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
母 乳 喂 养

• 喂奶时尽可能让婴儿吃到后奶,获取更多的营养
二、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2.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
• 帮助母亲在产后1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1)早吸吸吮刺激催产素分泌,促进宫缩,减少
母亲产后出血 (2)强化婴儿吸吮能力,让新生儿学会吃奶 (3)反射性刺激催乳素分泌,促进乳汁产生 (4)早吸吮利于婴儿获得初乳营养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环抱式
* 母亲将婴儿放在胳膊下
* 用枕头适当托住孩子的身体 和头部 •母亲的另一只手托住乳房, 帮助孩子含接乳房
•适合:双胎、婴儿含接困难、 治疗乳管有阻塞或喜欢这种体位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 适合非常小的婴儿 • 伤残儿或喜欢这种体位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 需注意的问题
• 避免座位太低,使母亲膝部抬得过高 • 避免座位太高,母亲不宜将婴儿抱在平行于乳房的位置, 身体易前倾。可在母亲腿上放枕头托住婴儿 • 避免坐姿靠前,没有物品支撑母亲的背,身体紧张且不舒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1. 喂奶的体位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坐位
*两肩放松,座椅要有靠背,不宜过高 *母亲坐的椅子高度要适宜 *可利用垫子或枕头
三、母乳喂养的技巧
侧卧位
* 母亲侧卧位
•婴儿侧卧位,头不要枕在母亲的
手臂上 * 母亲不要用手按住婴儿的头部
适合: * 剖宫产术后
* 正常产后第一天
* 习惯卧位喂奶的母亲
• 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对婴儿进行纯母乳喂养,
以实现婴儿的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 • 之后,为满足其不断发展的营养需要,婴儿应获 得安全的营养和食品补充,同时继续母乳喂养至 2岁或2岁以上
二、支持母乳喂养的措施
• 纯母乳喂养:只给婴儿吃母乳,不添加任 何的液体和固体食物(包括水)。但可以 服用维生素或矿物质补充剂和药物滴剂或 糖浆。对于挤出的奶不用奶瓶喂养(可用 小勺小杯)
纯母乳喂养的名词解释

纯母乳喂养的名词解释
3. 独家母乳喂养:独家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在头六个月内只接受母乳喂养,不添加任何其他 食物或液体。这种喂养方式有助于提供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并有助于建立母婴之间的亲密 关系。
4. 部分母乳喂养:部分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同时接受母乳和其他食物(如配方奶粉或固体食 物)的喂养方式。这种喂养方式可以根据母亲和婴儿的需求和情况进行调整。
5. 母乳代用品:母乳代用品是指用于替代母乳的配方奶粉或其他液体食品。在无法进行纯 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母乳代用品可以作为婴儿的替代食物。
纯母乳喂养的名词解释
需要注意的是,母乳喂养是一种个人选择,每个妈妈和婴儿的情况都不同。如果有任何疑 问或困惑,建议咨询医生或专业的产后护理人员。
纯母喂养的名词解释
纯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在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完全以母乳作为其主要食物来源,不添加任 何其他固体食物或配方奶粉。以下是对纯母乳喂养的名词解释:
1. 母乳:母乳是母亲乳腺分泌的乳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抗体,可以满足婴儿的生长 和发育需求。
2. 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在头几个月内完全以母乳为食,不添加任何其他固体 食物或配方奶粉。这种喂养方式有助于确保婴儿获得最佳的营养和免疫保护。
母乳喂养名词解释

母乳喂养名词解释母乳喂养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通过吮吸母亲乳房来获取营养的喂养方式。
以下是对于母乳喂养相关名词的解释:1. 乳汁:乳汁是由乳腺分泌的,由水分、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组成的营养液体,对婴儿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2. 乳腺:乳腺是女性乳房内部的腺体,负责产生和分泌乳汁。
乳腺通常在孕期开始增长,并在分娩后发挥作用。
3. 催乳:催乳是指通过各种方法促进乳腺产生更多的乳汁。
常用的催乳方法包括频繁哺乳、按摩乳房、使用催乳器械等。
4. 乳头:乳头是位于乳房中央的圆锥状突起物,是婴儿吮吸乳房的出口。
乳头周围还有乳晕,可以帮助宝宝更好地找到和吮吸乳头。
5. 哺乳:哺乳是指宝宝通过吮吸乳头获取乳汁的过程。
母乳喂养中,哺乳是通过将乳头放入宝宝的嘴巴中,让宝宝吮吸乳房达到摄取营养的目的。
6. 持续哺乳:持续哺乳是指宝宝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吮吸乳房,以促进乳腺产生更多的乳汁。
持续哺乳可以增加乳腺刺激,从而促进乳汁分泌。
7. 频繁哺乳:频繁哺乳是指宝宝在一天内需要经常吃奶,通常是每2-3小时一次,以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
频繁哺乳可以维持较高的乳汁供应。
8. 混合喂养:混合喂养是指既通过母乳喂养又通过其他方式喂养宝宝,如奶粉喂养或固体食物喂养。
混合喂养可以提供其他类型的营养,但可能会对母乳供应产生影响。
9. 泵奶:泵奶是通过乳房泵将乳汁抽出来储存或供应的过程。
泵奶可以让母亲在无法直接喂养宝宝的情况下仍然提供母乳。
10. 奶量:奶量是指一次泵奶或哺乳过程中产生的乳量。
奶量通常根据宝宝的需求和母亲的乳腺产能来决定。
以上是对母乳喂养相关名词的解释,了解这些名词可以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母乳喂养的过程和方法。
母乳喂养具有丰富的营养、增强母婴情感联系以及提高婴儿免疫力等多种好处,因此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之一。
母乳喂养

哺乳指导--侧卧位哺乳
• 情景指导 • 要求:母婴保健师用语言描述引导产妇
进行侧卧位哺乳姿势指导 • 时长:≤3min • 适用对象: • 剖腹产 • 分娩时出现过难产
哺乳指导
• 3、环抱式哺乳 • 宝宝放在体侧的胳膊下方,面朝产
妇,宝宝双脚伸在背后 • 产妇用手托起宝宝的肩、颈和头部 • 产妇身体稍微前倾,让宝宝的口鼻
(一)哺乳指导
• 宝宝的含接姿势
(一)哺乳指导
• 5、喂奶后将余奶挤出,再挤出一滴奶 涂在乳头周围,并晾干。
• 6、竖抱新生儿拍嗝,用空心掌轻轻拍 打后背,使新生儿打嗝后再让其右侧卧 位避免呛奶,并观察是否有溢奶现象。
(一)哺乳指导
注意事项 1、指导产妇采用正确姿势进行哺乳(呛奶、窒息)。 2、两侧乳房应按先后顺序交替进行哺乳,时间不宜太长(≤20min);哺乳时应吸空一侧再吸
另一侧;如果乳汁过多,不可积乳过久。 3、不要让新生儿含着乳头睡觉。
哺乳指导
• 1、坐位哺乳情景指导 • 要求:母婴保健师用语言描述引导产
妇进行坐位哺乳姿势指导 • 时长:≤3min • 适用对象: • 顺产的足月儿
哺乳指导
• 2、侧卧位哺乳指导 • 产妇在床上侧卧 • 背后用枕头垫高,斜靠躺卧 • 产妇身体下侧的胳膊枕在自己头下 • 另一只手抱着宝宝的腰骶部
(2)免疫 尤其初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SIGA)能增加新生儿的免疫力,免受细菌感染(感冒、腹泻等) (3)便捷 经济方便、不受细菌污染,能保持新鲜、温度适宜、 (4)情感交流 母婴的接触、对视、感受肌肤之亲都能增进母婴感情; (5)形体恢复 母乳喂养可以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同时可消耗母体脂肪等热量,从而加快产褥期的恢复; (6)防癌避孕 有效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助于推迟再次妊娠
母乳喂养 PPT课件

正确的方法能有 效减少哺乳问题,如 乳头疼痛或皲裂,帮 助妈妈更好的将母乳 喂养坚持到底,并体 会母乳喂养所带来的 乐趣。
生后头2周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期
要做到一:尽早开奶
新生儿娩出10分钟内,母亲就可在产房把婴儿抱 在怀中进行第一次吸吮。尽管此时并无乳汁分泌,但 婴儿及早适应母亲的乳头,并通过有力吸吮刺激对以 后乳汁的正常分泌和母婴相依感情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3、喂奶后婴儿感到满足,表情快乐,反应灵敏, 入睡时安静。
4、每天换尿布6次左右、大便每天2-4次,大便 呈金黄色糊状。
5、婴儿体重每周增加150g左右。 6、满月时体重要增加600g以上。
(1)乳母的营养状况
乳母的饮食、营养状况是影响分泌量及泌乳期长短。 乳母饮食应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充 足的热量。
[3.3.1 前奶]开胃菜,含有多量的水和糖,“解渴”, 安慰性吸吮主要吃前奶,避免摄入过多热量
多易配 ,导方 引致奶 起热没 儿量有 童摄变 肥入化 胖过, 。
[前奶] 脂肪
蛋白质
乳糖
[后奶] 脂肪
蛋白质
乳糖
[3.3.2 后奶]正餐,含有丰富而高热量的脂肪,“耐 饿”,饥饿时大量摄入后奶
喂哺后排气----防溢乳
是指除母乳外, 不喂给孩子其它食品 及饮料,包括水(除 药物、维生素、矿物 质滴剂外;也允许吃 挤出的母乳。)
婴儿6个月后,须 为婴儿添加辅食,又称 过渡期食品。
尽管母乳是婴儿最合适的营养品,但4~ 6个月后,由于婴儿消化器官和功能逐渐完 善,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成熟,对食物的质 和量有了新的要求,若不适时添加辅食,则 易导致婴儿营养缺乏,体重减轻及容易感染 疾病等。
母乳喂养儿生后1~2年生长发育正常
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喂养技巧

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喂养技巧母乳喂养是指婴儿在出生后,通过吸吮母亲乳房中的乳汁来获得营养和抵抗力的一种喂养方式。
母乳喂养不仅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还对母亲自身有许多好处。
本文将介绍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一些喂养技巧。
一、母乳喂养的好处1. 提供全面的营养母乳是宝宝最完美的食物,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能够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促进宝宝的智力发展和免疫系统的健康。
2. 增强免疫力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体和免疫细胞,能够帮助宝宝抵抗病菌和疾病。
通过母乳喂养,宝宝能够获得母亲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3. 降低过敏风险母乳中含有丰富的免疫因子和抗过敏物质,能够帮助宝宝建立免疫系统,降低过敏的风险。
相比于人工配方奶粉,母乳喂养能够减少宝宝对食物过敏的可能性。
4. 促进智力发展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脑营养素,如不饱和脂肪酸和胆碱等,能够促进宝宝的大脑发育和智力发展。
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宝宝在智力测试中得分更高。
5. 建立亲子关系母乳喂养是母亲和宝宝之间独特的亲密接触方式,能够增强母子之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亲子关系的建立。
二、母乳喂养的技巧1.正确的姿势母乳喂养时,妈妈应该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保持身体放松。
将宝宝的头部和身体轻轻地靠近乳房,使宝宝的嘴巴对准乳头。
确保宝宝的嘴巴张开到足够大的角度,以便能够吸吮到足够的乳汁。
2.掌握正确的吸吮技巧宝宝吸吮时应该用嘴唇覆盖住乳头和乳晕,将乳头深入宝宝的口腔。
宝宝应该用舌头和下颚的运动来吸吮乳汁,而不是用牙齿咬住乳头。
妈妈应该注意宝宝的吸吮动作是否正确,以免造成乳头疼痛或乳房堵塞。
3.保持良好的乳房卫生在喂养前后,妈妈应该保持乳房的清洁和干燥。
每次喂养后,用温水轻轻清洗乳头和乳晕,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避免使用肥皂或洗涤剂,以免刺激乳头皮肤。
4.合理安排喂养时间新生儿需要频繁地进食,妈妈应该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安排喂养时间。
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需要喂养8-12次,每次喂养的时间约为20-30分钟。
纯母乳喂养定义名词解释

纯母乳喂养定义名词解释
纯母乳喂养是指婴儿从出生开始一直以母乳为唯一的营养来源,不接受任何其
他形式的食物或营养补充。
这种喂养方式要求母亲将自身产生的乳汁直接喂给婴儿,无论是通过直接哺乳还是以母乳的形式使用奶瓶。
纯母乳喂养对婴儿的健康和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抗病毒、
抗菌成分和免疫物质,可以帮助婴儿建立免疫系统,预防感染和疾病。
母乳的成分也能满足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纯母乳喂养还有其他诸多益处。
母乳喂养可以促进母子之间的亲密联系,增强情感纽带,并有助于母亲产后恢复身体。
对于母亲来说,母乳喂养还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当然,纯母乳喂养不一定适合所有的母婴。
有些母亲可能由于身体健康或其他
原因无法履行纯母乳喂养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混合喂养或使用配方奶粉作为替代。
总的来说,纯母乳喂养被认为是最理想的喂养方式,因为它能够提供最适合婴
儿生长发育的营养和保护。
然而,每个母婴的情况都是独特的,最重要的是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适的喂养选择。
纯母乳喂养名词解释

纯母乳喂养名词解释纯母乳喂养(ExclusiveBreastfeeding)被认为是新生儿发育最佳方式,也是母乳喂养最全面和最有效的形式。
它是指新生儿6个月内仅摄取母乳,不给任何其他食物和饮料,也不给任何替代品或辅助品(如水、配方奶粉、米糊等)的母乳喂养。
纯母乳喂养的好处是巨大的,包括对营养、免疫力、健康及发育的支持。
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无异于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即尽可能延续地实施纯母乳喂养,并将纯母乳喂养延长至宝宝出生后的6个月。
研究表明,纯母乳喂养至少可以延长至宝宝12个月大。
纯母乳喂养使新生儿免受细菌感染、支气管炎等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减少腹泻、急性肠胃炎等消化系统感染的风险,减少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及心脏病等慢性病发病的风险。
它还可以帮助宝宝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改善宝宝的口腔健康,提高宝宝整体的抵抗力,还有助于提高宝宝的智力发育和学习能力。
与纯母乳喂养相比,混合喂养的风险更大,因为它给新生儿提供了额外的营养物质,这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发生营养不良、腹泻、口腔溃疡等症状。
此外,混合喂养可能会导致新生儿接触大量细菌,存在感染的风险。
此外,纯母乳喂养还有助于改善母亲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母亲每天喂养宝宝的过程中会产生催产素,这有助于降低母亲的压力水平,进而改善母亲的心理健康状态。
此外,母乳喂养还可以迅速排出母亲体内的废物和毒素,有助于恢复母亲的体形。
纯母乳喂养有很多好处,但它也有一些困难,比如母亲需要安排定期喂养,以及母乳供应不足的问题等。
因此,如果实施纯母乳喂养,母亲最好与医生和护士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正确的护理方法。
此外,在实施纯母乳喂养的过程中,母亲应该充分休息,同时补充营养,以保证良好的哺乳状态。
总之,纯母乳喂养不仅对新生儿有益,而且对母亲也有益。
所有母亲都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实施纯母乳喂养,因为母乳是婴儿身体发育最好的营养。
只有当母亲、宝宝及医务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配合关系,才能正确应用纯母乳喂养,让婴儿长大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乳喂养伴随着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和工作压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务白领,在生完孩子后,三个月就会给孩子改用奶粉来代替母乳喂,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坚持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是一种最天然、最卫生、最营养的喂养方式,不仅对妈妈的身体恢复与健康有好处,对孩子的健康发育更是有益。
(一)母乳喂养对婴儿的重要性母乳不仅仅是婴儿食物,它是一种种属特异性的机制,关系一生的健康。
对很多方面都有影响:对足月儿健康;肠胃道、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湿疹和其他遗传性过敏疾病;I 型糖尿病;炎性肠病;青少年和成人期肥胖;代谢综合征;神经认知、婴儿/青少年/成年发育延迟。
母乳是益生菌的来源,研究显示母乳中益生菌有高度个体差异(二)对母亲的重要性有助于母婴结合,产生一种密切并充满爱心的联系;有助于推迟再一次妊娠;帮助子宫收缩到以前大小,减少阴道出血,预防产后出血;减少母亲乳腺癌、卵巢癌的危险;保护母亲健康;保持母亲身材,可以消耗母亲多余脂肪。
(三)对家庭的重要性1. 经济:减少人工喂养费用。
2. 方便:母乳卫生、温度适合、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哺乳。
3. 减少婴幼儿医疗开支。
(四)对社会的重要性母乳喂养的孩子身体素质好,不易患病,有利于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母乳喂养的母亲对婴儿慈爱,有助于小儿智能、社交能力的发育,有助于家庭和睦、社会安定。
促使母乳喂养成功:人类婴儿是哺乳动物中唯一出生“偏胖”。
孕期最后6~8 周糖原、脂肪按指数储存,这些能量储存足够健康足月儿维持所需,即使他们只获得少量初乳。
额外乳汁不是必需,在这时候添加配方奶,反而有害。
(一)早开奶及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1. 分娩后皮肤接触及早开奶的重要性孩子出生后立即与母亲进行裸体皮肤与皮肤的接触。
早吸吮是指自然分娩后立即喂哺自己的婴儿或剖宫产术后回到母婴同室病房立即喂哺自己的婴儿。
2. 母婴同室的重要性(1)母婴同室的概念:母婴24 小时在一起,每天分开的时间不超过1 小时。
(1)重要性:母婴同室可保证按需哺乳,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母子感情。
母亲可以学到母乳喂养的知识,学会如何照顾孩子。
保证6 个月纯母乳喂养(二)母亲喂奶的姿势及婴儿含接的姿势1. 正确喂奶姿势孩子的头及身体应呈一直线,孩子的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
母亲抱着孩子贴近自己,若是新生儿,母亲不只托他的头部还应托着他的臀部。
托乳房的方法:C 字形托起乳房的方法,食指支撑着乳房基底部,靠在乳房下的胸壁上,大拇指放在乳房的上方。
两个手指可以轻压乳房改善乳房形态,使孩子容易含接,托乳房的手不要在太靠近乳头处。
2. 新生儿正确的含接姿势婴儿嘴张的很大,下唇向外翻,舌头呈勺状环绕乳晕,面颊鼓起呈圆形,婴儿口腔上方有较多的乳晕,慢而深地吸吮,有时突然暂停,能看或听到吞咽。
3. 按需哺乳的重要性(1)定义:当孩子饿了或母亲乳房胀了就应喂哺。
喂奶的次数和间隔时间不受限制。
(2)重要性:按需哺乳能保证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满足孩子的口欲,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频繁有效的吸吮能刺激泌乳素的分泌,加速产后子宫的复旧,并且预防奶胀。
4. 母乳不足的解决方案背部按摩操增加乳汁分泌:产后第二天进行早期背部按摩,帮助泌乳,效果最佳。
吸乳器“追奶”+ 乳旁加奶。
哺乳后吸乳/两次哺乳间吸乳一次,哺乳后或哺乳后1hr,各15 分钟,每天2~3 次,刺激喷乳反射。
(三)6 个月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母亲用自己的乳汁喂哺婴儿,不添加任何食品和饮料水(药物、维生素、矿物质除外)。
纯母乳喂养可增加母婴之间的感情,预防乳胀,减少因添加任何食品引起的乳头错觉、小儿过敏反应,避免因添加食品减少婴儿吸吮次数而引起的乳汁分泌不足。
增加婴儿的免疫力,预防感染。
(四)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分娩后早吸吮可促进下丘脑释放催产素,刺激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
早吸吮可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因为分娩后婴儿的觅食反射最强,是强化吸吮的好机会。
早吸吮刺激乳头,反射到大脑皮层,促进泌乳素分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乳房,建立泌乳反射,促进乳汁分泌。
早吸吮可增加母子之间的感情,促进母乳喂养。
母亲的初乳是婴儿早期最好的食品,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抗体,减少了婴儿得病的机会;并促进胎便的排出减少新生儿黄疸的发生。
(五)维持母乳喂养1. 如果母亲乳汁充足:纯母乳可以满足婴儿6 个月的生长发育的需要,之后每天加2~4 次副食,继续母乳喂养至2 岁。
2. 婴儿4 个月之前:不能加副食,因为婴儿体内无消化淀粉的酶,副食可造成消化不良、腹泻。
3. 密切观察新生儿:要严密观察生长发育的指标。
在正常范围之内,可以纯母乳喂养到6 个月。
如果婴儿生长过缓或总是饥饿贫血则应考虑加副食。
4. 工作后:鼓励母亲在单位每3 小时应挤一次奶,下班后可继续母乳喂养。
挤出来的奶放在冰箱内保存,第2 天用小勺小碗或奶瓶喂哺婴儿特殊情况下的母乳喂养(一)母亲患有感染性疾病患病母亲常可因各种原因停止哺乳,可能害怕传染上婴儿;住院治疗与婴儿分开。
母亲患病时,体内即产生抗体,婴儿在哺乳时从乳汁中可以获得这是对婴儿最好的保护。
患一般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母亲没有必要停止哺乳,母乳喂养并不增加婴儿患病的机会。
(二)乙肝产妇的母乳喂养母亲乳汁中病毒含量远没有血液中多,乙肝病毒的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血液,因此新生儿注射了乙肝疫苗就可以母乳喂养。
乙肝母亲所生的婴儿在出生后如果进行HBIG 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接种后,可以阻断大部分产时和产后HBV 的传播,即使进行母乳喂养,也不会增加婴儿再感染的机会。
注意事项:喂奶前应洗手,预防乳头皲裂。
皮肤、黏膜溃疡或破损,是乙肝病毒传播的通道,因此,母亲乳头皲裂或婴儿口腔的溃疡,均应暂停母乳喂养。
待伤口恢复了再行母乳喂养。
婴儿和母亲的用品隔离。
擦洗用的毛巾、脸盆,喝水用的杯子都应该独立使用。
定期对婴儿进行乙肝抗原抗体检测。
单纯乙肝携带者:新生儿出生后接种了乙肝疫苗,可以母乳喂养。
小三阳:孕妇孕期检测HBV-DNA 的病毒复制量,如病毒量很低,或没有病毒复制,出生后注射乙肝疫苗后,可行母乳喂养。
HBV-DNA 阳性或大三阳的母亲,特别是肝功能异常者提示病毒复制处于活动期,母乳的传染性大。
可于妊娠7、8、9 月分别注射 1 支乙肝免疫球蛋白,以减少宫内垂直感染的机会;新生儿出生后于0.1.6 月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实行联合免疫,可以母乳喂养。
(三)HIV 产妇的母乳喂养有研究表明,HIV 感染母亲的乳汁中58%含有HIV 病毒抗病毒药物治疗和预防的应用已使母婴传播的发生明显降低。
但是,抗病毒药物的预防应用并不能为接受母乳喂养的婴儿提供长期保护。
母乳喂养的任何时候都能够传播HIV,早期停止母乳喂养将缩短婴儿暴露于母乳中病毒的时间,从而减少传播危险。
若HIV 感染母亲采取母乳喂养,那么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她们的婴儿中有5%~20%会通过母乳感染HIV。
因此,在指导有关感染艾滋病母亲喂奶的问题,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
艾滋病感染母亲所生婴儿提倡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
当人工喂养是可接受的、可行的、支付得起的、可持续的进行人工喂养。
当无法满足上述条件时,婴儿生后建议纯母乳喂养,并且尽快转为人工喂养。
无论是HIV 感染的母亲,还是HIV 感染状态不详的母亲,都应该告诉她们在母乳喂养时应避免的可能造成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
HIV 感染的母亲因发病或者感染其他疾病,如果没有得到药物治疗,她的体内就会有大量病毒,易传染婴儿。
母乳喂养持续时间越长,传播的危险度越高,因为在母乳喂养期间,病毒随时会传给婴儿。
HIV 感染母亲若出现严重的乳腺疾病(如乳头出血、乳头或乳房溢脓、乳腺炎/脓肿),HIV 传染给婴儿的几率增加3.55 倍纯母乳喂养的同时,应减少乳腺疾病发生。
正确的母乳喂养技巧有助于避免这些问题发生,还可以减少HIV 传播。
母乳喂养同时给婴儿吃其他食物或饮料,食物或饮料可能导致婴儿腹泻和肠道损伤,病毒更容易侵入婴儿机体。
婴儿口腔损伤和鹅口疮使HIV病毒容易通过受损皮肤黏膜侵入婴儿机体。
婴幼儿的科学喂养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对宝宝最好的关爱,不仅是给选择好的食品,还要懂得科学的喂养方式。
宝宝的健康和宝宝的生活规律有着重大的联系,而宝宝的饮食是最重要的。
在4~6 个月以前,母乳或者配方奶是宝宝主要的营养来源。
选择母乳喂养的母亲们,要掌握哪些技巧呢?因为一些原因不能母乳喂养的母亲,如何选择奶粉呢?如何冲调喂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婴幼儿的科学喂养。
一、婴儿喂养(一)4 个月之内婴儿喂养1. 喂养要点(1)母亲愿意选择母乳喂养;(2)无条件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首选“婴儿配方奶粉”替代或补充;(3)正确判断孩子是否吃饱的简单方法;(4)知晓饮食均衡、休息充分、心情愉快,是保证母乳质和量的必要条件2. 常见问题及对策(1)母乳相对不足的认识:婴儿1 月左右时胃容量增至90 毫升左右,食量迅速增加此时母乳分泌量往往非同步增长,因此呈现乳量相对不足状态。
此时情况是较常见现象,一般不会持续较长时间,只要母亲放松身心,休息充分,饮食均衡,乳量大都能适应需求迅速增加,能够满足孩子需要。
此时需要指导家长尤其是母亲正确认识和对待,避免过分焦虑和情绪紧张。
(2)母乳喂养时怎样判断孩子是否吃饱:健康婴儿每次吃奶时间一般不超过20 分钟,通常4 分钟可以吃8~9 分饱,10~15 分钟完全吃饱,因此若吃奶时间超过20 分钟,常提示母乳量不足。
(3)人工喂养时怎样掌握奶量:胃容量是婴儿每餐摄入奶量的决定因素,不同年龄段婴儿喂哺奶量可参照下列胃容量标准:出生时7 毫升,4 天时40~50 毫升,10 天左右80 毫升,1~3 月为90~150 毫升,此后每月约平均增长25 毫升,1 岁末为250~300 毫升。
(4)怎样解读按需哺乳:“按需哺乳”是指孩子发出的“饥饿信号”进行哺乳。
正常情况下胃排空时间一般为:母乳2~3 小时,牛乳3~4 小时,早产儿胃排空更慢,易发生胃潴留。
所以在每顿保证喂饱的情况下,正常喂奶间隔一般至少为2 小时,而非一遇哭闹即行喂哺。
(5)母乳性黄疸的识别:是婴儿黄疸常见原因,生后42 天婴儿最为常见。
除黄疸外婴儿精神及吃奶好,体重增长良好。
皮肤黏膜黄疸特点为阳黄(明亮),而非黄绿色。
大便正常,小便淡黄色,不染尿布。
最长可持续至生后2~3 月,一般预后良好,极少引起胆红素脑病。
母乳性黄疸的处理原则:目前不主张以停用母乳作为治疗措施,反之应鼓励母亲喂哺孩子至少8~12 次,每天,以促进胆红素从肠道排泄。
若胆红素水平较高(≥8 毫克/dl),可酌情选用茵栀黄退黄。
葡萄糖对黄疸的消退毫无益处。
(二)4~6 月婴儿喂养婴幼儿喂养的弟一个关键期,辅食开始添加,自此年龄段开始婴儿易发生营养及生长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