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休克与晕厥的鉴别
休克【诊断和鉴别诊断】

休克【诊断和鉴别诊断】(一)休克诊断要点1.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2.成人肱动脉收缩压低于90rnmHg,多数为70~80mmHg甚至更低。
3.或较基础血压下降30mmHg以上。
4.微循环和组织灌注不足表现。
(二)各型休克的诊断要点(表1—1)各型休克的诊断要点休克类型常见基础疾病诊断要点心源性心肌梗死、心肌低血压伴外周血管阻力增加临床征象(如休克病及心律失常等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器官镬注不足(尿量,意识改变)低血容大量出血;严重血容量大量丢失临床病因,休克表现,中量性脱水(烧伤、腹心静脉压下降,血管内补液后动静脉压很休克膜炎或肠梗阻快改善即可诊断等)阻塞性心包填塞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反常脉、休克Kussmauls征,查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确诊大面积肺梗塞诊断较困难.可表现为猝死,核索扫描、肺血管造影有重要诊断价值分布性感染性休克休克的同时具有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休克局部感染灶及相应体征,分泌物培养确定感染过敏性休克除休克外,有接触过敏原史,全身性荨麻疹,气道梗阻感,咳嗽,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严重者可意识障碍,甚至猝死神经原性休克类似于低血容量性休克,伴神经系统疾病体征如四肢瘫痪或截瘫等(三)鉴别诊断1.低血压(1)慢性低血压。
(2)急性低血压1)休克;2)晕厥;3)急性运动性血管麻痹。
(3)体位性低血压1)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2)继发性直立性低血压;3)平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4)晕厥,晕针。
(5)昏迷。
(6)虚脱(短暂的循环衰竭)1)使用解热镇痛药物。
2)崩漏。
3)晕堂。
4)身体虚弱患者受某些因素强烈刺激。
(7)用药过量(如快速输入氯化钾)。
过敏性休克

抢救措施
药物治疗:其他常用药物
1.糖皮质激素:早期使用可能降低晚期呼吸 道疾病的风险,方法(3选1):
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强的松龙120-240mg加入5%G.S 250-500ml 静滴
氢化可的松200~300mg加入5% G.S 250500ml 静滴
地塞米松5-10mg 静推或加入5% G.S 250500ml 静滴
回顾分析:
经验:发现及时、抢救迅速、团结合作好。表 现在:迅速吸氧、心电监护、推抢救车到位、 通知家属等。
不足:1.抢救用药不规范,首选药物不对、用药 方法途径不对;表现在:先用地塞米松、后用的 肾上腺素;肾上腺素静推而非肌注;肾上腺素静 推未稀释。
2.患者自备药物未签字。 3.用药前未沟通可能存在不良事件可能。
小结:点:
总之与其他休克相比,过敏性休克的风险性 非常高,病情进展迅速,随时可能出现呼吸衰竭 而死亡,并且,由于缺乏类似于重症感染、大出 血等前驱病情,患者往往从相对平稳状态,迅速 进展到随时可能死亡的状态,病人家属接受程度 较差。所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立刻进行刻不 容缓的抢救。
以 上 内 容 主 要 来 源 于
(二)呼吸道阻塞是最多见,也是最主要的死因。 由于气道水肿、分泌物增加,加上喉和(或)支气 管痉挛,患者出现喉头堵塞感、胸闷、气急、喘鸣、 憋气、紫绀,以致因窒息而死亡。
临床表现
过敏相关症状
(三)循环衰竭病人先有心悸、出汗、面色苍白、 脉速而弱;然后发展为肢冷、发绀、血压迅速下降, 脉搏消失,乃至测不到血压,最终导致心跳停止。
停止进入可疑的过敏原或致敏药物(如发生于药物注 射时,立即终止注射;皮肤接触者,脱换衣服、清洁 皮肤;空气接触者,离开现场;皮试引起的,止血带 结扎注射部位的上端;青霉素过敏所致,在原注射部 位注射80万u青霉素酶等)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

晕厥的临床鉴别诊断晕厥:是由于一时性广泛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的短暂意识丧失状态,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
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晕厥的病因及分类:1.反射性晕厥:多由于血管舒缩障碍导致。
1.1 血管迷走性晕厥(单纯性晕厥):发病机制:由于各种刺激通过迷走神经介导反射,血管床扩张及心动过缓,周边血管突然扩张,静脉血液回流心脏减少,使心脏有加快和加强收缩的反射动作,某些人会因过度激发迷走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进而引起心跳忽然减慢、周边血管扩张,结果造成血压降低、脑部缺氧,表现为动脉低血压伴有短暂的意识丧失,能自行恢复,而无神经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
病例特点:发作常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情绪紧张,恐惧,轻微出血,各种穿刺及小手术等)。
起病前可有短暂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视、听觉下降,恶心、呕吐、大汗、站立不稳等先兆症状,持续数分钟继而突然意识丧失,常伴有血压下降,脉搏微弱,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后可自然苏醒,无后遗症。
鉴别要点:询问发病是否有诱因,以及发作前是否有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2直立性低血压性晕厥病例特点:表现为在体位骤变,主要由卧位或蹲位突然站起时发生的晕厥。
鉴别要点:注意晕厥发作是否与体位改变有关。
1.3颈动脉窦综合征发病机制:由于颈动脉窦附近病变,致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致脑供血不足。
病例特点:刺激颈动脉窦可出现心脏抑制或单纯的血压降低等引起晕厥。
可表现为发作性晕厥或伴有抽搐。
常见的诱因有用手压迫颈动脉窦、突然转头、衣领过紧等。
1.4排尿性晕厥病例特点:多见于青年男性,在排尿中或排尿结束时发作,持续1-2min,自行苏醒,无后遗症。
1.5咳嗽性晕厥病例特点:见于患慢性肺部疾病者,剧烈咳嗽后发生。
1.6吞咽性晕厥发病机制:由吞咽动作引起的晕厥。
在吞咽时食团依次通过口腔、咽和食管3个部位。
支配这些部位的神经有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
过敏性休克 病情说明指导书

过敏性休克病情说明指导书一、过敏性休克概述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由于一般对人体无害的特异性过敏原作用于过敏患者,导致以急性周围循环灌注不足为主的全身性速发变态反应,常由药物、食物或昆虫叮咬引起。
除引起休克的表现外,常伴有喉头水肿、气管痉挛、意识障碍等征象。
如不紧急处理,常导致死亡。
英文名称:anaphylactic shock。
其它名称:过敏反应性休克。
相关中医疾病:厥脱证、风厥。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出现过敏性疾病的可能更高。
发病部位:全身。
常见症状:皮疹、喘息、循环衰竭、意识障碍。
主要病因:药物、食物、昆虫叮咬。
检查项目:心电图、血常规、血液生化、尿常规、动脉血气分析、X线、超声。
重要提醒:进食、服用或注射药物,或被昆虫叮咬后,如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且进展迅速,必须立刻送往附近的医院急救,以免因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
临床分类:根据症状出现距过敏原进入的时间不同,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延缓型。
1、急性型过敏性休克症状出现在接触过敏原之后的5分钟内。
2、延缓型过敏性休克症状出现于过敏原接触后5分钟以上。
二、过敏性休克的发病特点三、过敏性休克的病因病因总述: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原因主要是食物、药物、虫咬。
过敏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淋巴细胞或浆细胞产生对过敏原具有特异性的IgE抗体,吸附于组织的肥大细胞和血液中的嗜碱性粒细胞上,此时机体即已对过敏原处于致敏状态。
当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时,过敏原的抗原决定簇(指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迅速与相应抗体结合,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的过敏性物质,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紊乱,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循环血量减少,致多系统脏器的循环灌注不足而引起休克;平滑肌收缩与腺体分泌增加,导致呼吸道、消化道症状,加重休克。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全球医院网2009-05-29我要评论我要订阅人类过敏性休克的主要发病机制在于,抗原物质进入人体后迅速与体内存在的相应亲细胞过敏性抗体IgE相结合,使组织的肥大细胞和嗜硷细胞释放大量组织胺或类组织胺物质,包括5一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缓激肽等,使多种器官组织在极短时间内发生一系列强烈反应,包括中、小血管充血、扩张,渗出,导致全身血容量急剧下降、血压下降、各脏器缺血、血液粘度增高等。
【诊断依据】(一)血压急剧下降至休克水平,即10.7/6.7千帕(80/50毫米汞柱)以下。
如果原来患有高血压的患者,其收缩压在原有的水平上猛降至10.7千帕(80毫米汞柱),亦可认为已进入休克状态。
(二)意识状态开始有恐惧感、心慌、烦躁不安、头晕或大声叫喊,并可出现弱视、黄视、幻视、复视等;继而意识朦胧,乃至意识完全丧失,对光反射及其他反射减弱戒丧失。
具备有血压下降和意识障碍,方能称之休克。
两者缺一不可。
若仅有休克的表现.并不足以说明是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全球医院网2009-05-29我要评论我要订阅(三)过敏的前驱症状包括皮肤潮红或一过性皮肤苍白、畏寒等;周身皮痒或手掌发痒,皮肤及粘膜麻感,多数为口唇及四肢麻感。
继之,出现各种皮疹,多数为大风团状,重者见有大片皮下血管神经性水肿或全身皮肤均肿。
此外,鼻、哏、咽喉粘膜亦可发生水肿,而出现喷嚏、流清水样鼻涕,音哑,呼吸困难、喉痉挛等。
不少患者并有食管发堵、腹部不适,伴以恶心、呕吐等。
(四)过敏原接触史于休克出现前用药,尤其是药物注射史,以及其他特异性过敏原接触史,包括食物、吸人物、接触物、昆虫螯刺等。
对于一般过敏性休克者,通过以上四点即可以确诊。
过敏性休克有时发生极其迅速,有时呈闪电状,以致过敏的症状等表现得很不明显。
至于过敏性休克的特异性病因诊断应慎审从事。
因为当患者发生休克时,往往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或接触多种可疑致敏物质,故很难冒然断定。
晕厥诊断与鉴别诊断

晕厥的定义 病理生理机制 常见病因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现场急救)
晕厥的定义
晕厥是发作性意识丧失伴姿势性张力丧失,系因脑
或脑干的普遍灌注不足所致。 晕厥是一种临床症候群。 是一种短暂的、自限性的意识丧失。 相对而言,起病急剧随后迅速自发地完全恢复。 通常情况下意识丧失无任何征兆,有时可有一些临 床先兆(如轻微头痛、恶心、出汗、乏力和视物模 糊)。 准确的持续时间很难确定,通常不超过20秒。
晕厥的诊断
三、辅助检查
2.电生理检查: 侵袭性电生理检查用于初始评估提示心律 失常性晕厥的诊断(病人包括器质性心脏病 伴心电图异常或晕厥伴心悸或有猝死家族 史);当已确定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病因后, 用于评估心律失常的确切特性;心脏疾患、 心律失常源性需接受治疗、高危险职业需排 除心脏源性晕厥。
晕厥的诊断
发生机制与临床表现
三、脑血管性晕厥
1.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通常发生于60岁以后,复视、眩晕、吞咽困难、 构音障碍、各种感觉和运动症状、跌倒发作和枕部 头痛等综合征提示弥漫性脑干缺血。典型发作起病 突然,时间短暂(数秒钟至数分钟),但如出现意 识丧失,恢复时间较长(30-60分钟或更长),不 伴脑干缺血的其பைடு நூலகம்症状极少由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引起。
晕厥常见的病因
一、反射性 血管迷走性 颈动脉窦过敏 二、条件性 排尿、排便、咳嗽性
晕厥常见的病因
三、直立性低血压 1.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原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合症(单纯性 自主性功能障碍、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伴 有自主性功能障碍) 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综合症(糖尿病 神经病变、淀粉样神经病变) 2.血容量减少 出血、腹泻、艾迪森病
门诊32例过敏性休克的救治体会

门诊32例过敏性休克的救治体会发表时间:2011-04-27T13:08:18.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期供稿作者:王红卫[导读] 临床对过敏性休克应保持高度警惕,极早的发现,并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王红卫(武警云南边防总队医院门诊部云南昆明 650217)【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2-0023-02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是突然发生的,多系统器官损伤的严重过敏反应,若诊治不及时,患者可因心血管及呼吸系统功能的严重障碍而迅速死亡。
及时合理的处理将有效降低病人死亡率。
我院7年来共收治过敏性休克32例,现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
临床资料我院自2002年1月~2008年12月救治的过敏性休克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6~72岁,平均年龄42.28岁。
其中放射性碘显影剂引起4例,β-内酰胺类抗菌素18例,低分子右旋糖酐40注射液2例,胸腺肽3例,蜂螫2例,双黄连3例。
放射性碘显影剂皮试阴性发生2例,β-内酰胺类抗菌素皮试阴性发生6例,延迟发生2例。
伴有糖尿病4例,高血压5例。
临床表现过敏性休克常累及皮肤,呼吸系统,心血管及胃肠道系统。
32例全部出现皮肤荨麻疹,胸闷,出汗,皮肤瘙痒和心动过速、血压下降。
脉搏大于120次/min31例,血压低于70/500mmhg24例。
喉头水肿16例,表现为呼吸困难,喉咙发硬,声音嘶哑,咳嗽,哮喘。
肺水肿1例,心跳骤停3例,晕厥12例,腹痛16例,呕吐4例,腹泻8例,皮肤大汗1例,结膜充血6例。
辅助检查资料:心电图检查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心肌缺血等表现。
胸部摄片一例出现肺水肿表现。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及时给予肾上腺素,抗过敏、快速液体复苏等治疗。
喉头水肿16例予以维持气道的通畅,药物不能缓解的据病情给予喉罩盲插、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环甲膜穿刺等并充分供氧。
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晕厥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晕厥是指突然发生短暂意识丧失的一种综合征,其特点为突然发作(少数患者有前驱症状)、意识丧失时间短(一般1~2min,罕有>30min)、常不能保持原有姿势而跌倒、在短时间内迅速苏醒和少有后遗症,多无手足抽搐及大小便失禁。
意识恢复后无特殊不适,或仅有短暂而轻微的头晕、乏力、肢软等症状。
晕厥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急症,多需要紧急处理。
然而,由于其病因非常复杂,常难以在短时间内作出准确判断。
对于疑似晕厥的患者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判断患者症状是否为晕厥询问患者病史对于初步判断病情至关重要。
晕厥患者常表现为不明原因的倒下或短暂的黑朦等,但有些患者因发生一过性记忆丧失而不能准确叙述病情,此时向目击者了解情况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线索。
问诊的内容包括何时出现身体不适?是否受到视觉、声音和气味影响?是不能自控的跌倒还是因自觉不适而主动的躺在地上?何时恢复正常?症状发作后自我感觉如何?跌倒过程中是否受伤?大小便是否失禁?周围是否有目击者?持续时间多长?意识不清时是否有肢体抽动?等等。
仅凭意识丧失不能简单认定为晕厥,因为引起意识丧失的原因很多,此时需要对患者病情进行初步的鉴别诊断。
首先需要鉴别的是癫痫,这两种疾病常常具有相似的表现,但其处理方法明显不同。
如果出现包括整个四肢在内的阵发性肌肉抽动,持续时间超过15秒,此种情况可能为癫痫。
反之,如果患者表现为短暂而不规则的四肢远端肌肉抽动可能由脑部缺氧所引起。
如果抽搐发生后意识障碍持续时间超过5-10分钟,此时也可能为癫痫发作。
患者意识清楚后或通过其家人询问既往有无癫痫病史可能有助于作出诊断。
老年患者由于体力减退或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更易发生跌倒,在无目击者的情况下,诊断晕厥应该更为慎重。
另一方面,即使老年患者否认跌倒史也不能排除晕厥,因为老年患者往往对病史记忆不清,可能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经过,此时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析并努力通过目击者了解更多情况。
良性的体位性眩晕同样可引起跌倒伴意识丧失,如果出现此情况应请眼科、耳鼻喉科及神经科医生进行仔细的检查,以明确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敏性休克与晕厥的鉴别
临床症状
(1)皮肤过敏反应如痛痒、尊麻疹及其他皮疹等,可于休克早期 发生,或与其他症状同时发生,但有些不发生。 (2)呼吸道阻塞症状由喉头水肿、气管痉挛、肺水肿等引起。表 现为胸闷、心悸、喉口阻塞感、呼吸困难,有濒危感,头昏 眼花,脸及四肢麻木等。 (3)循环障碍症状由微血管广泛扩张所致,表现为烦躁不安,面 色苍白,畏寒,冷汗,口唇紫绪,心律加快,脉搏微弱,血 压下降等。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是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表现为意识丧 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5)消化道症状由胃肠平滑肌痉挛、肠道通透性增加所致,表现 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但不是普遍发生。 其他常见症状尚有咳嗽、发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