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PPT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解析PPT课件

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解析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11
4、D型系统 工作原理
1—喷油器;2—冷启动阀;3—燃油压力调节器;4—电控单元 (ECU);5—节气门位置传感器;6—怠速空气调整器;7—进气 压2力020传年9感月2器8日;8—燃油泵;9—滤清器;10—水温传感器;11—12 热限时开关
(1) 进气量检测 由进气压力传感器测进气岐管内的真空度得 到进气量信号
加速异步喷油
IDL信号从接通到断开后检测到第一个Ne 信号时,增加一次固定喷油持续时间的喷 油。
2020年9月28日
36
2.1.3 典型汽油喷射系统简介
一、K 型系 统
图2.30 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结构示意图
1—燃油箱;2—电动燃油泵;3—蓄能器;4—燃油滤清器;5—混合气调节器;5a—燃油分配
器;5b—空气流量传感板;5c—压力调节阀;6—暖机调节器;7—节气门;8—怠速调节螺钉;
(3)启动后喷油量的修正
启动加浓
由启动(STA)位置转到接通点火(ON)位置, 或发动机转速已达到或超过预定值,ECU额外 增加喷油量,然后以一固定速度下降,逐步达到 正常。使发动机保持稳定运行。
2020年9月28日
30
暖机加浓
暖机加浓修正曲线
2020年9月28日
31
进气温度修正 LH型不需要进气温度修正
第2章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 2.1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概述
一、发展过程
1、K型 1952年 德国博世 戴姆乐-奔驰(Daimler-Benz)300L 型赛车
2、EFI 1957年,美国本迪克斯(Bendix) 克莱斯勒(Chrysler) 豪华型轿车和赛车
3、KE 1967年,德国博世
4、D型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二章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二章PPT课件

(1)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 工作原理: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信号)、 曲轴位置传感器(Ne信号)和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 定各气缸工作位置。当确定各缸活塞运行至排气行程 上止点前某一位置时,ECU输出喷油控制信号,接通喷 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缸开始喷油。 特点: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
27
(2)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喷油持续时间 = 基本喷油持续时间×喷油修正系数 + 电压修正
➢ D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管绝对压力信号确 定基本喷油时间; ➢ L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空气流量计信号确定基本 喷油时间。 ➢ 同时,还必须根据各种传感器输送来的各种运行工况 信息,对基本喷油量时间进行修正。
32
2.3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2.3.2 空气供给系统 2.3.3 燃油供给系统 2.3.4 电子控制系统
33
34
2.3.1 空气供给系统
功用:为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并控制发动机正常工作时 的供气量。
工作原理如图
35
2.3.2 燃油供给系
功用:供给喷油器一定压力的燃油,喷油器则根据电脑指 令喷油。
气门
喷油器
输油管
进气支管
15
单点喷射系统
在节气门上方装一个中央喷射装置,由1~2个喷油器集 中喷油。采用顺序喷射方式。结构简单,故障少、维修调整 方便。广泛的应用于普通轿车和货车。
节气 门
调压器 喷油器
节气门体 位置传感器
16
2.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2.2.1、喷射正时控制 2.2.2、喷油量的控制 2.2.3、燃油停供控制 2.2.4、燃油泵控制
22
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发动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发动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二、电子控制技术在底盘
部分的应用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
(二)电控自动变速器
(三)电控动力转向
(四)电控悬挂
(五)巡航控制

三、电子控制技术在行驶安
全方面的应用
(一)安全气囊
(二)防撞系统
(三)前照灯控制
四、电子控制技术在舒适 性方面的应用 (一)全自动空调 (二)电动座椅 五、电子控制技术在信息 方面的应用 (一)信息显示与报警 (二)语音信息 (三)车用导航

发动机温度低,遮门打 开,旁通进气量多,怠速高暖机。
发动机温度升高,遮门 逐渐关闭,旁通进气量少, 怠速转速逐渐降低。 发动机温度-20℃以下时, 旁通进气道 完全关闭,而在 60℃以上时,旁通进气道 完 全打开。 进气量与温度之间关系 如图所示。



• • •
2、石蜡式
感温体内充 注石蜡-热账、冷 缩,控制旁通进气 道的开度。
信号电压V0=0
硅膜片受压拱曲时,两个电阻受拉伸长-阻 值增大;两个电阻受压缩短-阻值减小; 电阻R1≠R2、R3≠R4,输出信号电压V0≠0 节气门开度增大-进气量增多-膜片拱曲变 形大-应变电阻阻值改变量大-输出信号电压值 升高

压敏电阻式空 气流量传感器与 ECU之间的连接;
• • 进气压力与输 出信号电压之间的 关系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流量计) 作用:检测发动机工作中的进气量,并转
换成电信号送给ECU确定控制喷油量。
型式:
(一)直接测量空气流量传感器
——安装在进气道中
1、体积流量型—测量进气量为体积流量 (1)翼片式(量板式、叶片式)
结构:翼片、电位计及内部电路
翼片:测量叶片—进气道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3章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3章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ppt课件
点火线圈等组成,如图3.1所示。 1.传感器 传感器的作用是检测发动机运转工况。主要的传感器有:发动
机转速传感器、曲轴位置传感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空气 流量传感器(或进气压力传感器)、冷却液温度传感器、进气 温度传感器、爆震传感器、节气门位置传感器等。
下一页 前往
3.1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控 制原理
2.电控单元 电控单元(又称ECU或电脑)是一种电子综合控制安装,其主
要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各传感器输人的信息及内存的控制程序, 使发动机得到最正确混合气、最正确点火时间和最稳定的怠 速,从而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气净化性等处于最 正确形状。电控单元由输人电路、输出电路、A/D转换器、 微型计算机以及电源电路、备用电路等组成。 3.点火器 点火器的作用是根据电控单元的输出信号,控制内部的大功 率三极管的导通与截止,从而控制初级线圈的导通和切断。 有些点火器只需大功率三极管,单纯起开关作用;有些点火器 除开关作用外,还有横流控制、闭合角控制、气缸判别、点 火监视等功能。大功率三极管设置在电控单元内部时,点火 系统内无点火器。
(1)点火系统应能迅速及时地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 高电压。火花塞电极之间产生火花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影 响击穿电压的要素有:火花塞电极间隙,气缸内混合气的压力 与温度,电极的温度与极性,发动机任务情况等。
下一页 前往
3.1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控 制原理
发动机起动时击穿火花塞气隙需求19 kV的高电压,汽车行驶 时,发动机在满载低速时击穿火花塞气隙需求8-10 kV的高电 压,发动机正常任务时点火电压普通为15 kV以上。为保证点 火可靠,思索各种不利要素的影响,通常点火安装设计的才 干为30 kV。
电器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按照发动机各缸任务顺序送 至火花塞。某些计算机控制的发动机已取消了分电器,ECU 接纳传感器的信号,向点火器发出点火指令,高压电由点火 线圈直接送给火花塞,有的是一个点火线圈控制两个火花塞, 有的是一个点火线圈控制一个火花塞。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20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一、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位置传感器的功用与类型
【功用】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S(=Camshaft Position Sensor):又称为上止 点传感器、霍尔传感器等。用于给ECU提供曲轴转角基准位置(第一缸压 缩上止点)信号,作为燃油喷射控制和点火控制的主控信号。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超声波检测式空气流量传感器电路及其检测
【信号类型】频率信号 – 进气量↑→输出信号频率↑,信号 的占空比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 检测:
– 用吹风机模拟进气,测量在不同 进气量条件下,传感器的输出信 号的频率,看传感器的信号输出 频率是否满足要求。
点火开关转至ON位置,检测VC 与E2间电压应为5V,KS与E2间 电压应为2~4V。
• G信号:用于辨别气缸及检测活塞 上止点位置。
25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磁感应式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电路及其检测
• 检测:
传感器
ECU
检查感应线圈的电阻,冷态下的
G1和G2感应线圈电阻应为125~
光电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2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超声波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超声波检测涡流式空气流量传感器
13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PPT课件
学习任务一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二、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提高了发动机动力性 提高了发动机经济性 降低了排放污染 改善了加速和减速性能 改善了起动性能
2021/7/28
3/10
第1章 概述
任务二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与方式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
电控燃油喷射(EFI) 电控点火装置(ESA) 怠速控制(ISC)系统 排放控制系统 进气控制系统 增压控制系统
2021/7/28
返回
11/10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十一 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二 氧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三 氧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四 电动燃油泵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五 电动燃油泵及控制电路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六 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七 燃油系统压力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八 喷油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九 喷油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二十 开关信号类型及检测
图2-13 光电检测漩涡式空气流量计
1-发光二极管;2-反光镜;3-张紧带;
图2-14 丰田车用MAF控制电路
4-进气温度传感器;5-涡流;6-光敏三极管;
7-导压孔;8-涡流发生器;9-整流网栅
2021/7/28
26/10
第1章 概述
学习任务二 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原理
五、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计
图2-15 超声波检测漩涡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图 图2-16 超声波检测漩涡式空气流量计电路
相结合的控制方案。
19/10
第1章 概述
学习任务二 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原理
一、空气流量计的作用和类型
空气流量计英文是air flow meter 简称MAF,其 作用是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并将进气量转换成 电信号输送给ECU。按结构原理不同,空气流量计 可分为叶片式、热线式、热膜式和卡门旋涡式四种 类型。一般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之间。

第0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新)精品PPT课件

第01章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新)精品PPT课件
六、增压控制系统
功用:是对发动机进气增压装置的工作进行控 制。在装有废气涡轮增压装置的汽车上,ECU根据 检测到的进气管压力,对增压装置进行控制,从而 控制增压装置对进气增压的强度。
16
七、巡航控制系统
功用:设定巡航控制模式后,ECU根据汽车运 行工况和运行环境信息,自动控制发动机工作,使 汽车自动维持一定车速行驶。
八、警告提示
功用:由ECU控制各种指示和报警装置,一旦 控制系统出现故障,该系统能及时发出信号以警告 提示 。
17
九、自诊断与报告系统
功用:用来提示驾驶员发动机有故障;同时, 系统将故障信息以设定的数码(故障码)形式储存 在存储器中,以便帮助维修人员确定故障类型和范 围。
十、失效保护系统
功用:主要是当传感器或传感器线路发生故障 时,控制系统自动按电脑中预先设定的参考信号值 工作,以便发动机能继续运转。
14
四、排放控制系统
功用:主要是对发动机排放控制装置的工作实 行电子控制。排放控制的项目主要包括:废气再循 环(EGR)控制,三元催化转化器(氧传感器和空 燃比闭环控制),二次空气喷射和热反应器控制, 活性炭罐电磁阀控制等。
15
五、进气控制系统
功用:主要是根据发动机转速和负荷的变化,对发 动机的进气进行控制,以提高发动机的充气效率,从而 改善发动机动力性。
4
一、发动机电子技术发展
第二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汽车 电子技术的大发展阶段,主要为解决汽车安全、污染、 和节能三大问题。
代表性技术: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自动变速器、ABS、 电控悬架、电控转向、电子仪表和娱乐设备。
5
一、发动机电子技术发展
1966年,美国首先颁布世界上第一个汽车排放法规。 1971年,美国清洁空气法规要求大幅度降低汽车废气 中有害污染物的限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燃油泵控制
预置油压或保持油压
12
第三节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原理
13
第四节 电喷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一、空气供给部分
14
二、燃油供给部分:
15
三、油泵控制电路
1、ECU控制的油泵电路
16
2、开头控制的油泵电路
17
3、继电器控制的油泵电路
18
四、燃油供给系统的检修
1、燃油压力的释放
3
三、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
1、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及类型: 组成:
信号输入装置 (传感器)
电控单元 (ECU)
类型:开环控制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
执行元件
4
2、传感器的类型及功用:
⑴、空气流量计(MAFS);
⑵、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MAPS);
⑶、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⑷、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MPS);
【电磁式、霍尔式、光电式】 ⑺、车速传感器(VSS) 【舌簧开关式】 ⑻、信号开关
20
六、电子控制单元
21
22
七、执行元件
23
24
25
第三章 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第一节 电控点火系统的功能
一、点火提前角控制 二、通电时间控制 三、爆燃控制
第二节 电控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电控点火系统的类型 有分电器
⑴、给传感器提供标准电压(2、5、9、12); ⑵、储存该车型的特征参数和运算中所需的有关信息; ⑶、确定计算输出指令所需的程序,并根据输入信号和相关
程序计算输出指令数值; ⑷、将输入信号和输出指令信号与标准值进行比较,确定并
储存故障信息; ⑸、向执行元件输出指令,或根据指令输出自身已储存的信
息(如故障信息等); ⑹、自我修正功能。
1、同步喷油正时控制: ⑴、顺序喷油正时控制 ⑵、分组喷油正时控制 ⑶、同 Nhomakorabea喷油正时控制
9
二、喷油量控制
1、起动时的同步油量控制 ——由水温-喷油时间曲线决定基本喷油量,再根据进气 温度和蓄电池电压来修正,得到起动持续喷油时间。
10
2、起动后的同步油量控制 喷射持续时间=基本喷油持续时间×修正系数+电压修正值 D型基本喷油持续时间 由三元MAP图决定
6
第二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喷射方式分类:
7
2、按对空气量的计量方式分类:
⑴、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⑵、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3、按喷射位置分类:
8
4、按有无反馈信号分类
⑴、开环控制系统(无氧传感器) ⑵、闭环控制系统(有氧传感器)
第二节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一、喷油正时控制
⑸、曲轴位置传感器(CKPS);
⑹、进气温度传感器(IATS);
⑺、发动机冷却液温度传感器(ECTS);
⑻、车速传感器(VSS);
⑼、氧传感器(O2S); ⑾、起动开关(STA);
⑽、爆燃传感器(KS); ⑿、空调开关(A/C);
⒀、挡位开关;
⒁、制动灯开关;
⒂、动力转向开关;
⒃、巡航控制开关;
5
3、电控单元的基本功能:
分 无分电器
26
二、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1、基本组成:电源、传感器、ECU、点火器、分电器、火花塞
27
2、工作原理:
28
29
30
31
第三节 电控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维修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个人观点供参考,欢迎讨论!
主讲: 马云贵
1
第一章 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一节 发动机电控技术的发展 电控技术的优点:
1、提高发动机的动力性; 2、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3、降低排放污染; 4、改善发动机的加速和减速性能; 5、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
2
二、应用在发动机上的电子控制系统:
1、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 2、电控点火系统(EIS) (IC) ; 3、怠速控制系统(ISC) ; 4、排放控制系统(EGR) ; 5、进气控制系统(IAC) ; 6、增压控制系统; 7、巡航控制系统(CCS) ; 8、警告提示; 9、自诊断报警系统(SSD) ; 10、失效保护系统; 11、应急备用系统 12、其它控制(风扇、配气等)
L型基本喷油持续时间 由空燃比决定
11
3、基本喷油时间的修正
⑴、起动后加浓修正(减油); ⑵、暖机加浓修正(加油); ⑶、进气温度修正(低于20℃时加油,高于 20℃时减油); ⑷、大负荷工况喷油量修正; ⑸、过渡工况喷油量修正; ⑹、怠速稳定性修正(只用于D型)。
三、燃油停供控制
1、减速断油控制 2、限速断油控制
2、燃油压力的预置
3、燃油压力的测试 注意: 断开真空软管
正常压力:多点0.25~0.35MPa,单点0.07~0.10MPa 水温正常后接上真空软管 ,压力略下降0.05MPa 停泵等10分钟后的压力:
多点 不低于0.20MPa 单点 不低于0.05MPa
19
五、控制系统主要元件的构造与检修
1、传感器 ⑴、空气流量计(MAF) 【叶片式、热线式、卡门旋涡式】 ⑵、进气管绝对压力传感器(IMAPS) 【 压敏式、容敏式】 ⑶、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 【电位计式、触点式 】 ⑷、进气温度传感器(IATS) 【 热敏式】 ⑸、冷却液气温度传感器(ECTS) 【热敏式】 ⑹、凸轮轴/曲轴位置传感器(C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