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合集下载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

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萘普生的合成研究进展(药物分析)【摘要】萘普生(C14H14O3)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一般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高效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是最畅销的非处方药之一。

萘普生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它的基本骨架为萘环,6位上是甲氧基,2位上是α-甲基乙酸。

本文主要介绍了萘普生的结构及合成方法,并对萘普生的合成方法进行了简要综述,对具体的合成路线做了比较,旨在为在不同条件下萘普生的合成方法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萘普生解热镇痛抗炎合成路线综述1.萘普生的化学名称及化学结构萘普生(Naproxen , 1-1),化学名为(+)– 6 –甲氧基–α–甲基–2 –萘乙酸 [ ( + ) – 6 – methoxy –α– methyl – 2 – naphthaleneacetic acid ] 。

分子式为:C14H14O3 ,其相对分子量为:230.259 g/m 2萘普生的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芳基丙酸类消炎镇痛药布洛芬通入市场,标志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芳基丙酸类药物因作用强、毒副作用小,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中,研究进展很快,品种层出不穷。

先后开发了萘普生、酮基布洛芬、氟比洛芬、洛索洛芬、扎托洛芬等。

目前,世界上该类药物已上市品种有30多个。

我国于1980年开始生产萘普生。

多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萘普生工艺做了深入的研究,并列入国家“八五”公关项目,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截至目前有几十多家药厂从事的生产,产品不仅能满足国内市场,并且可以出口国外。

3.萘普生的合成路线3.1Darzens反应合成法[1](魏伟,陈学广,周辉. 萘普生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试验.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5;11(1):7~10 )6–甲氧基–2–乙酰萘在醇钠的作用下,与氯乙酸乙酯缩合后生成缩水甘油酸脂,再经碱水解,酸中和及脱羧的6–甲氧基–2–萘丙醛,氧化后生成(±)–萘普生。

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一、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一)以6-甲氧基-2-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Darens反应合成法
工艺路线评价
优点: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各步反应的工 艺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工业化。
缺点:制备11-8反应收率偏低,副反应也较难控制, 所用溶剂毒性大。
2、氰乙酸乙酯缩合法
评价:原料易得,但步骤长,反应操作繁琐 收率较低。
3、腈醇法
11-8的酮基与氰醇之间存在可逆平衡,收率较低。同时,氰化钠剧毒
4、二氯卡宾法
所用原料较便宜。但是二氯卡宾中间体活性高,副反应不可避免。
5、羰基加成法
本法试剂消耗少,反应步骤也少,原子经济性好
(二)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直接重排法
2、a-卤代丙酰萘重排法
在Lewis酸催化下经1,2-芳基重排得到萘普生甲酯。
三、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1、分子内的不对称诱导合成
评价:L-酒石酸酯价廉易得 各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 而且光学收率也很高。 国外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2、不对称催化合成 (1)不对称化
(2)不对称的甲酰化
小结: 目前应用不对称催化反应工业生产萘普生的制药公 司不多,但是不对称催化反应具有路线短、成本低、 产物光学纯度高、环保问题易解决等优点。 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境保护来看,这 种技术是生产萘普生的最佳选择
5羰基加成法本法试剂消耗少反应步骤也少原子经济性好二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1直接重排法2a卤代丙酰萘重排法在lewis酸催化下经12芳基重排得到萘普生甲酯
小组成员:蒋霖秀 40 王霞飞 18 粱娴雅 17 谢 茉莉 11 肖俊 04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原理

利用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合成S—(+)—萘普生

利用不对称交叉偶联反应合成S—(+)—萘普生

使 用 由 2 3合 成 得 到 的手 性 p一氨 基 烷 基 膦 的 N C2 合 物 为催 化 剂 , 行 下 列 反 应 : . iI 配 进
前沿 领 域 之一 。 其 中研 究较 多 的一 类 反 应 是 乙 烯 基 或 芳 基 卤 代 物 与 烃 基 ( 。 卤化 镁 ( 机 2) 有
镁试剂) 的不 对 称 交 叉 偶 联 反 应 [ ;H ys i [ 曾 报 道 乙烯 基 溴 和 二 级 卤代 烷 的 有 机 锌 卜 aah 等 J 试 剂 在 手 性 二 茂 铁 膦 (( )一( ) P A ) P C2配 合 物 催 化 下 , 行 不 对 称 交 叉 偶 联 反 R s 一P E 的 d 1 进 应 ‘亦 能 获 得 较 高 的 光 学 收率 ( 5 一8 % e e 。 8% 6 . ) 萘 普 生 属 2一芳 基 丙 酸 类 ( 2一A A 的非 甾体 抗 炎 镇 痛 药 ( S t , 学 名 称 为 2一( P) N A D) 化 6一 甲氧 基 一2一萘 基 ) 酸 , 一 手 性 药 物 , 中 S一(+)一萘 普 生 的 药 效 是 R一 ( 丙 为 其 一)一萘 普 生 的2 8倍 , 典 规 定 : 品萘 普 生 的光 学 纯度 必 须 大 于 9 %e e5。传 统 的 生 产方 法 是 先 制 备 药 药 5 .[】
溴 代丙 酸 酯 的有 机锌 试剂 为 原料 , 过 不 对称交 叉 偶联 反 应合 成 S 通 一(+) 一萘 普 生 。
关 键 词 : 性 催 化 剂 ; 对 称 交 叉 偶 联 反 应 ; 一氨 基 烷 基 膦 ; 甲 氧 基 一2 手 不 口 6一 一溴 萘 ; 一溴 a
代丙 酸 乙酯 中 图 分 类 号 : 6 13 0 2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26 (02 0 —07 10 12 20 )2 07—0 5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实验名称:药物化学实验报告-萘普生一、实验目的:通过合成萘普生,了解其合成原理和方法,掌握药物化学合成的基本技巧和实验操作。

二、实验原理:萘普生是一种非活性代谢产物,通过检测尿中的代谢产物可以评估肝脏功能和药物代谢。

合成萘普生的主要原料是苯丙酮和甲马拉酮。

实验中,首先将苯丙酮和甲马拉酮在碱性条件下缩合得到二苯乙烯甲酮。

随后,二苯乙烯甲酮与乙腈进行酰基化反应,生成2-2'-联苯酰基苯乙腈。

最后,该产物经还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萘普生。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配置碳酸钠溶液(5%)。

b. 称取苯丙酮(2 mol)、甲马拉酮(2 mol)、2-2'-联苯酰基苯乙腈(2 mol)。

c. 配置盐酸溶液(10%)。

d. 配置乙醇溶液。

2. 合成二苯乙烯甲酮:a. 将苯丙酮与甲马拉酮加入三口烧瓶中,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搅拌,溶解。

b. 用醋酸纤维素滤膜将溶液过滤。

c. 将过滤得到的溶液加入托氏器中,加入NaOH溶液,搅拌反应1小时。

d. 反应结束后,加入酶水,搅拌过滤得到二苯乙烯甲酮。

3. 酰基化反应:a. 将二苯乙烯甲酮与乙腈加入烧瓶中,搅拌溶解。

b. 加入醋酸溶液,搅拌反应4小时。

c. 反应结束后,降温,过滤得到2-2'-联苯酰基苯乙腈。

4. 还原反应:a. 将2-2'-联苯酰基苯乙腈加入酸性还原溶液中,加热反应2小时。

b. 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过滤得到目标产物萘普生。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萘普生。

通过红外光谱, 紫外可见光谱, 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等表征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鉴定和分析。

实验中,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使苯丙酮和甲马拉酮溶解,生成二苯乙烯甲酮。

NaOH溶液的作用是使二苯乙烯甲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2-2'-联苯酰基苯乙腈。

醋酸溶液的作用是进行酰基化反应,最终生成目标产物萘普生。

酸性还原溶液的作用是进行还原反应,得到最终的萘普生。

第十一章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

第十一章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
6位:C—O键 2位:C—C键
侧链
萘普生合成路线的选择
1. (±)-萘普生的合成 2. (±)-萘普生的拆分 3.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消旋体萘普生的合成
CH3 OH H3CO O
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引入
关键:如何在萘环上引入 α-甲基乙酸基
α β β α
α β β α
萘:稠环芳烃,比苯环更 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第十一章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原理
第十一章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原理
第一节 第二节
1. 2. 3.
概述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手性药物 的制备
消旋体萘普生的合成 消旋体萘普生的拆分 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第三节 第四节
生产工艺原理及其过程 原辅材料的制备、综合利用与 “三废”治理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
结晶法拆分 外消旋体的拆分 动力学拆分 色谱分离 直接法 间接法 前手性化合物为原料 不对称合成 手性源合成 手性化合物为原料 直接结晶法 非对映体结晶法
1.直接结晶法(有择结晶法) 拆分(±)-萘普生
(+)-萘普生乙酯
乙醇钠-乙醇
(±)-萘普生
(±)-萘普生乙酯 饱和溶液
残余液
酸性水解
消旋化
(+)-萘普生乙酯
(+)-萘普生
收率84% e.e. 95%
步骤长,总收率低
2.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 经典方法
以葡辛胺为拆分剂,与萘普生形成一对非 对映体盐,利用其溶解度差别可加以分 离,再脱去拆分剂得到(+)-萘普生。 价廉、操作易行
C酰化反应 芳环上的亲电取代
反应过程及机理
O CH3CH2C Cl AlCl3 Et C O AlCl4
酰基正离子 中间体

萘普生的合成工艺

萘普生的合成工艺
绿色溶剂
使用无毒、低毒的溶剂替代传统 有毒溶剂,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
危害。
高效催化剂
开发新型、高效的催化剂,降低反 应条件和能耗,减少副产物的生成。
循环利用
实现反应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循环 利用,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
萘普生合成过程中的安全与环保问题
01
02
03
安全防护措施
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和操作规程,确保工人安 全和生产过程的稳定。
总结词
原料配比是萘普生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参 数之一,直接影响产物的质量和产量。
VS
详细描述
在萘普生的合成中,各种原料的配比需要 精确控制。比例不当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 或副反应增多,从而降低产物收率和纯度 。因此,在合成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预 定的配比加入原料,并确保混合均匀,以 获得最佳的反应效果。
反应时间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反应时间是萘普生合成过程中的重要控制点, 影响产物的结晶和纯度。
在萘普生的合成过程中,反应时间的长短对 产物的结晶和纯度有很大影响。过短的反应 时间可能导致反应不完全,产物结晶不完全, 纯度下降。过长的反应时间则可能引发副反 应,降低产品质量。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 反应时间,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萘普生产品。
原料1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反应 活性,易于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原料2
原料2是一种常见的无机盐,在反应中起到催化剂 的作用,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进行。
原料3
原料3是一种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在反应中起到关 键的作用,是合成萘普生的必要原料。
合成步骤
步骤1
将原料1和原料2按照一定的比例 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 行反应,得到中间体。
压力控制

萘普生的拆分实验报告

萘普生的拆分实验报告

萘普生的拆分实验报告萘普生的拆分实验报告引言萘普生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拆分萘普生的方法,了解其结构和特性,并探索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 萘普生(纯度≥98%)- 硫酸- 硝酸- 稀盐酸- 乙醇- 氢氧化钠溶液2. 实验方法:- 第一步:制备硝基萘将萘普生溶于硫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中,加热反应,生成硝基萘。

- 第二步:制备萘酚将硝基萘溶于稀盐酸中,加入乙醇,还原硝基萘,生成萘酚。

- 第三步:制备萘醌将萘酚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加热反应,生成萘醌。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拆分了萘普生,得到了硝基萘、萘酚和萘醌三种化合物。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详细描述:1. 硝基萘(Nitronaphthalene):- 外观:黄色晶体-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 特性:有刺激性气味,易燃易爆2. 萘酚(Naphthol):- 外观:白色结晶- 溶解性:可溶于乙醇和醚类溶剂,微溶于水- 特性:具有酚的性质,可用作染料和药物中间体3. 萘醌(Naphthoquinone):- 外观:黄色晶体- 溶解性:可溶于有机溶剂,微溶于水- 特性: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可用作染料和医药领域的中间体讨论与分析萘普生的拆分实验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硝基萘、萘酚和萘醌三种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我们将对其进行讨论和分析。

1. 硝基萘的应用:硝基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应用于染料、药物和炸药等领域。

其具有活性和稳定性的特性使其成为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化合物。

2. 萘酚的应用:萘酚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染料、药物和橡胶添加剂等领域。

其酚基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反应活性,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3. 萘醌的应用:萘醌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染料、药物和光敏材料等领域。

其具有良好的氧化性和稳定性,使其成为有机合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工艺研究——萘普生

生产工艺研究——萘普生

题目:萘普生的生产工艺研究姓名:***学号:************所在院系:医药学院指导教师:***目录一、概述 (2)二、研究进展 (3)三、合成路线及选择 (3)(一)、(±)—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3)(二)、(±)—萘普生的拆分 (8)三、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9)四、生产工艺原理及过程 (12)一、1—氯—2—甲氧基萘的制备 (12)二、1—(5—氯—6—甲氧基—2—萘基)丙—1—酮的制备 (13)三、2—溴—1—(5—氯—甲氧基—2—萘基)丙—1—酮的制备 (14)四、5,5—二甲基—2—(1——溴乙基)—2—(5—氯—6—甲氧基—2—萘基)—1,3—二氧己环的制备 (16)五、(±)—萘普生的制备 (17)六、萘普生的制备 (19)五、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 (20)一、概述1、名称:萘普生,化学名为(+)—6—甲氧基—α—甲基—2—萘乙酸,英文名为(+)—6—methoxy—α—methyl—2—naphthaleneacetic aid。

结构式:萘普生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粉末;无臭或几乎无臭,无味。

熔点为153~158℃.萘普生在甲醇或氯仿中溶解,在乙醚中略溶,微溶于乙醇,在水中几乎不溶。

日光照射下颜色变深。

萘普生为S构型。

3、药物作用:萘普生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NSAIDs),具有明显一直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并可稳定溶酶体活性。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和解热镇痛作用。

动物实验证明,萘普生的抗炎作用约为保泰松的11倍、镇痛作用是阿司匹林的7倍、解热作用是阿司匹林的22倍。

即使在切除了肾上腺的动物身上也表现出消炎效能,这表明此作用并非通过垂体——肾上腺传输。

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急性痛风、运动系统的慢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

二、研究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第一个芳基丙酸类消炎镇痛药布洛芬投入市场,标志着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入一个新时代,先后开发了萘普生、酮基布洛芬、氟比洛芬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风湿、解热镇痛作用。
本品有抗炎、解热、镇痛作用为 PG合成酶抑制剂。口服吸 收迅速而完全,1次给药后 2~4小时血浆浓度达峰值,在血 中99%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t1/2为13~14小时。约95%自 尿中以原形及代谢产物排出。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 炎、强直性脊椎炎、痛风、运动系统(如关节、肌肉及腱)的 慢性变性疾病及轻、中度疼痛如痛经等,均有肯定疗效。中 等度疼痛可于服药后1小时缓解,镇痛作用可持续7小时以上。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的疗效,类似阿司匹林。对因 贫血、胃肠系统疾病或其他原因不能耐受阿司匹林、吲哚美 辛等消炎镇痛药的病人,用本药常可获满意效果。
3、腈醇法
11-8的酮基与氰醇之间存在可逆平衡,收率较低。同时,氰化钠剧毒
4、二氯卡宾法
所用原料较便宜。但是二氯卡宾中间体活性高,副反应不可避免。
5、羰基加成法
本法试剂消耗少,反应步骤也少,原子经济性好
(二)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直接重排法
2、a-卤代丙酰萘重排法
在Lewis酸催化下经1,2-芳基重排得到萘普生甲酯。
合成路线及其选择
一、萘普生的合成路线
(一)以6-甲氧基-2-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Darens反应合成法
工艺路线评价
优点:原料易得,收率较高,成本较低,各步反应的工 艺条件要求不高,易于工业化。
缺点:制备11-8反应收率偏低,副反应也较难控制, 所用溶剂毒性大。
2、氰乙酸乙酯缩合法
评价:原料易得,但步骤长,反应操作繁琐 收率较低。
小组成员:蒋霖秀 40 王霞飞 18 粱娴雅 17 谢 茉莉 11 肖俊 04
萘普生的生产工艺原理
其中:
以6-甲氧基-2-乙酰萘为原料合成路线 5条
以6-甲氧基-2-丙酰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2条
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2条
不对称合成 2条
一、萘普生简介
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的作用。
三、萘普生的不对称合成
1、分子内的不对称诱导合成
评价:L-酒石酸酯价廉易得 各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 而且光学收率也很高。 国外已应用于工业生产。
2、不对称催化合成 (1)不对称化
(2)不对称的甲酰化
小结: 目前应用不对称催化反应工业生产萘普生的制药公 司不多,但是不对称催化反应具有路线短、成本低、 产物光学纯度高、环保问题易解决等优点。 因此,无论从经济效益,还是从环境保护来看,这 种技术是生产萘普生的最佳选择
评价:本工艺原料易得,收率高,产品质量好,成本低 国内已经成功应用于生产。
(三)以6-甲氧基-2-溴苯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四)以2-甲氧基萘为原料的合成路线 1、氯甲基化法
2、直接羧烷基化法
评价:本法路线简捷,但具有萘环傅克反应的通病,位置异构体难以避免。
பைடு நூலகம்
小结: 萘普生的合成线路较多,各种方法均各有优缺点。 目前,国内多以Darzens 法和α-卤代丙酰萘1,2-芳 基重排法组织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