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及食物链(网)的构建课件(必修3)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3-2单元整合提升课件 教科版

单元整合提升
学法指导——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 与能量传递效率有关的计算
(1) 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 上一个营养级的
同化量×100%。 (2)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至少)的能量规律(设食物链为 A→B→C→D) 已知 D营养级 净增重M 问题 至少需要A营养级多少 最多需要A营养级多少 求解思路 x×(20%)3=M x×(10%)3=M
规范答题——有关生态系统案例
答卷投影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
该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3表示能量流经F
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 ________(用字母表示),E→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
关键3
错因诊断 诊断1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含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 (四
种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诊断2 诊断3 笼统地将细胞呼吸写为“有氧呼吸” 不能准确确认图1中A~E及图2中甲、乙、丙所属营 养环节导致错答 诊断4 不能准确界定能量分流过程而错答
温馨提示
本题图1~图3涵盖了生态类综合题型的经典图示
A营养级
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
N×(20%)3N×(10%)3=y
“最多”“至少”分别与“10%”“20%”有
对应关系
(3)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 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 (或最少)的能 量。其规律如下:
选最短食物链 最少消耗 获得最多 选最大传递效率20% 消费者 生产者 选最长食物链 最多消耗 获得最少 选最小传递效率10%
学法指导——建立自己的错题档案 与能量传递效率有关的计算
(1) 能量传递效率=某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 / 上一个营养级的
同化量×100%。 (2)计算某一生物所获得的最多(至少)的能量规律(设食物链为 A→B→C→D) 已知 D营养级 净增重M 问题 至少需要A营养级多少 最多需要A营养级多少 求解思路 x×(20%)3=M x×(10%)3=M
规范答题——有关生态系统案例
答卷投影
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
该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3表示能量流经F
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分解者是 ________(用字母表示),E→A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
关键3
错因诊断 诊断1 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含两方面:生态系统的成分 (四
种成分)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
诊断2 诊断3 笼统地将细胞呼吸写为“有氧呼吸” 不能准确确认图1中A~E及图2中甲、乙、丙所属营 养环节导致错答 诊断4 不能准确界定能量分流过程而错答
温馨提示
本题图1~图3涵盖了生态类综合题型的经典图示
A营养级
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
N×(20%)3N×(10%)3=y
“最多”“至少”分别与“10%”“20%”有
对应关系
(3)涉及多条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计算时,若根据要求只能选择食 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计算某一生物获得的最多 (或最少)的能 量。其规律如下:
选最短食物链 最少消耗 获得最多 选最大传递效率20% 消费者 生产者 选最长食物链 最多消耗 获得最少 选最小传递效率10%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课件人教必修3第30讲_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要保持大气中CO2浓度在0.03 %左右 :①可以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同化 CO2( 增加温室气体的去路 ) ;②还可以 通过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 ( 核能 、水能等 ) ,改造厂房、燃油工具等减 少 CO2 的排放量 ( 减少温室气体的来源 ) 。
必修3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3)能量的传递(如图所示)
必修3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①途径:能量是以有机物的形式沿着食物链或 食物网这一主渠道而向前传递的。 ②能量的分流:每一营养级的生物获得的能量 的分配情况。 Ⅰ. 被该营养级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消耗一部分, 其中ATP用于生命活动,热能从生物群落中散失到 大气中。对于生物群落而言,热能是群落的能量 输出。 Ⅱ.进入下一营养级生物(最高营养级生物除外)。 Ⅲ. 动植物遗体、枯枝落叶、粪便等被分解者利 用。
必修3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二、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碳循环 1.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 CO2 和碳酸盐 形 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类生物体中 含碳有机物 的形式存在,并通过食物链在 以 CO2 生物群落中传递;碳的循环形式是 。 2.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 光合作用 ;碳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的 是 呼吸作用 、分 主要途径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 化石燃料的燃烧 分解作用 、 解者的 产生 CO2。
4.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来维持的。但是,能量流 动和物质循环有本质上的区别:能量 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 减的,而且是单向的、不循环的,最 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带有全 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物 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 动,不会消失。
必修3第30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第10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必修

[答案] ×
1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 ()
[答案] √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 不会大于20%( )
[答案] × 13.羊吃草时草所含的全部能量均流入羊体内( ) [答案] ×
14.分解者在分解羊粪便时,羊有少部分能量流向了分 解者( )
[答案] × [答案] ×15.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 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 [答案] × 16.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 循环利用的( ) [答案] ×
9.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解析]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 √
10.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解析]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够为生产者提供 矿质元素,而能量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不能为生产者提 供能量,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 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 环具有全球性。
问题思考: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与能量流动、物质循 环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结构,而能量流动与物 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两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食物 链(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的改变直接影响生 态系统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能影响 食物链(网),如果能量流动或物质循环被破坏,则直接影响 食物链(网)的结构复杂程度。
[答案] ×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组成( )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 道,食物链、食物网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
1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 ()
[答案] √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 不会大于20%( )
[答案] × 13.羊吃草时草所含的全部能量均流入羊体内( ) [答案] ×
14.分解者在分解羊粪便时,羊有少部分能量流向了分 解者( )
[答案] × [答案] ×15.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 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 [答案] × 16.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 循环利用的( ) [答案] ×
9.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
[解析] 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导致 全球气候变暖,从而造成温室效应。
[答案] √
10.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解析]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能够为生产者提供 矿质元素,而能量是以有机物形式存在的,不能为生产者提 供能量,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
物质循环中所说的“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般的生态系 统,而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因此物质循 环具有全球性。
问题思考:生态系统的食物链(网)与能量流动、物质循 环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的结构,而能量流动与物 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功能,两者是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食物 链(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它的改变直接影响生 态系统的功能能否正常发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能影响 食物链(网),如果能量流动或物质循环被破坏,则直接影响 食物链(网)的结构复杂程度。
[答案] ×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组成( )
[解析]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 道,食物链、食物网由生产者、消费者组成。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新人教版必修.pptx

第4页/共115页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
第5页/共115页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 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 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 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 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 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 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 “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第27页/共115页
(3)在该食物网中,若每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由上一 营养级的生物平均提供,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当甲 的能量增加 B kJ 时,戊的能量增加________kJ。
(4)若每种生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平均分配 给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当 戊的能量增加 C kJ 时,需要消耗生态系统中甲的能 量________kJ。
答案:B
第14页/共115页
4.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
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
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NP 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 表示生
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单位:102 kJ(m2·a)
第18页/共115页
角度二 依托能量流动模式图,考查能量流动过程中的 相关计算
5.(2015·温州八校联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 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19页/共115页
2.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与去路分析
第5页/共115页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 个角度分析:
①定量不定时(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量的最终去路)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 外);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②定量定时: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在一定 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 a.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 解利用;d.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 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分的能 量将保留到下一年,因此“未利用”是指在有限的时间 “还没来得及被利用的能量”。
第27页/共115页
(3)在该食物网中,若每种生物的能量来源由上一 营养级的生物平均提供,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当甲 的能量增加 B kJ 时,戊的能量增加________kJ。
(4)若每种生物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平均分配 给下一营养级的所有生物,能量传递效率为 10%,当 戊的能量增加 C kJ 时,需要消耗生态系统中甲的能 量________kJ。
答案:B
第14页/共115页
4.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
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
级,⑤为分解者。GP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
NP 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 表示生
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单位:102 kJ(m2·a)
第18页/共115页
角度二 依托能量流动模式图,考查能量流动过程中的 相关计算
5.(2015·温州八校联考)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 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19页/共115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PPT公开课课件: 第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

2. 能量流动概念模型解读 (1)第二营养级能量流动分析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 第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 【公开 课课件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 第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 【公开 课课件 】
4.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1)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__人__工___生___态__系___统,使能量得到__最___有___效__的利用。 (2)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持___续__高___效___地___流向 __对__人___类___最__有___益___的__部。 分
第十一单元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析考情·明确考向
考查内容 等级要求 五年考情
素养体现
复习指导
生态系统 中的物质 循环和能 量流动的 基本规律 及其应用
生命观念:能运用图示等方
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为基本
式表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
图形进行分析与判断,确
环、能量流动的过程及特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核心提炼
1. 能量流动过程的分析 起点
生产者
源头
光能
能量输入
相关生理过程 总能量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等
能量的
传递形式
有机物
传递
传递渠道
食物链和食物网
相关生理过程 能量的散失
形式
细胞呼吸 热能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PPT课件: 第2讲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ppt 【公开 课课件 】
2018年T28;2017
定能量流动的方向、特点
征,形成结构与功能观、物
年T26(4);2016年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5章第23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必修3)

关系(guān xì)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 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第十三页,共47页。
②各营养(yíngyǎng)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yíngyǎng)级利 一部分最终(zuì zhōnɡ)流入分解者。
第2、3节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能量流动和物
第一页,共47页。
一、能量(néngliàng)流动 1.对能量(néngliàng)流动的理解: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输_入__、传递、_____转__化_和(zhuǎnhu
散失的过程。
(2)起点:生产者____固__定__太__阳__能__开始。 (3)总量:生产者__固__定__的__太__阳__能__总__量___。 (4)流动渠道:____食__物__链____和______食__物__网__。
③能量传递(chuándì)效率为 10%~20%(见下图):
第十四页,共47页。
3.生态(shēngtài)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者都是用来说
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情况(qíngkuàng)的,三者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第十五页,共47页。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wújī)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作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
用、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wújī)环境则是通
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实现。
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 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
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第十三页,共47页。
②各营养(yíngyǎng)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不能被下一营养(yíngyǎng)级利 一部分最终(zuì zhōnɡ)流入分解者。
第2、3节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的能量流动和物
第一页,共47页。
一、能量(néngliàng)流动 1.对能量(néngliàng)流动的理解:
(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输_入__、传递、_____转__化_和(zhuǎnhu
散失的过程。
(2)起点:生产者____固__定__太__阳__能__开始。 (3)总量:生产者__固__定__的__太__阳__能__总__量___。 (4)流动渠道:____食__物__链____和______食__物__网__。
③能量传递(chuándì)效率为 10%~20%(见下图):
第十四页,共47页。
3.生态(shēngtài)金字塔: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三者都是用来说
明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情况(qíngkuàng)的,三者统称为生态金字塔。
项目 能量金字塔
数量金字塔 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第十五页,共47页。
(3)循环过程:碳从无机(wújī)环境到生物群落是通过________作
呼吸作用
微生物的分解
用、____________作用实现的;从生物群落到无机(wújī)环境则是通
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实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专题7 酶和ATP课件(必修1)

• (3)酶的合成过程
• ①遵循中心法则。
• ②蛋白质类酶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原料是氨基酸,而 RNA类酶的合成过程只有转录,原料是核糖核苷酸。
• (4)酶的分泌过程:蛋白质酶合成之后要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 因此胞外酶的分泌过程也就是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它的合 成、加工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 体等细胞器的参与。
5.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综合分析和计算。
过程的科学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 新精神,进而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 2.全面理解酶的概念,结合与酶的 特性有关的实验,培养实验分析与 探究能力。3.充分利用细胞呼吸和 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联系,
6.酶的特性以及外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 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以及综合
相同点
含量少、作用大,都是高效能物质
• 4.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的共性和特性 • (1)共性:①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 ②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 ③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 ④降低活化能,使反应速率加快。 • (2)特性:①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酶促反应速率快。 • ②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
• ②酶和被催化的底物分子都有特定的空间结构。
• (2)曲线
• 解读:①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A,反应速度较未加酶时明显加 快,说明酶A能催化底物A参加的反应。
• ②在A反应物中加入酶B,反应速度和未加酶时相同,说明酶 B不催化底物A参加的反应。
• 4.影响酶活性的曲线
• 解读:(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 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食物链(网)的构建及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13
5.根据物质循环图解构建食物链(网) 图 5 表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解,D 是生产者,A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C 是 无机环境,其中的食物链是 D→A。
14
1.如图一、图二是具有食物关系的两种生物的数量关系的两种表示方式,相关分 析不正确的是( )
15
A.图一显示被捕食者、捕食者的 K 值分别是 N2、P2 B.图二中曲线甲、曲线乙分别表示被捕食者、捕食者 C.据题意“甲→乙”表示的是一条食物链 D.图二中甲从 A 点降到 B 点时,乙的数量变化为“P2→P3→P2” 答案:C
(2)调查池塘中乌鱼的种群密度可以釆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池塘中 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生物减少可使乌鱼的种群密度上升。
(3)若干年后,该池塘形成为一片草地,该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22
解析:(1)乌鱼的消化道内有泥鳅,可知道乌鱼吃泥鳅,以此类推,河蚌吃小球藻,
2.81
13.10
②
871.27
369.69 501.58
③
0.88
0.34
0.54
④
141.20
62.07
79.13
⑤
211.85
19.26 195.59
18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②→④→①→③→⑤ 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5.5% 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 D.④营养级 GP 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 答案:C
(1)没有利用解方程的思想来考虑;(2)思维方法不对头。
28
[评题]——用素养 以“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为依托,考查了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从核心素养来看,考查了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最少 选最短食物链 能量 按÷20%计算
[演练 1]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 kg , 最 少 消 耗 水 藻 ________kg , 最 多 消 耗 水 藻 ________kg。
解析
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 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 A→B→C→D 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a%、b%、c%,若 A 的能量为 M,则 D 获得的能量为 M×a%×b%×c%。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 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 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解析BLeabharlann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二、食物链(网)的构建 1.依据捕食关系曲线构建食物链(网) 根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后上升后下降者为捕 食者,可以确定下图中食物链为:乙→丙→甲。
[演练 4]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 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甲 乙 丙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
据不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效率为 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
加 1 kJ 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 kJ C.400 kJ
B.500 kJ D.100 kJ
解析
3.右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 x,已知其
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 a,则至少需
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 y,那么 x 与 y 的关系可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及食物链(网)的构建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能 量 传 递 效 率 =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 (10% ~ 20%)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 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 字眼,从而确定使用 10%或 20%来解题。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
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解析
7.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 的 总 能 量 是 1.3×108 kJ , 则 人 最 多 能 获 得 能 量 ________kJ。 (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1/4 调整到 3/4,从理论上分析, 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 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
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解析
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
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 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
是原来的
A.1.375 倍
B.1.875 倍
()
C.1.273 倍
[演练 2]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
的食物有 1/2 来自于乙,1/4 来自于丙,
1/4 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
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若戊体重增加 20
g,需要消耗植物 A.1 125 g
B.1 600 g
()
C.2 000 g
D.6 500 g
解析
1.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
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
量。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
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
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
2.(2016·菏泽质检)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
解析
8.观察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单位为 J·cm-2·a-1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图中 A 代 表________。
(2)要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法。草鱼 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则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 系是________。 (3) 该 鱼 塘 中 第 一 营 养 级 到 第 二 营 养 级 的 能 量 传 递 效 率 是 ________。 (4)人工池塘边上种植桑树,构建了桑、蚕、鱼之间的良性循环, 实现了人们对能量的____________。
6.(2014·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 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 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 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 100%。从上图可以看出,从第一 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WD11×100%,一般情 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
[演练 3] 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 B2+C2+D2)
D.0.575 倍
解析
5.右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 E 种 群的总 能量为 5.8×109 kJ,B 种群的总 能量为 1.6×108 kJ,从理论上分析,A 种 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kJ。 解析:E 是第一营养级,而 B、C、D 都是第二营养级,最 多获得能量按最大的传递效率 20%计算,E 传递给 B、C、 D 的能量共有 5.8×109×20%=1.16×109 kJ,C 和 D 获得的 能量为 1.16×109-1.6×108=1×109 kJ,故 A 最多获得 1×109×20%=2×108 kJ 的能量。 答案:2×108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 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 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需最多
获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 最少 按×10%计算
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最多 选最长食物链 能量 按÷10%计算
2.依据所同化能量的多少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且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 递效率约为 10%~20%。能量值大者为被捕食者,少者为捕 食者。若相邻两能量值相差不大,不足以构成 10%~20%的 比例,则两者应为同一营养级。可以确定下图 1 食物链为:
丙→甲→乙→丁;图 2 食物网为
;下表中的食
物链为 B→D→A→C。
营养级 A B
C
能量(pg) 15.9 870.7 0.9
D 141.0
3.依据生物体内残留农药的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体内 相关农药的浓度越高,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可以确
定下表中中食物网为
。
生物体
A B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7 7 0.51 68 0.39
解析
3.用拼图法进行能量流动计算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 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 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 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 包括现存的植物体 B1、流向分解者的 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 D1,如下图所示:
(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即 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D2“拼回”第二营养 级,则刚好等于 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 D1“拼 回”第一营养级,则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W1。可见,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 W1,所有生物 总能量之和都小于 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
[演练 1]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 kg , 最 少 消 耗 水 藻 ________kg , 最 多 消 耗 水 藻 ________kg。
解析
2.能量传递效率的有关“定值”计算 (1)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 法计算,而需按具体数值计数。例如,在食物链 A→B→C→D 中,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 a%、b%、c%,若 A 的能量为 M,则 D 获得的能量为 M×a%×b%×c%。 (2)如果是在食物网中,某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 多种生物获得能量,且各途径所获得的生物量比例确定, 则按照各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解析BLeabharlann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D1/W1 C.流入初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
二、食物链(网)的构建 1.依据捕食关系曲线构建食物链(网) 根据先上升先下降者为被捕食者,后上升后下降者为捕 食者,可以确定下图中食物链为:乙→丙→甲。
[演练 4] 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 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结果:
种群
甲 乙 丙丁 戊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下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
据不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①④
效率为 10%,各条食物链传递到庚的能量相等,则庚增
加 1 kJ 的能量,丙最少含多少能量
()
A.550 kJ C.400 kJ
B.500 kJ D.100 kJ
解析
3.右图为一食物网。若要使丙体重增加 x,已知其
食用的动物性食物(乙)所占比例为 a,则至少需
要的生产者(甲)的量为 y,那么 x 与 y 的关系可
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及食物链(网)的构建
一、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能 量 传 递 效 率 = 本营养级的同化量 ×100% = (10% ~ 20%)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 链,理清生物在营养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 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至少”等特殊的 字眼,从而确定使用 10%或 20%来解题。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种群丁是该生态系
统生物组分中的________。
解析
7.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
(1)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 6.8×109 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 的 总 能 量 是 1.3×108 kJ , 则 人 最 多 能 获 得 能 量 ________kJ。 (2)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1/4 调整到 3/4,从理论上分析, 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增加 1 kg,人能比原来多增重 ________kg(能量传递效率按 20%计算)。
表示为
()
A.y=90ax+10x
B.y=25ax+5x
C.y=20ax+5x
D.y=10ax+10x
解析
4.某生态系统中存在右图所示的食物网,如将
丙的食物比例由甲∶乙=1∶1 调整为
2∶1,能量传递效率按 10%计算,该生态系统能承载丙的数量
是原来的
A.1.375 倍
B.1.875 倍
()
C.1.273 倍
[演练 2]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戊
的食物有 1/2 来自于乙,1/4 来自于丙,
1/4 来自于丁,且能量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10%,
从消费者到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20%。若戊体重增加 20
g,需要消耗植物 A.1 125 g
B.1 600 g
()
C.2 000 g
D.6 500 g
解析
1. 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
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
量。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
段时间内,若甲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
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
2.(2016·菏泽质检)有一食物网如下图所示。如果能量传递
解析
8.观察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图,回答下列问题:
能量单位为 J·cm-2·a-1 (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图中 A 代 表________。
(2)要调查鱼塘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最好采用________法。草鱼 以水草为食,白鲢以绿藻和水草为食,则草鱼与白鲢的种间关 系是________。 (3) 该 鱼 塘 中 第 一 营 养 级 到 第 二 营 养 级 的 能 量 传 递 效 率 是 ________。 (4)人工池塘边上种植桑树,构建了桑、蚕、鱼之间的良性循环, 实现了人们对能量的____________。
6.(2014·全国卷Ⅱ)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 丙、丁、戊 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 4 个营养级, 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 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 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种群 甲
乙
丙
丁
戊
能量 3.56 12.80 10.30 0.48 226.50
(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 100%。从上图可以看出,从第一 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等于WD11×100%,一般情 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 10%~20%。
[演练 3] 某同学绘制了下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 W1 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 B2+C2+D2)
D.0.575 倍
解析
5.右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若 E 种 群的总 能量为 5.8×109 kJ,B 种群的总 能量为 1.6×108 kJ,从理论上分析,A 种 群获得的总能量最多是________kJ。 解析:E 是第一营养级,而 B、C、D 都是第二营养级,最 多获得能量按最大的传递效率 20%计算,E 传递给 B、C、 D 的能量共有 5.8×109×20%=1.16×109 kJ,C 和 D 获得的 能量为 1.16×109-1.6×108=1×109 kJ,故 A 最多获得 1×109×20%=2×108 kJ 的能量。 答案:2×108
1.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1)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2)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 的能量越少。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知低营养级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 最多
选最短食物链 按×20%计算 需最多
获能量 选最长食物链 最少 按×10%计算
知高营养级求低营养级 需最多 选最长食物链 能量 按÷10%计算
2.依据所同化能量的多少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且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 递效率约为 10%~20%。能量值大者为被捕食者,少者为捕 食者。若相邻两能量值相差不大,不足以构成 10%~20%的 比例,则两者应为同一营养级。可以确定下图 1 食物链为:
丙→甲→乙→丁;图 2 食物网为
;下表中的食
物链为 B→D→A→C。
营养级 A B
C
能量(pg) 15.9 870.7 0.9
D 141.0
3.依据生物体内残留农药的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生态系统中存在生物富集现象,即营养级越高,体内 相关农药的浓度越高,两者在数值上呈正相关。可以确
定下表中中食物网为
。
生物体
A BC D E
有机汞浓度(ppm) 0.057 7 0.51 68 0.39
解析
3.用拼图法进行能量流动计算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 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一部分则用于生 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B1+C 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 包括现存的植物体 B1、流向分解者的 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 D1,如下图所示:
(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即 W1。将图中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 D2“拼回”第二营养 级,则刚好等于 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 D1“拼 回”第一营养级,则刚好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W1。可见,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 W1,所有生物 总能量之和都小于 W1(呼吸作用消耗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