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耳机学生听力损失的原因分析与干预评价
耳机对耳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

⽿机对⽿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机对⽿朵的害处的研究报告组员介绍:组长:胡依依PPT制作:胡依依问卷调查:周雅雅李塞纳陈浩云论⽂:陈帅叶冬冬陈青青李丹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每个⼈⼏乎都有爱⽿机的喜欢,也很喜欢戴⽿机听⾳乐。
但是长时间带⽿机对⽿朵有什么危害呢。
关键词:⽿机⽿朵危害问题来源:现在的学⽣基本都很喜欢带⽿机听⾳乐,上学时候带,放学也带,睡觉带,逛街也带,那么⽿机对⽿朵就真的就没什么影响吗?(⼀).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背景:⼤部分青少年都喜欢带⽿机,在学⽣群体⾥尤为显著哭天喊地流⾏乐和声嘶⼒竭摇滚乐的学⽣,还有许多好学的学⽣为了快速提⾼英语听⼒,⽩天⽤⽿塞也就罢了,睡觉前也要戴着⽿塞听英语,这种做法精神可嘉,但对听⼒的损伤让笔者感到担忧。
实际上,临床数据也证明,学⽣在听⼒受损群体中占有很⼤的⽐例。
意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机对⽿朵的危害!(⼆).研究对象、⼯具、过程和⽅法研究对象:众多青少年研究⼯具:电脑及⽂献资料和问卷调查过程和⽅法: 1.设计问卷,选择200名学⽣作为研究对象进⾏调查。
在各个学校发放问卷。
利⽤节假⽇在街上发放问卷表。
我们⼩组分为两批来发放问卷表选择不同时间。
2.实地调查,为了使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学校中利⽤午休时间在学校中调查。
访问同学们对于⽿机对⽿朵有什么影响及看法。
3. ⽂献查阅:通过⽹络、新闻报纸查阅相关资料。
(三).结果与讨论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我们希望青少年减少使⽤⽿机,合理使⽤⽿机,知道⽿机对⽿朵的害处。
(四)结论与感想结论:⽿朵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之⼀。
随⾝听、MP3、⼿机的问世,为我们听⾳乐、听故事、听新闻、与⼈通话带来莫⼤的便利;有了电视⽿机,我们更是可以在家、在飞机上、在病房⾥随意欣赏电视节⽬,⽽不必担⼼⼲扰他⼈。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机、⼿机如果使⽤不当,很可能由⽿朵的帮⼿变为⽿朵的“杀⼿”。
在今年3⽉3⽇全国爱⽿⽇到来前⼣,我们就请医学专家讲讲如果何正确使⽤⽿机、⼿机,不使听⼒受到损伤。
听力下降的原因和辅助设备

耳部疾病
中耳炎
由感染、外伤、过敏等因素引起的中耳炎症,可能导致听力 下降。
突发性耳聋
原因不明的突发性听力损失,可能与内耳供血障碍、病毒感 染等有关。
药物或化学物质影响
药物性耳聋
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水杨酸类药物等,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化学物质中毒
长期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也可能对听力造成损害。
3
定期检查听力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听力检查,及早发现并干预听 力问题。
治疗听力下降的方法和建议
药物治疗
针对某些病因如感染、炎症等,医生可能会开具药物进行治疗。
助听器
对于永久性听力损失,助听器是最常见的辅助设备,可帮助患者 放大声音、改善言语理解能力。
人工耳蜗植入
对于严重听力损失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通过手术植入电子装置,直接刺激听觉神经。
其他原因
外伤
先天性因素
头部或耳部外伤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部分婴幼儿出生时即存在听力损失, 可能与遗传、孕期感染等因素有关。
肿瘤
听神经瘤等肿瘤疾病也可能引起听力 下降。
03
听力辅助设备概述
听力辅助设备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听力辅助设备是指能够帮助听力障碍者改善听力状况、提高听觉能力的装置和设 备。
分类
根据使用方式和功能,听力辅助设备可分为助听器、人工耳蜗、听觉脑干植入等 。
听力辅助设备的作用和重要性
作用
听力辅助设备能够通过放大声音、过滤噪音、提供声音定位等方式,帮助听力障碍者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声音,从 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重要性
对于听力障碍者而言,听力辅助设备是其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使用合适的听力辅助设备,他们能 够更好地与他人沟通交流,提高学习、工作和社交能力,减少因听力障碍带来的不便和困扰。同时,听力辅助设 备也有助于保护残余听力和预防听力进一步下降。
高三听力常见错误分析与改进

高三听力常见错误分析与改进一、引言高三阶段对学生而言是备战高考的关键时期,听力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然而,在听力考试中,许多学生常常遭遇一些常见的错误,影响其成绩。
本文将对高三听力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错误一:听不懂关键词在高三听力考试中,许多学生常常会因为听不懂关键词而导致错过答案。
这主要是由于词汇量不够大造成的。
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扩大词汇量:通过背诵单词、阅读英文材料等方式,积累更多的单词,提高听力理解能力。
2. 多听多练:多听英语材料,特别是英语原声音频以及各类听力练习题,培养对于不同语境下关键词的辨别能力。
三、错误二:注意力分散高三学生面临的各科目的学习压力会导致他们在听力考试中注意力分散,错过重要信息。
为解决这个问题,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 专心听讲:在进行高三听力训练时,要专心致志地聆听,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扰。
可以尝试在安静的环境中进行听力训练,以提高注意力的集中程度。
2. 提高思维集中能力:通过参加逻辑思维课程,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思维能力和集中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听力考试的挑战。
四、错误三:疏忽听力材料中的细节在高三听力考试中,学生有时会忽略听力材料中的细节,导致对问题的回答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学会笔记技巧:在听力考试过程中,学生可以试着使用简洁的笔记技巧,将听到的关键信息记录下来。
这样有助于整理思路和记忆。
2. 多做听力练习:通过多做听力练习题,增加对细节的敏感度,并学会在短时间内获取关键信息。
五、错误四:不熟悉听力题型高三听力考试中的题型多种多样,学生有时会因为对题型不熟悉而出错。
以下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1. 熟悉题型特点: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历年高考听力试题,熟悉各种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技巧,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2. 制定复习计划:学生可以根据各题型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训练。
六、错误五:缺乏练习机会在高三备考期间,学生的时间安排十分紧张,往往缺乏充足的听力练习机会。
听力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应对策略

听力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及应对策略听力是语言学习的关键技能之一,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干扰因素,导致听力能力的下降。
本文将探讨听力中的常见干扰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家提高听力技能。
一、语速过快语速过快是听力中最常见的干扰因素之一。
当听者不能跟上说话者的速度时,很容易错过关键信息。
针对语速过快的应对策略如下:1. 训练听力速度:通过反复听取快速语速的录音材料,逐渐适应快速的语速。
2. 注意听取关键词:重点关注句子中的关键词和高频词汇,而不是试图听懂每个单词。
3. 利用上下文推断:通过前后句子的关系和语境来猜测可能的内容。
二、重复和修正在实际听力中,说话者常常会重复和修正自己的话语,这使得听者容易分心或困惑。
应对策略如下:1. 集中注意力:当听到说话者重复或修正自己的话语时,要集中注意力,确保不错过任何有用的信息。
2. 不过分关注修正:修正往往是对之前的错误或不准确陈述的更正,因此可以有意忽略修正部分,专注于最后的陈述。
3. 注重上下文:结合前后语境,推测可能的意思。
三、口音和发音不同地区和不同人的发音和口音差异很大,这也是听力中的一大挑战。
针对口音和发音的应对策略如下:1. 接触不同口音:通过多听各种不同口音的录音材料,逐渐熟悉并适应各种发音方式。
2. 学习发音规则:学习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发音规则和技巧,例如音标和重音。
3. 练习口腔肌肉:通过练习发音,锻炼口腔肌肉的灵活性和敏捷度。
四、背景噪音背景噪音是干扰听力的另一个常见因素,如人声、交通声等。
应对策略如下:1. 寻找安静环境:尽量选择安静的学习环境,避免噪音对听力的干扰。
2. 增强集中注意力:通过训练注意力,能够更好地过滤和忽略背景噪音,专注于听取目标声音。
3. 利用耳机:使用耳机可以隔绝背景噪音,提高听力的清晰度。
五、缺乏语言背景知识缺乏对说话内容的背景知识会使听力变得困难,因为有时只有基于上下文的理解才能正确理解意思。
应对策略如下:1. 提前了解话题:如果能提前了解话题,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便能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
如何帮助残疾人预防听力损失

如何帮助残疾人预防听力损失近年来,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群体面临着听力损失的困扰。
听力是我们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预防听力损失对于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帮助残疾人预防听力损失,提升生活质量。
1.避免噪声污染噪声是导致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残疾人来说,长期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会加速听力退化的进程。
因此,避免噪声污染是预防听力损失的首要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残疾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尽量远离噪声源,如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佩戴耳塞或耳罩,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保护听力;调整音量和音频设备的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高音量的音乐、电影等。
2.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个人的生活习惯也与听力健康密切相关。
残疾人可以通过合理的生活习惯来预防听力损失。
首先,注意饮食均衡,摄入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剂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坚果等,可保护听力细胞的功能。
其次,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是导致听力退化的常见因素。
最后,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进而对听力健康有积极影响。
3.正确佩戴助听器对于一些已经出现听力损失的残疾人来说,正确佩戴助听器也是预防进一步损失的重要步骤。
助听器是一种能够放大声音,并将其传送至耳朵的设备。
但是,佩戴助听器需要正确的使用方法和耐心的适应期。
首先,残疾人需要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与专业的听力医生咨询和配对,以确保设备的质量和适配度。
其次,要正确佩戴助听器,注意清洁和保养,并定期检查和维修。
4.避免过度使用耳机如今,耳机已经成为了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然而,过度使用耳机同样会对残疾人的听力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长时间高音量使用耳机会对听力细胞产生损伤,进而引发听力损失。
残疾人在使用耳机时应注意:控制音量,避免过大或过小的声音;选择舒适合适的耳机,避免过紧或不适合自己的耳机;适当的间隔时间,避免连续使用耳机超过2小时。
浅析英语听力失误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英语听力失误原因及解决对策据初中英语新课程听力的目标和要求,英语听力训练任务是:培养单句理解能力,快速听准简单句的含义;培养语段理解能力,听懂小对话;培养语篇理解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对听力材料有很好的理解能力。
然而在长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有很多失误,这无疑影响着听力训练的效果。
造成学生听力失误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提高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对此,本文从以下诸方面加以论述。
一、造成学生听力失误的原因1. 语音、语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因素(1) 语音很多学生缺少语音知识,发音不到位,久而久之,这种现象就会影响学生对所获信息的误解。
语音知识尤其是音的同化、失去爆破、连读、音节、重读对听力理解有很大影响。
音的同化指一个音因为受到了另外一个邻音影响而发成了这个音之外的第二个音;连读指短语或句中相邻的词如果前面的词的末尾是辅音,后一词的尾音是元音时,就会产生连读。
要听懂一个句子,就要注意语音、语调、重读、弱读、意群甚至韵律,不了解这些知识,自然会形成听力障碍。
(2) 词汇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整个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对听力理解的影响也不例外。
听力材料中若有生词,就一定会使学生对整个对话或篇章的理解有所影响;其次习惯用语、俚语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
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虽然有时能听出习惯用语中的单词,但却不能正确理解它们在句中的意义,也就影响了对整个篇章的理解。
(3) 社会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语篇的背景知识对理解语篇极其重要。
任何一门语言都离不开它自身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依靠语言才能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听力理解作为英语教学的一部分,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也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缺乏这方面知识, 即使听清楚了材料中的语句,也不能真正理解其含义,自然就束缚了英语听力能力的提高。
2. 听力技巧因素(1) 听力训练前不做准备教师在布置听力任务之前,不给学生做适当的背景知识介绍,对听力理解中的生词缺少必要的解释,这就增加了听力的难度,听力训练过程中,学生便会产生紧张的心理。
听力损失的原因范文

听力损失的原因范文听力损失是指个体因各种原因导致对周围声音的感知能力下降或丧失。
听力损失的原因多种多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先天性因素:听力损失在一些人出生时就存在,这可能是由于遗传缺陷或发育异常导致的。
一些常见的先天性听力损失包括遗传性耳聋、内耳缺陷等。
2.疾病和感染:许多疾病和感染都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麻疹、风疹以及流感等传染病在患者中引发听力问题的风险增加。
其他疾病如慢性中耳炎、突发性聋、艾滋病等也可能引起听力损失。
3.噪声性损失: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中,如工厂、机场等,会对内耳的听觉神经造成损伤,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
长时间使用高音量的耳机也会对听力产生不利影响。
4.耳外伤:外伤,如头部受伤、耳朵被剧烈撞击等,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伤害可能会引起听觉神经受损或破坏听觉器官本身。
5.老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听力逐渐下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老年性听力损失(老年性耳聋)通常是由于耳蜗的退行性变化以及长期暴露在环境噪音中的结果。
6.药物和化学物质:一些药物和化学物质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一些被称为“耳毒性药物”的药物,如一些抗癌药物、抗生素和解热药等,会对听觉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7.遗传因素:遗传因素也是听力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基因突变和家族遗传疾病,如乳突耳聋、突发性聋等,都会导致个体出现听力问题。
8.听觉神经疾病:一些听觉神经相关疾病,如听神经瘤、耳硬化症等,会引起听力损失。
除上述原因外,听力损失也可能是多种原因的综合作用结果。
此外,个体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会对听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长期暴露在不良环境中、缺乏保护措施、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对听力造成伤害。
综上所述,听力损失的原因相当复杂,既包括先天因素和疾病因素,也包括环境和生活方式因素。
人们应该重视听力保护,通过采取正确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减少听力损失的发生。
浅析听觉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

浅析听觉障碍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及干预策略听觉障碍学生指的是听力功能异常或受损的学生。
由于听觉障碍的存在,在课堂上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如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不守纪律等。
了解这些问题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干预策略,有助于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和学习。
1. 沟通障碍:听觉障碍学生面临与其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困难,可能会导致与老师和同学的沟通出现问题。
这种沟通障碍可能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要求或无法向教师表达自己的问题,从而引发问题行为。
2. 学习困难:听觉障碍学生可能因为无法准确听到教师的讲解,导致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困难。
这种学习困难可能导致学生感到挫折和无助,从而出现问题行为。
3.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听觉障碍学生需要更多的精力来理解教师的讲解,他们可能会分散注意力,更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问题行为的出现。
4. 自尊心受损:听觉障碍学生常常因为听力障碍而感到自卑,他们可能会因为在其他同学面前不能满足期望而发生问题行为,用来掩饰自卑感。
干预策略:1. 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为听觉障碍学生提供适当的辅助设备,如助听器或听觉增强装置,以提高他们的听力能力。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讲解,并减少学习困难。
2. 使用图像和手势辅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图像、手势和示范等方式来辅助教学。
这样能够帮助听觉障碍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收信息。
3. 提供个性化教学:针对听觉障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教师可以给予个性化的教学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来完成任务,或者提供额外的辅助材料。
4. 提高沟通技巧:教师可以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或者口头表达听觉障碍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以便更好地与他们沟通。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5. 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培养听觉障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课堂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Hz、1000Hz、2000Hz和 4000Hz,先从 1000Hz开始,后 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力;②经过健康干预,学生
查 2000Hz、4000Hz;复查 1000Hz后,再查 500Hz、250Hz; 使用耳机的不良行为与干预前比较有明显降低,并有显著性
每 5 分贝为 1 档,由低到高逐渐增加声强,直到受检者从耳 机内刚能听到声音为止。将测试得出的气导听阈记录在听力 表上,即得出纯音听力图[3]。听力检查在干预前后各进行 1
发生数 发生率 发生数 发生率 χ2值
(%)
(%)
37
74
9
18 31.56**
36
72
7
14 34.31**
27
54
8
16 15.87**
注:**P< 0.01
记忆力减退
27
54
6
12 19.95**
关于耳及耳机使用的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提示: ①干预前学生对于耳及耳机使用的健康知识知晓率较低,普 遍存在耳健康知识的不足;②经过健康教育干预,学生的知 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
92
4
8 70.56**
讲座、个别宣教、同伴教育、情景教育(聋哑学校活动)及 发放宣传资料等。
音量的选择(最大音量的 60%
以上,覆盖周围声音)
45
耳机款式选择(耳塞式)
42
90
2
84 32
4 74.23** 64 5.20*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学生平均年龄为 21.08 岁,其中,43 名学 生使用耳机的时间超过 5 年,其余 7 名学生使用耳机的时间 在 2 年~4 年不等。学生使用耳机主要用于语言学习、收听 音乐及电台节目等。
使用耳机后与人大声交流 33
66
3
6 39.06**
注:**P< 0.01
2.5 使用耳机学生的听力检测情况 因噪声引起的听力损 失主要是累及 2000Hz以上的高频听力,早期噪声性耳聋尤
3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Vol.2, No.1, Mar 20, 2007
(4000Hz)为非语言频率区,因而在早期常无自觉的听力 下降,从而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通过健康教育,学生在很 大程度上提高了认知水平,主动纠正其在使用耳机过程中的 不良行为,耳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研究结果表明:健康教育是一项较为有效的干预方法, 可以较好地预防和控制因耳机使用不当造成的听力下降。在 此,我们呼吁越来越多的学生及青年朋友关爱耳朵、保护听 力,同时也希望能引起更多家长、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加大 正确使用耳机健康知识的宣传教育力度。
Health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Vol.2, No.1, Mar 20, 2007
·论著·
使用耳机学生听力损失的原因分析与干预评价
王伟蓉1 沈 晔 2
【摘要】 目的 分析使用耳机学生听力损失的原因,探讨健康教育对预防和控制听力损失的作用。 方法 选择上 海职工医学院 50 名全日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使用耳机的行为进行观察分析并接受听力检查;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方 法,对干预前后的健康知识、使用行为、耳健康状况及听力检测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学生使用耳机的不良行为较为普 遍。通过健康教育,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纠正,耳健康状况明显改善 (P<0.01)。 结论 听力损失的原因与耳健康知识的 缺乏及耳机使用的不良行为相关;通过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率降低,听力损失得到控制。
差异(P<0.05),不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纠正。 表 2 使用耳机学生的耳机使用行为 (n=50)
次。 1.2.3 干预措施 ①干预内容:包括耳健康生理、耳机一般 知识、耳机使用常识及耳健康保健;②干预形式:包括集中
行为
干预前
干预后
发生数 发生率 发生数 发生率 χ2值
(%)
(%)
连续使用时间(每次>1 小时〉 46
──────── 【作者单位】1.上海职工医学院医疗系,上海,200237;
2.上海市启音学校,上海,201110。 【作者简介】王伟蓉(1975—),女,汉,上海人,大学本科,助教,
主要从事五官科临床教学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上海职工医学院 50 名全日制学生(100 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 2 名,女生 48 人;年龄为 20~23 岁。研究对象符合以下条件:①无耳科疾病史;②无 服用耳毒性药物史;③无耳外伤史;④主诉无听力障碍。
在课题调查中,我们发现有 84%的学生选择使用耳塞式 耳机(见表 2),学生喜欢使用耳塞式耳机的原因是在于它
[1] 姜泗长, 顾瑞, 王正敏. 耳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869-870.
参考文献
音量的现象(见表 3)。在接受的听力检测中,我们发现干 预前有 9 耳听力低于正常水平(20dB),干预后有 8 耳听力 低于正常水平(见表 4),且均以 4000Hz高频处下降明显, 因此,我们认为学生使用耳机如经常性选择音量过高、时间 过长的收听方式,可引起高频区听力下降,而听力一旦下降, 就不易恢复。
2.2 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表 1)
表 1 使用耳机学生的耳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n=50)
项目
声音的传导 噪声的界定
干预前
知晓数
知晓率 (%)
6
12
6
12
干预后
知晓数
知晓率 (%)
48
96
49
98
χ2值
71.01** 74.70**
耳机使用时间限度 3
6
50 100
88.68**
耳机使用音量选择 17
3 讨论
3.1 耳机音量、收听时间及耳机类型的选择与听力损失的 关系
一般情况下,耳长期暴露在 80dB(A)以上的噪声环境 中,对耳的高频听力损伤的危险性就迅速增加,将有可能发 生噪声性耳聋[4]。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分别有 90%和 92%的 学生在使用耳机过程中不注意耳机音量和收听时间方面的 控制(见表 2),致使耳长时暴露于噪声环境中,产生了不 同程度的耳鸣、耳闷胀感、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 状,甚至发生听阈下降,出现与人交谈中不自觉地提高说话
干预后
2000 Hz
4000 Hz
00~10dB
59
34
61
43
11~20dB
39
57
38
50
21~30dB
2
7
1
7
表 4 显示:①干预前:91 耳的听力曲线在 20dB以内, 属于正常听力水平[3],但存在 4000 Hz高频处曲线接近于 20dB;9 耳听力低于正常水平(20dB),且以 4000Hz高频处 下降明显。②干预后:学生的正常听阈有所上升,但仍有 8 耳听力低于正常水平(20dB)。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ause of students’ hearing loss from using earphones, and to discuss the role of health education on hearing loss prevent and control. Methods 50 students at Shanghai Medical Worker’s College were investigated , and their behaviors of using earphones were oberserved. Their hearing was tested. Befor and after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the health knowledges, behaviors, ear health stausts and hearing test reports were analyzed comparatively. Results It was common that the students had unhealthy behavior of using earphones. After health education, the unhealthy behaviors changed and the scores of their hearing test improved (P<0.01). Conclusion Hearing loss connected with the lack of knowledge and unhealthy behaviors of using earphone. After health education the incidence of unhealthy behaviors of using earphones reduced. Hearing loss status was under control.
1.2.2 听力检查 学生在隔音室内接受纯音听力计检查。隔
针对学生在耳机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操作误区进行
音室符合规定要求,检查仪为DSI-61 型临床诊断听力计(仪 分析,结果显示:①学生在使用耳机过程中普遍存在有连续、
器已按GB4854-84 进行零级校正[2])。测试频率为 250Hz、 长时、高音量及在感冒、运动等特殊情况下收听的问题,而
以 4000Hz处下降明显[1]。在表 4 中,我们主要针对 2000Hz、 的外观小巧和携带方便,殊不知耳塞式耳机在给我们传递声
4000Hz进行分析。
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伤害。耳塞式耳机的外形设计与外耳道的
表 4 使用耳机学生的听力检测情况 (100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