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擦伤是小事 没想到摊上破伤风这大事了
破伤风死亡案例

破伤风死亡案例破伤风是一种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它会导致肌肉痉挛、呼吸困难和死亡。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有效的疫苗来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但在一些贫困地区和医疗条件不良的地方,破伤风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一个破伤风死亡的真实案例。
这个案例发生在一个偏远农村,名叫小明(化名)的11岁男孩因为被锐器划伤了手指。
小明的家境贫困,他的父母没有及时带他去医院进行处理,而是使用了一些家常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没有过多在意的小明在伤口上覆盖了纱布,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开始出现了不适的症状,如肌肉痉挛和呼吸困难。
他的父母非常担心,急忙将他送到了医院。
可惜的是,小明被确诊为破伤风晚期,他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
医生紧急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和抗破伤风毒素的注射,然而小明的病情仍然没有好转。
几天后,小明不幸因破伤风并发症和呼吸衰竭去世。
这个案例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首先,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抗破伤风毒素注射,破伤风病情将会迅速恶化。
其次,预防破伤风很重要。
人们应该注意避免受伤和注意伤口的清洁。
最重要的是,接种破伤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所有人都应该接种疫苗,特别是那些在户外工作或容易受伤的人。
然而,在一些贫困地区,破伤风疫苗的接种覆盖率仍然很低,使得破伤风成为当地儿童的主要健康威胁之一。
这个案例的发生,让我们不禁思考:如何才能提高破伤风疫苗的接种率?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破伤风疫苗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破伤风的危害和疫苗的重要性;其次,医疗机构应该更加便捷地提供破伤风疫苗接种服务,让人们能够方便地接种疫苗;此外,对于一些贫困地区,政府可以采取一些奖励政策,鼓励人们接种破伤风疫苗。
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破伤风的发生,减少破伤风患者和死亡案例。
总之,破伤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通过加强宣传、提高接种率和改善医疗服务,我们可以共同努力,降低破伤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确保我们的社会更加健康和安全。
现实生活破伤风多吗

现实生活破伤风多吗
现实生活中破伤风多吗?
破伤风,是一种由于破伤风梭菌感染所引起的疾病,通常通过伤口或者皮肤的划伤进入人体。
这种疾病在过去曾经非常常见,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疫苗的普及,破伤风的发病率已经大大降低。
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关注现实生活中破伤风的情况。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偏远地区,破伤风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不足,许多人在受伤后没有及时接种破伤风疫苗,导致破伤风的发病率依然较高。
此外,一些贫困地区的人们在处理伤口时可能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导致破伤风梭菌的感染。
即使在发达国家,破伤风也并非绝对罕见。
尽管疫苗已经普及,但是仍有一些人没有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者接种的时间已经超过了疫苗的有效期。
此外,一些特定行业的工作者,比如农民、木工等,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更容易受伤并感染破伤风梭菌。
因此,虽然现代医学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我们仍然需要重视破伤风这个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伤口,及时清洁和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同时,接种破伤风疫苗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于那些工作环境较为危险的人群。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破伤风的发生,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原理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原理嘿,你知道吗?破伤风这个词听起来就有点吓人呢。
要是不小心受了伤,伤口又深又脏,就有可能被破伤风杆菌盯上。
这时候啊,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就像是一个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啦。
我有个朋友叫小李,有一次他在工地上不小心被一根生锈的钉子扎到了脚。
那钉子又脏又锈,可把他吓坏了。
他赶紧跑到医院去,医生就跟他提到了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
他当时就懵了,这到底是个啥东西啊?其实啊,这就得从破伤风杆菌说起。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就像一个狡猾的小坏蛋,喜欢躲在没有氧气的地方,比如说深的伤口里面。
一旦它在伤口里安了家,就开始捣乱啦。
它会产生一种叫破伤风毒素的东西,这毒素就像一种邪恶的魔法,会对咱们的神经系统下手。
神经系统就像是身体的指挥中心,要是被这毒素影响了,那可不得了,肌肉会变得僵硬,严重的话还会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呢。
那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怎么来对付这个坏家伙的呢?这就得佩服人类的智慧啦。
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是从人的血浆里面提取出来的。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群专门训练来对抗破伤风毒素的小战士。
这些小战士在血浆这个大训练营里经过严格的选拔和训练,然后被提取出来,专门来保护我们的身体。
当我们受伤有可能感染破伤风杆菌的时候,把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注射到身体里,这些小战士就开始行动啦。
它们就像一群保镖一样,在身体里四处巡逻。
一旦发现破伤风毒素这个敌人,就会立刻扑上去。
怎么扑上去的呢?它们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够识别破伤风毒素,然后紧紧地结合在毒素上面。
这就好比一把特制的锁,正好能锁住毒素这个钥匙,让毒素没办法发挥它的邪恶作用。
我记得我问过医生,这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和我们身体自己的免疫系统有啥关系呢?医生笑着说啊,这就像是请了外援。
咱们身体自己也有免疫系统,就像家里本来就有一些保卫力量。
但是呢,破伤风毒素太狡猾了,有时候身体自己的力量可能对付不了它。
这时候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这个外援就特别重要啦。
它能够迅速地发挥作用,在身体自己的免疫系统还没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先把毒素给控制住。
破伤风症状 这几点不可忽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破伤风症状这几点不可忽视!导语:破伤风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此病的潜伏期大概在1-2周之内,之后患者就是出现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表现为高热、多汗破伤风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疾病,此病的潜伏期大概在1-2周之内,之后患者就是出现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症状,严重的话还会表现为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
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
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
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
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
潜伏期愈短常病情愈重,短于1周的病例,多为重型破伤风。
曾用破伤风类毒素自动免疫或受伤后进行预防性破伤风抗毒素注射者,潜伏期一般较长。
早期症状为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嚼肌痉挛所致的张口困难是最早的典型症状。
其他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全身肌张力增高和继后出现的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
患者神志清楚,当病情进展而出现阵发性强直性肌痉挛时,患者十分痛苦,常由很轻微的刺激,即引起一次痛苦的痉挛。
从出现肌张力增高到首次出现强直性肌痉挛的时间称为初痉期。
初痉期短于48h者,提示病情较重。
病情的进展表现在痉挛的间歇期缩短而持续时间延长。
如喉部肌肉及呼吸肌出现持续性痉挛而未能缓解时,患者可因窒息而立即死亡。
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强直引起破伤风患者特征性的痉笑面容、吞咽困难、颈强直、角弓反张、腹肌强直及四肢僵硬等临床表现。
较重的病例常同时有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症状,如高热、多汗、心动过速等。
高热是破伤风患者预后差的重要标志之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外伤首选打破伤风针是错的

外伤首选打破伤风针是错的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51期破伤风针,这可能是公众最为熟知的一种“针”,无论是钉子扎了脚,还是玻璃划了手,第一反应便是打破伤风针。
然而,中国普遍使用的破伤风针,由于过敏率偏高、效果维持期短,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被不少国家淘汰。
2017年11月底,25岁的公务员刘云打了一次破伤风针。
约一周之后,她感到3个针口部位的皮肤有点肿、痒。
上网一查,刘云发现这是迟发性破伤风针过敏,“网上说还挺普遍的”。
对蔡超来说,这是他在工作中频繁遇到的难题。
这名广东东莞一家医院的副主任药师,经常遇到“能不能打”的纠结。
2016年,他所在医院接诊一个外伤患者,按常规处理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即通常说的破伤风针。
做皮试时,病人出现胸闷、全身皮疹等过敏反应。
因为有过敏性休克的先例,医生感到担心。
后来在蔡超的建议下,使用抗生素替代了破伤风针。
有一次蔡超忍不住咨询了一位台湾同行,发现台湾用的是一种破伤风疫苗。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制定相关的破伤风预防指南,规定首选破伤风疫苗。
而在中国,不仅临床医生不了解、企业不愿生产,也缺少相关指南。
“关键是医生不了解”“破伤风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医师王传林介绍,作为门诊、急诊常见的外伤感染性疾病,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感染后,会出现全身骨骼肌持续性强直和阵发性痉挛,重症者可发生喉痉挛、窒息、肺部感染和衰竭。
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便治疗,全球病死率仍高达30%-50%。
所以预防变得极为重要。
王传林早在近十年前就开始关注破伤风针过敏问题。
2017年8月2日,他在网上直播讲解“破伤风的防治”。
“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指打破伤风针过敏病人)。
老百姓不了解有情可原,关键是医生不了解,急诊、外科的不了解,搞创伤的不了解,这才是我最担心的。
”王传林说。
破伤风预防分为两级,一级预防即主动免疫,是指接种含有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使体内产生长期性免疫力。
皮肤破了就得“破伤风”?“破伤风”离我们有多远?

皮肤破了就得“破伤风”?“破伤风”离我们有多远?北京健康教育作者:北京健康教育 2017-01-09 09:10:15 举报阅读数:1573破伤风是常常和创伤相关联的一种感染。
是破伤风梭菌感染引起的,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病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
前驱期表现乏力,头痛,舌根发硬,吞咽不便及头颈转动不自如等。
典型症状为肌肉持续性强直收缩及阵发性抽搐,最初出现咀嚼不便,咀嚼肌紧张,疼痛性强直,张口困难,苦笑面容,吞咽困难,颈项强直,角弓反张,呼吸困难,紧张,甚至窒息。
受外伤后若要预防破伤风,首先要正确处理伤口。
对于一般小的伤口,可先用清水或肥皂水把伤口外面的泥、灰冲洗干净,在伤口涂上碘酒或红药水等消毒药物,然后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好即可。
对于一些大的伤口,可先用干净的纱布缠住伤口,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小但是较深的伤口需要特别小心,如钉子轧伤等,这类伤口较易产生厌氧环境,利于破伤风杆菌的生存,需要充分消毒,最好到医院行清创处理。
同时要注射预防针。
另外,破伤风还常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
因此要注意产妇卫生。
生产要到正规医院或妇幼保健院。
如何早期发现破伤风:破伤风患者常有外伤史,特别是有被铁锈或粪土等污染的伤口存在。
它一般在伤口1~2 周开始发病。
此病虽很凶险,但只要发现得早并及时治疗,同样是可以治愈的。
所以说,86 对于破伤风患者,抢救的关键是及早发现。
破伤风的早期症状是肌肉痉挛,多数患者最早的症状是面部肌肉痉挛,其表现主要是嘴张不开,咀嚼食物时,双耳前方的肌肉痉挛疼痛。
不少患者误以为是牙病而去口腔科就诊。
口腔科医生检查时往往只发现咀嚼肌、颞肌痉挛,但口腔内却无引起张口困难的牙病。
越是要患者张大口,患者越是张不开,甚至反而越闭越紧。
此时若稍有疏忽,即可不了了之而被延误,但如有这方面的诊断知识,想到是破伤风并获及时治疗,多数是可以痊愈的。
预防破伤风 你做对了吗

预防破伤风你做对了吗作者:叶云来源:《健康博览》 2018年第6期说起破伤风,很多人都不陌生o这是一种极为严重的潜在致命性疾病,在没有医疗干预的情况下,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病死率接近100%,即便治疗j全球病死率仍高达30070~50%o所以,预防破伤风极为重要o但是,在我国,如何正确预防破伤风至今存在着很多的认知盲区和误区o刊特地邀请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外科主任王传林,详细解读如何正确预防破伤风。
急诊案例板砖一拍,中招破伤风,命悬一线来自河北的老王今年50岁,平常身体挺好。
某日和几个兄弟把酒言欢。
谁知酒后老王和朋友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动了气。
对方顺手抄起一块脏砖,照着老王后脑就是一下……顿时,鲜血淋漓。
众人见状,赶紧找了块毛巾按住了老王的伤口,很快血止住了o第二天酒醒了,老王看看伤口有点渗血,就自己随便用碘酒擦了擦,没再当回事。
几日后,老王开始出现异常表现:脖子发硬,嘴仅能张开一指宽,脑子清楚,却说不出话来,看着像笑,但很吓人……到了下午更厉害了:背开始向后抽,5—6分钟一次,一抽就是1分钟,难受的老王在床上翻滚着,全身是汗o家人赶紧把他送到了当地医院。
头部CT检查结果未见异常,老王却抽搐不停,异常痛苦,于是当晚凌晨1点多转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急诊。
这时,老王已经是苦笑面容,张不开口,言语不清,颈项强直,大汗淋漓,心率快,血压不稳,并出现了吞咽困难,全身肌肉阵发性抽搐,四肢肌张力持续增高,腹肌紧张得硬如板,抽搐的肌肉将老王的身体狠狠地向后扳,值班医生第一反应——“角弓反张”。
查看脑后的伤口,明显化脓,判断是棘手的“破伤风”。
这么严重的破伤风患者不多见,医院立即采取了严重创伤救治措施。
医院急诊科\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通过了解病情,马上联系重症监护病房,给患者腾出一个单独的病室,以最快时间,将老王转移了进去。
虽说老王住了单人病房,注射了镇静剂,但是,只要有一点声音,全身还会不自主地抽搐。
不间断抽搐致使老王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同没有停歇持续在做器械锻炼,大量出汗\肌肉受损,加上面部肌肉痉挛不能张口\不能进食,身体水电解质平衡呈失衡状态,进而出现尿量少\血压低\心率快\呼吸困难等病危表现……但是,老王神志清醒,清清楚楚地感受到每一次抽搐和神经功能紊乱带来的痛苦。
破伤风恐惧症

破伤风恐惧症关于《破伤风恐惧症》,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人体出現一个外伤得话,如果不妥善处理就非常容易引起破伤风。
破伤风主要是由病菌感染导致的,并且得了破伤风是比一般的病症要比较严重得多得,要是没有立即开展医治,可能会造成人死亡。
而破伤风是很普遍得,可是有一些人对破伤风十分害怕,就产生了破伤风恐惧症,这应当如何解决呢?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经过皮肤或粘膜创口入侵身体,在氧气不足自然环境下生长发育繁育,造成内毒素而造成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破伤风内毒素关键侵蚀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而该病以突然晕厥、阵发筋挛、强直性筋挛的为临床医学特点,关键蔓延到的肌肉群包含咀嚼肌、背棘肌、腹部肌肉、四肢肌等。
破伤风危险期一般为7~8天,可短至24钟头或将近几个月、多年。
危险期越少者,预后越差。
约90%的病人在负伤后2个星期内病发,少许病人在切除身体留存很多年的异物后出現破伤风症状。
群体广泛传染源,且多种类型和尺寸的外伤都可能被带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层或淤泥环境污染,但仅有极少数病人会病发。
在户外活动游戏多的溫暖时节,负伤病患者更加普遍。
生病后无长久免疫能力,故可再度感染。
破伤风有哪些症状?1.危险期:长短不一,通常与曾否接纳过防止注射,外伤的特性和位置及创口的解决等要素相关。
一般7 ̄8日,但也是有短仅24钟头或将近几个月或多年。
2.前轮驱动期:困乏、头昏、头痛、咬合乏力、反射亢进,焦躁不安,部分疼痛,肌肉伸展,抽动及强直性,下颚焦虑不安,张嘴麻烦。
3.发病期:肌肉持续性收拢。
最开始是咬肌,之后次序是颜面、颈部、背、腹、四肢、最终是隔肌、肋间肌。
4.对声、光振动、饮用水、注射可引起阵发筋挛。
病人神智不清自始至终清晰,觉得也无异常。
一般无高烧。
1、妥善处理创口。
针对一般小的创口,可先加饮用水或河水把创口外边的泥、灰清洗干净。
有标准的,可在创口涂上鱼石脂等消毒水,随后在创口顶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地捆扎后再到医院门诊进一步医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为擦伤是小事没想到摊上破伤风这大事了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当医生建议打破伤风针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
这点小伤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的嘛?殊不知,有些伤口看着虽小,若不谨慎处理,会给将来的你酿成大祸。
云南籍的老杨来自云南镇雄一个偏僻山村,来永康打工多年,七天前,他骑车摔倒,右脚踇趾有小小的擦伤。
他也没有在意,但七天后,他却命悬一线,原来因为这一摔,他中了破伤风的枪了。
12月19号凌晨2时许,老杨开始出现头晕,全是乏力,嘴巴酸胀,并感觉颈部僵硬,有阵阵收缩的疼痛。
这种疼痛感,他一直煎熬到上午8时左右,在他看来,这是颈椎病。
所以,当天早上,他来到永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就诊。
骨科医生对他进行了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再仔细追问病史,原来七天前老杨有右脚步外伤史,但没有正规的处理,也没有注射TAT(破伤风马血清抗破伤风毒素),骨科医生根据症状,高度怀疑老杨得的是破伤风,将他转入急诊。
接诊的柳化源主任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受伤史以及无破伤风免疫注射史,立马做出诊断,确定老杨得了发病率低、死亡率极高的破伤风,给予紧急处理,目前老杨已经转到重症监护室治疗。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潜伏期常为7-8日,农村称“七日风”。
老杨摔伤处是右足踇趾关节,虽然仅有2.5*2.5cm擦伤,但处肢端血供差,没有行正规深度处理污染了创面,很有可能存在关节腔损伤,成了一个密闭的无氧腔,为破伤风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伤口的正确处理,实施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
是否需要打破伤风的简单判断标准是: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是什么物体。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出血了,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使破伤风更易于发生。
医生通常推荐在24小时内患者打破伤风疫苗,原则是且越早越好。
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伤患在24小时内没有打破伤风。
为此不少人觉得超过24小时的损伤,再进行破伤风预防已意义不大。
但不少医生对此看法的态度是,破伤风杆菌感染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天。
根据其发病机制,虽然痉挛毒素与神经受体结合不可逆,但在尚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预防就是有效果的。
没想到“中枪”破伤风以为擦伤是小事提示: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当医生建议打破伤风针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
被玻璃扎了一下,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当医生建议打破伤风针的时候,很多人内心充满的是不理解。
这点小伤有必要这样兴师动众的嘛?殊不知,有些伤口看着虽小,若不谨慎处理,会酿成大祸。
云南籍的老杨来自云南镇雄一个偏僻山村,来永康打工多年。
7天前,他骑车摔倒,右脚踇趾有小小的擦伤。
他没有在意,但7天后却命悬一线。
原来,因为这一摔,他“中枪”破伤风了,而破伤风的死亡率高达40%。
昨天,记者发稿时,坏消息从医院传来,老杨因抢救无效不幸身亡。
12月19日凌晨2时许,老杨开始头晕,全身乏力,嘴巴酸胀,并感觉颈部僵硬、有阵阵收缩的疼痛。
这种疼痛感,他一直煎熬到上午8时左右。
在他看来,这是颈椎病。
所以,当天早上,他来到永康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就诊。
骨科医生对他进行了各项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再仔细追问病史,原来7天前老杨有右脚外伤史,但没有进行正规处理,也没有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
骨科医生根据症状,高度怀疑老杨得的是破伤风,将他转入急诊。
接诊的医生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受伤史,以及无破伤风免疫注射史等,立马做出诊断,确定老杨得了发病率低、死亡率极高的破伤风,给予了紧急处理。
之后,老杨被转到重症监护室。
医生说,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经由皮肤或粘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阵发性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潜伏期常为7~8日,农村称“七日风”。
老杨摔伤处是右足踇趾关节,虽然仅有小擦伤,但处肢端血供差,成了一个密闭的无氧腔,为破伤风杆菌提供生长繁殖的条件。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伤口的正确处理,实施主动免疫及被动免疫。
据了解,是否需要打破伤风针的简单判断标准是:伤口的深度和导致伤口是什么物体。
当伤口深到需要缝针,或是受到一些比较严重的外伤时,如钉子、木头、刺等尖锐物质的刺伤、扎伤,出血了,这样的伤口又深又细,正是破伤风杆菌的温床。
伤口外口较小,伤口内有坏死组织、血块充塞,或填塞过紧、局部缺血等,就形成了一个适合破伤风菌生长繁殖的缺氧环境。
如果同时存在需氧菌感染,后者将消耗伤口内残留的氧气,破伤风就更易于发生。
医生推荐,在24小时内患者打破伤风疫苗,且越早越好。
但对于此,不少人觉得损伤超过24小时,再进行破伤风预防意义不大。
不少医生的态度是,破伤风杆菌感染潜伏期为3~21天,通常为7天。
根据其发病机制,虽然痉挛毒素与神经受体结合不可逆,但在尚未出现症状的情况下,预防就是有效果的。
脚被塘里树枝扎伤男子患重症破伤风本报讯(记者田巧萍通讯员李洁)昨天下午,躺在武汉医疗救治中心ICU病房的一位重症破伤风患者终于脱离危险。
10月7日,51岁的李先生在洪湖被确诊为破伤风后转诊到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上月27日,赤脚下鱼塘的李先生右脚后跟被什么东西扎了一下,也没出多少血,慢慢伤口自己长好了。
但当医生切开患者右脚后跟伤口处时,里面全是脓,还清理出褐色的木屑,显然是被塘里的烂树枝扎伤了。
“很多人以为只有被锈钉子刺伤才会得破伤风,其实是错误的。
”该中心ICU主任吴文娟提醒,除了铁丝、铁钉之外,被玻璃扎伤、被茅草划伤、被篾片刺伤也都有可能感染。
她解释,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在富氧环境下则无法生存。
不管是什么东西导致的伤口,只要伤口足够深而形成了无氧环境,就有利于它的生存,而表面的皮肤愈合会造成伤口痊愈的假象,给破伤风杆菌提供了繁殖的温床。
受伤后及时处理警惕破伤风过敏性休克大众网烟台8月24日讯(通讯员彦祥丽静记者姚辉)近日,蓬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成功抢救一例破伤风过敏性休克患者。
近日,21岁的李某因面部外伤到医院急诊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皮试”前,护士仔细询问了该患者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史,患者自述无过敏史。
可就在“皮试”刚刚8分钟后,患者注射部位“皮丘”处出现红肿硬结,直径约5cm,全身多处出现荨麻疹,随即感到胸闷、心慌、气促、口干、畏寒。
护士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同时测量生命体征,血压90/60mmhg,呼吸28次/分,脉搏136次/分,血氧饱和度93%,继之出现皮丘范围增大,直径约9×7㎝,红肿中心部位皮肤发热,全身出现大量荨麻疹,考虑为破伤风抗毒素过敏性休克的表现。
遵医嘱立即给予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盐酸肾上腺素0.3mg肌肉注射、地塞米松10mg静推、5%GS100ml、葡萄糖酸钙20ml静滴、复方氯化钠500ml静滴。
经过3个小时的紧急抢救,患者症状终于缓解,皮疹完全消退,胸闷症状消失,生命体征恢复正常,病情好转离院。
夏秋季节,为身体受创伤的多发季节,蓬莱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远东提醒广大市民,受伤后要及时到医院进行伤口处理,并依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注射前,应向医护人员如实告知既往过敏史,凡本人及直系亲属曾有支气管哮喘、枯草热、湿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病史,或对某种物质过敏,或本人曾注射过马血清制剂者,均须特别提防过敏反应的发生。
注射后务必禁忌饮酒、食用刺激性食物和剧烈运动。
西安2岁女童撞破头全城难寻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社会万象华商报 [微博] 李琳2016-05-04 04:44我要分享 1532岁女儿头部受伤,医生建议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询问多家医院都被告知无此药,昨日上午,焦急万分的家长向华商报求助。
记者采访:11家医院仅1家有这种药5月2日晚,西安城南陈先生两岁多的女儿在家玩耍时,头撞到了桌角,顿时鲜血直流,家长将孩子送到省人民医院,缝了6针,因为伤口比较深,且小孩过敏,无法打普通破伤风针,医生建议24小时内给孩子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但问题是该医院没有这种药。
当晚陈先生与西安另外几家大医院联系,均被告知没有这种药。
5月3日一大早,焦急万分的他向华商报求助。
“华商头条”发出求助信息后,很快有读者提供北郊的凤城医院有这种药,昨日上午,陈先生迅速带女儿于昨日中午12时去这家医院注射了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这种药是不是真的很稀缺呢?昨日,华商报记者随机选择了11家西安的医院,询问是否有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结果仅西安航天总医院表示有这种药,而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省人民医院、西安市第一医院、西安市第四医院、西安市红会医院、高新医院和西安长安医院等10家大型医院都表示没有这种药。
其中唐都医院药房工作人员表示,这个药全省都缺。
业内人士:生产运输储存成本高致紧缺为什么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普遍缺货呢?西安一家医院药房工作人员告诉华商报记者,免疫球蛋白属特殊药品,国家对一些特殊药品限价后,这种药价格降至80元左右,但生产成本却远高于此价格,很多药商便不愿意再生产。
此外,该药需求量不大,可存储条件要求高,需低温冷藏,“要保存在冰箱里的药肯定成本高,是亏本的药”,这位工作人员这样说。
昨日,一家医药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价格不稳定,公司有时要赔钱销售,所以才暂停供应。
华商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