颗已死亡的恒星,中心的热核反应
已停止。
中子星:质量约是太阳4-10倍的恒星在超新星爆炸的过程,遗留下来的核心变成一颗体积很小,质量却很大的中子星,由中子构成,密度为水的1014倍,仅
1cm3的质量就有全球人类那么重,直径仅为30km。
黑洞:质量比太阳大10倍以上的恒星,超新星爆炸后会形成“黑洞”。
黑洞会把附近所有的物质都吸进去,就连光线也会被吞没,所以我们是看不见黑洞的。
但是
如果黑洞附近有另外一颗恒星,我们可以从这颗邻近恒星的物质被吸入黑洞时
的情形,证明黑洞的存在
讨论:这些恒星与太阳有何不同?
生答:
讲解:红巨星:表面温度比太阳低,但体积比太阳大,亮度比太阳高。
行星状物质:质量体积比太阳大,但亮度较暗。
超新星:亮光相当于十亿颗太阳
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体积小、亮度低,但质量大、密度极高。
图:恒星的一生
讲解:恒星的不同的发展阶段
问:而恒星的寿命主要与哪个因素有关呢?
生答:
讲解:决定恒星寿命的因素只有一个——质量!
质量愈大,寿命愈短!15倍太阳质量1千万年
1倍太阳质量1百亿年
0.2倍太阳质量1万亿年
太阳可活一百亿年,而天狼星的寿命却只有几百万年。
按比例来看,如果太阳可活七十岁,天狼星只能活三天!
过渡:而太阳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生答:
讲解:太阳的一生大致是100亿年。
大约在50亿年以前,一团十分巨大又十分稀薄的气体云,在自己的重力作用下收缩着。
它开头收缩得很快,后来由于内部发热,收缩慢了下来,直到形成一批高热、密头的气体大团块,这些就是“原恒星”,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太阳. 太阳进一步收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