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阅读与写作练习题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综合练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阅读综合练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世间最贵的书崔相珍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
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
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
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
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
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
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欣喜地笑了。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地表扬里,我简直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读书,我反复地读着父亲送的这本旧书,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它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
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
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开始,因为家里发生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时节,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
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
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
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
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
777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测试卷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阅读与写作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成绩: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5分)一、我会读拼音,写词语。
(8分)jù pà bǐng xìng dào qìe bù róng zhēng biàn()()()()yòu huò miǎn tiǎn zhān yǎng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二、词语大本营(9分)1、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填在括号里。
(6分)再接再()夜以()日披()斩()()()不休()精()志大()()望句子:经过他()地工作,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希望他以后能()。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
(3分)不是……而是……虽然……但是……即使……也……A、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愤怒,()悲哀。
B、()鲸的体形像鱼,()它不属于鱼类。
C、()困难再多,他()会完成这项任务。
三、句子万花筒。
(补充句子或按要求填写)(5分)1、爱亲者,不敢恶于人;。
2、,万事功到自然成。
3、悠悠天宇旷,。
4、已是悬崖百丈冰,。
5、,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按要求改写句子。
(3分)1、中国的汉字生发出无穷无尽的变化。
(写成打比方的句子)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改成陈述句)3、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缩句)五、活学活用。
(5分)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五年级阅读理解——说明文解题技巧 写作训练

第二单元写作训练——二十年后的家乡一、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留意家乡现状,合理想象长大以后的家乡的变化,以自己的美好心愿抒发与家乡的亲切之情。
二、二十年后都有大变化,如何表达自身的变化、家乡的变化,自己的心愿是否实现,让学生抒发现在对家乡的心愿,具体描述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
三、推想二十年后家乡的变化,建构文源㈠高谈阔论说家乡1.师例举一方面指导学生想象,比如侧重变化想象,可以写房屋道路变化,可以写家乡伙伴的变化;比如侧重场面描写,可以写与好朋友久别重逢的场面;可以写回家的历程;还可以家乡的某处景观…2.提示思路,让学生自主想象,建构文源。
(1)家乡二十年后的变化街道——商场——广场——公园——河流——家及家人(2)二十年后与亲人团聚的场面家的变化(环境)——爷爷奶奶外貌、言行的变化——爸爸妈妈外貌、言行的变化——诉说家乡的变化、离别情(3)二十年后与同学聚会的场面我回到家乡——与同学联络、聚会地点——与同学、老师见面、交流(外貌、言行、工作情况、生活情况)——主题活动——依依惜别【技巧点拨】一、采用今昔对比的方法表现主题。
二、采用总分总的写法体现主题。
1.总写二十年后的家乡。
2.分写:如吃的变化,住的变化,行的变化,文化生活的变化等。
3.总写,表达自己的感情。
范文一二十年后回故乡放眼望去,从前窄小、泥泞的村道变成了宽敞结实的水泥地,两旁种满了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显得格外鲜艳;公路上不时驶过各种名牌小汽车,奔驰、宝马、奥迪……应有尽有,真酷!环视四周,以前破旧不堪的民房早已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摩天大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20年过去了,现在是2026年,我在一家大名鼎鼎的电脑公司当总经理,开发了不少新软件,赚了很多钱,现正在国外的一个度假村里过着舒适的生活。
一天,我在琢磨:“世界上大部分地方都去过了,还能去哪里玩呢?”忽然,我想起了我的故乡,我可爱的故乡,整整20年没有回去了。
于是,我立刻收拾行李,带上我的助手和生活秘书,坐上我那自动导航的超音速飞机,以最快的速度向故乡飞去。
五年级上册阅读题15篇

五年级上册阅读题15篇一、阅读原文(略)二、题目及解析1. “我”窃读的滋味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解析: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
需要在文中找到描写“窃读滋味”的语句。
答案: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2. 文中的“我”为什么要窃读?解析:这是对文章主题和人物行为原因的探究。
要从文中关于“我”的家庭情况、对书的渴望等方面分析。
答案:因为“我”是一个穷学生,没有钱买书,但又渴望读书,所以只能窃读。
3. 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句子各一个,并分析其作用。
解析:这是对描写手法的考查。
动作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行为特点,心理描写能揭示人物的内心想法。
动作描写句子: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作用:通过“跨”“踮”“钻”等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我”窃读时小心翼翼的样子。
心理描写句子: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大些!再大些!”作用:心理描写写出了“我”为了能在书店多看书而假装无奈,实则内心欢喜的矛盾心理,生动地表现出“我”对读书的热爱。
一、阅读原文(略)二、题目及解析1. 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解析:这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性考查。
需要梳理文章的行文结构。
答案: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和议花生这几件事。
2.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作比较,目的是什么?解析:这是对文章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的考查。
通过比较来突出花生的特点和品质。
答案:目的是突出花生默默奉献、不图虚名的品质。
桃子、石榴、苹果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3. 说说你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句话的理解。
解析:这是对文章主旨句的理解。
要从做人的价值和品质方面分析。
答案: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人要注重内在品质,要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不能只追求外表的好看而没有实际的用处。
金牛耳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与写作全能训练五年级b版答案

金牛耳小学语文同步阅读与写作全能训练五年级b版答案1、下面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人情小说”中的故事,趋于平凡、散漫、没有多少激烈冲突的日常生活图景,因而不能“出奇制胜”。
到了清乾隆年间,集人情小说之大成者,也是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终于问世了。
B.《红楼梦》中有很多细节描写,诸如饮食、服饰、园林、市井、茶楼酒肆,无所不至。
这种巨细靡遗的刻画,有时会显得拖沓冗长,但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从而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
C.代表古典小说艺术最高成就的《红楼梦》,采用了链式结构,以荣国府的日常生活为中心,并涉及史、王、薛三个家族,以及官府、市井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全景式地展开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历史。
(正确答案)D.《红楼梦》中为了突出主要人物的独特性格,作者采用了类似衬托的所谓影子描写术。
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的幻设,实际上就是写各种人物类型在另一个品位层次的影子。
例如,晴雯和袭人就是黛、钗的影子。
2、28.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光纤不仅能浏览信息,收发电子邮件,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学等智能化、个性化。
(在句末加上“的服务”)B.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并以其特有的历史韵味和时代风貌,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世界东方。
(将“屹立”改为“闪耀”)C.为了发挥自己充分的才能,他毅然决定回国,参加中国的太空开发研究。
(将“充分”调到“发挥”的前面)。
D.“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将“增强”改为“提高”)(正确答案)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单选题] *A.见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矜凡在故老,犹蒙矜育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正确答案)C.除扶辇下除为汉家除残去秽D.顾顾计不知所出耳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4、10.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蜷伏(quán)麾下(hūi)哄堂大笑(hōng)恹恹欲睡(yān)B.滑稽(jī)宽宥(yòu)畏罪潜逃(qián)毋(wù)庸置疑C.晌午(shǎng)褴褛(lán 1ǚ)强聒不舍(guō)怏怏不乐(yàng)(正确答案)D.游弋(yì)竹篾(miè)人迹罕至(hǎn)矫揉造作(jiāo)5、关联词:极光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它还直接影响到无线电通信、长电缆通信,()长的管道和电力传送线等许多实用工程项目。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测试卷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测试卷(出卷人:罗学智)姓名:学号:成绩:一、古诗增色(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9分(1)日暮()山远,天寒()屋贫。
(2)()箬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月()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4)()雀桥边野草花,()衣巷口夕阳斜。
(5)日出江花()胜火,春来江水()如()。
(6)千里莺啼()映(),水村山郭酒旗风。
(7)()云翻墨未遮山,()雨跳珠乱入船。
(8)接天莲叶无穷(),映日荷花别样()。
(9)两个()鹂鸣()柳,一行()鹭上()天。
二、春意盎然(在括号里填上带“春”的词语)。
8分(1)()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潮水连江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4)()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5)()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无处不飞花,寒食东来御柳斜。
(7)()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8)忽如一夜()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凑双成对(填上双句成语的另半句)。
12分一夫当关,__________ 人非圣贤,__________ 不鸣则已,__________ 人之将死,__________ 三十六计,__________ 三军易得,__________ __________,后人乘凉__________,必有一伤 __________,近墨者黑__________,败兴而归__________,近在眼前 __________,败絮其中四、补歇后语8分茶壶煮饺子——_______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_______ 竹篮打水——_________________ 秋后的蚂蚱——_________________ 歪嘴和尚——_________________ 隔着门缝看人——________________ 水中捞月——_________________ 马尾穿豆腐——_________________五、动物聚会(写出动物的名称)。
五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训练

爱书如命的人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
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
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历久常新:2. 补充下列词语()的好书范围()修补()3. 短文是问绕那句话来写的?找出来并划上横线。
4. “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请你联系上下文理解:抄书使鲁迅获得了哪些好处?在相关的句子下面划上波浪线。
5. 你从鲁迅身上学到了什么?报童“卖报,卖报……《乌鲁木齐晚报》!”一个清脆的童音在刚降临的暮色中显得格外清新。
寒冷把她的声音送向远方。
每当她卖掉一张报纸时,她那红红的脸上便漾满了笑容。
我不知是怜爱这个冷风中的女孩还是被她那清脆的声音所吸引,我掏出两毛钱:“小姑娘,给我一张”。
她迅速地抽出一张报纸,恭敬地递给我,又从小口袋里掏出零钱数给我找。
这时公共汽车开过来了,我刚迈步,小女孩连忙喊:“阿姨!等一等……钱!”我想把那八分钱留给小女孩,就头也没回地上了公共汽车。
我刚坐下,那清脆的声音又响在我的耳旁:“阿姨,你的钱!”我吃了一惊,为了那八分钱,她(竟然忽然突然)上了车,真不可思议……。
“阿姨,找给你八分钱,还有十块钱……”“十块钱?怎么回事?”我诧异了。
“嗯,你刚才掏钱时,钱掉在地上了。
”她把八分钱和十块钱塞到我的手里,并轻松舒了一口气。
顿时,一股暖流流遍了我的全身,我被她的纯真打动了,我暖着小女孩的双手:“你为什么要出来卖报?”“我?”她有些不好意思,“我的邻居张奶奶病了,我放了学就替她卖报。
五年级阅读与写作指导练习带答案

知识要点:记叙文答题技巧一、阅读解题步骤: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二、主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1)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2)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
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
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
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3)理解句子的含义。
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的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
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
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等的关键词摘录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4)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5)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