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药及肌松药
为何全麻手术患者大都使用骨骼肌松弛药

为何全麻手术患者大都使用骨骼肌松弛药【术语与解答】骨骼肌松弛药也称肌肉松弛药(简称肌松药),该药能选择性地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骨骼肌最小功能单元),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上的N2胆碱受体相结合,竞争性、暂时性阻断了乙酰胆碱神经递质与N2受体的结合,即N2型烟碱样作用被阻断,从而达到骨骼肌松弛作用。
1. 肌松药类型肌松药分为去极化与非去极化两大类,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去极化类肌松药只有琥珀胆碱,其作用短暂,呼吸功能恢复较快,停药后无需拮抗。
而非去极化类肌松药的作用大多较持久,呼吸功能恢复较慢,术毕则需要逆转。
此外,临床上根据肌松药的时效不同,又大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2. 肌松药作用机制去极化肌松药与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部位均为神经-肌肉接头后膜,两种类型肌松药的分子大都具有与乙酰胆碱(ACh)神经递质相似的结构,但比ACh竞争N2受体的能力强大,从而能预先同接头后膜(终板膜)上的N2型胆碱能受体暂时性、可逆性结合,所不同的是两类肌松药结合后而产生的阻滞方式不同。
3. 肌松药作用特点两类肌松药作用特点如下。
(1)去极化肌松药:①静脉注射琥珀胆碱后,最初可出现短暂的肌束颤动性收缩(肌肉组织发达者更为明显),然后骨骼肌才处于松弛状态;②对强直刺激或“四个成串”刺激不出现衰减;③连续用药可产生快速耐药性;④胆碱酯酶抑制剂不但不能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有可能加强肌松作用。
(2)非去极化肌松药:①静脉注射该类药物后无肌束震颤现象;②对强直刺激或“四个成串”刺激可出现衰减;③非去极化类肌松药相互之间有增强作用;④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逆转该类肌松药的阻滞作用。
4. 肌松药代谢途径肌松药的代谢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①血浆假性胆碱酯酶水解(如琥珀胆碱) ;②肝、肾功能代谢、排泄(如维库溴铵、罗库溴铵、泮库溴铵、哌库溴铵等) ;③经霍夫曼(Hofmann)效应自行降解消除(如阿曲库铵、顺式阿曲库铵)。
5. 临床应用肌松药用于临床麻醉后彻底改变了依赖加深全身麻醉获得肌肉松弛的问题。
麻醉药

1麻醉用药主要包含镇静催眠药、麻醉药、镇痛药以及肌松药。
局部麻醉药是在病人清醒的情况下,能选择性地暂时阻断传入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对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身体局部暂时失去痛觉和其他感觉的药物。
局部麻醉药的作用范围小,不良反应少,使用比较方便和安全。
2、罗哌卡因是阿斯特拉制药公司研制开发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于1996年在荷兰首次上市,并于同年9月24日在美国获得FDA批准上市,1997年在英国上市,到目前为止已在数十个国家上市。
我国于1998年12月17日批准进口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耐乐品),三种规格分别为2毫克/毫升,7.5毫克/毫升、10毫克/毫升、包装规格为10毫升/瓶、20毫升/瓶。
本品具有突出的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效应;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低毒性;良好的稳定性;新生儿对本品有良好的耐受性,对产妇的运动神经阻滞作用较轻,对子宫胎盘血流无明显影响;有血管收缩作用,使用时无需加肾上腺素。
该品可能通过升高神经动作电位的阈值,延缓神经冲动的扩布,降低动作电位升高的速度,发挥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作用而产生局麻作用。
3、局部麻醉药的主要品种市场趋于成熟,2004年~2006年以来药品销售排序较为稳定。
罗哌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及利多卡因销售金额一直稳定在前4位,且占据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其他的局麻药品很难从这4种药品中抢到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也说明局麻药品的市场竞争激烈。
4、阿斯利康是全球领先制药公司,由前瑞典阿斯特拉公司和前英国捷利康公司于1999年合并而成。
阿斯利康在六大治疗领域为患者提供富于创新、卓有成效的医药产品,包括消化、心血管、肿瘤、中枢神经、麻醉和呼吸等,其中许多产品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其局部麻醉药领域的主要产品为耐乐品(罗哌卡因)。
5、我国麻醉药品医疗消耗量明显不足,远没有满足临床镇痛的需要。
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麻醉药品医疗消耗量明显不足,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以吗啡为例,2004年全球消耗的33021公斤吗啡中,发达国家消耗30742公斤,占93.1%,人均31.31毫克,发展中国家仅消耗2279公斤,占6.9%,人均0.75毫克。
麻醉药与肌松药

规 相互作用
功能主治
禁 忌 症
副 作 用
注意事项
附 药物名称 英文名称
3%, 每隔 2~3 次呼吸增加 0.5~1%的浓度, 吸入 4~11%的本品, 2~4min 可产生外科麻醉。用静脉药如硫喷妥钠或异丙酚诱导后,无论与氧 气或与氧化亚氮/氧气混盒吸入, 起始浓度大约为 0.5~1MAC。维持: 同氧化亚氮混盒, 吸入 2~6%的浓度可维持在外科麻醉期水平, 而同 氧气或空气氧气混盒吸入, 则需 2.5~8.5%的浓度, 在小儿用或不用 氧化亚氮,浓度需达 5.2~10%,才能维持外科麻醉期水平, 尽管短 时间应用本品的浓度可达 18%, 但如果同氧化亚氮混盒高浓度吸入, 应确保吸入氧浓度不低于 25%。慢性肝肾功能损害或肾移植病人用 氧化亚氮/氧混盒吸入,本品的浓度为 1~4%。 格 吸入剂:240ml/瓶,。 Null 吸入本品可产生可逆性意识消失,疼痛感觉消失,随意运动功能的 抑制,自主植物神经反射减弱,以及呼吸和心血管系统兴奋性的抑 制。 本品的诱导和苏醒较快, 麻醉期间 EEG 无癫痫波或其他不良活 动,与常用的辅助药物一起并不产生不良的 EEG 变化。 用于成人 全麻的诱导和维持,以及小儿全麻的维持。 Null 可以引起剂量依赖性血压下降和呼吸抑制,麻醉诱导时可出现咳 嗽、屏气、分泌物增多、呼吸暂停和喉痉挛。术后可有恶心和呕吐。 可以触发骨骼肌代谢亢进,导致氧耗增加,引起恶心高热,症状如 下:高碳酸血症、肌肉僵直、心动过速、紫绀、心律失常和血压不 稳定,全身代谢增加导致体温升高。 (1)已知对氟类吸入麻醉药过敏者, 已知或者怀疑恶性高热的遗传 易感者,曾经用过氟类麻醉药后发生肝功能障碍,不明原因的发热 和白细胞增多者禁用。 (2)由于在 12 岁以下小儿常常发生咳嗽、 屏 气、呼吸暂停、喉痉挛和分泌物增多,本品不被推荐用于小儿麻醉 的吸入诱导。(3)对存在冠心病或不希望有心率加快和血压增高危 险者, 最好与其他静脉药物盒用,如阿片类和催眠药。(4) 本品 不被推荐使用于神经外科和产科手术, 因它可以升高颅内占位性病 变病人的 CSF 压力和颅内压。 (5)低血容量、 低血压和衰弱的病人, 使用浓度应降低。(6)本品具有触发恶性高热的潜在危险,如果突 然发生恶性高热,应立即停用。(7)短期内重复麻醉应小心谨慎。 (8)麻醉后 24hr 内应避免驾车和机械操作。(9)本品不适用于哺乳 期妇女。 注 Null 七氟烷 Sevoflurane 【别名】 七氟醚,七氟异丙甲醚,七氟烷【外文名】 Sevoflurane, Travenol 【适应症】 诱导和苏醒较现有的强效麻醉药快。对心血管影响比异氟烷小,心 律失常少见,与肾上腺素合用无妨;有良好的肌松作用,随麻醉加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麻醉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麻醉药物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的功能,来诱导无痛、无意识状态,从而为外科手术、疼痛治疗、病理诊断以及其他医学操作提供便利和安全性的药物。
麻醉药物按其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可分为以下几类:1. 局麻药局麻药是用于局部麻醉的药物,可阻断很小范围的神经传导,达到局部麻醉的效果。
局麻药按其作用时间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局麻药,短效局麻药主要用于短暂手术或疼痛治疗,中效局麻药主要用于中等手术和疼痛治疗,长效局麻药主要用于手术后的疼痛治疗。
2. 普鲁卡因类普鲁卡因类麻醉药是一种弱碱性、脂溶性的酯型药物,通过阻滞神经纤维上的钠离子通道来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
普鲁卡因类麻醉药较为安全,药效持续时间短,但其可能有过敏反应,如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应严格按是否过敏进行使用。
3. 利多卡因类利多卡因类麻醉药是一种氨基酰类抗快速电刺激药,在局部麻醉中广泛使用。
利多卡因类麻醉药作用时间适中,药物可扩散穿过神经膜进入神经细胞内,与细胞内的钠离子通道结合而阻止钠离子的散进和出,从而达到麻醉的目的。
此类药物常用于心血管领域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4. 肌松药肌松药一般用于手术全身麻醉中,使患者的肌肉呈松弛状态,便于外科操作。
肌松药可以分为非去极化型和去极化型,其中非去极化型肌松药类似于乙酰胆碱,能够结合神经肌接头上的神经元,从而使患者的肌肉松弛,而去极化型则是影响神经肌接头上的乙酰胆碱极化,或者是干扰突触间兴奋递质的释放。
5. 非阿片类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可用于各种类型的疼痛治疗,药物生物化学结构及其作用机制相对简单,临床上治疗的疼痛类型包括神经痛、肌肉骨骼疼痛和痛经等。
非阿片类镇痛药通常能够减轻疼痛,但其对于强烈的疼痛作用较为有限。
6. 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药物是一种含有含苯环哌啶的化合物,对于各种类型的疼痛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包括头痛、牙痛、关节痛、神经痛、肌肉骨骼疼痛等。
阿片类药物作用于人体内的麻醉受体,从而减轻疼痛,并可能产生一定的精神依赖和药物滥用潜在危险。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用于麻醉科急诊情况下的药物,用于处理各种麻醉相关的急救情况。
这些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等医疗场所,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急救事件,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科急救药物及其作用:1. 快速作用型肌松药物:如琥珀胆碱、罗库溴铵。
这些药物用于快速松弛肌肉,以帮助气管插管、减少手术操作的困难度。
2. 镇痛药物:如吗啡、芬太尼。
这些药物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使其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舒适。
3. 镇静药物:如地西泮、丙泊酚。
这些药物用于产生镇静和催眠效果,使患者保持放松和安静。
4. 快速作用型镇静药物:如咪达唑仑、异丙酚。
这些药物用于快速诱导和维持麻醉状态,以便进行手术。
5. 心血管药物:如阿托品、肾上腺素。
这些药物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心血管紧急情况,如心率过慢或过快、血压过高或过低等。
6. 抗过敏药物:如地塞米松、苯海拉明。
这些药物用于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以减轻过敏症状。
7. 解毒药物:如纳洛酮、氯化钙。
这些药物用于处理麻醉药物过量引起的中毒情况,以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功能。
在使用麻醉科急救药物时,医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药物的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进行操作,以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效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麻醉科急救药物是在麻醉科急诊情况下使用的药物,用于处理各种麻醉相关的急救情况。
这些药物包括肌松药物、镇痛药物、镇静药物、心血管药物、抗过敏药物和解毒药物等,用于保证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舒适。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务人员需要遵循使用说明和剂量要求,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药物效果,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在麻醉科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可以匡助医生有效地控制病人的疼痛、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和处理紧急情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麻醉科急救药物及其用途:1. 麻醉诱导药物:常用的麻醉诱导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
它们用于快速诱导麻醉,使病人迅速进入无意识状态,为手术或者其他麻醉操作做准备。
2. 镇痛药物:麻醉科急救过程中,病人可能会浮现疼痛。
常用的镇痛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减轻或者消除疼痛感。
3. 麻醉维持药物:在麻醉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维持药物来维持麻醉的效果。
常用的麻醉维持药物包括异氟醚、七氟醚等。
它们通过吸入或者静脉注射的方式赋予,维持病人的麻醉状态。
4. 肌松药物:在某些麻醉操作中,需要使病人的肌肉松弛,以便进行手术或者其他操作。
常用的肌松药物包括虎魄胆碱、罗库溴铵等。
它们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使肌肉松弛。
5. 反应性药物:在麻醉过程中,病人可能浮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常用的反应性药物包括氯苯那敏、地塞米松等。
它们可以匡助缓解过敏反应或者其他不良反应。
6. 心血管药物:在麻醉过程中,病人可能浮现心血管系统的问题,如低血压、心动过缓等。
常用的心血管药物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等。
它们可以匡助维持病人的心血管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使用应该由专业的医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决定。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生应该注意剂量的选择和监测病人的反应,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总结起来,麻醉科急救药物是在麻醉科急救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包括麻醉诱导药物、镇痛药物、麻醉维持药物、肌松药物、反应性药物和心血管药物等。
这些药物的选择和使用应该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并且需要注意剂量选择和病人的反应监测,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麻醉药品五专 (2)

麻醉药品五专一、引言麻醉药品是医疗领域中必不可少的药物之一,它可以用于手术过程中的疼痛缓解和意识控制。
根据功能和作用机理的不同,麻醉药品可以分为五大专类:全身麻醉药、局部麻醉药、镇痛药、肌松药和辅助药物。
本文将对这五类麻醉药品进行详细介绍,让读者对麻醉药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二、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药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的一类药物,主要用于使病人保持无意识状态,以抑制病人产生疼痛和记忆。
全身麻醉药的主要成分包括麻醉酮、丙泊酚、异氟醚等。
这类药物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麻醉效果。
全身麻醉药品的使用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三、局部麻醉药局部麻醉药主要用于局部的麻醉作用,可以使局部区域的神经丧失感觉功能,以达到疼痛缓解的目的,常用于牙科手术、皮肤切割等局部的手术操作中。
常见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这些药物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局部区域丧失感觉。
局部麻醉药使用时需要小心剂量和注射方式,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镇痛药镇痛药是用于缓解疼痛的药物,主要分为阿片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镇痛药。
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吗啡、哌替啶等,它们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阿片受体,产生镇痛效果。
非阿片类镇痛药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痛觉传导,达到镇痛效果。
镇痛药的使用需要根据疼痛程度和病人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和用量管理。
五、肌松药肌松药是用于松弛患者肌肉的药物,主要用于手术操作时的肌肉松弛和麻醉机械通气时的配合使用。
肌松药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
去极化肌松药包括琥珀胆碱、氨溴索等,它们通过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乙酰胆碱受体,导致神经肌肉传导阻断,达到肌肉松弛效果。
非去极化肌松药包括罗库溴铵、维库溴铵等,它们通过竞争性地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干扰神经肌肉传导,从而实现肌肉松弛的效果。
六、辅助药物辅助药物是在麻醉过程中用于辅助麻醉药物效果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抗组胺药、解镇静药等。
麻醉科急救药物

麻醉科急救药物麻醉科急救药物是指在麻醉科临床应用中,用于紧急情况下的药物治疗。
麻醉科急救药物的目的是迅速控制患者的症状,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并为进一步的治疗争取时间。
在麻醉科急救中,常见的急救药物包括镇痛药、镇静药、肌松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一、镇痛药1. 吗啡:吗啡是一种强效的镇痛药物,常用于严重疼痛的急救治疗。
它通过与中枢神经系统的μ受体结合,抑制疼痛传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
2. 氟哌利多:氟哌利多是一种非吗啡类的镇痛药物,常用于急性疼痛的治疗。
它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的作用,减少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
二、镇静药1. 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快速起效的静脉麻醉药物,常用于紧急情况下的镇静和催眠。
它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GABA)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从而产生镇静和催眠的效果。
2. 咪达唑仑:咪达唑仑是一种短效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常用于急性焦虑和紧张的治疗。
它通过增强GABA的抑制作用,减少神经传递,从而产生镇静和抗焦虑的效果。
三、肌松药1.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如琥珀胆碱、松弛素等。
非去极化型肌松药通过竞争性阻断乙酰胆碱与肌肉神经突触的结合,从而导致肌肉松弛,用于辅助气管插管和手术操作。
2. 去极化型肌松药:如罗库溴铵、酮溴胺等。
去极化型肌松药通过与肌肉神经突触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肌肉松弛,用于辅助机械通气和手术操作。
四、抗心律失常药1. 腺苷:腺苷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常用于心室颤动和心动过速的紧急治疗。
它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腺苷酸水平,抑制心脏传导系统的兴奋,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2.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也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
它通过阻断心脏细胞的钠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的持续时间,减少异常电活动,从而恢复正常的心律。
以上是麻醉科急救药物的一些常见药物,它们在麻醉科临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药及肌松药
诱导和苏醒较现有的强效麻醉药快。
对心血管影响比异氟烷小,
心律失常少见,与肾上腺素合用无妨;有良好的肌松作用,随麻
醉加深呼吸抑制加重,但较氟烷轻;对脑血流量、颅内压影响与
异氟烷相似,未见明显的肝损害。
【用量用法】
麻醉诱导系用50%~70%氧化亚氮,2.5%~4.5%七氟烷,然
后静注琥珀胆碱,作气管插管。
麻醉维持吸入O22L/min,N2O4L
/min,和本品〉4%。
小儿麻醉选用本品,麻醉诱导和苏醒迅速,
对呼吸循环影响小。
【注意事项】
有报道本品可能产生恶性高热,它继发于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目
前本品已在临床应用。
【规格】本品为不燃烧的挥发性液体。
120ml,250ml.
药物名称七氟烷
英文名称Sevoflurane
别名凯特力
医保乙
成分Null
用法用量七氟烷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挥发器来使用,以便能准确地控制七氟烷的浓度。
规格吸入剂:120ml/瓶,。
相互作用Null
功能主治七氟烷适用于成人及儿科患者的院内手术及门诊手术的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禁忌症Null
副作用(1)与所有的吸入麻醉剂一样,七氟烷可导致剂量相关性心肺功能低下、术后恶心和呕吐。
(2)偶尔会引起低血压、心率不齐、激动不安,细胞增多/减少、哮喘等。
注意事项(1)本品应通过经特殊校准过的专用挥发器来使用。
(2)对于有颅压升高危险的患者应慎用。
(3)和其他药物相似,本品与静脉麻醉药如丙泊酚盒用时可降低其使用浓度。
(4)禁忌:七氟烷禁用于已知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于已知或怀疑有恶心高热遗传史的患者。
附注Null
静脉全麻药
药物名称硫喷妥钠
英文名称Thiopental Sodium
说明书【别名】播托散;戊硫巴比妥钠 ,硫喷妥钠【外文名】Thiopental Sodium
【适应症】单用,适合于小手术或抗惊厥。
【用量用法】
塞,胃肠胀气,黑便,肝炎;罕见的:呕血,胃肠炎,肝癌,小肠
梗阻,肝损害。
(3)血液淋巴系统:少见的:瘀斑,高胆固醇血症,
贫血,高脂血症,白细胞减少症,白细胞增多症,败血症:罕见的:
瘀点,紫癜,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增多症。
(4)营养和代谢系
统:少见的: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体重减轻;罕见的:肾上腺
皮质机能不全,高血糖症,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蛋白血症和
呼吸性酸中毒。
(5)骨骼肌系统:常见的:肌无力,背痛;少见
的:病理性骨折,关节痛,关节炎和滑囊炎。
(6)神经系统:常
见的:抑郁,焦虑,感觉异常;少见的:震颤,情绪不稳定,惊厥,
麻痹,思维异常,眩晕,怪梦,激动不安,丧失自我感,欣快感,
偏头痛,感觉丧失,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神经质;极少见的:痴
呆,神经玻(7)呼吸系统:少见的:鼻窦炎,肺炎,支气管炎;罕
见的:哮喘。
(8)皮肤及附属器官:常见的:皮疹,出汗,皮肤溃
疡;少见的:瘙痒,皮肤干燥,痤疮,秃头,荨麻疹;罕见的:表
皮剥脱,皮炎,单纯疱疹,皮肤癌。
(9)特殊感觉:少见的:耳痛,
耳鸣,耳聋,青光眼,结盒膜炎,眼痛,视神经炎,中耳炎,视
网膜出血,视野缺损;罕见的:虹膜炎,眼萎缩。
(10)泌尿生
殖系统:少见的:尿急,膀胱炎,尿潴留,月经过多,肾盂肾炎,
肾结石,子宫纤维化扩大,阴道念珠菌感染,阴道炎;罕见的:蛋
白尿,糖尿,血尿,宫血。
注意事项对盐酸替扎尼定及其他组份过敏的病人禁用。
附注N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