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油库码头环境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石化油库码头环境应急预案

石化油库码头环境应急预案

一总则1.1编制目的及时处理xx石化码头收发成品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防治来自船舶、码头、装卸设备、输油管线、其它设施及相关油类作业造成的溢油、渗漏等污染损害,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的组织处理,保护水陆环境和资源,保障人身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

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修订(主席令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2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施行。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06年1月24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年1月1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施行。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4月4日施行。

《江苏省环境风险源管理方案》2008年4月施行。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9年4月24日施行。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防治船泊污染管理条例》《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3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处置xx石化码头装卸设施及停靠在码头的船舶等溢油、渗漏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故。

具体类型如下:涉及的主要类型1.4应急预案体系241.5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油库码头应急预案

油库码头应急预案

为保障油库码头在正常生产运营和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安全、财产安全及环境安全,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油库码头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漏、中毒、自然灾害等。

三、组织机构1.成立油库码头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工作。

2.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小组:(1)现场指挥小组:负责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疏散、救援等工作。

(2)安全警戒小组:负责现场安全警戒、交通管制、信息发布等工作。

(3)医疗救护小组:负责伤员救治、防疫等工作。

(4)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

(5)通讯联络小组:负责应急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等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事件发生(1)发现突发事件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2)现场指挥小组迅速组织人员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人员疏散(1)现场指挥小组根据火灾、爆炸等事故情况,迅速组织人员疏散。

(2)安全警戒小组负责现场警戒、交通管制,确保人员疏散安全。

3.救援行动(1)医疗救护小组对伤员进行救治,必要时进行现场急救。

(2)现场指挥小组组织人员开展火灾、爆炸等事故的扑救、控制工作。

(1)安全警戒小组负责对事故现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2)如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立即启动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5.应急物资供应(1)物资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调配、供应等工作。

(2)确保救援工作所需物资的充足供应。

6.信息发布(1)通讯联络小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应急信息。

(2)及时向有关部门、公众发布事故情况、应急措施等信息。

五、后期处置1.事故调查(1)事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2)查明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善后处理(1)对伤员进行救治,妥善处理善后事宜。

(2)对事故现场进行清理,恢复正常生产秩序。

六、附则1.本预案由油库码头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油库_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油库_突发环境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油库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和人员伤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5. 《石油库安全管理规定》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油库在运营过程中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油品泄漏、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和监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 指挥长:油库主要负责人- 副指挥长:油库相关部门负责人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实施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 油品泄漏处置小组- 火灾爆炸处置小组- 环境监测小组- 医疗救护小组- 通讯联络小组五、应急处置措施1. 油品泄漏处置-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 设置警戒区域,疏散无关人员。

- 使用围油栏、吸附材料等控制泄漏范围。

- 避免泄漏物质进入水体和土壤。

- 清理泄漏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

2. 火灾爆炸处置-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 疏散无关人员,隔离火源。

- 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 防止火势蔓延,确保人员安全。

3. 环境污染处置-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 对污染区域进行监测,评估污染程度。

- 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扩散。

- 清理污染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

4. 医疗救护-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 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

- 将伤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六、后期处置1. 对突发环境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查明原因。

2. 对受影响的区域进行修复和整治。

3. 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七、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处置物资,如围油栏、吸附材料、灭火器材等。

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为确保油库在发生环境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的影响,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油库在储存、运输、装卸、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火灾、爆炸、泄漏、污染等环境突发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油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指挥部下设以下几个小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调度、协调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组:负责火灾、爆炸、泄漏、污染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3)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转运工作。

(4)通讯保障组:负责信息收集、传递、发布等工作。

(5)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车辆等的保障工作。

四、应急响应1. 火灾事故:(1)发现火灾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警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扑救火灾,同时疏散现场人员。

(3)根据火灾情况,采取灭火、冷却、隔离等措施,防止火势蔓延。

(4)火灾扑灭后,进行现场清理,消除安全隐患。

2. 爆炸事故:(1)发现爆炸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警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疏散现场人员,隔离事故现场。

(3)对爆炸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4)对受损设备、设施进行修复,恢复正常生产。

3. 泄漏事故:(1)发现泄漏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警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隔离泄漏区域,防止泄漏扩散。

(3)采取堵漏、吸附、稀释等措施,减少泄漏对环境的影响。

(4)对泄漏区域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4. 污染事故:(1)发现污染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报警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受污染区域人员,隔离污染源。

(3)采取吸附、中和、固化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浓度。

(4)对受污染区域进行监测,确保环境安全。

五、后期处置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防范措施。

油库应急预案及演练

油库应急预案及演练

一、前言油库作为储存和供应石油及其制品的重要场所,其安全运行对于保障能源供应和防止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油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

二、应急预案1. 应急组织机构- 应急指挥部:负责全面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 应急小组:包括现场指挥组、灭火救援组、医疗救护组、疏散撤离组、物资保障组、信息报道组等。

2. 应急响应程序(1)发现险情:值班人员发现险情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启动预案:应急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各应急小组就位。

(3)应急处置: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迅速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现场处置。

(4)信息报告:应急指挥部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险情和处置情况。

(5)恢复重建:险情得到控制后,组织人员进行现场清理和恢复重建工作。

3. 应急处置措施- 灭火救援: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设备进行灭火,防止火势蔓延。

- 医疗救护: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救护,并送往医院治疗。

- 疏散撤离:组织人员有序撤离危险区域,确保人员安全。

- 物资保障:调配应急物资,确保救援工作顺利进行。

三、演练方案1. 演练目的- 提高员工对应急预案的熟悉程度。

- 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 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

2. 演练内容- 火灾应急演练:模拟油库发生火灾,检验灭火救援组、疏散撤离组的应对能力。

- 医疗救护演练:模拟人员受伤,检验医疗救护组的救护能力。

- 疏散撤离演练:模拟突发事件,检验疏散撤离组的组织协调能力。

3. 演练步骤(1)发布演练指令:应急指挥部发布演练指令,各应急小组就位。

(2)启动应急预案:根据演练内容,启动相应应急预案。

(3)实施演练:各应急小组按照预案要求,进行现场处置。

(4)总结评估:演练结束后,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评估,找出不足之处。

四、结语通过制定油库应急预案及演练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油库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采取行动,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油库环境风险及应急预案

油库环境风险及应急预案

一、引言油库作为储存和调配石油及其制品的重要场所,承担着能源供应的重要使命。

然而,由于油品易燃易爆的特性,油库在运营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将针对油库环境风险及应急预案进行探讨。

二、油库环境风险1. 油品泄漏:油库在装卸、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可能因设备老化、操作不当等原因导致油品泄漏,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2. 爆炸与火灾:油品具有易燃易爆特性,若遇到火源、静电等,可能引发爆炸和火灾,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大气污染:油库在装卸、储存、运输等环节中,可能会产生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大气环境。

4. 噪音污染:油库的装卸、运输等作业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音,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油库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 组织机构(1)成立油库环境风险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应急工作。

(2)设立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日常管理。

2. 应急预案内容(1)风险识别与评估:对油库的环境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明确主要风险点和潜在威胁。

(2)应急响应措施:①油品泄漏: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泄漏处置,包括隔离泄漏区域、收集泄漏油品、修复泄漏点等。

②爆炸与火灾:启动消防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灭火、疏散、救援等工作。

③大气污染:加强通风换气,使用环保设备处理有害气体和颗粒物,降低大气污染。

④噪音污染:采取隔音、降噪措施,降低噪音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3)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服、消防器材、应急处置设备等。

(4)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处置能力。

3. 应急预案实施与评估(1)实施应急响应措施,确保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2)对应急预案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四、结论油库环境风险及应急预案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通过建立健全油库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加强环境风险防控,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突发环境事件对环境的影响。

油库环境事件突发应急预案

油库环境事件突发应急预案

一、总则为了提高油库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油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油库发生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油品泄漏、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

三、组织体系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 指挥长:由油库主要负责人担任。

- 副指挥长:由分管安全、环保的副职领导担任。

- 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安全员、环保员等。

指挥部负责全面指挥、协调、监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 应急处置小组- 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调度。

- 抢险救援组:负责现场抢险救援、污染控制。

- 警戒保卫组:负责现场警戒、人员疏散、交通管制。

- 医疗救护组: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治。

-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供应、生活保障。

四、应急处置程序1. 监测预警- 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油库周边环境。

- 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应急响应- 现场指挥组接到报警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 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情况,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 各小组按照职责分工,迅速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应急处置- 抢险救援组立即进行事故现场处置,包括泄漏控制、污染清除等。

- 警戒保卫组对周边进行警戒,确保人员安全。

- 医疗救护组对受伤人员进行救治。

- 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和后勤支持。

4. 应急恢复- 突发环境事件得到控制后,各小组进行现场清理、恢复工作。

- 对受损设施进行修复,确保油库正常运行。

五、保障措施1. 应急物资储备- 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防护服、防护面具、消防器材等。

2. 应急队伍建设- 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信息报告- 及时向当地政府、环保部门、消防部门等报告突发环境事件,接受指导和监督。

六、附则1. 本预案由油库主要负责人负责解释。

油库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油库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一、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4.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条例》5. 国家及地方有关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二、编制目的为有效预防和应对油库环境风险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对环境和人员造成的危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油库区域内发生的各类环境风险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火灾、爆炸、泄漏、污染等。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1)指挥长:油库主要负责人;(2)副指挥长:油库各部门负责人;(3)成员:油库各部门工作人员。

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统一指挥、协调和调度各类应急资源;(2)制定、调整和发布应急响应指令;(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4)组织事故调查和处理。

3. 各部门职责(1)安全环保部:负责环境风险事故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理;(2)生产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处置和恢复正常生产;(3)设备部:负责事故现场设备的抢修和维护;(4)人事部:负责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和撤离;(5)保卫部:负责事故现场的警戒和保卫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预警(1)发现环境风险事故苗头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2)应急指挥部根据事故情况,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2. 响应(1)应急指挥部发布应急响应指令,各部门按照指令执行;(2)事故现场处置:立即组织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隔离,防止事故扩大;(3)人员撤离:确保事故现场人员安全撤离;(4)应急处置:根据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5)应急监测:对事故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评估事故影响。

3. 结束(1)事故得到有效控制,环境风险得到解除;(2)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六、应急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组织应急队伍,明确人员职责,确保应急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素质;2. 资源保障:储备应急物资,确保应急物资充足、有效;3. 技术保障:建立健全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提高事故预警和处置能力;4. 通讯保障:确保应急通讯畅通,为应急响应提供有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化油库码头环境应急预案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一总则编制目的及时处理xx石化码头收发成品油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和紧急状况,防治来自船舶、码头、装卸设备、输油管线、其它设施及相关油类作业造成的溢油、渗漏等污染损害,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的组织处理,保护水陆环境和资源,保障人身安全和社会公众利益。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014年4月24日修订(主席令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年4月29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年2月28日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014年12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8月30日施行。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06年1月24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4年1月11日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2006年1月8日施行。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4年4月4日施行。

《江苏省环境风险源管理方案》2008年4月施行。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2009年4月24日施行。

《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防治船泊污染管理条例》《港口溢油应急设备配备要求》《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 1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预防和处置xx石化码头装卸设施及停靠在码头的船舶等溢油、渗漏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故。

具体类型如下:涉及的主要类型应急预案体系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公众健康和财产作为首要任务,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环境危害。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

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预备工作。

3.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加强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建立联动协调制度,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功能齐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4.科学预防,高效处置鼓励环境应急相关科研工作,加大投入,重视专家在环境应急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思想准备、物资准备、技术准备等日常准备工作,强化预防、预警工作,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理能力。

二基本情况公司基本情况江苏xx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成立于2010年8月27日,是一家民营企业,法定代表人为xx,法人代码为:-2。

公司目前有万立方米油库一座及配套装卸码头,主要从事成品油的经营贸易。

码头基本概况名称:xxxx港中心港区xx石化码头地点:xxxx市高新区、京杭大运河北岸;地形地貌为平原(见附图),(地理位置见附图3,交通图见附件4)规模: 3个500吨级(水工结构兼顾1000吨)成品油装卸泊位码头,1个待泊区,作业的货种为成品油(汽油和轻柴油),年设计通过能力120万吨/年,成品油的吞吐量为105万吨/年,其中进口45万吨/年,出口60万吨/年。

码头货运吞吐量见表:码头成品油吞吐量表(单位:万吨)作业时间:码头年运营天数310天,三班制,每班8小时(具体作业时间由船舶到港时间确定);企业定员:共配置员工38人,其中生产工人27人,辅助人员11人。

环境风险源基本情况调查2.3.1主要产品码头为成品油装卸区,不涉及生产,装卸货种为成品油(汽油和轻质柴油),按物质危险性、毒理指标和毒性等级分析,对照物质危险性标准表1,主要的危险物质识别见下表。

物质危险性标准判定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2.3.2企业工艺流程2.3.2.1码头工艺流程图工艺简易流程图2.3.2.3雨水、清、污水收集、排放管网图2.3.2.4应急设施平面布置图及疏散图见附件7污水处理工艺根据本物料特点及水质、水量变化特点,通过污水处理设备:废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图2.3.3 污染物的分类及来源2.3.3.1大气污染码头的大气污染源主要为油品在装卸过程中挥发的油气及船舶废气。

2.3.3.2水环境污染1)码头的水体污染源主要为装卸过程中油船的溢油、泄漏及火灾爆炸2)输送管道的泄漏3)码头作业面冲洗的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及船舶的生活废水2.3.3.3固废污染码头的固废污染主要为船员的生活垃圾及带油手套等劳保用品等废弃物周边环境状况及环境保护目标情况2.4.1周边环境情况2.4.1.1大气环境该区域为二类区,SO2、NO2、PM10等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非甲烷总烃的小时浓度标准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3)反推算得m3,日均值参考以色列总烃质量标准m3)。

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mg/m3)根据江苏省地表水功能分类,京杭大运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马河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其中SS参考使用水利部标准(SL63-94)中的相应标准,详见下表。

2.4.1.3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见下表。

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mg/L,pH除外)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其余指标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Ⅲ类标准2.4.1.4声环境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工业区执行3类标准;航道及两侧25m区域内执行4a类标准、夜间突发噪声最大值不准超过标准值15dB(A)。

执行标准详见下表。

2.4.2污染物排放标准2.4.2.1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船舶废气排放执行《MARPOL73/78》公约标准,详见下表。

船舶废气排放标准注:N为柴油机输出功率(KW)。

非甲烷总烃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二级标准,见下表。

废气排放标准2.4.2.2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到港船舶舱底油污水和生活污水由海事部门委托市港务局污水接收船有偿接收处理,不得在本码头水域排放;码头冲洗废水和初期雨水经码头集水暗沟收集汇入后方库区污水处理装置处理后,接入区域污水管网,执行xxxxx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

xxxxx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三级标准,详见表。

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尾水排入马河,其主要功能为排涝、纳污,标准详见下表。

xxxxx污水处理厂的接管标准单位:mg/L注:氨氮参照《污水排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2.4.2.3噪声厂界噪声排放标准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4类标准(靠京杭运河侧厂界执行4类标准,其余各厂界执行3类标准),具体见下表。

2.4.2.4船舶垃圾排放标准船舶垃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详见下表。

2.4.3环境保护目标码头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环境保护敏感目标环境风险源识别3.1.1生产设施风险源识别输油管线、油船、管道阀门、氮气吹扫和油泵为主要火灾危险设备,若由于维护不当出现故障,造成油气的大量泄漏可能导致火灾甚至爆炸。

油品在装卸作业时,若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在雷暴等条件下可能引发火灾。

输油管线局部受到破坏,连接件失效,会造成油气泄漏、跑油,从而产生重大火灾隐患。

油船装卸作业时,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造成油品外溢,以及油船行驶过程出现碰撞、沉没等造成溢油,污染水环境。

本公司码头主要风险特征及原因分析见表。

本公司涉及的主要风险类型及特征本公司码头进出口货种为成品油(汽油和轻质柴油),为危险品运输,营运期发生风险事故的可能性是溢油、火灾爆炸事故。

按物质危险性、毒理指标和毒性等级分析,并考虑其燃烧爆炸性,对照物质危险性标准表,主要的危险物质识别见表。

物质危险性标准标准序号3的属于一般毒物。

(2)凡符合表中易燃物质和爆炸性物质标准的物质,均视为火灾、爆炸危险物质。

危险物质识别表火灾爆炸的风险,从毒性看均为低毒危害物质。

油品极易挥发,尤其发生泄漏的情况下,蒸发面积和蒸发量较大,可能对人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事故处理过程伴生/次生污染风险识别根据本公司的特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故主要是码头平台火灾爆炸、管道溢油和水上溢油,为此事故处理过程的伴生/次生污染主要涉及消防水、事故初期雨水以及事故后的漏出油品的回收处置等。

消防水考虑到一旦输油管道泄漏导致码头出现火情,冷却输油管道及灭火产生的消防水会携带部分油品,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地收集和处置将会最终入京杭运河,对相邻京杭运河的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事故发生所泄漏油品及被污染物管道泄漏以及水上溢油事故发生后,泄漏的油品、泄漏物以及被油品污染的物体等如不能及时有效处理,将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为此,必须对泄漏的油品及被污染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收集处置。

环境风险评价结果3.2.1风险计算和评价3.2.1.1评价方法风险值R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R—风险值(危害/单位时间);P—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事件数/单位时间);C—最大可信事故造成的危害(损害/事件)。

环境风险评价需要从各功能单元的最大可信事故风险Rj中,选出危害最大的作为家项目的最大可信事故,并以此作为风险可接受水平的分析基础。

即:最大可信事故下所有有毒有害物质所致的环境危害C,为各种危害Ci的总和:本公司码头的风险以社会风险表征,即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死亡时间之间关系,并与行业统计值比较,确定风险可接受水平。

3.2.1.2风险计算参照本公司环评内容,风险预测结果表明,在各种最大可信事故情况下,半致死浓度范围内没有居民,受事故影响的人群主要是江苏xx石化有限公司及邻近公司的在班职工。

在具体计算过程中,按照下式计算事故风险值(死亡/年):风险值=半致死百分率区人口数×50%×事故发生概率 公司码头的风险值的计算结果见下表。

码头风险计算风险可接受分析采用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Rmax 与同行业可接受风险水平RL 比较:max max >R RL R RL 认为环境风险水平是可以接受的;需要进一步采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以达到可接受水平;否则不可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