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选修)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则》学案一、作家作品知多少1、孔子,名,字,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课前预习内容(一)、注音盍()诲(ì)裘()敝()肱()少()者怀之智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乐(),仁者寿。

(二)、通假字①可谓好学而已()②知者乐,仁者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词语解释①就有道而正焉。

就:正: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信:怀:③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④回虽不敏。

敏:⑤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⑥是智也。

是:⑦盍各言其志。

盍:⑧敝之而无憾。

敝:⑨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⑩一曰克己复礼。

一曰:(四)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克已复礼为仁。

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三、课内阅读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冶长”篇)1、疏通字词,掌握准确解释:侍:盍:尔:蔽:憾:伐:施:安:信:怀|:2、这一章主要记在了孔子和弟子、通过闲谈的方式,表达各自的事。

3、鉴赏“颜渊季路侍”中的“侍”的表现力:4、从这段对话中,分析孔子、子路、颜回的性格特点。

《论语十则》(选修)(课堂PPT)

《论语十则》(选修)(课堂PPT)

46
得: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 贪欲。
第十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 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 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 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饭,动词,吃。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 膊枕着头,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 “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 云一样。
第九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 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 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 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 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第四则
【赏析】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 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

论语十则课文原文1、《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习,并且不断的把它练习,这不是很好吗?有朋友从远方来访,这不是非常让人高兴吗?别人对你不知情而不怨恨你,这不是最崇高的礼貌了吗?”2、《论语·为政》【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辰,它站在那里,众多的星星就都在它周围。

”3、《论语·克己》【原文】子曰:“其事好也,必先难之;其事不善也,必先易之。

”【译文】孔子说:“做件好事,必须先做一些困难的事;作坏事,就应该先做些容易的事。

”4、《论语·里仁》【原文】子曰:“里仁为美,不拘于形。

”【译文】孔子说:“里仁美义的美丽不需要外表的美丽。

”5、《论语·析言》【原文】子曰:“析乎其言,省乎其行。

”【译文】孔子说:“要审视自己的言行,要仔细分析自己所说的话。

”6、《论语·行有义》【原文】子曰:“行有义则无怨。

”【译文】孔子说:“行正义一定不会被有怨言。

”7、《论语·报任》【原文】子曰:“君子报任尽矣,不报任非其身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君子,他要尽自己的职责——他不能推卸给别人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

”8、《论语·不欲》【原文】子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孔子说:“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美玉似的,也不要把自己装扮得像粗粝似的。

”9、《论语·礼过》【原文】子曰:“礼过则和,过礼则滥。

”【译文】孔子说:“遵守礼仪,就可以实现和谐;违犯礼仪,就会产生滥用。

”10、《论语·学而》【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是空虚;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出现危险。

”。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论语》十则《论语》十则(精选15篇)《论语》十则篇1○教学目标①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则》研读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则》研读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那么》研读《论语十那么》是中国的经典,下面一起去研读一下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论语十那么》吧!第一到第九那么为语录体,第十那么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那么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wǎng),思而不学那么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论语》十则含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文档:《论语》十则含答案

1 《论语》十则[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论.语(lún) 踰.矩(yú) 诲.(huì) 盍.(hé) 轻裘.(qiú) 曲肱.(ɡōnɡ)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可谓好学也已(“已”通“矣”)(2)是知也(“知”同“智”,聪明、明智)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伐⎩⎨⎧愿无伐.善(动词,夸耀、炫耀)坎坎伐.檀兮(《诗经·伐檀》)(动词,砍伐) (2)克⎩⎨⎧ 克.己复礼(动词,克制)克.勤克俭(《尚书》)(动词,能够) (3)是⎩⎨⎧是.知也(代词,这)觉今是.而昨非(《归去来兮辞》)(形容词,正确) (4)信⎩⎨⎧朋友信.之(动词,信任)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副词,实在)言而无信.(《论语·为政》)(名词,信用) (5)道⎩⎨⎧就有道.而正焉(名词,道德)有碑仆道.(《游褒禅山记》)(名词,道路)策之不以其道.(《马说》)(名词,方法)道.芷阳间行(《鸿门宴》)(动词,取道)(6)而⎩⎨⎧敏于事而.慎于言(连词,表并列)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连词,表顺承)敝之而.无憾(连词,表转折)曲肱而.枕之(连词,表修饰)(7)为⎩⎪⎨⎪⎧ 知之为.知之(动词,表判断,就是)臣为.韩王送沛公(《鸿门宴》)(介词,替、给)为所欲为.(《资治通鉴》)(动词,干、做)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过秦论》) (介词,表被动)冰,水为.之(《劝学》)(动词,形成)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请事.斯语矣(名词作动词,实践) (2)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不义.而富且贵(名词作动词,合乎道义) (4)老者安.之(使动用法,使……安于) (5)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作动词,修正) (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 (7)知者动.(动词作形容词,活跃) (8)戒之在得.(动词作名词,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贪欲)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古义:一旦,表示假设。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及赏析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课文原文如下: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论语十则》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集锦,涵盖了学习、修养、为人处世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十则论语的赏析:这十则论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人生、学习和道德的深刻理解和见解。

每一句话都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修养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中,第一则强调了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与人交往的乐趣和修养。

第二则则提醒人们要时刻反省自己,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第三则和第四则则分别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两者相结合。

第五则告诉我们要有谦虚、诚实的学习态度。

第六则和第七则则强调了向他人学习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第八则则表达了士人应有的弘毅精神和责任感。

第九则则以松柏为喻,强调了坚韧不拔的品质。

最后一则则强调了宽容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论语十则》是孔子思想的精华所在,对于提高人们的修养、指导人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中选修论语十则

高中选修论语十则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
孔子的学生,姓曾名 点,曾参的父亲。
即暮春,农历三月。 莫,通“暮”。
春天穿的单夹衣服。 歌唱。
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叹息。
在沂河边洗澡。 赞赏。
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 鲁国当时的祭坛。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 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 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 (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 “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论语>六则》中,我们 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 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 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 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5、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一)文题解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论语>十则》是有关儒 家思想的修身之道的十则论语,是孔子在不同的 时间与弟子们的谈话记录,“论”就是编纂的意 思。这十则论语对儒家的做人标准,从理想追求 到道德行为,到人际关系,到艺术鉴赏,都有所 涉及。语录体指个人讲话或者两个以上人士对话 的辑录。中国古代,弟子记录老师的言论,常用 口语,因此沿称“语录”。语录体具有亲切、警 策、精辟的特点,可作为修身养性、励志为学的 凭借。“语录体”现在也指从文学家或思想家的 著述中,选录有优美警策之文辞或具裨益身心之 名言,编辑而成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舒适,安逸。 于:对,对于。 有道:有道德的人。 正:修正。 已:通“矣”,了。
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先生说:“君子不求吃得饱,不求住 得安定,勤于做事而说话谨慎,向有道德 的人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就)可 以称得上是好学啊。”
有:同“又”。 立:自立。 不惑:遇事不迷惑。 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人生的责任 和义务等多重含义。 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 规矩。
第二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先生说:“我十五岁开始专心求学, 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到事情 没有疑惑,五十岁时知道了天命,六十岁 时听别人的意见能够包容,七十岁时一切 随心所欲,而不超出规矩。”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 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 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 者。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 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 《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 秋》。其弟子和再传弟子将其思想言行记 载在《论语》中。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 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
《论语》里多次提到“君子”品性,如“君子 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坦荡荡”“君子成 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病无能焉,不病 人之不己知也”,等等。请将有关语录整理出 来,联系日常的为人处世,讨论孔子所说的 “君子”人格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意义。
明确:《论语》里的“君子”一般是指道德修养达到 完善境界的人,即具备了“仁”的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强调说话要慎重,做 事须勤勉; “君子坦荡荡”,指君子因为依循于道,内心无私, 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小人则相反,内心充满杂虑, 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要帮助人成就好 的品德,而不是去助长别人的恶,这其实也是“己欲 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意思;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强调个人应 该以修身求学为重,而不应在意能否出名。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 “万世师表”、“千古圣 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 首。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 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 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 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 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是一位旷世奇才,虽然一生颠 沛游离,命运坎坷,但他所创建的儒家 思想,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他在 政治思想上大力宣扬“仁”的学说,提 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实 现“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为最高境界。 所宣扬的“忠孝礼仪”的儒家思想,在 漫长的封建王朝中起着主导地位,成为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被历代 封建统治者推崇为“圣人”。
第九则 【赏析】仁是孔子的人生哲学的基础, 也是孔子伦理教育思想的根本。在这里, 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 根本要求。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主体,礼是外在的功用,二 者紧密结合。 【感悟】“谨于言,慎于行。”
第十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得:泛指对财货、名誉、地位、美色等的 贪欲。
第九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颜渊问什么是“仁”。先生说:“克制自己的私 心,使一切复归到礼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的私心, 使一切复归到礼,天下就称许为“仁”了。达到仁是 出于自己的努力,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 问它的具体要点。”先生说:“不合乎礼不要看,不 合乎礼不要听,不合乎礼不要说,不合乎礼不要动。”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愿意实践这几句话。”
第八则 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坦,开 朗,直率。
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第八则 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
君子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总是 忧愁、哀伤。
第八则 【赏析】孔子的坦荡胸怀。他认为君 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天知命, 坦荡自得。小人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所以局促不安。 【感悟】“胸怀四海才能心宽天下”。
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 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女:同“汝”,你。 知:通“智”。
第三则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先生说:“由(即子路)!我教诲 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
第三则 【赏析】孔子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 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其实 是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可当代社会偏偏 就有很多人做不到。 【感悟】“实事求是才是学习的正确态 度。”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知者:知,同“智”。
乐:乐,喜爱。
第六则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 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 仁者长寿。”
第六则 【赏析】这则好像是用山水的比拟对仁者和智者作一 个比较。他认为智者反应敏捷而又思想活跃,性情好 动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样。仁者仁慈宽容而不容易冲动, 性情好静就像山一样稳重。“乐山乐水”不一定只是 就性情而言,或许它更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观或者是 生活态度。智者乐水,因为他们如水通过自身的流动 滋润万物,且海纳百川;仁者乐山,因为他们如山, 山虽不语却以自身的厚重令人高山仰止。 【感悟】“知者善行若水,海纳百川;仁者厚德如山, 容载万物。”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 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 创始人。生于周灵王二十一 年(公元前551年),生有异 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 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 襄,聚徒讲学。五十岁摄鲁 国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 列国,六十八岁返鲁。卒于 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 年),年七十三。
第四则
【赏析】可见孔子的博爱精神。孔子希 望“老有所终,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 疾者皆有所养。”
【感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以及人之幼”。
第五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
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 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第五则
【赏析】孔子的乐学精神。“兴趣是最好的老 师。”陶渊明也曾“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 会意,便欣然忘食。”喜欢读书便会甘之如饴; 不喜欢读书,便味同嚼蜡。孔子正是因为乐读 书,才会一生勤学不倦。 【感悟】“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吧,你爱 书,书也会爱你。”
第一则 【赏析】这一则体现出了孔子对精神世界 的追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 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过多 地追求物质享受,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塑 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
【感悟】“物质的追求可让你富足一时, 精神的追求却让你充实一生。”
第二则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 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九则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 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 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 合于礼的要求。 一日:一旦,表假设。 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目:具体的条目。目和纲相对。 事:从事,照着去做。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饭疏食:饭,动词,吃。疏食即粗粮。 曲肱:肱,由肩至肘的部位,泛指胳膊。 曲肱,即弯着胳膊。
第七则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先生说:“吃粗粮,喝水,弯起胳 膊枕着头,快乐也在里头啊。不合乎 “义”而获得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 云一样。
《论语》是记录 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一部书,共20篇,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 对话体、叙事体。内 容上以教育为主,从 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 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 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第一则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
第十则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 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 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 之在得。”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 少年时,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 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 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弱 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 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 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 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侍:服侍,站在旁边陪着尊贵者叫侍。 盍:何不。 敝:破、坏。 伐:夸耀。 施劳:施,表白。劳,功劳。 少者怀之:让少者得到关怀。
第四则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 路曰:“原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 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 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颜渊、子路立侍(在孔子旁)。先生说:“何不 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把我的车马 和衣服拿出来与朋友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觉得可 惜。”颜渊说:“希望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 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先生 说:“老人使他安逸,朋友使他信任我,少年人得到 关怀。”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