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会写7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清__思路,能从下雨的场景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活泼生趣。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1.(课件出示图片)看看下雨之后,大自然中的情景。

2.板书课题:下大雨。

3.下大雨后,作者看到了哪些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分课文自然段。

2.边读边勾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多读几遍。

3.同桌之间相互指读。

教师检查认读情况。

三、认读生字词。

1.教师出示重点生字词学生认读。

屋w顶dn烟yn积j水shu倒dào吊diào龟u甲ji哈h昂án着zhe脑no袋dài东dn倒do西x歪wi七q零lín八b落lu2.指名读生字词。

3.分组读。

4.观察字形,交流识字方法。

四、指导书写1.出示“会写生字”,请学生认读。

2.学生说说怎样写好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

3.教师重点指导:屋、烟、龟。

屋:半包围结构,加一加“尸+至=屋”,注意中间一点不要掉。

烟:火+因=烟。

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下大雨有哪些有趣的场景出现?二、重点学习,深入感悟1.指名分段朗诵课文。

(1)“我”在哪里看到下大雨的场景?(2)下大雨时,“我”是怎样做的?2.教师指导学生读课文,找到答案。

(出示图片)下大雨时,屋顶上的雨是怎样的?(重点理解“砸”,说明力气很大,雨点很大进而说明雨下得很大。

)3.下大雨还有哪些场景?(荷花缸里的荷叶紫薇花上的大黑峰麻雀小乌龟)4.交流讨论。

你喜欢下雨天吗?在下雨天你会看到什么?在下雨天你会做哪些事呢?小组交流讨论。

三、升华情感1.发挥你的想象:“我”还会看到哪些场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这是一篇以儿童诗改编的课文。

极富想象的语言将各种标点符号拟人化,充分表达了儿童的趣味性。

一起看看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2、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3、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把握角色感情。

4、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14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淘气可爱的标点符号,你们认识吗请大声喊出他们的名字吧!这些标点符号平时都是友好地相处在一起,可是有一天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板书)标点符号的争吵(齐读课题) 这些标点符号到底在吵些什么呢让我们到文中去听一听吧!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师有感情范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生字的读音。

2、生自由读一遍课文,并圈画生字。

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检查识字情况。

三、研词析句,品读课文1、谁能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这段文字中,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汇报。

3、下面的句子并配有书中的插图。

感慨号拄着拐杖直跺脚,小问号竖起大耳朵,芝麻粒一样的小顿号急得又蹦又跳。

1)指生朗读这句话。

2)请同学们结合这句话在图中找一找这些标点符号。

3)(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感慨号,————的小问号,————的小顿号。

(课件出示)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填空————的小逗号,————的小句号,————的省略号。

4)带上表情动作朗读这句话。

4、下面就让我们去听一听,它们为了一件什么事而争吵好吗1)自由读文章的2—6自然段。

思考:标点符号们为什么争吵用直线画出每种标点符号说的话,并试着读一读。

2)学生自由读书,思考,圈画。

3)它们为什么争吵呢(学生汇报)下面让我们去看看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学生汇报标点符号说的话)同时(课件出示)这几段文字。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祖先的摇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的第八单元的第一篇,是一首散文诗。

这首散文诗共分四小节,第一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从而引起“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许多想象,最后,树叶的声响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也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发出了深深的慨叹。

我们人类的祖先是怎样在森林里生活的呢?课文采用诗歌的形式,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也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这些充满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了遥远而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牛活过的地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原始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核心,具有保持生态平衡、涵养水分、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作用。

原始森林维护着自然环境,储存大量碳物质来保持气候的稳定,通过对降雨和蒸发的控制调节天气,并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仅热带雨林(即原始森林)就为人类提供40%的氧气所需,因此它们也被称作“地球之肺”。

原始森林不仅仅是高大的树木,而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包动植物间的食物链关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种的减少,可以影响其他物种的生存,这种情况在热带雨林中体现更为突出。

课后作业zǔ xiān nóng mì wàng zhe()()()zhāi xià tāo dàn huí yì()()()二、把音节补充完整。

y____ d____ q_____ w_____ d_____荫逗蔷薇逮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这是多大的摇篮啊!(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九课《数星星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1(备课word版)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十九课《数星星的孩子》教案教学设计1(备课word版)
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并说说是怎样记住它的。
把生字放回课文,看看大家是否比第一次读得好了。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同学倾听,听听把课文读通顺了吗?
再次读了课文后,你知道哪几个自然段写张衡小时候的事?哪几个自然段写他长大了的事?
自由读。
第二课时
2.写字指导。
本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有明显的规律,建议教学时以“我的发现”为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到认记字形、书写规范美观的方法。如:
(二)朗读感悟
本课是一篇蕴含科学知识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准读顺的基础上重点读好第三、四、五自然段。要在读中感悟张衡从小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精神。要重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不要把重点放在朗读技巧的指导上。可配上抒情的轻音乐让学生朗读,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引发学生的感悟。可设计如下教学步骤。
生字的呈现方式,可以先出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如,“距离、碧玉盘、仰起头”。在读准词语的基础上,再认读生字。要鼓励学生运用汉字的构字特点以及自己积累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基本步骤是:自读课文,勾画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动手动脑,记忆字形。
在学生充分自主、合作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汇报、“小老师”领学等形式进行正音、辨形。可让学生从“撒、玉、组、汉、仰、距”这几个字中,自由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字、感兴趣的字,进行口头组词语的练习。可用“猜字”、“鼓掌传字”、“形声字的扩展”等游戏方式进行巩固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
张衡喜欢数星星吗?请你认真轻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语句看出张衡喜欢数星星。
1.学习第一段。
从“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感悟星星很多,星星很美,星星很亮。张衡喜欢这美丽的星空。(怎么读?)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

新人教课标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八单元 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本组课文是以走进科技世界为专题编排的,生动的文字,精美的插图,可谓图文并茂。

本组的生字多而偏难。

但每篇课文都是那么的生动有趣。

可以吧生字的学习融入理解课文之中。

二、教材目标:1、知识与技能:会认65个生字,会写3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悟积累词句。

2、方法与过程: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自主学习,了解家乡,赞美家乡。

三、教学重难点:1、了解张衡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培养自己观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有多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激发学生探究未来的兴趣。

培养听说能力,愿意与同学交流,能把自己的学习收获或假期打算用几句话写出来。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会学生基本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四、课时安排:29《数星星的孩子》…………………2课时30《爱迪生救妈妈》…………………2课时31《恐龙的灭绝》……………………2课时32《阿德的梦》………………………1课时语文园地八……………………………3课时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回避教师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对于所提出的问题,一定要精心设计:一要扩大问题的覆盖面,减少无意义、无价值问题的数量;二要注意提问的内容、方式和角度,提出的问题一定要有思考价值,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29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理解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情趣和蕴含的道理。

3、了解张衡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爱好天文,善于观察和思考,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园地八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部编版语文园地八 优质精品教学设计教案 二年级语文下册(含教学反思)人教版

语文园地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借助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认识“钩、铲”等10个生字。

2.积累近义词语,能选用词语说句子。

3.能根据提示想象画面,仿照例句写句子。

4.了解“礻”和“衤”、“冫”和“氵”所代表的不同意思,能区分这些偏旁相似的汉字表示的意思。

5.结合插图理解古诗《舟夜书所见》的大意,背诵古诗。

6.自主阅读《李时珍》,了解李时珍和他编写《本草纲目》的艰辛历程。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积累字词。

教学难点:1.理解“字词句运用”中所列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地运用;能仿照例句写句子。

2.积累并背诵古诗《舟夜书所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准备田字格。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识字加油站1.复习导入。

(1)教师引说: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学过的儿歌《金木水火土》吗?谁来背一背?(指名背、齐背;课件出示“金、木、水、火、土”五个字)当这些字做偏旁时,形态上有怎样的变化?又代表怎样的意义呢?2.学习生字、词语。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各组生字及生字组成的词语,注意:在词语“钩子、铲子、柿子”中“子”读轻声。

(2)学生横排读生字,引导发现每组生字偏旁相同的特点。

(3)同桌合作读生字词语,边读边想一想每个词语的意思,把不懂的做上记号,可以查查词典,也可以问问老师或同学。

3.指导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10个词语)学生自由读,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

①这些字都是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金字旁的字,大多与金属有关。

钩子、铲子都是用金属制作的工具。

(出示“钩子、铲子”图片)认读“钩”“铲”。

木字旁的字,大多与植物有关。

梅花是梅树开的花,柿子是柿树结的果。

(出示梅花、柿子图片)认读“梅”“柿”。

三点水的字,大多与水有关。

(出示长江源头、涨潮图)教师讲解:“源”本指水流开始的地方,如源头、水源;也指事物来源,如根源、起源。

“涨”本指水位升高,如涨潮、水涨船高;也指价格提高,如涨价。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5《黄帝的传说》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25《黄帝的传说》教学设计

25《黄帝的传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黄帝的传说》讲述了黄帝为民造福的传说故事。

黄帝在干活时看到滚动的草帽而受到启发,造出了车;在劳作休息时看到爬在河里树叶上的蚂蚁而受到启发,造出了船。

黄帝的创造发明使水陆交通得到了发展,为人们相互往来提供了便利,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改善。

课文语言朴实,通俗易懂,阅读时学会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并体会黄帝的人物形象,感受黄帝善于发现总结、不断发明创造的精神。

能借助提示:黄帝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有条理地讲述故事,感受我国古代人民聪慧的创造力,进一步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二、教学目标1.认识“帝、创”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会写“帝、传”等8个字,会写“传说、首领”等12个词语。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

3.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黄帝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三、教学重点1.继续把握默读课文的方法。

2.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四、教学难点感受黄帝的品质,能借助课后提示,讲一讲造车和造船的故事。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羿射九日》的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预设:《盘古开天辟地》《炎帝种庄稼》《尧帝凿井》。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神话故事——《黄帝的传说》。

板书课题:黄帝的传说,学生齐读课题。

3.人物介绍:黄帝,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

黄帝本姓公孙,因为出生于轩辕之丘,因此号称轩辕氏。

设计意图:一组神话故事的图片唤醒学生对神话的认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神话故事学习兴趣。

介绍黄帝让学生对人物进一步了解,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1)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圈画出课后的生字。

(2)学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字词(1)出示生字:帝创推尊启召按设材改替待由段供①开火车拼读生字,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制二年级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备课课题第八单元教学总目标1、认识本单元65个生字,会写4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本单元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

3、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

4、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5、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6、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

7、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材解读本单元包括一个识字,五篇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自古以来,我的祖先就有填海、补天、射日、奔月等美丽的幻想。

今天,当电话、电脑悄悄地走进我的生活时,当我们坐在家中观看扣人心弦的体育赛事、观赏精彩纷呈的文艺节目时,当我们乘机翱翔在万里长空、乘船遨游在千里碧波时……也许你会觉得这一切都很平常,因为我们已经跨入了科技时代,科学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本单元就是以爱科学为专题编排的,有生动形象的科学童话,有深入浅出的科学说明文,有图文并茂的科学连环画,介绍了气象、航天、动植物以及农业科技等丰富的科学知识,篇篇课文都引人入胜。

就连“语文园地”中也让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阅读科学动脑的短文、展示查阅的科学资料。

这样的意图,就是要在识字、读书的同时,吸引学生关注科学,爱科学,学科学,引发孩子们研究、探索的欲望,既动口,又动手,走出教室,走出校门,扩展自己的视野。

重点难点认识本单元的65个生字,会写本单元的46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有主动阅读中国神话故事、了解当今科技成果的愿望;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了解太空生活的常识,激发了解新科技的兴趣;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识字8》2课时《我是什么》2课时《回声》2课时《太空生活趣事多》2课时《活化石》2课时《农业的变化真大》2课时《语文园地八》2课时课型新授课题识字八教学时间共2 课时第1 课时备课下港乡整理姜培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字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世界之初”这个主题编排了《祖先的摇篮》《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羿射九日》三篇课文。

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伟大,感受古代人民丰富的、神奇的想象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远古知识的兴趣。

《祖先的摇篮》以诗歌的形式,用儿童的眼光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幻想祖先生活的情景,表达了对古老的原始森林——人类祖先的摇篮的赞美、向往之情。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文用活泼俏皮的语气讲述了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切按自然规律运行时的美好景象,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遵循自然规律,让万物按自然规律自由运行的美好愿望。

《羿射九日》是一篇神话故事,讲述了羿一心为百姓着想,英勇射掉九个太阳的故事,体现了他为百姓着想、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口语交际”的内容是说说自己最喜欢的一部动画片,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园地八”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五个板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仿写句子的能力、区别偏旁相同的汉字的能力和阅读能力,积累古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会写的字和会认的字,学会本单元要求掌握的词语。

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培养认真书写的习惯。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默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的中心,理解大自然的起源。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有关资料,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先创造文明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和对神话故事的兴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掌握要求掌握的生字。

2.理解大自然的起源,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蕴含的情感,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措施1.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读说结合,通过说句子、仿写句子的方式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会运用词语。

2.图文结合,以大自然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以读为本的原则,在朗读中感悟大自然的美丽与可爱,积累优美的语句。

3.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搜集更多关于世界起源的神话故事,在课堂上交流、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祖先的智慧和力量,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祖先的摇篮》2 课时《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2 课时《羿射九日》2 课时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1 课时语文园地八2 课时23 祖先的摇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问句。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通过追想原始森林中祖先的生活足迹,产生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学生回答)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出示关于原始森林的图片、视频)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望、掏、摘、逗、逮”这些生字,可通过动作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祖、忆、啊、赛”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蔷、薇、蓝、浓”这些生字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摘”还可以通过猜谜语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谜语示例:滴水已穿石,伸手来扶持。

要问是何义,举手取东西。

(谜底:摘)(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祖:偏旁注意左伸右缩,右部横画间隔均匀。

啊:“阝”竖宜长。

浓:左窄右宽,右部秃宝盖不宜过宽。

望:左上的“亡”第三笔变成竖提。

忆:“乙”横折弯钩的弯处要圆转。

易错提示:蓝:上面是“卄”,不要写成“”。

望:左上角“亡”不要多加一点。

(3)多音字。

丁C $ig:曾经似曾相识曾Z e n姓曾曾祖父I d a:i逮住狗逮老鼠逮d d :逮捕力有未逮(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商(商店)—摘(米摘)—滴(水滴)掏(掏耳朵)一淘(淘气)一萄(葡萄)一陶(陶醉)(摘)野果(逗)松鼠(逮)蝈蝈(捉)蝴蝶(采)蘑菇(挖)野菜(养)金鱼(扎)风筝(喂)鸽子(堆)雪人(养)小鸡(捏)泥人(5)书写练习:巡视指导,并纠正握笔姿势、笔顺和坐姿。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仔细阅读课文,标出小结,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小节?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明确:4个小节。

第一部分(1):引出摇篮,总写原始森林是人类祖先的摇篮。

第二部分(2、3):详细介绍,用疑问句的形式具体介绍了人类祖先当年在森林里的生活。

第三部分(4):总结全文,再次重申古老的原始森林是人类祖先的摇篮。

2.阅读第1节,思考:祖先的摇篮是哪儿?明确:原始森林。

3•“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了什么?明确:把“原始森林”比作“我们祖先的摇篮”,很形象,很具体。

拓展示例: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如: 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4.祖先的摇篮是什么样的?明确:这是多大的摇篮啊!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5.请同学们分别用一个字和一个词来概括原始森林的特点。

明确:大、一望无边。

含数字的四字词语拓展示例:r、三心二意五颜六色.~÷七上八下五花八门五光十色五湖四海八仙过海四面八方九牛一毛十全十美一干二净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原始森林广阔、美丽,一望无际,这么大的摇篮,我们的祖先在这里都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课文,找出答案,我们下一节课再来学习。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

祖先好啊浓厚张望蓝色摘花掏出赛跑记忆2.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系统学习了生字,给课文划分了层次,知道我们祖先的摇篮是指原始森林。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都做些什么呢。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读2、3 节,找出描写祖先们生活的词句。

明确: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2.品读“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明确: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野兔赛跑”“蘑菇打伞”,再现了祖先生活的快乐。

3.仿写疑问句: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明确:你知道小华现在在做什么吗?拓展示例:(浓绿)的树荫(浓绿)的青菜(浓绿)的湖水(浓绿)的翡翠4.诗歌第2、3 节为什么用问句的形式?明确:因为这是对祖先生活的猜测,猜测祖先是否在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是否在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关于森林的诗句拓展示例: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水清石出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恩二僧》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李白《菩萨蛮》5•第4节“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中的省略号有什么用处?明确: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语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6.文中恰当运用了哪些动词?明确:文中的动词用得很准确、巧妙,如“摘野果、掏鹊蛋、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中的“ 摘、掏、逗、采、捉、逮” 。

7.为什么把原始森林比作“祖先的摇篮”?明确:祖先在原始森林里生活,原始森林为祖先提供了吃饭、休息、嬉戏的地方,祖先也从中获得了快乐,就像婴儿在摇篮里一样,所以把原始森林比作“祖先的摇篮”。

8.我们的祖先当时的生活是怎样的?明确:生活很艰苦,但是很快乐。

9 •学了课文,同学们从中领悟到什么呢?明确: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我们要保护森林资源。

10.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现存的原始森林?明确:热爱大自然,保护森林资源,爱护森林里的动物,维护森林的生态平衡。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1.照样子,补充句子。

例: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⑴小河流水,“ ___________ , ! ! ______________ ### !”(2)青蛙唱歌,“ ________ , _________ !”明确:(1)哗哗哗哗(2)呱呱呱呱2.小结。

这片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食材库,他们在这里摘野果,掏雀蛋;这片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也是我们祖先的乐园,他们在这里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捉红蜻蜓,逮绿蝈蝈。

这片森林里留下了祖先的欢声笑语。

保护原始森林,从我们做起。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I f摘野果掏鹊蛋、I I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I祖先的摇篮回忆、一冃一曲“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好而遥远逗小松鼠米野啬微L捉红蜻蜓逮绿蝈蝈J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