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四卒章显志
记叙文写作之卒章显志

记叙文写作之卒章显志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2016年第07期【写作目标】了解卒章显志法的类型;并学会在记叙文中妙用卒章显志法行文。
【技法指津】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中,“卒”乃“完毕”“结束”的意思;“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换句话说,卒章显志就是指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结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因此,这种方法又称作“篇末点题”。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尾。
一般来讲,卒章显志法主要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总结评述式。
即在全文结尾处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给读者以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精粹点化式。
即在对所写的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点化出来。
三、蓄势引申式。
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是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在为结尾“蓄势”。
四、寓意点破式。
这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或缺的方法。
即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
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了“灵魂”。
【牛刀小试】一路历练,一路成长□陈苏晗相信吧,经过历练的你,定能变得更美!——题记窗外,是淅淅沥沥的雨,有点凄凉;窗内,只留我独自一人,默默悲伤……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几次考砸,也不记得这是第几次独自悲伤,只知道这一次次考试正如一次次打击,一次次地将我击垮!雨,不知何时已经停了。
带着些许郁闷,我走出门外,泥土的芳香扑鼻而来,几只蝴蝶在空中盘旋,一下子,我竟觉得春天来了。
初中作文结尾技法:卒章显志

-共1页,当前页是第- 1 -页-初中作文结尾技法: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也常称这种结尾方法为“篇末点题”。
在记叙文、议论文中用此法结尾,可以增加作品的深刻性、感染力和构思美,给读者以“画龙点睛”式的艺术享受。
卒章显志法在作用上与“开门见山法”恰好相反,后者的意旨往往显现于文章的起始,而前者的意旨总是出现在文章的结束。
一般来讲,卒章显志法有如下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一为总结评述式。
结尾收拢笔势,对前文内容进行高度的概述和明确的点示,从而显现作者写作此文的题旨,把作文内容凝聚到鲜明的主题上来,给读者以豁然开朗之感。
二而精粹点化式。
在对所写人、事、物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用极精练的语言,把它们的精髓揭示点化出来。
这样的点化,是作者认识飞跃的产物,它既起到点题作用,又和文中的写人叙事相互映衬,熠熠生辉,从而极好地展现了全文的“灵魂”。
三为蓄势引申式。
这种结尾所显之“志”,不是对全文内容的评述、总结、概括或点示,而是宕开一笔,深化一层,将全文的内容引申到一种深刻的意义或深化的意境中去。
可以说,在这样的文章里,全文的铺叙、描写,都写为了结尾那含义深刻的“一刹那”,都是为结尾“蓄势”。
四为寓意点破式。
次类结尾专门用于寓言,是一种形式独特、不可缺少的“卒章显志”。
在一篇短短的寓言之后,有时可用寓言中“人物”的语言进行点题,有时则可用作者的旁白进行点破。
由于有了这种点破,寓言的主旨、意趣便赫然显现,寓言的“身体”便活现出“灵魂”。
五为揭示论题式。
有些议论文的写作,也是先“画龙”而后“点睛”:先提出问题,列举事例,充分展开,而又不亮观点,直至文章收笔,才或者亮出论题,或者讲明论点,或者道出意旨。
一技一文一评:卒章显志

一技一文一评:卒章显志作者: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3年第36期【一技】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的一种方法。
“卒”,结束的意思。
“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代清楚,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末点题”。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尤其在考场作文中,更有助于阅卷老师快速把握文章主旨。
使用这种手法应注意:一、“志”应是文章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不能勉强“显志”而任意拔高或曲解。
二、“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干净利索,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一文】钥匙的故事赵丽萍晚自习后,等同学们离开教室,我们几个女生锁上教室门就往宿舍走去。
到了宿舍门口,我习惯性地伸手到口袋里,却发现钥匙不见了。
“糟了,钥匙忘在教室里了!”我这一惊不要紧,把几个女同学急得团团转。
我们一溜小跑来到教室外边,可教室被“铁将军”把门,根本进不去。
我们围着教室转了起来。
忽然,我发现教室后门上的窗子没有关。
“太好了,天助我也!”可让谁爬进去呢?天这么黑,我们都是胆小的女孩……唉,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呀!正当我们一筹莫展,我又万分后悔时,邻班的几个男同学说笑着走过来了。
他们问明了情况,其中一位“临危不惧”的“英雄”二话不说,迅速从窗口爬了进去,很快打开了教室门。
当把钥匙交给我时,他笑着说:“我这么热心助人,救人于危难之中,你们也不说声…谢谢‟?”我们听了,先是一怔,随即异口同声地说:“谢谢你,太感谢了!”“别,别,这么多人感谢,我可受不了!”翻窗的那位“英雄”羞涩地答道。
他赶紧拉上朋友逃也似的离开了教室。
看着这几位男同学走远了,我们都会心地笑了起来。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凡事要细心,不要粗枝大叶;出了差错,不能惊慌失措,要想办法补救;别人帮了忙,要有礼貌,主动致谢。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卒章显志(素材)

初中语文备考-写记叙文如何卒章显志题目:用"卒章显志"之法对下面的文题进行构思。
颂(横线上可填"青松"、"翠竹"、"小荷"、"小草"、"泥土"等等)?2.走过去,前面是个天3.我学会了提示:1.用这个题目可写一篇因物及人、托物寄意的记叙文。
如课文《荔枝蜜》、《白杨礼赞》那样。
写这样的文章应做到:①先写物,后写人或先状物,后抒情;②咏物绘形详尽细致,生动深刻;颂人抒怀,精炼概括,神韵丰富;③其结构多为引出--描绘--联想三部分组成;④在"联想"之中进行议论或抒情,点出题旨2.这个文题,是一句很有韵味的歌词,读着它,可以引发一些思索和回味,可以激起一种眷念,一种欣慰,或是一种豪情。
围绕这个文题,可以表现:①困境中的奋斗。
如青春少年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坚韧不拔、一个家庭在突然而至的意外面前齐心合力、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为生存的发展而团结奋斗等。
②挫折中的努力。
如为恢复友谊而进行诚实耐心的工作。
在遭到误会时对自己心理、行动的准确把握,在环境不顺畅时富于理智和智慧的运筹等。
③生活本身给人的感悟。
有些事情不是困难和挫折,例如愉快的登山旅游,深夜之中完成了小论文的写作,严冬过去春天给人带来喜悦等。
在这些内容中点缀一点细节,紧扣文题去点化意境和主题,也同样是耐读耐看的。
3.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以记事为主。
又可以想到,这类文章,最容易写得枯燥无味。
实际上,记事类文章中,往往都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或表达一种见解,或引出一种意义,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一种道理。
所以我们写作此文,要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上多下功夫,拿开头来讲,应尽量做到富有吸引力或感染力,可以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可以用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出故事,也可以用引用语录、格言、警句的方法点示主题。
拿结尾讲,则应尽量做到点示出事件的深刻含义,如写学会了骑自行车,能够引申出实践出真知,循序而渐进,要敢于独立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多方面的意义,又如写学会了烧饭,能够引申出吃一堑长一智、有失则有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等各种深刻含义,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既感人又深刻。
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

(四)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我国文章写作 的一种源自统技法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思方法; 从突出主旨看,也是常用的一种结尾的方法。所 谓“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作者所要表 达的意旨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卒章显志之法,其运思过程 比较简单,那就是“先写实,再写虚”。 实写,就是实实在在地叙述事件、述说人物、 描述情节 虚写,就是点示主题、点出意义、升华道理、 深化情感
②表现人物形象
③深化文章主题 ④变化文章结构 ⑤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⑥使文章有很清晰的文面
穿插内容
1、穿插描写 2、穿插议论或抒情、
3、穿插主题句
练习
用“穿插”思路完成下面的文 题: 1、老师的新招
2、_______走进我的青春 3、信的故事 4、我现在怎样做儿子(女儿)
( 二 ) 横 向 组 合
练 习
(3)秋风萧瑟中的孔乙己 (4)又见我的于勒叔叔
2、运用下面的文题,写一篇记叙文
(1)在节日里 (2)刻在我记忆深处的一页
(3)晨
(4)这件事发生在傍晚
特点: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充 分地多角度地表现人物、记叙事件、 描写景物、表达感情
横向组合,就是在文章中将 一个一个的情节、一个一个 的小故事“加”起来,组合 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也就是 我们常说的“横式结构法”。
学会在作文中运用 小标题,要用小标 题将文中的几“块” 内容连缀起来
小标题运用的主要方式:
1、日记标题式:以日记连缀的方式成文 2、字母标题式:以ABCD等若干段连缀成文 3、单词标题式:以诸如春夏秋冬,喜怒哀乐等单词统 领的段连缀成文 4、数码标题式:以(一)(二)(三)(四)等数字 标明段落 5、引用语录式:以诗词货散文中的句子作为几个小故 事的小标题 6、概述情节式:在段首运用诸如“序幕”“发展” “高潮”“尾声”之类的词语 7、概括内容式:如“他来了”“她哭了” 8、留出空行式:各段之间自然空一行,若干段并列, 显得格外醒目
【备战2013】中考语文 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素材

中考作文指导技法之卒章显志卒章显志是文章结尾极常用的方法。
“卒”,“完毕”,“结束”的意思。
“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者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图。
卒章显志,就是在文章结束时才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现出来,或者是在文章即将煞尾时才将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人们把这种结尾方法也称为“篇末点题”。
一篇文章主题是否突出,中心是否明确,写作意旨是否清楚,就全在结尾“志”的表现上,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卒章显志的“志”,应是文章事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而非勉强“显志”或任意拔高,更不是硬贴上去的。
2)“志”,不但要高度集中,而且要精炼明确、干净利索,有似“画龙点睛”。
3)“志”要鲜明有力,决不可模棱两可,含糊其词。
歌颂、批判、提倡、反对,肯定、否定,立场要鲜明。
4)“志”,要与全文构思紧密相连,浑然一体,恰到好处,不可泛泛而谈,无病呻吟。
[例文欣赏]书昨天,翻箱倒柜,找出许多我由小至大看的书,一股往日的温情从心底蔓延开来,书——我的故人。
书,我的老师信手翻阅,一本彩色封面的书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是卡通版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是一本很旧的书,但我的童年,却全是由它陪伴的。
孩提时,对什么都新奇,提问的问题看似简单却又难回答。
每每问得大人们说不出所以然来。
故而,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便堵住了我的嘴。
从此,我再也不问父母问题了,一旦有疑问,就去查阅《十万个为什么》。
再把眼光调到书桌上,一本黑色封面的《阿爸教现代科技》正静静地躺在那儿。
这是一本体现当今世界主要学科前沿的新发现和研究成果,同时兼顾各科基础知识的书。
故人新友相见,恐怕那彩色封面的书的确是相形见绌了。
但我决不会忘它,就像没有人去忘记自己的启蒙老师一样。
书,教给我知识,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
书,我的朋友年龄在增长,知识领域也在不断扩大。
如今,我早已无法满足于对事物的一般了解。
我想知道更多,明白得更多。
人类最基本的,也是最深奥的情感问题,更是强烈地吸引着我。
于是,我读了许多传记和名著。
中考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优秀课件

(四)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我国文章写作的一种传统 技法。 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 思方式;从突出主旨看,也是常用的一种 结尾的方法。所谓“志”,就是文章的主 题、中心或作者所要表现的意旨。 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 道:“从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 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 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是在深化一件 小事的意义。
一天,两天,一个多月过去了,每当日落西山的时候,小鞋匠 都忍不住要向路口张望,希望能从落日的余辉中看到那个高大的 又是一个傍晚,一位瘦瘦的军人来到修鞋摊旁说:“一个多月 前,是不是有位大个子军人来这儿修过一只皮鞋?” “啊…… “要付你多少钱?” 小鞋匠略一沉思,说:“修鞋费一块五,外加一个月的保管费 五毛,您给两块钱得了。” 军人把两元钱递给他;小鞋匠收好钱后,问: “怎么大个子没 来?” “他…… “哎,”小鞋匠提起那只鞋,赶忙喊道,“鞋子,鞋!” 军人止住了脚步,用低沉的声音对小鞋匠说:“用不着了,他 的双腿,已经在前线医院里……他特意来信嘱咐我把钱送给你, 谢谢你了!”说完,军人迈着大步走了。
6.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对百 草园景色那生动而又深情的描写,表现了作 者对童年生活的“乐园”的美好情感。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环景衬托”的构思 套路,要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 写景要有分寸,不要求多,点到为止;第二, 写景要有目的,即景物的描写一定要为“烘 托”人物服务;第三,写景要准确,也就是 要注意知识的准确性,不要把春天的景物当 作秋天的景物写出来;第四,要安排好景物 描写在文中的位置。
中考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
中考记叙文主要以记事为主,也有不少写 人的文章。一般来讲,记事的文章,要着力 对事件意义的探求,要在事件所具有的多方 面的思想意义中找出最重要、最动人的“闪 光点”;写人的文章,要着力于对人物思想 的发掘,要努力从刻画人物形象中表现出人 物的“精神美”。为了中考记叙文的成功, 必须高度注意构思的技能与技巧。下面介绍 五种常用的、基本的套路,可以灵活地借鉴、 运用。
记叙文阅读之卒章显志

记叙文阅读之卒章显志作者:来源:《作文周刊·七年级版》2016年第07期【阅读前言】“卒章显志”指的是在文章结尾处,用一两句话将写作意图交代清楚,将自己的思想或志向很自然地说出来,以点明中心、增强文章的深刻性和感染力的一种写作技法。
通常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以简洁精练的文字写“志”。
篇末之“志”是文章思想的集萃。
阅读此类文章,要学会欣赏结尾简洁、精练的表达技巧。
二、以水到渠成的思路写“志”。
文末之“志”是文章从头到尾,思路和线索到最后汇集到一点而形成的自然表达。
阅读此类文章,要学会欣赏作者是如何顺理成章地写好“志”的。
三、以褒贬鲜明的态度写“志”。
文中之“志”是作者在所写内容的基础上所抒发的情感,带有鲜明的思想倾向。
阅读此类文章时,须注意作者是如何书写其“志”的。
四、以深刻高远的思想写“志”。
阅读此类文章,须思考作者是如何巧妙地点出文章所写内容的深意,并通过某句话深化主题的。
【即学即练】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炎凉□张晓风我有一张竹席,每到五六月,天气渐趋暖和,暑气隐隐待作时,我就把它找出来,用清茶的茶叶渣拭净了,铺在床上。
一年里面第一次使用竹席的感觉极好,人躺下去,如同躺在春水湖中的一叶小筏子上。
清凉一波波来拍你入梦,竹席恍惚仍饱含着未褪尽的竹叶清香。
生命中的好东西往往如此,极便宜又极耐用。
我可以因一张席而爱一张床,因一张床而爱一栋屋子,因一栋屋子爱上一个城……整个初夏,肌肤因贴近那清凉的卷云而舒缓自如。
触觉之美有如闻商士说法,凉意沦肌浃髓而来。
古人形容喻道之透辟,谓一时如天女散花。
天女散花是由上而下,轻轻撒落──花瓣触人,没有重量,只有感觉。
但人生某些体悟却是由下而上,仿佛有仙云来轻轻相托,令人飘然升浮。
凉凉的竹席便有此功。
一领清簟可以把人沉淀下来,静定下来,像空气中热腾腾的水雾忽然凝结在碧沁沁的一茎草尖而终于成为露珠。
人在席上,也是如此。
阿拉伯人牧羊,他们故事里的羊毛毯是可以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记叙文构思的基本套路(四)
卒章显志
卒章显志,是我国文章写作的一种传统技法。
从行文布局看,它是一种结构文章的构思方式;从突出主旨看,也是常用的一种结尾的方法。
所谓“志”,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或作者所要表现的意旨。
卒章显志之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运用。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的结尾,作者深情地写道:“从这件小事中,我们看到的是周总理那平易近人的高贵品质,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一个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本色”,——这是在深化一件小事的意义。
如《记一辆纺车》,抒写了延安艰苦的战斗生活和劳动的愉快与自豪,赞美了延安人民战胜困难的崇高志趣和团结战斗的革命精神。
在激情酣畅、洋洋洒洒的铺叙之后,文章的结尾这样写道:
跟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
——记一辆纺车。
这样精粹的一句,可以说是全文的结穴所在。
它寄寓了作者的深情,又鲜明地点示了全文主旨。
它是全文内容的归宿和浓缩,使文章的深刻思想意义顿然升华。
如《故乡》的结尾:“我想,希望是本无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表现出警策性很强的哲理,寄托了作者的心志,让人们去思索社会和人生,去得到战斗的鼓舞,去吸取奋斗的力量。
再如冰心的散文《往事》,写作者回忆自己在雨中观看庭院中的莲花。
红莲被大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也在大雨中倾侧下来,正好覆盖在红莲上面。
于是作者写道: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作者拈取生活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由景及物,由物及人,卒章显旨,表现了赞美伟大母爱的深刻主题。
这引申式的结尾,蕴意深厚,清新动人,充满了诗情画意。
再如克雷洛夫有一篇《杰米扬的汤》的寓言,写杰米扬不断地请“已经吃得塞到喉咙口”的福卡喝汤,一盆又一盆地,吓得福卡“再也不上杰米扬的门了”。
寓言结尾以单独一段的形式点道:
我的作家,你不妨自认为稀有的天才,可是如果你不懂得适当的节制,老是在人家的耳旁鼓噪不休,久而久之,你的诗歌和散文,就要比杰米扬的汤更加令人讨厌。
作者在这里“卒章显志”,尖锐地讽剌、批评不了那些喜欢炫耀所谓的才华、喜欢写又臭又长文章的极端虚荣的作家和诗人。
实际上,这种点破,远远地超出了作者所指的范围,凡是不着实际,又想沽名钓誉的事情,都可以使人联想到“杰米扬的汤”。
在中考作文中运用卒章显志之法,其运思过程比较简单,那就是“先实写,再虚写”。
实写,就是实实在在地叙述事件、述说人物、描述情节;虚写,就是点示主题、点出意义、升华道理、深化情感。
如下文:
鲇鱼跑了
傍晚,爸爸回来了,喜滋滋的。
他买回了3条活蹦乱跳的鲇鱼,说是小贩要回家,廉价卖给他的。
看见这鲜活的鱼,似乎看见了一碗热腾腾的发着诱人香味的鲇鱼汤,哇,真美……晚上,爸爸说:“鲇鱼聪明得很,它会不顾一切地设法溜掉,如果不严加防范,那鲇鱼汤
可就喝不成罗!”爸爸把装鱼的桶提进离卫生间很远的厨房,用一个篮子盖严桶口,再压上一块大砧板,还仔细看了看,这才放心的走出厨房。
第二天大清早,我就听见爸爸厨房里大叫:“鲇鱼跑了!”我连忙从床上蹦下来,跑去看。
只见篮子、砧板横躺在地上,桶里空无一鱼,两条正在挣扎的鲇鱼已经靠近卫生间。
另外一条遍寻不着,大家分析它已经通过卫生间的下水道跑掉了。
妈妈埋怨爸爸:“就是你,昨晚说的话都让鲇鱼给听见了。
”“哼,便宜无好货,咱们一人少吃两块鲇鱼肉!”爸爸愤愤地说。
我没有责怪小鲇鱼的逃脱,也不像爸爸妈妈那么想,因为我突然感觉到:拼搏中的生命具有不可遏止的力量!
这篇作文语言清新自然,用字极为俭省,时间交代清楚,文面结构美观。
作者第一步写实,着力于细节描绘方面的突破。
全文几乎全部由细节构成。
事件的起止,人物的出现都安排得十分精细,伏笔和照应也很周密。
人物的描写特别生动,一家三人各具情态,甚至从妈妈仅有的一句话中也可以窥见她鲜明的个性特点。
第二步写虚,着力于文章意蕴方面的突破。
这是最具有力量的突破。
小小鲇鱼的逃脱,只不过是家庭生活中的一桩小事,作者竟然据此赞颂了追求生存、追求自由的那种勇敢的拼搏,使文章的意境在瞬间得到深化,留给读者以咀嚼不完的意味。
作为一种常用写作模式,“卒章显志”也有它“有弊”的一面,最大的“弊”就是为追求“显现”一番所谓的“志”而无病呻吟,给人以画蛇添足之感。
所以在中考作文时要在框架构思、语言表达、主题显现、情感抒发、意境创造、角度变化等等诸多因素中,选取几个点进行认真的艰苦的揣摩,力求在“卒章显志”上自然一点,新鲜一点。
[练习]
用“卒章显志”之法对下面的文题进行构思。
1. 颂(横线上可填“青松”、“翠竹”、“小荷”、“小草”、“泥土”等等)
2.走过去,前面是个天
3.我学会了
(提示:1.用这个题目可写一篇因物及人、托物寄意的记叙文。
如课文《荔枝蜜》、《白杨礼赞》那样。
写这样的文章应做到:①先写物,后写人或先状物,后抒情;②咏物绘形详尽细致,生动深刻;颂人抒怀,精炼概括,神韵丰富;③其结构多为引出——描绘——联想三部分组成;④在“联想”之中进行议论或抒情,点出题旨 2.这个文题,是一句很有韵味的歌词,读着它,可以引发一些思索和回味,可以激起一种眷念,一种欣慰,或是一种豪情。
围绕这个文题,可以表现:
①困境中的奋斗。
如青春少年面对意想不到的困难而坚韧不拔、一个家庭在突然而至的意外面前齐心合力、一个集体一个单位为生存的发展而团结奋斗等。
②挫折中的努力。
如为恢复友谊而进行诚实耐心的工作。
在遭到误会时对自己心理、行动的准确把握,在环境不顺畅时富于理智和智慧的运筹等。
③生活本身给人的感悟。
有些事情不是困难和挫折,例如愉快的登山旅游,深夜之中完成了小论文的写作,严冬过去春天给人带来喜悦等。
在这些内容中点缀一点细节,紧扣文题去点化意境和主题,也同样是耐读耐看的 3.通过认真审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以记事为主。
又可以想到,这类文章,最容易写得枯燥无味。
实际上,记事类文章中,往往都是通过记叙一件完整的事,或表达一种见解,或引出一种意义,或抒发一种情感,或揭示一种道理。
所以我们写作此文,要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上多下功夫,拿开头来讲,应尽量做到富有吸引力或感染力,可以用倒叙的方法设置悬念,可以用抒发情感的方法引出故事,也可以用引用语录、格言、警句的方法点示主题。
拿结尾讲,则应尽量做到点示出事件的深刻含义,如写学会了骑自行车,能够引申出实践出真知,循序而渐进,要
敢于独立思考,失败是成功之母等多方面的意义,又如写学会了烧饭,能够引申出吃一堑长一智、有失则有得、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等各种深刻含义,这样,文章就可以做到既感人又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