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将心比心》教学设计范文(精选4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二、新授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温暖)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1、读: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美德。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

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优秀5篇)《将心比心》教案篇一《将心比心》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记叙两个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启示人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将心比心,尊重老人,关爱孩子,让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课文内容浅显易懂,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自读自悟的方法进行课文学习,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拿到课文后读了几遍,脑海中开始思考这节课的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描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情,备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学生读熟课文后解决几个问题,谈谈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以往大多数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在滔滔不绝的讲着,台下一双双小眼睛聚精会神的看着我,小耳朵竖着在认真听,孩子们发言的时间很少。

语文课上总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每每听到下课铃声响起总觉得还有很多东西没讲到,感觉意犹未尽还想继续下去,这时候却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感受。

很多时候忽略了他们的想法,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这节略读课文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看看效果怎样。

一上课,我先放课文录音,让学生们跟读课文,目的是为了纠正生字的字音,模仿如何能讲课文读的有声有色也就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进而了解课文内容。

跟读一遍课文后,学生再分段朗读再继续了解课文。

读完课文老师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时学生再一次快速浏览课文寻找答案。

在这反复的阅读中渐渐的熟悉了课文内容对老师抛出的问题自然应对自如。

在交流问题时大家的表现很是让我吃惊,平时课上几乎不举手的庞硕同学这节课举了好几次手,叫起他来回答的还很好,我想他读懂文章了,有自信了,有勇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了,很替他高兴。

课堂上你一言我一语,大家发言都很积极,说出了自己的见解,还有的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给大家讲了一些例子来说明将心比心的意义。

大家在对待老人和孩子方面也都提了不少建议,他们的建议都是发自内心的想法,很真诚,很温暖。

看到大家这样的表现我很高兴,自己想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课堂吗?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学生自己做不好,可我们给他们机会尝试来吗?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文学殿堂中的奥秘,让学生们的自主合作能力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中领悟文章主旨;第三,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生活中人们应该学会将心比心,多些宽容和理解。

2、能力目标:体会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读中悟情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提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别人的尊重。

今天我们来学习《将心比心》,(板书将心比心)看看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尊严以外还需要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两个故事?2、自由朗读这两个故事,思考:这两件事分别体现了人与人相处中的什么精神?3、老师总结板书:将心比心阿姨为奶奶开门妈妈鼓励小护士再扎一针宽容、理解三、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1、找出作者通过哪些词句把“温暖”传递给我们?自读并听范读课文,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2、与同桌交流感受。

3、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感受。

4、老师范读句子。

5、指名读。

四、联系生活,升华情感。

1、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陌生人的事比比皆是。

一段默默地祝福,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安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你在生活中做过、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吗?2、老师举例引导。

3、作者在听到看到这样的事后,明白了一个道理,是什么?指名说。

4、那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吗?五、回归文本,提升品味。

1、男女生分别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再读课题。

加深理解。

3、(板画出心)如果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学了全文后,为了勉励自己,你认为应该在你的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什么词?4、小结:孩子们,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变得饱满、充实和美丽,就让我们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将心比心》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2、理解成语“将心比心”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时自己的感受。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名句欣赏1、多媒体出示名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将心比心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二、新授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温暖)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

文章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1、读: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美德。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

2022年《将心比心》教学设计4篇

2022年《将心比心》教学设计4篇

2022年《将心比心》教学设计4篇《将心比心》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与文本人物的对话交流,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

2、体会作者如何进行人物语言描写,而使表达产生感人的效果。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情?二、新授1、板书课题。

2、问:两件事情中哪件是作者耳闻的?哪件事情是作者目睹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这两件事情给作者一个共同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词概括。

(温暖)三、为什么会让人感到温暖呢?通过“读、悟、议、再读”,重点体会人物的感情__最为感人的是两处人物的语言描写。

学习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1、读:学生自由读两个小故事,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反复读,体会阿姨和母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的美德。

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为什么不抱怨护士?”展开,让学生各抒己见,明确了母亲把护士看成女儿,宽容护士的举动。

“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

使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力,又再一次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质所折服。

5、想:如果你就是文中的人物,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课文内容,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品3篇

《将心比心》教学设计3【目标要求】1、知识目标:理解将心比心的要求。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认同,对冷酷、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做一个与人为善的人。

3、能力目标:懂得将心比心的道理,主动体谅、关爱、帮助他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学重点】明白“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理解将心比心的要求。

【教学难点】怎样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教具】小黑板【教法】展示、启发、讨论、比较等。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同学们在上节课学到了与人为善是以善良之心待人,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并且通过事例的分析懂得有目的的帮人,不讲是非去帮人,帮人只限于亲人,帮人光说不练等行为都不是真正的与人为善,真正的与人为善是怎样的呢?(故事导入)哈默的故事(提问)看了这个故事后,你们觉得镇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思考回答(略)(老师小结)镇长是个既聪明又善良的人,他的方法既方便了路人也保护了花圃,他与人为善的行为必将受到路人的赞赏。

(提问)假如我的花圃被人穿越,我就直接找一些高的栏栅直接把花圃围起来。

请同学们对比一下我的方法与镇长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学生思考回答(略)(老师小结并教育引导)我的方法只帮助了自己而没有帮到路人,镇长的方法既帮助了路人又帮了自己,镇长是站到路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一种与人为善的方式--将心比心,而这也是我们今节课探讨的内容。

一、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板书)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将心比心的事例(老师小结)将心比心作为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就是站到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为他人提供方便。

将心比心的事例说明,这样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即是成人之美,又会使自己快乐,将心比心让我们感受到爱,让我们生活的社会充满爱,与人为善的将心比心已经成为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所以要象商家那样将心比心,就需要同学们按照以下的要求做:二、将心比心的要求(板书)1、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板书)2、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板书)3、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他人(板书)4、摒斥伤害他人的恶习(板书)(师生互动)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按上面的要求做到将心比心呢?(大多数同学回答没有)由于同学们做事没有将心比心,而伤害了其他人,现在请同学们开始自我反省。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选14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精选14篇)四班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同学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当你坐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时,这时突然上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当你在路上行走时,身旁的一位小伴侣突然摔倒了。

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今日,我们将学习《将心比心》这篇课文,学完课文以后,或许你就会毫不迟疑地告知老师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让生自读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同桌相互关心解决。

2.同桌之间相互进行朗读检查,订正读错或读不好的句子。

3.全班沟通,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4.齐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探究明理。

1.四人小组合作读课文后,合作自学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从这一段中你了解到了什么?2.自由读课文其次自然段,想想这一段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用横线标示出来。

3.齐读第三自然段,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对这一段的理解。

4.用波纹线勾出文中阿姨和母亲说的话,认真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5.学完课文,你对课文中的阿姨和母亲想说些什么吗?6.全班沟通: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事?你是怎么做的?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课后拓展。

1.以“将心比心”为题,写一写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事情。

2.创设情境,补充对话。

①在拥挤的公交车上,一位小伴侣给抱着孩子的阿姨让座。

②在人来人往的超市里帮素不相识的老奶奶找她所需要买的东西。

③大街上,关心一位残疾的叔叔捡他掉在地上的东西。

四班级语文下册《将心比心》教学设计篇2一、学习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 培育独立阅读力量。

二、学习预备:字词卡片三、学习时间:一课时四、学习过程:(一)揭示课题: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

《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将心比心》的教学设计1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1、讲故事(公益广告):《妈妈,洗脚》2、你想说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今日的课文,也讲解并描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看老师写──(板书:将心比心)2、自由读文三分钟,读完后告知老师和同学你知道了什么?(先让学生自由练读难读的地点,然后随机重点引导:故事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经验了这两件事的“我”,心里有什么感受?)三、感悟课文,品尝语言假如你亲身经验着这两件事,你的心里也会感到暖暖的对吗?事情的哪些地方暖和了你的心?请在这些地方做上记号。

1、第一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暖和的感觉?⑴句子:“有一次她去商店……松手”。

(品词:沉重、始终)⑵句子:“阿姨对老奶奶说的话。

”2、其次件事:哪些地方让你有了暖和的感觉?⑴“一天……涌到嘴边的话”:①假如你遇到了这样被扎了两针的状况,你会怎么样?②感悟“安静”中的母亲当时心里怎么想?⑵“只见……果真胜利了”:①领悟“没关系,再来一次”这句话的不简洁。

②引读。

③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⑶“母亲拉着……这段最终”:①感悟其次次的“安静”。

②现在我的心情是暖和的是华蜜的,一起先我的心情就这样吗?配乐练笔:原来想指责护士的我,因为母亲的话语,而感到暖和和华蜜。

我最终明白了:……四、眷注文本,升华情感1、过渡:这一撇一捺,“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生活中,我们用理解、宽容与关爱对待一个个生疏人的事例比比皆是。

一段静默地祝愿,一句轻轻的问候,一次紧紧地依偎,一声深深的劝慰。

都是“将心比心”的表现,所以文中的阿姨和母亲这样想:(朗读品情)⑴阿姨对奶奶的话。

(“我的妈妈和您的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⑵妈妈对护士的话。

(“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高校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

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激励。

”)2、再读激情:我们应当这样想着:是啊,假如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敬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操作步骤:
1、讲故事: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因生活所迫,肩负起了照顾婆婆和孩子的重任。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地做事,打理家里的一切,虽然艰辛,但她无怨。她每天晚上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的婆婆端洗脚水,帮婆婆洗脚,这俨然已成为一道温馨而又特殊的风景。
有一天,这位母亲为婆婆洗完脚回房间时看到自己的儿子晃晃悠悠地端来一盆水,她感到很非常惊讶。这时,她的孩子用稚嫩的声音认真地说:"妈妈,洗脚。"看着如此贴心、懂事的孩子,母亲的心里暖烘烘的,感动地泪流满面。多懂事的孩子呀,原来她为婆婆洗脚的这一幕,已深烙孩子心中课文讲了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两件事讲给同桌听。
2、点名学生复述故事(奶奶跟我讲了一位阿姨帮助她推门的事;母亲打针,实习护士扎了几针才扎准,母亲没有责备护士。)
3、师板书(帮助奶奶推门理解护士过失)
4、我经历了这两件事,心里有什么感受?你能用文中的词来形容吗?(温暖)
2、我们一起来好好读一读这句话。
3、你能仿照文中这句话来说一说吗?
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对___________,对____________,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鼓励。
4、同学们,在生活中,需要我们将心比心的事有很多很多,如果你遇到了这些事,你会怎么做——
5)一位普通的母亲,她为什么能做出如此不简单的举动,说出如此不简单的话呢?
D 、母亲用另一只手拉着我,平静地对护士说:“这是我的女儿,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医科大学读书,她也将面对自己的第一个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针的时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
1)透过母亲“轻轻的眼神”和“轻轻的话语”,可见母亲将心比心,把那位护士当作了自己的孩子,在鼓励她支持她,同时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在工作中也能得到患者的支持和鼓励)
2)面对一个素不相识的人,这位阿姨为什么要这么做?
B、阿姨轻轻地说:“我的妈妈和您年龄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这种时候,也有人为她开门。”
1)师:阿姨是把奶奶当作了自己的妈妈,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去帮助奶奶。这就叫“将心比心”
2)谁来读一读阿姨的话。(轻轻地)评价:谁能读得更轻,更让人温暖?我听了你读的话我心里也觉得很温暖,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来读一读。
2)谁能来读出母亲的心声?
3)听了母亲的话,我的心里充满了温暖和幸福。从这个小故事中, 你又读懂了什么?(要得到别人的宽容和鼓励,就要自己先去宽容和鼓励别人。)
第四板块:扩展,升华情感
目标:通过移情体会,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教学流程:
1、过渡:是啊,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第三板块:感悟课文,品味语言
目 标:通过重点句子的品味、体会、朗读,明白将心比心的含义。
操作步骤:
1、文中哪些词句温暖了你的心?把它们找出来读一读。为什么会让你感动?
2、反馈:
A、有一次她去商店,走在她前面的一位阿姨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她跟上来才松开手。
1)你为什么觉得温暖?(注意这些词“沉重、一直”,可以看出阿姨很善良)(她帮助的是她的亲人或朋友吗?)
3)从这个小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要想获得别人的帮助,首先要自己先去关心帮助别人)
C、过渡:文中第二个小故事中哪些地方温暖感动了你?
只见母亲轻轻地对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1)如果你被护士扎针的时候被扎了几次都没扎进血管里,鼓起青包,你可能会怎么样?怎样做?
2)但母亲却是带着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的。(鼓励、宽容)请你读一读母亲对护士的鼓励。
3)引读:
当年轻护士为母亲扎了两针却没扎进血管时,母亲鼓励她——
当母亲的手被扎得鼓起青包时,母亲仍然鼓励她——
当注视着护士额头上密密的汗珠,母亲分明已经察觉到年轻护士是个新手,有可能面临第三次的失败,她同样鼓励着——
4)让人多么温暖的话!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母亲对年轻的护士进行责怪甚至辱骂,可能会产生什么后果?
课题: 将心比心 (1 课时)
备课设计
备 注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生活中只有将心比心,才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与人相处应将心比心。
教学流程:
第一板块: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目标:通过听故事,议故事,使学生初步感悟“将心比心”的意思,顺利进入课文的学习。
2、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些什么?
3、是啊,孩子受妈妈的感染,将心比心,也学会了孝顺自己的妈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将心比心》也讲述了两个感人的故事。(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将心比心这是一个成语,谁知道这个它的意思?(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形容做事替别人设想。)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目 标: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放手让学生先进行自读自悟,理出“我”所经历的两件事。
1)你坐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上车,你会
2)你的朋友弄坏了你心爱的玩具,你会怎么想?怎么说?
3)爸爸妈妈周末让你上兴趣班,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4)有一次,你嘲笑你的同学成绩考得差,学了这篇课文你现在怎么想?如果是现在你又会对他怎么说?
5、(板画出心,三十秒钟沉浸)课文学完了,我们的心中一定不会是空荡荡的。这就是我们每位同学的一颗滚烫的心,为了勉励自己,应该在自己心中装入一个份量最重的词,你会装入什么词?
6、学生回答,逐一板书。(帮助、关心、宽容、理解、信任、鼓励、支持、尊重……)
7、结课:孩子们,让我们彼此接纳、将心比心,享受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