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规划研究——以广州南站为例

合集下载

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规划研究-以广州南站为例

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规划研究-以广州南站为例

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规划研究-以广州南站为例摘要:城市交通枢纽片区是城市第一印象的直接对象,是向世界展现城市总体风貌的门户和窗口。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从“上半场”的追求效率、追求建设速度,转向“下半场”的追求城市环境、追求精细品质的发展。

针对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的研究,基于各类城市空间组织梳理,结合区域环境特色,通过精细化品质化设计,为访客打造更加安全、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构建出更加和谐优美的城市景观风貌。

本文以广州南站为例,提出建立共享开放的公共空间,打造尺度宜人的街区和慢行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集聚优质公共服务及文化设施等品质提升的方向和措施,从根本上打出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吸引力。

关键词:交通枢纽、品质建设、门户、景观一、引言广州南站是广州市交通网络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站周边地区是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和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功能区。

随着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南站地区出行量愈发增长,有必要对南站本体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品质进行梳理规划与建设研究。

同时,南站周边地区作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功能区,需尽快明确发展定位和建设方向,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的潜力。

二、现状问题现状南站片区建设品质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细化、人性化方面无法达到门户形象和民众使用的要求。

如区域市政设施老旧,标识系统引导性弱,慢行系统缺失,配套服务不足,交叉路口过街不合理,盲道和无障碍系统不完善,南站本体与公交、的士、长途客运站及私家车的交通接驳复杂等。

同时,片区内受轨道、道路及地块施工影响较大,施工围闭设施粗糙简陋,整体景观品质及空间体验不足,对标其他国际化大都市枢纽地区尚有差距。

三、规划原则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南站片区品质规划建设,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提升广州城市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品质建设规划原则具体表现为:1、体现地域特色。

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浅析

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浅析

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浅析1. 引言1.1 引言广州南站作为广州市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是连接广州市区与广佛两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随着城市的发展,广州南站枢纽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换乘的地方,更是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区域。

本文将就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进行浅析,探讨其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广州南站枢纽的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广佛全方位同城规划、广州南站枢纽与广佛同城的关联以及枢纽经济发展的前景进行详细分析,希望能更好地了解广州南站枢纽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2. 正文2.1 广州南站枢纽的建设广州南站枢纽的建设是广州市政府为了提升交通运输效率和城市发展而进行的重要举措。

作为广州市的交通枢纽,广州南站不仅连接了广州市区和周边城市,还是广东省内乃至整个南方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广州南站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规划和建设过程。

从最初的规划阶段到最终的建成投入使用,都经历了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投资。

广州南站的建设涉及到高铁、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以及车站设施、商业服务等方面的完善。

广州南站的建设不仅仅是一座交通设施,更是一个集交通、商业、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枢纽。

广州南站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交通状况、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广州南站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在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优化等方面的作用也将日益凸显。

广州南站的建设是广州市交通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为广州市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2.2 广州南站枢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广州南站枢纽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重要。

首先,广州南站作为广州市的交通枢纽,连接了广州与周边城市以及全国各地的交通网络。

这种便捷的交通条件吸引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为广州市的商贸活动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

其次,广州南站枢纽的建设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

广州南站规划设计

广州南站规划设计

广州南站规划设计周建喜【摘要】Principles for selecting the location of station were suggested according to the city planning of Guangzhou; the station address was fix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field conditions, extent of passenger attraction, city planing, traffic connection and project investment etc. According to the general planning map of Guangzhou railway hub and the connection lines of the station, the station scale was determined, the plan layout of the station, function division of vehicle yard, elevation design of the station were put forward, the scale of station buildings and passenger flow line design were clarified,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iques were expounded, the traffic connection plan was put forward. Summation of the features of Guangzhou south station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design of large scale passenger stations.%根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对车站地理位置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车站选址原则,通过对场坪条件、客流吸引范围、城市规划、交通衔接和工程投资等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车站站址,根据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及车站各衔接线路情况确定车站规模,提出车站平面布置形式、车场分工、车站立面设计方案,明确站房建筑规模及旅客流线设计,阐述新技术的使用,提出交通衔接规划.通过广州南站车站特点归纳,对大型铁路客运站设计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铁道标准设计》【年(卷),期】2011(000)008【总页数】5页(P126-130)【关键词】广州南站;设计;规划【作者】周建喜【作者单位】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43006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2911 概述新广州站又称广州南站,衔接武广客运专线、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贵广铁路及南广铁路,是广州铁路枢纽中最主要的客站。

广州南站与城市交通换乘组织优化分析

广州南站与城市交通换乘组织优化分析

广州南站与城市交通换乘组织优化分析作者:杨琳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3期摘要:根据广州南站的功能空间布局,通过对广州南站换乘流线、进出站流线的分析,找出其在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组织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广州南站;换乘组织;优化项目:2015年湖南省高校科学研究项目;高铁客运枢纽换乘效率及流线组织研究(15C0909)1、概述铁路客运车站是旅客大量聚集和活动的场所,为旅客购票、候车、换乘等活动提供场所和服务,是各种运输方式联运和衔接的主要基地,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周边地区的建设具有引导作用[1]。

本文以广州南站为例,研究铁路客运车站与城市交通换乘组织的具体形式,通过对广州南站客运流线的调研分析,指出其与城市交通换乘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2、广州南站功能布局2.1 广州南站概况广州南站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道,该枢纽北接武广客运专线、西接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广佛城际西环铁路,南接广深港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东接广莞惠城际铁路、广佛城际东环铁路,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均设置在地面。

接入枢纽的轨道交通线路有广州地铁2号线、7号线、18号线、20号线及佛山轨道交通2 号线,轨道均设置在地下。

枢纽地区被高铁车站及线路分隔成东西两个交通广场。

2.2 广州南站空间布局广州南站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地上部分采用高架候车室与地面站厅相结合的布局方式,分为高架候车层(地上三层)、站台层(地上二层)、地面出站层三个层次;轨道交通2、7 号线站厅和站台层分别设置在地下负一和负二层,广佛城际铁路环线与广莞惠城际铁路贯通运营,布置在南站南路地下负三层;轨道交通18 号线和20号线设置于东广场负四层;佛山2 号线设置于西广场地下负四层,紧邻广州南站站房设置(如图1,图2)。

广州南站设28条到发线和15座客运站台,由南向北依次是广深港高速场,南广、贵广、武广高速场。

广州南站商务区

广州南站商务区

广州市九大产业平台展板之一广州南站商务区项目概况和区位优势广州南站商务区地处广佛都市圈地理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约36.2平方公里,其核心区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规划用地面积4.5平方公里,北距珠江新城17公里,西到佛山禅城区18公里,距离番禺市桥中心城区10公里,地处广佛都市圈地理中心,周边地区交通便捷。

广州南站目前已开通京广客运专线、广珠城际铁路和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日均旅客到发总量达12万人次,贵广、南广、广佛城际环线和广莞惠城际等线路开通后,日均到发旅客将达35.6万人次。

产业发展方向现代商贸业、金融保险业、总部经济、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时尚产业等。

发展规划定位广州南站定位为华南地区综合客运交通枢纽,以商务、商贸为主导功能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集交通服务、生产服务、城市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穗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

土地出让和建设情况1广州南站核心区地块己具备出让条件,目前共有8宗地块成功出让,包括2宗商住地块和6宗商业金融地块。

各地块项目预计今年内进场动工建设,力争到2016年,核心区初步成型,南站商务区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Guang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Business ZoneIntroduction and AdvantageGuang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Business Zone planning a total area of 36.2 sq. km. is the center district of Guangzhou-Foshan metropolitan circle. The core area is located in Shibi Sub-district of Panyu District, planning land area of 4.5 sq. km. It enjoys advanced geographic location and is 17 km away from the Zhujiang New Town to the north, 18 km from Chancheng District of Foshan Municipality to the west and 10 km from Shiqiao of central Panyu. The station takes about 120,000 passengers each day by running Jingguang Passenger Line, Guangzhou-Zhuhai Intercity and Guangzhou-Shenzhen Segment of 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 Express Rail Link. In the future,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will reach 356,000 each day after Guiguang Passenger Line, Nanguang Passenger Line, Guangzhou-Foshan Intercity, and2Guangzhou-Dongguan-Huizhou Intercity are put into operation. FocusesModern business and trade, finance and insurance, headquarters, information service, cultural creativity, fashion.ObjectiveA Comprehensive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in South China, which makes a cluster of trade and commercial oriented industry, a center of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tegrated with service for transportation, production, and social management, a demonstration zone of corporation for Hong Kong, Macao and Pearl River Delta.Current StatusThe lots of the core area have all the qualifications to be leased. So far, 8 parcels of land have been successfully leased, including 2 parcels mixed use for commerce and resident, 6 parcels purely for business and finance. And all leased-land projects plan to develop during this year. According to the plan, the core area will be shaped and the Guangzhou South Railway Station Business Zone enter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period in 2016.3。

高铁枢纽地区发展研究——以广州南站地区为例

高铁枢纽地区发展研究——以广州南站地区为例

高铁枢纽地区发展研究——以广州南站地区为例肖健,李福映摘要:在新发展背景下,全国各地兴起“高铁新城建设热”。

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国内外案例研究寻求高铁枢纽经济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城市原来中心区功能外溢及其背后的区域经济需求是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能否获得成功的根本因素,同时站点地区和城市中心区的便捷联系、适度的功能混合等对高铁站点开发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次本文对高铁枢纽地区的产业空间布局规律——包括圈层理论、圈层范围和相关重点产业发展特征进行识别研究。

最后我们选取广州南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前文高铁枢纽地区的规律经验对南站地区进行圈层划分、产业布局方面的策略说明。

关键词:高铁枢纽地区,发展逻辑,产业空间布局,广州南站以往的城市发展主要是依靠高快速路、港口来组织生长,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尤其是城市走向区域化的过程中,信息流、服务流对一个城市的发展至关重要,成为新一轮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

通过人的快速流动和商务信息的集聚来组织生产关系,已经成为城市走向区域多中心的发展的关键。

而高铁枢纽具有对人流的快速中转,商务信息的快速交换的特点,在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商务经济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到目前为止国内已经有36座新城拔地而起,这其中很多新城试图打造高铁商务区做为副中心来带动城市发展。

实际上高铁枢纽发展背后是有一定的逻辑支撑的,需要一些关键因素的培育。

1 高铁枢纽经济发展背后的内在逻辑1.1国外案例研究我们选取了国外开发成功的高铁枢纽地区进行研究,探寻高铁枢纽发展起来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城市原来中心区功能外溢及其背后的区域经济需求是高铁站点周边地区开发能否获得成功的根本因素。

例如新宿站开发的成功是因为其处于世界上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带。

即使规划在功能和结构层面出现一些问题,这种大背景下的经济动力也会推动项目实现成功。

阿姆斯特丹泽伊达斯枢纽也是在中心区功能相对饱和,交通拥挤、建筑高度密集的情况下,政府通过引导建立起来的商务副中心(图1)。

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浅析

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浅析

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浅析广州南站作为广州市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不仅在交通运输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广佛全方位同城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就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与广佛全方位同城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广州南站处于广东省和广州市的中心位置,是一个交通便利的交汇点。

它不仅连接了广州城市各个区域,还连接了周边的城市和地区。

广州南站被视为一个交通枢纽的核心地带,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经济发展方面,广州南站枢纽地区以其交通便捷、商业繁荣等特点,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的经济中心。

在广州南站周边,不仅有大型商场、酒店、办公楼等商业设施,还有大量的企业和商家。

这些商业设施和企业,为广州南站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广州南站作为广州的交通枢纽,其交通运输业也是相当发达的。

广州南站周边不仅有地铁、公交等城市交通设施,还有高铁、动车等长途交通设施。

这些交通设施为广州南站周边地区带来了大量的人流和物流,也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除了上述因素外,广佛全方位同城发展也对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广佛同城是指广州和佛山两地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大都市圈。

这种发展模式对于拓展广州南站周边地区的经济空间和市场意义重大。

随着广佛同城不断深入,广州南站枢纽地区也将迎来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遇。

在广佛同城发展的背景下,广州南站枢纽地区的经济也将得到更多的投资和资源支持。

这将进一步促进该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更加完善的商业、服务和产业体系。

广佛同城发展也将提高广州南站枢纽地区的国际竞争力。

随着广佛同城的深入,广州南站枢纽地区将成为一个更加重要的国际门户,有望成为华南地区的一个国际商贸中心。

这将为广州南站枢纽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广州南站枢纽经济发展的还需要处理好城市规划、产业结构、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关系。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

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

铁路 与城 际轨道交通线 的快速 发展 .铁路客运站作 为城市
综 合 交 通 枢 纽 受 到 城 市 规 划 建 设 者 的 高 度 重 视 其所 在 地 区 往 往 被 视 为 城 市 建 设 与 社 会 经 济 发 展 新 的增 长 点 。 广 州 铁 路 枢 纽是 我 国 四 大 铁 路 枢 纽 之一 . 由于 武 广 客
nt r dl d h e e p n f i u jcn go . a・ e ka a edv l met r m ae te inT k wo n e t o o cc r
ig n Gua g ho w iw a t to a nig sa x m pl,hi n z une r l ysa in pln n a n e a a et s p pe to c st r a ompr h nsved veo a ri r du e u b nc n he e e i e lpm e tae . nt r tgy s 1nd us a i n b n n e ai e ta c pln ng oft e a epln ng a d ur a it gr tv r f a ni h i s ton. e td s u s ss m eis e uc sst ee to 1nd a t i Th n i ic s e o s u ss ha ies lci n.a
1 引 言
城 市 交 通 枢 纽是 城 市 的 重 要 基 础 设 施 .是 城 市 规 划 与 建 设 管 理 的 主要 内 容 之 一 。 着 我 国铁 路 事 业 . 其 是 高 速 随 尤
且 对 广 州 市城 市规 划 产 生 了重 大 的影 响 , 因此 需 要 考 虑 多
种 因素下的城市协调发展。 本文以广 州铁路 新客站为例 , 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规划研究——以广州南站为例发表时间:2019-07-30T10:57:00.370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8期作者:沈子茜[导读] 城市交通枢纽片区是城市第一印象的直接对象,是向世界展现城市总体风貌的门户和窗口。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510060摘要:城市交通枢纽片区是城市第一印象的直接对象,是向世界展现城市总体风貌的门户和窗口。

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从“上半场”的追求效率、追求建设速度,转向“下半场”的追求城市环境、追求精细品质的发展。

针对交通枢纽片区品质建设的研究,基于各类城市空间组织梳理,结合区域环境特色,通过精细化品质化设计,为访客打造更加安全、舒适、愉悦的出行体验,构建出更加和谐优美的城市景观风貌。

本文以广州南站为例,提出建立共享开放的公共空间,打造尺度宜人的街区和慢行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集聚优质公共服务及文化设施等品质提升的方向和措施,从根本上打出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吸引力。

关键词:交通枢纽、品质建设、门户、景观一、引言广州南站是广州市交通网络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站周边地区是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和形成多点支撑、联动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功能区。

随着高铁网络日益完善,南站地区出行量愈发增长,有必要对南站本体及周边地区的城市品质进行梳理规划与建设研究。

同时,南站周边地区作为轨道交通站点重要功能区,需尽快明确发展定位和建设方向,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域资源的潜力。

二、现状问题现状南站片区建设品质相对欠缺,主要体现在城市公共空间的精细化、人性化方面无法达到门户形象和民众使用的要求。

如区域市政设施老旧,标识系统引导性弱,慢行系统缺失,配套服务不足,交叉路口过街不合理,盲道和无障碍系统不完善,南站本体与公交、的士、长途客运站及私家车的交通接驳复杂等。

同时,片区内受轨道、道路及地块施工影响较大,施工围闭设施粗糙简陋,整体景观品质及空间体验不足,对标其他国际化大都市枢纽地区尚有差距。

三、规划原则以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南站片区品质规划建设,构建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提升广州城市品质和国际竞争力。

品质建设规划原则具体表现为: 1、体现地域特色。

通过深入研究南站地区的总体风貌,进一步提炼和发掘本土的景观要素和文化符号,注重岭南水乡肌理、水乡特色和山水景观的保留。

对南站地区整体风貌形象进行规划设计,梳理品质化规划要素,对南站枢纽提出使用合理性评估,在标识系统、出入口、道路、建筑风貌、公共空间、慢行系统、基础设施、绿化、水系、城市家具等方面植入展示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与乡土植被。

创造结构明晰、功能合理、点线面结合的特色空间。

2、提升品质功能。

结合人性化理念营造舒适幸福的活力开放街区,将市政道路变成城市交往空间,构建开放紧凑、有归属感的交往空间体系,打造高层级度、细腻度和品质度的街道空间。

通过绿地空间和滨水空间的品质提升,丰富山体公园-滨水公园-街心公园的功能层级。

3、指引品质工艺。

以人为核心进行整体环境升级,提升公共空间品质,整体提升南站地区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和文脉延续性。

通过对滨水空间、文化乡村、市政道路、慢行系统、建筑风貌、进站广场、桥下空间、建筑风貌等方面提出品质化指引,强化品质化工艺,指导南站地区品质化、精细化建设。

四、总体策略充分发挥南站片区枢纽门户、新型产业集聚区、宜居新城的主导功能,依托山水田园、岭南水乡本底特色,通过品质规划将南站片区打造成为集合国际品质门户、生态岭南新城、活力开放街区为一体的广州城市形象风貌区。

1、以蓝绿项链织补生态空间,从破碎失衡的生境到生态海绵城片区生态网络体系依托山水根基,以各大水系为主干、以分散绿地空间为支干,以生态化的街道为毛细,以立体绿化为的生态补充,将自然引入城市的各个角落。

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将传统的风险管理转变为分散式的雨水管理模式,强调再生水资源在城市中间的导流、源头净化、储存,缓慢排放至下游,融入城市的环境和生态的修复中。

植物景观上摒弃盆景式的简单人工景观,从生态角度和人文角度出发,建设生态野趣的乡土景观,强调物种的多样性与本土植被的比例。

以人为本,强调慢行优先,提高慢行舒适度,完善与山水格局契合,以各层次绿道为核心载体,发展与城市功能、轨道与常规公交协同合作的慢行系统,推进绿色出行。

2、以公共空间聚合城市功能,从封闭独立的地块到价值共享单元营造开放的公共空间,打破各个绿地小而杂、简而泛的设计常规,结合绿地网络,以生活圈的理念来统筹城市公园的设计,形成多个开敞空间,为科研、办公、居住、休闲等组团提供亲近、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环境品质,促进社区的开放融合。

拓展街道服务功能,将公共空间向街道延展,向建设地块延伸,道路空间化作城市公共空间、地块边界化作城市交往场所,形成生态、活力、多元的城市街道网络。

布置便捷流动的立体交通,新增二层连廊系统,提供无障碍化的地下空间,营造连续舒适的慢行空间,连接站体区域,形成立体、连贯流畅的出行系统。

配套智慧便民设施,通过智能信息系统(GIIS)建立,使南站片区成为一个数字化连接的城市智能系统,交通、市政、能源的联网化管理,与智能手机APP应用联合,使各大功能组团密切相连,线上线下积极互动,更好地聚合城市功能并服务民众。

3、以文化细胞复兴岭南文化,从失落单调的村落到活力文化家园对于南站片区规划保留的历史村落,结合各村特点,进行差异化活力升级,避免同质化,从整体统筹的角度出发,确保各具特色,打造各自独特的竞争力,形成一村一品牌,一村一文化。

相对于传统的祠堂、古巷等保留较为完好的片区,新的民居建筑、道路、景观等需要与历史风貌相协调,形成新旧融合且统一的岭南风貌。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为主,多种力量相互配合”的策略,形成机动灵活的区域调控与协作的管理机制和“分阶段、分主体、相互融合”的职能分工体系,以实现文化家园的可持续发展。

4、以门户空间树立粤港澳形象,从单调粗糙的原始景观走向国际品质门户提取南站片区的岭南文化、门户符号、山水格局融入城市品质建设,塑造粤港澳大湾区领头羊的城市面貌。

同时,片区内所有功能围绕南站旅客和周边居住、工作的人群而服务,通过用地布局形成功能互补,继而提升城市品质。

强化慢行优先,提高慢行舒适度,完善与山水格局契合,以各层次绿道为核心载体,与城市功能、轨道与常规公交协同发展的慢行系统,以推进绿色出行。

五、重点空间品质提升将品质要素落实到不同的城市空间,提升出行功能、展现地域特色、指导精细建设。

1、门户形象双环两轴,构建十字活力带,打造功能化进站广场。

强调南站东西广场景观轴线与功能轴线,根据用地性质策划不同出行活动类型,形成有秩序的空间序列,打造富有门户特色的活动节点。

以铺装引导流线,配合标识指引,快速疏散集聚人群在东广场铺装进行波打线设计,增强广场的方向性,避免单调低效。

以功能定空间,东西站广场本身以人流集散为主,在主广场填充开放休憩空间,结合绿化进行高品质景观营造。

从交通通达性、与周边地块联系性出发,在东西向带状公园内设立连续的二层连廊系统,采用有雨棚的钢结构形式,其产生的桥下空间进行灯光亮化的同时可设置运动、休憩空间。

空间景观化处理,东西广场铺装采用具有方向性的铺装形式,加强方向性人流疏导。

休憩空间采用树池座椅的形式,配以WIFI信号发射器、公共充电设备、智能标识引导装置和垃圾桶、灯具等基本服务设施。

2、市政道路南站片区市政道路可分为交通型、生活型、综合型三大类,以道路功能制定提升策略,形成定制化、差异化、特色化道路景观。

交通型道路:以非开放式沿街界面为主,鼓励设置公交专用道,增强道路绿化的搭配。

交通型道路主要支撑区域交通联系,以服务南站进出交通和周边地块交通通行、通勤为主。

此类道路以交通通行为主要功能,因此着重强化优化交通标识系统保证指引通畅,增设港湾式停车区和公交站保证道路通达性,避免人流堆积对交通造成影响,对道路绿化进行提升,风格简洁大方。

生活型道路:以人为本,鼓励小转弯半径设计,优化人行过街、完善沿街配套设施。

生活型道路主要支撑区域地块开发建设,以服务周边商业区、商务区人群集散和日常生活为主。

规划从使用的舒适度和便捷度出发,鼓励小转弯半径设计,优化出行细节,保证无障碍设施,满足周边居民和工作人员日常活动方式,提供生活便利性与舒适性。

综合型道路:区域重要轴线,控制沿线建筑风貌、强化骨干树种,注重景观性与交通功能性。

综合型道路支撑区域交通的同时,体现城市形象和整体氛围,是整个南站核心区的重要轴线。

道路品质建设一方面要优化交通标识,优化路面、路灯等市政设施形象,另一方面对绿化进行定点重点提升,增强道路可识别性,增加视觉焦点。

同时,控制沿线建筑风貌,打造连续而协调的城市景观,注重道路景观性与基本交通功能性的协调配合。

3、慢行系统沿水系组织双环慢行系统休闲带,沿主干道路组织四纵三横的慢行网络,构建南站特色立体慢行系统,形成从车站到商场、商务区、文化区、居住社区的若干条快速便捷、活力趣味、生态宜人的绿色走廊。

规划滨水慢行双环系统。

外环解决核心区地块人群休闲活动需求,构建环屏山涌、幸福涌的慢行路网,满足自行车和步行需求,宽度4-6米,按照道路全要素对城市慢行系统的要求,完善慢行配套设施,具体包括标识、垃圾桶、坐凳,并每500米形成一个微节点公园;内环解决站体人群快速疏导功能,通过对南站北路、南站南路沿线的站体出入口设置标识指引,增加地面标识,规范自行车停放,亮化夜景慢行照明,快速疏导慢行人群,避免人群堆积和自行车乱停现象。

外环以新建为主,内环以现状改造为主。

构建四纵三横慢行网络。

连接车站到商场、商务区、文化区、居住社区,形成多条绿色走廊;满足自行车、步行双重需求,按照道路全要素对城市慢行系统的要求,完善慢行配套设施,具体包括标识、垃圾桶、坐凳,形成多条绿色走廊,实现最后一公里。

打造复合型立体慢行交通,地下步行空间优化出行便捷体验,二层慢行连廊增强建筑空间联系。

在东西轴线广场下布置地下步行空间,结合商业开发丰富出行及商业活动体验。

主要商业建筑之间设立二层连廊系统,与轴线公园相联系,减弱市政道路对空间的分隔。

4、滨水空间打造环绕南站的蓝绿色功能环,优空间、提可达、完设施,与外围水系无缝衔接。

将滨水断头路联系起来,形成连续的滨水游线;强化原有亲水入口,并新增4处不同类型的滨水环入口,增强场地可达性;增加亲水平台,丰富滨水活动。

滨水步道增设照明设施,亲水平台边缘增设少量休憩设施。

在结合绿化处增加休憩设施及相关配套城市家具。

形成连续的滨水活动空间,完善的游憩设施带。

从单调的人工河到优美的景观带,驳岸、植物等景观要素多方提升并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