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题语文出版社(附答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期语文半期试题及答案

成都石室锦城外国语学校2012-2013学年度上期期中试卷八年级语文(教师用卷)命题与审题:八年级语文备课组注意事项:1.本套试卷分为A、B两卷。
A卷100分,B卷50分,全卷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 A卷的第I卷、第Ⅱ卷以及B卷中横线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7分)一、基础知识(8分,每小题2分)1. 根据语境,下面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D)A.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suíjìng)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â)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
B.老头子的身体往上蹿.(cuān)了一蹿,随着,那小船很厉害地仄.(zâ)歪了一下。
C.……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fàláng),饰以黄金,施以脂粉……D.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rãn shū)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勾画了了,其色墨。
2.下面语句中,书写准确无误的一项是(C)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硕,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
B.她不会葡匐前进,也不能快跑。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C.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对生命的喜悦,对死亡的恐惧,对亲人的呼唤,父母失子的哀伤和控诉,塞尔维亚人对暴力的反抗和对自由的执著……D.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明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传销集团锐不可当....地被捣毁。
贵州遵义市桐梓达兴中学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

贵州遵义市桐梓达兴中学2018-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半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达兴中学2018-学年度秋季学期八年级语文半期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澎湃(bài)镌刻屏息敛声(bǐng) 锐不可挡B.凛冽(lǐng) 蒙昧摧枯拉朽(xiǔ) 咆哮C.绯红(fēi) 劳禄眼花缭乱(liáo) 湛蓝D.脸颊(jiá) 教诲杳无消息(yǎo) 畸形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学生会主席的热门人选。
B.他是一个喜欢随声附和的人,总是有很多独到的想法。
C.广告宣传本来是好事,可一些小广告如雨后春笋一般贴满大街小巷,严重影响了市容。
D.问题食品引发了不少危害健康的案例,但仍有非法商家不以为然,甚至顶风作案。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西游记》充满奇特的想象及浪漫主义色彩,书中借助孙悟空的形象,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邪恶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B.《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这一预言是非常有远见的。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下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D.《五猖会》记述“我”在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以及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语云:“舟必漏而后入水,土必湿而后生苔”。
几处渗漏,可使巨轮倾覆;一处管涌,能让长堤崩溃。
B.70年前,她从平山县的小山区驶来;70年后,她又将扬帆远航,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航程。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一、语文知识积累(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2分)A 震悚(sǒng)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B 瓦砾(lè)尴尬(gān)惊骇(hài)歼灭(jiān)C 颠沛(pèi)幽咽(XXX)诘问(jí)差使(chāi)D 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 眼花缭乱央求阴惨闪烁B 情郁于中荒谬憧憬惨淡C 月明风清杀戳絮说揣摩D XXX失措蹒跚鞠躬狼籍3、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 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 《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XXX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 《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XXX。
D XXX,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4、下列句子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A XXX的动人事迹经过老师的大肆渲染,成了校园里的热门话题。
B 他们俩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C 我们必须正确看待自己,既不能自高自大,也不能自暴自弃。
D XXX真是别有用心,制作的飞机模型与众不同,令人叫绝。
5、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 为了防止震后疫情发生,玉树灾区领导要求行政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B 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肩负起建设伟大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强国。
C 通过大家的帮助,使他研究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
D 能否取得良好的研究成绩,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6、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5分)1)相顾无相识。
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半期语文试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期半期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
(50分)(一)选择题。
(24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多....的一项是()A.妯娌..(zhú li)湛.蓝(zhàn)溺.亡(lì)不辍.(cuò)劳作B.翘.首(qiáo) 潇.洒(xiāo) 凌.空(línɡ) 杳.(yǎo)无消息C.默契.(qiè) 浩瀚.(hàn) 凛冽..(lǐng liè) 卓.有成效(zhuó)D.诘.责(jí) 镌.刻(juān) 娴. (xián)熟震.(zhèn)耳欲聋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风采佃农仲裁眼花瞭乱B.潇洒猝死禁锢为富不人C.绯红匿名慰勉屏息敛声D.由衷颁发慷概鹤立鸡群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1)现在许多乡镇都有敬老院。
这里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2)改革开放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机,这个“文革”中一度的项目再度上马了。
(3)蓬溪是他的第二个故乡,他在这里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4)我们作为青年一代,面对困难和挫折,应保持一颗平常心,切不可用事。
A.完善终止渡过义气B.完备中止度过意气C.完善中止度过意气D.完备终止渡过义气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今天我们讨论并听取了上级领导关于十九大会议精神的报告。
C.歼-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表明我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D.中秋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月饼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半期考试临近,室友们都在认真复习,丁刚同学却殚精竭虑....地沉迷游戏。
八年级上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2019)

八年级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 分)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翘.首(qiào) 要塞.(sài) 镌.刻(juān) 慷慨.激昂(kǎi)B.解剖.(pōu) 绯.红(fēi) 匿.名(lì) 正襟.危坐(jīnɡ)C.炽.热(zhì) 教诲.(huì) 诘.责(jié) 杳.无消息(yǎo)D.锃.亮(zèng) 畸.形(jī) 不辍.(chuò) 殚.精竭虑(dān)2、下列选项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标致和睦颁发眼花瞭乱B.溃退娴熟帐蓬沉鳞竞跃C.酒肆禁锢咆哮深恶痛疾D.祖藉尴尬吹嘘诚皇诚恐3、下列对加点成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3 分)A.从日复一日的训练,到比赛场上心态、战术、协作的考验,育才男排以锐不可当....的攻势,再夺全国冠军。
(锐不可当: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B.据说,中国真正白手起家....的三大亿万富豪,比马云、马化腾的成功更励志。
(白手起家:形容没有经济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C.待人和颜悦色....,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个人的修养。
(和颜悦色:形容十分开心。
)D.一场全国范围内的“扫黑除恶”正在行动。
对于黑恶势力的“保护伞”及藏污纳垢....之地,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藏污纳垢:比喻隐藏或包庇坏人坏事。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中、西两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议论,指出我军取胜的原因:一是我军英勇善战,二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
B.《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全文以“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我”的爱国热情为暗线来组织材料,文章脉络清晰,结构井然有序。
八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试卷

八年级上语文半期考试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20分)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阻遏.(è)寒噤.(jìn)仄.歪(zè)孤孀.(shuāng)B、骇.人(hè)绥.靖(suí)地窖.(gào)愧怍.(zuò)C、箱箧.(jiá)荒谬.(miu)掳.走(lǔ)尴尬.(gà)D、琐屑.(xuè)狼藉.(jí)蹒跚.(shān)瓦砾.(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张皇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锋芒必露B、穷愁撩倒名付其实响彻云霄人声鼎沸C、锐不可当月明风清转弯抹角负隅顽抗D、丢人现眼独一无二丰功伟绩长途拔涉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2分)()A、在大自然面前我们人类显得那么渺小,渺小得无与伦比....。
B、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开赛在即,各班同学不顾炎热,正紧锣密鼓....地作各种准备工作。
C、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同学的缺点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D、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将暴雨警报广而告之,做到家.喻户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这次社区劳动,使她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B、我们要引导青少年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教师节那天我校教师进行了投篮、50米迎面接力、唱歌等体育项目的比赛。
D、材料厂经过技术革新,成本下降了一倍,而产值却增加10%。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2分)()A、父亲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C、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D、现在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个窃贼,。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八年级上期半期检测语文试题(有答案)

下学期八年级半期检测语文试题(总分120分,150分钟完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总分得分A卷(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语言知识(12分,每小题2分)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两个错误的一项是( ) A.仄.歪(zè) 地窖.(gào) 震悚.(sǒng)锐不可当.(dāng)B.诘.问(jié) 吊唁.(yàn) 取缔.(tì) 连声诺诺..(n uò)C.簌.簌(shù) 箱箧.(qiè) 瞥.见(piě)文绉绉..(zhōu)D.颓.唐(t uǐ) 寒噤.( jìn) 愧怍.(zuò) 转弯抹.角(mò)2.下面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荒缪穷愁潦倒烦燥不可明状B鞠躬张皇失措踌躇号啕大哭C狼籍精疲力竭尴尬大庭广重D惶急眼花瞭乱琐屑长途跋涉3.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家庭的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死寂荒凉的世界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是触犯了党纪国法,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姿态万千只要……就B.熏陶姿态万千只有……才C.熏染五彩缤纷只有……才D.熏陶五彩缤纷只要……就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加大对市场上各类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使得许多不法商家纷纷被曝光。
B.一种有效的击溃癌细胞的方式是不供给癌细繁殖所需的食物,即饿死癌细胞。
C.市教育局发出“进一步强化校园安全工作的通知”后,我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纷纷完善和建立了校园安全预防工作机制。
D.骑在“女红军”塑像头上拍照,此类不文明的旅游现象屡禁不止,其原因是缺乏个人修养造成的。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一次,富兰克林买到一本《旁观者》刊物,便边读边把几篇文章的大意摘录下来。
八年级上语文半期试卷

八年级(上)语文半期试题班级:姓名:考号:一、积累与运用(31分)1.选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3分)A.震悚(shǒng)荒谬(miào)溃退 (guì) 锐不可当(dǎng)B.要塞(sāi)瞥见(piē)惊骇 (gài) 歼灭(qiān)C.俨然(yān)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à)D.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 仄歪(zâ)2、下列的字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3分)A.业已:已经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B.阡陌:田间小路。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C.丝竹:丝线和竹子。
烽火:柴火D.逾:越过。
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 同学们以敬佩的眼光倾听着这位老红军作的报告。
B.考试能否取得好成绩,取决于平时是否努力。
C、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D、我们要注意改正并找出作文中的错别字。
4、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③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 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 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 ①排比②对偶③反问D 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5.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呐喊》。
C、《爱莲说》与《陋室铭》在写作方法上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喻人。
D、《石壕吏》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哭!”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上期半期考语文试卷一. 语文积累和运用(22分)1. 用正楷或行楷书书写下面文字。
要求整洁、美观、规范。
(3分)合格加特长2.下面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并给粗体字注音(2分)A .如释.重负 卖油翁释.担而立( )B .如释重.负( )任重.而道远 C .参.差( )参.加 D .弄巧成拙. 笨拙.( ) 3.用课文的原句填空。
(○1○2小题各2分,其它题各1分,文字每错一处该小题不得分,计7分)○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中,最能表达诗人舍己为人至死无悔的精神境界的诗句是“ !”。
○2我们可以用陆游的“ , 。
”这两句诗句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
○3千嶂里, 。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4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5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 , 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纪念白求恩》4.改病句。
用下面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2分)(1)换用号: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5.口语交际。
(3分)一位著名的歌唱演员在观众的热烈掌声中走上舞台,一不留神摔倒在舞台上,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如果你是那位演员,想要缓和气氛、调动观众的情绪,站起来后最不该说的一句话是( )A .“刚才我为观众的热情而倾倒,下面我一定努力演唱!”B .“观众们不必为我担心,我只是不小心滑倒了,没关系的。
”C .“真见鬼,我今天竟然莫名其妙地摔了一跤!”6.补写。
(3分)根据新闻导语的写作要求,给下面的一则短新闻补写导语。
2004年10月20日22时47分,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井下一掘进工作面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初步核查当班井下有446人作业,20日22时已升井298人(其中18人受伤),148人被困。
截止27日20时已找到141名遇难者,其中129名遇难者已经升井,仍有7人下落不明。
救援工作仍在进行之中二.阅读能力测试(38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回答7-11题。
(14分)春 风 (老舍)①济南与青岛是多么不相同的地方呢!一个设若比作穿肥袖马褂的老先生,那一个便应当是摩登的少女。
可是这两处不无相似之点。
拿气候说吧,济南的夏天可以热死人,而青岛是有名的避暑所在;冬天,济南也比青岛冷。
但是,两地的春秋颇有点相同。
济南到春天多风,青岛也是这样;济南的秋天是长而晴美,青岛亦然。
②对于秋天,我不知应爱哪里的:济南的秋是在山上,青岛的是在海边。
济南是抱在小山里的,到了秋天,小山上那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褐色的石层,仿佛给小山穿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衫,再配上那光暖的蓝空,我觉到一种舒适和安全,只想在山坡上似睡非睡地躺着,躺到永远。
青岛的山——虽然怪秀美——不能与海相抗,秋海的波还是春样的绿,绿得晶莹剔透,远处的点点白帆在绿波上轻轻荡漾,平时看不见的小岛也清楚地点现在天边。
这远到天边的绿水使我不愿思想而不得不思想。
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给我带来丝丝的甜美。
我不知应当爱哪个。
③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济南与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济南的风每每在丁香海棠开花的时候把天刮黄,什么也看不见,连花都埋在黄暗中;青岛的风少一些沙土,可是狡猾,在已很暖的时节忽然来一阵或一天的冷风,把一切都送回冬天去,棉衣不敢脱,花儿不敢开,海边翻着愁浪。
④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地刮。
春夜的微风送来雁叫,使人似乎多些希望。
整夜的大风,门响窗户动,使人不由地把头埋在被子里;即使无害,也似乎不应该如此。
对于我,特别觉得难堪。
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
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
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干什么不好,不干什么也不好。
它常常打断我的希望:听见风响,我记得出门,觉得寒冷,心中渺茫。
春天仿佛应当有生气,应当有花草,这样的野风几乎是不可原谅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
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
别种的苦处,多少是在一个地方,多少有个原因,多少可以设法减除;对风是千没办法。
总不在一个地方,到处随时使我的脑子晃动,像怒海上的船。
它使我说不出为什么苦痛,而且没法子避免。
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
我不能和风去讲理或吵架。
单单在春天刮这样的风!可是跟谁讲理去呢?苏杭的春天应当没有这不得人心的风吧?我不知道,而希望如此。
好有个地方去“避风”呀!(此文选自《中华活页文选》,有改动)7.请根据对本文的理解,试写出济南与青岛两地在气候上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分)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本文写济南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山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青岛秋天的美,主要是通过海来表现的,重点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来进行具体描写,给作者的感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9.作者认为,济南和青岛的春风不好,一是它 ,二是它。
请根据○.3○.4两段内容概括。
.......(.2.分).. 10.本文是写春风的,可是为什么前文却用了大量的文字来写济南、青岛秋天的美丽呢?试谈谈自己的认识。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11.作者在第③段中说,济南、青岛的春风都太粗猛,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
那么,作者心目中的春风应当是什么样呢?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发挥联想和想像,运用准确形象的语言,在本段画横线处具体描写出作者心目中的春风。
请将你的回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所谓春风,似乎应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2-16 题(14分)○1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们的极端的热忱。
○2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3不少的人对工作补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
○4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5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6对同志对人们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7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8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9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10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的精神。
(选自毛泽东《纪念白求恩》)12.本段的论点有下面4种说法,说法最好的应该是()(2分)A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们的极端的热忱.B.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C.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的精神。
D.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13.本段运用了论证。
(3分)14.这段文字中,对白求恩情况的介绍,有正面介绍也有侧面介绍,正面介绍的句子有,侧面介绍的句子有(只填文章句子序号)(3分)15.体会第○6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说说它们的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
(3分)。
16.你认为现在的共产党员还需要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③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⑤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7.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18.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分)19.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内容可用4个字概括为:□□□□。
(3分)20.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旷达、闲静、乐观、怀才不遇)的心境。
(从括号里的四个词中选一个填上) (2分)三.作文能力测试(40分)21.题目:大部分同学都“玩”过电脑,有的同学把它当作自己的亲密伙伴,甚至为之痴迷;有的同学虽然和电脑接触不多,但同样觉得电脑功能强大,简直不可思议。
你对电脑了解多少?你想了解电脑吗?你利用电脑干什么?电脑给你带来了什么?电脑对你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影响?……请你以“电脑”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题目自拟。
要求:○1除诗歌外,体裁不限;○2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两点来写;○3要有真情实感;○4校名用×××代替;人名用A、B、C等字母代替。
2004-2005学年八年级(上)半期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语文积累和运用1.略2.C 注音略3.○1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或后两句)○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3长烟落日孤城闭○4谁道人生无再少○5一个纯粹的人45.C6.“河南省大平矿难伤亡严重”或“河南省郑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大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伤亡严重”。
意思对即可给分。
阅读(一)7.相同点:两地的春天都多风,两地的秋天都长而晴美。
不同点:夏天,济南很热,青岛是避暑胜地;冬天,济南冷,青岛温暖(共2分,相同点1分,不同点1分)8.黄绿的草丛、苍翠的松树和褐色的石层舒适和安全秋海的绿波、白帆和小岛丝丝的甜美(共4分,每处1分)9.太粗猛寒冷;有时候整天整夜刮,令人不快(各1分,共2分)10.写济南、青岛两地秋天的美丽,是为了以秋美作铺垫,反衬春风的粗猛和寒冷,突出两地春风的令人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