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8.2 共圆中国梦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共圆中国梦》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共圆中国梦》示范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2《共圆中国梦》示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共圆中国梦”,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认识,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解,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中国梦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政治素养和历史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历史使命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如何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还存在一定的困惑,这也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明确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任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和任务。

2.难点:如何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相结合,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路径。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案例:挑选与中国梦相关的典型案例。

4.视频:准备与中国梦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实现中国梦?中国梦对我们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中国梦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明确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以及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案

部编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案第二框共圆中国梦【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2.难点:自信中国人。

【课堂设计】一、情境导入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采访身边的人(父母、老师或邻居等),记录他们的“中国梦”。

想一想:他们实现梦想需要哪些条件?二、教学建议1.圆梦大舞台活动一:厉害了,我的国活动过程:(1)将学生分为四组,分别从富强中国、民族中国、文明中国和和谐中国等角度,展示我国朝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迈进过程中取得的成就与辉煌。

(2)小组讨论我国取得这些成就与辉煌的原因有哪些?并在课堂上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讨论,使学生明白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师归纳: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活动二:图片感悟人世间美好的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

赏析图片,思考为什么梦想只有在劳动者的手中才能实现?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

2.自信的中国人活动三:赏析漫画,感悟自信之源思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归纳: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

活动四:学习榜样,感悟自信时代楷模黄大年,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义无反顾地选择回国,带领团队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具备万米大陆科学钻探技术能力的国家;他矢志不渝实践科技报国理想,三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

黄大年因病去世后,被追授为“杰出科学家”。

剪纸艺术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共圆中国梦》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二框,本框有“圆梦大舞台”和“自信的中国人”两个板块。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做自信中国人的胸怀。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做自信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教学重难点:重点: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中国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做自信中国人的重要意义;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难点:让学生树立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的意识,培养学生做自信中国人的胸怀。

课前准备:1.学生自主学习,进行预习。

2.教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和活动,制作课件。

教法:情景设置,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与法治学习规律,适当选取教学策略,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高。

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1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实现中国梦的途径。

教学难点:我们自信的源泉。

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袁隆平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想一想:袁隆平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已经实现,他的梦想是靠什么实现的呢?说说你的梦想。

教师总结:实干才能梦想成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圆梦大舞台(一)实现中国梦的途径1.材料呈现: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

习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第2课时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 中国梦-第2课时 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上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第2课时共圆中国梦》教材,主要让学生认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认识到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需要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付出辛勤努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理解生活与梦想的关系,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个人梦想有了一定的认识和追求。

但在国家层面,对于中国梦的理解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出发,逐步提升到国家梦想,让学生认识到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紧密联系,明白每个人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认识中国梦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理解生活与梦想的关系,学会立志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奋斗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的实现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个人梦想升华到国家梦想,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热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案例教学法:引入典型的人物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领域人士为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中国梦,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要求;搜集相关案例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提前布置预习任务,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8.2共圆中国梦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 》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8.2共圆中国梦》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以及我国政府和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表,展现了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同时,教材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中国梦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所了解,但未必能深刻理解其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认识中国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人物和事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3.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和图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练习题目,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取得的成就,如GDP、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梦的实现就在眼前。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中国梦?为什么我们要共圆中国梦?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和图表,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分析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 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8.2共圆中国梦 教案
6.我们自信的源泉是什么?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小组讨论探究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共圆中国梦
1.圆梦大舞台
1.圆梦大舞台
(1)中国的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
(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就是道路。
(3)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就是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
(5)新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新时代是的时代。
2.自信的中国人
2.中国著名企业家,阿里巴巴集团、淘宝网、支付宝创始人马云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就有实现的可能。”马云的话对你有什么启示?
当今时代是放飞梦想的时代,十三亿多中国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梦想,演绎自己的美丽人生。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
3.展示我们已有的成就与辉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
4.阅读教材第114—115页“探究与分享”。
从他们身上,你是否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自信?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自信?
(1)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2)自信的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3)自信的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8.2 共圆中国梦 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8.2  共圆中国梦 教案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图片、视频及文字材料的分析,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
重点
实现中国梦的条件、自信中国人的特征、
难点
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1、视频:《华人华侨期待中国梦的实现》
追问:同学们,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也中每个中国人的,我们要共圆中国梦。导入新课——《共圆中国梦》
1、展示图片:自信的中国人 追问:自信的中国人具备什么特征? 2、展示三组系列图片,分别从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发展自信方面体现中国人的特征。(自信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自信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自信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 过渡:我们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三、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1、展示中外交往中中西方差异问题的图片, 追问: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情况? 结论: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2、播放视频:《“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追问: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结论:需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需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小结: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放飞梦想,做一个追逐梦想的少年,做到青春无悔!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从中体会理解自信中国的具备的特征。
结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追问:中国精神在哪里?(展示体现中国精神的图片)
4、播放视频:《中国力量大国崛起》追问:通过视频,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什么?
结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展示图片,关于体现各行业人民共同奋斗的画面。得出结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过渡:实现中国梦,我们中国人民是有信心的,那么,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8.2共圆中国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

《8.2共圆中国梦》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8.2共圆中国梦》是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较为复杂的问题。

但在道德与法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缺乏深入的了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补充。

此外,学生对于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教学进行澄清和深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中国梦的内涵,理解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梦的内涵,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的人物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梦的实现过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人物案例和事例,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分析和解说。

2.准备讨论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3.准备教学PPT,包括文字、图片、图表等,以便进行直观的教学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梦的视频,让学生对中国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爱国情怀。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人物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和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二)
自信的中国人
一、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
1、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课本114页-115页探究与分享,思考:为什么他们会如此自信?(企业家的自信来自于对国家有认同,文学家的自信来自于对文化有底气,港口维修工的自信来自于对发展有信心。)二、中国人自信的特征
通过看图片,了解世界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各种碰撞与冲突。
看视频,体会梦想实现的过程的艰辛
从整体感知问题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参与意识、包容的心态。
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实现必须付出努力
鼓励学生为梦想奋斗
课堂小结
回扣目标
1.我的梦想是:
2.实现梦想的有利条件:
3.实现梦想的不利因素:
4.圆梦路线图:
5.阶段性目标:
6.自我反思:
学生课下完成
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重点
实现中国梦的条件、自信中国人的特征、
难点
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明确目标
1、视频:《华人华侨期待中国梦的实现》
追问:同学们,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也中每个中国人的,我们要共圆中国梦。导入新课——《共圆中国梦》
2、出示课题
3、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观看,思考
1、展示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系列图片,追问:是谁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共产党)
结论: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党的领导下,完成各项工作。
2、播放图片材料
追问:这些图片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结论:必须走中国道路
3、播放视频:中国精神
追问:通过视频,你能明白什么?
第八课第二框共圆中国梦教案
课题
第八课中国人中国梦
单元
第四单元和谐与梦想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四个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实现中国梦的条件、自信中国人的特征、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图片、视频及文字材料的分析,掌握知识、树立正确的思想。
2、播放视频:《“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追问: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结论:需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需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小结: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让我们放飞梦想,做一个追逐梦想的少年,做到青春无悔!
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等相关素材,从中体会理解自信中国的具备的特征。
结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追问:中国精神在哪里?(展示体现中国精神的图片)
4、播放视频:《中国力量大国崛起》追问:通过视频,我们要实现中国梦,还需要什么?
结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展示图片,关于体现各行业人民共同奋斗的画面。得出结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
过渡:实现中国梦,我们中国人民是有信心的,那么,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
1、展示图片:自信的中国人追问:自信的中国人具备什么特征?2、展示三组系列图片,分别从国家认同、文化自信,发展自信方面体现中国人的特征。(自信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自信中国人对文化有底气;自信中国人对发展有信心。)过渡:我们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三、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
1、展示中外交往中中西方差异问题的图片,追问:我们如何面对这些情况?结论: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
学生看图思考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有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图片,结合历史思考问题
学生看视频,体会中国精神的内涵及外延。
学生通过看视频及相关图片,体会中国力量的伟大之处。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中国精神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从视频导入,切入《共圆中国梦》这一课题。
问题引领
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用10分钟的时间,自读课本111-117页,完成学案。(后附学案)
2、出示学案答案
学生自读课本,完成学案,核对答案.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探究
能力提升
(一)
圆梦大舞台
导语:梦想是美好的,但梦想的实现却是有条件的。如何实现中国梦?
师生共建本节课的知识树。
学生回忆本节课所学内容,说出相关的知识点。
让学生学到的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达标测评
巩固新知
1、下发达标测试卷,当堂检测。出示答案。
2、纠错点拨。
学生闭卷做题,核对答案,并纠错。(10分钟)
检测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布置作业
课下延伸
圆梦计划书
共圆中国梦,共享出彩人生。请你结合实际,设计一份圆梦计划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