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
部编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人教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最大的财富一青年老是埋怨自己时运不济,发不了财,终日愁眉不展。
这一天走过来一个须发俱白的老人,问:“年轻人,干嘛不高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总是这么穷。
”“穷?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
“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
老人不正面回答,反问道:“假如今天斩掉你一个手指头,给你一千元,你干不干?”“不干。
”年轻人回答。
“假如斩掉你一只手,给你一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使你双眼都瞎掉,给你十万元;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变成八十岁的老人,给你一百万,你干不干?”“不干。
”“假如让你马上死掉,给你一千万,你干不干?”“不干。
”“这就对了,你已经有了超过一千万的财富,为什么还哀叹自己贫穷呢?”老人笑吟吟地问。
青年愕然无言,但看得出他心有所思的样子。
(1)多音字组词。
埋mái___ _____mán___ _____发fā_____ ___fà______ __(2)“心有所思”的意思是________。
(3)请你反复朗读老人的五个“假如……”问句,你能揣摩出这五句话在意思上是什么关系吗()A. 并列B. 递进C. 转折(4)聪明的你读完这篇文章后,一定知道什么是“财富”了。
()A. 勤劳B. 青春C. 金钱【答案】(1)埋伏;埋怨;发现;头发(2)心中有想法,有思考(3)B(4)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2)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心有所思:心中有想法,有思考。
(3)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带着问题细读老人的五个“假如……”问句,能揣摩出这五句话在意思上是递进关系。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财富”就是青春。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练习(12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理解阅读练习(12篇)一、课内阅读。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蔺相如的门客们可看不顺眼了,对蔺相如说:“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门客们说:“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
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
如果我们闹不和。
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
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
为的是我们赵国啊!”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利益,真不应该。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给加点字注音。
削.弱(_______)乘.机(______)战袍.(______)荆.条(______)2.“您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这句话运用_______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对蔺相如的_______描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的原因,表现了蔺相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____”来概括。
二、课内语段阅读。
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两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选段中“理所当然”的意思是()A.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B.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
2.人们把什么看成“理所当然”的事?请写一写。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5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5篇)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5篇)阅读作为最重要的语文学习内容,仅凭课内的学习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阅读能力强的小孩,多是对课外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的。
下面是为大伙儿收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精选5篇),欢迎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 1 阅读《新型玻璃》选段,回答下面的咨询题。
夜深了,从一座陈列宝贵字画的博物馆里,忽然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警察立即起来,抓住了一具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犯罪嫌疑人。
你可能不可能相信,报警的别是值夜班的看(kàn kān)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这是一种特别的玻璃,里面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犯罪嫌疑人划(huà hu á)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
这种玻璃叫夹(ji ā jiá)丝网防盗玻璃博物馆能够采纳银行能够采纳珠宝店能够采纳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造物也能够采纳另一种“夹丝玻璃”别是用来防盗的。
它很坚硬,受到猛击仍安稳无恙,(即既)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nián zh ān)在一起,不可能伤人。
有点国家规定,高层建造必(需须)采纳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用“﹨”划去括号里错误的读音和字。
(2)给短文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宝贵()企图()反义词:坚硬()安全()(4)这两段要紧说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新型玻璃的。
(5)在介绍“夹丝玻璃”时,作者运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两个词形象而又准确地描述出夹丝玻璃很坚硬、别易破裂的特点。
(6)读了这两段后你一定对迅速进展的科学技术而震憾,请谈谈你读后的感觉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专项练习题2 阅读《圆明园的毁灭》选段,回答咨询题。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练习题一、认真阅读《窃读记》第3、4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在第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动作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2、这两个自然段中一系列动作描写,突出“我”对读书()。
A、感到辛苦B、如饥似渴C、很是无奈3、从这两个自然段中,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写在横线上。
4、“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贪婪”是指。
把比作,写出了“我”强烈的,对读书的。
二、认真阅读《窃读记》第7—10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照样子,写三个词语。
依依不舍舒舒服服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支撑(chēn chēng)暂时(zàn zhàn)智慧(zìzhì)3、“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一个人要读书、吃饭才能长身体。
B、一个人既需要粮食哺育身体,又需要读书来长智慧。
一个是物质粮食,一个是精神粮食,二者缺一不可。
C、吃饭能使人长大,读书也能使人长大。
三、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5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我会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喜爱()2、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你不会因为熟悉家中的一切就弃家而去吧?改为陈述句:。
(2)书是朋友。
扩句:。
3、在这个文段中把喜爱的书比作和。
4、把喜爱的书比作“家”的理由是什么?答:四、认真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7、8自然段,完成以下练习。
1、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赏()忽略()思考()2、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仿写句子。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3、第7自然段中用了表示顺序的词语“首先然后最后”,请用上这些词语写一段话。
4、“我”是怎样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把反复读一本书的方式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5、找出能够体现读书顺序的词语:()、()、()、()。
6、的读书方法,概括讲是:()五、阅读《梅花魂》2-3自然段(书本P25),回答问题。
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及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课内阅读专项训练:阅读理解(课内阅读)(一)课内阅读1.阅读《窃读记》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全文内容,并说说对标题中“窃读”的理解。
(2)请赏析第13段画线句“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
(3(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⑤段在文中的作用。
(5)本文多处写了“我”对读书的痴狂,试找出一处做简要分析。
2.阅读《走遍天下书为侣》第五自然段,回答问题。
(1)作者在文中连用了()句,强调了自己观点的正确性。
A.设问B.疑问C.反问(2)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你已经见过朋友一百次了可第一百零一次再见面时你还会说真想不到你懂这个你每天都回家可不管过了多少年你还会说我怎么没注意过灯光照着那个角落光线怎么那么美(3)“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这句话是比喻句,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选文中最后两句话说明了什么?。
(5)作者把书比作家,比作朋友,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书之情,其实这样的比喻还很多,请你写出一个这样的句子。
(二)课内阅读“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品格的句子。
(3)“秉性”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4)为什么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5)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
(6)作者以为题目,表现了海外游子。
(7)片段中谈到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十分可贵,请写出2个以上这样的人。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条毯子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我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都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
夜里没有盖的怎么行?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
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毛主席派我来看你。
”主席怎么知道了?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热,立刻坐了起来,匆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让我送来的。
”被子!主席的被子,送给我?这怎么行呢?长征途中,每个人带的东西都很少。
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一条毯子。
现在主席把被子送给我,夜里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寒呢?不管我怎样说,警卫员还是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我双手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流从手上传遍全身,这条被子是毛主席盖的呀,现在却盖在我身上,我越想心里越温暖。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放心________严寒________柔软________暖流________(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下面两句话哪句话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思想_______A. 本文表现了毛主席关怀同志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情操。
B. 本文表达了傅医生拿到被子后的激动心情和对毛主席的无比感激之情。
【答案】(1)担心;温暖;坚硬;寒流(2)在长征路上,我不小心跌进河里,毯子和被子被冲走,毛主席派人送来他的被子。
(3)A【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反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反义词。
其中注意:柔软:软和;不坚硬。
所以“柔软”的反义词是“坚硬”。
暖流:指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洋流。
所以“暖流”的反义词是“寒流”。
(2)对文章主要内容的考查。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故事的梗概。
(3)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全能训练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全能训练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
黄河在近2000年间竞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1)仿“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写比喻句。
水是______。
书是______。
(2)黄河的“表现”是怎样的?(3)文中的“1500”“26”采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
()(4)“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这是()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
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
匡说《诗》,解人颐。
”鼎,衡小名也。
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文中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是: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欲速则不达①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
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附参考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
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
晏子不入,日:“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令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15篇)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练习(15篇)一、课内阅读。
桂花雨(节选)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___________修辞手法。
2.读句子,完成练习。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句子中“___________”这个字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
3.对“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桂花一年四季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B.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C.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它香气弥漫,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4.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的桂花。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香气,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快乐。
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C.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家栽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数的。
5.概括一下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外阅读。
燕子①燕子善飞,妇孺皆知。
其飞行速度可达120千米每小时,堪称是鸟类大家庭中最善于飞翔的成员之一。
燕子又具有高超的飞行特技:它们一会像箭一样贴墙飞行,一会儿又垂直地直冲云天:它们能够倏忽地来个180度大转变,或者翼不振,翅不摇,干脆在空中几分钟②燕子老是在飞,似乎它们永不感到疲倦。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这是它们自身的弱点造成的。
燕子有两只很小很小的小脚,瘦小的脚难以燕子的身躯,使它们在地上站立时不能够灵活地保持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语文课内阅读学习资料【文段一】我边走边想:“昨天读到什么地方了?那本书放在哪里?左边第三排,不错……”走到门口,便看见书店里仍像往日一样挤满了顾客。
我可以安心了。
但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因为一连几天都看见有人买,昨天好像只剩下一两本了。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着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1、用“△”标出“我”进书店时动作的词语。
2、哪几句话是作者心里想的句子,请用“——”画下来。
3、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4、请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文段二】当饭店飘来一阵阵菜香时,我已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白日梦:如果口袋里有钱该多好!去吃一碗热热的面条,回到这里时,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
我的腿真酸哪,不得不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撑着,有时又靠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
每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起来,我才发觉已经站在这里读了两个多钟头了。
我合上书,嗯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后才依依不舍地把书放回书架。
我低着头走出书店,脚站得有些麻木,我却浑身轻松。
这时,我总会想起国文老师鼓励我们的话:“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1、照样子,写词语。
(1)依依不舍(2)舒舒服服2、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支撑(chēn chēng) (2)暂时(zàn zhàn) (3)智慧(zìzhì)3、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对“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这句话的理解【文段三】所以,我愿意坐在自己的船里,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
首先我会思考,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样做,作家为什么要写这个故事。
然后,我会在脑子里继续把这个故事编下去,回过头来品味我最欣赏的一些片断,并问问自己为什么喜欢它们。
我还会再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我以前忽略的东西。
做完这些,我会把从书中学到的东西列个单子。
最后,我会想象作者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1、读下面的句子,再根据自己读书的感受填空。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也是()。
2、作者“一遍又一遍地读那本书”的方法是什么?他的读书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3、列出你最喜欢看的书的。
(至少5本)【文段四】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
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
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颇负盛名:(2)王孙:2、填空。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的其他两句是,。
(2)此段中运用的古诗表达了的感情。
3、给文中空白处加上标点。
4、外祖父认为“我”小,不懂什么?【文段五】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
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R,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在怎样的境遇里,()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给下列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墨梅(mò mù)(2)秉性(bǐng bǐn)(3)境遇(jìng jìn)2、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A、妈妈B、作者C、外祖母D、梅花4、联系上下文,说说梅花的品格、灵魂、骨气表现在哪些地方。
(用文中的话作答)5、作者不仅仅在赞颂梅花,更重要的是通过梅花的精神品质来赞颂()A、中国人的气节B、外祖父的思乡之情C、中华民族的精神D、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秉性6、几千年来,我们伟大的民族涌现了许多具有梅花品格、气节的人,想想学过的历史或课外阅读,你能写出一些具有梅花秉性的人吗?(至少三个)【文段六】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1、这段话主要写什么?2、文中把鲸与等动物进行比较;还列举了不少数据,用~~画出来;通过这些具体描写我们体会到了。
3、仿照这段的写法,试着写某种事物的特点。
(不少于100字)【文段七】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吸,也说明它不属于鱼类。
鲸的鼻孔长(zhǎng cháng)在脑袋顶上,呼气的时候浮上海面,从鼻孔喷出来的气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 院园 )里的喷(pēn pèn)泉一样;等肺里吸足了气,再潜入水中。
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就要)呼吸一次。
不同种类的鲸,喷(pēn pèn)出的气形成的水柱也不一样:须鲸的水柱是垂直的,又细又高;齿鲸的水柱是倾斜的,又粗又矮。
有经验的渔民根据水柱的形状,就可以判断鲸的种类和大小。
1、用“√”选出括号里的正确答案。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鲸用呼吸,它呼吸时,就像一样。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水柱。
须鲸的水柱是,齿鲸的水柱是。
【文段八】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
“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
临街的窗子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无影无踪(zōng zhōng)(2)隐身人(yǐn yǐng)(3)临街(lín líng )(4)玻璃( líli )2、填空。
此段写的是“玻璃”,文中还向我们介绍了、、三种玻璃,它们分别能起到;;的作用。
3、本文是一篇文,在介绍这些玻璃时,作者运用了、、等多种说明方法。
【文段九】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
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
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地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了不少水花。
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
啊,好大的鱼!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
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小心翼翼——筋疲力尽——2、这段话主要写了:3、当我钓到大鲈鱼的时候,我想些什么?4、从这段话中找出我不想放掉鲈鱼的原因:【文段十】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
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
我再没有钓到过像三十四年前那个夜晚所钓到的那样大的鱼。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
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戒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是指什么?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说:“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3、父亲让我放掉鱼和我后来成为建筑设计师有什么关系?【文段十一】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
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我们谈到深夜才散。
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父亲对“我”的希望是什么?请用波浪线画出来。
3、用“要……不要”写一句话。
4、说说你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这句话的理解。
5、我们身边还有像花生这样的人吗?写出两种【文段十二】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xuè xiě)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
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房顶塌下来架成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zháo zhe)。
”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小孩,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人赶紧跑过来帮忙。
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出口开辟(bì pì)出来了。
父亲声音颤(chàn zhàn)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读音,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