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物理上册 14 探究欧姆定律课件(新版)粤教沪版

合集下载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后作业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与欧姆定律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14.2《探究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沪粤版九年级物理教案第14.2节《探究欧姆定律》为依托,旨在通过优秀教学实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欧姆定律的相关知识。在课程设计上,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如讲解家庭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提出问题:“电流、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简要介绍欧姆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讲授新知
1.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及公式:I = U/R,引导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协作、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树立科学态度。
4.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实验器材的意识。
5.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生活实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5.1 欧姆定律 (共25张PPT)优秀课件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5.1 欧姆定律 (共25张PPT)优秀课件
表示加2.5V电压时,通过的电流为0.3A,灯 泡正常发光。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多少?
解:由I=U / R得到
I=0.3A R=?
R=U / I=2.5V/ 0.3A ≈8.3Ω
U=2.5V
答: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是8.3Ω.
新知探究
三、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 例题2 某数控机床照明灯的电压是36V,它
__4___Ω。切断电源后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零,此时导体的电阻为__4__Ω。
随堂练习
4、由欧姆定律I=U / R可导出变形式R=U / I,
对此表达式,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 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跟电 压、电流无关; D、导线的电阻在电流减小到零时非常大。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五章《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学而不疑则怠,疑而不探则空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 的因素有电压和电阻,知道导体中 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 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 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 电路两端电压。
讨论交流: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式
V
A
电压表电阻RV很大 电流表电阻RA很小
当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很大,但自身的电阻 很小时,电路中的电流会非常大,会烧坏 用电器,甚至发生火灾!
本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欧姆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什么?有哪些变换 公式? 3、本节课我们主要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 方法?
正常工作时灯的电阻是54Ω。求通过照明 灯的电流是多少?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PPT课件 九年级物理】

欧姆定律的应用 【教学PPT课件 九年级物理】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2、如图表示了通过某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 系。由图中信息可知( A )
A、导体的电阻为6欧 B、导体的电阻为1.5欧 C、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D、导体两端电压为0时,导体的电阻也为0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进行实验
(4)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4=2V。 小灯泡发光较亮,电流 表读数I4=0.24A。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进行实验
(5)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4=2.5V。 小灯泡正常发光,电流 表读数I4=0.26A。
分析:泡的亮度增大,灯丝的温度增高,同时电阻增大。
灯泡工作时的电阻随着灯泡的亮度增大(灯丝
结论:的温度增高)而增大。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了解:伏安法两种不同测量方式

××

外接法

××

内接法
电流表测量的是 电压表和灯泡两 者共同的电流。
外接法测量的灯 泡阻值比实际值 偏小,适合测小 电阻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完善电路图
A
×

××
V
V
将滑动变阻器调节至最大值,再与小灯泡串联,用 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中的电流。
新知探究
一、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进行实验
(1)调节滑动变阻器, 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 U1=0.5V。 小灯泡不发光,电流表 读数I1=0.13A。

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欧姆定律的应用 PPT课件

粤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3欧姆定律的应用  PPT课件

首页
伏安法测电阻
短路的危害
反馈练习
三、电路图
首页
伏安法测电阻
短路的危害
反馈练习
四、实验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 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路中的电流,从尽可能小的电流逐步调至灯泡 正常发光。观察灯泡亮度并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将实验数 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序 U/V I/A R/Ω 灯泡亮度
首页
伏安法测电阻
短路的危害
反馈练习
算一算
(1)假如用一根长1m、横截面积为1mm2 的铜质导线(电阻为0.017Ω)跟220V电 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那么通过导线的 电流有多大?如果一盏台灯的工作电流为 0.2A,那么通过上述导线的电流相当于多 少盏台灯在同时工作?讨论一下,如果这 样连接会有什么危害?
首页
伏安法测电阻
短路的危害
反馈练习
1.如图(2)所示是电路实物连接图.
(1)在右边方框内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 (2)实验中,为了起保护电路的作用,在开关闭合前滑片 应置于 右 端,开关闭合后,要使灯泡亮度变亮,滑片 应向 左 端移动.(填“左”或“右”)
首页
伏安法测电阻
短路的危害
反馈练习
2.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为0.6A,导体两端电压为9V时,该导体的电阻值 为 15 Ω,若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0.3A时,则该导体的电阻值为 15 Ω, 导体两端电压应为 4.5 V.
L
A
R=0.1Ω
U=3v
首页
伏安法测电阻
短路的危害
反馈练习
L
解:由欧姆定律得:
A
R=0.1Ω
I=U/R
=3V/0.1Ω
U=3v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复习ppt课件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复习ppt课件
3
实验器材
探究实验 电路图 实验步骤
内容: 结论
欧 R 实R验=原IU理
实验器材
应用 测电阻
电路图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探 究
研究方法:常用

流 提出问提
与 电 压 、
探 究
猜想 设计实验
仪器 电路图
电过
设计记录表格
阻程
之 实验步骤


分析数据、归纳结论


器材:
图4 20
电路故障分析
10、如图5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6V,开关S闭合 后,灯L不发光。用电压表测得电阻R两端的电压
为6V,这说明:( B )
A、灯L和电阻R均完好 B、灯L完好而电阻R断了 C、灯L断路而电阻R完好 D、灯L和电阻R都断路
L
R
图5
V
S
.
21
计算题:如图所示,R1 =20 Ω,滑动变阻器R2 最大阻值为80 Ω,电路接在电压为
32
实验中涉及到的故障分析:
(1)实验中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灯就亮
了原因是

(2)若连接实验电路正确,但灯不亮,电压
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但电流表无示数,原
因是

(3)若连接实验电路正确,但灯不
亮,电压表无示数,但电流表有示数,
原因是

33
(4)若此实验中用的小灯泡变亮了,
电压表的示数却变小了,其原因
I'
=
U1 R1
=
1.2 V 20 Ω = 0.06 A
R=
U I'
=
6V 0.06 A
=
100
Ω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学设计 14.2探究欧姆定律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 物理 教学设计 14.2探究欧姆定律

沪粤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14.2探究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2.学会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3.能够应用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的电流分布和电压分布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以欧姆定律为核心,介绍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数学关系。

学生将通过实验和计算,探究欧姆定律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1.掌握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2.培养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准备1.物理实验仪器和材料: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干电池、导线等2.实验步骤和数据记录表格3.教师准备 PPT 讲解材料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提问:你们之前学过什么关于电路的知识?2.回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并总结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步骤二:引入欧姆定律1.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示意图,包括电流表、电压表和电阻器。

2.提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如何计算电流和电压呢?3.学生回答后,引入欧姆定律的概念。

讲解欧姆定律的基本表达式:U = I * R,其中 U 为电压,I 为电流,R 为电阻。

步骤三:实验探究欧姆定律1.将准备好的实验仪器连接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让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记录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数据。

3.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并验证欧姆定律的准确性。

步骤四:应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1.在 PPT 上展示一些电路图,并提出相关问题。

2.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解决问题。

步骤五:总结1.总结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场景。

2.强调掌握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电路知识。

六、教学扩展1.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相关的物理概念,如电功率、电能等。

2.设计更复杂的电路图,让学生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和分析。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实验的进行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讲解过程中与学生互动,检查他们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课件)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课件)九年级上册物理(沪粤版)

【答案】B 【详解】有ABC三根完全相同的导线,将A导线剪去一半,电阻变为原来的一半,即 R1比原来小,将B导线均匀的拉伸到原来长度的两倍,长度增加,横截面积减小,电 阻变大,R2比原来的电阻大;将C导线从中间对折,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电阻变小 ,但与减去一半比,长度相同,横截面积更大,电阻更小,说明电阻R3小于R1,则三 个电阻的关系
【答案】 导体 正 振动 【详解】[1][2]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被击穿,使带电云层通过空气与避雷针、导线 和大地相连形成通路,此时空气是导体,若瞬时电流的方向是从大地到云层, 电子的 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云层中的电子转移到大地,云层失去电子带正电。 [3]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雷雨天,我们听到的雷声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即学即练3】
03 真题演练
1.(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图中甲、乙两个滑动变阻器的外形、尺寸完全相 同,滑片均位于中点,已知甲的最大阻值比乙的最大阻值大,闭合S后将两个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同时向左或向右移动。且移动时始终保持两滑片之间的距离不变。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是( )
A.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 B.无论向左还是向右移动,电流表示数都变小 C.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D.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最小
,即电流表示数变大;同理可知,滑片向右滑动时,电流表示数变小,故AB错误;
CD.滑片位于滑动变阻器中点时,总电阻为
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总电阻为
R总
=
R甲 2
+
R乙 2
R总′=R甲 =
R甲 2
+
R甲 2
因R甲>R乙,所以比较可知滑片移动到滑动变阻器最右端时,总电阻最大,由欧姆定律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四章探究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案新版粤教沪版

14.3 欧姆定律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电阻。

2.会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数据。

3.会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短路的危害”。

【过程与方法】1.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欧姆定律测算和分析讨论,弄清楚灯丝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和短路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伏安法测电阻。

【教学难点】实验电路的设计与连接。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1.夜幕降临了,小明同学在做功课,桌上的台灯发出明亮的光线,做完功课,小明轻轻转动台灯上的一个旋钮,发现灯光由亮变暗,变得十分柔和,室内显得格外幽雅宁静。

他想:调光灯为什么能调亮暗呢?调光原理是什么?2.小明通过思考找到答案后,接着他又想:当灯泡的亮度发生变化时,灯的电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学完本节内容后,希望你一定能知道其中的道理。

二、新课教学(一)[活动1]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 1.师生共同分析找出实验原理教师讲解: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探究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进而分析总结了欧姆定律。

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欧姆定律的原理测出一个正在工作的用电器电阻呢? 启发学生分析回答后,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根据欧姆定律I =UR 可以推导出变形公式R =U I,要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需要测出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所以需要用到电压表和电流表。

像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小节: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变形公式:R =U I2.师生共同设计出实验电路图并说出实验所需器材教师引导:要想测出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把该用电器串联接入电路中,再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通过用电器的电流和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最后利用公式R=UI即可算出其电阻大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梳理
4. 当导体的____材_料__和__横__截__面_积____相同时,长度越 ____长_____,电阻越_____大____.当导体的 ____材__料_和__长__度_______相同时,横截面积越___大______, 电阻越_____小____.当导体的___长__度__和__横_截__面__积____相 同时,材料不同,电阻不同.铜的电阻小,适合做 ____导__线___;镍铬合金电阻大,适合做__电__阻_线______.
知识梳理
7.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 ___长__度____来改变电阻的.作用:改变电路中的 ___电__流____和用电器两端的___电__压____. 8. 滑动变阻器的正确接线方法:接__电__阻__丝___接线柱和 __金__属__杆___接线柱各一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离接入的 电阻丝接线柱越远,连入的电阻越____大_____,滑片离 接入的电阻丝接线柱越近,连入的电阻越_____小____.
知识梳理
的量程,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_变__定__值__电__阻_两__端__的__电__压 和___保_护__电__路____. 4. 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___正__比__例____关系,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 ___反__比__例____关系.表达式:___________,变换式有: ___U_=_I_R___和_________.式中U、I、R的单位分别是: __伏_(__V_)___、__安__(_A__)__、__欧__(_Ω__)__.
第十四章 探究欧姆定律
本章知识梳理
思维导图
考纲要求
1.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探究); 2. 欧姆定律及其简单计算(理解).
知识梳理
一、电阻 1.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__阻__碍__作_用___的大小,电阻越大, 表示导体对电流的_阻__碍__作_用___越大,导体的导电性能越 ____弱_____. 2. 电阻用字母_____R____表示,国际单位是__欧__姆___, 简称___欧____,符号是___Ω____.其他单位还有 __兆_欧__(__M_Ω__)___和__千__欧__(__k_Ω_)__.它们与国际单位的 换算关系是:_1__M_Ω__=_1_0_6_Ω____、__1_k_Ω_=_1_0_3__Ω___.
知识梳理
示数,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的结论: __当_电__阻__一__定__时_,__电__流__跟__电_压__成__正__比_______________. 2. 在“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 ___电__压____不变,改变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定值 电阻两端的电压保持____不_变____,多次实验得出普遍的 结论:_当__电__压_一__定__时__,__电_流__跟__电__阻__成_反__比__________. 3. 连接实验电路时,开关要___断__开____,滑动变阻器要 调到___最__大_阻__值_,电流表和电压表要选择______合_适__
知识梳理
3. 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导体的____材_料____、 ____长__度___、__横__截__面_积___,还有___温__度____.所以说电 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____属_性____,与____电_压____和 ___电__流____无关,当电压和电流改变时,电阻 ____不__会___改变,当电压和电流为零时,电阻 ___不__会______为零.(后两空均填“会”或“不会”).
了___导__线____,电阻很小,电路中的电流较大.
知识梳理
10. 滑动变阻器的标牌是“50 Ω1 A”,其中50 Ω表示的 意义是:最__大__阻_值__是__5_0__Ω_(__或__阻_值__变__化__范__围_是__0_~_5_0__Ω) ,1 A表示的意义是:_允__许__通__过_的__最__大__电__流_是__1__A_____. 11.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 于___各__用__电_器__电__阻__之__和_.表达式为:___R__=_R_1_+_R_2_____. 12.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在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 倒数等于__各_用__电__器__电__阻_的__倒__数__之__和_.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梳理
13. 电阻串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___长_度____,所 以总电阻___变__大____,即“越串越___大______”;电阻 并联时,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_横__截__面__积__,所以总电阻 ____变_小____,即“越并越___小______”. 二、欧姆定律 1.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控制 ___电__阻____不变,用滑动变阻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 ____电__压___,观察记录___电__压__表____和___电__流_表____的
知识梳理
5. 一般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增__大____,如 灯泡的灯丝.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 __半__导__体___. 6. 阻值固定不变的电阻器叫___定_值__电__阻___符号是: _________;阻值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器叫__变__阻__器___, 常见的有_____滑__动__变_阻__器______和___电__位__器___等.滑动 变阻器的符号是:_________.
知识梳理
度变_____短____,电阻变___小_____.

这是一种错误的接法,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丝
是_____c_d___部分,滑片的移动起不到调节作用,相当 于接入了一个_定__值__电__阻__,电阻较大,电路中的电流较
小.

这是一种错误的接法,连入电路中的是
____a_b____,滑片的移动起不到调节作用,相当于接入
知识梳理
9. 以下几种接法的分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两种接法效果相同,连入电路的电
阻丝是____c_P____部分,滑片向右移时,电阻丝长度变 ____长_____,电阻变____大_____.向左移时,电阻丝长 度变_____短____,电阻变____小_____.

这两种接法效果相同,连入电路的电
阻丝是____P_d____部分,滑片向左移时,电阻丝长度变 ____长_____,电阻变____大_____.向右移时,电阻丝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