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完整版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共圆中国梦》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共圆中国梦》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共圆中国梦》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共圆中国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历史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历史使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任务。

2.难点:如何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案例:挑选与中国梦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准备与中国梦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中国梦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明确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及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案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案第二框共圆中国梦【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2.难点:自信中国人。

【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二、教学建议1.圆梦大舞台活动一:厉害了,我的国活动过程:(1)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从富强中国、民族中国、文明中国和和谐中国等角度,展示我国朝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迈进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辉煌。

(2)小组讨论我国取得这些成就与辉煌的原因有哪些?并在课堂上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讨论,使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师归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活动二:图片感悟人世间美好的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赏析图片,思考为什么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2.自信的中国人活动三:赏析漫画,感悟自信之源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归纳: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活动四:学习榜样,感悟自信时代楷模黄大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带领团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备万米大陆科学钻探技术能力的国家;他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理想,三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黄大年因病去世后,被追授为“杰出科学家”。

剪纸艺术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圆中国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二框,本框有“圆梦大舞台”和“自信的中国人”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做自信中国人的胸怀。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做自信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教学重难点:重点: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做自信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难点: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做自信中国人的胸怀。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与法治学习规律,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难点:我们自信的源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想一想: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说说你的梦想。

教师总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圆梦大舞台(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1.材料呈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8.2共圆中国梦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8.2共圆中国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我国政府和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展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中国梦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但未必能深刻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如GDP、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我们要共圆中国梦?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8.2共圆中国梦
二、教学目标:
1. 能正确理解“中国梦”这一概念,掌握它的核心内容;
2. 认识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并鼓励学生勇敢追逐个人梦;
3. 把分享、团结、互助等品质植入学生的心灵中。

三、教学重点:
1.了解“中国梦”的本质。

2.理解“共圆中国梦”的深刻含义。

3.树立追逐个人梦的信念。

四、教学过程:
(一)热身环节
1.介绍课文的背景,引入“中国梦”,帮助学生了解这一概念及其含义,并启发学生思考它与个人梦之间的内在联系。

2.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分享“中国梦”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和激发自己对其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
1.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仔细细致地阅读,结合课文中的信息探讨“共圆中国梦”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课文主题,表达出与中国梦有关的自豪心,树立追求个人理想的信念。

(三)拓展活动
1.让学生利用课外资料调查、研究社会各界关于中国梦的实际实践。

2.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讨论“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共享、团结、互助的价值理念的植入学生的心灵中。

(四)教学反思
1.分享教学中的收获,及时对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对于自身的教学内容、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2.引导学生结合本次的学习,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未来的学习规划,构建进步与改变。

教学设计1:8.2 共圆中国梦

教学设计1:8.2 共圆中国梦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我们每个人都要做一名自信的中国人,让中国故事越来越精彩,让中国声音越来越响亮。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是指(D)
A.自我革新道路
B.改革开放道路
C.中华民族复兴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有理想,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是(C)
A.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
B.为建设总体小康社会而奋斗
C.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青春
D.以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己任
1.为什么我们有信心实现中国梦?
2.怎样实现中国梦?
3.为什么要做奋斗的人?
4.我们的自信来自哪里?
5.自信的中国人有哪些表现?
6.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三、探究平台
探究(一)圆梦大舞台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局长介绍,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
(2)①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能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一个自信的中国人,能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③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一个自信的中国人,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人间正道,坚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能够引领中国发展,创造中国奇迹。

《8.2共圆中国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8.2共圆中国梦》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

但在道德与法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教学进行澄清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案例和事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解说。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梦的视频,让学生对中国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共圆中国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到,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努力,而基本经济制度则是保障中国梦实现的重要基石。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对于社会问题和政策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中国梦的概念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

同时,学生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需要通过详细的讲解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2.理解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作用。

3.培养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运行机制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和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和视频资料。

2.准备课件,明确教学内容和步骤。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答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梦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对中国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梦想?为什么我们需要梦想?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详细讲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结合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提出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通过问答的形式,巩固学生对中国梦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我国现行的基本经济制度,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内容,强调中国梦的重要性和基本经济制度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
每一个中国人,都在为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奋斗,当我们通过努力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内心是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今天的中国人无论到哪里都能自信的走出去。我们骄傲,我们是中国人!
二、自信的中国人
展示图片: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恢复到接近正常状态!思考:从他们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自信的中国人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2)自信不是不妄自尊大,也不故步自封
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3)做新时代的实干家,求真务实,锲而不舍。
(4)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
观看《爱国电影混剪》提深爱国情感
考试链接
学生记录下新时代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
合作探讨:如何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阅读相关链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进行阐释。
加深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齐读
教材标注,落实知识目标。
学生思考问题。
学生归纳总结本课所学知识
增强民族自信心,同时结合课件展示的相关图片,分类举例
提升学生分析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是对上述知识点的夯实。
认识中国道路,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落实核心素养。
九上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课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共圆中国梦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及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能力目标:努力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知识目标:1、实现中国梦途径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3、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梦想的实现者。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主席寄语
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为什么说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或 为什么说奋斗成就美丽人生?)
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分类举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增强感悟
题目答案一目了然,便于学生课下 记忆和掌握。
通过思考,小结,加深学生对正文内容的理解。
对自信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如何实现中国梦,知道了做自信的中国人的要求,树立了爱中华、爱祖国的信心和决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不断鞭策自己,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引导学生结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举例说明。
2. 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视频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
(1)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探究与分享
交流:从企业家、文学家、港口维修工身上能感受到哪些方面的自信?
2、怎样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1)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重点
1、实现中国梦途径2、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原因
难点
怎样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视频:《我们为什么要到月球上去“挖土”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1)、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去花那么大代价是做这些研究?
(2)、曾经中国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耻辱国家,吃饱穿暖都是问题,今天的中国为什么能从“跟跑”,变成现在的“并跑”甚至将在多高尖端领域成为“领跑”呢?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予以点拨,顺势导入新课。过度(学习目标,自学目标 )
观看视频,分析问题。
利用视频引发学生思考;探究问题的设置逐层推进,继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一、圆梦大舞台
【最新】成就:
1、为什么中国梦能够实现?
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建设举例说明,展示图片和材料。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补充:青少年怎样实现中国梦?
① 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将自己的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②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敢为人先和坚强意志,积极参加青少年创新活动;
③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如志愿者活动;
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将个人的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