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模具设计
6.1冷挤压模具设计

二、反挤压凸模高度确定
• 反挤纯铝时 l/d≤7-10 • 反挤紫铜时l/ d≤5—6; • 反挤黄铜时l/ d≤4—5; • 反挤低碳钢时l /d≤2.5—3 • 可用临界压杆 条件校核计算
三、反偏心方法、卸料方法
• 图12-26咬 住不变形区 减小失稳, 壁厚均匀; 图12-17工 作部分细长 过渡部分加 粗,加工卸 料槽;气孔 • 知识点:卸 料槽使用
六、反挤凸模与凹模制造尺寸与公差: 公差居中原则即入体原则
• 1.保证外径时图a
• 2.保证内径时图b
• Δ可选0.75、0.9系数 • 公差可选IT7-9级
例题1确定挤压凹模尺寸公差
• 原则:入体原则模具尺寸浮动 范围必须在挤压件尺寸公差允 许范围内 0.04 • 书本A100=(100-0.2) = 0 • 99.8 0.04 0 • 一般=(100-0.75*0.2) 1/ 4*0.2 0.05 0 • =99.85 0 • 简便=理想尺寸H7级公差 • =99.9 0.035 0 • 提问:如果挤压件是 φ100±0.2挤压凹模尺寸公差 如何? φ100±0.2= φ100.20-0.4表达不同而已 • 知识点:公差转化方法
0 +0.055
• 一般=(100-0.75*0.22)0+IT7=99.8350+0.035 • 简便=理想尺寸H7级公差=99.890+0.035 • 判断:三种算法的区别?哪个更合理?余量及胀 形影响
(三)反挤压顶杆设计 图6-18
• 设计要点: • 支承部分的直 径应放大, • 大R或斜锥过渡, 间隙0.1mm ,
0.3
0 解:书本T70=(70+0.18)0.036
例3如果是正挤压杆部直径φ100如何设 计正挤凹模工作带尺寸与公差?
挤压成型模具设计手册

挤压成型模具设计手册一、模具设计基础模具设计是挤压成型工艺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和生产效率等方面。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用途和性能要求,同时考虑到生产条件和制造成本等因素。
二、材料选择与处理模具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对于模具的寿命和性能至关重要。
常用的模具材料包括钢材、硬质合金、陶瓷等,具体选择应根据产品的要求和生产条件来确定。
材料处理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等性能。
三、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是模具设计的核心,它决定了模具的功能和生产能力。
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精度和生产效率等因素,同时考虑到材料的流动和排溢等条件。
此外,结构设计还应考虑到维修和保养的方便性。
四、成型工艺优化挤压成型工艺是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它涉及到材料的流动、温度和压力的控制等方面。
工艺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和提高产品质量。
在进行工艺优化时,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包括材料的性能、模具的结构和尺寸等。
五、温度控制系统温度是影响挤压成型工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也是模具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
温度控制系统应能够精确控制模具的温度,并保持温度的稳定。
此外,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还应考虑到加热和冷却的速度和时间等因素。
六、模具强度与刚性模具的强度和刚性是影响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模具的强度和刚性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刚性。
例如,可以采用加强筋、增加厚度等方法来提高模具的强度和刚性。
七、润滑与保养润滑和保养是保持模具性能和延长模具寿命的重要措施。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润滑和保养的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润滑和保养的目的。
例如,可以采用润滑剂、密封圈等来润滑和保养模具。
挤压设计与模具课程设计

挤压设计与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挤压设计的基本原理,理解模具在挤压过程中的作用;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挤压模具及其特点,并能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模具;3. 引导学生掌握挤压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能够优化挤压工艺。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软件进行挤压模具设计的能力,提高设计效率;2. 培养学生运用CAE软件对挤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优化模具结构;3.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能够参与简单的挤压模具组装和调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挤压设计与模具制造的热爱,激发学生探究新技术的兴趣;2. 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挤压模具产业的发展,树立为国家和企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实践课,旨在提高学生对挤压设计与模具制造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对新技术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上设定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挤压设计基本原理:包括金属塑性变形理论、挤压成形方法分类、挤压工艺参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等;教材章节:第1章 挤压成形原理2. 挤压模具结构与设计:介绍不同类型挤压模具的结构特点、设计方法和注意事项;教材章节:第2章 挤压模具设计3. 挤压模具材料及热处理:分析挤压模具材料的选用原则、热处理工艺及其对模具性能的影响;教材章节:第3章 挤压模具材料及热处理4. 挤压模具CAD/CAE技术:讲解CAD软件在挤压模具设计中的应用,以及CAE软件对挤压过程进行模拟分析的方法;教材章节:第4章 挤压模具CAD/CAE技术5. 挤压模具制造与装配:介绍挤压模具的加工工艺、装配方法及调试技巧;教材章节:第5章 挤压模具制造与装配6. 挤压模具应用实例:分析典型挤压模具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材章节:第6章 挤压模具应用实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2周:挤压设计基本原理及挤压成形方法;第3-4周:挤压模具结构与设计;第5-6周:挤压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第7-8周:挤压模具CAD/CAE技术;第9-10周:挤压模具制造与装配;第11-12周:挤压模具应用实例分析及实践操作。
挤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

挤压工艺及模具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挤压工艺的基本概念,掌握金属挤压的基本原理;2. 学生能够描述挤压模具的构成、分类及工作原理;3. 学生能够掌握影响挤压工艺的主要因素,如材料性能、挤压温度、挤压速度等;4. 学生能够了解挤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挤压工艺中的实际问题;2.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挤压模具,并进行初步的模具分析与优化;3.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CAD)进行挤压模具的设计与仿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挤压工艺及模具课程,培养对制造业的兴趣和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挤压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的重要性,增强对制造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提高沟通与表达能力。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2.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职或中职院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二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3. 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挤压工艺基本概念与原理- 金属挤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挤压工艺的优缺点分析- 挤压工艺的基本原理及过程2. 挤压模具设计与分析- 挤压模具的构成与分类- 挤压模具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模具分析与优化-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在模具设计中的应用3. 影响挤压工艺的因素- 材料性能对挤压工艺的影响- 挤压温度、挤压速度等工艺参数对挤压质量的影响- 挤压润滑对挤压工艺的影响4. 挤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挤压工艺在各类产品中的应用实例- 挤压工艺在制造业中的发展趋势- 新型挤压工艺及模具技术的探讨5. 实践教学环节- 挤压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践- 挤压工艺操作实践- 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挤压工艺基本概念与原理第二周:挤压模具设计与分析第三周:影响挤压工艺的因素第四周:挤压工艺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第五周:实践教学环节(挤压模具设计与制作实践、挤压工艺操作实践、案例分析)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进行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挤压模具设计思考题

挤压模具设计思考题1、基本概念平模、锥模、正锥模、倒锥模、舌比、比周长、阻碍角、促流角、分流比、宽展量、宽展变形率、比压正锥模:操作时顺着挤压方向装入模支承内,其锥角一般为1° 30'〜4°。
倒锥模:操作时逆着挤压方向装入模支承内,其锥角一般取6°。
舌比:包围的空间面积与开口宽度平方的比值。
比周长:型材断面周长(或某一部分的周长)与其所包围的截面面积的比值。
阻碍角:在型材壁较厚处的模孔入口侧做一个小斜面,以增加金属的流动阻力,该斜面与模子轴线的夹角叫阻碍角。
促流角:在型材壁较薄处的模孔入口端面处做一个促流斜面,该斜面与模子平面间的夹角叫促流角。
分流比:各分流孔的断面积(£尸分)与型材断面积(F型)之比。
宽展量4B :铸锭经宽展变形以后的最大宽度B2与挤压筒直径D1之差。
宽展变形率SB:6B = (B2-B1) /B1X100% , B2、B1——宽展模出、入口宽度。
2、从模具的整体结构上可将挤压模具分成那几类,各自的主要用途是什么?答:按模具结构形式可分为:整体模、拆卸模、组合模、专用模具。
整体模:模子是由一块钢材加工制造。
广泛用于挤压铝合金型、棒、管材。
拆卸模:由数块拼装组成一整体模子。
用于生产阶段变断面型材。
模子是由大头和小头两部分构成。
而这两部分又分别由多块组装而成。
组合模:用于生产内径较小的管材、各种断面形状的空心型材。
专用模具——如水冷模、宽展模等等。
3、根据模孔压缩区的形状,可将挤压模具分那几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模子,主要用于挤压什么产品?答:平模、锥形模、平锥模、流线形模和双锥模等;平模:挤压铝合金型材、棒材,镍合金、铜合金管、棒材。
锥模:挤压铝合金管材,高温合金钨、钼、锆等。
4、分流模、舌型模都是用于挤压空心制品的,他们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适用于挤压什么产品?答:桥模(舌形模):所需的挤压力较小,焊合室中延伸系数大,主要用于挤压硬合金空心型材。
挤压模具设计书说明书

挤压模具设计书说明书1. 引言本说明书旨在提供挤压模具设计的详细指导。
挤压模具是在挤压工艺中使用的一种关键工具,它对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本说明书将涵盖挤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要点和步骤等内容,旨在帮助设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挤压模具设计相关知识。
2. 挤压模具设计概述挤压是一种通过挤压机将熔融的原料挤出成型的工艺。
挤压模具是挤压过程中起到塑料流动、形成和冷却等作用的工具。
挤压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材料选择、模具结构、模具加工工艺等。
3. 挤压模具设计步骤3.1. 产品分析在进行挤压模具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待生产产品进行详细分析。
这包括产品的材料、形状、尺寸、表面要求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产品分析,可以为模具设计提供基本的设计要求和指导。
3.2.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设计是挤压模具设计的核心部分。
在模具结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确定模具的结构形式、模腔布置、模具开合方式等。
合理的模具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产品的一致性和精度。
3.3. 材料选择挤压模具的材料选择对于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常见的挤压模具材料包括合金钢、硬质合金等。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的硬度、强度、热导率等因素。
3.4. 模具加工工艺模具加工工艺是指模具从原料到成品的全过程。
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切割、车削、铣削、磨削等。
在进行模具加工时,需要根据模具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保证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4. 挤压模具设计要点4.1. 模具结构要点•模具结构应满足产品的外观要求,确保产品的形状和尺寸精度。
•模具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冷却系统,以提高模具的散热效果,避免产品变形和模具损坏。
•模具结构应具备合理的模腔设计,以确保塑料流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2. 模具材料要点•模具材料应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热导率,以实现有效的模具冷却效果。
4.3. 模具加工工艺要点•模具加工工艺应具有高加工精度和稳定性,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精度。
挤压工艺与模具设计

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Extrusion Technology and Mould Design一、挤压工艺分类挤压可分为以下三类:1)冷挤压,又称冷锻,一般指在回复温度以下(室温)的挤压。
2)温挤压,一般指坯料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下、回复温度以上进行的挤压。
对于黑色金属,以600℃为界,划分为低温挤压和高温挤压。
3)热挤压,指坯料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挤压。
1)冷挤压工艺冷挤压是在冷态下,将金属毛坯放入模具模腔内,在强大的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作用下,迫使金属从模腔中挤出,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以及一定力学性能的挤压件。
冷挤压与热锻、粉末冶金、铸造及切削加工相比,具有以下主要优点:1)因在冷态下挤压成形,挤压件质量好、精度高、其强度性能也好;2)冷挤压属于少、无切削加工,节省原材料;3)冷挤压是利用模具来成形的,其生产效率很高;4)可以加工其它工艺难于加工的零件。
2)温挤压工艺温挤压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在冷挤压塑性成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少无切削新工艺,又称温热挤压。
它与冷、热挤压不同,挤压前已对毛坯进行加热,但其加热温度通常认为是在室温以上、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
对温挤压的温度范围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
有时把变温前将毛坯加热,变形后具有冷作硬化的变形,称为温变形。
或者,将加热温度低于热锻终锻温度的变形,称为温变形。
从金属学观点来看,区分冷、热加工可根据金属塑性变形后有无加工硬化现象存在来决定似乎更合理些。
在金属塑性变形后存在加工硬化现象这个过程称为冷变形及温变形。
3)热挤压工艺热挤压是几种挤压工艺中最早采用的挤压成形技术,它是在热锻温度时借助于材料塑性好的特点,对金属进行各种挤压成形。
目前,热挤压主要用于制造普通等截面的长形件、型材、管材、棒料及各种机器零件等。
热挤压不仅可以成形塑性好,强度相对较低的有色金属及其合金,低、中碳钢等,而且还可以成形强度较高的高碳、高合金钢,如结构用特殊钢、不锈钢、高速工具钢和耐热钢等。
挤压模具设计精品PPT课件

• (4)XC4—Z字型材,下分5个“目” • XC41—等边等壁Z字型材 • XC42—等边不等壁Z字型材 • XC43—不等边等壁Z字型材 • XC44—圆头Z字型材 • XC45—异形Z字型材
• XC411 XC421 XC434 XC441 XC452
• (5)XC5—工字型材,下分5个“目” • XC51—等边等壁工字型材 • XC52—等边不等壁工字型材 • XC53—不等边不等壁工字型材 • XC54—圆头工字型材 • XC55—异形工字型材
• Ⅰ级:圆形空心,直径较小,断面对称; 或内径较小,外形不对称。
• Ⅱ级:除Ⅰ级以外,外接圆大于130 mm, 只有1个空心,空心是非圆 形。
• Ⅲ级:除Ⅰ、 Ⅱ级以外所有的空心型材, 壁厚是均一的,其空心断面是完整
或多孔的,即圆、正方、长方、六角、 椭圆、梯形等。
•
• 对于半空心和空心型材,级别越高,其 断面形状越复杂,可挤压性越差,模具 设计的难度就越大。
• (1)实心型材(简单)
指一般的角材、槽材、工字型材、丁 字型材、Z字型材等。
• 各种实心型材
• (2)半空心型材(较复杂) 根据型材断面形状分为三级:
• Ⅰ级:从开口中心线看左右是对称的。 • Ⅱ级:从开口中心线看左右是不对称的。 • Ⅲ级:两个半空心型材。
• (3)空心型材(复杂) 根据断面形状也可分为三级:
• 即便是相同级别的半空心型材或空心型 材,断面形状不同,其复杂程度也不一
样。因此,除断面复杂性外,还要考虑 形状因素F0:型材断面周长S与单位质量 W之比(或周长与断面积A之比),即: F0 =S/A=S/W。 • 如果用C表示型材外接圆直径,则SC/A就 是一个反映挤压难易程度的指数,其值 越大,型材越难挤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_0910121037___课程设计课 题 挤压模具设计学生姓名李 孝 辉系 别 机 械 工 程 系专业班级09 材控 1指导教师 张红云 张金标 徐向其 刘建二 0 一 二 年 十 二 月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系09材控(1,2)班指导教师:张红云,张金标,徐向其,刘建。
设计课题:挤压模具设计一、设计条件:在19.6MN挤压机的Φ200mm挤压筒上生产出下列条件的合格型材,设计出相应的型材模具。
1.单模孔模具生产如下图型材。
(1,2,3组同学设计)2.双模孔生产ф12mm的圆棒材。
(4,5,6组同学设计)3.三模孔生产ф8mm的圆棒线材。
(7,8,9组同学设计)4.四模孔生产ф6mm的圆棒线材。
(10,11,12组同学设计)二、设计内容:1.模孔布置。
2.设计工作带长度。
3.型材模孔尺寸设计。
4.模子强度校核。
5.画出模具图。
三、设计时间: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四、设计地点:实验楼C楼501,502五、分组情况:组号学生安排情况型材金属种类1 0910121001----0910121012,0810121039,0810121114 铜及其合金2 0910121013----0910121023,0810121027 铝及其合金3 0910121026----0910121036 镁及其合金4 0910121037----0910121048 铜及其合金5 0910121049----0910121060 铝及其合金6 0910121061----0910121072 镁及其合金7 0910121073----0910121084 铜及其合金8 0910121085----0910121096 铝及其合金9 0910121097----0910121108 镁及其合金10 0910121109----0910121120 铜及其合金11 0910121121----0910121132 铝及其合金12 0910121133----0910121140,0906131060,0906121043 镁及其合金目录第一章概述 (1)第二章模孔布置 (2)2.1 挤压比的计算 (2)2.2 模孔的布置 (2)2.3模孔尺寸的计算 (3)第三章工作带长度的确定 (5)第四章模具尺寸的确定 (6)4.1模具材质的选取 (6)4.2模具外形尺寸设计 (6)第五章模具的强度校核 (8)第六章设计的模具示意图 (10)设计总结与体会 (12)参考文献 (13)第一章概述模具是金属压力加工的基础,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是金属压力加工的核心,而模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是决定金属压力加工过程是否经济可行的关键。
模具技术特别是设计制造精密,复杂,大型,寿命长的模具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有“模具是工业之母”之说。
本次设计主要是在给定挤压筒和挤压机的条件下,设计挤压出直径为12mm的圆棒材所用的双模孔模具。
在此次设计中,本组以黄铜为例,对模孔的布置,工作带长度,模孔的尺寸以及模具外形尺寸的进行确定的设计,并对模子的强度进行校核以及绘制各种模具图;此次的课程设计是对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的一个总结,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通过对模具的设计还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挤压模具的工艺过程,通过查阅更多的资料,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和见识,提高我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黄铜是铜与锌的合金。
最简单的黄铜是铜-锌二元合金,称为简单黄铜或普通黄铜,改变黄铜中锌的含量可以得到不同机械性能的黄铜。
黄铜中锌的含量越高,其强度也较高,塑性稍低。
铅黄铜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易削国标铜。
加铅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切削加工性和提高耐磨性,黄铜以锌作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具有美观的黄色,统称黄铜。
铜锌二元合金称普通黄铜或称简单黄铜。
三元以上的黄铜称特殊黄铜或称复杂黄铜。
含锌低於36%的黄铜合金由固溶体组成,具有良好的冷加工性能,如含锌30%的黄铜常用来制作弹壳,俗称弹壳黄铜或七三黄铜。
含锌在36~42%之间的黄铜合金由和固溶体组成,其中最常用的是含锌40%的六四黄铜。
为了改善普通黄铜的性能,常添加其他元素,如铝、镍、锰、锡、硅、铅等。
在铜合金的热挤压过程中,对金属流动性的影响除挤压温度外,挤压载荷、热加工特性、合金的组织与性能都对铜在挤压筒中的流动情况产生影响。
对于塑性很差的低塑性铜合金,可以进行二次挤压成型的方法。
铜合金的热挤压有时需要有润滑剂,润滑剂可以减少摩擦力和温度损失,但要考虑到润滑剂对制品表面质量的影响。
铜合金的毛坯加热温度应根据合金的性能、铸锭和被挤压制品的尺寸和挤压设备能力来确定。
第二章 模孔布置2.1 挤压比的计算挤压比λ值可以根据挤压机的能力、挤压机装料台和冷却台的长度、挤压筒的规格、单位压力、对制品的力学性能与组织的要求以及被挤压合金的变形抗力等因素来确定。
由于本次课程设计已经给出模孔数目、挤压筒直径以及所要求生产的棒材制品的直径。
因此在进行模具设计之前,为了能够保证生产所要的挤压制品,应当先计算黄铜圆棒材的挤压比,验算其是否在经验数据范围内。
根据公式ktF n F ⋅=λ 式中:λ—挤压比;n —多孔棒材模的模孔数目;F t —挤压筒内腔横断面积; F k —单根棒材的横断面积。
代入数据,求得λ=(π×200×200)/(2×12×12)=138.89;查表1-1,可知黄铜挤压比为10~(300~400),则符合要求。
表1-1 铜及其合金的挤压比金属材料挤压比 铜及铜合金纯铜10~400 α+β黄铜,青铜 10~(300~400)含10~13﹪Ni 白铜 10~(150~200)含20~30﹪Ni 白铜-2.2 模孔的布置采用多孔棒材模时,金属流动要比单孔模均匀,故可以减少中心缩尾形成的几率。
但是,如果模孔排列不当,会使挤出的制品长短不齐,增加几何废料,恶化表面质量;如果模孔靠近挤压筒边缘,也会使制品表面产生起皮、分层等缺陷。
此外,多模孔过于靠近挤压筒边缘时由于内侧金属供应量大、流动速度快,而外侧由于金属供应量不足,流动速度慢,会造成制品出现外侧裂纹;当模孔太靠近挤压筒中心时,外侧金属供应量大与内侧,则制品易出现内侧裂纹。
应将多孔模模孔的理论重心均匀的分布在距模具中心和挤压边缘有适当距离的同心圆周上。
多孔模的同心圆直径D 心与挤压筒直径D t 之间的关系可以按以下的经验公式来确定:式中:D 心—多孔模模孔断面重心分布的同心圆直径; D t —挤压筒内径; n —模孔数目;a —经验系数,一般可取2.5~2.8;n 值较大时取下限,挤压筒内径大时取上限,一般取2.6。
代入数据,求得D 心=200/[(2.5~2.8)-0.1(2-2)]=71.43~80,取D 心=80mm 。
D 心通过上式求出后,还必须考虑节约模具钢材和工模具规格的系列化及互换性(如模垫、导路的通用性等),再对D 心进行必要的调整。
对于本设计而言,不需要再作调整。
为了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模孔离模具外径圆周的距离和模孔之见的距离都应保持一定的数值,这个数值与挤压机的大小有关。
对于49MN 以下的挤压机,这个距离可取15~50mm ;对于大型挤压机,应加大到30~80mm ,如下表所例的经验数据,以供参考。
模孔间的最小距离/mm 挤压筒直径 80~95 115~130 150~200 220~280 300~500 最小距离1520253050为了防止铸件表面上的异物流入挤压制品中,应使模孔与挤压筒内壁之间保持一个最小距离,这个距离一般取挤压筒直径的10%~30%。
在本设计中,通过计算,可以知道这个距离是符合要求的。
计算过程如下:(10﹪~30﹪)D t = (20~60)mm ≤(D- D 心)/2=60mm 。
具体模孔位置分布见图6.1与图6.2。
2.3模孔尺寸的计算 2.3.1 工作带直径dg模子工作带直径与实际所挤压出制品直径并不相等。
在设计时应保证在冷状态下不超过所规定的偏差范围,同时又能最大限度的延长模子的使用期限。
通常是用裕量系数1C 来考虑各种因素对制品尺寸的影响。
为挤压不同金属与合金时的模孔裕量系数1C 的值。
裕量系数合 金1C 值 含铜量不超过65%的黄铜紫铜、青铜及含铜量大于65%的黄铜 纯铝、防锈铝及镁合金 硬铝和锻铝0.014~0.016 0.017~0.020 0.015~0.020 0.007~0.010()[]21.0--=n a D D t心m m g d C d d 1+=对于棒材,按标准规定只有负偏差。
在挤压铜合金一类温度较高的材料时,因模孔会逐渐变小,所以工作带直径的设计应使开始的一批棒材的直径接近其名义尺寸。
随着模孔变小,挤压棒材的实际直径接近最大的负偏差。
挤压棒材的模孔直径dg 可用下列式计算:式中: —棒材的名义直径;—裕量系数(本设计中为挤压黄铜圆棒材,故取为0.015)。
代入数据得:dg=12+0.015×12=12.18mm 2.3.2出口直径ch d模子的出口直径一般应比工作带直径大3~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mm ,因过小会划伤制品表面,在本设计中取4mm 。
故出口直径为:ch d =12.18+4=16.18mm 。
2.3.3入口圆角半径r在工作带模孔入口设有圆角半径r ,可以防止低塑性合金在挤压时产生表面裂纹和减轻金属在进入工作带时所产生的非接触变形,同时也是为了减轻在高温下挤压时模子的入口棱角被压颓而很快改变模孔尺寸用的,以保证制品尺寸精度。
入口圆角半径的选用与被挤压金属的强度、挤压温度、制品断面尺寸有关。
根据表2-3,本设计中的入口圆角半径取值为r=4mm 。
2-3模具入口处圆角半径/mm金属种类 铝合金 紫铜、黄铜 白铜 镍合金 镁合金 钢、钛合金 入口处圆角半径r0.40~0.752~54~810~151~33~81C m d第三章工作带长度的确定工作带又称定径带,是模具中垂直模具工作端面并保证挤压制品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的区段,也是模孔重要的组成成分。
正确选择工作带长度h有利于提高挤压制品质量与金属流动的均匀性。
工作带长度h的选择应根据挤压机的结构形式(立式或卧式)、被挤压的金属材料、制品的形状和尺寸等因素来确定。
若工作带长度h太长,则挤压金属材料易粘结在工作带表面,使制品表面出现划伤、毛刺、麻面、搓衣板型波浪等缺陷,同时增大模具与被挤压金属的摩擦力,金属流速变慢,增大挤压力等现象;若工作带长度h过短,则会加快模孔的磨损,使制品尺寸不稳定,出现超差现象,且因金属流速较快致使制品断面各部分金属流动不均匀而形成波浪、扭拧、弯曲等缺陷。
工作带长度h的确定原则如下:1)工作带的最小长度,应按照挤压时能保证制品断面尺寸的稳定性和工作带的耐磨性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