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第1章 探索生命的奥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生物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物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第一节:引言生命是我们周围最奇妙的现象之一。

从微观的细胞到宏观的生态系统,生物学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探索生命的起源、结构和功能,理解生物的多样性以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生命的起源1. 外源说外源说是指生命最初是由外界的物质自然生成的观点。

早期生命可能通过原始地球环境中的电解反应或陨石中的有机化合物来产生。

我们将探讨原始地球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条件,以及这些条件是否有助于生命的产生。

2. 内源说内源说认为生命最初起源于地球上的生物前体,如原始地球的热液喷口或深海烟囱中的化学反应。

这些地方提供了温暖、充满营养物质的环境,可能为生命的进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我们将研究这些环境条件,以及它们是否支持了自然界中最早的生命形式。

第三节:生命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理论细胞理论是现代生物学的基石,它指出所有生命都由细胞组成。

我们将探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特征,并了解细胞是如何进行代谢、生长和繁殖的。

2. 基因和遗传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单位。

我们将研究基因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并了解遗传物质如何在不同生物之间传递。

3. 生命的能量转换生物体需要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

我们将深入探讨生物能量转换的过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了解其中的化学原理。

第四节:生物的多样性1. 分类学我们将介绍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生物物种的分类和命名系统。

通过研究各个界、门、纲、目、科和属的特征和关系,我们将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巨大范围。

2. 进化论进化论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演化。

我们将研究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如自然选择和适应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来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第五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 生态学基础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将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2. 人类与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1.1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1.1我们周围的生物教案苏教版
-观看生物学相关的纪录片或参加生物学讲座,拓宽视野,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2)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A.统计分析
B.数学模型
C.观察、实验、比较、分类
D.计算机模拟
(2)填空题:
1.生物可以根据其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进行____。
2.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____、实验、比较、分类等。
(3)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等级。
2.请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说明生物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简答题:
1.请简要说明生物的分类体系和等级。
2.请举例说明生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论述题:
1.请结合实例说明生物学研究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请谈谈你对生物学与生活的联系的理解。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课堂小结
(1)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是指具有生命的个体,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等方面的科学。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1.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提问、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生物,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答案。
育、繁殖、应激性等,形成对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学科教案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学科教案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学科教案教案名称:探索生命的奥秘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2. 掌握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理解生命的起源、结构和功能;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动学习加深对生物学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生物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生命的起源、结构和功能;3.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4. 合作学习和互动学习的有效实施。

三、教学过程:Step 1:课堂导入(15分钟)1. 教师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介绍生物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起源,引出探索生命奥秘的问题。

Step 2:生物学基础知识学习(30分钟)1. 教师讲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细胞结构、生物分子等;2. 引导学生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以及生物分子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Step 3:实验观察与探索(4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活动,观察不同细胞结构的显微镜切片;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设计实验探索答案;3. 引导学生展开实验并记录观察结果;4.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分享归纳生命的结构与功能。

Step 4:合作学习与互动学习(30分钟)1. 学生按小组分工进行合作学习,深入探究其他生命机制,如遗传、进化等;2. 鼓励学生通过互动讨论和合作实践,增强对生物学的理解;3. 学生展示合作成果,并进行互动交流,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Step 5:复习总结与拓展(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生物学知识的复习总结;2. 鼓励学生分享与生物学相关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以拓展视野。

四、教学方式:1. 导入环节: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习动力;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生物学基础知识,结合图示和实例进行解说;3. 实验观察:学生进行实验活动,通过观察和记录加深对生物学的认识;4. 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互动讨论和合作实践提高学习效果;5. 总结复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回顾,巩固学习成果;6. 拓展学习:鼓励学生开展更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提升对生物学的认识和兴趣。

苏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教案

苏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教案

苏教版七上第一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教案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常见的生物和生物的生命现象。

2、利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让学生尝试合作、交流、讨论等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能力目标:以游戏方式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生生讨论、师生讨论,体验新知获取过程,感受合作学习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自然,感悟生命,培养学生关爱生物的情感。

学习重点:1、举例说出常见生物名称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学习难点:举例说出生命的现象学习过程:(小游戏)猜猜我是谁?活动一:“我”透过湿润的皮肤呼吸;我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用肺呼吸;我的舌头位于嘴的前方,我用长长的舌头捕捉昆虫;我的皮肤是绿色的,在水里进进出出;如果天冷,我会冬眠。

你们猜出我是谁了吗?活动二:学生仿照此模式,说出某种生物特征,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猜。

目前,已发现植物30多万种,动物150多万种,这些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还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一、认识周围的生物[提问] 什么是生物?1、生物:有生命的物体。

[提问] 教室内,哪些是生物?哪些不是生物?2、生物种类:植物:30多万种动物:150多万种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微生物细菌:乳酸菌等真菌:酵母菌、黑木耳、蘑菇等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二、生物的生命现象[学生思考后回答]1、有一定的结构。

(1)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细胞(2)病毒无细胞结构。

2、能生长。

3、能新陈代谢。

(物质、能量交换)4、能产生后代,能遗传和变异。

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5、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向日葵、澳大利亚的“报雨花”)6、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巴西纺锤树)练习:P6 1、2作业:《课课练》P1-2 补充习题P1-2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态因素概念,并能说出生态因素具体包括哪些因素。

《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教学设计

《探索生命的奥秘和多样性》教学设计
例题3:
题目:请列举出三种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1. 物种多样性:地球上存在无数种生物,它们在形态、习性、生存环境等方面各不相同。2. 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存在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它们在生物组成、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等方面各不相同。3. 遗传多样性:同一物种内的个体在遗传物质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基础。
对于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对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的兴趣将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探索和学习。然而,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的步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奥秘和生物的多样性知识点,掌握相关技能。
- 利用网络资源,如搜索引擎、学术网站、科普平台等,提供丰富的生命科学知识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 参加科普讲座、展览等活动,了解最新的生命科学研究成果,拓宽知识视野。
- 结合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写作、绘画、制作模型等创造性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 与家长、朋友分享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初中生物教案开学第一课探索生命的奥秘

初中生物教案开学第一课探索生命的奥秘

初中生物教案开学第一课探索生命的奥秘导语:生命是地球上最神奇的现象之一,本课将以探索生命的奥秘为主题,引导学生对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进行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引入
在课堂上展示一张世界各地不同生物的照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让他们对生物多样性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生命的起源
1. 讲解地球的起源和早期的环境条件,提出一个问题:生命是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诞生的?
2. 介绍生物大分子的出现和自复制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示意图展示DNA、RNA等基因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3. 引导学生思考原始生命的形式,探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异,以及细胞内的器官和功能。

三、生命的演化
1. 简要讲解达尔文的进化论和自然选择理论,让学生了解生物种群的演化过程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2. 通过几个典型物种的例子,展示生物的共同祖先和分支演化的概念。

3. 引导学生分析适应性进化对物种形态结构、行为习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做出解释。

四、实践活动
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环境条件下细菌的生长变化,进一步巩固生物适应性进化的概念。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探究生物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策略,并进行实践操作。

五、总结与展望
在课堂中进行简单的总结,强调生命起源和演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物学领域中发现更多的未知。

结语:通过本课的教学,相信学生们能够对生命的奥秘产生更大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科学教案

幼儿园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  生命科学教案

幼儿园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 - 生命科学教案
幼儿园教案:探索生命的奥秘 - 生命科学教案
生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生命科学教案,幼儿可以从观察、实验、探究等方面来了解生命的奥秘,让他们对生命充满好奇和敬畏之心,同时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

该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活动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生命的特点、生长发育规律、生命的多样性等。

2.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生物标本、图书、实验器材等。

3. 活动过程
(1)观察生物标本:老师向幼儿出示一些生物标本,让幼儿观察、描述、分类,引导幼儿发现生命的多样性。

(2)实验探究:老师可以通过水培、土培、光合作用等实验,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同时引导幼儿思考生命的重要性。

(3)多媒体展示:通过投影仪、电脑等多媒体手段,向幼儿展示一些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4. 活动总结
通过讨论、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强化幼儿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生命科学教案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开拓幼儿的视野,增强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幼儿成长的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教案设计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教案设计

探索生命的奥秘——生物学教案设计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的起源、结构、功能及演化等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它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基础,也是人们认识自身的基础。

在当代,生物学已经成为一门不可缺少的学科,它的发展不仅涉及到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也是人类生活改善的关键之一。

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了解生物学知识,进而探索生命的奥秘,这是生物学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可行的生物学教案,以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1.教学目标1.1.知识理解目标1)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等;2)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规律,了解生命科学的方法和应用;3)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及与人类生活的关联;4)探究遗传变异对生物演化的影响和人类遗传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1.2 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科学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2)培养具有生命科学素养和实验研究技能的能力。

3)培养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提高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教学内容2.1 第一讲:生命周期和生存策略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生命的发生和终结,简单描述不同类群的特征,重点介绍生物生命的生存策略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进一步分析和探讨不同环境变化对生命规律的影响。

2.2 第二讲:细胞和遗传本单元主要介绍生物的组成结构,着重介绍细胞、细胞器、细胞内基因在生物学中的重要性,探讨遗传基因对生物个体和种群演化的影响。

2.3 第三讲: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本单元主要介绍地球上生物层的多样性,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理解,分析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培养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一般态度和实际行动。

2.4 第四讲:人类生命与健康本单元主要介绍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基本概念,包括人类医学的历史和与人类健康相关的生物学内容。

探究人类遗传疾病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身体运动和健康、心理抗压能力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等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教学设计
Unit 1 Chapter 1 exploring the mysteries of lif e teaching design
第1单元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教学设计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

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第1单元
第1章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难点: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三、教学准备:
1、自制课件。

2、学生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flash:
(1)环境因素对鼠妇生存的影响;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视频文件:
(1)水对动的生活的影响;
(2)草原大迁徙;(3)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4)蚯蚓;
(5)地星对环境的适应;
(6)保护色;(7)螳螂的拟态;
(8)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引言]:有我们生活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它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生态因素定义。

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们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叫生态因素,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生态因素的有关内容。

[提问]:同学们按照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捕捉到了一些鼠妇,能告诉大家,你是在什么样的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讲述]:刚才同学们汇报了发现鼠妇的有趣经历,那么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呢?让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探究。

[讲解]:探究是我们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有一定的步骤:
提出问题: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讨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作出你的假
设。

[假设]:1.鼠妇可能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鼠妇兴趣很浓,问题激发起学生回答的热情,纷纷举手述说自己捕捉鼠妇的经历与经验。

提到潮湿、土壤、阴暗、花坛里、石头下等。

相互讨论归纳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和温度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可能喜欢温暖的环境(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设计实验方案]:要想验证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我们必须设计实
验。

[推荐器材]:现在提供实验材料有培养皿、干土、湿土,黑纸板,请每组同学设计实验装置。

验证假设1的装置
验证假设2的装置
[提问]:有了实验装置,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设计数据记录表]:附后。

[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解决问题。

[小组交流]: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纷纷动手组装实验装置。

培养皿里放在一半干土,一半湿土,在湿土的上方盖上黑纸板,造成阴暗、潮湿的环境;干土上方直接接受阳光照射,造成明亮、干燥的环境。

讨论得出:把鼠妇放在培养皿的中间,即明暗交界处,计算一定时间内鼠妇最终移至何处。

分小组根据拟定的计划进行探究实验,如果教室内光线不足,可移至室外阳光处。

边进行实验,边记录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综合全班各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结论。

[提醒]:实验完毕后,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处理鼠妇?
[小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讲述]:在影响鼠妇生活的这些因素中,光、水、温度、空气、土壤是没有生命的物体,因此称为非生物因素,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讲述]:大家说得很好,我们把影响生物生存的其他生物称为生物因素。

[播放视频]:“水对动物生活的影响”,“草原大迁移”。

[总结]:生物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温暖的环境。

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因素。

绝大多数同学赞成把鼠妇放回大自然,接受情感教育。

展开自己的想像回答: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影响它们的生活,人类的捕捉也会影响它们。

进一步直观地认识到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讨论]: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

请同学们讨论:
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会受到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小结]: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出示]:仙人掌。

大家都知道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沙漠干旱缺水,这样恶劣的条件使许多植物望而却步,仙人掌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 [小结]:叶——退化成刺,减少蒸腾作用;茎——贮水,代替叶光合作用;根——发达,深入地下吸收水分。

这样看来,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生存。

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回忆积累的知识积极踊跃回答问题。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播放视频]:“秋海棠适应阴暗的环境”;“地星对环境的适应”;“保护色”;“螳螂的拟态”。

[观察]:p10页中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提问]:你知道蚯蚓对自然界有什么影响吗?
[播放]:flash “蚯蚓对环境的影响”及视频“蚯蚓”。

[总结]: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通过过观看动、植物适应环境的4个例子,提高兴趣,进一步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说出蚯蚓依靠刚毛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

通过观看,认识到生物不仅适应环境,反过来还能影响环境。

五、作业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六、课后反思本教案力求通过富有吸引力的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以达到新的课程标准要求。

七、教学板书内容
一、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
响生物因
素 1、生态因素
三、生物与环境的关
系非生物因素
八、课堂练习
一、填空题
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有一天太阳突然消失,地球上首先死亡的将是绿色植物,这是由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能适应环境,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能影响环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鼠妇的生活环境
是()
a.水中
b.干燥的陆生环境
c.潮湿的陆生环境
d.土壤里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是()
a.相互影响,毫无作用
b.相互影响,毫无影响
c.毫无关系
d.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3.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和水属
于()
a.生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三、简答题
1.在某一农田里有庄稼、农业害虫、蛙、蛇、老鼠等,请你谈谈它们之间的关系。

2.把一只小白鼠放于盛有足够食物和水以及栽有绿色植物的密闭容器内,它会不会死亡?试分析其原因。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第 11 页共 11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