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拉图第二章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

《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理想国》各卷读书笔记大全及心得感悟!第一部分《理想国》章节框架柏拉图的《对话录》中的许多篇目都涉及了政治哲学有关的问题,但其中有三篇的多数篇幅用来讨论政治哲学,分别是《理想国》、《政治家》与《法律篇》。

《理想国》一书则是柏拉图壮年时期的代表作。

读完此书,我感觉到柏拉图在书中论述的宽泛,如乔治·萨拜因在《政治学说史》中说到的“《理想国》是一部无法归入任何一门学科的论著。

它既不适合被归入任何现代社会研究的范畴,也不适合被纳入现代科学研究的范畴。

这部论著实际上论及了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书中包含了政治学、伦理学、哲学、心理学、教育学及艺术等诸多门类。

从书中我们可以一窥柏拉图的政治理念以及书中柏拉图国家理论的线索。

接下来按书中的章节进行梳理:第一卷:苏格拉底与众人就正义展开讨论(引入)苏氏与克法洛斯(玻勒马霍斯之父)谈论年龄与财富的话题,克法洛斯渐而提及了正义与不正义的问题。

克法洛斯认为正义应是讲真话与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又举例疯人朋友在反驳克法洛斯的观点。

玻勒马霍斯也加入讨论,认为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适如其份的报答,正义在平时也有用处。

帮助朋友,伤害敌人是正义的。

伤害不正义的人,帮助正义的人,算是正义。

色拉叙马霍斯插入对话,其认为正义是“强者的利益”,一种较为激进极端的正义观。

接下来的格劳孔的正义观则较为普遍:“正义的人生活的比较有益”。

与色氏谈论最后,苏格拉底则总结:“正义的人生活的好,不正义的人生活的坏”,但是关于正义的定义,苏格拉底还没有作出结论。

第二卷:进一步讨论正义,并从“个人的正义”转到“城邦的正义”以及城邦所需要的人格劳孔接替色氏与苏格拉底讨论,格劳孔提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做不正义事是利,遭受不正义是害。

遭受不正义所得的害超过干不正义所得的利。

所以人们在彼此交往中中既尝到过干不正义的甜头,又尝到过遭受不正义的苦头。

两种味道都尝到了之后,那些不能专尝甜头不吃苦头的人,觉得最好大家成立契约:既不要得不正义之惠,也不要吃不正义之亏。

2023最新-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优秀4篇】

2023最新-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优秀4篇】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优秀4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精心为大家整理的4篇《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理想国的读书笔记篇一这本书读的差点让我抽过去,要不是我们那个操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的熊老师笑眯眯的给了我七八本书,而且规定每本书要写至少一千五百字的读后感,要不不给学分,我是打死都不会读这些书的,可是你看。

可是英雄气短呀,为了不重修这门课,我只能忍了。

初读这本书时,因为书中有的字句拗口,再加上哲人的思想和思维着实让人捉摸不透,便没坚持下来。

不过,在仔细读了关于柏拉图的生平以及他所生活的时代,便重读。

虽然有很多地方还是不求甚解,但是仍旧被他的一些先进思想,还有他所向往的。

那个理想世界,深刻震撼着了。

不得不承认柏拉图确实是朵奇葩。

柏拉图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他的老师则是与他同样举世闻名的苏格拉底。

柏拉图在西方历史上最早创立了完整的哲学体系。

他的一生致力于钻研哲学。

他的最高理想便是哲学家应为政治家,政治家应为哲学家。

他更强调学以致用,将所学付诸实践。

后来,他更是创办了“学园”。

在讲学之余,柏拉图笔耕不辍,著书立说。

而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以对话形式所作的《理想国》·《法律篇》等。

其代表作《理想国》不仅是哲学家的宣言书,而且是哲人政治家所写的治国计划纲要,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巨作,对西方乃至全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以苏格拉底和克法洛斯的谈话开始,在某一方面他们俩达成了共识,他们都认为,痛苦的源泉不在于年纪,而是在于人的性格及内心。

他们更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万贯家财的最大好处便是用不着存心作假而不得已骗人便可心安理得。

接下来便提出了本书的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即“什么是正义“。

正义就是给每个人以恰如其分的报答”~“正义就是把善给予友人把恶给予敌人”,并且批驳和辩论了关于色拉叙马霍斯的“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为了证明正义是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在第二卷中他们继续讨论了关于正义的本质和起源的问题。

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

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2023年帕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1《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阐述其政治哲学思想的一部巨著,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是西方思想史上影响深远的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哲学、伦理学等多领域问题,很多学者比喻说这是一部一辈子都可以研读的书。

书中每个章节都充斥着柏拉图的哲学智慧,同时表达了他理想的政治王国。

每个人读《理想国》都有自己的感想,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初读本书,对文中正义、城邦建设及政治体制等概念和论述印象深刻。

本书开篇就讨论何为正义,对城邦的正义和个人的正义进行了讨论。

苏格拉底与克法洛斯等众多学者以对话形式就何为正义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苏格拉底对“正义就是强者的利益”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并进行了反驳,从而提出正义的概念。

柏拉图从中引伸了城邦正义,他认为正义是理想城邦的首要原则,将城邦定义为“每个人务必在国家里执行一种最适合他天性的职务”,或“每个人都作为一个人做好自我份内的事而不干涉别人份内的事”,任何人都要服从城邦正义,个人正义应当让位给城邦正义。

从柏拉图关于正义的定义可以看出,他所谓的城邦是不是公平民主人人平等的城邦,他的城邦是每个人都有相应的级别职务,具有等级区分,由此城邦分为统治者、军人、劳动者,因此他所谓的正义就是“各守本分,各司其职”。

同时他认为只有拥有正义的城邦才是理想的城邦,并提出建设理想城邦需要经过三个阶段,一是生产者阶段;二是辅助者阶段;三是统治者阶段。

柏拉图还提出了“政治家就应为哲学王”理念。

他认为在理想城邦之中,应由拥有知识的哲学家担当统治者,并称之为“哲学王”。

柏拉图认为只有政治家是哲学家才能明白什么事真正的正义,而能够让国家秩序井井有条。

柏拉图通过阐述什么是不正义的城邦和不正义的人,并从历史和现实中对政治体制进行划分,他将政体分为五种,即王者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

详细讨论了后四种政制的更迭原因和形成过程,认为这四种政制都是不正义的,从而总结得出哲学王统治的政体才是正义的,因此他认为最好的政体是哲学王统治的政体。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

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柏拉图的《理想国》一书是他的代表作,涉及到了政治学等多个领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九年级关于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范文五篇赏析(一)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给女神献祭完毕,正准备回到雅典。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理想国》国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柏拉图的《理想国》既是西方政治哲学的开山之作,也是西方思想史上的经典著作之一,丰富,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但凡目下之人文、社科类学科莫不可追源溯流至此,书中涉及了政治学、哲学、伦理学、神学、美学、教育学等领域的诸多问题。

故此,欲入西学之门寻奇揽胜,《理想国》堪称首选路径。

该书中文译本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郭斌和、张竹明之译本为最佳,英文译本以剑桥政治思想史原著系列之“The Republic”译笔最为流畅,当为尚未熟谙古希腊文者之宝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苏格拉底与格劳孔在比雷埃夫斯港给女神献祭完毕,正准备回到雅典。

玻勒马霍斯和格劳孔的弟弟阿得曼托斯挽留了他们,来到玻勒马霍斯家里。

第一卷中的有关“正义”问题的所有辩论都是在那里进行的。

首先,苏格拉底与玻勒马霍斯的父亲珂法珞斯交流了拥有财富的老年人的优裕生活,并从而引发了有关“正义”的讨论。

珂法珞斯认为正义就是“为人诚实”和“欠债还钱”。

这一辩论未及深入,玻勒马霍斯起而为其父辩护,但只是坚持“欠债还钱”就是正义,并进一步把“正义”发展为相当于咱们的雷锋同志那样的精神境界——对朋友要像春天般温暖,对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其次,“愤青”色拉叙马霍斯不满于苏、玻二人的“一唱一和、互相吹捧”,挑起了其与苏格拉底之间的激烈论战。

色拉叙马霍斯认为“正义无他,就是强者的利益”,而且强者是从来不会犯错误的。

呵呵,这个诡辩士、愤青子已经颇有些“强权就是真理”的意味了。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2)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2)

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2)柏拉图理想国读书笔记5篇在《理想国》中,柏拉图讨论的政体有五中,即王政政体,民主政体,暴君政体,寡头政体、僭主政体。

柏拉图也分别给出了五种政体不同的内在的性质和本身存在的区别,我们或许知道,在这五种政体中在今天我们实行的主要的政体就是民主政体,诚然,在柏拉图的理解中他认为最好的应该是一种哲学王统治的王政,那样的话,因为哲学王自己的素质优异于常人,所以在城邦的建设中就可以达到最好,而最坏的或许暴君的统治了,因为那是一种毫无秩序可言的政体,而在那样的社会中一切的东西的发生和其他的什么都来自于君主的意志,那么就毫无一个预期可言,在那样的时代中,国家的统治是十分的不稳定的,那么在哲学王其次的就是民主政体,就是我们在今天广泛实行的这种,当然我们要清楚的是在我们今天的民主政体的形式中和柏拉图的理解是有区别的,但是它们在理念上和在目标上是一致的,尽管他可能不怎么好,但是就如同我的一位宪法学的老师在讲宪法的时候说的那样,现在的制度(当然很大的程度上是指法律方面的)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最起码的一点我们知道他不是最坏的。

这样的理解和这样的思维或许是我们所欠缺的,所以我想说的是,在我们今天,从柏拉图的城邦建设理念出发而产生的一系列的东西在我们今天的眼中或许是不怎么样的,但是从那个时代起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民主和自由的`探索,在这样的政治体制的理想追求中我们正在逐步的完善我们的生活。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民主发展很好的时代,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中,思想的发展和自由的理想的传播,将导致人的生活发生很的变化,我们知道,柏拉图告诉我们的或许不仅仅是一种政治体制的追求,更多的是对人的关怀,这个在今天的时代中是需要体现的,我们今天以人为本或许是一种这样的追求了,但是,对于人的尊重和理解由来已久,这是西方的东西,或许可以这样说,我们今天的很多的东西无不是来自西方,政治体制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而我们封为经典的马克思就是西方人,所以我们无法回避和西方的思想的碰撞,但是我们还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的,从对于柏拉图的阅读中我知道了追求那种理想制度的艰难,但是今天我们的时代却连一个最低的限度的东西都没有达到,或许这个是我们接受的问题,钱中书先生在<围城>中说:中国人就是厉害啊,外国的东西,来一件毁一件。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10篇)

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精选10篇)柏拉图的《理想国》读书笔记1读《理想国》,我认为最重要的,乃是不自满于眼下所有,唯有不断地融入新的环境与集体,才能启发思考从而了解自我、社会、国家政治、世界历史的变迁,体察到宇宙永恒的真理。

最终有所获益。

《理想国》以复杂逻辑架构起来的精致的语言论证背后,乃是透视了古希腊雅典城邦盛极而衰的政治乱象和在如此背景下体现的自由人的各种病态面貌。

通过归纳对比奴隶制社会现存的六种政制以及联系互生的状态,对应六种人格,如画家一般将这些表现勾勒出来,暴露其弊端。

“王者政治”,才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理想体制,才是正义的政治,统治者才是正义的统治者。

理想国的理想统治者当是哲学家无疑。

学习哲学,随时随地扩展眼界,灵魂始终被善的光芒照耀,以见识丰富认知才能更接近正确,对当下我们完善自身修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穴喻最让人印象深刻:一群人坐在洞穴中,背面连通光源,因为背对光源,头颈无法转动,因为有限的活动空间导致他们必然会把人走过的影像当成真实,沾沾自喜于摸透了影像运动的规律。

假如此时有人帮助一个人解脱了枷锁,此人身体能够自由转动而看到真实的光源时,他的眼睛因习惯黑暗而感觉痛苦,假如有人铁了心要将其拉出深渊,进一步认识外面的世界时,他仍需要一段时间改变自己既已形成的思维习惯,从近观事物的影像直到能够直接看到地球的最直接的光源,才有了对世界的基础认知,而那些安于洞穴环境的人则因为不愿挣脱束缚的“虚假自由”而陷入无知的深渊。

人寻求智慧的过程正是背过影像直接运用理性了解实体背后的实在的过程。

摆脱原有的有限视野,直达无限的旅程,建立理性,就是哲学的发展目标。

辩证法就是通过分析矛盾直达本质的过程。

以见识丰富认知,丰富哲学的抽象思维能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进而改变社会的风貌。

以为古希腊有限的经济基础以及风俗习惯使得《理想国》趋近正确却依然残留有唯心主义的问题,不能更加正确科学的看待世界观,但通过进一步认识客观世界,开拓眼界,通过思考深化认知,就可以更加了解实在,趋向正确,这应当是本书最能够给我们启发的部分。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书笔记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书笔记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读书笔记| 第七周#1柏拉图在第二篇中,主要谈论的是文艺教育观的问题。

在现代人眼中,孩子的早期教育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考虑到幼年时是接受事物、模仿事物能力最强的时候,家长们往往会为孩子报各式各样的班,以期将孩子塑造成他们所想的样子。

但不得不承认,在几千年前的雅典,柏拉图能提出早期教育这样的理念,其思想性无疑是超前的。

柏拉图构架了一个理想的王国,以及一套理想的社会制度。

在这样的制度下,他同样重视音乐与体育的教育,而所谓音乐,又是包括了文学在内的。

所以我们可以认为,柏拉图所认为的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文艺教育。

音乐教育能培养人威严、礼仪和勇敢的品质,因此城邦要建立严格的音乐审查制度。

在柏拉图的文艺教育观里,主要有以下两个观点:①音乐具有教化作用,因此对于音乐的选择应该明辨是非;②加强音乐的影响可以提高人的爱智能力。

这里所讲到的爱智能力,停留在最后一句“音乐应该归宿到对于美的爱”,在柏拉图看来,音乐培养的是人的爱智能力,而体育培养的是人的勇敢与激情,两者同样重要。

正如毛泽东所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倒是印证了中国人常说的“文武双全”。

同样重视文艺教育与体育教育,方能拥有勇敢、智慧、节制、正义等品质。

#2在谈到早期教育时,柏拉图反复强调了统治者对于文艺教育内容的审查,要求建立严格的音乐审查制度。

这不由得使人发问:政府规制对于教育的介入究竟是好是坏呢?诚然,我们必须承认,在幼年时期儿童的世界观正在形成的时期,一切加之于他的事物都可能使他留下印象、长成性格中的一部分,父母甚至社会,有义务对于他们的成长做出引导,使他们尽可能少地接触恶,尽可能多地感受美。

然而,在我看来,与其隐藏恶,不如揭示真,引导他们客观真实地去面对这个世界。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一项行为的做出往往是认知、产生态度到实施行为的一个过程,思想观念的输入固然会影响行为,但统治者们真正应该做的不是在认知这一环节进行“堵”,而是在产生态度这一环节去“疏”。

《西方语言学流派》第二章读书笔记

《西方语言学流派》第二章读书笔记

第二章历史的回顾主要介绍从公元前4、5世纪到18世纪末长达两千多年中,人们对语言研究所做出的主要贡献,即所谓的传统语法阶段。

第一节:古希腊语法对语言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几个著名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及后来的斯多葛派哲学家都对语言研究有过论述。

1、人物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 或者是柏拉图(Plato,公元前427-前347) 认为句子分成名词部分和动词部分,要把每个词分解为其组成成分才能找到词的意义。

(这是分析复杂词)对于简单词,把词的音分成辅音、元音、半元音,再分析不同音的特质或模仿的是什么东西。

亚里斯多德(Aristotle, 公元前384-前322)及其学生,除了少数象声词外,语言的词汇的意义和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关系,都是人为的、任意的,人类可以改变它,发展它,语言的词汇只是思想的标志,惯例派。

斯多噶(Stoics)派哲学家,认为在语言的早期语音与事物之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虽然这种联系已经不明显,所以他们努力研究词源,寻找语言的原始形式,自然派。

他们对语言研究有两条主要贡献:他们清楚的区分了对语言的逻辑研究和语法研究;他们用的语法术语越来越精确。

认为语言中有三个方面:语言的声音或材料,语言的符号的意义,符号所代表的的外界事物。

这种区分在索绪尔的理论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2 争辩显示智慧第一次争辩:①有关语言问题的第一场论战:“自然派”与“惯例派”这场争辩反映了两派的观点:一派认为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人对语言无能为力;另一派认为语言受惯例支配。

问题的焦点: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②意义:这场论战使语言研究与哲学联系起来。

有利于语法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词源的研究,加深了对词义的认识。

第二场论战:“异常派”与“规则派”:语法结构是否存在规则.“异常派”(帕加马学派)基本上继承了自然派的理论,认为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定律或规律性可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柏拉图第二章读书笔记
———————————————————————————————— 作者:
———————————————————————————————— 日期:

《理想国》第二卷读书笔记
第二卷开始苏格拉底的主要对话者是格老孔和阿得曼托斯,他们的观点代表了雅典城邦年轻公民或年轻贵族的正义观。《理想国》全书共十卷,第一卷是引论,多少显得自成一体。第二卷按讨论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主要讨论的是关于“正义”这一议题;第二部分则是关于教育的讨论,涉及对神的相关观点。有人推测,第一卷是柏拉图早年写的一篇旧稿,题为《色拉叙马霍斯》。第一卷的讨论多少显得有点草率,很可能来自苏格拉底与色拉叙马霍斯的一次“真实对话”,苏格拉底关于城邦正义更加恢宏的图景还没有完全展开,这些要留到后面的几卷了。
格老孔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格老孔对善的分类:
(1)善在其本身之中,如:快乐。
(2)善既在其本身之中,又在其后果之中,如:身体健康。
(3)善在其后果之中,比如各种赚钱术,这些事都是有利可图的,但其本身是辛苦的。
格老孔提出问题:那么正义是那一种善?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属于最好的一种,即第二种,人们喜欢它既因其本身又因其后果。但一般人并不这么想,格老孔说:一般人认为正义是第三种,本身是件苦事,但喜欢其后果——名和利。
b.用荷马《伊利亚特》卷9,[497]以下(陈中梅译,pp198),引证祭享和赛会可替生者赎罪,特有的仪式可使死者在阴间得到赦免。倘若有人做下错事,犯 了规矩,他可通过恳求甚至使神祗姑息忍让,用祭品和虔诚的许愿,用满杯的祭酒和浓熟的香烟。诗歌中的正义和“神人关系”对城邦中年轻人的影响,特别是对那些比较聪明,善于推理的年轻人的影响。
相反,人们如果对任何外来人和本城邦人都予以公正审判,丝毫不背离正义, 他们的城市就繁荣,人民就富庶,他们的城邦就会呈现出一派爱护儿童,安居乐业的和平景象,无所不见的宙斯也不唆使对他们发动残酷的战争。饥荒从不侵袭审判公正的人,厄运也是如此。他们快乐地做自己想干的活计,土地为他们出产丰足的食物。山上橡树的枝头长出橡实,蜜蜂盘旋采蜜于橡树之中;绵羊身上长出厚厚的绒毛;妇女生养很多外貌酷似父母的婴儿。他们源源不断地拥有许多好东西,他们不需要驾船出海,因为丰产的土地为他们出产果实。
(2)荷马(Homer)《奥德赛》中说到:
像某位国王,一个豪勇、敬畏神明的汉子,王统帅众多强健的兵民,声张正义,乌黑的泥土给他送来小麦大麦,树上果实累累,羊群从不停止生产,海中盛产鲜鱼,人民生活美满,得利于他的英明。
(3)默塞俄斯(Musaeus)及其儿子的诗歌。
默塞俄斯是奥菲俄斯(Orpheus)的儿子和学生。据传奥菲俄斯是缪斯之子,阿波罗的仆从。他的歌声可以治愈病痛,激发人们的宗教热情。
这里不涉及人群的“原罪”。
阿得曼托斯继续引用诗歌论证存在消灾赎罪的方法:献祭,符咒,赛会。
a.赫西俄德说人容易沾染不正义,邪恶很容易为人类所沾染,并且是大量地沾染,通向它的道路既平坦又不远。然而,永生神灵在善德和我们之间放置了汗水,通向它的道路既遥远又陡峭,出发处路面且崎岖不平;可是一旦到达其最高处,那以后的路就容易走过,尽管还会遇到困难。
格老孔总结道,不论众人还是诸神对不正义者安排的生活都要更好。
阿得曼托斯与苏格拉底的对话
阿得曼托斯引用诗歌对格老孔的观点进行补充论证(诗歌是古希腊对青年及城邦公民进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诗歌也代表了传统,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
(1)赫西俄德(H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iod)《工作与时日》这样说到:
你要倾听正义,不要希求暴力,因为暴力无益于贫穷者,甚至家财万贯的富人也不容易承受暴力,一旦碰上厄运,就永远翻不了身。反之,追求正义是明智之举,因为正义最终要战胜强暴。然而,愚人只有在受到痛苦时才能领会这个道理,因为霍尔卡斯(誓言之神)紧随错误的审判。贪图贿赂、用欺骗的审判裁决案件的人,无论在哪儿强拉正义之神,都能听到争吵声。正义女神身披云雾跟到城市和人多的地方哭泣,给人们带来灾祸,甚至给那些把她赶到对她说假话的地方的人们带来灾祸。
古代的诗人是部落中最有学问的人,奥菲俄斯曾教授举办宗教仪式的程序,劝阻杀戮;默塞俄斯曾传送神谕,行医治病。
“He (the preacher) assumedthatjudgementisnot executedinthis world;that thewickedaresuccessful;that thegoodaremiserable;and then urged from reasonandscript ure acompensation tobemadetobothparties in thenext life. No offenceappeared to be taken bythecongregationat thisdoctrine.”
(2)论证实施正义行为的人并非心甘情愿,而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3)论证不正义的人比正义的人日子过得好。
a.格老孔论正义的本质与起源,他认为人性有天生的利己性,因为“人人为恶”会导致社会无法存在下去。所以人们形成社会契约,把“守法践约”成为正义。所以从正义的起源和本质来看,并不是所有人天生有正义的根基,倒是因为一种生存策略,才出现了法律和正义。
b.戒指喻:人性本恶,正义的人和不正义的人戴上魔戒,获得没有监督的力量后,两个人会同样行事,利用自己的超能力满足自己的欲望并不会遵守人群中现有的契约。“戒指喻”相当于是物理学中的理想实验,在现实世界中是没有能使人隐身魔戒的,但假设存在这种实际上不存在的东西,反而能把人性中隐藏的逻辑呈现出来。
c.雕像喻:格老孔接着把正义者和非正义者的形象推至极端,刻画出两个典型的雕像。不正义者满嘴仁义道德,背地里坏事做绝,但我们还偏偏给他最正义的好名声。相反正义者,未做坏事却有大逆不道之名,终身坚持正义,却无人知晓。难道不是不正义者比正义者更幸福吗?
格老孔对色拉叙马霍斯对正义与非正义的论证不满,认为他对苏格拉底屈服得太快了。格老孔从来没有听到有人有力地为正义辩护,令其满意地信服正义比不正义好。因此格老孔将取代色拉叙马霍斯与苏格拉底辩论,并期待苏格拉底能有力地为正义辩护。
格老孔认为一般人对正义持否定态度,其论证的思路是:
(1)叙述一般人认为的正义的本质与起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