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东海划界教材

合集下载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1)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1)

从国际法角度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1)一东海地理环境与双方划界主张东海东西宽150—360海里,南北长约630海里,是中、韩、日三国领土环绕的一个半闭海。

海底地貌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和琉球西侧岛坡等4个部分。

东海大陆架和中国大陆地势一样,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但从陆架外缘的转折处坡度急剧增大,进入到冲绳海槽西侧大陆坡,① 冲绳海槽以东为琉球西侧岛坡。

东海油气资源丰富,主要集中在东海大陆架坳陷带、钓鱼岛陆架边缘隆褶带以及冲绳海槽坳陷带。

②中国在东海面临同韩国和日本划分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边界的问题,而日韩之间也需要划界。

此外,在东海北部还存在确定三方划界交叉点的问题。

中韩和中日划界大致以北纬30°线为界。

中日划界在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海岸与日本琉球群岛相向海岸之间进行。

两国自1995年开始进行海洋法磋商,但迄今为止在划界问题上分歧依旧。

中日东海划界争端的核心是冲绳海槽的地位问题。

这一问题反映了双方在划界原则上的严重分歧。

中国主张“海洋划界应遵循的根本原则是公平合理原则”,而“等距离线只是划分海洋界限的一种方法,不应把它规定为必须采取的方法,更不应把这种方法规定为划界的原则”。

③ 1996年中国在批准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1982年公约)时声明:“将与海岸相向或相邻的国家,通过协商,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划定各自海洋管辖权界限”。

④ 而1998年颁布的《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法》同样规定“在国际法的基础上按照公平原则以协议划定界限”。

⑤ 就东海大陆架划界而言,中国主张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领土,而非日本岛屿的自然延伸,因为冲绳海槽构成了两国大陆架之间的天然界线。

而公平的划界结果就是要实现自然延伸原则。

因此,应当以冲绳海槽,而不是中间线作为两国的大陆架边界。

相反,日本是一个传统主张按照中间线划界的国家,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属于“中间线”集团,其1996年颁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规定,如果日本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外部界限的任何部分超过了从日本基线量起的中间线,则中间线(或日本同外国议定的其他线)将代替外部界限的那一部分”。

中日东海化界

中日东海化界

从海洋划界的原则论中日东海划界问题发布时间:2008-8-26陈聪清1 东海争端背景中日东海海域的边界一直是模糊不清的,但在联合国能源署公布那份报告(1969年出版,简称埃默里报告)前,日本对于东海的海域划分相当得没有兴趣,对于中国在东海的一些举动也仅仅是默默观察。

而在联合国公布了这份调查报告后,日本对东海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浓厚兴趣。

因为该份报告称,东海,将是第二个波斯湾!这与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先生生前的预言如出一撤:“中国海上石油的远景在东海。

”而我国也早在1958年开始起就对东海海域进行了全面的地质调查。

东海位于东经130°~135°,北纬34.5°~35.5°,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包围的半封闭海域。

其北连黄海,东至琉球群岛,西接我国大陆,南临南海。

南北长约1300公里,东西宽约740公里,海域面积7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50米左右,最大水深处有2719米。

东海海水透明度较大,能见到水下二三十米。

海域开阔,大陆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星罗棋布,我国一半以上的岛屿分布在这里。

东海最让人眼红的当然是那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的东海问题专家哈里森相信,中国宣称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

而这一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则大概为1000亿桶,要知道,沙特的原油储量只有2671亿桶,而美国的原油储量则只有220亿桶啊。

而东海最为富裕的油气产地有两处,一个位于冲绳海沟,在中国大陆架延伸的最东端,拥有一个沉积许多个世纪的矿床。

另外一个则位于钓鱼岛附近,据哈里森分析,在它南边和西北边的海床里,蕴藏着大约945亿桶原油。

2中日两国划界主张2.1日本的划界主张日本认为,应当以“中间线”来划分东海大陆架,坚持200海里的大陆架范围,同时宣称“中间线(等距离)规则”是海域划界的习惯法。

【高中历史】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PPT课件

【高中历史】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PPT课件

第阶段:温家宝总理的明确表态
9月23日,温家宝出席第65届联合国大会, 利用和当地华人华侨见面讲话的机会,敦 促日本政府无条件释放被扣押的中国渔船 船长,在联大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题为“认 识一个真实的中国”的讲话,在发言中, 温家宝明确表示在涉及主权、领土完整等 核心利益问题上中国决不退让,决不妥协。
钓鱼岛撞船事件始末
9月7日10时15分许,一艘有15名船员 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 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 到现场,并冲撞渔船。随后,日方又派出 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13时左右,日本巡 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 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 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随后, 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
中日之间的钓鱼岛问题
钓鱼岛的概况
钓鱼岛事件始末 日本在此事件中表现 日本此举的目的及其最终阴谋
钓鱼岛的概况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 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钓鱼岛 等岛屿位于中国台湾省东北大约92海里,距日本琉球群岛约 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1000至2000米的海沟,该海沟成为中 国和琉球群岛之间的天然分界线。钓鱼岛列岛由钓鱼岛(4.3 平方公里)、黄尾屿(1.08 平方公里)、赤尾屿(0.154 平方 公里)、南小岛(0.463 平方公里)、北小岛(0.302 平方公 里)和3 块小岛礁即大北小岛、大南小岛、飞濑岛等组成,总 面积约6.344 平方公里。这些岛屿在地质上和花瓶屿、棉花屿、 彭佳屿一起,都是台湾北部近海的观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脉 延伸入海后的突出部分,为台湾岛的附属岛屿。 从地理上看,台湾及其附近岛屿和海域以及中国的浅海海 域都是经历悠久年代的中国大陆的延伸;而琉球群岛则是千岛 群岛、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等等构成的 “花旗列岛”的一 环,在地理上与钓鱼岛群岛无关。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教案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狂潮【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旅顺战役、威海溃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认识到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认识到台湾是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祖国统一的观念。

【教学重点】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内容。

【教学难点】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瓜分狂潮。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展示闻一多像及《七子之歌·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甲午中日战争1.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9月,日军分多路围攻平壤。

守军奋起反击,清军将领左宝贵中炮牺牲,统帅叶志超弃城逃跑,平壤陷落。

3.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

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下令冲向日舰吉野号,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

这次海战北洋舰队损失较大,但主力尚存。

可惜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夺取了制海权。

4.日本分两路入侵。

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

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

旅顺守将徐邦道血战四天,因寡不敌众而战败。

日本占领旅顺后,连续进行了四天的大屠杀,犯下令人发指的罪行。

正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1张PPT)

正版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共31张PPT)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八年级上册
情境导入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
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
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 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 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后,奉命率部进援朝鲜。平壤战役打响后,负责
防守城北玄武门一线,带病登城指挥二当部将劝 他摘下红缨帽,脱掉黄马褂,以免引起敌人注意 时,他却坚定地说:我之所以穿朝服,就是想让士 卒们知道我还在,这样他们就会同敌人血战到底。
新课讲解
邓世昌
此 日 漫 挥 天 下 泪 有 公 威足 壮 海 军
致远舰直冲敌舰
课堂小结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邓世昌,黄海大战英明扬。 《马关条约》又签订,清朝割地赔款忙。
允许日本开工厂,列强纷纷来效仿。“
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国忙于领土争。 无暇东顾不慌张,“门户开放”后来上。 机会均等各国享,中国再遭列强侵。
新课讲解
左宝贵,山东费县人,回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帝国主义(日俄)瓜分中国矛盾的激化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时局图》是近代爱国者谢缵泰所 熊代表沙皇俄国 三、“瓜分”中国狂潮 太阳代表日本国 作,图中“不言而喻,一目了然”的 2、“瓜分”中国狂潮 对联,生动形象地揭露了清政府的 肠代表德国 腐败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虎代表英国 有人为此画题诗曰:
反映出美国与其它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 了各国共同瓜分中国的局面。
典型例题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中国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 是不可以缺少 的纺车,都蒙上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印度孟买棉纱 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 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C、印度棉纺质优价廉 B、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曲折艰难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2024版新教材)

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件(2024版新教材)
在孤立无援的情况 下,台湾人民足足 抗争五月有余
——
决愿 不人 愿人 拱战 《手死 台而而 民让失 布台台 告 》
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影响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鸦片战争的影响:(主权被破坏)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在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爆发的经过
阶段 开始
战 场 主要战役 丰岛海面 丰岛海战
英雄人物 英雄事迹
结果 中日两国正式宣战
第一阶段 朝鲜半岛 (1894.7-9) 黄海海域
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左宝贵 邓世昌
第二阶段 辽东地区 (1894.101895.初) 山东半岛
辽东战役 威海卫战役
徐邦道 丁汝昌
致远舰撞击 吉野号
平壤失守 战火蔓延至中国
战争爆发的经过
(1)平壤战役 • 时间:1894年 • 爱国将领:左宝贵 • 结果:平壤失守 (2)黄海战役 • 爱国将领:邓世昌 • 致远舰撞击吉野号 • 结果:丧失黄海制海权
(3)辽东战役 结果:北洋舰队全 爱国将领:徐邦道 军覆没 结果:旅顺大屠杀
(4)威海卫战役 时间:1895年初 爱国将领:丁汝昌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爆发 经过 结果 影响
日本分海陆两处发起进攻
陆战
海战
致远舰撞 击吉野号
平壤战役,左宝贵
黄海战役,邓世昌
辽东战役,徐邦道
威海卫战役,丁汝昌
辽东战役
黄海战役
平壤战役
威海战役
战争爆发的标志 丰岛海战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
甲午战争北洋水师的壮烈
甲午中日战争
背景 爆发 经过 结果 影响
主观原因(内因)

《中日东海问题》课件

《中日东海问题》课件

领土争端
中日在钓鱼岛等岛屿的主权争议。
自然资源开发权
中日围绕东海海底的能源资源展开争夺。
划界问题
中日在东海划界的分歧与冲突。
水下油气田赔偿问题
有关中日在东海水下油气田开发引起的赔偿争 议。
三、中日东海争端的现状来自1日本的行动加强海上巡逻和军事存在,主张坚决维护自己的领土。
2
中国的行动
采取坚决措施,坚决维护自己在东海的主权和权益。
《中日东海问题》PPT课 件
这是关于中日东海问题的PPT课件,将介绍该问题的背景、争端问题、现状 和解决方案,以及展望未来的中日关系。
一、背景
中日关系历史悠久且复杂,东海主权争议是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 中国和日本对东海的主权争议涉及领土争端、划界问题、自然资源开发权以 及水下油气田赔偿问题。
二、东海争端的主要问题
2 合作还是对抗?
双方需明确合作发展的意愿,避免对抗和冲突。
3 中日关系前景
通过共同努力,中日关系有望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
六、参考资料
相关新闻报道
学术研究论文
政策文件及声明
3
美国的介入
作为地区盟友,美国密切关注并寻求缓解中日紧张局势的途径。
四、解决方案
日中双方的角度
双方需要积极对话,增加互信, 寻求共同利益。
促进共同开发
通过共同开发东海资源,增加 合作机会,降低争端。
联合开发区域
建立联合开发区域,实现双方 互利共赢。
五、结论
1 未来的发展
中日东海问题的解决将对地区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

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马昊2010201257摘要:中日东海大陆架之争,源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油气资源的日益稀缺,中日越来越强调自己对东海争议大陆架享有主权,而自然延伸与中间线原则成为两国东海大陆架划界的原则取舍,出于本国利益着想,中日谁也难以做出让步,“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也许最能说明为何双方至今还很难达成协议。

其中冲绳海槽的定性问题、钓鱼岛的归属以及共同开发的相关范围等多个关键问题未能得到解决,使得东海大陆架的划界变得越来越难。

关键词:自然延伸中间线冲绳海槽钓鱼岛共同开发一,东海大陆架争端介绍(一)东海大陆架争端由来1967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学院地质学家埃默里和日本东海大学新野弘在一份关于亚洲近海地区矿产资源勘探的技术报告把东海描绘为了“世界上是有远景最好而未经勘探的近海地区之一”①1968年在联合国远东经济委员会成立的联合国勘探亚洲海底矿产资源协调委员会的资助之下,以埃默里为代表的美国、韩国、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的12位地质学家又对东海的海底矿产资源进行了实地的勘探,其后又发表了调查报告,报告明确指出日本和台湾之间的大陆架可望成为世界上油气储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而韩国和日本则因为本国油气资源的紧缺,对于东海大陆架油气资源的嗅觉灵敏度则高于中国,东海的石油采矿区争夺战就这样打响。

在法律制度上来说,1982年的国际海洋法公约直接加剧了东海划界问题的复杂性,由于其同时规定了自然延伸和200海里距离的划界标准,使得中日两国都为了本国利益着想,即站在最大限度的主张自己国家的大陆架范围,这就使得势必有一部分海域成为重叠的海域,这也就形成了今天的争端的区域。

而同时国际司法实践在不同案例中采用不同的裁判标准,这也加剧了东海大陆架划界的争端。

(二)有关大陆架划界的国际法规则目前东海大陆架的划分方法主要分歧于自然延伸还是中间线原则,如果两国在化解方法上达成一致,那么东海大陆架的划分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既然存在两个不同的化解原则,那势必是有不同的适用情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东海之争源于中日界线的划分之争。

按照《》的规定,沿岸国可以从海岸基线开始计算,把200海里以内的海域作为自己的专属经济区。

[1]专属经济区内的所有资源归沿岸国拥有。

中日两国之间的东海海域很多海面的宽度388海里,主张以两国海岸基准线的中间线来确定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即所谓的“日中中间线”。

但日方提出的中间线主张没有依据。

中方一直没有承认。

而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决定了中日之间的专属经济区界线划分应该遵循“大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

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

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 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历史背景早在2004年4月,中日两国就曾就海权问题进行过磋商。

在当时磋商的多个问题中,中方进行了如下表述“尊重国际海洋法条约,但企业的开采行为完全是在中国领海内。

”同时还强调了“冲之鸟岛”仅是一块岩石的立场。

日本绘制的中日东海地图[2]但产生东海之争的根源,是在于日本媒体的恶意炒作。

2004年5月27日,《东京新闻》记者和教授平松茂雄乘飞机对正在兴建中的中国东海“”天然气开采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随后几天题为《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兴建天然气开发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报道和评论在《东京新闻》上连续刊出。

其中充斥着“中国向东海扩张”、“中国企图独占东海资源”等煽动性文字。

而日本大小数百家网站立即进行了转帖,结果造成日本民众在这种恶性鼓动下产生了严重的不满情绪。

这种不满情绪伴随着2004年足球,中国球迷针对的种种不理性举动的媒体报导而迅速在全日本民众中蔓延。

进尔,日本媒体开始批评小泉政府“反应迟钝”、“损害国家利益”。

同时,一些有政治目的的政客和强硬势力也参与进来,要求小泉政府立即采取行动,“维护本国海洋权益”。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府官员的行为也逐步升级。

首先,2004年6月23日,经济产业相乘直升机飞到东海上空对中国的“天外天”、“”和“春晓”三个油气田进行了约一个小时的“视察”,并认定中国侵犯了日本的海域经济权益。

6月29日,中川对外表示,日本政府已经决定7月上旬派出海洋调查船前往东海海域“中间线”日本一侧进行调查。

在当月举行的两国外长会谈中,时任日本外相的川口顺子向部长表示,日本希望中方能提供开发区域海底的数据,遭中方拒绝,但中方同意就此问题与日方展开磋商。

同月,原本参于中国东海油气田开发的公司突然宣布单方面退出,两国的东海纠纷正式进入前台。

外交部亚洲司司长胡正跃参加东海磋商[3]2004年10月25日,两国就此问题举行了事务性会谈,日方参加人员为外务省亚太局局长和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厅厅长,中方参加人员为司长。

表面上看,两国是针对中方的东海油气田设施而进行会谈,但实际上,两国都知道这与“东海经济海域划界”问题细不可分。

所以日本方面采取了“先声夺人”的手段,用“日本领土沿岸200海里”的方案代替之前一直强调的“中间线”原则,借此抬高价码,在谈判中争得更大的回旋余地,企图通过进一步向中国施压来迫使中方同意此前日本一直单方面强调的“中间线”原则。

可是日方新提出的“沿岸200海里”及延伸部分,不仅大大超过了“中间线”而且将属于中国的领海以及包括等沿海地区的陆地也划入其中,显然是不切实际的“狮子大开口”,在中方看来,日方的要求“霸道且无理”。

同时,日方还要求中国方面提供的具体数据,并在“中间线”日本一侧海域进行设定,以及中国海洋调查船的具体活动数据。

对于日方的这种态度,中国方面给予断然拒绝,这次会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

但日本方面非但没有反思已方在会谈时采取了耍小聪明式不切实际的策略,反倒认为中方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

在日本国内民族主义抬头、厌中情绪泛滥的背景下,2004年12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在05年的预算中列入高达130亿日元的调查费,用于对海洋资源的勘探和试验性开采。

此前提出的预算是100亿日元,日本政府在最后时刻又追加了30亿日元,使相关经费爆涨到超过前一年度340%还多。

不但要租借国家的调查船立即投入东海海域调查,而且还将自行建造8000吨级能利用地震波对地质结构进行三维立体勘测的全新海洋调查船,对争议海域进行大范围调查。

而中国与拥有的海调船只有2000至4000吨级。

还不只于此,针对权益问题,日本于2004年8月7日,召开了“大陆架调查与海洋资源相关省厅联络会议”,制定了“确保蕴藏着矿物资源的大陆架权益”的基本方针。

此后不久,由小泉直接领导的委员会“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还出台了名为《关于划定大陆架的基本构想》的战略性文件,规定“从2004年至2009年,要投入1000亿日元,运用一切方法,达到2009年5月底向联合国大陆架界定委员会提交有关日本大陆架的详细资料的目标,以达到将日本大陆架扩展到350海里的目的”。

日本的“大陆架调查推进议员联盟”指出:“如果日本要求延伸大陆架范围的主张能够得到批准,那么日本的国土面积就可以扩大为目前的大约1.7倍,一跃跻身资源大国。

大陆架是留给日本未来的一份非常可观的财富。

”面对日本方面的“全面总动员”,中方态度低调。

中国外交部长助理就两国的领海争议召见日本驻华大使,对日本派船到两国争议海域进行海洋调查一事表示“严重关切”,并在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中日双方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存在争议,中方立场是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希望日方能够从维护两国关系大局出发,不要采取任何使事态复杂化的言行。

”而小泉在其后的发言中也曾明确表示“就两国的争议,应该通过协商进行解决,要把东海变成和平之海、合作之海。

”胡正跃与佐佐江贤一郎握手2005年3月28日,中日局长级会谈首次举行,但在双方基本立场没有任何变化的前题下,会谈依然没能取得任何进展。

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公布其调查结果,认定中方“春晓”和“断桥”两个油气田与“中间线”日方一侧的海底油气资源相连接,并借以“吸管效应”为由,认为中方油气田将会吸走本属于日方的油气资源。

而在此前后,日本政府又通过了自卫队进行大规模调整的方案,将于08年前,原驻的F15战术机部队转驻扎到,同时在增兵。

日方宣称是为了更好的执行“日美同盟”战略关系,但中方媒体显然认为,日方是为了东海争议和台湾问题在提前进行着军事准备。

5月30-31日,随着两国的第二轮局长级会谈再次无疾而终,日方官员和媒体开始变得“不耐烦”起来。

在会谈结束的当日,晚间新闻的资深,就这样形容中方在此问题上的态度“我的东西是我的,你的东西也是我的。

”如此不切实际的煽动效果只能是使日本民众的认识产生越来越大的混乱。

中川昭一认为,中方是利用会谈在拖延时间,因为中方曾宣布春晓油气田将于10月正式投产,一旦中方油气田投产,日本提出让中方停止作业的要求就会撤底失败。

这也正是日方急于在近期发放民间企业在东海进行“试开采”的原因。

虽然下一轮会谈很快将在举行,但显然日本政府内一些人已经不抱太大希望,两国的矛盾面临激化。

吸管效应当日本媒体就东海问题对国民进行着越来越频繁的“视听轰炸”和日本政府越发强硬的进行着各种明里暗里的动作之时,很多人要问,日本方面从政府到民间缘何会有如此强烈的反映?这便可提到日方就春晓等油气田所提出的“吸管效应”以及在东海问题上日方所一直单方面强调的“中间线”原则。

根据“圣地亚哥宣言”的内容规定,由领土向外延伸200海里之内,属于所有国家的排他性(经济专属海域),1960年之后的《国际海洋法条约》也是如是规定。

但中日之间的海域宽度并不足400海里,最宽处也只有360海里,所以无法完全兑现这一规定。

日方借200海里经济专属区的概念以及旧“大陆架条约”第6条的规定,认为两国在划定距离不足4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时,要以双方等距离的中心线进行划分,就便是日方所强调的“中间线”原则。

日方早在1982年开始,曾数次向中国方面提出了此原则,希望正式界定两国的海洋经济专属区分界线。

中方显然一直不认同日方的说法,但当时因为访日的成功,两国关系正在进入全面发展期,日方对华的大量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正在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两国的政治、经贸关系正处于后来被称之为“日中蜜月期”的良好发展阶段,为不使这种关系遭到阻碍和破坏,中方选择了回避的态度,在此问题上未给日方明确的答复,就连钓鱼岛也采用了“搁置原则”,而日本政府的理解是“中方默认了中间线原则”,这就为日后两国在东海划界问题上产生的纠纷埋下了根源。

再具体到“春晓”油气田问题,中方同样认为日本的所谓“吸管效应”是在进行挑衅。

法律部总经理和探查部担当经理,日前在出席“日本华人教授会议”二周年纪念研讨会时是曾对“春晓”油气田问题的中方立场进行了明确细致的说明。

中方正在进行建设的“春晓”、“天外天”、“平湖”和“断桥”四个油气田的开采位置,均在日方所强调的“日中经济海域分界中间线”的中方一侧,最近的也距“中间线”五海里,这一点日本方面也并不反对。

但因为海底油气资源是连在一起,并存在流动性,所以日方担心中方在距“中间线”如此之近的距离进行开采,会将中间线日方一侧的资源“吸”过来,日方将这种情况,称之为“吸管效应”。

中间线争议日方在此问题上的态度与中方产生了严重的错位。

就东海分界问题,中方根据国际《海洋法条约》第76条和77条,主张大陆架延伸理论,认为按中琉海沟(冲绳海沟)来为两国专属经济区分界更符合国际法规定。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2500米深度是切断大陆架的标准,而中琉海沟深度达2940米,完全符合此规定。

《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所有国家可以根据大陆架的自然伸延,将专属经济海域由200海里扩大至350海里,如果是这样,那么目前日中两国所产生争议的海域均在中琉海沟西侧,全部属于中国。

这一点,是日方无法容忍的说法。

日本主张的中间线示意图赵利国说,根据邓小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精神,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中方就方提出在不涉及钓鱼岛主权的前题下,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海域的设想。

直到1998年3月,中方还曾向日本提议,以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为出发点,选择东海浙东凹陷和凹陷(包括钓鱼岛北部凹陷)的部分区域作为共同开发区,并希望与日方协商确定方案,但日方没有响应中方的提议。

2003年,中海油、中石化与美国两家公司签订的东海合同完全在两国争议海域中方一侧,目的就是不希望引起争端。

但日方频繁出动舰船和飞机到中方作业现场进行监视、侦察和骚扰,有时甚至进入无争议的中国海域50多公里,但中方为不使事态扩大,依然采取克制态度,但日方还是在各种场合散布所谓“吸管效应”,称中方开发活动“吸”起日本资源。

由于东海未划界,说“中间线”以东就是日本的资源,这个前提是根本不成立的。

而在此基础上的“吸管效应”,在地质意义上也不存在,而且春晓气田在地质油田技术定义的含油气范围并未跨越日方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