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合集下载

2020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学》章节讲义:化痰止咳平喘药

2020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学》章节讲义:化痰止咳平喘药

2020初级中药士考试《中药学》章节讲义中药学——第十六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一、性能特点:辛、苦或甘味,主入肺经,辛能宣通肺气,苦能燥湿化痰、降泄肺气,甘能润燥。

二、功效:宣降肺气、化痰止咳、降气平喘等。

三、适应范围:化痰药主要适用于各种痰证,或痰饮喘息,或因痰所致的瘿瘤瘰疬、阴疽流注、癫痫惊厥、肢体麻木等;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各种咳嗽和喘息。

四、注意事项刺激性较强的化痰药,不宜用于咳嗽兼有出血倾向者,以免加重出血。

根据痰之成因以审因论治。

如“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津液不归正化而聚湿生痰,故常配健脾燥湿之品,以标本兼顾;又因痰易阻气机,“气滞则痰凝,气行则痰消”,故常配理气药,以加强化痰之功。

五、分类及功能主治1.温化寒痰药—燥湿化痰,温肺祛寒—寒痰、湿痰证。

2.清化热痰药—清化热痰之功,兼能润燥化痰,软坚散结—热痰、燥痰证。

3.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咳嗽、喘息。

细目二温化寒痰药降气:半夏、白前祛风痰:天南星、白附子半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应用1.湿痰、寒痰证。

2.多种呕吐。

3.心下痞,结胸,梅核气。

4.瘿瘤,痰核,痈疽肿毒等。

用法用量:姜半夏—降逆止呕,法半夏—燥湿且温性较强,半夏曲—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清化热痰。

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白前功效:降气化痰止咳。

应用:痰多、咳喘。

天南星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

外用消肿散结。

应用1.湿痰、寒痰证。

2.风痰证。

3.痈疽肿痛,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9g,多制用;外用适量。

本品燥烈有毒,阴虚燥咳者及孕妇忌用。

白附子功效: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应用1.中风痰壅,口眼斜,惊风癫痫,破伤风。

2.痰厥头痛、眩晕。

3.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3~6g;研末服,一般宜炮制后用。

外用生品适量,捣烂、熬膏或研末以酒调敷患处。

孕妇慎用。

生品内服宜慎。

小结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外用消肿止痛。

白前:降气化痰止咳。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试卷2-1(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具有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之功的药物是(分数:2.00)A.苏子B.马兜铃√C.瓜蒌D.旋覆花解析:解析:备选药物中有清肺之功的是马兜铃、瓜蒌,但瓜蒌无止咳平喘之功,而马兜铃性寒质轻,主人肺经,味苦泄降,善清肺热,降肺气,又能化痰止咳平喘。

故正确答案是B。

2.桑白皮最宜用于(分数:2.00)A.水肿兼恶寒发热,汗出B.全身水肿兼咳嗽√C.脾虚水肿见便溏D.肾虚水肿下身肿著解析:解析:桑白皮味甘寒性降,主人肺经,能泄降肺中水气饮邪,利水消肿,又可平喘止咳,故宜用于全身水肿兼喘咳者。

故答案应选B。

3.治疗痰涎壅胜、喘咳不得平卧之证的首选药物为(分数:2.00)A.葶苈子√B.苏子C.白芥子D.桑白皮解析:解析:桑白皮与葶苈子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及肺中水气,痰饮咳嗽,但葶苈子力峻,重在泄肺中水气、痰涎,对邪胜喘满不得卧者尤宜,故其为首选。

4.具有敛肺定喘化痰之功的药物为(分数:2.00)A.葶苈子B.苏子C.白果√D.桑白皮解析:解析:白果性涩而收,能敛肺定喘,且兼有一定化痰之功,具有敛肺定喘化痰之功。

故答案应选C。

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半夏与天南星的共同点(分数:2.00)A.均能祛风解痉√B.均为天南星科植物的块茎C.均能燥湿化痰D.均能消肿止痛解析:解析:半夏、天南星药性辛温有毒,均为燥湿化痰要药,善治湿痰、寒痰。

然半夏主人脾、肺,重在治脏腑湿痰,且能止呕。

天南星则走经络,偏于祛风痰而能解痉止厥,善治风痰证,而半夏无祛风解痉之功。

故正确答案应选A。

6.被誉为“舟楫之剂”,能载药上行之品为(分数:2.00)A.柴胡B.升麻C.桔梗√D.前胡解析:解析:桔梗性散上行,能载诸药上行,《珍珠囊药性赋》云其“为诸药之舟楫”。

故正确答案应选C。

7.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的药物为(分数:2.00)A.半夏B.天南星C.禹白附D.白芥子√解析:解析:白芥子能散肺寒,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水饮。

中药知识_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1)

中药知识_第一部分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1)

第一部分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最佳选择题1、瓦楞子不具有的功效是A、消痰B、软坚散结C、定惊D、制酸止痛E、化瘀2、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清心定惊的药物是A、天竺黄B、川贝母C、竹茹D、瓜蒌E、桔梗3、昆布与海藻均有的功效是A、消痰软坚、清心定惊B、消痰软坚,利水消肿C、消痰软坚,清热安胎D、消痰软坚,制酸止痛E、消痰软坚,回阳救逆4、前胡除降气祛痰外,还有的功效是A、除烦止呕B、利水消肿C、凉血止血D、宣散风热E、清热安胎5、川贝母与浙贝母均有的功效是A、清肺化痰、开郁散结B、清热化痰,制酸止痛C、清热化痰,清心定惊D、清热化痰,利尿通淋E、清热化痰,润肠通便6、瓜蒌不具有的功效是A、清肺润肺化痰B、消肿散结C、利气宽胸D、降逆止呕E、润肠通便7、能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药物是C、旋覆花D、半夏E、桔梗8、天南星与白附子均有的功效是A、宽胸利气B、降逆止呕C、润肠通便D、袪风止痉E、制酸止痛9、白前与前胡均有的功效是A、清热利尿B、宣散风热C、降气化痰D、润肺止咳E、化痰软坚10、治疗中风痰壅,口眼(口呙)斜,破伤风宜选A、昆布B、白前C、浙贝D、白附子E、竹茹11、善治皮里膜外及经络之痰的药物是A、芥子B、前胡C、白前D、白附子E、瓜蒌12、指出下列不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A、咳嗽B、喘息C、痰多D、腹泻E、痰所致的瘰疬瘿瘤13、属于海浮石的功效是A、软坚散结B、清热利尿C、燥湿化痰D、降逆止呕E、消痞散结14、具有清热滑痰功效的药物是A、天竺黄B、昆布C、海藻D、竹沥E、前胡15、不宜与甘草同用的是A、旋覆花B、海藻C、杏仁D、竹茹E、枇杷叶16、既燥湿化痰,又祛风止痉的药是A、天南星B、牛黄C、橘红D、半夏E、蝉蜕17、旋覆花的功效是A、消痰行水,祛风止痉B、消痰行水,利气宽胸C、消痰行水,除烦止呕D、消痰行水,降气止呕E、消痰行水,消痞散结18、既能平喘止咳,又能解痉、定痛的药物是A、胖大海B、枇杷叶C、马兜铃D、紫苏子E、洋金花19、胖大海的功效是A、止咳平喘,润肠通便B、敛肺平喘,止带缩尿C、清宣肺气,清肠通便D、润肺止咳,杀虫灭虱E、泻肺平喘,利水消肿20、能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药物是A、紫菀B、天竺黄D、枇杷叶E、款冬花21、紫菀与款冬花均有的功效是A、清肺化痰,润肠通便B、消痰行水,降逆止呕C、纳气平喘,固精止带D、润肺下气,化痰止咳E、泻肺平喘,利水消肿22、桑白皮与葶苈子均有的功效是A、泻肺平喘,化瘀消瘿B、清热化痰,息风止痉C、泻肺平喘,利水消肿D、软坚散结,利尿通淋E、清肺化痰,清肠疗痔23、百部的功效是A、润肺止咳,消痰行水B、润肺止咳,杀虫灭虱C、润肺止咳,宽胸散结D、润肺止咳,清心定惊E、润肺止咳,降气祛痰24、清肺胃之热的药是A、白果B、枇杷叶C、马兜铃D、葶苈子E、以上均不是25、能收涩止带的药物为A、枇杷叶B、麻黄C、紫苏D、白果E、款冬花26、杏仁除止咳平喘外,还能A、降逆止呕B、润肠通便C、利水消肿D、燥湿化痰E、祛风止痉27、适宜治疗百日咳的药物为B、百部C、胖大海D、马兜铃E、以上均不是二、配伍选择题1、A.消痰下气,平肝镇惊B.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C.清热化痰,软坚散结D.敛肺平喘,止带缩尿E.清热化痰,清心定惊<1> 、海蛤壳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 、礞石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3> 、白果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4> 、马兜铃具有的功效是A B C D E2、A.瓜萎B.昆布C.前胡D.百部E.枇杷叶<5> 、可以治疗外感风热兼见咳喘痰稠的药物是A B C D E<6> 、可以治疗蛲虫病,头虱、体虱的药物是A B C D E<7> 、可以治疗胃热烦渴、呕哕的药物是A B C D E<8> 、可以治疗瘰疬,瘿瘤的药物是A B C D E3、A.天竺黄B.白附子C.海浮石D.瓦楞子E.黄药子<9> 、治疗肺热咳喘,瘰疬结核,宜选用的药物是A B C D E<10> 、治疗痰热惊痫,中风痰壅,宜选用的药物是A B C D E4、A.降逆止呕B.润肠通便C.利水消肿D.燥湿化痰E.祛风止痉<11> 、昆布除具有消痰软坚外,还有A B C D E<12> 、紫苏子除具有降气化痰外,还有A B C D E5、A.痰壅咳喘及肠燥便秘B.肺热咳喘,肺虚久咳及肺痈C.咳嗽痰多及咳吐脓血D.劳嗽,百日咳及蛲虫病E.肺热咳嗽,胃热呕吐<13> 、桔梗主治A B C D E<14> 、川贝母主治A B C D E6、A.利水消肿B.降逆止呕C.润肠通便D.清肠疗痔E.利咽排脓<15> 、紫苏子除止咳平喘外,还有的功效是A B C D E<16> 、桑白皮除泻肺平喘外,还有的功效是A B C D E<17> 、葶苈子除泻肺平喘外,还有的功效是A B C D E<18> 、马兜铃除止咳平喘外,还有的功效是A B C D E7、A.紫菀B.海藻C.枇杷叶D.竹茹E.胖大海<19> 、善治外感咳嗽,痰中带血的药物是A B C D E<20> 、善治痰热咳嗽,燥热便秘的药物是A B C D E8、A.燥热便秘B.痰热咳嗽C.痔疮肿痛D.尿频遗尿E.胃热烦渴<21> 、白果的主治病证有A B C D E<22> 、马兜铃的主治病证有A B C D E9、A.痰壅咳喘及肠燥便秘B.肺热咳喘,肺虚久咳及肺痈C.咳嗽痰多及咳吐脓血D.百日咳及蛲虫病E.肺热咳嗽,胃热呕吐<23> 、苏子主治A B C D E<24> 、百部主治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女,30岁。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精选文档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精选文档

半夏
抗肿瘤作用:半夏多糖组分 具有使多形核白细胞活化作 用和抗肿瘤作用;同时半夏 新鲜鳞茎中含有外源性凝集 素,可凝集多种癌细胞。
医学课件 23
半夏
抗生育抗早孕:半夏蛋白可结合 在子宫内膜腺管的上皮细胞膜上, 改变了细胞膜功能,可抑制卵巢 黄体孕酮的分泌,使血浆孕酮水 平明显下降,子宫内膜变薄使蜕 膜反应消失,使胚胎失去蜕膜支 持而流产。
镇咳祛痰平喘 抑菌作用
对胃肠道作用
对心血管作用
医学课件
30
川贝母
镇咳祛痰平喘:川贝母浸膏小鼠灌胃, 对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无明显镇咳作用, 但可使小鼠呼吸道酚红分泌量增加,有 明显祛痰作用。贝母总生物碱对组胺所 致豚鼠离体平滑肌痉挛有明显松弛作用。 对乙酰胆碱和组胺引喘的豚鼠有显著平 喘效果。
医学课件 31
16
半夏
医学课件
17
主要成分
半夏块茎含挥发油,β-谷甾醇、 胆碱、胡萝卜苷、葡萄糖醛酸苷、 黑尿酸、甲硫氨酸、左旋麻黄碱、 胡芦巴碱、天门冬氨酸、 β-氨基 丁酸和γ-氨基丁酸等多种氨基酸 及少量脂肪、多糖、淀粉、蛋白 质等。
医学课件 18
半夏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镇咳作用 对消化系统影响 抗生育抗早孕 抗硅沉着病
第十六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凡以祛痰,缓解或制止咳嗽、喘息为主 要作用的药物 化痰止咳平喘药
医学课件 1
中医对痰证的认识
广义痰 停积于脏腑经络之 间各种各样的痰证。
狭义痰
指呼吸道咳出的痰
医学课件
2
化痰止咳平喘的药理作用 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祛痰作用
止咳作用
医学课件
平喘作用
3
祛痰作用
许多的化痰止咳平喘药的煎 剂或流浸膏均有祛痰作用, 都可增加呼吸道的分泌量。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ppt课件
ppt课件 26
白附子
来源: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独角莲的 块茎。
ppt课件
27
白附子
其性上行,善祛头面风痰,治头面风瘫要 药
ppt课件
28
白附子
性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 燥温化痰, 祛风止痉, 解毒散结。
ppt课件
29
白附子
主治: 1. 痛及偏头痛等。本品既能够燥湿化痰,又 有祛风止痉的作用。治风痰壅盛,抽搐或
ppt课件 22
天南星
主治: 1.湿痰、寒痰证(顽痰证)。本品功能燥湿化 痰,温燥之性胜于半夏。常与陈皮、半夏、茯芩、 枳实等药配伍,以治痰湿壅滞所致的咳痰多稀薄、 苔腻胸闷等证,如导痰汤;如属肺热咳嗽,咯痰 黄稠,亦可配伍黄芩、瓜蒌等清热化痰之品。 2.风痰眩晕、中风。本品有祛风止痉之效,又 能燥湿化痰,尤善除经络风痰,半夏、白附子- 青州白丸子;中风,用生川乌、生附子、木香为 散,生姜煎汤送下-三生饮。
ppt课件
25
半夏、天南星
两药均辛温有毒,燥湿化痰,均为治湿痰、寒痰 要药。外用均能消肿止痛、用治痈疽肿痛、瘰疬、 毒蛇咬伤。 半夏:主归脾胃,善除脾胃湿痰,还能降逆止呕, 为止呕要药。并能消痞散结,治胸脘痞闷,梅核 气等证。 天南星:主归肝经,温燥之性强于半夏,善治顽 痰。又善走经络祛风痰而止痉。故又为祛风痰要 药。常用于半身不遂、破伤风等。
ppt课件 14
半 夏
2.胃气上逆,恶心呕吐。 本品既能燥湿以化痰,又能降逆以和胃。为止呕 之要药。长于治疗寒饮呕吐,常与生姜同用,如 小半夏汤。 本品又可用于多种病证的呕吐,若胃虚不纳,反 胃呕吐者,配补气和中的人参、白蜜-大半夏汤; 治胃如大半夏汤以之配人参、白蜜,治胃虚呕吐; 如半夏厚朴汤。治胃热呕吐,与清热降逆的黄连、 竹茹、橘皮-黄连橘皮竹茹半夏汤。治妊娠呕吐, 人参、干姜-干姜人参半夏汤,或配伍苏梗、砂 仁理气安胎。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半夏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主治:用于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外治痈肿痰核。

二陈汤: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天南星性味:苦、辛,温;有毒。

归经:归肺、肝、脾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用于顽痰咳嗽,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癫痫,惊风,破伤风。

生用外治痈肿,蛇虫咬伤。

禹白附性味:味辛、甘,性温。

有毒。

归经:归胃、肝经。

功效:中药禹白附有祛风痰,止痉,止痛,解毒散结。

白芥子性味归经:辛,温。

归肺经。

功效: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皂荚性味归经:辛,温。

有小毒。

归肺、大肠经。

功效:祛痰止咳,通窍开闭。

主治:用于咳喘胸闷,中风口噤,癫痫、喉痹。

旋覆花性味:味苦、辛、咸,性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具有降气,消痰,行水,止呕。

主治:用于风寒咳嗽,痰饮蓄结,胸膈痞闷,喘咳痰多,呕吐噫气,心下痞硬。

白前性味:味辛、苦,性微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消痰,止咳。

主治:用于肺气壅实,咳嗽痰多,胸满喘急。

(二)清化热痰药桔梗性味归经:性平,味苦、辛。

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

主治:治疗咳嗽痰多、胸膈满闷、咽痛音哑、肺疽吐脓前胡性味:味苦、辛,性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效:降气化痰,散风清热。

主治:用于痰热喘满,咯痰黄稠,风热咳嗽痰多。

【外感风热,降气化痰】川贝母归经:归肺、心经。

性味:苦、甘,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适合阴虚肺热燥咳】浙贝母性味归经:性寒,味苦。

归肺经、心经。

功效: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属化痰止咳平喘药下分类的清化热痰药。

主治:用治风热咳嗽、肺痈喉痹、瘰疬、疮疡肿毒等。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一)_真题-无答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一)_真题-无答案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部分)-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总分38,考试时间90分钟)一、最佳选择题1.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白附子解毒散结B.半夏降逆止呕C.白芥子祛风止痉D.昆布消痰软坚,利水E.川贝母润肺止咳2.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川贝母治瘰疬,疮痈,乳痈,肺痈B.半夏治肠燥便秘C.枇杷叶治胃热烦渴、呕哕D.马兜铃治肺虚有热咳喘或痰中带血E.葶苈子治浮肿尿少,小便不利3. 新咳久咳皆可应用的药为A.百部B.紫菀C.款冬花D.杏仁E.以上均是4.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治梅核气、结胸证多用半夏B.天南星温燥有毒,阴虚燥咳忌用,孕妇慎用C.瓜蒌善利气宽胸以开痹,为治胸痹之要药D.白附子治毒蛇咬伤,瘰疬痰核E.天南星治胃气上逆,恶心呕吐5.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半夏治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B.天南星治风痰所致的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破伤风C.桔梗治咳嗽痰多,咯痰不爽,咽痛音哑D.昆布治痰涎壅肺,喘咳痰多E.竹沥治中风痰迷,痰热惊痫6. 安神药主要适应证为A.心悸B.癫狂C.惊风D.以上均是E.A+B7. 治麻疹初起兼表证之咳嗽,下面哪是正确的A.燥湿止咳B.收敛止咳C.温肺止咳D.润肺止咳E.以上均不对8.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竹茹外敷能刺激皮肤,引起发泡,故皮肤过敏者应慎用B.桔梗其性升散,呕吐、眩晕等气机上逆之证及阴虚久咳、咯血者不宜应用C.瓜蒌寒凉滑润,脾虚便溏及寒痰、湿痰者忌服D.桔梗用量过大易致恶心,故用量不宜过大E.葶苈子包煎9.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白芥子通络止痛B.瓜蒌清肺润燥化痰C.川贝母清热散结D.前胡宣散风热E.旋覆花清肠疗痔10.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海藻治脚气浮肿,水肿,小便不利B.马兜铃治痔疮肿痛、出血,肺虚有热咳喘宜炙用C.紫菀治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肺虚久咳痰中带血D.葶苈子治痰涎壅盛,咳嗽喘促E.苏子治蛲虫病,头虱、体虱11.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川贝母清心定惊B.白附子燥湿化痰C.白芥子温肺祛痰D.浙贝母清热散结E.桔梗开宣肺气,祛痰,排脓12. 能收涩止带的药物为A.枇杷叶B.麻黄C.紫苏D.白果E.款冬花13.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白芥子治寒痰咳喘,悬饮胁痛B.前胡治痈疽肿痛,痰核C.旋覆花治痰涎壅肺,喘咳痰多;痰饮蓄结,胸膈痞闷D.竹茹治痰火内扰,心烦失眠E.竹沥治肺热痰壅咳喘14.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旋覆花治噫气,呕吐B.瓜蒌治胸痹,结胸C.川贝母治肺热咳喘,外感咳嗽D.浙贝母治瘰疬,疮痈,乳痈,肺痈E.苏子治脚气浮肿,水肿,小便不利15. 治疗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破伤风宜选A.昆布B.白前C.浙贝D.白附子E.竹茹16.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桔梗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B.白前治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C.白附子治风痰壅盛、口眼歪斜,破伤风,偏头痛D.桑白皮治浮肿尿少,小便不利E.白芥子治痰阻经络肢体关节疼痛,阴疽流注17.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白附子善治风痰B.天南星善治顽痰C.白芥子善治寒痰D.瓜蒌善治燥痰E.昆布善治湿痰18. 关于半夏指出下列错误A.阴虚燥咳忌用B.热痰多用C.治湿痰要药D.外用消肿散结E.治结胸症多用19. 治百日咳的要药为A.苏子B.百部C.胖大海D.马兜铃E.以上均不是20.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瓜蒌利气宽胸B.半夏燥湿化痰C.海藻温肺祛痰D.白附子祛风止痉E.白前祛痰,降气止咳21.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瓜蒌治肺热咳嗽、痰稠不易咯出B.半夏重在燥湿、化痰,善治湿痰、寒痰C.竹茹治胸痹,结胸D.前胡治外感风热兼见咳嗽E.白前治肺气壅实,咳喘气逆、痰多证22.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半夏消痞散结B.天南星祛风止痉C.白芥子利气散结D.瓜蒌燥湿化痰E.瓜蒌润肠通便23.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旋覆花消痰行水,降气止呕B.川贝母清热化痰C.竹茹清化痰热,除烦止呕D.竹沥清热滑痰E.天竺黄下气消痰,平肝镇惊24.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马兜铃治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疗痔B.白介子治肺热咳嗽、咳痰黄稠C.前胡治肺气不降喘咳痰稠D.昆布治瘰疬,瘿瘤E.海藻治瘰疬,瘿瘤25. 指出下列哪项为化痰止咳平喘药的性能特点A.辛开苦降B.多入肺经C.温以散寒D.凉可清热E.以上均是26. 清肺胃之热的药有A.白果B.枇杷叶C.马兜铃D.葶苈子E.以上均不是27. 指出下列错误的是A.瓜蒌治肠燥便秘B.川贝母治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C.竹茹治胃热呕吐D.浙贝母治肺热咳喘,外感咳嗽E.葶苈子治久咳嗽,百日咳,肺痨咳嗽28. 指出下列不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适应范围A.咳嗽B.喘息C.痰多D.腹泻E.痰所致的瘿瘤瘰疬二、配伍选择题A.治湿痰要药B.治肺胃气逆要药C.治胸痹要药D.治风痰及破伤风要药E.治肺痨咳嗽及百日咳要药1. 瓜蒌2. 半夏3. 百部4. 旋覆花A.润燥化痰B.清热化痰C.清热滑痰D.降气祛痰E.燥湿化痰5. 前胡6. 竹沥7. 浙贝8. 瓜蒌A.泻肺平喘B.宣肺平喘C.敛肺平喘D.清肺平喘E.止咳平喘9. 石膏10. 麻黄11. 杏仁12. 白果A.温肺止咳B.润肺止咳C.清肺止咳D.宣肺止咳E.化痰止咳13. 川贝14. 牛蒡子15. 紫菀16. 生姜A.半夏B.天南星C.白芥子D.桔梗E.瓜蒌17. 治疗胸脘痞闷,梅核气,瘿瘤痰核,痈疽肿毒宜用18. 治疗胸痹,结胸宜选19. 治疗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20. 治疗风痰所致的眩晕,中风口眼歪斜,癫痫,破伤风。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学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三章化痰止咳平喘药(一)温化寒痰药1、半夏、旋覆花半夏找塘泥藕,削皮三节,外总统。

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为治湿痰、寒痰、呕吐之要药脏腑之湿痰+陈皮性温,有毒,反乌头旋覆花—降气化痰,降逆止呕性温,气逆呕恶,喘息+赭石2、天南星、禹白附南星与白附,澡堂去洁净同睹三姐夫,三姐总外行天南星—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消肿散结性温,有毒顽痰阻肺,咳喘胸闷+半夏治风痰眩晕,中风及眼 斜禹白附—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止痛,解毒散结3、白前、前胡前前讲坛胡风热白前—降气化痰多辛苦,少辛散,不燥热,专入肺前胡—降气化痰,疏散风热辛散苦泻,微寒清凉注:前胡属清化热痰药4、皂荚、白芥子、猫爪草灶家去玩痰桶,窍开闭,去蜂,杀虫皂荚—祛顽痰,通窍开鼻,祛风杀虫白芥子闻飞毯,立即上街铜锣敲白芥子—温肺化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猫爪画檀扇,姐姐肚笑肿猫爪草—化痰散结诶,解毒消肿(二)清化热痰药1、川贝母、浙贝母、瓜蒌贝母瓜蒌清热痰穿背任课八中这被爸用瓜-宽胸蒌-篓-靶场川贝母—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消肿性微寒,清润之品肺燥咳嗽,肺虚久咳,劳嗽+知母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消痈瓜蒌—清热化痰,宽胸散结,润肠通便2、竹茹、竹沥、天竺黄三竹清热痰竹茹竹-清热化痰茹-吃饭只藕竹茹—清热化痰,除烦止呕性微寒,凉血止血善治肺胃胆经之热竹沥竹-清热豁痰沥-定立窍竹沥—清热豁痰,定惊利窍天竺黄竺-清热化痰黄-清心定天竺黄—清热化痰,清心定惊为治小儿痰热惊风之要药3、马兜铃、胖大海、罗汉果马兜铃、胖大海,清肺化痰马兜铃马-清肺化痰兜-止咳平喘铃-清场小纸马兜铃—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肠消痔胖大海胖-清肺化痰大海-淹开音唱胖大海—清肺化痰,利咽开音,润肠通便清宣与润降并举—二向性罗汉大海咳罗汉果—清肺化痰,止咳,利咽,润肠通便注:马兜铃、罗汉果属止咳平喘药4、海蛤壳、海浮石海哥倾肺话,但愿见三姐,浮石林海蛤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海浮石--清肺化痰,软坚散结,利尿通淋5、昆布、海藻昆布海藻对,笑谈软件税昆布—消痰软坚,利水消肿海藻--消痰软坚,利水消肿6、桔梗、黄药子、前胡姐跟选飞去谈燕龙桔梗—宣肺祛痰,利咽,消脓黄药师贪霸小鹰死黄药子—化痰散结,消瘿,清热解毒为治瘿瘤要药,有毒,肝病患者忌服7、瓦楞子、礞石瓦楞小坛软煎鱼,爸直酸直痛瓦楞子—消痰软坚,化瘀散结,制酸止痛梦石坠潭下,气瓶杆震惊礞石—坠痰下气,平肝镇惊(三)止咳平喘药1、桑白皮、葶苈子、苦杏仁、紫苏子桑皮亭里写,飞船里睡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葶苈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苦杏仁—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宣肺,有小毒,宜于咳喘兼便秘紫苏子—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善治痰壅咳喘2、百部、紫菀、款冬花百部紫菀款冬花,润肺止咳百部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 夏《本经》
1. 燥湿化痰:
(1)湿痰:----治湿痰之要药—二陈汤(治痰祖方) (2)寒痰:----配干姜、砂仁以温中祛痰; (3)热痰:配黄芩、知母、瓜蒌等清化热痰药。 (4)风痰(无形痰)—半夏白术天麻汤(二陈汤+术,麻)
2. 降逆止呕:
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止呕药 (1)寒饮呕吐: (痰饮呕吐偏寒者)---小半夏汤( (2)胃虚呕吐:---大半夏汤(半夏.人参.白蜜) (3)胃热呕吐:配黄连、竹茹等清胃之品。 (4)妊娠呕吐:配苏梗、砂仁、竹茹等。
十枣汤重在水饮停蓄胸腹。 2. 散结消肿(通络止痛):
(1)肢体关节疼痛,麻木(痰滞经络)--白芥子散 (2)阻疽流注--阳和汤(鹿胶.桂.姜.熟地.麻黄.甘草)
旋复花《本经》
1.降气行水化痰
(1)痰涎壅肺、咳喘痰多 寒者兼有表证配姜、夏、细辛— 金沸草散; 热者配瓜蒌, 前胡, 桔梗, 桑皮, 大黄—旋复花汤; 顽痰胶结者配配浮海石、海蛤壳、半夏等。
3. 消痞散结:有辛散消痞,化痰散结之功。 (1)小结胸症:(痰热互结于心下)----小陷胸汤。 (2)梅核气: ---半夏厚朴汤(夏, 苓,厚朴,苏叶,生姜) (3)瘿瘤痰核: 配昆布、海藻、浙贝母等 (4)痈疽发背及乳疮: 研末 《别录》有半夏坠胎之记载,但《金匮》 之干姜人参半夏丸早已用治妊娠呕吐而并不碍胎 陈修园说:“半夏得人参不惟不碍胎,且 能固胎”后世又经常用《金匮》小半夏汤治疗妊 娠呕吐。实践证明,半夏用于妊娠,无毒副作用, 故不应为妊娠禁忌药 清半夏, 长于化痰; 姜半夏, 长于止呕; 法半 夏, 长于燥湿和胃; 半夏曲, 善助消化而化痰散结 半夏的作用为 : 化 降 散; 半夏的主治为 : 痰 呕 气:(气结.气滞等)
无形的:指有痰饮的常见症状:如头目眩晕、 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 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它实质性的痰 饮,但这类病症按痰饮的治疗方法治疗, 可以取得同样的疗效。
4. 配伍方法:
(1)根据痰与咳喘的关系,两种药物要 互相应用(要辨清 咳、痰、喘何症 为主)
(2)根据致病原因和证型作适当配伍 (3)根据痰的性质不同选相应化痰止咳
3.止痛----偏正头痛(寒湿、风痰所致) 本品辛热升散,性能上行,入阳明经走头
面部,逐寒湿、祛风痰,治寒湿、风痰所致的头 痛、偏头痛。 4.解毒散结---蛇咬伤及瘰疠痰核,有解毒散结之功 (1)治蛇伤,单用外敷,也可配其它解毒药外敷内服 (2)瘰疠痰核:用本品捣敷,或鲜品 制成注射液
白芥子《新修本草》
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也是致病 的根本所在,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 若脾脏有病或脾气本虚,运化无力,使水湿 不利停聚而为痰饮。所以在治痰时,要注意 配健脾药。
《景岳全书》:“见痰休治痰”“善治者, 治其生痰之源”就是这个道理。
2. 化痰药配伍行气药道理:
痰涎滑利,流动不居,随气升降,故汪 昂在《医方集解》中说“在肺则咳,在胃则 呕,在头则眩、在心则惊、在背则冷、在胁 则胀,其变不可甚穷也”。痰随气的升降无 处不到、痰聚则气滞,气顺则痰消,故在祛 痰剂中宜灼加理气之品,以调畅气机,气机 通畅,则痰易清,故《证治准绳》中庞安常 说:“善治者,不治痰而治气,气顺则一身 津液亦随之而顺矣。”
痰饮的含义:
广义:是多种水液病的总称,是泛指体内水
液转输不到、停积于体腔、四肢等处的一 类疾病。病因多与脾、肺、肾、三焦有关。
狭义:是水液病的一种,四饮之一(分虚症 和实症)水饮停聚于胃肠、沥沥有声。 (有痰、悬、溢、支饮四饮)
痰饮的形式:
有形的: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听之有声 的痰或饮而言,这类痰饮的区别是:稠者 为痰、稀者为饮。
平喘药; 随兼症配伍相应的药。 常见到的有形痰分五种—见下表。
五痰征象:
证 痰象 特殊表现 选药 兼 症 配 伍
寒 痰
咯吐 清稀 白痰
畏寒肢冷辛温解表药 温里助阳药
热 咳痰 烦热喉痹便结 浙贝 里 热 症 清 热 药
痰 黄稠 发狂
瓜蒌 风热表症 辛凉解表药
湿 痰
痰多 易咯
胸痞纳少呕恶 身重困倦苔厚 腻脉濡滑
半夏 白附子
湿困脾胃 湿阻中焦
健脾燥湿药
燥 痰
粘少 难咯 或带 血丝
口鼻、咽喉、 大便均干燥, 舌干少津
川贝 杏仁 阴虚肺燥 枇杷叶
润燥药
风 痰
喉中 痰鸣
头 仆 舌 麻木倒晕强偏口目不瘫眼眩语歪突四斜然肢、白半南附星夏子
痉症
祛风解痉药
重点配伍:
1. 化痰药配伍健脾药的道理
1. 温肺化痰,利气: (1)寒痰咳喘---三子养亲汤。 能祛皮里膜外或筋骨间的痰结,因其祛痰
之力较强,故有豁痰之功。近治渗出性胸膜炎, 慢性气管炎有消除胸水的作用。
(2)悬饮, 配甘遂、大戟----控涎丹。 表现突然胸背、颈项、腰胯隐痛不可忍,筋
骨牵引灼痛,走易不定或手足冷痹,或头痛不可 忍,或神志昏倦多睡,饮食无味,痰唾粘稠,夜 间喉中痰鸣。控涎丹重在痰涎停在胸膈;
滑 ----半夏白术天麻汤 此外:外用散结消肿,还可治痈肿疮疡
(生用研末调敷患处)
禹白附《中药志》(独角莲的块茎)
1.祛风痰(燥湿化痰)----风痰壅盛、口眼歪斜。 配:南星、半夏、全蝎、僵蚕等熄风止痰药
2.祛风止痉----破伤风:颈强、四肢强直抽搐、角 弓反张、牙关紧闭。配南星.天麻.防风--玉真散
▪ 天南星《本经》
1. 燥湿化痰: ①顽痰:燥烈之性胜过半夏,配半夏、枳实 ②湿痰:配半夏、陈皮、茯苓 ③热痰:配黄芩、瓜萎、胆南星 ④寒痰:配细辛、干姜、半夏、 2. 祛风止痉:善祛经路之风痰 ①风痰阻络、肢体麻木、口眼歪斜---配川乌、白
附子、半夏、防风等。 ②破伤风--玉真散(白附.白芷.南星.天麻.防风.羌活) ③风痰眩晕: 头重如裹、恶心呕吐、苔白、脉懦
(优选)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概述: 1. 定 义:凡具有祛痰或消痰作用的药物, 称化痰药; 凡能缓和或制止咳嗽、喘息的药 物,称止咳平喘药。 2. 作 用:温化寒痰、清化热痰、祛风止痉 软坚散结、止咳平喘等作用 3.适应症: (1)化痰药主要用于痰多咳嗽或痰饮气喘,咯痰 不爽及与痰有关的癫痫, 惊厥, 瘿瘤, 瘰疬, 阴疽, 流注等症。 (2)止咳平喘药主要用于内伤、外感所引起的咳 嗽和喘息以及久咳痨嗽等多种疾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