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论语》复习: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总结课件
《论语》十二章复习课件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120个实词积累、识记 (1)归
义项
例句
①女子出嫁
后五年,吾妻来归。(《项脊轩志》)
②复回娘合家词省,亲归 宁 , 出 嫁 的 女 子吾妻归宁。(《项脊轩志》)
③返回
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
广大;毅,坚强,刚毅;
远 乎 ? ( 固 定 句 式 , 不 ③而() 表并列
也……吗)”(《泰伯》) (第8章)子曰:“譬如为
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④以为() 把…作为
⑤已() 停止
⑥篑(
盛土的竹筐 )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 ⑦平地(
填平洼地)
吾往也。”(《子罕》)
⑧知
6、成语积累
成语
释义
①朝闻夕死 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迫切。
②见贤思齐 见到贤能的人就想向他看齐。
③文质彬彬 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来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④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
⑤死而后已 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
⑤文质彬彬(文质兼) 备、配合适当的样
子
翻译画线的句子
译文:见到有德行有才能的人就向他学习
,希望能在其中和他看齐;见到没有德 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得分点:贤:形容词作名词,贤人,贤德的
人。齐:看齐。而:表顺承。内:方位名词作 状语,在心里。省:反省,检查。)
理解性默写 ①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
④归附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论语》十二章(66页ppt)

第三章
( 教 学 提 纲 )2020 —2021 学年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上 册第4课 《论语 》十二 章(共 66页p pt)( 免费下 载)
( 教 学 提 纲 )2020 —2021 学年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上 册第4课 《论语 》十二 章(共 66页p pt)( 免费下 载)
2、孔子思想
• (2)教育思想 • 重视教育的作用 • 提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 “诲人不倦” • “因材施教”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 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 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 的学习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 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真诚,诚实
复习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 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 是不是复习过呢?”
( 教 学 提 纲 )2020 —2021 学年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上 册第4课 《论语 》十二 章(共 66页p pt)( 免费下 载)
( 教 学 提 纲 )2020 —2021 学年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上 册第4课 《论语 》十二 章(共 66页p pt)( 免费下 载)
( 教 学 提 纲 )2020 —2021 学年统 编版高 中语文 选择性 必修上 册第4课 《论语 》十二 章(共 66页p pt)( 免费下 载)
《论语》
《大学》《论语》《中庸》《孟子》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 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知识链接“五经”:
《诗》、《书》、《礼》、《易》、 《春秋》。
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学案:第七课 求诸己 Word版含解析

第七课求诸己求诸己,就是凡事求之于己,首先从自身方面来要求。
就是要端详自身的优势、特长加以提升、进展和利用,省察自身的劣势、短处加以克服和避开。
这也是中国古代提倡的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
1.字音字形(1)博弈.()(2)自讼.()(3)百乘.() (4)揖.()2.重要词语(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曰:“修.己以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力不足者,中道而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不有博弈..者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为之犹贤.乎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通假字(1)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女.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取.于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虚词用法(1)斯⎩⎨⎧如斯.而已乎:逝者如斯.夫: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我欲仁,斯.仁至矣:(2)乎⎩⎪⎨⎪⎧仁远乎.哉:子路仁乎.: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已矣乎.:(3)之⎩⎪⎪⎨⎪⎪⎧德之.不修: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为之.犹贤乎已:过也,人皆见之.:5.词类活用(1)修己以安.百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揖巫马期而进.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特殊句式(1)不患莫己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吾忧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君取于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021学年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为政以德》课件 (54张PPT)

为什么?
• 子贡问政。
•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 曰:“去兵。”
•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
• 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
12.7章:富民、正己(正身、诚信)
“食-兵-信”递进,突出“德治”重要
如何实施德政?
2.• 共1章::同德拱,政环及绕的作意用思。
是什么?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 所而众星共之。” (2.1)
2.1章:德政 及 作用
•德
• 德者,得也。
•政
• 子曰:“政者,正也。”
• 作用:
为什么?
• 即使不动,百姓也会紧紧拥护你爱戴你。
德政的重要性
为什么?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
成祸患。
如何实施德政?
• 季氏正己了吗? • 那冉有、子路呢?
怎么做?
•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 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城邦之中矣,是社稷之 臣也。何以伐为?”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 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 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 谁之过与?”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 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 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 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 ,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 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 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十一、诲人不倦 课件-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

教师的素养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与技艺。 孔子认为诲人不倦更重要的是教育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 孔子认为,教师最基本的态度是教导学生时要耐心、敬业。
关于这个“类”,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是无论出身的贵贱等级,都能接受教育; 一种是无论品行的善恶智愚、态度年龄 ,都能进行教育。 一种是无论民族、种族、氏族,都能进行教育。
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 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
2 .讨论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3.8)
子夏在联想中举一反三
孔子与弟子在讨论中教学相长
3.激励式教学法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 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
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 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 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 上有缺陷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为孔子门下的 优秀学生。
既然如此,我们又说这么多干什么呢? 天何言哉?圣人何言哉?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全册复习巩固课件(共109张PPT)

子夏问孝章(2.8)——不仅能“服其劳”“先生馔”(基 础),更能保持“色”(“心”敬)
三年之丧章(17.21)——强调“心安”(外在礼仪通过内 心情感来实现)
6.“孝”与“礼”是什么关系?(请探讨)
第二课 克己复礼——内涵阐释
【说明】
1.“礼”不仅是具体的礼节仪式,而且包括古代社会一系列制 度以及相关的宗教、政治、伦理等思想观念。
(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概括出孔子和韩非子的为政观。(1分) 孔 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韩非子:以法治国
(2)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
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 重,各有偏颇,宜相互补充。
第一课《为政以德》检测
【答案】 1.“足食”体现了孔子的富民政策(或“养民”“供养百
姓”“让百姓吃饱”)。“去食”从侧面体现了孔子认为得到 百姓信任的重要性。
2.同:孔子和孟子对战争的取舍都是以“民本”(或“百 姓的利益”)为出发点的。异:孔子希望用“仁义”代替战争 ,“足食”“民信”远比用兵重要,先“去兵”,表明他对战 争的暴力的警惕和不认同。孟子认为战争的起点和支点是“仁 政”,只要符合老百姓的意愿和利益,使百姓远“避水火”, 就可以攻伐。
1.“礼”的内涵
孔子所说的“礼”,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制度之礼。他认为,“礼”(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所以他推崇理想中 的“周礼”。西周面对当时社会纷争(主要是国君、诸侯的权利争夺),建立以 “宗族嫡长继承制”、“等级制”为核心的“周礼”,来巩固社会秩序。 二是个人之礼。到孔子生活的春秋后期,这种制度受到冲击,所谓“礼 崩乐坏”,所以孔子竭力提倡“克己复礼”。这就要求个人以“礼”为规范 ,不违规逾矩。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孔子的这一理论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但后世统治 者借此强化自己的绝对统治,成为了压迫百姓的手段。
2020-2021学年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群文阅读《论语十二章》课件 (31张PPT)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已欲 达而达人(忠)。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 已。”(《雍也》)
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 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 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 尔也。
孔子讲仁及忠恕,多限于个人修养方面;孟 子则应用于政治及社会哲学。孔子讲仁及忠恕, 只及于“内圣”;孟子则更及于“外王”。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三、何以报怨?其恕乎。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卫灵公》)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 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宪问》)
子曰:“躬自厚(责),而薄责于人,则远 怨矣。”(《卫灵公》)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若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宪问》)
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 (朱熹《四书集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
已欲立(达),而立(达)人。 ↓
己所欲,施于人。
一、一以贯之,其恕乎? 2、恕之重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 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 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 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内圣外王,其恕乎! 2、通志窥人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 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 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 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 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 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 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 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复习:借助思维导图,复习总结(34张PPT)

展示思维导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读》 每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言语交际观 • 十 学以致其道 •论学习 • 十一 诲人不倦 •论教育 • 十二 高山仰止 •感人的师生关系 • 十三 沂水春风 •感人的师生关系 • 十四 中庸之道 •社会理想、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天道观
活动: 绘《论语》选读整本书思维导图
绘思维图,复习论语
•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它不仅能够帮 助你理解记忆文言文中难懂的注释,还 能提高你的语文复习效率让学习更轻松。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复习总结: 借助目录 绘思维图 回顾所学 整理内容
借助目录,复习回顾
按目录 分为几个部分?
《<论语>选读》
• 一 为政以德 • 二 克己复礼 • 三 待贾而沽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 五 仁者爱人 • 六 君子之风 • 七 求诸己 • 八 周而不比
《<论语>选读》 每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一 为政以德 • 二 克己复礼 • 三 待贾而沽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 五 仁者爱人 • 六 君子之风 • 七 求诸己 • 八 周而不比
《<论语>选读》 每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一 为政以德
• 德政主张
• 二 克己复礼
• 礼治主张
• 三 待贾而沽
• 积极入世的态度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 十 学以致其道 • 十一 诲人不倦 • 十二 高山仰止 • 十三 沂水春风 • 十四 中庸之道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思维图,复习论语
• 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学习,它不仅能够帮 助你理解记忆文言文中难懂的注释,还 能提高你的语文复习效率让学习更轻松。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选读
复习总结: 借助目录 绘思维图 回顾所学 整理内容
借助目录,复习回顾
按目录 分为几个部分?
《<论语>选读》
• 一 为政以德 • 二 克己复礼 • 三 待贾而沽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 五 仁者爱人 • 六 君子之风 • 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言语交际观 • 十 学以致其道 •论学习 • 十一 诲人不倦 •论教育 • 十二 高山仰止 •感人的师生关系 • 十三 沂水春风 •感人的师生关系 • 十四 中庸之道 •社会理想、人生理想的哲学基础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天道观
活动: 绘《论语》选读整本书思维导图
复习总结
论语
•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简单的一句“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却能把一个人的为事、为人、为学
该有的态度都概括出来了。
•
作为记载孔子思想和言行的一部著作,《论
语》是中国古代思维的精华结晶,同时也是我国
的经典读物。
•
下面就让我们用一张简单的思维导图来看看
论语中孔子所推崇的道义。
展示思维导图: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图19
图20
图21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 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 五 仁者爱人
• 人生价值观
• 六 君子之风
• 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 七 求诸己
• 道德修养的关键
• 八 周而不比
• 交往观
《<论语>选读》 每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 十 学以致其道 • 十一 诲人不倦 • 十二 高山仰止 • 十三 沂水春风 • 十四 中庸之道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 九 出辞气远鄙倍 • 十 学以致其道 • 十一 诲人不倦 • 十二 高山仰止 • 十三 沂水春风 • 十四 中庸之道 • 十五 敬鬼神而远之
《<论语>选读》 按目录 分为几个部分?
(一)政治主张及实践(1-4) (二)修身(5-9) (三)学习与教育(10-13) (四)哲学思想(14-15)
《<论语>选读》 每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一 为政以德 • 二 克己复礼 • 三 待贾而沽 • 四 知其不可而为之 • 五 仁者爱人 • 六 君子之风 • 七 求诸己 • 八 周而不比
《<论语>选读》 每章的章节内容回顾
• 一 为政以德
• 德政主张
• 二 克己复礼
• 礼治主张
• 三 待贾而沽
• 积极入世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