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门禁控制系统设计
智慧社区门禁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方案

智慧社区门禁控制系统设计设计方案智慧社区门禁控制系统是基于智能化技术的一种门禁管理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社区门禁管理的效率和安全性。
下面是一个智慧社区门禁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智慧社区门禁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模块组成:门禁设备、身份验证模块、中控服务器、数据库和管理软件等。
二、系统功能1. 门禁设备模块:包括门禁读卡器、门禁电锁和门磁传感器等,用于实现对社区出入口的控制和监控。
2. 身份验证模块: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证读取等技术手段对居民身份进行验证。
3. 中控服务器: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门禁设备的信息,并进行验证和记录。
4. 数据库模块:用于存储社区居民信息、门禁记录等,为系统管理提供依据。
5. 管理软件:提供用户管理、设备管理、事件记录查询等功能。
三、系统工作流程1. 居民身份验证:当居民接近门禁设备时,系统会自动进行身份验证,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或身份证读取等技术手段验证居民身份。
2. 开启门禁:当居民的身份验证通过后,门禁设备将自动开启门禁电锁,居民可以进入社区。
3. 门禁记录上传:门禁设备将相关信息和记录上传到中控服务器,服务器对信息进行验证和处理,并将记录存储到数据库中。
4. 管理软件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居民信息进行管理,包括添加、删除和修改居民信息等;同时可以查询和审核门禁记录。
四、系统优势1. 提高安全性:通过身份验证技术对居民身份进行准确验证,防止非法入侵和破坏。
2. 提高效率:居民无需携带门禁卡等物理介质,只需进行身份验证即可进出社区,节省了时间和成本。
3. 事件记录查询: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软件随时查询门禁记录,发现异常情况时可以及时采取措施。
4. 灵活扩展:系统支持多种身份验证方式,并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扩展。
五、系统部署1. 门禁设备的部署:根据社区的具体情况,门禁设备应部署在出入口、楼栋门口等关键位置,覆盖社区的所有出入口。
智能门禁控制系统方案

智能门禁控制系统方案1. 引言智能门禁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现代科技手段的安全管理系统,它通过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实现对进出门禁区域的精确、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本方案旨在介绍一个智能门禁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2. 系统设计2.1 系统组成智能门禁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组成部分构成:- 门禁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门禁控制器等硬件设备,用于实现进出门禁区域的身份验证和门禁控制功能;- 计算机服务器:用于存储门禁系统的数据和处理门禁系统的各种业务逻辑;- 网络设备:用于实现门禁设备与计算机服务器之间的通信;- 监控设备:包括监控摄像头等设备,用于对门禁区域的情况进行监控;- 软件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管理软件、门禁系统控制软件等,用于管理和控制整个门禁系统。
2.2 系统流程智能门禁控制系统的基本流程如下:1. 用户刷卡进出门禁区域;2. 门禁读卡器将刷卡信息发送给门禁控制器;3. 门禁控制器通过网络将刷卡信息传递给计算机服务器;4. 计算机服务器对刷卡信息进行验证,并根据用户权限判断是否允许进出门禁区域;5. 计算机服务器将验证结果发送给门禁控制器;6. 门禁控制器根据验证结果控制门禁设备的开关状态;7. 监控设备对门禁区域进行监控,并将监控视频实时传输到计算机服务器。
3. 实施方案3.1 硬件实施在实施智能门禁控制系统时,需要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门禁设备和监控设备,并进行合理布局和安装。
同时,需要确保门禁设备与计算机服务器的网络连接可靠。
3.2 软件实施在实施智能门禁控制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并安装适用的门禁系统管理软件和门禁系统控制软件。
这些软件应具备操作简便、功能完善和安全可靠的特点,以满足系统管理和控制的需求。
3.3 数据管理智能门禁控制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包括刷卡记录、监控视频等。
需要建立合理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备份、恢复和安全性。
4. 总结本方案介绍了一个智能门禁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
《2024年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范文

《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住宅、办公楼、工厂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STM32的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包括硬件设计、软件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等关键环节。
二、系统概述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通过RFID读卡器、指纹识别模块、密码键盘等设备实现门禁控制。
系统具有高安全性、高稳定性、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门禁控制的场所。
三、硬件设计1. 微控制器:本系统采用STM32F4系列微控制器,具有高性能、低功耗等优点,可满足门禁系统的实时性要求。
2. RFID读卡器:用于读取用户身份信息,包括IC卡、RFID 标签等。
读卡器需具备良好的读卡距离和读卡速度。
3. 指纹识别模块:作为辅助的身份验证手段,当IC卡或密码出现异常时,可通过指纹识别来确保安全。
4. 密码键盘:用于输入密码,对IC卡进行辅助验证。
5. 输出设备:包括继电器模块、电磁锁等,用于控制门的开关。
6.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供应。
四、软件设计1. 操作系统:采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RTOS),如FreeRTOS或RT-Thread等,以提高系统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2. 驱动程序:编写各硬件模块的驱动程序,如RFID读卡器、指纹识别模块等,实现与微控制器的通信。
3. 身份验证:设计身份验证算法,通过读取IC卡信息、指纹信息或输入密码等方式进行身份验证。
当身份验证成功时,系统将输出控制信号,使电磁锁断电,从而实现门的开启。
4. 系统界面:设计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如LCD显示屏等,用于显示系统状态和提示信息。
5. 安全防护:设置密码策略和权限管理,防止非法入侵和误操作。
同时,系统应具备防拆、防撬等安全防护措施。
五、系统实现1. 硬件连接:将各硬件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实现数据传输和控制信号的输出。
2. 软件编程:编写程序代码,实现系统的各项功能。
包括身份验证、实时监控、日志记录等。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毕业论文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毕业论文目录一、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4)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智能门禁系统概述 (6)2.1 智能门禁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智能门禁系统的功能需求与特点 (8)2.3 智能门禁系统的应用领域与前景 (9)三、智能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 (11)3.1 系统总体设计 (12)3.1.1 系统架构设计 (14)3.1.2 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15)3.2 系统硬件设计与选型 (17)3.2.1 控制器与传感器选型 (18)3.2.2 通信协议与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19)3.3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20)3.3.1 系统操作系统选择 (22)3.3.2 应用程序设计与开发 (23)3.3.3 数据管理与安全策略 (26)四、智能门禁系统测试与评估 (27)4.1 测试环境搭建与测试方法 (28)4.2 系统功能测试与性能评估 (29)4.3 系统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 (30)五、结论与展望 (32)5.1 研究成果总结 (33)5.2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34)5.3 未来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 (36)一、内容简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门禁系统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等场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智能门禁系统通过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生物识别技术,实现了对人员进出的实时监控、管理和控制,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本论文旨在研究和设计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门禁系统,以满足现代社会对安全、便捷和高效的需求。
本文首先介绍了智能门禁系统的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当前市场上常见的智能门禁系统的特点和不足之处。
详细介绍了本论文所设计的智能门禁系统的整体架构、关键技术和功能模块,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平台、数据传输和用户界面等方面。
通过对实际应用场景的分析,验证了本论文所提出的智能门禁系统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对本论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为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智能门禁系统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智能安全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

智能安全门禁系统设计与实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门禁系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安全需求。
智能安全门禁系统的出现,能够提供更高效、更安全的门禁管理方案,保证人员进出场所的安全与便利性。
本文将介绍智能安全门禁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系统架构、关键技术和实际应用。
一、系统架构智能安全门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模块组成:1. 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管理门禁设备的运行和通信。
它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实现与身份识别、视频监控和报警系统的协同工作。
2. 身份识别模块:身份识别模块采用先进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人脸识别或虹膜识别等,对进出人员进行身份验证。
通过识别用户的唯一生物特征信息,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进入特定区域。
3. 门禁设备:门禁设备包括智能门禁闸机、门禁卡和安全门禁锁等。
智能门禁闸机通过与控制器的连接,实现自动开启和关闭,避免了人工操作的繁琐。
门禁卡是一种身份凭证,在通过闸机时,需要将门禁卡与读卡器进行配对验证。
安全门禁锁则提供实时防护,确保门禁系统的高安全性。
4. 管理平台:管理平台是门禁系统的操作中心,通过界面友好的管理软件,实现对系统的配置、监控、权限管理和报表生成等全方位管理。
二、关键技术1.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智能安全门禁系统中最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优秀的算法和高精度的传感器,可以实现对人脸、指纹等生物特征的快速、准确识别,有效防止非法闯入。
2. 通信技术:智能安全门禁系统需要通过网络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因此通信技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也是关键要素。
常用的通信方式包括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通信方式。
3. 数据加密技术:为了确保门禁系统的安全性,数据加密技术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对通信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可以有效防止数据被恶意篡改或窃取。
4. 视频监控技术:智能安全门禁系统通常会配备视频监控设备,用于实时监视进出人员的情况。
智慧门禁系统大全设计方案

智慧门禁系统大全设计方案智慧门禁系统是一种智能化的门禁控制系统,通过使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门禁设备的远程管理、智能预警、数据统计等功能。
以下是一个智慧门禁系统设计方案的详细介绍。
1. 系统需求分析智慧门禁系统需要能够满足以下需求:- 实现门禁设备的远程管理,包括远程开关门、用户权限管理等功能。
- 实现对门禁设备的实时监控,能够通过视频监控和报警功能对异常情况进行监测和处理。
- 支持用户身份验证方式多样化,包括卡片、密码、指纹、人脸等多种方式。
- 提供数据统计和报表生成功能,可以对门禁使用情况、异常事件等进行分析和汇总。
2. 硬件设备选型智慧门禁系统的硬件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门禁控制器、门禁管理服务器、视频监控摄像头等。
- 门禁读卡器:可根据需要选择刷卡、密码、指纹、人脸等多种读卡方式的读卡器。
读卡器应支持远程管理和卡片权限管理功能。
- 门禁控制器:负责实现对门禁设备的控制和管理。
控制器应支持多路输入输出,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 门禁管理服务器:作为智慧门禁系统的核心组件,用于管理和配置门禁设备、用户权限等。
服务器应具备高性能、高可靠性,并提供易用的管理界面。
- 视频监控摄像头:用于实时监控门禁通道,对门禁进出的人员进行抓拍和录像。
摄像头应支持高清图像和远程监控功能。
3. 软件系统设计智慧门禁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门禁管理软件、监控软件和数据库系统。
- 门禁管理软件:用于配置门禁设备、用户权限等。
管理员可以通过管理软件对系统进行设置和管理。
- 监控软件:用于对门禁通道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
当有异常情况发生时,监控软件可以实时报警,并记录相关信息。
- 数据库系统:用于存储门禁设备、用户信息等数据。
数据库应支持高性能、高可靠性,并提供数据备份和恢复功能。
4. 系统架构设计智慧门禁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将各个组件进行分离,实现松耦合和高可扩展性。
- 门禁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门禁控制器等,通过网络与门禁管理服务器进行通信。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解析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解析智能门禁系统是一种应用于各类建筑物的安全管理系统,通过高科技技术实现对进出人员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对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原理、组成结构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进行解析。
一、智能门禁系统设计原理智能门禁系统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先进的感应、识别和控制技术进行实现。
系统通过识别和验证用户的身份信息来判断其是否具备进入权限,并自动开启或关闭门禁设备。
主要的设计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身份识别技术:智能门禁系统使用多种身份识别技术,包括密码、指纹、人脸识别、刷卡等。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地辨识用户的身份信息,保证门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2. 门禁控制技术:门禁控制技术是智能门禁系统的核心。
通过与门锁等设备的联动,实现对门禁的开启和关闭。
门禁控制器可以处理并响应不同类型的身份验证请求,确保只有合法用户才能进入建筑物。
3. 报警与监控技术:智能门禁系统设计中,还考虑到了安全报警和视频监控的功能。
当系统检测到异常情况时,如非法闯入或授权人员身份信息异常,会及时触发报警器并发送警报信息。
二、智能门禁系统的组成结构智能门禁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组成部分构成:1. 计算机服务器:智能门禁系统通常由一台专门的计算机服务器来执行核心的管理和控制任务。
服务器负责处理用户验证请求、记录进出人员信息以及与门禁控制器和其他设备的通信。
2. 门禁控制器:门禁控制器是智能门禁系统的关键设备,通过与门锁等执行机构联动,实现对门禁的控制。
它能够接受用户的身份验证请求,并根据验证结果进行相应的门禁控制操作。
3. 身份验证设备:智能门禁系统中使用的身份验证设备包括密码键盘、指纹识别仪、人脸识别仪以及刷卡设备。
它们负责采集用户的身份验证信息,并将其传输给门禁控制器进行识别。
4. 报警与监控设备:为了提高安全性,智能门禁系统还需要配备报警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监测和记录建筑物内外的活动,并在必要时触发报警或提供视频监控信息。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

-读卡器:支持多种识别方式(如RFID、指纹、人脸识别等)。
-电子锁:选用耐用、响应迅速的锁具。
-监控摄像头:高清、低照度,具备夜视功能。
2.数据传输
-根据现场条件选择合适的网络传输技术,确保数据安全。
3.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库:选用成熟可靠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三、系统设计
1.系统架构
本方案采用分层设计,分为前端设备层、传输层、数据处理层和应用层。
(1)前端设备层:包括门禁控制器、读无线网络,实现前端设备与数据处理层之间的数据传输。
(3)数据处理层:对前端设备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4)应用层: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和业务应用,包括权限管理、访客管理、报警处理等功能。
3.技术选型
(1)前端设备:采用高性能的门禁控制器、读卡器、摄像头等设备。
(2)传输网络: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有线或无线网络,确保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数据处理软件,实现对门禁数据的存储、处理和分析。
(4)应用系统:采用成熟稳定的门禁管理系统,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开发。
四、合法合规性
二、设计目标
1.安全性: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随意进入。
2.合法合规: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系统设计、施工和运维符合标准。
3.实用性:系统操作简便,易于维护,满足日常使用需求。
4.扩展性:系统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可随时根据需求升级和扩展功能。
5.高效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成本。
第2篇
智能门禁系统设计方案
一、引言
鉴于当前社会对安全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智能门禁系统已成为各类场所确保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必要手段。本方案旨在为某单位设计一套详细、合规、高效的智能门禁系统,旨在提升安全防护水平,同时兼顾用户体验和系统可扩展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__08电子信息一班_ XX:_黄昌利、黄勇姬、黄文静__学号:_、200802060、__智能门禁控制器设计一、设计任务:智能门禁控制器设计二、设计要求:1.以89C5X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器件,设计一个智能门禁控制器。
2. 门控器密码由键盘输入,用四个数码管显示提示信息。
3. 密码输入错误提示(可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密码错误超过3次则通过蜂鸣器发出报警声。
4.密码输入正确,则通过发光二极管指示开锁信号,并驱动步进电机正转10圈开门,10秒后步进电机反转10圈关门。
5.其它创新设计。
三、评分标准:智能门禁控制器设计1.系统方案选择和论证1.1设计要求1.以89C5X系列单片机为核心器件,设计一个智能门禁控制器。
2. 门控器密码由键盘输入,用四个数码管显示提示信息。
3. 密码输入错误提示(可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密码错误超过3次则通过蜂鸣器发出报警声。
4. 密码输入正确,则通过发光二极管指示开锁信号,并驱动步进电机正转10圈开门,10秒后步进电机反转10圈关门。
5.其它创新设计。
1.2系统总体方案1.2.1系统各模块方案选择和论证(1)控制器模块AT89C52单片机(2)显示模块方案一:LED显示屏。
优点: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小型化、寿命长、耐冲击和性能稳定。
LED的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目前正朝着更高亮度、更高耐气候性、更高的发光密度、更高的发光均匀性,可靠性、全色化方向发展。
缺点:色彩一致性差,马赛克现象较严重,显示效果较差;混色效果不佳,视角不大,水平方向左右观看有色差。
加工较复杂,抗静电要求高。
实际像素分辨率做到10000点以上较难;加工工艺麻烦,成本太高;加工还是较复杂,抗静电要求高。
方案二:数码管。
能在低电压、小电流条件下驱动发光,能与CMOS、ITL电路兼容;发光响应时间极短(<0.1µs),高频特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抗冲击性能好;寿命长,使用寿命在10万小时以上,甚至可达100万小时。
成本低。
而且还易于检测。
(3)键盘输入模块方案一:开关控制方案二:独立式键盘控制键盘控制本身都没有内部音源系统,不过几乎所有键盘合成器/工作站则都可以扮演控制其它设备声音及参数的角色。
而且丰富功能及便携性。
(4)声光报警模块方案一:喇叭和显示管方案二:发光二极管和蜂敏器声光报警器外壳由不锈钢金属材料制成,产品采用了密封结构设计,所以不受污染物和水的影响,防护等级为IP65。
(5步进电机模块方案一:单相八拍方案二:两相四拍1.2.2系统各模块的最终方案(1)控制器模块:AT89C52(2)显示模块:数码管(3)键盘输入模块:独立式键盘输入控制(4)声光报警模块:发光二极管和蜂敏器(5)步进机模块:两相四拍2.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键盘(2)51实验板(3)驱动电路3.系统软件设计流程图4.软件系统源程序#include<AT89X52.H>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开始初始值输入密码,判断 是否正确启动定时器LED 显示密码正确密码错误密码错误三次报警步进机正转10圈显示“0-9”步进机反转10圈显示“0-9”延迟10秒后#define uint unsigned intunsigned char code keycode[]={0,1,2,3,4,5,6,7,8,9,10,11,12,13,14,15};//10 11 12 13 14 15// 0 1 2 3 4 5 6 7 89 erro right close 0pen . Funsigned char code LED_cod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 0x80,0x90 ,0x86,0x88,0xc6,0x8c,0x7f,0x8e};uchar mima_code[]={0,0,0,0};uchar wei_code[]={0xef,0xcf,0x8f,0x00};uchar code zheng[4]={0x9f,0x5f,0x9f,0xaf}; //正转uchar code fan[4]={0xaf,0x6f,0x5f,0x9f}; //反转uchar jishu=3;uchar speed;uchar temp=0;int wei=-1;uchar qing=0;uchar i,j,k;//延时函数void subDelay( uint x ){while( x-- );}//置数void zhishu(){mima_code[wei]=speed;}//显示void xianshi_code(){if(wei>=0){ P0=LED_code[15];P2=wei_code[wei];}else{P0=0xbf;P2=0x00;}} //启动定时器,清零void display(){if(temp==1){if(mima_code[0]==2&&mima_code[1]==2&&mima_code[2]==4&&mima_code[3]==4) {P0=LED_code[11];P2=0x00;subDelay( 65000 );mima_code[0]=0;mima_code[1]=0;mima_code[2]=0;mima_code[3]=0;TR0=1;jishu=3;}else{jishu--;P0=LED_code[10];P2=0X00;subDelay( 50000 );subDelay( 50000 );P2=0xff;if(jishu==0){ uchar k=3;while(k--){P1_0=0;subDelay( 10000 );P1_0=1;subDelay( 10000 );}}}wei=-1;temp=0;speed=14;}}//按键扫描char subMatrixScan( ){unsigned char lcKeyTemp, i;unsigned char lcRowSel = 0xf7; // 4个输出行分别输出0的选择码P3 = 0xF0;lcKeyTemp = P3;subDelay( 200 );// 延时,消除抖动if ( (P3 ==0xF0) || (P3 != lcKeyTemp) ){return (16); // 无按键或未稳定,返回空键码,随后再来}for (i=0; i<4; ++i){P3 = lcRowSel | 0xF0; // 检查各行有无按键switch (P3 & 0xF0){ // 获取4列按键状态case 0xE0:lcKeyTemp = 0; break; // 仅第1列有按键case 0xD0:lcKeyTemp = 1; break; // 仅第2列有按键case 0xB0:lcKeyTemp = 2; break; // 仅第3列有按键case 0x70:lcKeyTemp = 3; break; // 仅第4列有按键default:lcKeyTemp = 16;break; // 无按键或多按键}if ( lcKeyTemp != 16 ){lcKeyTemp += i*4;break;}lcRowSel >>= 1; // 右移1位,选择下一行}return (lcKeyTemp); // 返回按键状态}void key_process(){unsigned char key=0xff;key=subMatrixScan( );key=keycode[key];switch(key){case 0:speed=0;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1:speed=1;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2:speed=2;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3:speed=3;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4:speed=4;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5:speed=5;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6:speed=6;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7:speed=7;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8:speed=8;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9:speed=9;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10:P0=LED_code[key];P2_4=0;break;case 11:P0=LED_code[key];P2_4=0;break;case 12:P0=LED_code[key];P2_4=0;break;case 13:P0=LED_code[10];P2_4=0;break;case 14:wei--;subDelay( 50000 );break;case 15:temp=1;P0=LED_code[15];subDelay( 50000 );P2_4=0;break; default:break;}}//定时计数器,电机控制void TIMER0() interrupt 1{ TH0=0xfc;TL0=0x18;TR0=0;for(i=0;i<10;i++){ P0=LED_code[i];P2=0x00;for(j=0;j<200;j++){for(k=0;k<4;k++){P1=zheng[k];subDelay( 50);}}}P0=LED_code[13];P1=0x0f;subDelay( 60000);subDelay( 60000);subDelay( 60000);subDelay( 60000);for(i=9;i>0;i--){ P0=LED_code[i];P2=0x00;for(j=0;j<200;j++){for(k=0;k<4;k++){P1=fan[k];subDelay( 50);}}}P0=LED_code[12];subDelay( 60000);subDelay( 60000);subDelay( 60000);subDelay( 60000);P2=0xff;P1=0x0f;}//主函数void main(){ TMOD=0x01;TH0=0xfc; //计数器初始值TL0=0x18;EA=1;ET0=1;P1=0xff;while(1){key_process();zhishu();display();xianshi_code();}}5.产品操作说明按键0-9为密码输放16号键为确认键,15号键为删除键密码为:22446.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1)键盘扫描错误,后发现是按键做板不对,重做板改正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