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211180514_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六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

211180514_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六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3年2月刊10产 业 发 展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六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张晓君(中共六安市委党校独山分校,安徽 六安 237000)摘要:六安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该文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六安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农业产业化全面均衡发展、扩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强化科技支撑作用等优化措施,以期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模化;标准化;科技支撑;六安市张晓君. 乡村振兴战略下安徽六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优化措施[J]. 农业工程技术,2023,43(4):10~11.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现在,发展乡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创造更多的就业增收机会”。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结合中国农村实际发展情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农业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决定性作用。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是安徽省传统农业大市,生产的粮油、茶叶等农副产品品质优良,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强大竞争力。

近年来,六安市致力于推动农业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农产品生产结构,健全农业生产经营全产业链,取得了显著成效,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六安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龙头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六安市在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一直将龙头企业发展视为重点,经过十几年发展,龙头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当前,经审核认定,六安市共有484家企业为农业产业化市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覆盖范围较为广泛,涵盖农作物种植和畜产品养殖等多种类型。

龙头企业生产经营中需要大量管理和流水线工作人员,据统计,累计带动50余万人就业,避免了农村地区人口流失,减少了“空心村”现象。

同时,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六安市霍山县获评多项农业产业化领域荣誉称号,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

(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完整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农业生态学》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及答案100%通过考试说明:2021年秋期电大把该网络课纳入到“国开平台”进行考核,该课程共有4个形考任务,针对该门课程,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标准题库,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50%+终结性考试×50%形考任务1题目1根据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预程度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半人工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2以农田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养殖业一般比较发达。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3属于陆地生态系统的是()。

选择一项:a.海岸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航天器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题目4农—果模式主要是以多年生的果树和农作物如粮食、棉花、瓜果、蔬菜等间作。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5群落在演替的进程中最后到达的稳定群落,称为顶级或顶级群落。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6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物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

选择一项:对错题目7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的是()。

选择一项:a.土壤b.风c.玉米d.二氧化碳题目8农业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低b.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高c.封闭性系统,净生产力高d.开放性系统,净生产力低题目9高投入、高产出、高能耗的农业为()。

选择一项:a.石化农业b.自然农业c.生态农业d.有机农业题目10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选择一项:a.生物圈b.森林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农业生态系统题目11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家鱼同时养殖在一个水域,容易发生竞争而导致减产。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研究——以甘南县兴久村为例

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状况研究——以甘南县兴久村为例

2021年第2期(总第206期)边疆经济与文化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No.2.2021General.No.206收稿日期:2020-12-05作者简介:曹政委(1997—),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外政治制度研究;邢邑开(1970—),女,沈阳人,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孙畅(1998—),女,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甘南县兴久村现代农业的发展状况(一)多种类型农业初步发展甘南县兴久村位于齐齐哈尔西北部,丘陵地貌,位置偏远但可耕地面积大,户均耕地50亩左右,其村民基本是1955年以后垦荒而来的山东移民,农业发展主要依靠种植业和林业。

在大型机械逐渐普及的同时,农民一方面解放了自己的双手,另一方面,又不再单纯依靠畜力劳动,约1998年前后该村奶牛养殖业兴起并获得发展,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个体养殖变成专门的养殖场、奶制品加工厂。

除了专业化养殖业以外,兴久村林业发展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较大发展。

据当地村民回忆:移民过来时全村林地面积在10000亩左右,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一到雨季,耕地受损十分严重。

现在,该村林地面积达28000多亩,育林工作有声有色,效果显著。

该村生态蔬菜种植的品种比普通家庭蔬菜种植要更加优良,蔬菜多经过杂交,但并没有大规模蔬菜种植,户均种植面积5亩左右,种植品种多样,多为满足自家生活需要,10月中旬左右所有蔬菜都进入窖藏。

总体来看,兴久村在传统种植业进步的基础上,林业、畜牧业、家庭蔬菜种植业得到了初步发展;主要体现在林业面积的扩大、畜牧业的专业化、蔬菜种植质量提升等方面。

(二)兴久村现代农业的特征作为移民垦荒村的兴久村,其现代农业发展有如下三个特征:1.家庭规模化。

这个叫法似乎有些矛盾,但该村农业的确如此,比起传统的家庭化农业生产,该村每户的土地经营面积要大得多,比起规模化农场作业该村又都自己经营上百亩耕地,所以这个叫法是很适合的。

分管农业工作年度总结(3篇)

分管农业工作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

在这一年里,我作为分管农业工作的负责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农业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力以赴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

现将2021年度分管农业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二、主要工作及成效(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1. 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我们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投入资金开展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新增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2.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们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示范性高标准农田,提高了农田的产出效益。

3. 加强农业机械化推广。

我们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全年新增农业机械装备2万台(套),农机化水平达到85%。

(二)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1. 调整种植结构。

我们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特色高效农业,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300万亩以上,经济作物面积达到100万亩。

2. 发展特色农业。

我们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培育了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如:草莓、蓝莓、核桃、中药材等,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3.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

我们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绿色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三)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1. 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我们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流通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2.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们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

3.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我们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追溯。

2021年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21年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蓝图。

为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保障规划顺利实施,根据(轮政办发[2013]71号)《关于做好<轮台县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规划蓝图—实施情况”,认真开展轮台县农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期评估。

一、“十二五”农业发展目标任务及落实完成情况评估“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一产上档次、二产上规模、三产大发展”的工作思路,发扬“抢抓机遇、借力发展、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轮台精神,全面推进和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稳粮、控棉、强林、促畜”的原则,继续优化巩固粮食、棉花基地成果,充分利用本地区水土光热资源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有力条件,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使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不断健全完善;继续完善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大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目标任务评估。

“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大粮食高产攻关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大力开展粮食高产攻关,全面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十二五”期间,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大粮食高产攻关力度,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粮食生产人均收入达600元以上。

一是稳定冬小麦种植面积,每年不低于12万亩,保障人均1亩粮,大力推广“吨粮田”高产模式种植技术,“十二五”末达到5万吨,小麦单产年均增长2-3公斤;二是将小麦品种改良、更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大力推广种植冬小麦优良品种,使之占种植面积的95%以上,抓好小麦良种繁育工作,每年小麦种子田面积不少于5000亩;三是大力推广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多熟高效种植模式等实用技术,结合水资源现状,大力推广小麦、玉米及其他作物多熟高产高效栽培种植模式,推广饲粮兼用型优质高产品种,每年复播作物面积不少于8万亩,全面提高复播质量。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08号(农业水利251号)提案答复的函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08号(农业水利251号)提案答复的函

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08号(农业水利251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自然资源部•【公布日期】2021.08.18•【文号】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64号•【施行日期】2021.08.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608号(农业水利251号)提案答复的函自然资协提复字〔2021〕064号王志良、王坚、王松灵、蓝闽波委员:你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耕地保护的提案》收悉。

党中央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你们的建议对新时期加强耕地保护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经商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审计署,现答复如下:一、关于“从国家层面着手,系统的梳理现有的国家耕地保护与治理的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创新国家耕地保护与治理协同政策体系,强化部门协同,避免出现政策矛盾和空白”的建议。

完善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多主体参与耕地保护实现部门协同治理,对充分利用和保护好有限耕地资源,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当前,我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耕地保护法起草工作,将在全面系统梳理现有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规定与中央最新要求基础上,研究提出新时期严格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明确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管控规则和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的优先序,强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耕地保护的责任,明确公民和法人保护耕地的义务,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补偿、考核等制度,进一步推进耕地保护制度化、规范化。

二、关于“对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做到能划尽划,实现上图入库、落地到户,以及严控非农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建立‘田长制’等保护责任体系”的建议。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部正会同农业农村部结合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组织对各省(区、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开展核实整改补足工作,将把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优先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将保护任务落实到各省份,全部落地上图入库,实行特殊保护。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21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21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汇报

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汇报xx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汇报xx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汇报 1、上半年农民收入情况及分析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元,较去年同期的2790元增加265元,增长9.5%。

其中,工资性收入198.5元,较去年同期的187.16元增加11.34元,增长6%;经营性收入658.3元,较去年同期的632.5元增加25.8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经营性收入65.8元,较去年同期59.1元增加6.7元,增长11.3%,林业经营性收入31.9元,较去年同期28.3元增加3.6元,增长12.7%,牧业经营性收入165.6,较去年同期156元增加9.6元,增长6.2%,第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395元,较去年同期3 ___.1元增5.7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1637.6元,增加219.46元,增长15.5%;财产性收入560.6元,较去年同期552.2元增长8.4元,增长1.5%。

从结构上分析,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转移净收入增速加快;财产净收入增幅较小。

1、农业生产总体向好,农产品 ___有涨有落,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受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的影响,我县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___走势偏低,红芸豆市场价3.0元,同比下降1.0元,下降25%;谷子市场价1.6元,同比下降1.03元,下降39.3%; 12种主要农产品 ___较xx年同期全部下跌,跌幅最高的为黄瓜、张杂谷3号、黍子,跌幅分别为-53.3%、-44%、-43.5%。

跌幅最低的为豌豆、大豆、绿豆,跌幅分别为-10%、-9.7%、-1.7%。

全县种植 ___最大、占农民收入份额最多的玉米跌幅也达到26%。

由于龙头企业,小杂粮 ___企业少,农产品 ___率低,种植业收入无法提高,再加上农产品 ___的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用生产资料 ___稳中有降,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

关于唐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关于唐山地区经济发展现状
培育自主知识产权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请专利,掌握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扩大内需
推进农村现代化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 。
促进城乡要素流动
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土地市场,实 现资源优化配置。
刺激居民消费
VS
产业结构调整
唐山市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 新兴产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 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
工业污染和能源消耗情况
污染排放
唐山市工业污染排放仍面临较大压力,部分企业存在超标排放和污染环境问题。
能源消耗
唐山市能源消耗强度较高,节能降耗和低碳发展仍需加强。
03
唐山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商贸流通业
唐山市商贸流通业发展迅速,建设了多个商业 综合体和购物中心,提高了城市商业氛围。
3
金融业
唐山市金融业发展稳定,银行机构数量不断增 加,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服务业的就业情况
总就业人数
唐山市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2019年达到18.9万人,比上年增长3.6%。
增长率
近年来,唐山市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率一直保持在5%以上,其中2019年服务业 就业人数增长率达到5.7%。
工业产品结构和质量
产品结构
唐山市工业产品结构以重工业为主,其中钢铁、煤炭、电力 等传统行业占据重要地位。
产品质量
唐山市工业企业逐步加强品牌建设和技术改造,产品质量得 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提升空间。
工业经济效益情况
企业效益
唐山市工业企业整体效益稳步提升, 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达到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the work or life.姓名:班级(单位):日期: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

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 于XX年3月中旬至下旬, 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 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XX年, 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 比1997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 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 农业产值38217万元, 林业产值518万元, 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 渔业产值4086万元。

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37.6、12、53、55.4。

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 上升了31.34。

农村经济结构中, 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 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

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变化为XX年的0.6:0.4。

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调整到XX年的16.89:41.34:36.1:5.97。

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 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

XX年, 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 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 占57, 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 占43。

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1997年的79:21调整为57:43, 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1997年的40:60调整为28:7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导产业, 涌现了一批专业村、组。

XX年, 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38万亩, 总产量21.5万吨;水果成片种植面积6.92万亩, 总产量5.26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95万亩;出栏肉兔163万只、家禽1073万只, 水产品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10200吨。

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38308万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55.8, 已大大超过粮油产值。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 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至XX年底, 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 其中市级4家, 县级21家, 街道、镇乡级27家。

固定资产总额18619万元, 产值56922万元, 实现销售收入49948万元。

龙头企业用地21823亩, 从业人员29550人, 带动农户16767户, 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540多万元。

另外, 全县还有种养殖专业大户1700多户, 专业市场4个。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12个, 拥有会员1818人, 带动农户5176户, 服务范围主要是蔬菜、种子、水果、水产、蓄禽等方面, 作用发挥较好的有广东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狮子太山果协、健龙莲藕协会等。

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 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

XX年, 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0856亩, 流转率为19.24, 涉及农户31690户, 涉及工商户2361户。

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4万人, 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2.1, 其中第一产业内部转移1XX人, 占8.34, 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

除常年性用工外, 不少龙头企业还使用了大量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全县农民从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到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难。

一是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 工作无力度;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差, 发展零散。

如十_大的果园不多;三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 小农意识根深蒂固, 喜欢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 不愿调整农业结构;四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 加之风险大, 想调整结构却不知如何调或者不敢调;五是部分农民信息不灵, 盲目跟着别人调, 导致农业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 同类性农产品大幅度增加。

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 调整后见不到效益, 甚至造成了损失, 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相对落后, 农产品增值不大;七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 又缺乏农业种养业和自然灾害保险,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

农民在生产与经营中多数各自为政, 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生产模式的不多, 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少, 规模小, 象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这样有带动力的少。

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少, 规范化程度低, 其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 全县象狮子太山果协和健龙莲藕协会作用发挥较好的合作组织不多。

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业主与农民之间采用订单农业、按利润返还、按股分红方式合作的少, 影响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

因此, 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 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

加之我县农技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主要是从事农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 全县农技专业人员仅占在岗人员的14, 加之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技术指导服务不力, 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 -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三)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规模小, 档次低, 精品少。

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 除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三业茶叶公司等项目规模较大之外, 普遍规模较小, 档次较低, 产品精品少。

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严重缺乏, 无公害农产品少。

部分农产品有比较优势, 但推广扩张差, 产业规模无法做大做强。

如无公害蔬菜种植, 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 在全县的推广较差, 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不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 但是一般品牌多, 叫得响的品牌少, 无法实现高效益;梨子发展分散, 成片的有规模的不多, 目前产量低,效益不高。

到目前为止, 全县种植梨子7.4万亩, 年产量1.5万吨, 亩平产量205.5公斤, 亩平产值380元。

在观光农业方面就一个荷香苑, 但规模小, 档次低。

从总体来看, 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好的项目少、精品少, 而且总结利用差, 提升推广差, 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四)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

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 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 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

现有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加工链条短, 加工技术落后, 销售方法原始, 销售人员缺乏, 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 经济效益差。

同时, 由于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一体化经营以及营销大户的缺乏, 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够畅通, 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从四大主导产业来看, 有一定加工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仅风味源兔加工、光宁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几个企业, 而水果、蔬菜基本无储藏、保鲜、加工企业。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

我县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 还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由于部分农业生产区域内道路不畅, 原料、物资、农产品无法运送, 农民和投资者想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也无条件, 加之用水用电无保障, 用电按照营业用电收费等原因, 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

如蔬菜种植, 交通条件较好或紧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单价, 要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高。

丁家的儿菜每斤要高5分钱, 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钱, 差距明显。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投入, 发展困难。

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 吸纳社会资金少, 投资渠道单一。

农业生产贷款难, 限制了农业的投资规模, 制约了结构调整。

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 除个别街道办事处外, 乡镇政府基本未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

农业业主的资金投入后, 无法实现再次抵押融资, 不能实行滚动发展。

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 风险大, 利润薄, 积累少, 资金周转慢, 投资回报期长等原因, 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进一步拉大。

三、意见和建议(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

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 发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

二是进一步研究改革农业扶持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和拨付办法, 要切实改进扶持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方式, 在扶持对象上, 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龙头企业, 把它们做大做强, 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

农业扶持资金应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最大效能地发挥农业扶持发展资金的作用。

对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 认真统计考核, 做到能进能出。

三是加大对农业工作、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的评选、表彰、奖励力度。

四是建立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 减免运输环节的各种费用, 降低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 增强我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修编。

随着我县镇乡、街道行政区划和村规模的调整, 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 应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调整。

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应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创名牌产品为重点, 因地制宜,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打造农业产品优势产业带或优势区域。

在坚持城郊型经济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前提下, 农村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因此, 在农业用地中, 应扩大一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 缩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 以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工作, 积极引导农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动, 形成土地适度集约经营, 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观光农业。

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特征, 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这四大主导产业, 大力培育精品, 发展精品, 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档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